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财政学案例分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千文网还可以找到更多《财政学案例分析》。
《财政学》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ECON306 课程名称:财政学 英文名称:Public Finance 课程性质:学科基础必修课 学分学时:2学分;34学时 授课对象:各专业大
二、大三学生
课程简介:这门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财政税收基础理论以及财税问题的分析方法;了解国内外财政税收体制的异同,熟悉中国财税体制改革的历程与现状。其中,基础理论包括市场失效、公共产品、外部性、公共选择、最优税制、政府预算和政府间财政关系等;分析方法包括规范分析、量化分析和比较分析等;在介绍各国财政税收体制时,涵盖了国内外税制和税制结构、教育和社会保障等公共支出、预算体制、财政政策的运用和政府间转移支付的经济效应等内容,重点介绍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重大财税制度改革的经验教训。
先修课程:经济学导论,政治经济学原理
选用教材:杨志勇、张馨,《公共经济学》(第2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年。 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闭卷;出勤、平时、期末成绩所占比例分别为20%、20%和60%。 主讲教师:毛程连
所属院系:国际经贸学院财税系 联系方式:15611698026 答疑时间及地点:单周星期四下午1:30-3:50,科研楼702
第一章 导论
教学目标和要求:了解财政学的基本问题;理解公共部门的范畴和政府职能;了解财政学的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教学时数:2012.9.3-9.7,2学时 教学方式:讲授
准备知识:公共部门;政府职能;经济学方法论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现实中的公共经济问题 第二节 公共部门与政府观
一、公共部门的范畴
二、两类政府观
第三节 公共经济活动与公共经济学
1 第四节 公共经济学的发展历程与相关学科 第五节 公共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作业与思考题:(1)请进一步列举若干公共经济的例子。(2)你认为公共经济的主体应当是狭义的还是广义的“政府”?为什么?(3)不同的政府观对于公共经济问题分析会产生什么不同的影响?(4)试举若干例子说明公共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联系。
参考资料:杨志勇、张馨,《公共经济学》(第2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年。导论部分。
第二章 市场失效与公共经济
教学目标和要求:了解什么是市场失效;理解市场失效是否一定需要公共部门经济活动;掌握公共部门的经济作用。
教学时数:2012.9.10-9.14,2学时 教学方式:讲授
准备知识:市场效率;公平;公共产品;外部性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市场效率与公平
一、效率
二、实现市场效率的条件
三、社会福利与公平
第二节 市场失效
一、公共产品
二、外部性
三、自然垄断
四、风险与不确定性
五、社会分配不公
六、宏观经济总量失衡
第三节 公共部门的经济作用
一、资源配置
二、收入分配
三、经济稳定
作业与思考题:(1)自2008年1月1日起,江苏省太湖流域开展主要水污染物排污权有偿使用试点,对占用、使用环境资源的实行收费,对破坏环境资源的实行补偿。如何看待这种做法?(2)怎样理解特定社会中公共部门如何根据不同的公平内涵选择适当的收入分配政策?
参考资料:杨志勇、张馨,《公共经济学》(第2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一章。
第三章 公共产品
教学目标和要求:了解公共产品提供的局部均衡模型;了解公共产品提供的一般均衡模型;了解公共产品提供的困难;了解私人提供公共产品的原因;了解实验经济学对公共产品的研究。
教学时数:2012.9.17-9.21,2学时 教学方式:讲授
准备知识:局部均衡;一般均衡;博弈论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公共产品的局部均衡分析模型
一、庇古模型
二、鲍温模型
三、威克塞尔-林达尔模型
第二节 公共产品的一般均衡分析模型 第三节 公共产品的博弈论分析
一、“囚徒困境”模型
二、“囚徒困境”的解脱
第四节 公共产品的实验经济学视角研究
作业与思考题:(1)为什么人们提出了不同的公共产品最优提供模型?它们之间有哪些联系和区别?(2)“虚拟”的公共产品最优供应模型是否具有现实意义?(3)如何看待运用实验经济学的方法研究公共产品问题?
参考资料:杨志勇、张馨,《公共经济学》(第2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二章。
第四章 公共选择
教学目标和要求:了解公共选择论的基本方法论;了解投票悖论、阿罗不可能定理、单峰定理、中间投票人定理;了解公共选择过程中各经济主体的行为选择;了解寻租理论。
教学时数:2012.9.24-9.28,2学时 教学方式:讲授
准备知识:直接民主制;间接民主制;寻租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公共选择理论概述 第二节 直接民主制下的公共选择
一、一致同意规则
二、多数同意规则
三、投票悖论
四、单峰定理和中间投票人定理
3 第三节 间接民主制下的公共选择
一、投票人
二、政治家
三、官僚
四、利益集团
五、寻租
作业与思考题:(1)有人将一致同意原则称为“少数人专政”投票规则,这种说法对吗?有人将多数同意原则称为“多数人专政”规则,这种说法对吗?(2)“投票悖论”的存在,是否意味着不可能进行民主制的公共选择?(3)结合一致同意规则的利弊,评价威克塞尔和林达尔的公共产品提供理论。(4)中国的利益集团对公共产品提供有何影响?试结合现实进行分析。
参考资料:杨志勇、张馨,《公共经济学》(第2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三章。
第五章 公共支出理论
教学目标和要求:了解公共支出的分类和公共支出演变趋势;理解公共支出增长理论;了解中国公共支出现实;掌握成本—效益分析法。
教学时数:2012.10.1-10.12,4学时 教学方式:讲授
准备知识:公共支出分类;成本—效益分析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公共支出的分类
一、按政府职能分类
二、按支出的用途分类
三、按支出的使用部门分类
四、按对市场需求的影响分类
第二节 公共支出的理论分析
一、瓦格纳法则
二、时间型态模型
三、“发展型”增长论
四、非均衡增长模型
第三节 社会成本-效益分析法
作业与思考题:(1)公共支出的变化趋势是不是带有偶然性?SARS过后,中国增加了公共卫生支出,如果没有SARS,那么相关支出就不会增加,这是偶然的吗?2003年“神舟五号”顺利升空,2007年“嫦娥1号”卫星发射升空,中国的航空航天支出是否会因此而大幅度增加?(2)当前中国还存在哪些可能导致公共支出下降的因素?
