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更多文库 > 1号文库 > 详情页

大学生党员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合集)

2022-09-06 14:50:52

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大学生党员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合集)》,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千文网还可以找到更多《大学生党员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合集)》。

第一篇:高职院校学生党员发展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高职院校学生党员发展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摘要】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在校生人数达到了640.9万人,假如按照每年5%的比例发展学生党员,每年将发展学生党员32.045万人。成为了党员发展壮大的主渠道。近年来,高职院校尽管在学生党员发展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我们在学生党员发展中存在着体制机制问题、数量与质量兼顾问题、重发展轻管理问题、人员与经费问题、程序与流程亟待规范问题等,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岗位经历,对高职院校学生党员发展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肤浅的调查研究,并针对主要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使之与新形势高职院校学生党员发展工作的具体要求相适应。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生党员工作研究

一、高职院校党员发展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体制现状

大多数高职院校下设的二级院(系)党总支一无专职党建干事,二无经费,学生党建工作的经费主要依靠学生活动费来完成;大多数高职院校二级院(系)都设置了学生党支部,但是支部书记由学生工作办公室主任兼任,而学生工作办公室主任又要负责繁重的学生管理、教育和服务工作,无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去抓学生党建工作,从而导致了学生党建工作出现了诸多问题。

(二)下列问题亟待解决

一是党的知识匮乏。在党员发展工作中,大多数培养对象只参加 1

党课培训,拿到结业证后,就向党组织递交入党申请书,很少自觉学习《党的章程》和党的方针、路线和政策,政治意识淡薄,对党的历史知之甚少,认识肤浅,党性观念不强。尤其对国家当前的改革、建设和发展信息了解甚少,导致在预备党员接受大会上思想汇报肤浅,对党的认识不到位。

二是功利性较强。有的学生入党是为了毕业后好找工作,为以后的升迁奠基础,带有明显的功利性。

三是行为与信仰脱节。入党本身是自己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一种自觉的追求。但是,一部分入党积极分子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情况说不清楚,对共产主义理想的信念概念模糊,认为自己优秀,有入党的条件,就应该入党,究竟为什么要入党,入党后做什么讲不清楚,对党员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知之甚少。

四是简化程序,省略流程。入党程序本来是对发展对象的严格培养和把关过程,一些学生党支部由于时间紧,任务重,工作中,简化程序,省略流程,不能起到接收大会应有的教育功能。学生思想汇报材料大多是网上下载,不能起到思想汇报应有的教育作用。在党员发展会议上,由于接收人数多,往往是限定时间,每人只给几分钟,很难保证发展对象把自己的真实意思表达出来。参与接收大会的群众往往碍于情面,当老好人,只说优点,隐瞒缺点,而培养联系人的工作又不够深入,同发展对象交流了解不够,结果总是一团和气,培养对象只要没有重大错误就能顺利接收。

五是把关不严。由于长时间对预备党员转正考察把关不严,于是

在预备党员中形成了我是预备党员,只要没有犯严重错误,熬够时间就能转正。形成了“预备期一到,自然转正”的错误认识,因教育和管理的缺失,转正尺度的宽松,以及个个预备党员都能够按期转正的一片红的怪圈,造成了预备党员在预备期,不能自觉加强党的理论知识的学习,放松党性修炼,造成了学生党员质量下降、素质不高、意识不强。损坏了党的光辉形象。

六是集中发展。旨在完成党委下达的学生党员发展指标,具体做法是把参加党课培训人数、入党积极分子发展人数、党员发展人数按计划分配到班级,班级上报推荐,然后集中整理材料,集中开会,集中发展,有悖于“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的党建原则,导致学生党员质量滑坡,对学生党员发展工作造成负面影响。同时,在发展过程中,党支部往往更注重材料的收集、整理,而对于入党积极分子、预备党员的再教育、再培养却少之又少,学生党员活动也没有切实有效地开展起来。

七是宗旨意识淡漠。由于长时间不能开展行之有效的党建活动,或缺乏活动载体,学生宗旨意识得不到及时巩固和提升,先锋模范作用得不到有效发挥,久而久之,学生党员的作用基本等同于一般学生。

