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我国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问题的现状、成因与对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千文网还可以找到更多《我国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问题的现状、成因与对策》。
广西水产科技9
北部湾海洋渔业资源衰退深层问题
及可持续发展对策
韦金胜
(中国渔政广西区检查大队 北海 536000)
北部湾这块全国的最后“渔业净土”近几年也已不堪重负, 渔民的捕捞强度已, , , 主要问题表现在漠视环境污染、捕捞强度盲目增长、发展格局不合理, 职能部门行政权力弱化, 渔民“一夜暴富”的急燥心理, 渔政管理不力, 科技投入资金过少, 跟不上生产需要等。特别是长期受以“产量论英雄”管理理念的腐蚀。针对以上问题以及因中越渔业协定的实施, 北部湾传统作业渔场将进一步缩小而渔船却不断增加的现状, 提出了几点可持续发展北部湾海洋渔业的对策。 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 我国近海渔业资源衰退的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们。为了制止资源衰退, 恢复和保护渔业资源, 我国的渔业工作者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和努力, 国家也曾多次颁发各种保护管理措施、法律法规, 但收效甚微。渔业资源不但没有得以恢复, 反而有日趋加重之势, 传统海洋优质资源濒临枯竭, 新开发出的种类资源又遭破坏, 警钟频响, 北部湾海洋渔业资源随大局也不能幸免。那么, 渔业资源管理为什么总是管不出成效呢? 保护、恢复北部湾的海洋渔业资源, 使之走上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其出路在哪里? 笔者不揣肤浅, 本着认识问题是解决问题和发展渔业的前提的原则, 就北部湾海洋渔业资
, , 与大家商榷。
北部湾是位于南海西部的一颗璀灿的明珠, 湾狭而长, 沿岸是广西、广东、海南和越南, 该湾以湾内鱼、虾、贝类种类多而闻名, 其中有海豚、美人鱼、东方 (活化石) 为国家保护野生动物, 而北部湾
第一美味野生鱼亡鱼更是令当地人引以为傲
, 北部湾渔业给周边地区的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发展前景, 特别是对经济落后的广西更是如此。渔业也带动相关产业如旅游业等的发展, 而这一切必须是在渔业资源和海洋环境受到保护的前提下才能实现的。然而越来越多的挑战正在逼近。
1 主要问题
尽管海洋捕捞统计产量年年上升, 但是, 北部湾海域主要渔业资源已趋衰退早已是不争的事实。从20世纪80年代前期开始, 北部湾海洋渔业资源开始衰退, 进而是一年比一年恶化, 当时在涠洲港内白天都能见到石斑鱼、鱿鱼在水中嘻戏的现象一去不复返了, 资源衰退种类日趋增加, 单位努力量渔获量不断下降, 渔获群体组成小型化、低龄化、渔获种类组成低质化、低值化现象日趋严重, 有的传统经济鱼类资源已经几乎绝迹。优质种类如真鲷、马鲛、鱿墨鱼、白鲳等不用说形成渔讯, 就是成批量捕获已是可望不可及, 其它资源状况也不理想, 传统的蛇鲻、鲱鲤、金线
10广西水产科技
鱼和魄类资源等都已衰退。海洋渔业生产和发展举步维艰。
相反, 捕捞力量却盲目增长, 船舶功率越来越大。单就北海侨港镇而言, 2001年以前全港大功率(300马力以上) 拖网渔船只有40艘左右, 现在却猛增到150艘左右, 而且单船的功率平均比以前的大, 中越渔业协定签定后, 许多400马力以上和未取得进入共管区生产许可证的渔船跑到禁渔区内偷捕, 源造成更大的压力布渔船, 但北部湾海, 捕捞强度继续增加。究其原因主要有:111 片面追求渔业产量, 资源管理意识淡
导干部长期受产量效应的思想影响, 为了显示政绩, 大做数字文章, 从而使许多统计产量带有很大的“水分”, 由此而造成的虚假繁荣蒙骗了人们对渔业资源现状的认识, 误导了随后的渔业发展和政府部门的管理决策, 损害了渔业资源。112 漠视环境污染
使海域环境质量,
并对生物。海洋环境污染对鱼虾类是一种致命的打击, 给海洋生态系统造成了不可逆转的破坏。2004年8月份我参加南海区渔政局组织的北部湾200n milc 专属经济区巡航工作时, 发现从