参考资料:杨志勇、张馨,《公共经济学》(第2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
4 四章。
第六章 购买性支出
教学目标和要求:了解购买性支出的主要种类;了解行政支出状况;了解国防支出状况;了解教育支出状况;了解公共投资状况。
教学时数:2012.10.15-10.19,2学时 教学方式:讲授;讨论
准备知识:购买性支出;行政支出;国防支出;教育支出;科研支出 教学内容:
第一节 行政支出 第二节 国防支出 第三节 文教科卫支出
一、教育支出
二、科研支出
三、公共投资支出
四、案例讨论:中国教育公共支出的现状与问题
作业与思考题:(1)结合现实,说明中国当前的行政支出规模是否合理。(2)大学是否应该收取学费?如果应该收取,收取多少才是合理的?
参考资料:杨志勇、张馨,《公共经济学》(第2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五章。
第七章 转移性支出
教学目标和要求:了解各主要转移性支出类型;了解社会保障制度建立的原因与公共部门的作用;了解财政补贴的原因和主要种类。
教学时数:2012.10.22-10.26,2学时 教学方式:讲授;讨论
准备知识:转移性支出;社会保障;财政补贴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社会保障制度与公共部门
第二节 现实中的社会保障制度与社会保障支出
一、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类型
二、中国的社会保障体系
三、案例讨论: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方向
第三节 财政补贴
作业与思考题:(1)现实中,许多老年人拥有的收入和财富超过了年轻人,那么养老
5 保障制度在收入分配上是否发生了逆向调节作用?(2)发达国家多实行农业财政补贴,中国是否应该仿效?
参考资料:杨志勇、张馨,《公共经济学》(第2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六章。
第八章 税收理论
教学目标和要求:了解税收基本概念和形式特征;了解现代税收原则理论;了解局部均衡下的税负转嫁与归宿理论;了解税收的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了解最优税收理论;了解税制设计理论。
教学时数:2012.10.29-11.9,4学时 教学方式:讲授
准备知识:税收;税收原则;税负转嫁;税收归宿;最优税收;税制设计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税收概述
一、税收概念
二、税制要素
三、税收分类
四、税制结构
第二节 税收原则
第三节 税收负担与税负转嫁
第四节 最优税收理论
一、最优商品税
二、最优所得税
第五节 税制设计理论
作业与思考题:(1)税收价格与市场价格有哪些基本区别?(2)“不同时期和不同国度,最佳税收总量可能是不同的”,这句话对吗?为什么?(3)你认为中国应该如何进行下一步税制改革?
参考资料:杨志勇、张馨,《公共经济学》(第2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七章。
第九章 商品税
教学目标和要求:了解商品税的定义、特点和分类;了解销售税、增值税和关税。 教学时数:2012.11.12-11.16,2学时 教学方式:讲授;讨论
准备知识:商品税;销售税;增值税;关税 教学内容:
6 第一节 商品税概述
一、商品税的定义
二、商品税的特点
三、商品税分类
第二节 销售税
一、销售税概述
二、销售税的效率与公平
三、中国的销售税
第三节 增值税
一、增值税概述
二、增值税计算方法
三、现行中国增值税制
四、案例讨论:上海营业税改增值税改革试点的经济效益与潜在问题
第四节 关税
一、关税概述
二、中国关税制度
作业与思考题:(1)商品税类有哪些优缺点?(2)为什么中国目前仍然实行以商品税类为主的税收制度?(3)中国是否应当以增值税全面取代销售税?
参考资料:杨志勇、张馨,《公共经济学》(第2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八章。
第十章 所得税
教学目标和要求:了解所得的一般定义与所得税的特点;了解个人所得税的基本类型和征收基本方法;了解企业(公司)所得税的基本类型和征收基本方法;了解社会保障税征收的基本方法。
教学时数:2012.11.19-11.23,2学时 教学方式:讲授;讨论
准备知识:所得税;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社保税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所得税概述
一、所得税的定义
二、所得税的特点
三、所得税类型
四、所得税演变过程
第二节 个人所得税
一、个人所得税概述
二、中国的个人所得税制
三、案例讨论:中国个人所得税改革的方向
第三节 企业(公司)所得税
一、企业(公司)所得税概述
二、企业(公司)所得税的经济效应
三、中国的企业所得税制
四、企业所得税“两税合一”改革
第四节 社会保障税
作业与思考题:(1)为什么尽管时常面对种种非难和改革企图,个人所得税至今仍然作为主要税种存在?(2)2008年开始实施的新企业所得税法还需要哪些配套措施?(3)中国是否有必要以社会保障税取代社会保障缴费?
参考资料:杨志勇、张馨,《公共经济学》(第2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九章。
第十一章 其他税收
教学目标和要求:了解财产税、土地税、遗产税、资源税和印花税的相关税制。 教学时数:2012.11.26-11.30,2学时 教学方式:讲授;讨论
准备知识:财产税;土地税;遗产税;资源税;印花税 教学内容:
第一节 财产税概述
一、财产税的种类
二、财产税的优缺点
三、案例讨论:中国现行财产税制的缺陷
第二节 土地税
第三节 遗产税和赠与税 第四节 资源税类 第五节 印花税
作业与思考题:(1)中国目前是否应当开征遗产税?(2)资源税的计征方式是否应改为从价计征?
参考资料:杨志勇、张馨,《公共经济学》(第2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十章。
第十二章 国有经济
教学目标和要求:了解国有资产的概念;了解国有资产的分类;了解国有资产收入的形式;了解国有企业改革的起点、过程以及所碰到的问题;了解财政公共化改革对国有经济定位的影响。
教学时数:2012.12.3-12.7,2学时 教学方式:讲授
准备知识:国有资产;国有企业改革;财政公共化改革
8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国有资产收入的形式
一、国有资产的概念
二、国有资产的分类
三、国有资产收入及其形式
第二节 财政公共化与国有资产收入
一、财政制度与国有企业改革关系回顾
二、财政公共化对国有资产活动范围的要求
作业与思考题:(1)经营性国有资产与非经营性国有资产有何不同?(2)为什么说国有资产收入只能是公共财政的极为次要的收入形式?(3)中国的国有经济应当如何进一步改革?