二、主要对策

针对上述问题,结合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的特点和实际,现提出以下思考与对策。

(一)体制创新

由于高职院校下设的二级院(系)党总支分管工作门类多、事务

杂,任务重。总支成员大多由教师担任,教师的教学科研任务繁重。因此,没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来从事党员发展工作,导致了上述问题的出现。笔者认为,一是为各院(系)党总支设置抓手,配备专职党建干事,具体负责党建日常工作。二是在学院经费预算时,增设学生党员发展专项经费,以确保学生党员发展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机制创新

为了加强党团员的管理、教育与服务工作,要改革现行的学生党员发展运行机制,将团总支和学生党支部合署办公,给予相应的建制与待遇,配备专门工作人员,具体负责学生党员发展工作。构建“团员教育、管理和服务,学生党课,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与考察,预备党员的接收、管理和再教育,预备党员转正,毕业生党员的档案迁转和跟踪服务”的紧密衔接的学生党员发展工作机制,使学生党员发展工作横向到边,纵向到底。

(三)工作创新

一是举办开放式党课。让有志于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学生自愿参加党课学习和培训,提高学生学习党的理论知识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二是开设党员活动室。以学生党员活动室为平台,大力开展党的宗旨教育、党的基本知识教育和方针政策教育,提高学生党员的党性修养,为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四是成立学生党小组。按专业或按年级成立学生党小组,以学生党小组为抓手,开展丰富多彩的专业技能和文化体育活动,在各项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以励炼意志、锤炼品质、实

现理想、奉献社会,服务他人,塑造党性。

(四)严肃发展流程

一是环节管理。组织部门要严肃基层党组织发展党员流程管理,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流程,采取得力监控措施加强检查指导,严格要求,确保学生党员发展工作步骤到位和培养环节到位。

二是质量管理。着力开好党外群众座谈会和预备党员接收大会,采取有效措施,广泛听取党外群众意见,要把那些认真负责和敢于说真话的学生抽调到群众座谈会队伍中来,以便征求到发展对象的真实情况,帮助基层党组织掌握实情,把好质量关。预备党员接收以后,要按期举办预备党员党的理论知识培训班,对党的基本知识,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改革、建设和发展情况等进行系统培训,在此基础上做好发展对象的谈话工作。对那些理论知识匮乏、认识淡漠、不能重视理论学习的要回炉再教育、再培养,宁缺毋滥。要重视预备党员的教育、培养和管理工作,建立预备党员量化考核体系,严把转正关,彻底消除在预备党员中所形成的预备期满“自然转正”的怪圈。

总之,学生党建工作是学生工作的龙头。如何将学生党建工作做得更好,还有待于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的探究和认识。

第二篇:大学生党员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1)

大学生党员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一、 当前学生党员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入党动机不纯: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主流是积极向上的,大部分学生申请入党是怀着对党的向往,对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的追求,希望成为党组织的一员,为崇高的事业而奋斗。但是,由于受功利主义、实用主义思潮的冲击和影响,也有部分学生入党动机并不纯正。有些学生把入党看成是捞取政治资本的手段;有些学生入党是为了满足虚荣心;也有些学生表现为盲目地从众心理,别人入党,我也入党;还有些学生认为入党就是台阶,可以找到理想的工作。

2、评价学生的标准不完善:目前对学生入党前地考查缺乏全面、系统的考核体系,往往偏重于某一方面的表现。要么过分注重学习成绩,要么就是过分注重工作能力,一些成绩优异但不热心班级事务或者担任干部但成绩不好的学生往往也能轻易的加入党组织,而这些学生很难以让人信服,无法获得群众基础。另外,对思想政治素质的评价往往比较原则、笼统。这种状况与培养大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是不适应的,亟待改进。

3、教育和培养的时间不充分:大学生党员发展中的程序都是要付出时间代价的。如引导大学生积极靠拢党组织,写入党申请书,对积极分子的培养考察,写思想汇报,参加党校学习,座谈,开支部大会,预备党员的考察等,都需要占用学生的时间,有时还会和学习活动时间相冲突。有的同学为了保证学习时间,上述工作应付了事。由于教育和培养的时间不充分,在培养、考察、吸收、教育等各个环节均不能有绝对的保障。

