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更多文库 > 1号文库 > 详情页

浅析声乐教学的方法和重要性

2024-01-08 22:10:06

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析声乐教学的方法和重要性》,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千文网还可以找到更多《浅析声乐教学的方法和重要性》。

第一篇:浅谈声乐教学论文

摘要:本文通过查阅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对我国普通高校音乐教学中学生音乐素质的培养和提高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素质教育是国家培养新世纪全面发展人才的需要,是高校教育的主要目标。在高校音乐教学中,学生音乐素质的提高主要是通过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水平和音乐鉴赏能力来实现的。

音乐是通过歌唱、演奏等独特的表现方式反映生活与大自然的方式和手段。它是一种通过鲜明的节奏、欢快的乐曲、优美的歌声和丰富的情感,去感染、教育、启迪人的特殊艺术形式。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它通过特殊的表现形式赋予教学独特的魅力,对培养学生的音乐素质有直接的作用和功能。

关键词:普通高校音乐教学音乐素质

1.提高学习积极性

在普通高校音乐教学中,学生积极性高,课堂气氛活跃,音乐课成了最受大学生欢迎的课程。近年来音乐课堂教学出现了许多可喜的新现象,音乐课堂生机盎然,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学生的创造力得到了发挥,个性得到了张扬,教学气氛异常活跃,课堂气氛热闹非凡。很多音乐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都在努力探索如何在教学中实现互动,提高学生对学习音乐的兴趣和乐趣,真正实现培养学生音乐素质的目的。

2.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水平

音乐欣赏活动在音乐实践活动中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有人认为“欣赏是音乐活动的中心”,音乐的创作、演唱、演奏,最终都是为了听,所以在音乐教学中,欣赏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1]。

音乐是善于表现和激发感情的,它的最大特点是感染人。音乐欣赏的过程是感情体验的过程,它既是欣赏者对音乐的感情内涵进行体验的过程,又是欣赏者自己的感情和音乐中表现的感情相互交融、发生共鸣的过程[2]。音乐欣赏具有普遍性,无论是音乐专业学习者还是非音乐专业学习者,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都能有所体验,只是感情体验的深度与广度不同而已,由于每个人的个性差异,所欣赏的角度不同,欣赏深度也就不相同。在音乐教学中,提高大学生的音乐素质是最好的方法和手段。

3.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

音乐教育的本质是审美教育。在音乐教育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习惯时,要帮助学生树立对音乐正确的音乐审美观念。只有建立正确的音乐审美观,才能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地激发学习的兴趣和激情,逐渐地培养音乐素质[3]。

普通高校音乐教育是现阶段我国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建设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高校健康文明的校园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普通高校音乐教育的目的是进一步增强学生参与音乐的兴趣,使学生掌握必要的音乐知识与技能,培养和提高学生感受、体验和鉴赏音乐的能力,培养高雅的审美情趣,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和审美意识,促进当代大学生身心和谐与健康发展。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审美意识是提高学生音乐文化素养的重要手段。要具备良好的音乐审美能力,学生就必须在教学过程中学会感受音乐、体会音乐,感受音乐作品丰富的情感,体会音乐作品中美的境界。这样有利于学生陶冶情操、增进身心健康、提高文化修养,为提高音乐素质做好铺垫。

4.因材施教,区别对待

每一个人都是不同的,由于前期受教育程度和个人自身条件不同,以及各地区教育发展不均衡,普通高校大学生音乐素质是存在差异的,普遍的问题就是音乐素质往往不高,而音乐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大学生的整体音乐素质。高校音乐教育的目的是面向全体大学生的,每一位大学生都可以接受音乐教育,每一位音乐教师的最终目的都是把每一位受教育者的音乐潜能挖掘出来,使学生的音乐素养得到普遍提高,最终喜欢音乐,终身受益。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及课本的不断改革和深化,我们要使学生形成基本的音乐素养。高校音乐老师要明确学生间的差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为不同程度的学生设定不同的教学目标,使学生的音乐素质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在音乐中享受快乐。音乐教师应该不断开发音乐课程,完善音乐课程体系,推动学生音乐素质的全面发展,在培养全面音乐素质人才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5.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在普通高校音乐教育中,我们要致力于挖掘学生的音乐潜能,培养创作精神和创造能力,激发音乐创造力,为以后学生的音乐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这种创造力的培养不仅可以激发他们对音乐的兴趣,更可以最大限度地开发他们的音乐潜能。

6.结语

总之,在普通高校音乐教学中学生音乐素质的培养关系到学生的全面成才与发展。广大音乐教育工作者要结合实际,认真学习教育理论和音乐理论,在音乐教育过程中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学生今后步入社会,适应、满足社会需求,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余丹红.大学音乐鉴赏.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4):65-66.

[2]陈海丹.高校音乐教学欣赏之我见[J].东方企业文化,2011,(5):172-173.

[3]叶高峰.高中音乐鉴赏能力结构分析[J].中国音乐教育,2005.

