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跨国公司垄断对我国的影响及对策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千文网还可以找到更多《跨国公司垄断对我国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跨国公司受汇率影响及对策
摘要:随着世界经济的蓬勃发展和人民币的不断升值, 汇率的波动性增强, 我国跨国公司将会面临较大的汇率风险。通过对跨国公司与其汇率风险的初步认识,分析其影响的原因并提出一些防范措施和规避措施。关键字:跨国公司、汇率风险、防反规避方式 正文:
一、跨国公司与汇率风险的概述
在经济金融全球化的国际趋势下,我国的对外贸易也迅速成长起来,有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入驻我国。跨国公司作为外国直接投资的主要载体,在当今的国际金融贸易市场上,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近几年,人民币的持续升值,致使汇率波动程度不断上升,这也必然会进一步增加跨国公司的汇率风险。因此,对于跨国公司来说,控制和防范汇率风险则是现在的当务之急。
1、跨国公司
跨国公司,又称多国公司、国际公司等,是指具有全球性经营动机和一体化的经营战略,在多个国家拥有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分支机构,并将它们置于统一的全球性经营计划之下的大型企业。其特点主要有:其战略目标是以国际市场为导向的,目的是实现全球利润最大化,而国内企业是以国内市场为导向的;是通过控股的方式对国外的企业实行控制,而国内企业对其较少的涉外经济活动大多是以契约的方式来实行控制;跨国公司则在世界范围内的各个领域,全面进行资本、商品,人才、技术、管理和信息等交易活动,并且这种“一揽子”活动必须符合公司总体战略目标而处于母公司控制之下,因此跨国公司对其分支机构必然实行高度集中的统一管理。
2、汇率风险
汇率风险,又称外汇风险,一般指在国际经济、贸易、金融活动中,一个组织、经济实体或个人的以外币计价的资产和负债因汇率变动而蒙受的意外损失或所得的意外收益。目前,世界各国普遍实行浮动汇率制,美元、日元、马克、英镑等主要货币之间的比价时刻都处在剧烈的上下起浮变动之中,至使国际间债权债务的决算由于汇率的变动而事先难以掌握,从而产生了汇率风险。我国也处在一个实行浮动汇率制的国际货币体系之中,汇率风险仍然严重地影响着我国的国际收支平衡和企业的经济收益,特别是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在我国对外资迅速发展的今天,这种影响尤为突出。
二、汇率风险的分类
汇率风险可以大致分为三类:折算风险、交易风险和经营风险。对于跨国公司来说,这三类就是影响公司最主要的风险。但除此之外,还应包括所有与外汇活动相关的各种潜在风险,如:不能履约风险、资金筹措风险、外汇政策变动风险等。
1、折算风险
折算风险又称会计风险,指经济主体对资产负债表的会计处理中,将功能货币转换成记账货币时,因汇率变动而导致帐面损失的可能性。其汇率的变动将对企业产生影响。一般是指跨国企业在编制母公同与境外子公司的合并财务报表所引致不同币种的相互折算中,因汇率在一定时间内发生非预期的变化,从而引起企业合并报表账而价值蒙受经济损失的可能性。其中,承受本外币转换风险的资产与负债成为暴露资产和暴露负债,由于暴露资产与暴露负债的风险可以相互抵消,故企业总的折算风险就取决于二者之间的差额。
2、交易风险
交易风险是指运用外币进行计价收付的交易中,经济主体因外汇汇率的变动而蒙受损失的可能性。它是一种常见的外汇风险,存在于应收款项和所有货币负债项目中。其主要发生于一下情况:商品劳务进口和出口交易中的风险;资本输入和输出的风险;外汇银行所持有的外汇头寸的风险。由于进行本国货币与外币,或者不同的外币之间的交换才会产生外汇风险,开办外汇买卖业务的商业银行因此面临大量的外汇交易风险,工商企业在以外币进行贸易结算、贷款或借款以及伴随外币贷款与借款而进行外汇交易时,也要发生同样的交易风险,个人买卖外汇也不例外。
3、经营风险
经营风险又称经济汇率风险,指意料之外的汇率变动通过影响企业的生产销售数量、价格、成本,引起企业未来一定期间收益或现金流量减少的一种潜在损失。既包括潜在的汇率变化对企业产生的现金流动所造成的现期和潜在的影响,也包括在这些变化发生的会计期间以外对整个企业获利能力的影响。
三、汇率风险风险对跨国公司的影响
1994 年1 月1 日我国对外汇管理体制进行了改革, 彻底结束了官方汇率与市场调剂汇率并存的局面, 开始了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体制。1996 年11 月我国顺利实现了人民币经常项目可兑换。2005 年7 月21 日起, 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到了2008 年3 月13 日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突破7.10 关口。这意味着多年来人们心目中比较淡薄的汇率波动的风险已开始凸现。在新的形势下, 我国跨国公司不仅要加强汇率风险管理意识, 而且要时刻关注汇率变动, 研究汇率风险的防范措施, 找出行之有效的规避汇率风险办法。
影响汇率风险的主要有:国际收支及外汇储备、利率、通货膨胀和政治局势。这些因素同时也影响着跨国公司。汇率对于跨国公司的影响主要可表现为:
1、通过影响跨国公司的成本结构、市场规模和经营现金流量,进而影响其经营战略,乃至竞争力。跨国公司正常经营活动的预期收益因汇率波动而面临预料之外的损益,同时带来公司现金流量的增减变化,这些都会影响公司管理者的经营决策。
2、通过影响跨国公司的资产负债表,进而影响跨国公司的信用等级。
信用等级高的跨国公司能够以较低成本筹集所需资金,能够获得较高的投资收益,还能够在商品买卖中赢得有利的交易条件。外汇折算风险对跨国公司的资产负债表影响很大,与外汇折算风险相关的另一个影响跨国公司信用的因素是税收,跨国公司因汇率变动而使账面上发生折算收益时,所得税就会相应增加,在累进式所得税下,应税收入变动对跨国公司的盈利水平有很大影响,因此,汇率波动通过税收增减间接地影响公司的信用等级。
3、缺乏从事金融衍生产品交易的专业人才。
实行浮动汇率制度以后,企业需要学会如何在波动的汇率环境中经营发展,其中利用金融衍生工具管理资金风险是最有效的手段。然而目前只有很少的跨国公司会利用金融衍生工具规避汇率风险。尽管有其它方面的原因,但是导致这个情况的主要原因的缺乏专业人才,因而外资跨国公司资金总部不会授权境内公司利用衍生工具保值增值。
四、跨国公司对于汇率风险的对策。
如上文中所说的一样,汇率风险对于跨国公司的影响巨大,若没有对策放任其发展的话,很容易使公司陷入困境。因此,不仅要制定出对策,还需要做好相应的规避防范措施。
1、调整收付汇期限或减少期限错配。
在人民币汇率趋升的情形下,跨国公司通常采取提前收汇和延期付汇或匹配外汇收支期限的方式规避汇率风险。提前收汇的方式主要有:折扣贴现和出口保理、买方信贷、福费廷等方式提前获取外汇资金。减少期限错配也是跨国公司规避交易风险常用的方法。通过严格匹配收付汇期限,降低外汇敞口头寸。