北海海域一直到越南沿岸的海上发生大面积赤潮, 当时整个海面上都覆盖着一层厚厚的、腥臭难闻的物质, 令人窒息。上层海水有些发黑, 透明度极弱。该赤潮持续了一个多月, 对北部湾的渔业资源造成了极大的损害。
113 渔业资源开发模式落后, 发展格局不
薄, “浮夸风”盛行, 误渔非浅
长期以来, 在我国的渔业经济运行中存在重数量轻质量, 以“产量论英雄”的情况。各级政府和渔业主管部门总是把产量的提高作为工作的重点、干部工作业绩的考核指标和升迁的政治资本, 因此, 抓生产比较硬、抓管理比较软, 缺乏正确的海洋渔业资源合理利用观。甚至认为:产量上去了, 上级领导满意, 老百姓高兴, 而保护资源呢, 看不见实惠, 摸不着效益, 是一件长远的行为, 自己为官几年先抓产量要紧, 管理工作还是留给下一任领导吧! 结果为了追求地方渔业产量, 不仅没有把资源保护和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反而在需要大力压缩捕捞力量的时候还常常渔船照造, 渔民照增, 在国家出台渔船功率控制指标等政策之际, 某些地方大钻政策空子, 大力支持建造渔船, 增加功率, 扩大捕捞业规模。1987年、1992年国务院曾二次颁布渔船功率控制指标, 结果出现二次渔船数量、功率大幅增长。
还有一些地方盛行“浮夸风”, 一些领
合理、调整作业带有盲目性
根据海洋渔业资源群体数量变动理论, 在渔业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 只要保持渔业资源再生量R +G (R 为群体补充量, G 为群体生长量) 大于渔业资源年消耗量M +F (M 为自然死亡消耗量, F 为捕捞死亡
消耗量) , 渔业资源就不会遭受破坏。这时, 增加捕捞力量就能提高渔业产量。这是一种以不断增加捕捞强度来提高渔业产量的单向猎捕开发模式,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 我国渔业生产主要遵循这一模式发展。它的优点是只要增加劳动投入就能提高产量, 进而为市场提供更多的水产品, 为更多的人提供就业机会, 养活更多的人口。然而, 这一模式仅适应于渔业资源丰富, 而生产力水平还很低, 科学技术还很
广西水产科技11
不发达的时代。例如:20世纪50~60年代, 我国海洋渔业生产渔船90%以上为非机动渔船, 船、网工具落后, 捕捞技术差, 加上海洋渔业资源未被破坏, 当时, 只要“增船增网就能增产”, 海洋捕捞产量从1950年36×104t 增加到1970年的20917×104t , 平均每年递增率为912%, 其中:20
开发利用渔业资源过程中的另一弊端是:过于注重单种渔业, 盲目调整作业结构、缺乏对生态、社会效应的综合考虑。当某一种资源基础尚好的时候, 就以为海大无边、鱼是捕不完的, 因此大量发展单一作业。当一种资源衰退, 生种类资源, 需要疏散调整为另, 打消灭一种, 导致。例如, 1998年年在防城港海面上的巴菲哈贝开发给那里的巴菲哈贝造成了灭顶之灾, 这么多年过去了, 现在在那里很少再见到巴菲哈贝群体了。
114 职能部门行政权力弱化, 渔民资产、
世纪50年代增加更快, 从1950年~1957年平均每年递增率达2118%。
但是, , 能力时, , 、枯竭。20世纪70年代以后, 随着渔船现代化、机械化程度的提高, 机动渔船的大力发展, 先进的助航、助渔仪器的广泛使用, 以及渔民生产经验的积累, 捕捞技术的成熟, 再继续盲目沿用这一开发模式, 渔业资源的增长已无法承受捕捞强度的增长, 各海区沿岸近海的传统优质资源相继出现衰退。此时, 合理、科学的方法有两种, 一种是增加R +G , 通过人工育苗放流、引种移植、投放人工鱼礁、改造渔场环境等渔业农牧化方式参与资源的自然再生产过程, 或通过对水产资源管理, 对某些渔业资源实施繁殖保护, 以增加渔业资源生物量。我国在这些方面已做了一些工作, 但发展不快, 对资源衰退的遏制和恢复贡献甚微。另一种方法是减少F 。限制捕捞力量的增加, 对现有的进行分流, 裁减。然而面临的现状是大量渔业劳动力尚待转移、分流出去的同时, 大量非渔业劳动力的疯狂涌入, 使捕捞强度急剧变大, 这两年许多从东北、湖北、山东等地来的非正式渔民大量加入到高压水枪潜捕作业中就是实例, 他们把山东海域的螺捕完又过来搅浑水, 渔业资源保护又面临着新的考验。
自主权力的加强, 增加渔业管理难度 渔业体制改制, 增强了渔民主人翁意识, 有力地调动了广大渔民生产积极性和竞争意识。在生产过程中, 大家为了自己的经济利益出现了空前的降成本、省开支、多出航、勤下网、狠抓鱼、夺高产的竞渔态势, 从根本上改变了过去吃“大锅饭”、搞平均主义、出勤不出力、生产不讲效益等弊端, 给渔村经济带来了巨变。然而, 改制后的问题是:渔民自主权大了, 但组织纪律松散了, 职能部门制约手段少了, 行政权力弱化了, 管理措施落实难了, 由于海洋里的渔业资源不像农田种植的农作物, 它具有公有属性和移动性, 只有当被捕捞上船后才能称为已有。在这种情况下,