参考资料:杨志勇、张馨,《公共经济学》(第2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十一章。
第十三章 政府预算
教学目标和要求:了解政府预算;了解预算的基本种类;了解预算的编制流程;了解部门预算改革。
教学时数:2012.12.10-12.14,2学时 教学方式:讲授
准备知识:预算;政府预算;部门预算改革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政府预算概述
一、预算的定义
二、政府预算制度
第二节 政府预算的种类
一、单一预算与复式预算
二、项目预算与绩效预算
三、增量预算与零基预算
四、中国的部门预算改革
第三节 政府预算的编制、执行与决算
作业与思考题:(1)为什么说政府预算制度是公共财政制度赖以存在的基本制度?(2)简述你对部门预算改革的认识。
参考资料:杨志勇、张馨,《公共经济学》(第2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赤字、公债与财政政策
教学目标和要求:了解财政收支对比关系;了解公债的产生与发展;了解公债理论的
9 演变;了解关于李嘉图等价定理的争论;了解财政政策基本原理。
教学时数:2012.12.17-12.21,2学时 教学方式:讲授
准备知识:赤字;公债;李嘉图等价定理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政府收支对比关系
一、财政平衡公式
二、财政赤字的弥补
三、中国的财政赤字
第二节 公债
一、公债的种类
二、公债的结构
三、公债的偿还
四、中国公债简况
第三节 公债理论
一、早期公债理论
二、李嘉图等价定理
第四节 财政政策
一、财政政策的定义与目标
二、财政政策的类型
三、财政政策的运作机理
作业与思考题:(1)改革开放前十余年,中国一方面几乎每年安排了预算赤字,另一方面又大力主张财政平衡,是否自相矛盾?(2)当前,中国是否可以实行赤字财政政策?
参考资料:杨志勇、张馨,《公共经济学》(第2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政府间财政关系
教学目标和要求:了解政府间职责的分工;了解政府间收入权限的划分;了解政府间转移支付的基本种类;了解中国现实的政府间财政关系以及存在的问题。
教学时数:2012.12.24-12.28,2学时 教学方式:讲授;讨论
准备知识:事权划分;分税制;政府间转移支付 教学内容:
第一节 财政体制
第二节 政府间的职责分工
一、资源配置职能的分工
二、收入分配职能的分工
三、稳定职能的分工
10 第三节 政府间收入权限的划分
一、分税制
二、地方政府发债
三、案例讨论:1994年中国分税制改革的作用与不足
第四节 政府间转移支付
一、转移支付的类型
二、转移支付的经济效应
第五节 中国政府间财政关系
作业与思考题:(1)你认为目前中国的财政体制是否应当进行全面的根本性变革?(2)财政体制改革应实行财权与事权相结合的原则,还是财力与事权相结合的原则?
参考资料:杨志勇、张馨,《公共经济学》(第2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十五章。
财务读后感
守财奴读后感
廉政读后感
政治读后感
政治经济学读后感
2011年中国实施的财政政策
政策综述
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保持适当的财政赤字和国债规模。今年拟安排财政赤字9000亿元,其中中央财政赤字7000亿元,继续代地方发债2000亿元并纳入地方预算,赤字规模比上年预算减少1500亿元,赤字率下降到2%左右。要着力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增加“三农”、欠发达地区、民生、社会事业、结构调整、科技创新等重点支出;压缩一般性支出,严格控制党政机关办公楼等楼堂馆所建设,出国(境)经费、车辆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接待费等支出原则上零增长,切实降低行政成本。继续实行结构性减税。依法加强税收征管。对地方政府性债务进行全面审计,实施全口径监管,研究建立规范的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摘自《政府工作报告》)
作为整个国家经济政策的组成部分,财政政策在中国经济长期的可持续发展过程中肩负着重要的使命。政府工作报告指出,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那么,该如何落实?对此,财政部部长谢旭人日前进行了回答: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要着重把握五个方面:一是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扩大居民消费需求。二是着力优化投资结构,加强经济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三是调整完善税收政策,促进企业发展和引导居民消费。四是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保障和改善民生。五是大力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区域协调发展,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个税调整:
开启收入分配改革序幕
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提高个人所得税工薪所得费用扣除标准,合理调整税率结构,切实减轻中低收入者税收负担。有效调节过高收入,加强对收入过高行业工资总额和工资水平的双重调控,严格规范国有企业、金融机构高管人员薪酬管理。
工资薪金减除费用标准的提高不仅将使很多百姓直接受益,更传递出一个重要信号:以减轻中低收入者负担为重要内容的个税改革将在“十二五”期间继续推进,税收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作用将进一步增强。
个人所得税既是我国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也是调节收入分配、缩小贫富差距的重要手段,在我国税收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个人所得税的调整,也被业界视为收入分配改革的序幕拉开。
当前,收入差距扩大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最突出的矛盾之一。民盟的一份调研报告指出,总体上看,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在不断增长,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但行业间、区域间、不同群体间居民收入差距在拉大。
个税改革关乎每一位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应该说,个税改革话题的火爆折射出经济高速增长背后“国富民未富”的困境。如何实现“国民共富”,乃至“藏富于民”,中央政府着眼点,
并不仅仅是某个税种的调整,而是税制通盘的深层改革。改革的背后,是政府希望通过调整收入分配格局,直接助益拉动内需、实现经济转型的深意。
结构性减税:
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继续实行结构性减税。应该说,个税改革的方向,正是整个结构性减税思路的组成部分。业内人士表示,减税还是存在一定的空间,除现有的个人所得税进行改革,增值税扩围、以及对中小企业和创新企业的减税等都可以进行。
结构性减税的政策逻辑是涵养税源、“休养生息”。政府通过采取减税、退税或抵免税等多种方式减轻企业和居民税负,促进企业投资和居民消费,不仅关乎税负的公平,更将大大增强微观经济的活力。
在内涵上,结构性减税是“做减法”,是在“有减有增”的前提下实现总体税负水平的降低。结构性减税不是大规模、全方位地减税,而是该减的减、该增的增,但政策的天平倾向于减。施行结构性减税,是我国实行积极财政政策,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措施之一。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张立群指出,结构性减税具有针对性,包括减轻中小企业的税负,对居民扩大消费方面减轻税负,对国有企业的垄断利润加大管理力度等方面。它的目的是通过调整税收结构与减轻税负,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与扩大内需。2008年以来,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我国实施了结构性减税政策,大幅减轻了企业和居民负担,促进了企业扩大投资,拉动了居民消费。仅2009年,企业和居民负担因此减轻5000亿元。
同时,对于小企业,已经推出的优惠减税措施要继续推行,而且要想方设法进一步利用。对一些草根创业行为、小企业的发展,应该更多的体现税收的优惠和支持。创新方面,企业的研发投入,怎么样更实在的得到所得税抵免等税收优惠,怎么样鼓励企业,大家一起来努力,更有积极性来创新,这对于全局来说是一个长远意义非常明显的激励导向。
我们看到,进入2011年,继续实行结构性减税是积极财政政策的重要内容之一。继续对部分小型微利企业实施所得税优惠政策,支持中小企业发展;落实好各项税费减免政策,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服务业发展;实施有利于节能减排、环境保护和增加就业的税收优惠政策。
