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更多文库 > 1号文库 > 详情页

湖南省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探讨(合集)

2022-09-06 14:49:57

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湖南省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探讨(合集)》,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千文网还可以找到更多《湖南省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探讨(合集)》。

第一篇:桃源现代农业发展的现状及对策

桃源现代农业发展的现状及对策

沙元

桃源县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县,随着近几年农业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和优化,农业产业化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桃源农业的现代化进程也不断加快,已初步形成了优质稻米、优质水果、优质茶叶、优质苎麻和养殖业等几大支柱产业。去年全县实现农业总产值62.6亿元,同比增长4.5%,农民人均年纯收入4405元,比上年增长11.6%。可以说桃源农业经济与10年前相比,取得了巨大进步,但我们还应该清楚地看到桃源农业在总体上的小规模、高成本、低效益的传统生产方式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并没得到有效建立,城乡之间的差距并没有得到真正地缩小。面对经济全球化和农业市场化的新形势,如何实现桃源现代农业跨越式发展,迫切需要我们作深入分析和研究,迎对金融危机,积极寻找对策,及时对症下药,变困难为机遇。在此,我们对桃源县现代农业发展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方面进行了一次认真的调查和摸底。

一、现代农业发展的现状

(一)农业生产能力稳步提高。据全面统计,2008年全县粮食产量75.3万吨,比上年增加4.2万吨,增长5.9%;油菜籽产量8.7万吨,比上年增加0.5万吨,增长5.1%;棉花产量13290吨,比上年增加2274吨,增长20.7%;茶叶产量4350吨,比上年增加68吨,增长

1.6%;柑桔产量98500吨,比上年增加8217吨,增长9.1%。牲猪出栏115.79万头,比上年增加1.2万头,增长1.0%;水产品产量4.3万吨,比去年增加0.02吨,增长0.5%。

(二)特色农业发展呈区域化。通过农业结构调整,全县农林牧渔各业特色农产品基地发展迅猛,目前桃源已形成了优质稻米、特色水果、优质苎麻、畜禽养殖、大叶茶四大高效特色农业产业。盘塘、马鬃岭、漆河、黄甲铺的优质柑桔、黄甲铺、理公港、太平桥的优质苎麻,枫树、青林、漳江、深水港的畜禽养殖、太平铺、茶庵铺的大叶茶,牛车河、瓦尔岗的不上火辣椒等均达到一定的规模。桃源县已成为中南五省最大的蛋鸡养殖基地县、全国生猪调出大县、中国优质果品基地重点县等。

(三)农产品知名度不断提升。2008年,桃源县有古洞春、腾琼2家企业的4个名牌产品茶叶通过国家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认证,全县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认证个数分别达13个和18个;陬福牌大米、三尖牌鸡蛋通过国家无公害产品认证,认证总个数达9个;义哥牛肉、佳奇桂花糖、蜀中情特色食品获第十届省农博会金奖;“康多利”茶油和菜油,获得湖南省农博会金奖、消费者信得过产品等称号。

(四)农业产业化经营大发展。全县初步形成以优势产业为依托和以民间资本为主体的发展格局,并呈现出规模化迅速扩张趋势。2008年,新培育规模农产品加工企业5家,产值过千万元的农业龙头企业达到25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4家,市级龙头企业21家,总数居全市第一。湘鲁万福、三尖农牧两家龙头企业成为全省农业产业化现场会全市唯一的县级参观点。全县共有杰新纺织、明月油脂、四喜养殖、跃宇竹业、金果果蔬等8家规模出口企业,出口基地12万亩,年出口创汇2723万元,比上年增长9%。主要出口品种有棉布、桔片罐头、竹地板等,远销美国、欧盟、新加坡、南非等国家和地区。引资新建了总投资为4000万元的腾琼野茶神粉厂,项目投产后,茶农从茶叶中获得的收入将由以前的每亩不足2000元提高到5000元以上。新引进了常德市文源林业开发有限公司,积极对接国家油茶产业开发政策,发展壮大桃源县油茶产业。

(五)农业合作组织不断壮大。2008年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24个,使全县农民专业组织总数达104个,合作社成员达3.1万人,带动农户15.6万户,户平年纯收入4.5万元。三江禽业养殖专业合作社辐射范围扩展到周边地市及湖北、重庆、江西等省市,被列为全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经验交流参观点,被国家确定为全国百个合作组织示范单位之一,得到了省政