渔民顾及和关心的往往是自身的微观经济效益和眼前利益, 而对整个海洋渔业的宏观经济效益, 全局的、长远的利益很少会自觉地加以考虑。发展生产主要根据比较效益, 哪种作业效益好就投入哪种作业, 哪种鱼类产量高就捕哪种鱼, 缺少统一规划, 发展格局不平衡。
同时, 随着资本的积累(有的渔民甚
12广西水产科技
至举债) 参股打造二、三艘渔船, 以求最大经济利润, 船员雇佣外地非渔劳力, 有的渔船船员中90%以上均为外地劳动人员。结果捕捞强度再次加大, 这对本已很脆弱的渔业资源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115 渔政管理力量薄弱, 手段不够完善,
面积调查和专题调查, 取得了显著的科研成果, 给渔业生产的发展和合理利用起了积极的指导作用, 为政府部门正确决策渔业发展战略提供了科学依据。但是, 20世纪80年代以后, 大部分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由于经费不足, 科研调查船卖掉了, , , 从而无法保证根据这些结果去决策, 真是误渔非浅。
存在地方保护主义现象
为了恢复、保护我国近海渔业资源, 近十多年来, 渔政管理力量不断发展壮大, 管理手段不断得以改善加强, 上做了很多工作, 但是, , 。整个广西共艘, 而生产渔船却有1万多艘; 平均每艘渔政船要管近1600艘渔船, 显然力不从心。在管理手段上, 主要是海上执法检查等, 也还不够完善。 在执法活动中仍然存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以收代罚、以罚代法、一罚了之的现象, 没有真正做到严肃法纪、公正执法。同时还存在做人情、地方保护主义、权大于法的现象, 由于受行政区的地方保护主义影响, 只对其他地区、县的违规船网进行管理, 而对本地区、县的船网违规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置国家法律法规不顾。
在处罚上, 不是一视同仁, 从而既无法使管理收到更大的成效, 也失去了国家法律法规应有的效力, 损害了渔政执法管理的威严形象, 挫伤了渔民自觉遵纪守法的积极性。渔政长期处罚不严和不公, 使违法分子有空子可钻, 导致渔民往往存在侥幸心理, 冒险违规, 重复性违规, 从而使渔业资源保护和管理难以奏效。116 科技投入资金减少, 缺乏资源综合调
2 对策
展望未来, 随着世界人口的不断增加和科学技术的进步, 陆地资源和能源的可供量日益短缺, 向海洋进军、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将成为各沿海国家21世纪的战略目标。对于北部湾海洋渔业来说, 如何针对存在的问题, 制订切实可行的措施方案, 保护和恢复各类渔业资源,
以求渔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是我们的首要任务。为此, 特提出以下对策:
211 严格控制捕捞强度, 切实加强渔业资
源管理
面对近海渔业资源的衰退, 喊控制捕捞强度、保护渔业资源、走渔业管理型道路已经很多年了, 政府也曾为此多次推出各种管理措施方案, 但总是捕捞船只越控越多。统计产量越喊越高, 资源衰退越来越严重, 原因就在于人们资源管理意识淡薄, 对其没有充分的重视, 措施真正落实到实处的很少, 往往是嘴说的一套, 做的又是另一套。这样下去必将使北部湾近海渔业资源走向毁灭。今后, 要本着对子孙后代负责的态度, 从长远利益、大局利益出发, 认真执行, 切实做好各项资源管理工作, 以便在北部湾海域的伏季休渔顺利
查
资源信息可信度降低, 科技落后于生产。过去, 我国各海区曾多次开展资源大
广西水产科技13
得以实施, 并休出成效来, 使农业部推出的海洋捕捞计划产量“零增长”不至成为一句空话。在此基础上, 还应该对捕捞强度实行“零增长”甚至“负增长”, 严格控制、大力削减渔船数量、渔船功率、非渔劳力的增长, 做到“釜底抽薪”, 标本兼治。
212 合理调整捕捞作业结构、大力发展增
之间的矛盾, 增强渔政管理力量。一船规定只能从事一种作业方式, 每种作业方式规定年许可渔获量, 捕到限额就停业, 没捕到规定限额的可转让或退还入渔费。 (1) 每年在南海伏季休渔开始前一周, 统一搞增殖放流活动, 种, 所以那时。(2) 针对行政职能部门权力弱化, 渔政管理不力问题, 可借鉴美欧一些发达国家的管理模式、管理方法和管理经验, 与其它海上执法队伍(如海监等) 合并, 整合海上执法管理资源, 组建一支多功能的,
