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企业文档 > 规章制度 > 详情页

学校安全培训规章制度

2022-07-14 06:38:05

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学校安全培训规章制度》,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千文网还可以找到更多《学校安全培训规章制度》。

第一篇:学校安全培训规章制度

学校安全培训规章制度

学校安全工作事关广大师生员工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事关教育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根据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有关安全教育意见与精神,结合本校实际,特制订安全教育措施和制度如下:

一、安全教育措施

1、成立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全面领导学校安全工作

每月组织召开安全办公会,对各部门存在的安全问题,提出处理办法及措施;建立安全问题月检查制度,每学期组织不少于三次安全大排查,对排查的问题责任到人,限期整改。

2、加强宣传教育,强化安全意识

(1)每学期组织一次安全报告会,利用升旗仪式、主题班会、宣传橱窗、广播、张贴标语等途径广泛宣传安全工作的重要性与紧迫性,讲解安全知识,强化师生安全意识;

(2)定期召开家长座谈会,建立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的安全教育网络;

(3)利用每年的安全教育宣传周活动,强化安全教育,提高师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二、安全教育责任制

为确保安全教育落到实处,明确安全职责,增强安全防范意识,特制定岗位责任。

1、校长职责

(1)对学校安全工作负总责,制订切实可行的安全教育制度;

(2)加强对各职能部门的督促检查,落实安全制度;

(3)定期召开会议,专题研究有关安全工作新情况、新问题,保障学校安全,做到警钟长鸣;

(4)切实解决学校安全工作的不安全隐患,建立严格的外出活动报批制度。

2、总务处职责

(1)及时进行校舍安全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报告;

(2)加强对食堂从业人员的教育,严把食品卫生质量关;

(3)经常对教育设施进行安全检查,确保设施安全可靠,加强财产和经费的安全管理,严防失窃;

(4)加强学校用电安全,定期组织对用电设备进行必要的检查。

3、教务处职责

(1)组织教师进行安全教育、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普及安全知识,培养教师安全意识和自救能力;

(2)督促所属部门科室加强消防器材的管理与使用;

(3)有计划地组织开展课堂教学渗透安全教育。

4、政教处职责

(1)利用升旗仪式、主题班会、宣传橱窗、报告会等形式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普及安全知识,培养学生安全意识和自救能力;

(2)加强班级管理,重视课间管理,杜绝打架斗殴现象;

(3)加强对班级学生及活动场所的安全检查,确保活动安全,不组织存在安全隐患的活动;

(4)督促班主任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及时反馈学生在校信息。

5、教职工职责

(1)严格组织课堂教学,活动课周密考虑安全因素;

(2)严密注意学生动向,切实履行安全教育责任,杜绝自己管理范围内的安全责任事故的发生;

(3)文明执教,严禁体罚与变相体罚,保障学生身心健康,对由此导致的学生伤亡、出走等后果坚决追究当事人责任。

三、常规制度

1、校内安全

(1)不带与学习无关的物品进校,进校后立即进教室学习;

(2)自觉维护安全的校园环境,不拿公物玩耍;

(3)遵守学校安全教育规章制度;

(4)课间文明活动,不做不安全的活动;

(5)在校时间学生不得擅自离开校园,有事需请假同意后方可离校;

(6)同学之间不打架、不骂人,有问题及时报告老师;

(7)学校食堂杜绝不洁食品出售,保持师生食用品清洁、卫生。

2、校外安全

(1)不玩火,不玩电,不玩水,不玩游戏机,外出游泳需由家长同行;

(2)谨慎用火,野外不用火,严禁参加森林火灾扑救;

(3)注意讲究卫生,饭前便后洗手;

(4)在家听父母长辈教导,不做不安全之事,离家外出需告知家长。

3、交通安全

(1)上、下学行路时靠右行走,不抄近路,不奔跑,不争挤,按时到校,及时回家;

(2)骑自行车上路时,不骑英雄车,不并行、不追逐,安全行使;

(3)自觉遵守“一看、二慢、三通过”等交通规则。

4、师生集体外出活动安全

(1)建立师生集体外出活动提前报告制度,提倡徒步运足,按规定使用证照齐全车辆;

(2)活动前学校对活动地点、设施、交通等安全措施周密部署,精心组织,确保安全。

5、校舍、设施安全

(1)班级任课教师要时刻注意教室及周围环境的安全,一旦发现隐患,立即采取措施;