2、提高运用金融工具防范风险的能力
防范汇率风险是一项技术性较强的业务, 而且直接关系到国家和企业的经济利益。目前国内银行都有能力帮助企业规避汇率风险, 银行能够提供的规避风险的工具也很多,目前国内流行的是远期外汇交易、外汇期货交易、外汇期权交易。远期外汇交易:是指企业或证券交易商与银行达成协议, 在未来某一日期按照远期汇率办理外汇收付业务的交易行为。它是当今国内外回避汇率风险普遍的做法之一。外汇期货交易。是指协约双方同意在未来某一日期按约定的汇率买卖一定数量外币的交易。其优点有:投资者范围相较于远期大;市场流动性强;契约是标准化合约,只涉及到少数币种,较易转手和结算。外汇期权交易。是指期权买方在支付一定数额的期权费后, 有权在约定的到期日按照双方事先约定的协定汇率和金额同期权卖方买卖约定的货币, 同时权利的买方也有权不执行上述买卖合约。
3、资产负债表避险策略
资产负债表避险策略是通过调整公司暴露资产和暴露负债的大小来降低风险的方式。当预期子公司所在国货币相对于母公司所在国货币升值时,应尽可能增加资产和减少负债。反之,应尽可能减少资产和增加负债,应该尽可能减少暴露在外汇风险中的净资产。
4、通过产品创新提高出口竞争能力
在公众普遍预期人民币升值的形势下,国内产品出口压力增大,一些跨国公司通过产品创新、增加附加值方法,增强自身竞争能力。比如SX公司成功引进韩国三星SDI最新开发的超薄显像管生产线,产品出口时适当提高销售单价(如29’CPT计划提高1至5美元),弥补汇率波动造成的损失。
5、企业要提高汇率风险意识
我国在金融领域的创新还是相对滞后的, 企业管理层和财务人员对金融工具也相对陌生, 对外汇市场的波动认识不足, 许多潜在的风险没有引起重视。公司只有认识到汇率风险的危害, 才能注重影响汇价变动的基本因素, 关注各国基本经济、金融因素, 政治和传媒因素, 各国央行的政策因素, 心理及市场预测因素, 突发事件因素等对外汇市场的影响, 以积极做出风险防范。
五、总结
与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相比,我国跨国经营公司,还处于成长阶段,规模小、经营不完善、抗风险能力差,但由于海外销售额占相当比重,也使得这些公司面临着不同程度的汇率风险。随着人民币持续的升值,跨国公司面临的汇率风险越来越大,因此对于公司的汇率风险管理刻不容缓,需要引起极大的重视。跨国公司应该对于自身面临的汇率风险作出相应的措施,不仅要作出汇率风险发生时的措施,更重要的是防范规避可能面对的汇率风险。
跨国公司垄断对我国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Xxx [内容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市场一体化的发展,技术越来越成为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影响要素,也成为企业参与世界市场竞争的重要核心竞争力之一。为了获得高额利润和扩大市场占有率,跨国公司纷纷进入我国市场,采取各种手段,以取得垄断优势。通过简单介绍跨国公司,结合中国目前的市场情况,在肯定跨国公司的引入对我国市场的积极作用的同时着重分析了跨国公司在我国市场上的垄断现状以及其产生的消极影响,最后,提出在跨国公司技术垄断下我国企业发展的对策,以提高我国自主民族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改变在某些行业完全由跨国公司垄断的危险局面。[关键词] 世界市场;跨国公司;垄断;自主创新
在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市场背景下许多跨国公司通过在中国建立地区总部和设立运营中心而逐步实现集团化,在我国的竞争实力明显增强。跨国公司的大举进驻和对我国的大规模投资,缓解了我国经济建设资金不足的矛盾,使我国工业技术水平得到了迅速提升,促进了我国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将我国经济纳入了国际轨道,对我国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我们不能忽视跨国公司所带来的负面效果,某些跨国公司依赖优势地位实施限制竞争行为,遏制我国企业的发展,并在某些行业形成了垄断格局,对我国某些行业及其相关行业的发展已经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因此,必须对跨国公司的限制竞争行为和垄断进行有效的防范和监控,形成良好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以保证我国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一、跨国公司的现状
(一)跨国公司的定义
跨国公司作为一种特殊的企业组织形态,出现于19世纪60年代中期。联合国跨国公司中心在1977年起草、经次数修改并于1986年最终定稿的《跨国公司行为守则草案》中对跨国公司的定义是:“本守则中使用的‘跨国公司’一词是只有在两个或多个国家的实体所组成的公营、私营或混合所有制企业,不论这些实体的法律形式和活动领域如何;该企业在一个决策体系下运营,以便通过一个或更多决策中心制定协调的政策和共同的战略;该企业中各个实体通过所有权或其他方式结合在一起,从而其中一个或更多的实体能够对其他实体的活动施加有效的影响,特别是与其他实体分享知识、资源和责任。”
(二)跨国公司的主要特征
1、战略目标全球化。跨国公司一般都具有“全球战略”目标,这是与国内企业相区别的明显特征之一,具有全球化的目标市场是当代跨国公司区别于其他企业的一个重要特征。跨国公司的目标是全球市场,它以整个世界作为其经济活动的平台,以世界经济发展作为其发展的基础,以在全球范围内获取利润作为追求,以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和所占全球市场份额作为自己的成就。在全球范围内 有效配置生产力,充分利用世界各地的比较优势,以实现公司整体利益最大化。
2、生产经营国际化。跨国公司实现全球战略目标的一个重要途径是生产经营国际化。生产经营国际化是指跨国公司的产品在一个国家设计,产品和零部件在其他一些国家生产,然后再运到另一个国家组装。这时的产品是真正意义上的国际产品,它是采用最先进的技术设计,利用最廉价的劳动力和原材料,由最熟练的工人生产的最好的产品。
3、要素转让内部化。跨国公司的经营不仅要设计国内经营中必须面临的环境因素,更为重要的是它还必须面临东道国环境因素的差异和国际环境因素的变化。为了避免由于外部市场的不确定性而导致的公司经营成本的提高和生产效率的降低,跨国公司往往建立内部化的市场已取代外部市场,主要表现在商品贸易、资本转移、研究开发和科技成果的转让等方面的内部化。
4、内部管理一体化。跨国公司的内部管理一体化主要有生产一体化、营销一体化、技术一体化、采购一体化。把投资、科研、生产、销售和服务等经营活动进行一体化部署,以达到管理成本更低、管理效率更高的目的。一体化的管理,保证了生产企业的合理分布,避免了重复生产和销售,保障了跨国公司的整体利益。
(三)跨国公司垄断在我国的实现