并由国务院统一指挥管理的海岸警卫队, 这样就扩大了渔政管理权力(如有拘留权等) , 由以前的一盘散沙、各自为政的、盲目的、被动的管理转变为大规模的、主动的管理控制。
(3) 打破区域管理限制。海洋的渔业资源具有公属性质, 一个小区域的酷渔滥捕必然引起另一区域的同类资源的减少, 因此在北部湾可以灵活实行交叉管理、联合检查管理方式和方法, 共享管理信息和管理资源, 尽可能的杜绝渔船违法违规捕捞现象的发生, 保护好渔业资源。 (4) 促进媒体的正确引导作用。一直以来媒体对渔政管理方面都是赞誉多, 报道问题少, 造成渔政管理一片形势大好, 渔政队伍素质和能力非常高的假象, 事实并非如此, 北海海面上高压水枪违规潜捕船的极速扩张就是一例。正确发挥媒体的督导作用, 可以促使渔政管理的进步, 反之则帮倒忙。
(5) 争取地方政府重视。渔政管理是否出成效, 执法过程中存在什么大问题和困难, 很少见到地方政府的声音。应要求
养殖业, 走渔业农牧化道路
由于传统经济鱼类资源不断衰退, 使这些作业渔船转行换业200n milc , 如何领导、分流将是艰巨的首要任务。这时, 需要我们保持清醒的头脑, 首先, 要认真对海洋渔业资源现状和载力作出实事求是的分析, 切不可估计过高, 要合理调整捕捞作业结构, 大力发展远洋渔业, 开发公海渔业资源, 作业调整时要防止盲目发展, 否则过几年裁减已发展起来的船只又是一个很头痛的问题。
分流渔业劳力, 大力发展沿岸、浅海滩涂等增、养殖业, 把渔业生产以单纯猎捕型转“耕海牧渔”型, 走渔业农牧化可持续发展道路。
213 不断健全和完善我国渔业资源管理体
系, 让专管与群管相结合, 共同监督和管理
历史上无数事实证明, 走群众路线, 发动渔、农民一起参加渔业资源管理是一条可行的成功的路子。要不断健全和完善北部湾渔业资源管理体系, 以利于湾内海洋渔业朝着健康、持续的方向发展, 在现有渔政管理基础上, 积极抓好群管组织工作, 每一种渔业作业方式设立一个管理协会, 让渔民群众自己监督、管理自己, 以解决单薄的渔政力量与庞大的生产船队伍
14广西水产科技
地方政府负责当地的禁渔工作, 并作为制度确定下来。
(6) 加强北部湾海洋环境的保护, 要从公务船和公务人员做起。北部湾湾内狭而长, 水流交换时间长, 海域容易受到污染, 生态恢复需要时间长, 因此周边地区不能引进污染企业, 以免一失足成千古恨。同时建立健全环境保护的管理机制和制度, 切实做好各类船只的排污排废工作。214 坚持克服地方保护主义, 法; 做到法严责明, 防止对人严、于己宽, 杜绝人情风, 公平处罚, 以振《渔业法》之威。
215 加强渔业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的科学
调查研究, 当好渔业生产的火车头 的基础, 渔业资源的兴衰,
据。政府应大力, , , 开在前面, 而不是当车尾, 跟在后面。要建立健全渔业产量上报统计系统和制度, 严格、准确地进行渔捞产量统计, 以作为资源研究工作的最真实可靠的基础资料, 准确掌握渔业资源现状, 为政府制定渔业资源管理和开发利用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为实现渔业资源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在调查研究上应把重点放在生态容量, 动态变化特征, 可发展的增殖种类和规模, 传统优秀种类资源的繁殖保护和管理制度等方面。
政人员素质
, , 渔政执、渔业资源的兴衰。首先要提高渔政管理人员素质, 要让他们真正认识到管理好渔业资源功在当今利在千秋的意义, 明白自己肩负的责任。正确处理公有资源和私有产量的关系, 洄游性种群和地方性种群的关系, 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的关系, 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在渔政执行中坚决克服地方保护主义, 要廉洁奉公、秉公执
桂平航运枢纽对水生生物环境影响调查研究
周 解 韩耀全 何安尤(广西水产研究所 南宁 530021)
摘 要 受广西环保部门的委托, 对规划中的西江航运干线桂平航运枢纽二线船闸工程环境影响进行水生生物专项评价, 经调查研究, 提供咨询报告。通过船闸建坝前后所涉河段鱼类及底栖动物种群数量变动的现状分析, 提出存在问题及保护措施。 关键词 航运枢纽 物种多样性 增殖站