4、高校基层学生党建工作缺少专职工作人员:在大学生党员发展过程中,负责培养、教育发展的党员多数由学生支部的政工负责同志担任,包括党支部书记、团委书记、辅导员和部分优秀的学生党员。这些人都不是专职的组织发展人员,都有烦琐的事务性工作,人手的不足,使得党员发展过程中的很多环节都发生了或多少的简化。并且有许多学生党员并没有受过专门的培训,在组织发展过程中很多工作做不到位,那更会影响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甚至会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

5、对发展后的学生党员教育管理不够:大多数高校党组织把培养和发展学生党员作为工作的重点,但有些高校在重视对积极分子进行培养教育的同时,却忽视了对学生入党后的继续教育和管理。由于大学生在校时间相对较短,学生党员入党前的培养考察期也较短,所以入党后的继续教育就显得至关重要。有些党员入党后便放松对自己的要求,不能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更有甚者,入党后反而学习成绩下降,思想道德滑坡。

6、基层党组织工作模式不适应时代的发展:高校对学生入党严格把关是无可厚非的,但只以一个框框硬套,很显然不再适应当前发展大学生党员的需要。有些党支部的工作脱离了学生党员的思想和工作实际,形式和方法单调呆板,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有些党支部只注重传统的理论教育,忽视对学生党员进行实践锻炼;有些党支部组织生活形式缺乏创新,令学生党员感到枯燥乏味。大多数党支部未能真正利用丰富且受学生欢迎的网络资源去开展党建工作。

7、党员发展年级分布不均衡:大学生一般在入校后才向党组织提交第一份入党申请书,经过一段时间的考察后才能列为入党积极分子。再要至少经过一年的积极分子培养和教育,最快也要到大学二年级下学期才能发展为中共预备党员,大学三年级下学期才能转为正式党员。因此,就出现了大部分高校都存在的大学一年级几乎不发展,大学二年级个别发展,大学三、四年级成批发展的现象,致使高低年级大学生党员比例严重失调,在校本科生党员比例长期处于低水平。

二、对策分析

1、实行全程教育机制,着重培养正确的理想信念:在大学生中确立正确的理想信念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是培养大学生入党、保证大学生党员队伍质量的最重要的环节。解决这个阶段问题的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就是实行全程教育。而实行全程教育的关键是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学生,构筑大学生的精神支柱,使他们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从理性上树立为实现共产主义奋斗终生的理想信念。

1

具体的做法是,从学生入学到毕业,根据普通学生、入党积极分子、中共预备党员、中共正式党员等不同阶段的实际情况,针对学生思想、学习、行为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导,以业务课学习、第二课堂的学习和社会实践锻炼为载体,以二者的有机结合为方法手段贯彻到全部的培养教育过程。同时,各个阶段都要建立严格的考核档案,按照明确条件、详细档案、严格程序的工作要求,对其进行跟踪培养,使之达到每一层次的培养目标。将进入重点培养范围学生的思想、行为和能力的发展过程进行客观的记录,作为纳新的依据,为党组织的建设奠定扎实的基础。

2、明确大学生党员的标准,全面考察其是否达到标准。:中组部、教育部党组和团中央强调:“要结合大学生党员的特点,把党章规定的党员条件具体化。对准备发展入党的大学生要进行综合考察,既要考察其政治素质、学习成绩,也要考察其入党动机、群众基础,更要考察其在关键时刻的表现和重大政治问题上的态度和立场。”这表明在发展工作中要对入党积极分子从思想政治、学习成绩、社会工作、日常表现和群众基础等五个方面进行考察,看是否达到了标准。其中思想政治标准是首要标准,在实际发展中,可以从以下方面考察:一是看其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政治态度,特别是在重大斗争中要政治立场是否坚定,是非观念是否明确;二是看其入党动机是否端正,能否坚定共产主义信念,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具有为四化建设献身的精神,关键时刻个人利益能否服从党的利益,对党忠诚老实;三是看其是否注重理论学习,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通过学习不断提高政治思想觉悟;四是看其能否结合新时期时事政治和个人思想实际向党组织坦诚汇报自己的真实想法,对照党章严格要求自己,能否自觉如实地开展自我批评,并对存在的缺点和不足及时改正,不断提高思想道德素质。