1、依赖资金实力通过并购削弱我国市场竞争,谋求垄断地位。跨国公司的融资实力是其在中国进行并购形成市场优势地位,进而采取限制竞争行为的最便利迅捷的武器。因为跨国公司利用资本运营方式并购我国企业后,可快速谋取在我国的优势地位。虽然企业并购并不当然地削弱市场上的竞争,但很多情况下企业并购的确会给市场竞争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为垄断的产生提供最佳的充分条件。因此,企业并购往往成为各国反垄断法关注的重点。其中尤以横向并购对市场竞争产生的负面影响最大也最直接。“横向并购”会直接导致特定市场上竞争企业数量减少,市场集中度提高,甚至出现少数大企业垄断市场的局面。
2、通过品牌控制取得行业及市场优势地位。品牌控制是跨国公司在我国迅速取得优势地位的一个重要因素。而国内一些企业的品牌在跨国公司进入之前,在国内市场具有较高的市场占有率,并在消费者中享有一定声誉,但由于许多企业缺乏品牌意识,忽视品牌战略,在合资时或者使用外方品牌,或者将知名品牌低价转让给外方后被弃之不用,以致越来越多的国内品牌在市场上消失。据估计,我国现有的三资企业中有90%以上的企业使用外方品牌。跨国公司通过对品牌的控制,在许多行业已经成功地构筑起又一道阻止国内其他新进入企业的行业壁垒。
3、凭借技术实力及技术控制推进限制竞争行为。目前跨国公司垄断了世界上70%的技术转让和80%的新技术、新工艺。几乎所有跨国公司取得市场优势地位的行业,跨国公司都控制该行业的先进技术,国内企业与跨国公司之间存在着巨大的技术差距。跨国公司凭着对先进技术的控制,在我国获取了巨额的垄断利润。为了不断强化其技术控制,跨国公司越来越注重利用我国的技术资源,通过 大量招聘国内科技人才,并购国内科研机构,在东道国开展研究开发,推出适合中国市场的新产品,以图保持其在中国市场的技术优势,构筑技术壁垒,谋求维持其市场优势地位。
跨国公司为了维持技术优势经常拒绝交易和进行独家交易,依赖技术优势,构筑起较高的行业进入壁垒,限制竞争对手的进入,从而长期地把价格提高到完全竞争水平以上,以达到获取巨额垄断利润的目的。
二、跨国公司垄断在我国产生的原因
跨国公司在我国限制竞争行为和垄断问题的发生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跨国公司本身的原因,也有我国的特定历史条件及政治经济发展的特定阶段方面的原因,也有来自于国际环境的原因。
(一)跨国公司对市场和利润的追逐是内因 跨国公司运转的最终目的是市场的占领和获取利益最大化,而垄断和限制竞争行为是达到此目的成本较低的途径,于是,跨国公司总是寻找机会可以凭借其雄厚的实力,实施垄断和限制竞争行为。跨国公司于是积聚可以使其采取最佳手段的实力。甚至在某些情况下,跨国公司会采取贿赂等腐败手段来获得优势地位,这在像我国这样处于经济政治经济体制转变过程中的发展中国家并不稀有。
相对于国内企业而言,跨国公司在一些行业中拥有绝对的资金、技术、品牌及管理优势,当跨国公司进入一个在这些方面都处于明显劣势的国家时,这些优势往往就会直接成为市场力量。跨国公司凭借这种绝对的市场力量可以轻而易举地击垮处于明显劣势国家的企业,从而在一些市场上取得控制地位。而跨国公司在取得控制地位之后,就不可能不去采取垄断或限制竞争行为,以谋取尽可能高的利润。
(二)我国的政治经济及法制环境是主要外因
作为竞争秩序维护者的我国政府反限制竞争和垄断行为的能力较弱是导致跨国公司在中国市场进行限制竞争和垄断的重要原因。
一是法律法规和监控措施的不完善,对限制竞争行为和垄断行为的管理还不成体系,缺乏准确的适用条件和执法保证。因此在这方面的监管,我国还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和监管对策,尤其缺少市场信息预警机制、事中监督控制和事后稽核机制。这样一来便导致一些明显的限制竞争行为因无法律规定的约束而合法地存在,同时对于来自跨国公司及国外的影响公平竞争的行为也无法预防和整治,从而也无法保证国内市场正常的竞争秩序。
二是实施反垄断法的主管机构不健全。反垄断法与其他的法律制度不同,它的任务是要同大企业或者大企业集团的限制竞争行为作斗争。这就要求反垄断法的主管机构要具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和足够的权威性,以免在执法过程中陷于政府的竞争政策和产业政策的冲突之中。目前,我国对监督管理部门的作用和地位的认识还不到位,还没有建立起一个相对独立的和具有高度权威性的市场执法机构。
(三)发达国家对垄断的规制政策由严格转为普遍放松是促进因素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市场经济发达国家对垄断和并购的规制政策和立法逐渐放松,放松规制的浪潮直接改变了发达国家的反垄断政策的取向,对垄断的规制由垄断结构转向了垄断行为,导致相当数量的跨国公司的规模越来越大,实力越来越强,从而助长了其对市场垄断的“肆无忌惮”和经营战略的“赢者通吃”思维的强化。对我国带来的直接后果是,具备条件可以在我国推进他们的垄断和限制竞争行为的跨国公司,必然会越来越多。
三、跨国公司垄断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竞争的结果必然是垄断,跨国公司垄断给我国带来了严重的后果。跨国公司的引入虽然对产业结构升级、推动经济增长等方面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从商业的角度看,这些公司投资中国都只是为了获取高额利润,甚至是为了转移发达国家的高耗能高污染的行业,对于我国的环境造成了巨大污染。从垄断的角度看,它给中国经济也带来了一些消极影响。特别是由于跨国公司利用其独有的规模优势,对中国相关行业的垄断日益严重。这种垄断的形成,轻则损害消费者利益,危害市场完全有序的竞争秩序;重则危害国家经济主权完整,对国家经济安全造成不利影响。
(一)民族工业发展受到沉重打击。跨国公司凭借雄厚的实力、技术管理优势和我国的优惠政策,采取“先占领市场,再寻求最大利润”的战略,并通过低价销售,先送后卖,强有力的广告宣传等方式促销,抢占市场,达到垄断的目的。如此,整个行业或产业的主导权就会面临受外商控制的危险,定价权将被外资控制,危害消费者利益。另外,跨国公司的进入还会造成我国自主品牌的丧失。
(二)外资的进入导致贫富差距的扩大。由于跨国公司直接投资在东南沿海较多,特别是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地区较多,以及投资在城市和乡村的差异和投资在一个地区不同行业的差异,这些都导致地区间、城乡间、不同行业群体间贫富差距扩大,而且容易造成我国产业的畸形发展。