府主要领导的高度赞扬。

(六)农业基础设施逐步改善。积极抓住国家加大对“三农”投入的机遇,结合新农村建设,2008年共向上争取农村安全饮水、农村电网改造、农村沼气等农业投资项目33个,到位资金16400万元,比上年增加3800万元,增长30%,有效地扩大了资金投入,加快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步伐。

二、现代农业发展的制约瓶颈

(一)资源制约。桃源农业资源是有限的。桃源县农用耕地128.1万亩,82.23万农业人口中有劳动力47.95万,人平耕地1.56亩,开发潜力十分有限。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国家退耕还林政策的落实,土地资源日趋减少,形势比较严峻。在农业资源紧缺的同时,部分地方土地掠夺性经营,粗放式耕种仍然存在、农业生态比较脆弱、环境对农业发展的制约日渐突出。

(二)市场制约。多年来政府培育的优质水稻、优秀水果、优质茶叶、优质油菜、优质苎麻、名优生猪等特色产业,随着全国农产品质量的普遍提高,大中城市纷纷抬高市场准入门槛,对桃源农产品质量和营销提出了更高要求,再加上缺乏市场经验,科技及信息知识相对比较匮乏,对生产、流通、销售中遇到的问题很难做出合理的判断和科学的选择。

(三)科技制约。近年来,由于多种原因,部分农业生产服务部门人员很难做到有充足的精力主动为农服务。尽管农业部门多次组织农技人员开展了农业科技攻关、生产技术服务等,但辐射带动和应用推广效益并不十分明显。

(四)素质制约。农村劳动力文化素质普遍偏低。据统计,2008年底,全县47.95万农村劳动力中约22.9万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或转移到二、三产业和城镇就业,致使农村真正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在年龄和文化知识结构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的人口和户数比例在逐步增大,这种低素质、弱体力的农村劳动力,导致了传统农业、粗放经营的恶性循环,必然会对推广普及现代农业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带来很大影响,延缓了现代农业的推进步伐。

(五)投入制约。由于目前生产资料价格偏高、农产品价格回落,对农业的投入有所减少。县乡财政困难难以投入更多的资金来发展现代农业;其次是农民收入水平差距较大,收入低者缺钱投入,收入高者不愿投入,而把有限的资金转移到城镇购房或伴君(子女)读书等方面。这些因素致使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塘、堰、库、堤等维修受阻。

三、现代农业发展的对策

(一)稳定粮食生产,巩固传统农业。把发展粮食生产放在现代农业发展的首位,抓住当前国家扶持力度大的机遇,加强宣传,强化服务,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生产积极性,确保全县粮食种植面积210万亩以上,双季稻复种面积增加到150万亩以上,力争更多投入,多争单产、多争总产。

(二)抓住市场前景,壮大特色农业。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加强技术指导和示范基地建设,抓好市场对接工作,按照“一乡一业”和“一村一品”的发展思路,壮大蛋鸡养殖、生猪养殖、纺织、糖业、果业、竹业、油脂、茶叶、苎麻、富硒柑桔、鲁胡子辣椒、现代烟草、康多利茶油菜油、猪鬃加工等特色产业,并充分利用冬闲田,扶持发展油菜种植等冬季农业。重点扶持发展古洞春、滕琼茶叶有限公司,发挥特色,合理扩建销售点,将太平铺、茶庵铺两地建成全省茶叶重点乡镇;大力扶持发展湘鲁万福有限公司,扩大品牌效应,构建产、销一体化,促进农副产品的生产、加工和销售。

(三)依托本地优势,创精品牌农业。以全面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为核心,巩固、培育、做大、做强、做优一批特色农产品。充分利用展示展销会等各类平台,大力开展品牌创建活动,依托桃源绿色生态、革命老区等特色优势,创古洞春大叶茶、腾琼野茶王、金信竹业、跃宇竹业、富硒柑桔、康多利茶油菜油、鲁胡子辣椒、桃源土鸡等农业品牌,提高桃源县优