3、加强党务工作者队伍建设,提高党建工作水平。:一是选择政治素质高且热心学生工作的年轻教师担任专职学生党建工作。二是发挥兼职党建队伍的作用。首先要建立党员教师联系班级制度,通过任课教师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其次,选聘具有丰富的党务工作经验且理论水平较高的离退休干部担任组织员,严把学生党员发展质量关。三是加强党务工作者的学习和培训,提高他们的自身素质。四是要加大财力的投入,对于从事学生党建的工作人员,组织上应给予一定的补贴和奖励,职称评聘上应给予一定的关心和照顾,以调动基层学生党建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4、针对新形势不断创新工作方法:针对完全学分制的实施、学生住宿公寓化管理、学生社团的兴盛等情况,可考虑在不违背党章前提下调整学生党支部组建模式,更好适应新形势发展的要求。如在学生社区成立临时党支部或者党员之家、在学生社团中设立党小组等都是新形势下加强与改进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好的做法。计算机及其网络技术的发展,为学生党建工作提供了新的手段和途径,我们应抓住学生关注网络信息的心理,充分发挥网络无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的优势,将党建工作延伸到网上,改变传统党建工作的局部性、相对封闭性的不足。高校党务工作者应认真学习并学会利用网络平台去开展工作,比如建立学生党支部的网页,组织网上党校授课,将组织生活和学习讨论会放到网上进行,随时了解党员或者非党员的思想动态。总之,学会用青年人能接受的方式来宣传马列主义意识形态,使网络为学生党建服务。

5、将发展重心由高年级转移到中低年级

建立“早启发、早选苗、早培养、早发展”的工作机制。在发展上要将重点放在发展二、三年级学生上,同时加大一年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培养力度,调整好毕业生党员发展计划,争取做到一年级有党员,二年级有党小组,三、四年级有党支部。入党积极分子队伍是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的基础,要做到“早启蒙、早选苗”,不断壮大积极分子的队伍。一是要从新生入学教育抓起,通过形式多样的主题团日活动,向学生宣传党的基本知识,引导他们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向党组织提交入党申请书。二是通过阅档、谈心,尽早发现苗子,结合学习和工作情况,力争在新生进校一两个月后,把积极分子队伍组建起来。三是对于高中阶段已经列为入党积极分子的同学,党支部要及时查阅相关档案材料,与其本人谈话,了解其入党动机和对党的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对于其中各方面均比较优秀的同学,其入党积极分子的时间应该直接连接计算,列入党积极分子满一年后,其他条件均达到党员标准的可列为发展对象,这样就可以解决一二年级基本上不发展的问题,有效地解决了党员发展的年级不平衡。

2

第三篇:当前安全生产工作存在问题及对策

[当前安全生产工作存在问题及对策]当前安全生产工作存在问题及对策安全生产事关国家和人民利益,事关社会安定***,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是维护社会稳定、发展大局的重要前提,是社会主义发展生产力的最根本的要求,当前安全生产工作存在问题及对策。深刻认识当前安全生产工作形势,进一步加强当前安全生产工作,最大限度地控制和减少各类事故的发生,为改革开放和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安全生产环境,是个重要的课题。

一、当前安全生产存在主要问题

当前安全生产方面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还存在较大差距。主要存在以下五方面的问题:(一)思想认识不到位。认识不到位是一切工作不到位最为深层次的根源。有些地方、部门、单位的领导不能从构建***社会的高度来认识安全生产工作的极端重要性,重经济发展、轻安全生产的现象依然存在,安全意识和安全生产法规观念仍然比较淡薄,对安全生产工作态度消极或被动应付,或把安全工作停留在口头上、文件中,没有真正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去。有的地方和重点工程单位不能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安全生产、招商引资与安全生产的关系,没有把安全生产摆上重要位置,有的甚至以挂牌保护为由,回避安全监管监察。一些干部群众安全意识不强,违章指挥、违章作业的现象时有发生。