桂平航运枢纽工程位于广西西江流域桂平市郁江河段, 是一个集航运、发电、
灌溉、交通于一体的综合利用性航运枢纽工程。它上通贵港、南宁、百色等都市重
广西水产科技9
北部湾海洋渔业资源衰退深层问题
及可持续发展对策
韦金胜
(中国渔政广西区检查大队 北海 536000)
北部湾这块全国的最后“渔业净土”近几年也已不堪重负, 渔民的捕捞强度已, , , 主要问题表现在漠视环境污染、捕捞强度盲目增长、发展格局不合理, 职能部门行政权力弱化, 渔民“一夜暴富”的急燥心理, 渔政管理不力, 科技投入资金过少, 跟不上生产需要等。特别是长期受以“产量论英雄”管理理念的腐蚀。针对以上问题以及因中越渔业协定的实施, 北部湾传统作业渔场将进一步缩小而渔船却不断增加的现状, 提出了几点可持续发展北部湾海洋渔业的对策。 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 我国近海渔业资源衰退的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们。为了制止资源衰退, 恢复和保护渔业资源, 我国的渔业工作者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和努力, 国家也曾多次颁发各种保护管理措施、法律法规, 但收效甚微。渔业资源不但没有得以恢复, 反而有日趋加重之势, 传统海洋优质资源濒临枯竭, 新开发出的种类资源又遭破坏, 警钟频响, 北部湾海洋渔业资源随大局也不能幸免。那么, 渔业资源管理为什么总是管不出成效呢? 保护、恢复北部湾的海洋渔业资源, 使之走上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其出路在哪里? 笔者不揣肤浅, 本着认识问题是解决问题和发展渔业的前提的原则, 就北部湾海洋渔业资
, , 与大家商榷。
北部湾是位于南海西部的一颗璀灿的明珠, 湾狭而长, 沿岸是广西、广东、海南和越南, 该湾以湾内鱼、虾、贝类种类多而闻名, 其中有海豚、美人鱼、东方 (活化石) 为国家保护野生动物, 而北部湾
第一美味野生鱼亡鱼更是令当地人引以为傲
, 北部湾渔业给周边地区的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发展前景, 特别是对经济落后的广西更是如此。渔业也带动相关产业如旅游业等的发展, 而这一切必须是在渔业资源和海洋环境受到保护的前提下才能实现的。然而越来越多的挑战正在逼近。
1 主要问题
尽管海洋捕捞统计产量年年上升, 但是, 北部湾海域主要渔业资源已趋衰退早已是不争的事实。从20世纪80年代前期开始, 北部湾海洋渔业资源开始衰退, 进而是一年比一年恶化, 当时在涠洲港内白天都能见到石斑鱼、鱿鱼在水中嘻戏的现象一去不复返了, 资源衰退种类日趋增加, 单位努力量渔获量不断下降, 渔获群体组成小型化、低龄化、渔获种类组成低质化、低值化现象日趋严重, 有的传统经济鱼类资源已经几乎绝迹。优质种类如真鲷、马鲛、鱿墨鱼、白鲳等不用说形成渔讯, 就是成批量捕获已是可望不可及, 其它资源状况也不理想, 传统的蛇鲻、鲱鲤、金线
10广西水产科技
鱼和魄类资源等都已衰退。海洋渔业生产和发展举步维艰。
相反, 捕捞力量却盲目增长, 船舶功率越来越大。单就北海侨港镇而言, 2001年以前全港大功率(300马力以上) 拖网渔船只有40艘左右, 现在却猛增到150艘左右, 而且单船的功率平均比以前的大, 中越渔业协定签定后, 许多400马力以上和未取得进入共管区生产许可证的渔船跑到禁渔区内偷捕, 源造成更大的压力布渔船, 但北部湾海, 捕捞强度继续增加。究其原因主要有:111 片面追求渔业产量, 资源管理意识淡
导干部长期受产量效应的思想影响, 为了显示政绩, 大做数字文章, 从而使许多统计产量带有很大的“水分”, 由此而造成的虚假繁荣蒙骗了人们对渔业资源现状的认识, 误导了随后的渔业发展和政府部门的管理决策, 损害了渔业资源。112 漠视环境污染
使海域环境质量,
并对生物。海洋环境污染对鱼虾类是一种致命的打击, 给海洋生态系统造成了不可逆转的破坏。2004年8月份我参加南海区渔政局组织的北部湾200n milc 专属经济区巡航工作时, 发现从
北海海域一直到越南沿岸的海上发生大面积赤潮, 当时整个海面上都覆盖着一层厚厚的、腥臭难闻的物质, 令人窒息。上层海水有些发黑, 透明度极弱。该赤潮持续了一个多月, 对北部湾的渔业资源造成了极大的损害。
113 渔业资源开发模式落后, 发展格局不
薄, “浮夸风”盛行, 误渔非浅