(三)我国企业的创新能力将被弱化。首先,跨国公司在华技术锁定的状况越来越严重,跨国公司在完成跨国并购后,均在我国建立了研发机构,而且80%以上都是独资设立。这样,跨国公司就能够通过技术控制和技术保密,减少技术的溢出效应,从而实现其对我国整个产业的技术锁定战略,使我国在国际产业分工格局中长期处于产业分工格局的低端。其次,跨国企业通过对知识产权、核心人才的集中式掠夺,扼杀我国行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四)跨国公司对国家经济主权的影响。跨国公司的母国主要集中在发达国家,这决定了跨国公司的活动在有利于发达国家的同时,会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主权带来不利影响。跨国公司基于其全球战略,总是力图摆脱东道国的监督和管理。母公司和子公司之间利用转移定价和内部交易转移利润,逃避东道国的税收管辖和外汇管制措施。跨国公司在金融市场的投机行为,直接影响主权国家的货币财政政策,跨国公司拥有和控制的巨额长期资本和短期借贷资本已构成国际资本流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随时根据其全球利益的需要,对资本进行统一调配。而不考虑东道国金融市场可能发生的危机,引起东道国金融市场不稳定,并影 响我国的经济安全。
四、我国面对跨国公司垄断的对策
面对跨国公司的垄断问题日益严重,我国应尽快完善和健全相关法律制度。2008年8月1日起施行的《反垄断法》为我国反垄断提供了法律依据。我国应继续完善相关法律制度,促进公平竞争。在实际的操作中,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促进建立有效的竞争秩序,提高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能力。打破跨国公司垄断的最佳方式就是形成有效的市场竞争秩序,釜底抽薪,消灭其赖以存在的土壤。要形成有效的公平的竞争秩序,可以从促进跨国公司之间的竞争,和提高我国企业的竞争能力这两方面入手。从国家宏观政策角度看,通过恰当的产业政策与吸引外资政策,引进新的竞争者,形成竞争性的市场结构,有效防止跨国公司形成垄断。通过全方位地引进外商投资,更容易促进跨国公司向中国转让先进技术,从而减小国内企业同跨国公司之间的技术差距,这也有利于降低行业的进入壁垒,促进国内竞争者的产生,促进市场竞争。从微观主体层面看,国内企业应实行战略联盟,联合进行研究开发,以不断打破跨国公司所造成利益联盟的技术壁垒。
(二)建立健全有关法律,对跨国公司垄断进行监控和制裁。有法可依是治理规范跨国公司垄断的前提。法治是市场经济的要求,也是世界各国经济往来的普遍要求。构建一个相对稳定完善的规范跨国公司竞争行为的制度体系,既要有效地防范和监控跨国公司的垄断行为,又要保护好来华投资的跨国公司的合法利益。
首先是尽快完善《反垄断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跨国公司对中国经济的影响越来越大,遏制跨国公司在中国的垄断行为,保护民族工业和国家经济安全,促进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市场结构的完善,对我国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是建立完善的并购法律体系,在相关的法律中规范并购行为,从根源上防范遏制跨国公司的垄断。其中重点要防范跨国公司对国有企业的并购和控制。
(三)加强行业竞争状况的监控,积极查处跨国公司限制竞争的案件。
1、建立跨国公司定期报告制度,应用“同一经济实体规则”。建立跨国公司在我国设立的子公司和控股公司的定期报告制度,规定其应按一定的时间将其在该阶段内生产经营状况和有关财务报表向有关部门报告,并规定其应当就有关质询的问题向负责审查的部门做出合法的回答与合理性的解释。
2、建立重要行业市场集中度评估制度。市场处于不断的变化态势之中,各种经济力量呈现此消彼长的趋势。为此,有必要定期对重要行业进行评估,这是有效实施反垄断的前提和基础,如果没有对市场情况和行业结构的准确了解,在执行有关政策上就会失之偏颇。
3、与其他国家建立国际合作机制查处跨国公司的垄断行为。由于跨国公司在招商引资的时候受到国家相关的优惠政策鼓励和保护,查办跨国公司实施限制竞争行为的案件难度较大,目前工商部门查办此类案件不多,办案经验还不丰富,因此我们需要借助国际上其他国家的经验,学习发达国家以及和我们一样的发展中国家处理跨国公司垄断和限制竞争行为的成功方法,而且一些跨国公司的垄断行为可能涉及的不仅仅只是在中国,这也要求我们要加强在国际上的合作。
(四)多方引进外资, 形成外资并购母国多元化格局。国内企业如能在引资过程中注重引进竞争机制,让外资之间展开竞争,则可处于主动地位,获得较好的效果。
(五)加强无形资产保护。通过完善知识产权的有关立法,与外商投资的相关法律要协调一致,对通过合资、合营、购并方式进人中国的外国企业要求其依照中国的相关法律法规,不得擅自停用原有企业的品牌,不得损害原有企业的版权、著作权、商标权、专利权。我们在与外国企业合作时,也要慎重对待无形资产,不可轻易作价出售。
(六)结成战略联盟。跨国公司进入东道国市场后,往往与当地企业结成战略联盟,进行合作。虽然这种战略联盟有利于跨国公司以较小的付出扩大业务范围、进人新市场,加强技术力量但是,东道国企业通过与跨国公司的合作也可以借助大企业的科技、品牌、管理、销售网络等优势,获得更大的发展机遇。国内企业应该积极地抓住机遇, 迅速发展壮大, 成为下一代的大跨国公司。
(七)发展我国自己的跨国公司。这是我国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是我国现代化大生产在国际层面上扩展的必然,也是我国经济融入世界经济、扩大和深化与世界各国的经济合作关系的要求。与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相比,我国的企业无论在规模,还是营业额特别是利润上差距还是很大。而且我国的跨国公司掌握的核心技术还不够,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力还很低。应该鼓励这些企业尽快的走出去,积极的参与国际竞争,成为真正的跨国企业。
参考文献:
[1]吴文武,跨国公司新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23页.[2]崔日明,刘文革,世界经济概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199页,200页,204页.[3]张素芳,论外资并购国有企业的法律控制[M].经济管理出版社2009年版,第14页,15页.[4]罗晓晴,王彦晓,试析我国对跨国公司袭断行为的法律规制[ J ].特区经济,2005(4).[5]肖云,万丽娟,重视出口贸易的绿色壁垒[J].党政论坛,2004(5). [6]力纳,民族品牌谨防并购蚕食(N).消费日报,2008年12月25日第二版.[7]烽言,跨国公司垄断对我国经济安全的影响[J].中国创业投资与高科技,2005(11).[8]孙敬水,实施标准化战略我国应对技术壁垒的有效途径[J].国际贸易问题,2004(4).[9]金明路,柴志贤,跨国公司垄断行为及防范对策[J].浙江学刊,2002(2).[10]王培志,利用外资与我国产业安全[J].山东经济战略研究, ,2003(1).[11]韩德强,对垄断的再认识[J].经济纵横,2001(8).[12]董慧,对跨国公司限制竞争行为和垄断的防范措施[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2005年.[12]周燕,跨国公司进入及其垄断效应的分析[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3(3).