(二)监管体系不到位。一是安全生产监管权威性不足。根据《安全生产法》规定,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负责安全生产监管的部门对本行政区内的安全生产实行综合监督管理,但由于综合监管的具体职责范围法律法规并未加以明确,质量与技术监督、劳动与社会保障、卫生等部门甚至一些负责安全生产专项监管的部门,实际上也管起应属于综合监管范围的某些工作。综合监管与专项监管部门之间的关系并未真正理顺,安全生产工作中各部门各自为政、政出多门、互不通气甚至相互拆台的情况时有发生。二是安全生产监管机构设置呈逐级衰减状况。在安全生产监管最为直接、任务最重的地(市)级县(市、区)级安全监管力量最为薄弱,有些县(市、区)的安监机构甚至连应付日常的运行都十分困难。三是安全生产监管部门在安全生产工作中几乎陷入“无所不为,无所不包”的困境,所承受的工作范围、工作责任及压力大大超过其拥有职权应承受的、权责不对称的问题相当突出。

(三)安全投入不到位。从政府层面看,受经济发展水平和财力的制约,相当一部分地方政府对于涉及公共安全设施建设、公共场所重大事故隐患整改、事故预防所需的投入,甚至连安全生产日常工作经费都未纳入财政预算给予应有的保证。根据有关专家测算,我国用于安全生产投入占gdp的比重不足1%,而发达国家这一比重达3.3%。从企业层面上看,大多数企业尤其中小企业安全生产投入严重不足,安全生产条件差,安全设施不到位,存在大量事故隐患;不少企业建设项目没有严格执行“三同时”制度,造成许多历史遗留的隐患难以整改。从当前经济层面上看,一些生产经营单位无视国家法律法规,片面强调经济效益,忽视安全生产。特别是在当前缺煤少电、煤价上涨的情况下,有的煤矿以调煤保电为借口,不顾安全条件大干快上,超能力生产现象普遍,很容易导致事故的发生。

(四)主体责任不到位。一是相当多的企业特别是个体、私营、三资企业不具备安全生产基本条件,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意识差,技术装备落后、陈旧,安全生产管理水平低下,缺乏起码的安全设施,缺乏基本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必要的操作规程,生产作业条件极为恶劣,各类事故多发。二是相当部分企业及其主要负责人没有依法履行安全生产法定职责,如没有依法设立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配备专、兼职安全管理人员,没有依法建立并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没有制定必要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及安全操作规程,没有制定必要的应急救援预案,没有组织开展必要的安全生产检查活动,没有为从业人员提供符合国家或行业标准的劳动防护用品。三是安全生产投入严重不足,企业安全生产设施、事故隐患整改、从业人员安全生产培训教育等所需的经费没有保证。四是企业没有依法对从业人员进行必要的安全生产培训教育,不少非公有制小企业特别是煤矿、非煤矿山及建筑施工企业及其他一些劳动密集型企业招用的大量农民工,总体文化水平低,没有经过必要的安全生产培训就直接上岗,在恶劣危险的作业环境下冒险、蛮干、违章作业的现象十分普遍,成为各类事故的直接引发者和受害者。

(五)安全基础不到位。由于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和产业结构的影响,目前我国的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安全生产工作基础薄弱,总体发展水平还比较低,技术装备和管理手段还比较落后,安全保障能力较差。我国目前正处于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安全生产工作中的一些基础性、结构性、体制性、机制性矛盾比较突出、比较集中,一些地方、一些领域的安全生产工作容易出现时紧时松、时冷时热,安全生产形势也容易出现不稳定性和反复性。同时,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与安全生产密切相关的各类企业从业人员、交通工具、乡村道路不断增加,渔业生产、水上作业人员和机动车辆驾驶员不断增多,社会生产消费活动增加,人流物流量增大,给安全生产工作带来了许多新问题和新挑战。

二、加强安全生产工作对策 构建***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解决好安全生产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与矛盾,是保持社会***、稳定运行的重要内容和基本前提,也是构成社会主义***社会一项重要内容。