长期以来, 在我国的渔业经济运行中存在重数量轻质量, 以“产量论英雄”的情况。各级政府和渔业主管部门总是把产量的提高作为工作的重点、干部工作业绩的考核指标和升迁的政治资本, 因此, 抓生产比较硬、抓管理比较软, 缺乏正确的海洋渔业资源合理利用观。甚至认为:产量上去了, 上级领导满意, 老百姓高兴, 而保护资源呢, 看不见实惠, 摸不着效益, 是一件长远的行为, 自己为官几年先抓产量要紧, 管理工作还是留给下一任领导吧! 结果为了追求地方渔业产量, 不仅没有把资源保护和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反而在需要大力压缩捕捞力量的时候还常常渔船照造, 渔民照增, 在国家出台渔船功率控制指标等政策之际, 某些地方大钻政策空子, 大力支持建造渔船, 增加功率, 扩大捕捞业规模。1987年、1992年国务院曾二次颁布渔船功率控制指标, 结果出现二次渔船数量、功率大幅增长。
还有一些地方盛行“浮夸风”, 一些领
合理、调整作业带有盲目性
根据海洋渔业资源群体数量变动理论, 在渔业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 只要保持渔业资源再生量R +G (R 为群体补充量, G 为群体生长量) 大于渔业资源年消耗量M +F (M 为自然死亡消耗量, F 为捕捞死亡
消耗量) , 渔业资源就不会遭受破坏。这时, 增加捕捞力量就能提高渔业产量。这是一种以不断增加捕捞强度来提高渔业产量的单向猎捕开发模式,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 我国渔业生产主要遵循这一模式发展。它的优点是只要增加劳动投入就能提高产量, 进而为市场提供更多的水产品, 为更多的人提供就业机会, 养活更多的人口。然而, 这一模式仅适应于渔业资源丰富, 而生产力水平还很低, 科学技术还很
广西水产科技11
不发达的时代。例如:20世纪50~60年代, 我国海洋渔业生产渔船90%以上为非机动渔船, 船、网工具落后, 捕捞技术差, 加上海洋渔业资源未被破坏, 当时, 只要“增船增网就能增产”, 海洋捕捞产量从1950年36×104t 增加到1970年的20917×104t , 平均每年递增率为912%, 其中:20
开发利用渔业资源过程中的另一弊端是:过于注重单种渔业, 盲目调整作业结构、缺乏对生态、社会效应的综合考虑。当某一种资源基础尚好的时候, 就以为海大无边、鱼是捕不完的, 因此大量发展单一作业。当一种资源衰退, 生种类资源, 需要疏散调整为另, 打消灭一种, 导致。例如, 1998年年在防城港海面上的巴菲哈贝开发给那里的巴菲哈贝造成了灭顶之灾, 这么多年过去了, 现在在那里很少再见到巴菲哈贝群体了。
114 职能部门行政权力弱化, 渔民资产、
世纪50年代增加更快, 从1950年~1957年平均每年递增率达2118%。
但是, , 能力时, , 、枯竭。20世纪70年代以后, 随着渔船现代化、机械化程度的提高, 机动渔船的大力发展, 先进的助航、助渔仪器的广泛使用, 以及渔民生产经验的积累, 捕捞技术的成熟, 再继续盲目沿用这一开发模式, 渔业资源的增长已无法承受捕捞强度的增长, 各海区沿岸近海的传统优质资源相继出现衰退。此时, 合理、科学的方法有两种, 一种是增加R +G , 通过人工育苗放流、引种移植、投放人工鱼礁、改造渔场环境等渔业农牧化方式参与资源的自然再生产过程, 或通过对水产资源管理, 对某些渔业资源实施繁殖保护, 以增加渔业资源生物量。我国在这些方面已做了一些工作, 但发展不快, 对资源衰退的遏制和恢复贡献甚微。另一种方法是减少F 。限制捕捞力量的增加, 对现有的进行分流, 裁减。然而面临的现状是大量渔业劳动力尚待转移、分流出去的同时, 大量非渔业劳动力的疯狂涌入, 使捕捞强度急剧变大, 这两年许多从东北、湖北、山东等地来的非正式渔民大量加入到高压水枪潜捕作业中就是实例, 他们把山东海域的螺捕完又过来搅浑水, 渔业资源保护又面临着新的考验。
自主权力的加强, 增加渔业管理难度 渔业体制改制, 增强了渔民主人翁意识, 有力地调动了广大渔民生产积极性和竞争意识。在生产过程中, 大家为了自己的经济利益出现了空前的降成本、省开支、多出航、勤下网、狠抓鱼、夺高产的竞渔态势, 从根本上改变了过去吃“大锅饭”、搞平均主义、出勤不出力、生产不讲效益等弊端, 给渔村经济带来了巨变。然而, 改制后的问题是:渔民自主权大了, 但组织纪律松散了, 职能部门制约手段少了, 行政权力弱化了, 管理措施落实难了, 由于海洋里的渔业资源不像农田种植的农作物, 它具有公有属性和移动性, 只有当被捕捞上船后才能称为已有。在这种情况下,
渔民顾及和关心的往往是自身的微观经济效益和眼前利益, 而对整个海洋渔业的宏观经济效益, 全局的、长远的利益很少会自觉地加以考虑。发展生产主要根据比较效益, 哪种作业效益好就投入哪种作业, 哪种鱼类产量高就捕哪种鱼, 缺少统一规划, 发展格局不平衡。