跨国公司垄断对我国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Xxx [内容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市场一体化的发展,技术越来越成为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影响要素,也成为企业参与世界市场竞争的重要核心竞争力之一。为了获得高额利润和扩大市场占有率,跨国公司纷纷进入我国市场,采取各种手段,以取得垄断优势。通过简单介绍跨国公司,结合中国目前的市场情况,在肯定跨国公司的引入对我国市场的积极作用的同时着重分析了跨国公司在我国市场上的垄断现状以及其产生的消极影响,最后,提出在跨国公司技术垄断下我国企业发展的对策,以提高我国自主民族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改变在某些行业完全由跨国公司垄断的危险局面。[关键词] 世界市场;跨国公司;垄断;自主创新
在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市场背景下许多跨国公司通过在中国建立地区总部和设立运营中心而逐步实现集团化,在我国的竞争实力明显增强。跨国公司的大举进驻和对我国的大规模投资,缓解了我国经济建设资金不足的矛盾,使我国工业技术水平得到了迅速提升,促进了我国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将我国经济纳入了国际轨道,对我国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我们不能忽视跨国公司所带来的负面效果,某些跨国公司依赖优势地位实施限制竞争行为,遏制我国企业的发展,并在某些行业形成了垄断格局,对我国某些行业及其相关行业的发展已经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因此,必须对跨国公司的限制竞争行为和垄断进行有效的防范和监控,形成良好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以保证我国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一、跨国公司的现状
(一)跨国公司的定义
跨国公司作为一种特殊的企业组织形态,出现于19世纪60年代中期。联合国跨国公司中心在1977年起草、经次数修改并于1986年最终定稿的《跨国公司行为守则草案》中对跨国公司的定义是:“本守则中使用的‘跨国公司’一词是只有在两个或多个国家的实体所组成的公营、私营或混合所有制企业,不论这些实体的法律形式和活动领域如何;该企业在一个决策体系下运营,以便通过一个或更多决策中心制定协调的政策和共同的战略;该企业中各个实体通过所有权或其他方式结合在一起,从而其中一个或更多的实体能够对其他实体的活动施加有效的影响,特别是与其他实体分享知识、资源和责任。”
(二)跨国公司的主要特征
1、战略目标全球化。跨国公司一般都具有“全球战略”目标,这是与国内企业相区别的明显特征之一,具有全球化的目标市场是当代跨国公司区别于其他企业的一个重要特征。跨国公司的目标是全球市场,它以整个世界作为其经济活动的平台,以世界经济发展作为其发展的基础,以在全球范围内获取利润作为追求,以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和所占全球市场份额作为自己的成就。在全球范围内 有效配置生产力,充分利用世界各地的比较优势,以实现公司整体利益最大化。
2、生产经营国际化。跨国公司实现全球战略目标的一个重要途径是生产经营国际化。生产经营国际化是指跨国公司的产品在一个国家设计,产品和零部件在其他一些国家生产,然后再运到另一个国家组装。这时的产品是真正意义上的国际产品,它是采用最先进的技术设计,利用最廉价的劳动力和原材料,由最熟练的工人生产的最好的产品。
3、要素转让内部化。跨国公司的经营不仅要设计国内经营中必须面临的环境因素,更为重要的是它还必须面临东道国环境因素的差异和国际环境因素的变化。为了避免由于外部市场的不确定性而导致的公司经营成本的提高和生产效率的降低,跨国公司往往建立内部化的市场已取代外部市场,主要表现在商品贸易、资本转移、研究开发和科技成果的转让等方面的内部化。
4、内部管理一体化。跨国公司的内部管理一体化主要有生产一体化、营销一体化、技术一体化、采购一体化。把投资、科研、生产、销售和服务等经营活动进行一体化部署,以达到管理成本更低、管理效率更高的目的。一体化的管理,保证了生产企业的合理分布,避免了重复生产和销售,保障了跨国公司的整体利益。
(三)跨国公司垄断在我国的实现
1、依赖资金实力通过并购削弱我国市场竞争,谋求垄断地位。跨国公司的融资实力是其在中国进行并购形成市场优势地位,进而采取限制竞争行为的最便利迅捷的武器。因为跨国公司利用资本运营方式并购我国企业后,可快速谋取在我国的优势地位。虽然企业并购并不当然地削弱市场上的竞争,但很多情况下企业并购的确会给市场竞争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为垄断的产生提供最佳的充分条件。因此,企业并购往往成为各国反垄断法关注的重点。其中尤以横向并购对市场竞争产生的负面影响最大也最直接。“横向并购”会直接导致特定市场上竞争企业数量减少,市场集中度提高,甚至出现少数大企业垄断市场的局面。
2、通过品牌控制取得行业及市场优势地位。品牌控制是跨国公司在我国迅速取得优势地位的一个重要因素。而国内一些企业的品牌在跨国公司进入之前,在国内市场具有较高的市场占有率,并在消费者中享有一定声誉,但由于许多企业缺乏品牌意识,忽视品牌战略,在合资时或者使用外方品牌,或者将知名品牌低价转让给外方后被弃之不用,以致越来越多的国内品牌在市场上消失。据估计,我国现有的三资企业中有90%以上的企业使用外方品牌。跨国公司通过对品牌的控制,在许多行业已经成功地构筑起又一道阻止国内其他新进入企业的行业壁垒。
3、凭借技术实力及技术控制推进限制竞争行为。目前跨国公司垄断了世界上70%的技术转让和80%的新技术、新工艺。几乎所有跨国公司取得市场优势地位的行业,跨国公司都控制该行业的先进技术,国内企业与跨国公司之间存在着巨大的技术差距。跨国公司凭着对先进技术的控制,在我国获取了巨额的垄断利润。为了不断强化其技术控制,跨国公司越来越注重利用我国的技术资源,通过 大量招聘国内科技人才,并购国内科研机构,在东道国开展研究开发,推出适合中国市场的新产品,以图保持其在中国市场的技术优势,构筑技术壁垒,谋求维持其市场优势地位。
跨国公司为了维持技术优势经常拒绝交易和进行独家交易,依赖技术优势,构筑起较高的行业进入壁垒,限制竞争对手的进入,从而长期地把价格提高到完全竞争水平以上,以达到获取巨额垄断利润的目的。
二、跨国公司垄断在我国产生的原因
跨国公司在我国限制竞争行为和垄断问题的发生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跨国公司本身的原因,也有我国的特定历史条件及政治经济发展的特定阶段方面的原因,也有来自于国际环境的原因。
(一)跨国公司对市场和利润的追逐是内因 跨国公司运转的最终目的是市场的占领和获取利益最大化,而垄断和限制竞争行为是达到此目的成本较低的途径,于是,跨国公司总是寻找机会可以凭借其雄厚的实力,实施垄断和限制竞争行为。跨国公司于是积聚可以使其采取最佳手段的实力。甚至在某些情况下,跨国公司会采取贿赂等腐败手段来获得优势地位,这在像我国这样处于经济政治经济体制转变过程中的发展中国家并不稀有。