优化投资结构:
落实好“新非公36条”
大力优化投资结构。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鼓励引导民间投资新36条,抓紧制定公开透明的市场准入标准和支持政策,切实放宽市场准入,真正破除各种有形和无形的壁垒,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市政公用事业、社会事业、金融服务等领域,推
动民营企业加强自主创新和转型升级,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重组联合和参与国有企业改革,加强对民间投资的服务、指导和规范管理,促进社会投资稳定增长和结构优化。
投资、消费、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其中的一点就是着力优化投资结构,加强经济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所宏观室主任张晓晶认为,首先要进行投资行业的优化,特别是向基础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经济社会的薄弱环节倾斜。这些薄弱环节,包括社会基础设施建设,如科学技术服务业、金融业、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事业等领域,以及“三农”、科技创新、节能减排等领域。
其次,要进行投资主体的优化,即吸引更多的民间投资参与经济社会建设。核心是要落实“新非公三十六条”,打破行政垄断,放宽准入,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基础设施与第三产业,特别是金融、医疗等现代服务业,鼓励民间资本重组联合和参与国有企业改革。区域协调发展:
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全面落实各项区域发展规划。
“大力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区域协调发展,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这是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需要把握的又一重点。我国正着力协调区域经济发展,以期改变长久以来由东南沿海等少数地区单极驱动的经济增长模式,加快重点地区发展、缩小地域之间的差别,开拓区域合作的空间。
据了解,从“九五”开始,鉴于中国地区间差异越来越大,中国陆续出台系列促进区域发展的战略。从上世纪90年代提出的西部大开发,到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加上从改革开放以后逐渐形成的支持东部率先发展的战略,构成中国区域发展的基本内容。当前,中国经济从南到北、由东向西、从沿海到内地,区域经济已呈现多极发展、齐头并进的态势。
2011年加快区域协调发展,中国人民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教授毛寿龙表示,这是一个大层次。一个是国家层次的协调发展,更重要的是财政的转移支付,低于全国水平的都可以得到财政转移支付。他同时称,有时候辅助的力量更好一些。国际上也是这样,比如有一些国家钱很多,有一千多亿美元,但是那个国家的人民生活水平并没有提高。最好的办法就是建立一个风险基金,一方面财政转移支付,直接可以,但是间接就是企业家推动当地企业家创业,这样更有造血功能。
财政学案例分析
1、阳光酒店已办理了营业执照和税务登记,在某市朝阳区地税局管征,税款征收方式为查账征收,2006年4月5日,区地税局在日常检查时发现2006年2月份的纳税申报表申报的应纳营业税比会计账簿上计提的营业税额少9000元,经检查人员核实,系因近期该公司资金紧张,少申报了营业税。4月10日,区地税局认定该公司这种行为是偷税,作出追缴税款,加收滞纳金,对所偷税款处1倍罚款的决定,并履行了告知、文书送达等程序。该酒店不服,认为会计账簿上已计提,只是资金紧缺未申报而已,没有故意偷税。请分析朝阳区地税局的上述处理合法吗?依据什么?
2、某企业在2004年2月进行股份制的改造过程中,有一条流水线的原值600万,已计提折旧80万元,经过中介机构评估确定的价值为680万元。股份制的改造完成后,接受第一大股东捐赠电脑一批,收到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价款20万元,增值税3.4万元,企业另支付安装调试费用0.5万元,运输费用0.3万元,税务管理人员在纳税辅导时发现该企业对以上业务都没有申报缴纳企业所得税。
请分析经该税务管理人员辅导后企业补交了多少企业所得税
1、根据d《征管法》de第25条规定,纳税人必须依照法律、行政法规d规定或税务机关依照法律、行政法规规定a确定申报期限、申报内容s如实办理纳税申报,报送纳税申请表、财务会计报表以及税务机关根据实际需要要求纳税人报送的其他纳税资料。
阳光酒店虽然在会计账簿上已计提税款,但因资金紧缺而未如实申报,具有主观故意,是虚假申报,依照《征管法》第63条de规定,属偷税行为,但所偷税额未达到偷税罪的标准,因此,朝阳区地税局对该公司作出追缴税款,加收滞纳金,对所偷税款处1倍罚款的决定是合法的。
2、根据a财税字d[1997]77号《关于企业 资产评估增值 s有关所得税处理d问题通知》进行f股份制改造过程中评估q增值,不征收企业所得税。
按照国税q发[2003]45号《关于执行需明确的s有关所得税f问题通知》企业接受捐赠的d非货币性q资产,必须按接受捐赠时d资产入账de价值确认捐赠收入,并入当期d应纳税所得,依法d计算应缴纳的企业所得税。
应纳所得税=(20+3.4)×33%=7.722万元。
接受捐赠企业另外支付或应付的相关税费应并入固定资产原值。
1,不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六十三条规定 纳税人伪造、变造、隐匿、擅自销毁账簿、记账凭证,或者在账簿上多列支出或者不列、少列收入,或者经税务机关通知申报而拒不申报或者进行虚假的纳税申报,不缴或者少缴应纳税款的,是偷税。对纳税人偷税的,由税务机关追缴其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滞纳金,并处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百分之五十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该公司不存在伪造、变造、隐匿、擅自销毁账簿、记账凭证,或者在账簿上多列支出或者不列、少列收入的行为,故不构成偷税。并且以偷税处罚金金额也不符合征管法的规定。
改制评估后固定资产净值680,原净值520,固定资产增值160万
受赠电脑20万元,安装调试费用运费税都要计入固定资产原值,为24.2万 故企业应以184.2万作为应纳税所得额补交 案例1 程序不合法 该局在发现其少缴税款时 首先应进行税务约谈 要求企业说明原因并证实其偷税事实 然后应该发出责令限期改正通知书 注明其应补税款、滞纳金 同时应发出处罚告知书 根据其情节、态度处以偷税税款0.5倍-5倍以下的罚款 在告知书发出3日后收缴其罚款 案例2
1、题的关于改制资产评估说明模糊 以其话意 没有应该调整纳税的地方(如 该企业按照评估后的价值计提折旧 那么就该调整纳税)
2、接受捐赠电脑20万及增值税3.4万应计入当期应纳税所得 安装调试及运输费用不得在企业成本费用中列支 应合并列入固定资产 楼上那位认为是04年以前的 应该按财税字[1997]77号文件规定来执行 是错的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执行〈企业会计制度〉需要明确的有关所得税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03]45号)文规定:企业接受捐赠的非货币性资产,须按接受捐赠时资产的入账价值确认捐赠收入,并入当期应纳税所得,依法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企业取得的捐赠收入金额较大,并入一个纳税缴税确有困难的,经主管税务机关审核确认,可以在不超过5年的期间内均匀计入各的应纳税所得。所以 该企业应按24.2万调整补交企业所得税 案例资料 财政预算,是国家机关、团体和事业单位等对于未来一定时期内的收入和支出的计划。每年“两会”,财政部部长所作的预算报告,都是代表们锁定的“焦点”。政府预算是一本政府公开的“财务大账”:过去的一年收了多少钱?钱投到哪里去了?今年的钱该怎么用?这些钱是不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每年都要接受人大代表的监督和审查。
然而,长期以来,由于财政预算编制较粗,“外行看不懂,内行看不清”,预算的透明度不高,造成了很多部门预算游离在人大监督范围之外。同样,在预算执行方面也不尽如人意,缺乏有效的监督制约办法。对每年人代会批准的财政预算,执行随意性大。由于预算资金没有落实到具体的项目上,造成了执行难的问题。往往部门申请多、找领导批条子多、临时性支出多,变成“一年预算,预算一年”,然后再报人大常委会做出调整预算的决议。
为此,在近年各地的人代会上,代表对财政预算的监督力度明显加大。如广东省十届人大二次会议上,代表们对预算中“拨2000万元给机关幼儿园”、“事业单位的行政编制外人员每人每年补贴3.2万元”等提出了质疑。浙江、四川等省的预算报告也明显加厚,列支项目也更加详尽,以利于人大代表的监督。问题分析:
1.政府预算的本质什么?
