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心得体会 > 读后感 > 详情页

《感动中国》读后感(大全)

2022-06-06 17:55:44

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感动中国》读后感(大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千文网还可以找到更多《《感动中国》读后感(大全)》。

第一篇:《感动中国》读后感

有一个人,他对他的孩子们说过这样一句话,“在这个门中,如果有强盗拿到进来,要捅你们的时候,的一个为你们挡刀的人,绝对是我!”

这个人,他抛下刚断奶的亲生女儿,年迈的母亲,亲爱的妻子。毅然来到这些孩子的身边。

后来,他的妻子受他的影响,也带着可爱的女儿,来到这高原地区,照顾那些他们的孩子――一百多个孤儿。

这个人,便是胡忠,他的妻子是谢晓君。他们的孩子有理由像我们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公主日子,有理由像我们一样总是在父母面前撒娇。可是她没有,因为他是为了爸爸妈妈的“孩子”・・・・・・

这一家人,他们抛弃了一切。来到了这艰苦的地方,为了那些无人顾及的,无人疼爱的,可怜的孤儿。如果在这个世界上,每一个人,每一个家庭都像他们这样的话,哪怕是一丁点样子,那么就不会有那么多人独自承受一切痛苦,就不会有那么多人不能享受他们本应该拥有的幸福与快乐。

如果他们的爱心都明泯灭了的话,那世界该会有多么悲惨啊!如果爱心泯灭了,人活着也没意义了。

就像那可怜的小悦悦,她被车撞倒了,可那没良心的司机却驾车逃走了,可怜的小悦悦便无力地瘫在冰冷的水泥路上。没有一位有爱心的人来扶扶她。最终,可怜的小悦悦离开了人世、、、、、、

只要每个人有那么一点点的爱心,只要每个人愿意去做一件有意义的事。这个世界就会多一份美好,多一份关怀。

第二篇:《感动中国》观后感之吴天一

国宾护卫队护航,礼兵护送勋章入场,国家最高礼遇、党内最高荣誉致敬最闪亮的星。这些功勋党员来自人民、植根人民,终其一生许党报国,不负人民。他们是无数平凡英雄的杰出代表。每一枚沉甸甸的勋章,都是对他们、对所有平凡英雄的崇高礼赞。

吴天一,塔吉克族,新疆伊犁人,1982年5月入党。他投身高原医学研究50余年,提出高原病防治救治国际标准,开创“藏族适应生理学”研究,诊疗救治藏族群众上万名。青藏铁路建设期间,主持制定一系列高原病防治措施和急救方案,创造了铁路建设工人无一例因高原病致死的奇迹,被称为“生命的保护神”。

辛育龄,河北高阳人,1939年7月入党。他是新中国胸外科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战争时期,他曾与白求恩并肩战斗,多次冲上前线救治伤员。和平年代,他长期致力于我国胸外科创建和发展,是中国人体肺移植手术第一人,在胸外科领域多个方面取得“从0到1”的突破,为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创新发展作出卓越贡献。先后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先进工作者”等称号。

在吴天一身后,是许许多多跟他一样立足本职、默默奉献的党员医务工作者。他们有的一生扎根在艰苦偏远的边疆、山村,默默守护当地百姓的健康平安;有的日夜奋战在寂静的实验室里,在技术攻关和药械研发路上披荆斩棘;有的常年与蚊虫、钉螺、病毒打交道,用坚韧与汗水筑起防控疾病的铜墙铁壁……他们心中装着人民、工作为了人民,在各自岗位上顽强拼搏,不计较个人得失,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共产党人“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崇高情怀。他们都是可爱可敬、值得铭记的平凡英雄。荣光,同样属于他们。

致敬英雄,最好的方式就是向他看齐。这些优秀的共产党员就在我们身边,他们的事迹可学可做,他们的精神可追可及。他们用行动证明,每名党员都能够在民族复兴的伟业中为党和人民建功立业。今天,卫生健康事业在迎来巨大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各种风险挑战,需要党员医务工作者以先进典型为榜样,继续锤炼坚强党性,牢记初心使命,用忠诚与坚韧,用专业与仁心,为卫生健康事业发展作出新的贡献,在平凡岗位上铸就医者的光荣与梦想。

章体采用党徽、五角星、旗帜、丰碑与光芒、向日葵、大山大河、如意祥云等元素。党徽体现党的领导和核心地位,五角星象征共产主义崇高理想与薪火相传,丰碑与光芒寓意党的辉煌历程与丰功伟绩,向日葵象征全党全国紧密团结在党中央周围,大山大河体现党员的理想和追求,如意祥云寓意祖国繁荣昌盛、和谐发展,旗帜寓意在党的领导下,为实现革命理想而永远奋斗。寓意在党的阳光沐浴下,勋章获得者一心向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前行。