相对于国内企业而言,跨国公司在一些行业中拥有绝对的资金、技术、品牌及管理优势,当跨国公司进入一个在这些方面都处于明显劣势的国家时,这些优势往往就会直接成为市场力量。跨国公司凭借这种绝对的市场力量可以轻而易举地击垮处于明显劣势国家的企业,从而在一些市场上取得控制地位。而跨国公司在取得控制地位之后,就不可能不去采取垄断或限制竞争行为,以谋取尽可能高的利润。
(二)我国的政治经济及法制环境是主要外因
作为竞争秩序维护者的我国政府反限制竞争和垄断行为的能力较弱是导致跨国公司在中国市场进行限制竞争和垄断的重要原因。
一是法律法规和监控措施的不完善,对限制竞争行为和垄断行为的管理还不成体系,缺乏准确的适用条件和执法保证。因此在这方面的监管,我国还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和监管对策,尤其缺少市场信息预警机制、事中监督控制和事后稽核机制。这样一来便导致一些明显的限制竞争行为因无法律规定的约束而合法地存在,同时对于来自跨国公司及国外的影响公平竞争的行为也无法预防和整治,从而也无法保证国内市场正常的竞争秩序。
二是实施反垄断法的主管机构不健全。反垄断法与其他的法律制度不同,它的任务是要同大企业或者大企业集团的限制竞争行为作斗争。这就要求反垄断法的主管机构要具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和足够的权威性,以免在执法过程中陷于政府的竞争政策和产业政策的冲突之中。目前,我国对监督管理部门的作用和地位的认识还不到位,还没有建立起一个相对独立的和具有高度权威性的市场执法机构。
(三)发达国家对垄断的规制政策由严格转为普遍放松是促进因素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市场经济发达国家对垄断和并购的规制政策和立法逐渐放松,放松规制的浪潮直接改变了发达国家的反垄断政策的取向,对垄断的规制由垄断结构转向了垄断行为,导致相当数量的跨国公司的规模越来越大,实力越来越强,从而助长了其对市场垄断的“肆无忌惮”和经营战略的“赢者通吃”思维的强化。对我国带来的直接后果是,具备条件可以在我国推进他们的垄断和限制竞争行为的跨国公司,必然会越来越多。
三、跨国公司垄断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竞争的结果必然是垄断,跨国公司垄断给我国带来了严重的后果。跨国公司的引入虽然对产业结构升级、推动经济增长等方面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从商业的角度看,这些公司投资中国都只是为了获取高额利润,甚至是为了转移发达国家的高耗能高污染的行业,对于我国的环境造成了巨大污染。从垄断的角度看,它给中国经济也带来了一些消极影响。特别是由于跨国公司利用其独有的规模优势,对中国相关行业的垄断日益严重。这种垄断的形成,轻则损害消费者利益,危害市场完全有序的竞争秩序;重则危害国家经济主权完整,对国家经济安全造成不利影响。
(一)民族工业发展受到沉重打击。跨国公司凭借雄厚的实力、技术管理优势和我国的优惠政策,采取“先占领市场,再寻求最大利润”的战略,并通过低价销售,先送后卖,强有力的广告宣传等方式促销,抢占市场,达到垄断的目的。如此,整个行业或产业的主导权就会面临受外商控制的危险,定价权将被外资控制,危害消费者利益。另外,跨国公司的进入还会造成我国自主品牌的丧失。
(二)外资的进入导致贫富差距的扩大。由于跨国公司直接投资在东南沿海较多,特别是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地区较多,以及投资在城市和乡村的差异和投资在一个地区不同行业的差异,这些都导致地区间、城乡间、不同行业群体间贫富差距扩大,而且容易造成我国产业的畸形发展。
(三)我国企业的创新能力将被弱化。首先,跨国公司在华技术锁定的状况越来越严重,跨国公司在完成跨国并购后,均在我国建立了研发机构,而且80%以上都是独资设立。这样,跨国公司就能够通过技术控制和技术保密,减少技术的溢出效应,从而实现其对我国整个产业的技术锁定战略,使我国在国际产业分工格局中长期处于产业分工格局的低端。其次,跨国企业通过对知识产权、核心人才的集中式掠夺,扼杀我国行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四)跨国公司对国家经济主权的影响。跨国公司的母国主要集中在发达国家,这决定了跨国公司的活动在有利于发达国家的同时,会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主权带来不利影响。跨国公司基于其全球战略,总是力图摆脱东道国的监督和管理。母公司和子公司之间利用转移定价和内部交易转移利润,逃避东道国的税收管辖和外汇管制措施。跨国公司在金融市场的投机行为,直接影响主权国家的货币财政政策,跨国公司拥有和控制的巨额长期资本和短期借贷资本已构成国际资本流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随时根据其全球利益的需要,对资本进行统一调配。而不考虑东道国金融市场可能发生的危机,引起东道国金融市场不稳定,并影 响我国的经济安全。
四、我国面对跨国公司垄断的对策
面对跨国公司的垄断问题日益严重,我国应尽快完善和健全相关法律制度。2008年8月1日起施行的《反垄断法》为我国反垄断提供了法律依据。我国应继续完善相关法律制度,促进公平竞争。在实际的操作中,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促进建立有效的竞争秩序,提高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能力。打破跨国公司垄断的最佳方式就是形成有效的市场竞争秩序,釜底抽薪,消灭其赖以存在的土壤。要形成有效的公平的竞争秩序,可以从促进跨国公司之间的竞争,和提高我国企业的竞争能力这两方面入手。从国家宏观政策角度看,通过恰当的产业政策与吸引外资政策,引进新的竞争者,形成竞争性的市场结构,有效防止跨国公司形成垄断。通过全方位地引进外商投资,更容易促进跨国公司向中国转让先进技术,从而减小国内企业同跨国公司之间的技术差距,这也有利于降低行业的进入壁垒,促进国内竞争者的产生,促进市场竞争。从微观主体层面看,国内企业应实行战略联盟,联合进行研究开发,以不断打破跨国公司所造成利益联盟的技术壁垒。
(二)建立健全有关法律,对跨国公司垄断进行监控和制裁。有法可依是治理规范跨国公司垄断的前提。法治是市场经济的要求,也是世界各国经济往来的普遍要求。构建一个相对稳定完善的规范跨国公司竞争行为的制度体系,既要有效地防范和监控跨国公司的垄断行为,又要保护好来华投资的跨国公司的合法利益。
首先是尽快完善《反垄断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跨国公司对中国经济的影响越来越大,遏制跨国公司在中国的垄断行为,保护民族工业和国家经济安全,促进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市场结构的完善,对我国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是建立完善的并购法律体系,在相关的法律中规范并购行为,从根源上防范遏制跨国公司的垄断。其中重点要防范跨国公司对国有企业的并购和控制。