2.为保证政府预算的科学性应坚持什么原则?
1、政府预算的本质是关于民众赞同和监督国家财政活动的法律制度。政府预算反映着政府的职能与政策的方向,预算过程是政治的和决策的过程。概括而言,政府预算是具有法律效力的财政计划,即用法律形式表现,反映和规定政府在一定时期内财政收支活动的预期收支指标与平衡关系的一览表以及管理制度。它是政府分配集中性财政资金的重要工具和调节、控制、管理社会经济活动的重要经济杠杆。
一般而言,政府预算的功能主要有两个方面:首先是反映政府的财政收支状况;其次是对政府支出的控制。
2、为保证政府预算的科学性,政府预算必须符合统一性、预测性、性,法律性和公开性等要求。这些特征体现了政府预算的技术性和政治性两个层面的内涵。统一性、预测性和性等特征可以理解为技术方面,法律性和公开性等方面则主要体现了政治内涵。
3、应对措施(附送)
我国要提高政府预算的民主性,一方面要形成有效的预算分权和制衡,另一方面要扩大预算程序的公众参与度。首先是预算分权与制衡。预算权力是国家公共权力的核心之一,也是国家利益矛盾最集中的地方。预算分权就是要将预算权力在立法机关、政府、政府财政职能部门及内部各组织机构以及独立审计机关之间进行合理分配,以形成一个相互制约的运作体系。如建立预算的编制、执行、监督三者相互分离的制度,并形成三套相互制约的机构;建立资金的使用权、支付权、审核权相互分离的制度;实行财政集中支付和政府采购制度;还可以建立一套独立于政府、直接对人大负责的审计监督系统,并独立行使监督权。其次扩大预算程序的公众参与度。公众对程序的参与,特别是普通公民对政治决策程序的参与,是程序内在价值得以体现的重要保障,也是现代民主社会的显著标志。政府预算收支的多与少都将实质地影响到每一个公民或者企业,让公众参与预算程序,让相对人对自己将要承担的纳税义务与将要获得的公共服务发表看法,与政府沟通,这本身就有其价值所在:它不仅仅有利于预算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而且也便于预算通过后的有效执行和政策的顺利推进。
7、案情:某企业财务人员1995年7月采取虚假的纳税申报手段少缴营业税5万元。2001年6月,税务人员在检查中发现了这一问题,要求追征这笔税款。该企业财务人员认为时间已过3年,超过了税务机关的追征期,不应再缴纳这笔税款。
问:税务机关是否可以追征这笔税款?为什么?
答:税务机关可以追征这笔税款。《税收征管法》第52条规定,对偷税、抗税、骗税的,税务机关可以无限期追征其未缴或者少缴的税款、滞纳金或者所骗取的税款。从案情可以看出,该企业少缴税款并非是计算失误,而是违反税法,采取虚假纳税申报,其行为在性质上已构成偷税。因此,税务机关可以无限期追征。
8、案情:2001年6月23日某地方税务局接到群众电话举报:某私营企业,已中途终止与某公司的《承包协议》,银行帐号也已注销,准备于近日转移他县。该局立即派员对该企业进行了调查,核准了上述事实,于是检查人员对该企业当月已实现的应纳税额5263.13元,作出责令其提前到6月25日前缴纳的决定。
问:该地方税务局提前征收税款的行为是否合法?为什么? 答:该地方税务局提前征收税款的行为合法。根据《税收征管法》第38条规定:“税务机关有根据认为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有逃避纳税义务行为的,可以在规定的纳税期之前,责令限期缴纳应纳税款。”,本案中,该私营企业已终止了承包协议,注销了银行帐号,并准备于近日转移他县,却未依法向税务机关办理相关手续,可以认定为逃避纳税义务行为。该局采取提前征收税款的行为,是有法可依的。企业应按该地方税务局作出的决
定提前缴纳应纳税款。
16、案情:2001年第二季度,某税务所在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决定对某行业的定额从7月起至12月适当调高,并于6月底下发了调整定额通知。某纳税户的定额由原来的4万元调整为5万元。该纳税户不服,说等到7月底将搬离此地,7月份的税款不准备缴了。7月17日税务所得知这一情况后,书面责令该纳税户必须于7月25日前缴纳该月份税款。7月20日,税务所发现该纳税户已开始转移货物,于是责令该纳税户提供纳税担保,该纳税户没有提供纳税担保,于是税务机关书面通知该纳税户的开户银行从其
存款中扣缴了7月份的税款。
问:1、你认为税务机关的行政行为是否合法?