第二篇:浅谈声乐教学论文

摘要】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人们普遍要求开展素质教育,而小学音乐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在小学音乐学习过程中,要遵循小学生的认知规律,鼓励小学生个性化发展,融入音乐游戏教学法。可以利用游戏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如节奏鲜明的音乐、不同的音乐节奏、丰富的旋律变化等,都可以为儿童创建生动形象的游戏情境,在音乐学习中引入游戏,不但与儿童喜欢游戏的天性相一致,还可以有效吸引儿童的注意力,使儿童爱上音乐,享受音乐带来的乐趣。

关键词】小学音乐;音乐游戏;应用

一、音乐游戏的重要性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引入游戏,可以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人类由于拥有了音乐提高了自己的审美能力,所以说音乐是一门高级艺术。其不同于其他学科的主要特点就是,具备较强的感染力与表现力,音乐利用歌唱、倾听、舞蹈等各种形式感染人的情绪。表现形式丰富多样、不拘一格,如戏剧、嘻哈、说唱、美声等,小学时期的音乐学习不可能涉及上述各种类别,但教师可以向学生进行全面的讲解,帮助学生掌握更丰富的音乐知识,对音乐有一个深入的了解。因此,在音乐教学中引入音乐游戏,在激发小学生学习兴趣的过程中,可以增加对音乐的认知,使小学生主动投入到音乐学习过程中。利用引入音乐游戏不但可以创建轻松活泼的学习环境,还能在学习音乐过程中呈现各种各样的游戏,让学生一边参与游戏一边学习音乐。小学生年龄还小,都喜欢做游戏,利用音乐游戏可以进一步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创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得到学生的信任,推动音乐教学的顺利开展。小学阶段的学习对人的一生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在小学学科当中存在着大量理论性内容,小学生不易于掌握与学习,会遇到各种困难,而利用音乐游戏可以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提高学习效率,促进小学生的健康成长。

二、音乐游戏在小学课堂中的应用策略

1.应用情景再现音乐游戏

小学生因为认知原因,还不能理解较为深奥的学习内容,利用引入音乐游戏可以为学生呈现形象直观的学习问题,要注意引入的游戏不易过难或简单,要与学生的认知规律与接受能力相适应,教学内容要融入学生的现实生活,这些材料可以为学生创设真实的生活场景,学生置于学习情境中可以主动参与音乐学习,主动去探索去研究音乐知识。利用情景再现结合音乐游戏,要求教师必须深入研究学习内容,然后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呈现课堂情景,不但要实现学习情景的再现,保证其中的情节发展必须一致,同时还需为学生分配不同的角色,以增加学生的情感体验,感受到人物不同的性格特点,深入了解不同人物的所思所想,从而再现教材内容,从事角色扮演的学生不但可以在表演过程中牢固掌握音乐知识,而且观看的学生也可以被学生的表演所折服,从而投入自己全部的身心,集中了注意力,可以使音乐游戏收到更好的效果。利用情景再现的音乐游戏不但可以吸引学生,还可以将学生引进学习情境中,保证全体学生的积极参与,从而顺利掌握各个音乐知识点,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大多学生对这种学习模式充满着探究欲望,而且希望上课时再次进入这样的情景当中,由于提高了音乐课堂的活跃度,表明这种教学方法可以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这种方法不但可以应用于音乐教学当中,而且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也可以应用,音乐教师要善于结合学生的学习需求、学习内容科学选择最为合理的游戏,做到这一点才能将全体学生引入学习情境当中,提高学习效果,帮助学生掌握更加完善的音乐知识,提高教学质量。如在学习《小花猫和小老鼠》时,首先要求学生说出小花猫与小老鼠的性格特点与兴趣爱好,接着要求学生分别扮演小花猫与小老鼠,鼓励学生一边说一边唱一边表演。这种教学模式可以为学生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可以充分感染学生的感情,使学生沉浸在同伴间的表演当中。又如教师在教学音符时,与可以引入游戏的做法,可以将抽象的音符转变为形象的游戏,鼓励小学生分别扮演小青蛙,将1、2、3、4、5五个音符作为五个台阶,当扮演小青蛙的学生踏上第一个台阶时,全体学生学唱“1”,踏上第二个台阶时,学唱“2”,如此循环往复,在提高学生参与兴趣的过程中提高了学习效率。

2.利用游戏学习音准

小学音乐学习中的重点与难点是音准的练习,只有掌握准确的音准,才能开展后面的音乐学习。小学生由于思维能力还没有得到充分发展,而音准学习具有较强的理论性,所以教师要帮助学生突破学习中的难点,利用游戏设计来解决音准学习中存在的困难,顺利开展音乐教学。教师可以运用比较的方法开展音准教学,为了帮助学生顺利理解理论知识,可以引入学生生活中常见的一些事物,提高学生的理解水平。所以,在音准学习中引入游戏的做法,可以帮助学生突破学习难点,同时,也可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如教师将小猫爬楼梯作为音阶,利用小袋鼠的跳跃作为小跳音程等,利用这些生动形象的比喻,帮助学生顺利理解概念,学生可以利用身边熟悉的事物学习抽象的音乐理论,可以提高学习效率。