同时, 随着资本的积累(有的渔民甚
12广西水产科技
至举债) 参股打造二、三艘渔船, 以求最大经济利润, 船员雇佣外地非渔劳力, 有的渔船船员中90%以上均为外地劳动人员。结果捕捞强度再次加大, 这对本已很脆弱的渔业资源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115 渔政管理力量薄弱, 手段不够完善,
面积调查和专题调查, 取得了显著的科研成果, 给渔业生产的发展和合理利用起了积极的指导作用, 为政府部门正确决策渔业发展战略提供了科学依据。但是, 20世纪80年代以后, 大部分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由于经费不足, 科研调查船卖掉了, , , 从而无法保证根据这些结果去决策, 真是误渔非浅。
存在地方保护主义现象
为了恢复、保护我国近海渔业资源, 近十多年来, 渔政管理力量不断发展壮大, 管理手段不断得以改善加强, 上做了很多工作, 但是, , 。整个广西共艘, 而生产渔船却有1万多艘; 平均每艘渔政船要管近1600艘渔船, 显然力不从心。在管理手段上, 主要是海上执法检查等, 也还不够完善。 在执法活动中仍然存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以收代罚、以罚代法、一罚了之的现象, 没有真正做到严肃法纪、公正执法。同时还存在做人情、地方保护主义、权大于法的现象, 由于受行政区的地方保护主义影响, 只对其他地区、县的违规船网进行管理, 而对本地区、县的船网违规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置国家法律法规不顾。
在处罚上, 不是一视同仁, 从而既无法使管理收到更大的成效, 也失去了国家法律法规应有的效力, 损害了渔政执法管理的威严形象, 挫伤了渔民自觉遵纪守法的积极性。渔政长期处罚不严和不公, 使违法分子有空子可钻, 导致渔民往往存在侥幸心理, 冒险违规, 重复性违规, 从而使渔业资源保护和管理难以奏效。116 科技投入资金减少, 缺乏资源综合调
2 对策
展望未来, 随着世界人口的不断增加和科学技术的进步, 陆地资源和能源的可供量日益短缺, 向海洋进军、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将成为各沿海国家21世纪的战略目标。对于北部湾海洋渔业来说, 如何针对存在的问题, 制订切实可行的措施方案, 保护和恢复各类渔业资源,
以求渔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是我们的首要任务。为此, 特提出以下对策:
211 严格控制捕捞强度, 切实加强渔业资
源管理
面对近海渔业资源的衰退, 喊控制捕捞强度、保护渔业资源、走渔业管理型道路已经很多年了, 政府也曾为此多次推出各种管理措施方案, 但总是捕捞船只越控越多。统计产量越喊越高, 资源衰退越来越严重, 原因就在于人们资源管理意识淡薄, 对其没有充分的重视, 措施真正落实到实处的很少, 往往是嘴说的一套, 做的又是另一套。这样下去必将使北部湾近海渔业资源走向毁灭。今后, 要本着对子孙后代负责的态度, 从长远利益、大局利益出发, 认真执行, 切实做好各项资源管理工作, 以便在北部湾海域的伏季休渔顺利
查
资源信息可信度降低, 科技落后于生产。过去, 我国各海区曾多次开展资源大
广西水产科技13
得以实施, 并休出成效来, 使农业部推出的海洋捕捞计划产量“零增长”不至成为一句空话。在此基础上, 还应该对捕捞强度实行“零增长”甚至“负增长”, 严格控制、大力削减渔船数量、渔船功率、非渔劳力的增长, 做到“釜底抽薪”, 标本兼治。
212 合理调整捕捞作业结构、大力发展增
之间的矛盾, 增强渔政管理力量。一船规定只能从事一种作业方式, 每种作业方式规定年许可渔获量, 捕到限额就停业, 没捕到规定限额的可转让或退还入渔费。 (1) 每年在南海伏季休渔开始前一周, 统一搞增殖放流活动, 种, 所以那时。(2) 针对行政职能部门权力弱化, 渔政管理不力问题, 可借鉴美欧一些发达国家的管理模式、管理方法和管理经验, 与其它海上执法队伍(如海监等) 合并, 整合海上执法管理资源, 组建一支多功能的,
并由国务院统一指挥管理的海岸警卫队, 这样就扩大了渔政管理权力(如有拘留权等) , 由以前的一盘散沙、各自为政的、盲目的、被动的管理转变为大规模的、主动的管理控制。