2、请你提出处理意见。
答:税务所的行政行为不合法。因为:根据《税收征管法》第38条规定,税务机关有根据认为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有逃避纳税义务行为的,可以在规定的纳税期之前,责令限期缴纳应纳税款;在限期内发现纳税人有明显的转移、隐匿其应纳税的商品、货物以及其他财产或者应纳税的收入的迹象的,税务机关可以责成纳税人提供纳税担保。如果纳税人不能提供纳税担保,经县以上税务局局长批准,税务机关可以采取税收保全措施。而税务所采取了强制执行措施,显然是不合法的。
7月20日,该税务所应经县税务局局长批准,可以书面通知该纳税户开户银行冻结该纳税户相当于7月份应缴税款的存款,而不应直接采取强制执行措施。在7月25日后纳税人仍未缴纳税款的,方可对该纳税户采取税收强制执行措施,即该税务所经县税务局局长批准,可以书面通知该纳税户开户银行从其
冻结的存款中扣缴7月份的税款。
案例1.义务教育是否适用“效率优先”
2007年6月的一天,某高校附属初中门前排起了长龙,绵延几百米,据说该校初一年级计划招生700人,但来报名的多达5000多人。为了能让孩子进入这所教育质量较好的学校就读,家长们早早就打听有哪个熟人认识该校的领导,还要帮助孩子准备应付入学的考试(按规定小学升初中是没有升学考试的),除此之外,交上两三万元钱是少不了的。
在媒体的报道中,我们还看到,每年中小学生入学的季节,一些名气较好的中小学收到报名表好几千份,而一些普通中小学,接受报名的日子校园冷冷清清。在如此择校热的背后,是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的极不均衡。而这是由于多年来采取的“效率优先”资源配置模式造成的。毫无疑问,以前的“重点学校”,现在被称为“示范学校”的一小部分中小学得到的财政拨款比其他学校多得多。这一做法对于少数重点学校而言是锦上添花,而急需雪中送炭的普通学校挣扎在生死线上,教育资源的校际不平衡不断加剧。为了让自己的子女挤进好的学校,有些家长不惜多次搬家,或者到重点学校所在地段租房住,造成重点学校“人才挤挤”,这被媒体称为“县一中现象”。另一方面,由于特色学校、示范学校几乎全部集中在城市,城市教育质量普遍高于农村,农村的孩子也不愿意在本地上学,而是希望到城市接受好的教育,这造成城市学校的每个班级从原来的30人一直扩容到60、70人,而有的农村学校面临破产的局面,只有一些家庭十分贫困的学生才选择在当地就学,接受“劣质教育”。
公平与效率是相互矛盾的,但又必须处理好两者的关系。财政支出同样存在处理两者关系的问题,从上面提到的教育领域公平与效率的问题折射出财政投入的结构问题,即在各个地区、各个教育阶段、各个学校之间如何分配教育拨款。特别是现阶段应该选择什么样的目标是一个值得深入讨论的问题,它直接影响到教育的质量,关乎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也关系到我们国家的未来。这种教育政策好象可以导向高效率、高质量,倡导了竞争精神,但实际上违背了义务教育发展的初衷。对于作为公共产品的义务教育,首先应该强调的不是教育的效率,而是教育的公平,要在公平的基础上配置教育资源,让每一个公民能平等地获得教育机会。而当每所小学、每所中学均衡发展时,家长也就不会为了追求进一所更好的小学、更好的初中,从孩子很小时就开始进行畸形的应试教育,在好小学、好中学、好大学的单行道上彼此折磨。
不改变“效率优先”的教育资源配置模式,就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学生和家长的择校现象,也就谈不到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公平。在这种氛围中,教育的地区差距、学校差距越来越大,学生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教育越来越变调,也就不足为怪。
在经济生活中,我国在改革开放的初期就提出了“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指导原则,那么在教育等社会事业发展方面,是效率优先还是公平优先呢?社会上对此意见很不统一,显然,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由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重点不同,其指导原则也会发生变化,在改革开放头二十年,为了加快经济发展步伐,提倡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一切以经济效益为中心;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一方面,随着经济发展,财政收入规模不断扩大,已经具备解决社会公平的财政实力,另一方面,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协调的问题显得日益突出,要求在社会事业方面把实现公平摆到第一位,象这几年出现了“上学难,看病难,住房难”等问题就是典型表现。讨论
1、你觉得义务教育以效率为导向合适吗?为什么?
2、你认为义务教育资源应如何分配更合理?
案例2.帮助贫困大学生完成学业是谁的责任
1、为了解决贫困大学生入学难问题,1999年,中国人民银行、教育部和财政部出台了国家助学贷款的管理办法。国家助学贷款是由国家指定的商业银行面向在校的全日制高等学校(包括民办高校)中经济困难的本专科学生、第二学位学生、研究生发放的无需抵押的、在校期间政府给予全额贴息的个人信用贷款,目的是帮助普通高等学校的经济困难学生支付学费、住宿费和生活费,以保障其顺利完成学业。申请的贷款金额主要根据学生本人所在学校规定的学费收取标准和学校所在地区的基本生活费标准确定。一般情况下,学生每年可得到6000-8000元左右的贷款。国家助学贷款利率按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同期限贷款利率执行,不准上浮。其利息的一半按所在学校的归属关系,分别由中央财政或地方省级财政贴息,其余一半由个人负担。
国家助学贷款的主要优惠政策,一是无需担保,二是由中央或省级财政贴息一半。从长远看,国家助学贷款可能成为资助经济困难学生的主要手段。
2、其他国家的相关政策——
英国的高等教育改革方案,有四项核心内容:
第一,学生在学期间不支付学费,毕业后找到工作,才开始支付教育贷款。保证家庭困难的学子能上大学。
第二,毕业后工资挣到22000美元以上的水平,才开始偿还贷款。而还教育贷款,算作支付个人所得税的一部分。也就是说,你工资达到一定水平后,即使不还贷款,这笔钱通过付税也是要缴的,还不还贷款对你的收入几乎没有影响。
第三,清偿贷款,没有利息。而且每年清偿的份额,不超过年收入的9%。你挣得越少,还得越少。
第四,低收入家庭的学生免高达1/3的学费。在每年以收入9%以内的份额清偿贷款的条件下,一般学生毕业后13年才能够清偿全部贷款。如果毕业后收入低,贷款就长时期内无法还清。所以,法律规定,按这样的比率25年还无法清偿贷款,25年后应付的份额将全部免除。
美国政府和各大学为学生提供了比较充分的财政支持。在哈佛大学,每年接受各种财政支持的学生在70%以上,麻省理工学院接受财政支持的学生达到75%。美国中央财政资助体系中,有三大主要奖学金计划。一是“罗伯特·伯德荣誉奖学金计划”,每年1500美元,可持续4年,每个州不少于10个名额;二是“全国科学奖学金计划”,最高奖学金可达一年5000美元;三是“保尔·道格拉斯教师奖学金计划”,奖学金金额最高为5000美元。
[点评]
“不让一个大学生因贫困而缀学”,这是党和政府的庄严承诺,那么,帮助贫困大学生完成学业是谁的责任呢?联系财政产生和发展的原因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政府是主要责任者。各级政府在这几年间采取了多种措施帮助贫困大学生克服经济上的困难,完成学业,从财政上来说,通过财政支出安排补助资金以奖学金、助学金、贴付利息、建立风险基金等方式履行政府职能,扮演了不可替代的角色。不论是从财政的产生来看,还是从财政的发展和当今时代财政存在的原因看,财政都是国家履行公共管理职能的物质后盾,是国家解决大学生因贫困而面临缀学等问题的重要物质保证。
[讨论]
1、为什么政府要许诺“不让一个大学生因贫困而辍学”?请从公共产品理论的角度来分析。
2、在美国这样市场化水平如此之高的国家中,大学教育的私有化程度相当之高,然而政府在教育方面依然毫不吝啬的给予投入,这是为什么?