返回导航>>>

第三篇:《感动》读后感

我无意中翻起了感动这本书,里面的一篇文章题目吸引了我,使我有想看下去的想法。它三轮车上有大爱的翁――白芳礼。

74 岁的白发老人,为还要去蹬三轮车呢?是他生活来源,儿女不孝顺?都。白用他蹬三轮车的钱去支助贫困山孩子。白一共捐了 35 万。这可小数目啊! 1994 年,白又做了惊人的举动,他卖掉了家里的两间老房子,了一万多元,又向银行贷了些款,在天津火车站旁成立了的“支教公司,并每月为需要支助的贫困学生捐款 8000 元,达就去蹬三轮,借钱也要! 5 年后天津火车站整改,白的“支教公司”转眼了废墟,老人留下了眼泪。而他也老了,再也等不了三轮了。办?给孩子挣钱读书呢?老人在那年的冬天,硬是给人看了三个月的自行车,一角,两角,一元,两元,就凑足了 500 元,当他把 钱交给 老师时,老人很无奈的说:“我干不动了,以后再给孩子支助了。我最后钱。”老师拿着钱哭了。

20xx 年 9 月 23 日 早晨, 93 岁的他静静的。天津几千名师生和市民自发来为他送行。

想想贫困山孩子,再想想,好的条件不去学习,而吃穿上讲究。何不将用在吃和穿的钱省,将钱用来支助贫困的孩子呢?为社会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呢?

第四篇:《感动中国》观后感之彭士禄

为了祖国的核事业,彭士禄隐姓埋名工作了数十年。49岁切除了四分之三的胃,晚年基本失去了胃功能,只能靠一根鼻饲管提供营养。但他从不计较个人利益得失,从未向组织提出任何个人要求,始终以国家的利益为先。2021年3月22日,彭士禄在北京逝世,享年96岁。

搞核潜艇全靠“自教自学”

“我是一块砖,哪里需要把我往哪里搬。”这句话彭士禄向来身体力行,从年仅20岁加入中国共产党开始,他就一直在履行共产党人的庄严承诺。

1951年,品学兼优的彭士禄通过考试赴苏联留学,专业是化工机械,他所有的功课全部是优秀成绩。毕业时,彭士禄获得了苏联颁发的优秀化工机械工程师证书。1956年,彭士禄即将本科毕业,正逢陈赓大将访问苏联。陈赓把他叫到大使馆,跟他说:“中央已决定选派一批优秀生改行学核动力专业,你愿意吗?”“只要祖国需要,我当然愿意。”彭士禄毫不犹豫地回答。

1962年2月,彭士禄开始主持潜艇核动力装置的论证和主要设备的前期开发。核潜艇技术极为复杂,全艇设备、仪器仪表等多达2600多项近5万台件,电缆总长近100千米,管道总长30余千米。作为核潜艇心脏的动力装置,反应堆的研制更是难上加难。当时中国在核潜艇建造方面所掌握的知识近乎为零,包括彭士禄在内的所有人,谁都没见过真正的核潜艇到底长什么样。在这种条件下怎么开展工作?彭士禄说:“我们这批人有学化工的,有学电的、仪表的,大多数人不懂核,搞核潜艇全靠4个字――自教自学。”

没有资料、图纸、设备,没见过实物……彭士禄带领科研人员用简陋的计算工具计算了十几万个数据,建立起中国核动力装置主要参数的计算方法,并最终确定了100多个参数。有时为了验证一个参数,科研人员没日没夜地“三班倒”,用仅有的一台手摇计算机和几把计算尺连续算上好几天。

身为副总工程师,彭士禄是基地技术负责人,但他与大家一样住“干打垒”,一起加班加点。彭士禄主持了核动力装置的扩大初步设计和施工设计,攻克了诸多重大关键技术,完成了潜艇核动力装置的基本设计方案。

在彭士禄的带领下,仅用不到5年的时间,我国建造的第一代核潜艇陆上模式堆就成功实现满功率运行。

“彭拍板”勇挑最重的担子,敢啃最硬的骨头

彭士禄一生都勇于创新、敢当使命,勇挑最重的担子,敢啃最硬的骨头,在关键时刻和危急关头豁得出、顶得上,外号“彭大胆”“彭拍板”,他将对国家核事业的坚守转化为果敢行动的具体实践。

1967年,彭士禄来到位于祖国大西南的九九基地,开展陆上模式堆的建设工作。作为技术负责人,他总能一眼发现问题所在,当机立断拍板作决定,便有了“彭拍板”这个绰号。

“时间很紧,总要有人拍板,不能无休无止地讨论呀!”彭士禄说。他曾对其他科研人员说:“做实验用数据说话,最后我来签字。对了,成就归大家;错了,我来负责。”

中国发展核电,究竟该走哪种技术路线?20世纪70年代,熔盐堆方案和压水堆方案如何取舍,一时成为争论的焦点。经过科学论证和调研,彭士禄力排众议,提出应采用国际上技术成熟的压水堆并充分利用我国刚建成的核潜艇陆上模式堆技术经验及其工业配套设施,容量可暂定为30万千瓦。压水堆方案很快得到认可,这一方案也为我国核电走“以压水堆为主的技术路线”起到了关键作用,使我国核电走上了健康发展的道路。