(3) 打破区域管理限制。海洋的渔业资源具有公属性质, 一个小区域的酷渔滥捕必然引起另一区域的同类资源的减少, 因此在北部湾可以灵活实行交叉管理、联合检查管理方式和方法, 共享管理信息和管理资源, 尽可能的杜绝渔船违法违规捕捞现象的发生, 保护好渔业资源。 (4) 促进媒体的正确引导作用。一直以来媒体对渔政管理方面都是赞誉多, 报道问题少, 造成渔政管理一片形势大好, 渔政队伍素质和能力非常高的假象, 事实并非如此, 北海海面上高压水枪违规潜捕船的极速扩张就是一例。正确发挥媒体的督导作用, 可以促使渔政管理的进步, 反之则帮倒忙。
(5) 争取地方政府重视。渔政管理是否出成效, 执法过程中存在什么大问题和困难, 很少见到地方政府的声音。应要求
养殖业, 走渔业农牧化道路
由于传统经济鱼类资源不断衰退, 使这些作业渔船转行换业200n milc , 如何领导、分流将是艰巨的首要任务。这时, 需要我们保持清醒的头脑, 首先, 要认真对海洋渔业资源现状和载力作出实事求是的分析, 切不可估计过高, 要合理调整捕捞作业结构, 大力发展远洋渔业, 开发公海渔业资源, 作业调整时要防止盲目发展, 否则过几年裁减已发展起来的船只又是一个很头痛的问题。
分流渔业劳力, 大力发展沿岸、浅海滩涂等增、养殖业, 把渔业生产以单纯猎捕型转“耕海牧渔”型, 走渔业农牧化可持续发展道路。
213 不断健全和完善我国渔业资源管理体
系, 让专管与群管相结合, 共同监督和管理
历史上无数事实证明, 走群众路线, 发动渔、农民一起参加渔业资源管理是一条可行的成功的路子。要不断健全和完善北部湾渔业资源管理体系, 以利于湾内海洋渔业朝着健康、持续的方向发展, 在现有渔政管理基础上, 积极抓好群管组织工作, 每一种渔业作业方式设立一个管理协会, 让渔民群众自己监督、管理自己, 以解决单薄的渔政力量与庞大的生产船队伍
14广西水产科技
地方政府负责当地的禁渔工作, 并作为制度确定下来。
(6) 加强北部湾海洋环境的保护, 要从公务船和公务人员做起。北部湾湾内狭而长, 水流交换时间长, 海域容易受到污染, 生态恢复需要时间长, 因此周边地区不能引进污染企业, 以免一失足成千古恨。同时建立健全环境保护的管理机制和制度, 切实做好各类船只的排污排废工作。214 坚持克服地方保护主义, 法; 做到法严责明, 防止对人严、于己宽, 杜绝人情风, 公平处罚, 以振《渔业法》之威。
215 加强渔业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的科学
调查研究, 当好渔业生产的火车头 的基础, 渔业资源的兴衰,
据。政府应大力, , , 开在前面, 而不是当车尾, 跟在后面。要建立健全渔业产量上报统计系统和制度, 严格、准确地进行渔捞产量统计, 以作为资源研究工作的最真实可靠的基础资料, 准确掌握渔业资源现状, 为政府制定渔业资源管理和开发利用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为实现渔业资源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在调查研究上应把重点放在生态容量, 动态变化特征, 可发展的增殖种类和规模, 传统优秀种类资源的繁殖保护和管理制度等方面。
政人员素质
, , 渔政执、渔业资源的兴衰。首先要提高渔政管理人员素质, 要让他们真正认识到管理好渔业资源功在当今利在千秋的意义, 明白自己肩负的责任。正确处理公有资源和私有产量的关系, 洄游性种群和地方性种群的关系, 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的关系, 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在渔政执行中坚决克服地方保护主义, 要廉洁奉公、秉公执
桂平航运枢纽对水生生物环境影响调查研究
周 解 韩耀全 何安尤(广西水产研究所 南宁 530021)
摘 要 受广西环保部门的委托, 对规划中的西江航运干线桂平航运枢纽二线船闸工程环境影响进行水生生物专项评价, 经调查研究, 提供咨询报告。通过船闸建坝前后所涉河段鱼类及底栖动物种群数量变动的现状分析, 提出存在问题及保护措施。 关键词 航运枢纽 物种多样性 增殖站
桂平航运枢纽工程位于广西西江流域桂平市郁江河段, 是一个集航运、发电、
灌溉、交通于一体的综合利用性航运枢纽工程。它上通贵港、南宁、百色等都市重
推荐专题: 我国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问题的现状、成因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