首页 > 应用文书 > 证明 > 详情页

加法交换律证明

2023-01-08 12:32:54

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加法交换律证明》,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千文网还可以找到更多《加法交换律证明》。

第一篇: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教学设计

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

一、创设情境,感受交换

1、请两名同学起立,让他们交换位置,说一说发现了什么?现在和刚才有什么不一样?

2、说一说“25”这个数中的“2”和“5”可以交换位置吗?为什么? 数学中有些情况不可以交换位置,但是,有些情况是可以交换位置的。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下数学中有关交换的问题。

二、自主合作,探究定律

(一)探索加法交换律

1、课件出示

4+6=?

6+4=?

说说两个算式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引发猜想:是否任意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都不变?

2、验证

再写两组(分享)

根据观察,你发现了什么?能试着给它起个名字吗? 提示:这些例子都是几个数相加?两者发生了什么变化?结果呢?

能用你喜欢的方式来表示你所发现的吗?

3、利用生活中的事例解释你的发现

从电影院到学校的距离和从学校到电影院的距离是一样的。

学校 少年宫 电影院

35米 42米

35 + 42 = 42 + 35

4、用a、b代表两个数,你能写出上面发现的规律吗?想一想,认一认。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出示字母:a+b=b+c 练习1

45+76=()+45

28+13=()+()()+()=()+()

(二)探索乘法交换律

1、出示课件

2、验证

(同加法交换律)

3、利用生活中的事例解释你的发现 数椅子

横着看,每排6把,有5排;竖着看,每列有5把,有6列。实际上是一样的。

6 × 5 = 5 × 6

4、用a、b代表两个数,你能写出上面发现的规律吗?想一想,认一认。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出示字母:a×b=b×a 练习2

45×102=102×()

296×200=()×()

()×()=()×()

(四)游戏:看看谁得分高 课件展示

(五)小结:今天你学到了什么?

两个数相加,交换它们的位置,和不变,这叫做加法交换律。用字母表示:a+b=b+a 两个数相乘,交换它们的位置,积不变,这叫做乘法交换律。用字母表示:a×b=b×a

(六)思考:减法和除法也满足交换律吗?举例试一试。

第二篇:乘法交换律教学设计

乘法交换律

大桥乡郭河小学 时冬平

教学目标: 1、理解乘法交换律的意义。

2、通过观察、猜想、验证、总结得出乘法交换律。

3、会用字母公式表示乘法交换律,并会利用乘法交换律进行简便计算和验算。

4、让学生受到科学方法、科学态度的启蒙教育。 教学重点:掌握、猜想、验证、总结的学习方法。

教学难点:利用知识的正迁移,自主探究乘法交换律内容。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谈话导入 1、回忆加法交换律 师:出示两个习题。

师:这两题运用了什么远算定律? 什么叫做加法交换律? 用字母表示加法交换律。2、提出问题: 师:学了加法交换律,请同学们大胆猜想一下乘法有没有这样的运算定律呢。

二、猜想验证,合作探究 1、提出假设

师:①这只是我们的猜想,到底是否成立,我们必须想办法去“验证”。

②出示情境图,你获得什么数学信息? 怎么列算式?

用一个符号把两个算式连接起来。25×4=4×25 观察这个等式,你发现什么特点? 2、探究要求

现在请同学们根据自学提示完成下面的学习单。自学提示:

(1)、请模仿4×25=25×4等式特点再写出几个这样的算式,验证等式是否成立?

(2)、通过验证,你发现什么规律?

(3)、用你喜欢的方式如字母或符号表示你发现的规律。

3、小组合作探究 4、汇报、验证规律。三、合作探究,得出结论 小结:乘法具有交换律。

师:什么叫做乘法交换律?用语言怎样说? 能用字母公式表示一下吗?用字母表示a×b=b×a。师:这就是我们今天研究的问题“乘法交换律”板书课题。师:我们是怎样研究这个问题的? 生: 师:其实许多数学问题都可以用这种方法来研究。比较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你发现了什么? 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四、思考引领,应用知识

1、根据乘法交换律,在()里填上合适的数。96×35=35×()()×()=a×48()×()=()×()师:联系实际,巩固达标

师:同学们以前我们在什么地方用到乘法交换律? 生:做乘法验算时,交换因数的位置再乘一遍的方法来验算乘法,就是应用了这个定律。

2、根据下面的算式写运算定律。(1)49×73=73×49()(2)a+b=b+a()(3)38+42+62=42+(38+62)()3、轻松一刻:送迷路的小动物回家。五、拓展延伸。

125×42×8 六、全课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七、作业布置。

作业布置:

1、根据乘法运算定律,在()里填上适当的数。15×16=16×()12×32=32×()32×64=()×()8×()=4×(2、在○里填上或=。

87×18○ 18×87 g×e○ e×g 125×8○ 8×120 999+1○ 1+999 3、根据下面的算式写运算定律。

(1)57×98=98×57())(2)☆+☼=☼+☆()(3)68+39+32=39+(68+32)()4、把相等的两个算式用线连起来。

a×265 429+257 75×69 265257+429 69

×a ×75

第三篇:《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教学设计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是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课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内容。书中把两部分内容编排在一起。在备课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和学情我先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加法交换律,然后在学生掌握加法交换律的基础上迁移过来。让孩子们大胆猜想,进而验证,得出乘法交换律。

2、加法、乘法交换律在数学学习中的作用。

本单元所学习的几条运算定律,不仅适用于整数的加法和乘法,也适用于有理数的加法和乘法。随着数的范围的进一步扩展,在实数甚至复数的加法和乘法中,它们仍然成立。因此,这些运算定律在数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被誉为“数学大厦的基石”。而加法、乘法交换律又是这数学大厦基石中的基石。

加法、乘法交换律的内容比较简单,学生在以前的学习过程中都有过浅显的认知基础,只是没有明确的概括,本节课的教学很大程度上是要将学生以前比较零散的感性认识经过整理、明晰后上升为理性认识,因此,学生学起来比较容易。但是用符号或字母表示加法交换律,则是学生认识上的一个难点,因为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从研究确定的数到用字母表示一般的数,比较抽象,理解起来也比较困难。再有,学习方法比学习知识更为重要。不要简单地让孩子们学习运算定律,而是重在渗透给他们去猜想、验证并得出结论的数学研究的方法。

所以在设计本节课时我更多的想的是,如何让学生主动地去思考,去验证,经历得出结论的过程。自然地经历由用数到用字母表示的知识形成的过程,让学生在理解、感悟、体验中感受字母表示的优越性,从而为后面的其他运算定律的教学,以及正式教学“用字母表示数”打下基础。

3、教学目标。

有了上面的思考,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1)使学生经历探索加法、乘法交换律的过程,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

(2)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

(3)经历加法交换律逐步符号化,形式化的过程,使学生初步感受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的优越性,培养学生的符号感。

(4)渗透给学生用“举例验证法”来验证规律存在的真实性数学学习方法。

4、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乘法交换律。

5、教学难点:会用个性化的符号或字母表示加法、乘法交换律。能根据加法运算定律展开猜想,并能进行举例验证。

二、说设计意图

设计本节课时,我一直在思考:教师怎么引导学生去探究、发现、总结规律?

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学生在一年级的时候就会,只是比较零散,没有系统的表达。知识点本身的学习并不应“浓墨重彩”去渲染,我们的小学数学教学不仅应该关注“是什么”和“怎样做”,还应该引导学生去猜想、去探究“为什么”和“为什么这样做”,这样才能够凸显出“数学是思维的体操”这一学科特色。教师应该带领学生经历从现象到本质的探究过程,给学生一个问题模式,让学生“知道怎样思维”,让学生感悟一些数学研究的一般方法。

因此我在设计本课教学的基本思想是:

一是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发现和归纳出运算定律。

二是重视让学生在探索中经历运算定律的发现过程,大致应该经过以下几步:观察、猜测、举例、验证,得到规律。

三是给学生提供机会经历“具体事物――学生个性化的符号表示――学会数学地表示”这一逐步符号化、形式化的过程。

三、说教学流程

本节课分三部分教学。

(一) 复习引入,得出加法交换律。

(二) 知识迁移,得出乘法交换律。

我以为,教学运算律主要让学生经历不完全归纳的过程,只注意让学生举出实例进行验证,而忽视了能否找到反例的问题。对于不完全归纳法来说,举出的正例越多,则意味着结论的可靠性越大;但若发现了一个反例,则可推翻结论。因此,我预设了“刚才老师和同学们举了这么多例子,有没有不符合这个规律的例子?”这个问题,学生通过无法找到反例,加深了对结论可靠性的认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获得了数学结论,更重要的是学到了获得数学结论的思想方法和体悟到科学研究方法的严谨性。

(三) 巩固练习,深入理解交换律。

四、类比拓展

从个别特例中形成猜想,并举例验证,是一种获取结论的方法。但有时,从已有的结论中通过适当变换、联想,同样可以形成新的猜想,进而形成新的结论。

猜想一:减法中,交换被减数和减数的位置差不变?

猜想二:乘法中,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猜想三:除法中,交换被除数和除数的位置商不变?

选择一个你感兴趣的,用合适的方法试着验证。使学生经历“形成猜想、举例验证”的完整、真实的过程,感悟数学研究的一般方法。

推荐专题: 加法交换律证明

相关推荐
本站文档由会员上传,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发送邮件至89702570@qq.com联系本站删除。
Copyright © 2010 - 千文网移动版
冀ICP备20200271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