(2)执行假期值班制度。

海南职工秀英子弟学校安全教育制度2015-07-15 17:55 | #2楼

根据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有关安全教育意见,结合本校实际,特制订安全教育措施和制度如下:

(一)安 全 教 育 措 施

一、遵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建立以校长任组长,

各部门负责人等同志为组员的安全教育组织网络,负责学校师生的安全教育工作

1、学校坚持三检查制度(开学、期中、期末统一检查)。

2、各部门坚持平时常查、常抓,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汇报。

二、建立安全意识,组织安全讲座,落实安全措施。

1、各校每学期要制订好安全教育工作计划,用“请进来”的办法定期组织师生进行安全知识讲座。

2、定期召开家长座谈会,建立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安全教育网络。

3、建立上学、放学校门口领导、老师、校警值班保卫制度。

4、开展以班为单位,学习交通安全常识和其他安全自我保护知识,开展安全知识竞赛。

5、学校规定凡十二岁以下的儿童一律不得骑自行车上学,十二岁以上学生须家长打报告学校同意后方可骑自行车上学。

(二)安 全 教 育 责 任 制

为确保安全教育落到实处,明确安全职责,增强安全防范意识,特制定岗位责任。

一、校长职责:

1、对学校安全工作负总责,制订一整套切实可行的`安全教育制度;

2、加强对各职能部门的督促检查,落实安全制度;

3、定期召开会议,专题研究有关安全工作新情况、新问题,保障学校安全,做到警钟长鸣;

4、切实解决学校工作中的不安全隐患,建立严格的外出活动报批制度(班主任、辅导员向向学校职能部门报批,职能部门向校长报批,校长向区教育局报批)。

二、总务处职责:

1、及时进行校舍安全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报告;

2、加强对小店、食堂等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禁止无证经营,严把食品卫生质量关;

3、经常对教育设施进行安全检查,确保设施安全可靠,无安全隐患,同时建立必要的规章制度,加强财产和经费的安全管理,严防失窃;

4、加强学校用电安全,定期组织对用电设备进行必要的检查。

5、加强对学生外出用车的管理,保证学生用车的安全。

三、教导处、政教处职责:

1、认真组织开展有计划的安全教育活动,做到内容落实,如“安全教育周”、平时的安全防范意识等;

2、贯彻落实学校安全教育规章制度,并进行督促检查;

3、有计划地组织开展各项教育教学活动,并使安全工作落到实处,做到谁组织谁负责;

4、建立安全事故报告制度,做到及时、准确。

四、班主任职责:

1、班主任是班级安全管理的第一责任人,要加强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救能力,做到常抓不懈,警钟长鸣;

2、加强对班级学生及活动场所(包括校舍、设施、用电、饮食卫生等)的安全检查,注意活动安全,不组织存在安全隐患的活动;

3、加强班级管理,重视课间管理,杜绝打架斗殴事件的发生

4、做好排队放学的组织工作,严格执行学校的安全规定;

5、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及时反馈学生在校信息。

五、教职工职责:

1、严格组织课堂教学,活动课周密考虑安全因素,注意设施安全;

2、严密注意学生动向,切实履行安全教育责任,杜绝自己管理范围内的安全责任事故的发生;

3、严格遵守值周值日的注意事项,注意师生、校园的安全;

4、文明执教,严禁体罚与变相体罚,保障学生身心健康,对由此造成学生死、伤、残、走等后果的追究当事人责任。

(三)常 规 制 度

一、校内安全:

1、不带与学习无关的物品进校,进校后即进教室学习。

2、坐姿端正,学习用品和教室用品摆放整齐,自觉维护安全的校园环境,爱护公物,不拿公物玩耍。

3、文明行走,不奔跑,不跳跃,上下楼梯靠右行,不扒护拦和其他不安全处所。

4、课间文明活动,不大吵大闹,不追逐奔走,不做不安全的活动。

5、在校时间不得离开校园(午膳生包括午后休息时间),有特殊情况要离校的必须向班主任老师请假,同意后方可离开。

6、同学之间团结友爱,不骂人、不打架,有问题及时向老师报告。

7、学校食堂、小卖部工作人员均须持“健康证”上岗,师生食用品应保持清洁、卫生,杜绝“三无”食品和不洁食品出售。

二、校外安全:

1、不玩火、不玩电、不玩水、不玩游戏机,没有大人陪伴不单独外出游泳。

2、谨慎用火,野外不用火,严禁参加火灾扑救。

3、注意饮食卫生,不暴饮暴食,不吃过期、霉变食品,不喝生水,饭前便后勤洗手。

4、在家听从父母长辈教导,不做不安全的事,离家外出要告知家长。

5、不跟陌生人聊天,不吃陌生人的任何东西,不跟陌生人走,不给陌生人带路。

三、交通安全:

1、上学、放学各班实行排队放学,由老师带出校门。路上自然排成纵队,靠右行走,不闲荡,不奔跑,不争挤,不抄近路。按时到校,及时回家,不在途中做不安全游戏。

2、学生自行车刹车、响铃、车锁完好,经常检查,骑车不带人和其他有碍安全的物品,不骑快车,不显本事,不并行,不追逐,安全行驶,12岁以下学生不得骑车。

3、红灯停、绿灯行,行人过马路走人行横道,自觉遵守交通规则。

4、过马路走斑马线,“一停、二看、三通过”,自觉听从道口管理人员指挥。

四、师生集体外出活动安全:

1、建立学校师生集体外出活动报告制度,外出活动均须提前向上一级行政单位报告审批同意。提倡徒步远足,严格按规定使用证照齐全的车辆,保证活动绝对安全。

2、学校在活动前须对活动的地点,设施,交通等安全措施周密部署,精心组织,确保安全。

五、校舍、设施安全:

1、学校定期对校舍、设施进行检查和维修,各班主任及指导老师要时刻注意教室及周围环境的安全,一旦发现隐患,立即采取措施。

2、建立校长具体负责制,各班特别是各班主任,应时刻对教室保持高度警惕,一经发现险情,果断处置,及时报告。

3、建立假期值班制度。

六、低年级学生接送安全:

必须加强对幼儿的安全常识教育和组织纪律性教育,要求上学、放学均须家长安全接送,老师安全护送;不接送的家长须签订安全责任书。

七.建立事故报告制度:

各班对偶发事件和事故均须对事故的原因、经过、结果等情况及时向校长报告,切忌不闻不问,更不允许隐瞒掩盖,逃避责任。

以上制度望各班、各教师贯彻执行,凡因执行不严而造成安全事故的,不但对当年的评优、晋级一票否决,而且要追究当事人和相关人的相关责任。

第二篇:大学生对学校管理意见和建议书

亲爱的同学们:

教室是我们共同学习的地方。优美的学习环境是我们小学生最需要的,但是最近同学们乱扔纸削、果皮、随意吐痰、吐泡泡糖等现象时有发生,破坏了我们这个优美的学习环境。所以我提出以下建议:

1、不要把瓜子、花生等带壳食品和泡泡糖带到教室里来吃,因为这些东西掉到地上后很难清理干净。

2、每天值日生必须把讲台上的粉笔灰清理干净,以免把讲台上的书本弄脏,让粉笔灰吸进嘴里不健康。

3、可以在窗台上种一些绿色植物,上完课后看看这些植物可以放松眼睛,预防近视,还可以净化空气。

4、每桌至少准备一个塑料袋,以便上课时的垃圾随手放在塑料袋里,下课后及时放到垃圾桶里。

5、每天打扫教室及阳台后还要有专人保洁。

6、实行记分计划,如果记分人员发现主动捡垃圾的同学,一次加0.2,发现有乱扔垃圾的同学,要从重处罚,扣05分还要罚扫两天的教室。

班级环境是多么重要,如果每一个人都爱护自己班级的环境,那么我们的校园是多么干净,美观啊!