案例3.乡村赤脚医生先进事迹引发的思考
[案例来源]根据2005年8月8日贵州日报《乡村赤脚医生艰难守护生命》一文及贵州信息港网站相关报道编写。
在贵州省从江县月亮山区东麓闭塞的苗族村寨,2005年出现了一位省劳模和《南风窗》杂志社“2004人物奖”,这两项荣誉都属于一位年轻的漂亮妈妈——从江县雍里乡大塘村的“赤脚医生”李春燕。
李春燕出生在一个乡村医生家庭,1997年初中毕业于大洞中学的她,被县里推荐免费到黎平卫校医士班学习。毕业后,李春燕想到外面世界去看一看,但是父亲却郑重地把“赤脚医生”的“衣钵”传给了她,并告诉她:“村里人看病不容易,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不能丢下患病的乡亲。”
李春燕毕业当年就嫁到了大塘村,在丈夫和家人的支持下,一个属于她自己的门诊开张了。春燕本以为可以利用自己掌握的技术为群众看病,既可维持生计,又能解决村民看病难的状况。可实际的情况是门诊开了一年,乡亲们看病没钱付,只好欠账,春燕因此背上了2000元进药债务,到现在,这笔欠债越滚越多。丈夫为了还债只身南下打工,李春燕也几次想与丈夫一起打工还清债务。但是父亲曾说过的话和乡亲们的挽留最终让她决心留下来。
大塘村共有524户,2577人,是从江县最大的苗寨之一,也是从江县最为贫困的村寨之一。由于村民欠账太多,进药费用成为折磨李春燕的难题,公公、婆婆被李春燕治病救人精神感动,陆续卖掉一些家禽,李春燕的小门诊就这样艰难地维持下来。
黄柳珍是大塘村的困难户,2003年6月在医院做完手术后由于没钱提前出院,回家后没两天突然大出血并导致休克,此时正值深夜11点。李春燕得知后,背上药箱在漆黑的小路上一路狂奔,整个抢救过程从夜间11时持续到第二天上午9点。之后连续8天春燕又把黄柳珍接到门诊为她输液直至康复。这笔费用贴在春燕屋子里的柱子上,知道春燕故事的人来到春燕家里都要去看看那根贴满欠条的柱子,上面的欠条上虽然只有一些简单的人名、时间和欠款数目,但很多人在看这些欠条时都会视线模糊,因为那上面满满地记录着春燕4年多为全村近7000人次的病人看病的一个个动人故事。五年来,为了筹钱进药,李春燕曾经借空了丈夫的所有积蓄,曾经变卖了家里的猪和牛,多次打算外出打工挣钱还账。
李春燕的事迹报道后,迅速引起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大家纷纷写信或打电话对李春燕表示敬佩,同时为她寄来了一些药品及现金,2005年5月年已70岁的澳大利亚华侨陆先生夫妇不远万里到大塘看望李春燕,并赠送她5000元人民币。北京的潘慧女士也寄来2200元让李春燕把贫困群众看病欠下的账消掉。香港钟佩华女士为大塘村捐资8万元人民币修建村级卫生室,北京、上海、天津、广州、西安等许多城市的志愿者,都慕名前来拜访李春燕。省卫生厅2005年7月份在贵阳举办的全省妇幼保健培训班,李春燕是全省惟一一个免费参加培训的村级农村卫生员。
从2005年元月起,李春燕对全村12名五保户(残疾人)实行免费治疗。荣获省劳动模范称号时春燕拿到了5000元奖金,但还没回到村子,又在县医院替一个交不起住院费的陌生人交了3000元。
根据一份来自我国25个省市的农村调查数据显示,导致农民负债的主要原因是疾病,所占比例是29%;导致贫困户贫困的主要原因是疾病,所占比例是40.9%。在贵州省的许多老少边穷地区,农民缺医少药的情况更为严重。从江县卫生局长敖家辉说:“我们国家目前卫生资源倒置。80%的资源放在城市,20%的资源放在农村,80%的人口享有20%的资源,20%的人口享有80%的资源。”温家宝总理10月1日到河北省滦平县农村考察时也指出:“看病难看病贵是农民面临的一个大问题。”
解决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一方面是要实行新型合作医疗制度,一方面是要建设好乡村医生队伍。各级政府和社会应当关注乡村医生队伍的建设,给予他们必要的技术和资金的扶持,以提高他们医疗技术水平,改善他们的工作和生活条件,使他们能够更好地为农民群众服务。
[点评]
李春燕的先进事迹固然感人,但也引发一个思考,有着2500多名苗族村民的大塘村的医疗卫生经费应该由她一个人来承担,还是应该由国家、居民来共同承担,农村居民是否也应当象城市居民一样享受较好的医疗保障,乃至享受带来福利性质的医疗保险,农村卫生事业是否属于公共产品,或者属于准公共产品?
[讨论]
1、你认为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如何才能解决这个问题?
2、农村医疗保健支出是否属于财政支出范围?你的理由是什么?
3、请思考农村公共医疗通过上述形式来供给是否合适,为什么?
案例4.为什么市场不能提供便宜的“救命药”?