(三)加强行业竞争状况的监控,积极查处跨国公司限制竞争的案件。
1、建立跨国公司定期报告制度,应用“同一经济实体规则”。建立跨国公司在我国设立的子公司和控股公司的定期报告制度,规定其应按一定的时间将其在该阶段内生产经营状况和有关财务报表向有关部门报告,并规定其应当就有关质询的问题向负责审查的部门做出合法的回答与合理性的解释。
2、建立重要行业市场集中度评估制度。市场处于不断的变化态势之中,各种经济力量呈现此消彼长的趋势。为此,有必要定期对重要行业进行评估,这是有效实施反垄断的前提和基础,如果没有对市场情况和行业结构的准确了解,在执行有关政策上就会失之偏颇。
3、与其他国家建立国际合作机制查处跨国公司的垄断行为。由于跨国公司在招商引资的时候受到国家相关的优惠政策鼓励和保护,查办跨国公司实施限制竞争行为的案件难度较大,目前工商部门查办此类案件不多,办案经验还不丰富,因此我们需要借助国际上其他国家的经验,学习发达国家以及和我们一样的发展中国家处理跨国公司垄断和限制竞争行为的成功方法,而且一些跨国公司的垄断行为可能涉及的不仅仅只是在中国,这也要求我们要加强在国际上的合作。
(四)多方引进外资, 形成外资并购母国多元化格局。国内企业如能在引资过程中注重引进竞争机制,让外资之间展开竞争,则可处于主动地位,获得较好的效果。
(五)加强无形资产保护。通过完善知识产权的有关立法,与外商投资的相关法律要协调一致,对通过合资、合营、购并方式进人中国的外国企业要求其依照中国的相关法律法规,不得擅自停用原有企业的品牌,不得损害原有企业的版权、著作权、商标权、专利权。我们在与外国企业合作时,也要慎重对待无形资产,不可轻易作价出售。
(六)结成战略联盟。跨国公司进入东道国市场后,往往与当地企业结成战略联盟,进行合作。虽然这种战略联盟有利于跨国公司以较小的付出扩大业务范围、进人新市场,加强技术力量但是,东道国企业通过与跨国公司的合作也可以借助大企业的科技、品牌、管理、销售网络等优势,获得更大的发展机遇。国内企业应该积极地抓住机遇, 迅速发展壮大, 成为下一代的大跨国公司。
(七)发展我国自己的跨国公司。这是我国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是我国现代化大生产在国际层面上扩展的必然,也是我国经济融入世界经济、扩大和深化与世界各国的经济合作关系的要求。与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相比,我国的企业无论在规模,还是营业额特别是利润上差距还是很大。而且我国的跨国公司掌握的核心技术还不够,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力还很低。应该鼓励这些企业尽快的走出去,积极的参与国际竞争,成为真正的跨国企业。
参考文献:
[1]吴文武,跨国公司新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23页.[2]崔日明,刘文革,世界经济概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199页,200页,204页.[3]张素芳,论外资并购国有企业的法律控制[M].经济管理出版社2009年版,第14页,15页.[4]罗晓晴,王彦晓,试析我国对跨国公司袭断行为的法律规制[ J ].特区经济,2005(4).[5]肖云,万丽娟,重视出口贸易的绿色壁垒[J].党政论坛,2004(5). [6]力纳,民族品牌谨防并购蚕食(N).消费日报,2008年12月25日第二版.[7]烽言,跨国公司垄断对我国经济安全的影响[J].中国创业投资与高科技,2005(11).[8]孙敬水,实施标准化战略我国应对技术壁垒的有效途径[J].国际贸易问题,2004(4).[9]金明路,柴志贤,跨国公司垄断行为及防范对策[J].浙江学刊,2002(2).[10]王培志,利用外资与我国产业安全[J].山东经济战略研究, ,2003(1).[11]韩德强,对垄断的再认识[J].经济纵横,2001(8).[12]董慧,对跨国公司限制竞争行为和垄断的防范措施[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2005年.[12]周燕,跨国公司进入及其垄断效应的分析[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3(3).
跨国公司受汇率影响及对策
摘要:随着世界经济的蓬勃发展和人民币的不断升值, 汇率的波动性增强, 我国跨国公司将会面临较大的汇率风险。通过对跨国公司与其汇率风险的初步认识,分析其影响的原因并提出一些防范措施和规避措施。关键字:跨国公司、汇率风险、防反规避方式 正文:
一、跨国公司与汇率风险的概述
在经济金融全球化的国际趋势下,我国的对外贸易也迅速成长起来,有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入驻我国。跨国公司作为外国直接投资的主要载体,在当今的国际金融贸易市场上,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近几年,人民币的持续升值,致使汇率波动程度不断上升,这也必然会进一步增加跨国公司的汇率风险。因此,对于跨国公司来说,控制和防范汇率风险则是现在的当务之急。
1、跨国公司
跨国公司,又称多国公司、国际公司等,是指具有全球性经营动机和一体化的经营战略,在多个国家拥有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分支机构,并将它们置于统一的全球性经营计划之下的大型企业。其特点主要有:其战略目标是以国际市场为导向的,目的是实现全球利润最大化,而国内企业是以国内市场为导向的;是通过控股的方式对国外的企业实行控制,而国内企业对其较少的涉外经济活动大多是以契约的方式来实行控制;跨国公司则在世界范围内的各个领域,全面进行资本、商品,人才、技术、管理和信息等交易活动,并且这种“一揽子”活动必须符合公司总体战略目标而处于母公司控制之下,因此跨国公司对其分支机构必然实行高度集中的统一管理。
2、汇率风险
汇率风险,又称外汇风险,一般指在国际经济、贸易、金融活动中,一个组织、经济实体或个人的以外币计价的资产和负债因汇率变动而蒙受的意外损失或所得的意外收益。目前,世界各国普遍实行浮动汇率制,美元、日元、马克、英镑等主要货币之间的比价时刻都处在剧烈的上下起浮变动之中,至使国际间债权债务的决算由于汇率的变动而事先难以掌握,从而产生了汇率风险。我国也处在一个实行浮动汇率制的国际货币体系之中,汇率风险仍然严重地影响着我国的国际收支平衡和企业的经济收益,特别是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在我国对外资迅速发展的今天,这种影响尤为突出。
二、汇率风险的分类
汇率风险可以大致分为三类:折算风险、交易风险和经营风险。对于跨国公司来说,这三类就是影响公司最主要的风险。但除此之外,还应包括所有与外汇活动相关的各种潜在风险,如:不能履约风险、资金筹措风险、外汇政策变动风险等。
1、折算风险