第三篇:学校规章制度

1、食堂工作人员必须具有县级(或以上)人民医院出具的健康证明才能上岗工作,严禁患有传染病的人员进入食堂。

2、食堂工作人员要讲究个人卫生,着装整洁,勤剪指甲,勤洗手,不留长发。

3、食堂工作人员必须穿白色工作服,工作时应戴好口罩,勤于换洗,保持工作服和口罩的干净整洁。

4、遵守劳动纪律,工作时间内不讨论与工作无关的事情;思想集中,防止碰、挤压、割、砸、烫伤等事故发生。

5、往开水里放东西必须缓慢,不得冲击;用油炸食物时,控制油温,以防着火;端汤锅汤桶时不得过满;取蒸饭时要先开门透气;两个人以上搬东西时要步调一致,协同配合。

6、购菜要新鲜,食品要在保质期内,严禁有变质饭菜上桌,严防食物中毒。

7、生、熟菜要分开放置,合理保管;批量采购的大米、疏菜等要堆放整齐;袋装食品在取用后要扎好袋口;谨防变质或鼠蝇叮咬。

8、餐具要经常消毒,摆放有序;操作台面要干净,无积水。

9、厨房内要经常灭鼠除蝇,防止发生传染病。

10、厨房内要保持通风,防止煤气中毒。

11、炒菜油放置要远离火源,确保灶门关闭;煤渣出炉后不得立即倒入垃圾堆,要先灭火降温,以免发生火灾。

12、员工与学生用餐结束后,食堂工作人员要迅速做好卫生,倒掉泔水,洗净泔水桶。

13、下班离开食堂前必须关闭各处电源(冰箱除外)检查各处阀门,收拾好各种器具。

14、发生火灾要立即拔打119,并迅速组织救火,如有意外伤害事故发生,要立即拔打120,并做好前期救护工作。

第四篇:大学生对学校管理意见和建议书

班级是学校的细胞。班级的管理在于班主任,班主任作为学校的基层领导者,其工作是学校教风、校风、学风形成的关键,同时也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结合自己多年来任班主任的感受,现就如何进行小学班级管理谈几点粗浅意见。

一、选好班干部

班干部是班主任老师的得力助手,是班级学生学习的榜样。选好班干部对班级进行有效管理很重要,但怎样选好班干部是关键,笔者认为在选班干部时,要通过班级学生民主推选,推选具有一定组织能力,大胆管事、品学兼优,能与同学们搞好团结,不计个人得失,对同学不偏心,大公无私,熊热心为班集体效劳、集体荣誉感和工作责任心都比较强的同学担任。这样的学生担任班干部才具有一定的号召力、凝聚力,才能有效的协助老师加强班级管理。

二、开展好主题班队会

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思想单纯,明辨是非的能力还不强,自控能力较差,容易受外界一些不良行为的影响。因此要在班上定期开展一些与学生息息相关的主题班队会。如开展“遵守交通法规、从小做起”、“告别不文明行为、从我做起”为主题的班队会,让学生主持,自编自演。通过这样的活动,让学生感悟其道理,从而锻炼了学生的组织能力,培养了学生积极、健康、向上的思想。

三、要制定切实可行的班级制度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没有规矩就不成方圆。作为几十个小学生的班集体。如没有一定的管理制度是难以搞好班级管理的。因此,应针对小学生的一些行为特点,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班级管理制度。如不按时完成作业,不当好值日生、与同学打架斗殴、损坏公物、说假话等,都应受到相应班级管理制度的约束。在班级管理过程中,执行制度必须严格、一视同仁。

四、经常与家长联系

教育学生,学校与学生家庭的联系很重要,学校与家庭的相互配合是搞好班级管理的重要方面。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在家的行为习惯、性格特点,作为家长是非常清楚的。但孩子在校的学习情况、行为习惯家长并不一定了解,所以老师要经常与家长取得联系,相互告知孩子在家在校的情况,共同配合教育管理孩子。老师家访时一定要注意方法,切忌一味的告状,要客观地实事求是地反映学生在校的情况,以争得学生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同时要共同探讨管理好学生的方式方法。

五、抓典型

作为一个班集体,学生都来自几十个不同的家庭。由于环境的不同,学生的性格特点、行为特征都各不相同。作为班集体的大部分学生,都能遵守校规校纪,但每个班总有几个不遵章守纪的“典型”,他们常在班级里捣乱,屡教不改,并且还影响其他的学生一起违反校规校纪。针对这类“典型”,班主任老师要对他们多下功夫,要找他们进行个别谈话,必要时要请学校领导和家长协助进行说服教育,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从而改变自己的不良行为。

六、要做好学生情况记载和评定工作

班主任平时要多了解班里的每个学生,作好学生的情况记载。如做好学生学习成绩、出勤情况、好人好事、佩戴红领巾、获奖、违纪等方面的情况记载。每周作一次小结,每月进行一次评比,学期结束时进行总结,以此作为评选优秀班干部、优秀少先队员,“三好生”等的依据。

