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心得体会 > 读后感 > 详情页

心灵奇旅观后感(范文3篇)

2022-06-27 23:07:52

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心灵奇旅观后感(范文3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千文网还可以找到更多《心灵奇旅观后感(范文3篇)》。

第一篇:心灵奇旅观后感

前两天,我看了个电影叫做《心灵奇旅》这是一个动画片,里面的故事情节跌宕起伏,所以观众们的情绪也随着故事情节发生改变。

这个电影主要讲的主人公乔伊(是乔伊还是乔纳我记不清了,就先叫乔伊吧)与难搞灵魂二十二在一齐,经过种种难关拿到了地球通行证,回到了地球的故事。乔伊是一位爵士中弹钢琴的,他的梦想是与一位大演奏家同台演出。他最终有了一次机会,一路上高兴的发疯,不曾想,乐极生悲,一不细心掉井里了,他的灵魂到了生之彼门。一路上都是死去的人的灵魂,他发觉他不能就这么凉了,因为他有演奏会。他来到了生之诞生门……

一路上的坎坎坷坷,让乔伊明白了,人生这一生不能平凡的流逝,做自我喜欢的事,圆自我的梦想,去拼搏,去享受生活中每时每刻的完美。

其实乔伊并没有死去,他在生之诞生门拿到了地球通行证与灵魂二十二交了好朋友。又在地铁口前面重新站了起来,去完成了属于自我的梦想。

生活中处处存在着自我向往的完美,一只美丽的蝴蝶停靠在自我的手指尖上,轻轻扇动着翅膀,和朋友去逛街,吃饭,聊天……

人这一生都有梦想,在一无所有的阶段,必须拼尽全力,才能期待一个丰富的人生。

第二篇:心灵奇旅观后感

周末好。在年前看完了《心灵奇旅》之后,顺便写了感想。分享一下。

《心灵奇旅》讲了这么一则故事:主角Joe是一位中学音乐老师,获得了梦寐以求的机会——在纽约最好的爵士俱乐部演奏。但一个失足把他从纽约街道带到了一个奇幻的地方“生之来处”。在那里,灵魂们获得培训,在前往地球之前将获得他们的个性特点和兴趣爱好,以及“spark”(可以理解成生命的意义)。决心要回到地球生活的Joe认识了一个早熟灵魂“二十二”。二十二一直找不到自己对于人类生活的兴趣。最后二十二借着Joe的身体,体验了生命种种,终于找到了自己的“spark”。二十二的“spark”——享受当下。

在电影里,“生之来处”(theGreatBefore)充满想象力。各类职能角色、画风“毕加索”。其中最喜欢的一个设定,是高度专注做一件事情,就会进入全然忘我境界。身心沉浸于内心体验当中,感受如流水一般,欢快愉悦。相信大家在做项目过程中也有这种体验。电影中画面非常形象的描述了这种感觉。

电影还有一处关于「鱼」故事,我很喜欢。当Joe获得了做梦都想要,在纽约最好爵士俱乐部演奏的机会时,他的想法。我找到了这个电影截图:

这在现实中很常见,无论是选择学校、选择公司,还是买一件梦寐的商品。当拿到你想要的那个“认证”时,可能能力早已匹配到了。觉得也不过尔尔。我在想,这可能是和我们创造的、虚无的名词有关系。比如:知识分子、世界观、架构师和海洋这种名词标签。如果没有这类词,也许我们的生活会更好。

举个例子:如果你问,如何才能成为「美好生活家」?我也不知道怎么回答。但是如果你问,如何做好一碗炒饭?如何整理好自己的衣物?如何早睡早起?我有自信给一个准确回答。所以,我的想法就是落到实处:你要做什么?你想怎么做?也许能适度避免这种失落。

然后就说到了电影的核心观点。生活不用一直追寻意义,就在活在当下。体验生活。比如:线头、披萨、落叶......

图片说实话,对于这个观点,我理解。但是对于现阶段的我,不是很赞同。说说我的想法。

生活是一趟不可逆的旅程,每一刻都是独一无二,所以享受当下没有错。但是,之所以有过程,是因为有终点(或者说目标)。那终点是什么呢?就是你追寻的意义。只有追寻之后,千帆过尽,眼里都是过往。当下的生活,才是生活。就拿一块金牌来说。对于流浪汉,可能是金钱的刻度。对于体操王子李宁,就是峥嵘岁月。所谓“享受”生活,就是利用生活来激发人类善(或者心理愉悦)的一面。

拿爬山举例,在山顶才有美妙风景,山底没有。所以繁华看尽,再谈生活,别是一番风味。年轻人还是不要错把「生存」当「生活」,蹉跎了岁月。我特别赞同「《心灵奇旅》:无论年纪多大,你的奋斗观都可以双标[1]」沈奕斐老师的观点。也许50岁后历经沧桑,再坐下来聊聊享受生活。现阶段,还是需要去经历、感受。