因患白血病入院治疗一年多的上海患儿明明不会想到,历时半年、好不容易配对成功,骨髓移植手术却无法按期进行,因为医院里的关键药物断货了。据了解,这种药物疗效好,毒性反应低,但就因为价格便宜,几乎没有厂家愿意生产。
“一分钱一分货”,这是公众的普遍性思维。在很多公众眼中看来,越是能治病的好药,价格就应该越高。然而,这则新闻却告诉我们另一个事实:在药价越来越高、对一些疾病却无能为力的同时,越来越多价格低、疗效好的药品却面临停产、短缺的困境。
这则消息让人想起“劣币驱逐良币”的经济学定律。在医药市场中,可把价格低、疗效好的药品喻作“良币”,把价格高、疗效差的药品喻作“劣币”,后者时常能攫取好处又不受处罚,前者的价值却又得不到体现,于是产生了“逆淘汰”效应———价格低、疗效好的药品只能推离市场,甚至被“逼良为娼”、改头换面后以高价格重新进入市场。
“劣币驱逐良币”现象在如今的医药市场上的大行其道,原因其实很简单:一方面是医院也不愿意为患者开便宜的救命药,另一方面,厂家本身是逐利的,一旦发觉某种药品的利润空间缩小,就会逐渐减产、停产,或者更改包装、品名或剂型,以新药的面目申报,以达到涨价的目的。如此廉价经典药也就逐渐被淘汰,而高价药的花样也就不断翻新。
事实上,经过17次的降价,老百姓手中的处方依然是沉甸甸的,降价的结果不是把医药销售的利润让给了消费者,而是导致那些廉价经典药被逐利的市场之手拒之门外。因此,有关部门应该考虑调整现行的药品定价政策,给廉价经典药更多的补贴,使厂家有更多的利润空间,让老百姓能够用到“救命药”。
[点评]
讨论公共物品的提供方式,是为了明确政府负责哪些事情、财政支出规模多大,然后才能确定需要筹集多少财政收入——这就是基本思路。
正如上文所分析的道理,纯公共物品一般由政府来提供,这是因为公共物品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特征。从这个角度说,提供公共产品的行为不应掺杂经济利益和市场经济的交换原则。
医疗服务可以分为公共医疗公共卫生、基本医疗服务、非基本医疗服务三个层次。计划免疫、传染病防控、妇幼保健、职业卫生、环境卫生、健康教育等在内的公共卫生服务属于典型的公共产品,应由政府向全体社会成员免费提供。基本医疗服务方面,以政府投入为主,针对绝大多数常见病、多发病,为全民提供所需药品和诊疗手段的基本医疗服务包,其间所发生的大部分成本由政府财政承担,为避免浪费,个人需少量付费。对于基本医疗服务外的医疗卫生需求,政府不提供统一的保障。而非基本医疗服务需求属于私人消费品,主要靠市场化方式来提供,在这一领域可以充分引进市场竞争机制,鼓励盈利性医疗机构的发展。
[讨论]
1、结合切身经历谈一谈“看病难”问题主要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2、结合公共产品理论,分组讨论我国医疗事业改革的问题
案例5.公厕管理改革的尴尬
[案例来源]综合相关报道编写。
俗话说,人有三急,可偏偏有时不能如愿。2002年11月的一天,上海市一公共厕所前,一位老大娘急匆匆赶来,拿出二角钱给管理员,还没进去就被管理员拦住了,管理员指指门口立着的一块告示牌说:1块一次。老大娘吃惊地说:怎么要这么多钱?这时,一位小伙子急急忙忙要闯进去,管理员伸手把他给拉住了,小伙子求饶说“我拉肚子”,可管理员还是不松手,对他说,你拉金子也不关我事,先交钱再进去。两人在厕所门前吵了起来,看热闹的人都嘀咕着说:上个洗手间干嘛要这么贵,一天要是上个十次八次那一个月得花多少钱。旁边一个人接过话岔说,那一个月得三百块,我这一个月低保金差不多花完了。
这个场面不只发生在上海,近年来上海、武汉等城市进行了公厕民营化的尝试,引发了对于公用厕所收费及管理的议论。2002年11月,上海市一名下岗女工经过公开招投标,成为一家星级公厕的经营者。之后,武汉武昌火车站出口处一家公厕在2003年8月拍出了62.15万元的天价,引起社会的轰动。
石敬涛在2003年11月4日《中国经济时报》发表文章评论说:通过市场激励机制进行公共管理经营,政府既能大大降低公共管理的投入成本,又能给公众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管理和服务,应该说这是由有限政府向无限政府变革过程的必然要求。从这一方面看,通过拍卖等方式出让城市公厕经营管理权,尽管当前还存在不少争议,但客观地说,这种尝试符合政府管理与社会公众两者的共同利益诉求。但是,这种市场激励机制的介入,不能以损害和破坏政府公共管理与社会公众两者共同利益诉求的对称和平衡为代价。在市场化的运做中,不能仅仅一“拍”了之,然后任由经营者漫天要价。
有人算了一笔账,一年上交管理费20万元,就算不考虑水、电、人工等费用,平均每天起码要得到548元才能保本。这必然转嫁到如厕的居民或游客身上,假设一天有1000人次如厕,那么每人次至少交纳0.55元,如果有500人次,那么每人次至少交纳1元。要是经营者头脑更灵活一些,想象力更丰富一些,兴许会在附加一些服务,如提供书刊欣赏、音乐欣赏等,当然那是要另外收费的,目的是通过这些服务的收入来弥补主要业务的亏空,这样,这一公共服务就会变味了。
石敬涛评论说:最基本的生理需求成了大多数人的奢望;最基本的城市公共设施成了少数个人资本的赢利场所。这显然不是政府管理与社会公众共同利益诉求的归宿和目标。在栈桥附近的黄金地段,凭借地理优势和垄断经营搞天价收费,在这种前提下的公共事业民营化,将利润最大化放在了首位,这必将使公共服务的生产和消费都有失公平。
时隔不久,2003年11月1日《楚天都市报》报道,武昌火车站以62.15万元高价获得经营权的公厕,因超标收费被收回经营权。这已是第二次因超标收费被收回经营权。同一天的《天府早报》报道,青岛市一座移动公厕4年经营权拍出80万元的天价。竞拍人准备按每人5元甚至10元的价格收费,而绝大多数青岛市民对这个价码不能接受。
显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厕管理进行改革是可以理解的。以前,由于公厕不收费,卫生条件很差,现在有些公厕通过收费并承包给专人管理,卫生状况得到很大改善,这是有目共堵的。这样的改革一方面降低了公共管理成本,调动了经营者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方便了社会公众。但对于这种公共服务的市场化改革,有关部门应该保证各个方面的市场激励机制与此相适应,而不能仅仅追求经济利益而忽视了社会效益。
正象有评论所说的:“天价公厕苦了消费者”。这种现象正好说明:某些地方公共设施服务商业化倾向严重,其重要原因是管理者未能划清私人服务与公共服务的区别,以及分别供给这两类服务产品的市场经济与公共经济、市场产业与公共产业的不同,简单地倡导公共设施服务市场化、产业化,把为私人服务的市场产业与公共服务产业混为一谈,造成一些地区公共设施服务的变味。
[
推荐专题: 财政学案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