七、注意后进生的转化

班集体中,总有那么几个后进生,成绩不理想。班主任要经常向科任教师了解后进生的情况。同时要在班里开展“一帮一、手拉手”的活动。对后进生的要求不要过高,要善于捕捉他们的“闪光点”,让他们认识到自己也有长处,认为老师和同学们都在关心、关注、关爱他们。这样,后进生就会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奋发进取的精神就会得到有效激发。

抓好小学班级管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小学阶段存在学生年龄小,认识事物的能力不强,自控能力差等诸多原因。为了搞好小学班级管理,我们工作在教育第一线的工作者,应从多角度、多方面积极探索,总结搞好小学班级管理的有效方法.

第五篇:学校党组织如何加强制度建设

学校党组织如何加强制度建设

制度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等特点,是保证党的建设各项任务顺利实现的根本保障。根据十七大精神和党章的要求,结合学校基层党的建设的实际和学校工作特点,从强化学校党员的制度意识、规范制度建设行为以及创新制度建设思路三个方面进行深入思考和实践探索,进一步明确学校基层党组织在教育教学和管理过程中的职责,充分发挥其“政治核心作用、战斗堡垒作用和民主监督作用”。

一、学校基层党组织要从认知、实践两个层面强化党员的制度意识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从实践中产生,并随实践而发展,认识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实践,认识的真理性也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到检验和证明。在新的历史时期,伴随着学校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变化、教职工群体结构和整体要求的变化、党员思想观念与实践行为的变化,学校党员制度意识的培养和强化,要从认知和实践两个层面展开。

在认知层面,学校基层党组织要帮助党员深刻认识制度建设的重要性。首先,科学完备的制度体系是权力正确行使的保证。邓小平同志曾指出:“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科学、公开和透明的制度,能有效监督权力的行使。第二,党的制度建设是保持党员先进性的根基。学校党员是从事教育事业的专业人群,强化自身的制度意识,不仅能在政治思想、业务素质、生活作风等方面遵守和维护党的制度,始终保持自身的先进性,而且能促使教育教学工作规范有序地进行。第三,党的制度建设关系到学校基层党组织工作的规范化能否得以实现。制度建设使得工作中的每一个环节都有章可循,促使党员从繁

琐无序的工作细节中解脱出来,按规则办事,从而促进学校基层党组织工作向着规范化、科学化和系统化发展。

在实践层面,学校基层党组织有必要促成党员自觉参与并推动制度建设。学校基层党组织要通过对党员的教育、引导来促成和维系主动遵守的状态,同时突出制度以人为本的一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以切实可行的制度使党员感受到其优越性,进而激发党员参与制度建设的热情。从总体上看,党员参与制度建设的实践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监督党的根本领导制度和基本组织制度的实施,如党的民主集中制、党章所规定的“四个服从”等制度的落实情况;二是参与制订、修改和完善学校基层党组织的一系列具体制度:如基层党组织的工作条例、议事规则、干部民主考评制度、奖惩制度等。总之,基层党组织有责任引导党员积极参与到制度建设的实践中来,并指导他们正确处理好制度建设过程中继承与发展、坚持与改革、完善与创新的关系。

二、学校基层党组织要从完善、落实、评价三个方面规范制度建设行为

理想中的制度建设框架包括相互联系的三个方面:稳定的制度体系、合理的制度实施细则、科学的制度评价机制。“稳定”意味着制度体系在理论上获得认可,在实践中得到验证;“合理”意味着制度实施细则切实可行和操作高效;“科学”意味着制度评价机制符合评价对象的内在发展规律和客观实际,并有效平衡着复杂利益群体的需求。为系统、科学、有效地加强学校基层党组织的制度建设,依此远景目标和理想设计,通过分析和审视现状、统筹全局、确定思路、设计行动策略,从而规范基层党组织的制度建设行为。