质农产品的知名度,努力打造成全省、全国有影响力的名牌产品。

(四)加大监管力度,构建绿色农业。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体系建设,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严格产地环境、投入品使用、生产过程、产品加工、流通环节全程监控,切实加强农产品生产、收购、储运、加工、销售等环节的质量安全监管责任,杜绝不合格产品进入市场。同时加强农药、化肥等农业投入品监管,积极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生物农药及物理防治技术,大力推行无公害的生态农业模式,实施农业标准化生产,重点将优质稻、富硒柑桔等农产品发展成为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

(五)健全协会组织,提升合作农业。积极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民专业协会等多种形式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以提升水平为重点,加大科技、管理、资金等方面的扶持服务力度,进一步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依法、规范发展。围绕桃源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的发展,努力打造一批管理规范、带动能力强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使之成为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载体。

(六)结合旅游开发,发展观光农业。坚持因地制宜、树立特色、科学发展的原则,发展与旅游相结合的新型产业——观光农业。抓住桃源“武陵渔川”沅水风光带开发、桃花源旅游开发的契机,以特色基地、特色农产品为依托,突破一、二、三产业界限,在县城郊区、桃花源旅游区、特色产业区等地采取农业园区型、休闲体验型、科普教育型、资源景观型、特色农产品型、“农家乐”型等模式,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让广大群众不仅可以观光、采果、采茶、体验农作和了解农民生活、享受乡土情趣,而且还可以住宿、度假和游乐。茶庵铺镇松阳坪可利用茶园基地被确定为国家级无公害茶叶基地的先决条件,借助“桃源野茶王地理标志品牌保护”的东风,弘扬茶文化、提升茶品味、创“茶叶生态园、观光休闲园”的观光农业。

(七)提高执法水平,加强法治农业。加大对《农业法》、《种子法》、《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涉农法律法规的宣传和贯彻力度,进一步强化农业部门行政执法的主体地位。整合资源,积极推进种子、农药、肥料和农业环境、基本农田保护、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植物新品种保护、野生动植物保护、动植物检疫和农产品检验检测等执法,以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保护生产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从而切实提高执法效率和执法水平,树立农业部门依法行政的良好形象。

(八)建立流通体系,形成市场农业。围绕城乡一体化做文章,培育发展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扶持农民中介流通组织,培育农村经纪人,完善市场机制。着眼于消费需求,城乡两个市场互动,通过在产区建立生产基地,在销售区建立配送中心和网络化连锁超市,构建农户、生产基地、批发市场、配送中心、连锁超市紧密结合的生产加工销售网络,形成完整的流通链条。

(九)加强农民培训,创高科技农业。农民是现代农业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其综合素质特别是科学文化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现代农业的兴衰成败。因此,我们应把全面提升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作为发展桃源现代农业的一个核心任务来抓。一要强化农民实用技术培训。重点抓好科技专业大户、农村致富带头人、科技示范户的培训,切实增强农民从事现代农业生产的本领。二要强化新型农民培训。着重加强现代农业生产、经营和流通等方面培训,努力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队伍。目前,桃源县计划并正在培训1800名耕整机手,有力地推动了农业机械化进程。

作者单位:桃源仙统计局

第二篇:永州市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永州市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发布时间:2011-8-21信息来源:湖南省统计局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永州市各地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来抓,紧紧围绕现代农业建设着力深化农业结构调整、积极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大力推进科技兴农,推动了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2008年,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93.79亿元,增长5.0%;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59.05亿元,增长4.6%;农民人均纯收入3911元,增长15.1%。今年上半年,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06.27亿元,增长6.0%;农林牧渔业增加值55.45亿元,增长5.9%;农民人均现金收入2078.89元,增长12.1%。