(一)努力提高执政能力。党和政府执政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要实现好、保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抓好安全生产工作,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各级政府必须履行的重要职责。如果一个地区、一个行业,重物大事故不断,今天这里死人,明天那里爆炸,老百姓没有基本的安全感,党和政府执政能力就会受到质疑,执政形象就会受到影响。各级政府、各部门领导要把安全生产作为“基本国策”之一,并将安全生产工作的中长期规划及计划纳入各级政府经济社会发展的中长期规划及计划。各级党委、政府要加强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将安全生产工作纳入各级党委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各级党委工作部署、落实、检查的内容,切实落实各个层面上的安全生产责任制。一是政府层面上。主要负责制定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律法规标准和安全准入条件,对安全生产重大问题进行决策,并通过规划布局、结构调整,强化宏观调控,督促地方和企业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二是各有关部门层面上。政府各有关部门要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对有关行业和领域的安全生产工作依法实施监督管理,督促和指导生产经营单位不断强化安全基矗各级安全生产监管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依法加大行政执法力度,对违反安全法律行为实施行政处罚,工作总结《当前安全生产工作存在问题及对策》。三是生产经营单位层面上。各生产经营单位要切实履行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各项规章制度,依法保障必要的安全投入,加强安全生产管理,扎实做好安全基础工作。四是社会层面上。全社会应大力营造“关爱生命、关注安全”的***氛围,形成***监督、群众监督机制。重视发挥社会中介组织的作用,为安全生产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这四个层面是紧密联系,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有机整体,构成了安全生产工作的责任体系,必须统筹协调,形成合力,总体推进。(二)加快安全监管体系建设。加强安全生产监管体系建设,是确保安全生产的法规制度落实的关键。一是要对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体制进行调整与改革,合理界定、划分安全生产综合监管机构与专项监管机构的工作定位、工作层次及职能范围,确立统一、高效、权威的安全生产综合监管体系,逐步将安全生产综合监管定位于行使安全生产国家监察、监督的职能,对于目前承担的危险化学品、矿山安全等专项监管职能及部分工矿商贸企业的安全生产监管职能则应淡化带行业主管部门性质的直接监管的色彩,并参照国家煤矿安全监察的模式,走国家监察的路子,充分发挥企业作为安全生产责任主体的作用。二是健全安全生产监管工作体系,将安全生产监管工作机构逐步从现在国家、盛市(地)、县(市、区)、乡镇五级设置,或在四级设置的基础上,在乡镇设立安全生产监管站或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所,作为县级安全生产监管部门的派出机构,也可以对现有乡镇的安办实行双重领导,由县(市、区)级安监机构进行业务领导,在对其现有人员进行培训的基础上,对乡镇安办进行安全生产监管的有限授权,强化乡镇安办在安全生产监管上的力度。对村(居)则应充分发挥村(居)委会的自治作用,成立相应的安全机构负责本辖区内的安全生产工作。企业则应按《安全生产法》的规定设立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设专兼职安全管理人员。三是充实各级安全监管机构的力量,并配齐其日常工作运行所必需的设备、交通工具等,保证必需的工作经费,同时逐步改善优化人员结构,增加法律、化工、建筑、机械、矿山方面的人员,并通过不断的培训教育,提高监管队伍的政治、业务、技术素质。四是加快安全生产技术支撑体系建设及中介服务机构的培育,并管理好安全生产中介服务市常五是建立集中、统一和垂直的管理体系。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职责特点是依法行政、依法监察,这就要求其管理体系必须是一个集中、统一和垂直的管理体系。鉴于现行的管理体系,可逐步推进省以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垂直管理体制,在人事调配上由省局统一任免,以保证集中高效灵活的管理机制。