1.学校基层党组织在制度建设方面存在的三个问题及相关建议点

在完善制度方面,少了些对制度的科学性及制度之间相关性的系统思考。完善制度包括了单项制度完善和制度体系完善。单项制度完善包括制订新制度、改进原有制度、删减不合理制度。在实践中,我们热衷于创新党组织制度的表现形式,而漠视其持久性和实效性;我们习惯于维持或新或旧的制度,而忽视对其进行检点和清理;我们沉溺于纵横交织的制度体系中,而忘记审视各要素间的基本关系,因之,我们常常会感叹基层党组织在制度建设中,特别是在建立长效机制时困难重重。事实上,科学性原则是制度建设的根本要求和首要条件,系统性原则是制度建设的内在要求,如果不注重制度建设的科学性和系统性,就会给制度完善带来不应有的阻力,就会在实践中偏离方向,只有建立科学的制度价值系统,才能彰显其之于实践的力量与意义。所以,制度建设要首先关注制度自身及制度体系的科学性和系统性,才能有效地促其与时俱进、不断完善。

在落实制度方面,少了些对基层党组织制度与学校管理制度关系的深刻洞察。在各项制度相对完善的前提下,有效落实制度就有了成功的可能。但在现阶段,制度落实仍然遭遇了党员的质疑。党员对制度落实的质疑包括实体和程序两个方面:一方面,我们有时不落实制度,或者落实的不好,没有起到管权、管人和管事的作用。另一方面,我们往往忽视制度落实过程,程序意识淡薄,没有相应的制度实施细则,显得武断而浮躁。对于这样的质疑我们有一些解释,浓缩一言即学校对基层党组织的工作不太重视,各项制度落实有一些阻力。的确,中小学校工作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学校其他工作需要围绕这个核心来展开,这表明基层党组织工作为学校中心工作的服务职能呈现为一种常态。我们将制度落实中的问题归咎于此,表明我们在

观念里曲解了这种常态,在实践中推卸了共产党员的义务。随之而来的是,基层党组织的有些制度在落实中大打折扣,基层党的工作在学校甚至出现边缘化的倾向。其实,只要我们深刻洞察基层党组织制度与教育教学制度的相关性,在部门之间协调沟通,找准党组织制度与校长组织管理制度、学校民主管理制度的结合点,做好制度落实工作,就能避免消极的理解和被动的做法,最终实现党组织宗旨与学校健康发展的有机整合。

在评价制度方面,少了些对基层党组织制度落实的评价细则。从以上制度落实中存在的问题反映出基层党组织对制度落实过程及其效果的评价在实践中是极为薄弱的环节,集中表现为缺乏科学的评价细则。如果能够通过建立科学的制度评价机制,切实发挥制度的激励作用,调动制度的预期能力,注重各方利益的平衡,那么,一方面深层挖掘了党建工作的内涵,另一方面直接提高了对制度落实各个环节监督的质量。

2.学校基层党组织加强制度建设的总体思路与三个行动策略

从制度建设全局看,中小学校要通过认真研究,完善各项制度,融通制度间的相互关系,从而逐步固化制度体系。对每一项具体制度而言,首先,以每一项制度在系统中的准确定位为前提,在分析与系统中各要素的相互关系中实现内部调试,推动此项制度的自我完善。第二,结合中小学校的实际制定实施细则来有效落实制度,注重落实过程中实体性制度与程序性制度的有机结合。第三,通过制度评价细则来有效监督制度的实施。简言之,中小学基层党组织加强制度建设的思路是“自我完善——有效落实——科学评价”,结合制度建设中的实际问题,将此思路展开并与之照应,提出以下三个加强制度建设的行动策略。

策略一:在中小学校分阶段建立党员工作室。“党员工作室”的目的在于:以此活动空间为依托,创建有科研主题、有规范秩序、有实际效果的党建活动模式。通过专题研究完善制度体系,通过党员研讨反思制度实施过程,通过群众参与审视评价细则,从形式到内容全面规范基层党组织的制度建设行为,并督促党员主动参与制度建设,同时工作室还有凝聚人心、促进党员个体自主发展、密切联系群众的意义。各校在启用党员工作室过程中,其运行模式可能呈现不同的样态。按照我们预期的目标和设计,党员工作室运作的基本模式应确定为:课题引领的周期性活动模式,约3-5年期。其间,每半年可进行1次专题培训、1次成果展示、1次总结交流,以努力保证每项专题研究的持续性、制度建设的系统性。