说到生活的意义,在《活出生命的意义》[2]中,作者维克多。弗兰克尔也有具体描写。作者可不是纯理论说说。维克多。弗兰克尔是心理学家。在二战奥斯维辛集中营,父母、妻子、哥哥全部死于毒气室中,仅他和妹妹幸存。67岁学习驾驶飞机,80岁登上阿尔卑斯山。令人震撼的真实经历和学术知识,极具说服力。他这样回答生命的意义:

我觉得没有哪个医生能够用概括性的语言来回答这个问题。因为生命的意义在每个人、每一天、每一刻都是不同的,所以重要的不是生命之意义的普遍性,而是在特定时刻每个人特殊的生命意义。这个问题就好比问一个棋手:“告诉我,大师,世界上最佳的招法是什么?”离开特定的棋局和特定的对手,压根儿不存在什么最佳的招法,甚至连较好的招法也不存在,人的存在也是这样。你不应该追问抽象的生命意义。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使命。这个使命是他人无法替代的,并且你的生命也不可能重来一次。这样,每个人生命的任务就是特定的,完成这些任务的机会也是特定的。

由于生命中每一种情况对人来说都是一种挑战,都会提出需要你去解决的问题,所以生命之意义的问题实际上被颠倒了。人不应该问他的生命之意义是什么,而必须承认是生命向他提出了问题。简单地说,生命对每个人都提出了问题,他必须通过对自己生命的理解来回答生命的提问。对待生命,他只能担当起自己的责任。因此,意义疗法认为,负责任就是人类存在之本质。

在书中,维克多。弗兰克尔通过他的意义疗法,把人生的意义划分为3种方式,大意是:

通过创立某项工作或从事某种事业——获得事业成功;

通过体验某种事情或面对某个人——爱某个人或者某件事;

在忍受不可避免的苦难时采取某种态度——自我态度的转变(或者我理解的认知转变)。

针对第3种方式,书里有个真实案例:

一名年迈的、患有严重抑郁症的全科医生向作者咨询,他无法接受妻子的死亡(她在两年前去世,他爱她胜过世上的一切)。我怎么才能帮助他呢?我该告诉他些什么?我努力克制自己,不说别的,而是对他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医生,如果你先她而去,而你太太在你死后还活着,那会怎么样?”“啊,”他说,“那她可就受苦了,她怎么受得了啊!”我马上回答:“你看医生,她免除了这样的痛苦,你替代了她的痛苦——当然,代价是你现在还活着,并且陷入了深深的痛苦中。”他没再说话,摇了摇头,悄然离开了我的办公室。在一定意义上,一旦找到了意义(比如牺牲的意义),痛苦就不再是痛苦了。

总结一下我对于生活的理解:

对于体验当下的生活,我理解。但是分阶段;

对于生活的意义。是生命对每个人提出的问题。每个人通过自己的理解,去解生活给出的提问;

认真、努力追寻自己生活的意义。

第三篇:心灵奇旅观后感

昨日和朋友一齐看了一场电影《心灵奇旅》,该片重新刷新了我对精神和灵魂的认知,我认为我们不是为人生目标而生,要真正找到完美地活下去的条件和勇气。

两个迷茫的灵魂,都在心灵奇旅的道路上。他们的迷茫,却大相径庭。

主角乔伊就是在现实生活中只顾追求人生目标的一部分人。他们付出自我的全部甚至生命来追求自我所谓的人生目标,结局分为两种:一是最终一事无成,二是追求到了人生目标却索然无味,麻木不仁。这两种结局显然都是悲惨的,可问题出在哪里呢?为什么会这样呢?

我认为上述的这群人有一个共同点——麻木生活。他们往往忽略了自我的生活,脑子里除了自我的目标外什么都没有。比如主角乔伊有喜欢的人却不去谈恋爱,理发时只与理发师聊爵士音乐……他为了追求演出失去了无数的完美。

这时不男不女的二号主角22号灵魂开始发挥作用了。22号已经在心灵学院培养人的性格和火花的地方)待了几百年,一向没有找到自我的火花。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22号附身在了没有灵魂的乔伊身上乔伊附身在了一只猫上)。在地球待了几小时后,22号竟爱上了喜欢上了人间,不愿把乔伊的身体还给乔伊。最终22号让乔伊明白了我们不是为人生目标而生,要真正找到完美地活下去的条件。而那里的条件就是22号的火花——活在当下,热爱生活。

所以,我们人类活在这个完美的世上是有目标的,既会向往未来,也会指向当下。假如我们对当下的生活丧失了意义,对将来完美的生活丧失了憧憬,那么,我们的痛苦就产生了,所以,22号对我们的启发,不是否定意义和价值,而是鲜明的阐述了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不在遥远的将来,而在此刻的每一个当下,比如一片美丽的落叶,和知心朋友的一次聊天,一次户外运动,参加一场读书会……

我认为我们在自我能够完美地活下去的情景下,多去影响别人、改变别人。就像乔伊和22号一样,去帮忙他们开启心灵奇旅。

推荐专题: 自我评价100字 激活个体读后感100字

相关推荐
本站文档由会员上传,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发送邮件至89702570@qq.com联系本站删除。
Copyright © 2010 - 千文网移动版
冀ICP备20200271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