(三)加大安全生产投入。加大安全生产投入,夯实安全生产工作的基础,是生产安全的根本保障。一是加大政府投入。增加安全生产资金投入,是强化政府社会管理职能,适应向公共财政转型的需要。各级政府要逐年安排一定的资金,用于社会公共安全事故隐患的整治投入,配套必要的安全防范、救助设施;对历史遗留的重大隐患要加快整改,弥补安全欠账。加大对煤矿、危险化学品、交通等高危行业的安全投入。二是生产经营单位要依法加大安全投入。各种所有制企业都要加大资金投入,加强安全设施建设,淘汰危及安全的工艺设备,抓好隐患整治,逐步完善安全生产设施。应用现代科技特别是信息化手段,提高安全装备水平,建设完善安全生产监测和防范设施,提高综合防范能力。所有新建、扩建、改建的工程建设项目,必须严格执行“三同时”,即安全设施和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使用,绝不能以节省投资为借口削减安全必要设施。三是要认真落实安全生产经济政策。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全面落实安全费用提取和风险低押金政策,做到应提尽提,应缴尽缴,专款专用。对不按规定提娶使用安全费用的,要依法予以严肃查处。四是要在高危企业积极推行雇主责任险和商业人身意外伤害险,强化企业安全责任意识,减轻企业事故赔付成本,提高社会保障水平。

(四)加大安全生产执法力度。安全生产工作的主体是企业,但安全生产工作必须实行政府的日常强制管理,通过监察督促等方式,确保企业单位认真落实安全生产的法律和规章制度。一是要加强安全执法。行政执法是法律法规赋予安全生产监管部门的一项重要的法律手段,只有通过现场执法,才能消灭事故隐患,才能有效地保护职工的生命安全。各级安全生产监管监察部门负有安全监管职能的部门要认真履行法律法规赋予的神圣职责,全面加大执法力度,树立执法权威,严厉打击各类违法行为,做到以强化执法推动专项整治,以强化执法推进行政许可,以强化执法加强安全管理,以强化执法促进隐患整改,以强化执法增强企业安全责任意识。二是要加强日常监管。要强化安全生产责任制、岗位责任制等企业安全生产保障制度落实情况的检查,凡检查中发现责任制形同虚设或落实环节有缺失的,要采取经济处罚的办法促其整改。各级政府是安全生产的监督主体,要切实落实各级政府、行业主管部门及出资人机构的监管责任。三是突出执法重点。对事故多发地区和企业、事故多发的行业和领域,要实施重点监管监察,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要加强事故分析,把握安全生产工作规律,有计划地组织开展专项执法,防范重点灾害,整改薄弱环节。四是加大处罚力度。对发生重伤和死亡事故的、不按要求整改事故隐患的、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不具备相关的安全生产资质的要加大行政处罚力度。五是严格事故查处,强化责任追究。要坚决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对所有事故都要及时认真组织调查,对有关责任人员特别是负有领导责任的,要从严查处,强化社会警示作用。(五)加强安全生产基础建设。加强和改善安全生产工作基础是强化安全生产工作的一项长期任务。一是不断提高全民安全文化素质。安全生产既要依靠必要的物质基础,更要提高全民的安全素质和安全文化。各地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工作,运用多种方式和多种渠道,宣传安全生产科学道理,灌输安全生产科学知识,倡导安全生产科学态度,强化全社会、全民族的安全意识,把安全生产建立在广大社会成员广泛参与的基础上。二是建立各级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的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的应急救援力量和资源,在适当增加投入的基础上,组建起“指挥得力、反映灵敏、功能健全、运转协调”的应急救援体系,提高各级政府应对并处置突发性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及紧急情况的能力。三是要发挥企业主体责任的作用。要把安全生产工作的立足点放在企业自主负责上,使安全管理作为企业的自觉行动,真正把非公有制及中小企业的安全监管工作落到实处。要着力提高非公有制经济及中小企业安全素质和发展能力,把非公有制经济及中小企业的安全监管逐渐纳入制度化、经常化和规范化的轨道。同时,要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监督的作用,把安全生产作为行业自律的一个重点内容;充分发挥群众监督的作用,提高群众的安全意识,使广大群众真正成为安全生产的参与者和监督者。四是加大安全生产培训力度。要搞好对企业经营者、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以及新员工的安全培训,特别是对非公有制经济成份的企业法人和个体业主,要分期分批依法进行强制性安全培训。

推荐专题: 大学生党员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相关推荐
本站文档由会员上传,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发送邮件至89702570@qq.com联系本站删除。
Copyright © 2010 - 千文网移动版
冀ICP备20200271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