策略二:在中小学校尝试实施双培养制度。“双培养”是整合基层党组织制度与学校管理制度的一个切入点,包括培养具有相当业务能力教师的政治思想觉悟和培养学校党员的业务能力两个方面。这两个培养都要分为几个具体阶段进行,概略地讲,对于前者,基层党组织首先要努力参与到学校培养骨干教师的工作中去,包括适度参与教学计划的落实、党务干部深入课堂听课等环节,经过一段时间的考察,然后从中选优发展成为党员。对于后者,基层党组织首先要努力提高本校党员教师的业务能力,促其成为教学骨干或者学校管理中的骨干,然后重点培养典型人物,发挥优秀党员的榜样示范作用和带动群体作用。通过建立双培养制度,各中小学基层党组织既关注了教师的政治思想,又兼顾了党员的业务素质,有利于实现基层党组织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美好愿景。

策略三:教育行政部门及学校携手建立健全基层党组织的制度评价细则。首先,完善“制度目标”的评价细则。包括某项制度的目标是否实现的标准,在此过程中要求党员达到什么境域,即党员努力的方向,同时要对可能产生的工作效果有预测。第二,完善“制度内容和体系”的评价细则。结合党的制度建设的要求和中小学教书育人的行业特点,在全面完善各项制度评价细则的基础上,重点研究二项制度的评价细则:一是学校民主集中制度,包括党性分析评议制度、密切联系实际制度、群众监督制度等;二是党员教育和管理制度,包括中心组学习制度、干部培训制度、支部组织党员学习制度、自学制度等。第三,完善“制度实施效果”评价细则。首先明确制度实施主体、环节及其相互关系,然后制订出对制度实施主体的态度能力、实施各个环节的质量及其实施效果进行评价的细目。

结合上文所述的三个问题、三个策略及相关建议点,为进一步强化党员制度意识,规范基层党组织的制度建设行为,建议在基层党组织工作中引入项目管理负责制,以强化责任意识和效果意识,为工作开展注入动力和活力。项目管理是以项目为对象的系统管理方法,它通过一个临时性的专门的柔性组织或能力匹配的个人对项目进行高效率的计划、组织、指导和控制,以实现项目全过程的动态管理和项目目标的综合协调与优化的管理方法,包括项目启动、项目运转、项目后续三个阶段,具有渐近明细的特征。项目管理负责制能有效集合党员工作室运作、双培养制度实施及评价细则的研究于一身,突破实践中的难点,改进工作中的不足。

第六篇:学校规章制度

规章制度是学校科学管理、民主办学、依法治校的依据和保证。为建立健全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各项规章制度,进一步推动学校体制机制创新,努力为学校科学发展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强依法治校工作的若干意见》要求,对学校现行的规章制度开展一次集中清理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清理原则

规章制度的清理和修改完善力求体现法制统一原则和以人为本原则,“保留适应的、废止过时的、修订残缺的、制定空白的”,结合高等教育规律,特别是我校改革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保证规章制度的合法性、程序性、针对性、可操作性,体现稳定性与前瞻性相结合。

二、清理范围

本次规章制度清理的重点为20xx年版《学校学生手册》、《学校教师手册》中学校发布的各项规章制度。

三、清理标准

明确各制度的“留”、“废”、“改”、“立”,对现行规章制度进行全面清理和完善。

“留”是指:学校所执行文件符合现行有关法律法规及国家政策规定,与当前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要求相一致,适宜于学校的管理实际和发展需要,应当继续执行的,予以保留。

“废”是指:凡在实施过程中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不符合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形式要求,或与现行的法律法规及国家政策规定不相符合,不适宜于学校的管理要求,已经没有存在必要的,已经过时的规章制度或条款要明确废止执行;

“改”是指:对不适应形式要求、部分内容不和适宜,与上级有关文件精神要求不一致,或现行依据有所调整,不完全适宜于学校规范管理和科学发展、尚不够完善的,依照有关规定程序应予以修改、合并的,修订完善。

“立”是指:现行制度整体上已不适用,已重新制定,或由于出现了新情况、新问题、新要求,实际工作需要填补制度空白的规章制度要着手制定。

四、工作程序

(一)梳理整改

从实际出发,结合日常管理中遇到的问题,对现行的规章制度进行认真梳理,填写《现行规章制度梳理情况统计表》。各部门对本部门制定的规章制度进行全面的清查、整理的过程中,从文体、内容、执行效果及依据和合法性等方面,按类逐文进行审核,提出是否保留、修改、废止或补充的初步意见,报主管校领导阅批。