折算风险又称会计风险,指经济主体对资产负债表的会计处理中,将功能货币转换成记账货币时,因汇率变动而导致帐面损失的可能性。其汇率的变动将对企业产生影响。一般是指跨国企业在编制母公同与境外子公司的合并财务报表所引致不同币种的相互折算中,因汇率在一定时间内发生非预期的变化,从而引起企业合并报表账而价值蒙受经济损失的可能性。其中,承受本外币转换风险的资产与负债成为暴露资产和暴露负债,由于暴露资产与暴露负债的风险可以相互抵消,故企业总的折算风险就取决于二者之间的差额。
2、交易风险
交易风险是指运用外币进行计价收付的交易中,经济主体因外汇汇率的变动而蒙受损失的可能性。它是一种常见的外汇风险,存在于应收款项和所有货币负债项目中。其主要发生于一下情况:商品劳务进口和出口交易中的风险;资本输入和输出的风险;外汇银行所持有的外汇头寸的风险。由于进行本国货币与外币,或者不同的外币之间的交换才会产生外汇风险,开办外汇买卖业务的商业银行因此面临大量的外汇交易风险,工商企业在以外币进行贸易结算、贷款或借款以及伴随外币贷款与借款而进行外汇交易时,也要发生同样的交易风险,个人买卖外汇也不例外。
3、经营风险
经营风险又称经济汇率风险,指意料之外的汇率变动通过影响企业的生产销售数量、价格、成本,引起企业未来一定期间收益或现金流量减少的一种潜在损失。既包括潜在的汇率变化对企业产生的现金流动所造成的现期和潜在的影响,也包括在这些变化发生的会计期间以外对整个企业获利能力的影响。
三、汇率风险风险对跨国公司的影响
1994 年1 月1 日我国对外汇管理体制进行了改革, 彻底结束了官方汇率与市场调剂汇率并存的局面, 开始了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体制。1996 年11 月我国顺利实现了人民币经常项目可兑换。2005 年7 月21 日起, 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到了2008 年3 月13 日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突破7.10 关口。这意味着多年来人们心目中比较淡薄的汇率波动的风险已开始凸现。在新的形势下, 我国跨国公司不仅要加强汇率风险管理意识, 而且要时刻关注汇率变动, 研究汇率风险的防范措施, 找出行之有效的规避汇率风险办法。
影响汇率风险的主要有:国际收支及外汇储备、利率、通货膨胀和政治局势。这些因素同时也影响着跨国公司。汇率对于跨国公司的影响主要可表现为:
1、通过影响跨国公司的成本结构、市场规模和经营现金流量,进而影响其经营战略,乃至竞争力。跨国公司正常经营活动的预期收益因汇率波动而面临预料之外的损益,同时带来公司现金流量的增减变化,这些都会影响公司管理者的经营决策。
2、通过影响跨国公司的资产负债表,进而影响跨国公司的信用等级。
信用等级高的跨国公司能够以较低成本筹集所需资金,能够获得较高的投资收益,还能够在商品买卖中赢得有利的交易条件。外汇折算风险对跨国公司的资产负债表影响很大,与外汇折算风险相关的另一个影响跨国公司信用的因素是税收,跨国公司因汇率变动而使账面上发生折算收益时,所得税就会相应增加,在累进式所得税下,应税收入变动对跨国公司的盈利水平有很大影响,因此,汇率波动通过税收增减间接地影响公司的信用等级。
3、缺乏从事金融衍生产品交易的专业人才。
实行浮动汇率制度以后,企业需要学会如何在波动的汇率环境中经营发展,其中利用金融衍生工具管理资金风险是最有效的手段。然而目前只有很少的跨国公司会利用金融衍生工具规避汇率风险。尽管有其它方面的原因,但是导致这个情况的主要原因的缺乏专业人才,因而外资跨国公司资金总部不会授权境内公司利用衍生工具保值增值。
四、跨国公司对于汇率风险的对策。
如上文中所说的一样,汇率风险对于跨国公司的影响巨大,若没有对策放任其发展的话,很容易使公司陷入困境。因此,不仅要制定出对策,还需要做好相应的规避防范措施。
1、调整收付汇期限或减少期限错配。
在人民币汇率趋升的情形下,跨国公司通常采取提前收汇和延期付汇或匹配外汇收支期限的方式规避汇率风险。提前收汇的方式主要有:折扣贴现和出口保理、买方信贷、福费廷等方式提前获取外汇资金。减少期限错配也是跨国公司规避交易风险常用的方法。通过严格匹配收付汇期限,降低外汇敞口头寸。
2、提高运用金融工具防范风险的能力
防范汇率风险是一项技术性较强的业务, 而且直接关系到国家和企业的经济利益。目前国内银行都有能力帮助企业规避汇率风险, 银行能够提供的规避风险的工具也很多,目前国内流行的是远期外汇交易、外汇期货交易、外汇期权交易。远期外汇交易:是指企业或证券交易商与银行达成协议, 在未来某一日期按照远期汇率办理外汇收付业务的交易行为。它是当今国内外回避汇率风险普遍的做法之一。外汇期货交易。是指协约双方同意在未来某一日期按约定的汇率买卖一定数量外币的交易。其优点有:投资者范围相较于远期大;市场流动性强;契约是标准化合约,只涉及到少数币种,较易转手和结算。外汇期权交易。是指期权买方在支付一定数额的期权费后, 有权在约定的到期日按照双方事先约定的协定汇率和金额同期权卖方买卖约定的货币, 同时权利的买方也有权不执行上述买卖合约。
3、资产负债表避险策略
资产负债表避险策略是通过调整公司暴露资产和暴露负债的大小来降低风险的方式。当预期子公司所在国货币相对于母公司所在国货币升值时,应尽可能增加资产和减少负债。反之,应尽可能减少资产和增加负债,应该尽可能减少暴露在外汇风险中的净资产。
4、通过产品创新提高出口竞争能力
在公众普遍预期人民币升值的形势下,国内产品出口压力增大,一些跨国公司通过产品创新、增加附加值方法,增强自身竞争能力。比如SX公司成功引进韩国三星SDI最新开发的超薄显像管生产线,产品出口时适当提高销售单价(如29’CPT计划提高1至5美元),弥补汇率波动造成的损失。
5、企业要提高汇率风险意识
我国在金融领域的创新还是相对滞后的, 企业管理层和财务人员对金融工具也相对陌生, 对外汇市场的波动认识不足, 许多潜在的风险没有引起重视。公司只有认识到汇率风险的危害, 才能注重影响汇价变动的基本因素, 关注各国基本经济、金融因素, 政治和传媒因素, 各国央行的政策因素, 心理及市场预测因素, 突发事件因素等对外汇市场的影响, 以积极做出风险防范。
五、总结
与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相比,我国跨国经营公司,还处于成长阶段,规模小、经营不完善、抗风险能力差,但由于海外销售额占相当比重,也使得这些公司面临着不同程度的汇率风险。随着人民币持续的升值,跨国公司面临的汇率风险越来越大,因此对于公司的汇率风险管理刻不容缓,需要引起极大的重视。跨国公司应该对于自身面临的汇率风险作出相应的措施,不仅要作出汇率风险发生时的措施,更重要的是防范规避可能面对的汇率风险。
论文摘要:本文在分析了跨国公司在我国的限制竞争行为及垄断的表现和产生原因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对跨国公司限制竞争和垄断行为进行有效防范和监控的对策。 论文关键词:跨国公司;限制竞争行为;垄断 近三十年来,跨国公司的大举进驻和对我国的大规模投资,缓解了我国经济建设资金不足的矛盾,使我国工业技术水平得到了迅速提升,促进了我国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对我国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我们不
推荐专题: 跨国公司垄断对我国的影响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