一、永州市现代农业发展现状

1、农业物质技术装备水平不断提升。永州市从抓重点工程建设入手,加快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步伐,加大农业综合开发力度,农田耕地质量和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增强。一是农田水利建设得到加强。2008年,全市多渠道投入建设资金3.17亿元,完成水利工程67221处,其中修复水毁工程5383处,新增灌溉面积3.98万亩,改善灌溉面积21.38万亩,新增旱涝保收面积4.19万亩。完成了岭口、高岩、立新等7座中型水库和136座小型水库的除险加固,完成了2620口重点骨干山塘的整治。目前全市水利工程总蓄引提水量32亿多立方米,其中蓄水量17亿多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积351万亩,其中旱涝保收面积272万亩。全市农村基本上形成了大中小工程相配套,蓄引提水相补充的水利工程体系和灌溉网络,为农业增产、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提供了保障。二是农田基本建设力度加大。以建立高产稳产农田、提高土地产出率为目标,大力组织实施农业综合开发、国土整理、沃土工程,扎实开展耕地质量监督管理,耕地得到有效保护。2008年,全市投入农业综合开发资金13861.42万元,改造中低产田10.99万亩。三是农业机械化水平大幅提高。永州市紧紧抓住国家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机遇,大力推广先进适用农机具,积极开展农机社会化服务,机械化保护性耕作等新技术得到推广和普及,促进了传统农业升级换代。2008年,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56万台/375.7万千瓦,同比增长15.5%,其中有联合收割机2025台、耕整机78824台、旋耕机7467台。机耕面积达到331.63千公顷,机灌面积220.15千公顷,机收面积89.44千公顷,机械化植保面积62.02千公顷。

2、农业产业化经营迈出新步伐。一是龙头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2008年,全市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到2765家,新增366家,其中新增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省市级龙头企业29家。金浩茶油股份公司被认定为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天龙米业公司兼并两家省级龙头企业后,三年内大米年生产能力可望达到26万吨。恒惠公司与香港锦程公司合资兴建的、年加工能力100万头的生猪深加工项目已完成主体工程。全年实现农产品加工销售收入94亿元,增长32.76%。二是精深加工水平不断提高。金浩茶油公司新上了一条年加工能力1万吨的油茶籽深加工项目,在生产系列食用植物油的基础上研发茶皂素、茶籽洗发水等新产品;天龙米业公司新上了一条年加工10万吨大米(碎米)的淀粉糖生产线,将大米加工链条进一步延伸。冷水滩地源化工厂与科研院所合作研发的红薯淀粉表面活性剂生产技术,获得国家专利。三是农产品基地不断扩大。

在政府的引导推动下,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采取“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协会+农户”等产业化经营模式,积极发展农产品生产基地。全市所有市级以上龙头企业都参与了农产品基地建设,基地种植面积达到440多万亩,其中2008年新增办基地企业24家,新办基地30多万亩。

3、农业科技进步明显加快。近年来,永州市努力克服资金不足、体系不够完善、农民素质低等困难,加快建立健全农业科技推广体系,不断提高为农服务水平。一是加强科技推广体系建设。建立了以公益性推广机构为主导,社会各方面广泛参与的多元化推广体系,认真开展农业科技入户工程活动,大力引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全市每年引进示范推广各类农作物新品种100多个,基本上实现了三年内更新更换一次品种。水稻抛秧、平衡施肥、地膜覆盖、牛羊冷配等一批重大集成技术得到广泛运用。2008年,全市主要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0%以上,农产品优质品率达到75%以上,农产品商品率达74.6%。二是扎实开展农民教育培训。坚持以培养新型农民为目标,积极整合各类涉农培训资源,建立健全了市、县、乡、村四级培训网络。大力实施绿色证书、新型科技、创业提升、劳动力转移、远程教育等农民培训工程,年培训农民保持在25万人次以上,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现代新型农民正在迅速成长。三是强化农业科技试验示范。为加快现代农业科技的示范带动作用,2006年市委、市政府在冷水滩伊塘镇、零陵区邮亭圩镇和接里桥镇启动了“永州市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该项目总面积76万亩,核心区

3.7万亩,已被省里列入8个县级科技开发实体之一。目前园区总体规划已通过了省农科院专家评审,基础设施建设正在抓紧进行,部分项目已开始实施。全市各地也加大了办点示范力度,创办各类农业示范点200多个,示范面积50多万亩,培育科技示范户12万多户。