“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

很长时间以来,彭士禄的事迹甚至连他的名字都鲜有人知。

“核潜艇工程是庞大的系统工程,不是我个人的创造,是千万科技工作者和工人、干部集体努力的结晶。”彭士禄做到了在工程技术上始终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但在名利晋升、提级授奖上,却坚持“越糊涂越好”。2017年,彭士禄以全票通过荣获何梁何利基金最高奖“科学与技术成就奖”。

当彭士禄女儿问他此笔奖金100万元港币该如何处理时,他立马说了两个“不要”:一是不要奖金,把它捐给组织,设立人才奖励基金;二是不要以他的名字命名奖励基金。彭士禄说:“此项荣誉和成绩不只属于我个人,它更属于核潜艇人,属于核电人,属于核动力人。核潜艇的研制成功是全体参研人员共同奋斗、艰苦拼搏、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结果,是集体智慧的结晶。这个群体才是‘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的民族英雄,是共和国的脊梁!所以这笔奖金应该奖励那些为核动力事业作出重要贡献的高精尖人才。”经组织多次说服后,他才同意命名“彭士禄核动力创新奖”,奖励在核动力领域作出重要创新成就的年轻人。

深藏功名为国为民

从中国潜艇核动力堆到秦山一期核电站、大亚湾核电站再到秦山二期核电站,都留下了彭士禄辛勤的足迹与汗水。在他为祖国、为人民奉献的一生里,彭士禄从不计较个人利益得失,从未向组织提出任何个人要求。他始终以国家的利益为先,勇挑重担,身先士卒,忘我工作,把自己的毕生精力奉献给祖国的核动力事业。

“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彭士禄不要名、不要利,但要把核潜艇造出来、要把核电站建起来。他就像深海中的核潜艇,“深潜”一辈子,无声却有无穷的力量,必将激励科技工作者在新时代继续为祖国的富强而奋斗。

以彭士禄为代表的一生为国家而努力奋斗的人,国家永远不会忘记,人民也永远不会忘记!

返回导航>>>

第五篇:《感动中国》观后感之苏炳添

相同的笔,相同的画,相同教室,相同的人,不同的心态。这就是奥运精神带给我的启示与改变。

八月,暑气蒸腾,蝉声烦躁。画室内,画板上,稿纸已被橡皮擦得几乎破掉,我瘫坐画前,热情殆尽,心下黯然,“为什么?为什么总画不好?”无心再试,屡试屡败,试了何益?倒不如,收笔,回家。尚在门口,解说人激情讲解的声音早已破门而出,是爸妈在回看男子100米半决赛!我忙不迭脱了鞋,扔了画板,抢到爸妈跟前,占据沙发最好的位置。前两组很快比完了,来到第三组。我惊喜地看到苏炳添站到了四号跑道上。他目光中透露的自信,让我不禁感到:这或许就是一个中国人进决赛的希望!我不由得开始期待这场比赛。“砰”,一声枪响,运动员们如箭一般射了出去,我惊喜地看见四号跑道上的苏炳添,竟冲在最前方!“加油!你一定要赢!”他自是听不见。此刻,苏炳添正拼尽全力地加速,因为旁边几位运动员已经追上来了,苏炳添不敢有丝毫地松懈。终点离他们越来越近,最后还是苏炳添最先跨过终点,9秒83!进入了决赛,创造了亚洲的纪录!

看完比赛,我既欣喜,又好奇:苏炳添,到底是谁?我马不停蹄跑回房间,上网一搜,铺天盖地而来的是“苏炳添:亚洲飞人”“苏炳添,没有亚洲人的极限之说”,一篇又一篇,一一点进去,苏炳添的田径道路上,坎坷曲折,令人心酸。最初,身材不够高大,不被理解,甚或遭遇嘲讽与挑衅,然而他坚定选择,百折不挠,终于成就了今日中国田径的奇迹――他实现了中国奥运男子百米决赛零的突破。纵然他不在短跑运动员的黄金年龄,纵然他不被很多人看好,但他依然在努力超越自我,超越极限!原来,所谓的厉害,只不过是“从一而终”。所谓的无极限,只不过是“坚持不懈”。想到这儿,我似心有所悟。

突然,妈妈冷不丁敲门进来,揶揄道:“看个奥运,连这都不要啦?”她手上拎着的,正是被我弃在家门口的画板。心头悸动,“怎么会呢,妈妈!”我笑道。接过画板,放下,沉思。对啊,跑步如此,绘画不亦如此吗?

八月,太阳火红奔放。背画板,携热情,我重新走进了画室。摆上画板,拿起炭笔,笔尖轻划,棱角分明、方脸阔口的苏炳添跃然纸上。这一次,我重拾绘画初心,心中一片光明。画中的苏炳添,阳刚帅气;画外的我,坚定不移。谢谢你,苏炳添,是你让我明白,虽然可能屡试屡败,但我们也要屡败屡试,试到成功,试到突破!而这,也正是奥运精神!

返回导航>>>

推荐专题: 感动中国人物观后感 感动中国观后感 关于感动的读后感

相关推荐
本站文档由会员上传,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发送邮件至89702570@qq.com联系本站删除。
Copyright © 2010 - 千文网移动版
冀ICP备20200271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