(二)归类

本次清理规范工作采取“分块处理”、“归口清理”的方式进行。“分块处理”即“留”、“废”、“改”、“立”,先行完成对应予废止的规章制度按照有关规定宣布废止的工作,之后陆续完成对拟修改和新制定的

规章制度的审核和发布工作;“归口清理”即相关部门、二级学院、直属单位实施“谁制定(规章制度)谁清理”的原则。

新修订的党的工作规章制度主要包括党委工作规则、组织工作、宣传工作、纪检工作、工会工作、共青团、学生会工作等7个方面的制度。

新修订的行政管理规章制度主要包括综合管理、人事管理、教学与教研管理、财务与资产管理、学生管理、科研管理、治安保卫、后勤管理和建设规划等9个方面的制度。

各部门根据实际情况,在清理范围内划分、归类各部门部门的规章制度进行清理。

(三)清理审查

各单位在明确各项制度的“留”、“废”、“改”、“立”的基础上根据主管领导意见,调整、完善文件内容,形成内部意见后报主管校领导,由主管校领导报学校相关会议审议通过,决定相关规章制度的保留、修改、废止和制定。

1、审核内容

(1)政策法规审核:制定主体有无权限,规章制度的实体性内容和程序性内容是否合法、明确、是否符合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是否与上级文件相抵触。

(2)依据审核:规章制度的实体性内容和程序性内容所依据的文件是否合法、是否仍现行有效,名称是否正确。

(3)内容审核:是否从实际需要出发,是否科学、全面、合理、系统和配套;与本部门和有关部门的相关规定有无矛盾,是否重复,是否互有抵触;具体内容是否与主体一致;是否符合学校目前的实际需要和未来发展需要,是否存在与实际情况不一致的内容;规章制度所规定的内容、主体、程序、对象及监督是否明确、具体,是否具有可操作性,执行效果是否达到规章制度的制定目标;涉及其他部门职权范围的事项,是否经过协商,分歧意见是否一致,会签单位是否齐全;是否具有先进性、针对性、可操作性、前瞻性。

(4)体式审核:规章制度的字体、格式等表现形式是否规范统一、符合公文的形式。是否符合《公文处理办法》和《细则》的有关规定,文种是否恰当;文稿结构是否符合公文写作要求。

(5)文字审核:表述是否规范,包括字、词、标点、语句和逻辑结构是否准确、合理;计量单位是否符合国家标准;行文、数字、层次、序数等是否规范。

2、审核程序

拟写人初核、处室负责人审核、分管校领导审签。

(四)印发公布

修订完毕,学校按规章制度公布程序重新印发《学校学生手册》、《学校教师手册》。

五、清理结果及报送要求

规章制度清理结果分为:保留、修改、废止、新立四类(见附表1《现行规章制度梳理情况统计表》)。对于需要废止的,提出明确理由;

对于需要重新修订的,应当说明修订的必要性。

校发规章制度需将《现行规章制度梳理情况统计表》分别报送纸质及电子版(目录及内容)各1份,并需加盖单位公章。

其它部门制定的某些规章制度是否与你处相关规章制度有重复、交叉或冲突的地方?或你认为学校还应制定哪些规章制度?

六、清理工作组织机构

学校成立学校规章制度清理工作组,具体负责制定清理工作方案并组织实施,初步审查各单位清理目录,研究解决清理过程中出现的情况和问题。具体组成如下:

总负责人:

总协调:

汇总:

政策法规审核:

依据审核:

内容审核:

体式审核:

文字审核:

校属各单位要成立清理工作小组,负责审查本单位的规章制度清理目录,并派专人负责清理工作。

七、清理工作注意事项

1、梳理时,以20xx年版《学校学生手册》、《学校教师手册》中学校发布的各项规章制度为范围,要力求全而不漏;

三亿文库3y.uu456.com包含各类专业文献、行业资料、外语学习资料、幼儿教育、小学教育、中学教育、学校规章制度修订和完善的清理工作方案等内容。

推荐专题: 对学校规章制度的意见

相关推荐
本站文档由会员上传,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发送邮件至89702570@qq.com联系本站删除。
Copyright © 2010 - 千文网移动版
冀ICP备20200271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