4、农业市场化程度进一步提高。一是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2008年,永州市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到628个,有成员19.69万个(户),带动农户43.8万户,占农户总数的35.8%。全市涌现出了像祁阳的优质稻协会、蓝山的黄花梨种植协会、江永的水果销售协会、江华和新田的蔬菜产销协会等一批管理规范、覆盖面广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实现了小生产与大市场的有效对接。二是搞好农村流通市场体系建设。为从根本上解决农产品“买难卖难”问题,永州市围绕农产品市场体系和流通体系建设,大力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新网工程”。全市已建成各类集贸市场310多个,建成了江永城关水果批发市场、江华涛圩蔬菜批发市场、宁远天堂牛市等33家大中型农产品综合市场和专业市场,建成农产品产地市场114个。三是积极推广新型流通业态。大力推行连锁经营、电子商务、期货等新型流通业态,推动农产品基地与超市、农产品销售公司对接,促进了农产品销售。

5、农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立足资源优势,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粮油、果蔬、竹木、烟叶、畜禽、药材等传统主导产业,区域特色更加明显,产品品质稳步提高。一是传统主导产业稳步提升。全市粮食面积稳定在810万亩左右,总产310万吨,其中水稻面积630万亩,产量270万吨。2009年全市优质稻面积达378.09万亩,占水稻总面积的58.81%,其中以“天龙一号”、湘晚籼13号等为主的高档优质稻面积达135万亩。2008年全市出栏生猪739.5万头,生猪规模养殖场达20339个,其中千头以上猪场906个、万头以上猪场17个。2008年全市养殖业总产值133.19亿元,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46.1%。2008年蔬菜种植面积213.8万亩,总产量388.57万吨,其中商品蔬菜达到130万亩,产值32.61亿元,建立了以江华、新田、江永为主的30万亩外销蔬菜基地,以冷水滩、双牌为主的20万亩加工型蔬菜基地。烤烟面积稳定在25万亩左右,收购烟叶55万担左右,生产规模排全省第二,仅次于郴州市,占全省总量的20%。二是特色产业渐成规模。以牛、羊为主草食动物发展迅速,2008年全市出栏牛22.21万头,出栏羊56.48万只。道县已建立起清塘---久佳---营江沿线和上关---蚣坝----四马桥沿线两条草食动物生态养殖带,年发展牛、羊、鹅等草食畜禽200多万头(羽)。以西瓜、脐橙、黄花梨、大五星枇杷为主特色优质水果发展较快,脐橙作为全国的优势产业带,面积已达10万亩。以桉树、马尾松、杨树为主的速生丰产林发展到150万亩,以厚朴、杜仲为主的药材发展到20万亩。

二、当前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近年来,永州市农业投入逐年增加,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农业服务功能逐步提升,科技水平普遍提高,产业化经营长足发展,现代农业初显成效,但在发展过程中仍存在诸多的困难和问题,主要有:一是农业生产条件仍然脆弱,抵御自然灾害能力比较差。永州市是一个农业生产条件相对较差的地区,水资源利用率低,降水量季节分配不均,主要依靠水利设施进行灌溉。多年来由于水利设施建设投入不足,大部分灌排设施存在老化失修的问题,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农业还没有从根本上摆脱“靠天吃饭”的被动局面。二是农业产业规模不大,龙头企业精深加工水平不高。永州市现有的七大特色主导产业中真正有规模、有品牌、能在全省乃至全国叫得响的产业很少,有产品无品牌、有品牌无规模、有规模无龙头的问题仍十分突出。大多数农副产品加工企业以粗加工为主,产品科技含量不高,市场竞争力不强。而且企业规模普遍偏小,组织化程度不高,低水平重复建设的倾向明显。龙头企业与基地、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不够紧密,对农户的带动力不强,农业产业链条相对较短。三是基层农技推广体系脆弱,农民现代经营观念滞后。由于机构编制不能落实,乡镇七站八所工作经费和工资待遇无法落实,大量农技人才流失,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处于“人散、线断、网破”的艰难局面。农民作为现代农业生产的主体,必须具有驾驭市场经济的决策能力。由于永州市农民文化素质低,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差,思想观念落后,市场意识、创业意识不强,难以适应现代农业发展形势需要。四是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尚不完善,农民组织化程度比较低。在市场建设方面,永州市的农产品批发市场数量还偏少,还没有一家功能设施齐全的农产品专业批发大市场。在市场监管方面,还没有推行市场准入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一些不合格产品得不到有效控制。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作为农民与市场对接的主要平台,近年来虽有较快发展,但普遍存在资金不足、信息不灵、机构不健全、制度不完善、管理不规范、运作不正常的问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仍较低。五是支持现代农业发展的资金投入相对不足,难于支撑现代农业健康发展。近年来,虽然国家支农惠农政策力度在持续加大,永州市各级政府对农业和农村的投资也在明显增加。但由于农业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历史上长期欠帐太多,加之农村地域广阔、人口众多、发展滞后,就目前而言,对“三农”的投入保障机制尚未建立。主要表现为政府投入不足,金融支农乏力,农民自身积累能力差,多数农业生产领域和农户的积累仅能维持简单再生产。

三、加快永州市现代农业发展步伐的对策及建议

发展现代农业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农村全面小康社会为目标,以持续增加农民收入为动力,整合资源、创新机制,加速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加速推进农业大市向经济强市跨越。为此,我们建议:

1、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大力加强道路、水利、农田、通讯等农村公共基础设施方面的建设,是推进现代农业进程的基础。一是要鼓励广大农民和农村集体组织加大农业投入。二是各级财政要抓住当前国家加大农村投入的有利机遇,逐步提高财政支农资金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和预算内农业基本建设的比重,同时加强对各项资金的监管,确保支农资金及时足额到位并不被挪作他用。三是通过制定各种优惠政策,吸引个体、私营、外资企业及个人加大对农业的投入。

2、大力发展龙头企业。认真落实扶持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各项政策,逐步增加对农业产业化的资金投入,培育和发展一批经营规模大、科技含量高、辐射面广、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加大品牌整合力度,通过比较、调整、改进、提高,每个产业着力打造1—2个具有竞争力的名牌产品,培育具有竞争力的支柱产业。大力推动农户与企业联手,做大做优农产品加工原料基地。

3、加快农业科技进步。科技进步是突破资源和市场对农业双重制约的根本出路。积极探索农业科技成果进村入户的有效机制和办法,逐步形成以技术指导员为纽带,以示范户为核心,连接周边农户的传播网络;大力实施“优种工程”,加快动植物新品种的引进、试验、繁育和推广;加大农业实用技术的普及应用,重点推广一批重大集成、节本增效、优质安全生产技术;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扩大机耕、机播、机收农机作业面积;积极完善信息收集和发布制度,健全农业信息体系,加快农业信息化步伐。

4、积极培育新型农民。大力发展职业教育,面向现代农业培养新型农民。认真实施好“百万农民素质提高工程”、“农业科技入户工程”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努力把广大农民培养成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现代农业经营者。鼓励外出务工农民带技术、带资金回乡创业,支持工商企业、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和农村能人创办现代农业企业。积极探索建立农村基层干部、农技推广员及其他与农民生产生活相关服务人员的培训制度,提高农村公共服务人员的素质和能力。

5、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加强农产品市场建设。合理布局、科学规划,重点在条件成熟的县区兴建大中型专业批发市场,逐步对现有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升级改造。加强生产资料市场和农村消费品市场建设。充分发挥供销合作社的作用,积极发展农产品、农业生产资料和消费品连锁经营,建立以集中采购、统一配送为核心的新型营销体系。深入开展“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加快“农家店”改造和建设步伐,全面推进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

6、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认真落实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政策措施,围绕农业主导产业和优势农产品,支持有能力的人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支持有盈利能力的专业

协会改造成合作社。同时,加强对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监督与管理,规范运作程序,健全财务管理和利益分配机制,提高组织的凝聚力和自我发展能力。

7、不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要紧紧围绕国内外市场需求,充分发挥永州农村劳动力和农业资源等优势,搞好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大力发展高附加值的种养殖业,不断提高其生产、加工的起点和层次,逐步培育农村经济的主导产业和出口创汇支柱产业,建成一批有较强竞争力的生产基地。要突破“自给自足的粮食安全”思维定式,把视角转向国内、国际两大市场,以自己的优势产品参与国内、国际经济循环与竞争,引进内地及国外优质廉价农产品,促进区域间要素的流动与优化配置,培育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综合能力,从而推动永州现代农业大发展。

[供稿:永州市统计局 谢和平 雷爱华

推荐专题: 湖南省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探讨

相关推荐
本站文档由会员上传,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发送邮件至89702570@qq.com联系本站删除。
Copyright © 2010 - 千文网移动版
冀ICP备20200271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