3.通过主题游戏激发学生的参与能力

在小学音乐学习过程中,音乐游戏可以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主动投入到音乐学习活动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创设游戏情境,鼓励学生积极扮演其中的角色,如在学习《两只懒乌鸦》的歌曲时,学生在演唱时,应该使用充满表现力的声音来表现歌曲内容,必须要正确演唱四分休止符。教师可以首先讲解歌词的主要内容,使学生认识到辛勤劳动的重要性,不能在生活中无所事事。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笔者将《明日歌》与《两只懒乌鸦》结合在一起学习,鼓励学生参与不同角色的表演,不但可以调动学生的参与兴趣,而且也帮助学生掌握了音乐知识,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在小学音乐学习中引入音乐游戏,可以创建小学音乐高效课堂。利用充满吸引力的游戏,鼓励学生共同参与、增加学生的情感体验,加深小学生的音乐印象,可以达到提高音乐素养的目的。所以,小学音乐教师还要转变音乐教学理念,不断学习,掌握高水平的专业教学方法,研究与小学生年龄特点相适应的游戏教学手段,充分利用音乐游戏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保证小学音乐教学的顺利开展。另外,游戏与音乐知识还需协调一致,音乐游戏只是音乐教学的一种工具,要认识到过度使用徒劳无功。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引入音乐游戏,可以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是在音乐教学中引入充满吸引力的游戏来调动学生的参与兴趣,使学生感受到学习音乐的快乐,从而顺利掌握音乐知识,提高音乐能力。因此,需要小学音乐教师要及时转变音乐教学理念,不断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教学技能,积极研究与学生认知规律相协调的音乐游戏教学法,大胆创新、敢于探索,帮助小学生掌握更为丰富的音乐技能,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丁梦娇.音乐游戏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作用与实践[J].音乐时空,2016,(06).

[2]杨璨.如何调动儿童在钢琴演奏初级学习阶段的主观积极意识[J].音乐时空,2015,(23).

[3]李理.音乐游戏融入小学音乐教学中的作用探讨[J].艺术科技,2015,(02).

[4]韩雅楠.小学音乐教学与影视音乐结合的实践与探究[J].北方音乐,2015,(02)

第三篇:浅谈声乐教学论文

[摘要]音乐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内容,是提升初中学生审美观念的重要一课。通过音乐教育,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对于人文教育、美育教育具有重要作用。初中教育作为我国九年义务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人才的启蒙和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初中;音乐教学;审美

在新课程改革的指导下,中学音乐教学必须对青少年的美育教育进行合理的渗透,使之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大纲》也对此做出明确指示:“美育是全面发展教育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教育是实施美育的重要手段之一。它对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有着重要的作用。”笔者认为,音乐教育的价值在于通过不同的音乐体验,让学生在享受音乐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平衡综合的逻辑思维,满足学生的审美需求。因此,音乐教育对于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本文中,笔者主要提出了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策略的几点建议,希望对当下中学音乐教育能起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初中音乐教学的审美价值

1.引导学生学会倾听,正确审美

音乐美是一种声音艺术美,它是依靠乐音的高低、长短、强弱和音色的变化和对比相合组织起来,形成音乐形象,并依靠人们的听觉来感受的一种艺术,它不仅有利于保护学生和嗓音,还能转换学生大脑中枢的兴奋中心,更好地调节学生紧张的学习生活,促使学生身心健康得到更进一步的发展。更重要的是,正确地审美还可以陶冶和培养学生具有优良的品格和高尚的情操,更好地启发学生树立远大的志向和理想。总之,借助于音乐的娱乐性能、教育性能和审美性能,可以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引导中得到发展,更客观地去认识世界,使他们有意识地要求自己努力做到语言美、行为美和心灵美,从而有益于社会风气的净化,更进一步鼓励学生为振兴中华而努力,为将来为祖国多做贡献奠定基础。笔者在初中音乐教育教学过程中深感:在音乐教学中只要时刻注意引导学生学会倾听音乐,学会欣赏音乐带给人的无形之美,就能够宏观地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角度,对审美认知的形成也有极大的助推作用。音乐通过营造氛围,能够对人产生心灵的净化作用,通过正确引导,能够对人的审美能力进行深入挖掘,提升审美的能力。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倾听音乐的习惯,在听前教师要提出启发性问题,要求学生带着一两个问题来听,欣赏当中需要做必要的讲解,尽可能让学生自己去思考、探索;讲解一定要少而精,切忌烦琐,在学生欣赏之后,引导学生进行讨论,然后教师再做简要的讲述,是启发学生想象和联想的关键。生动的语言、富有意境的图画或幻灯、录像等,都可以在生活经验和音乐间架起联想、想象的桥梁,最终达到引导学生“以听审美”的教学目的。

2.初中的音乐教育能够立足于社会美德

孔子曰:“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大凡深有造诣的教育家都深谙此道,因为音乐作为万德胚胎的源泉,可以把外在的道德规范内化为人格要求,这就是正所谓的:人心自有语言难通而音乐可通的领域。因此,音乐教育要帮助学生辨是非黑白,知善恶美丑,要担负起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完善品德的重任,使学生形成鲜明的爱憎感情。众所周知,现代音乐教育是美育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它能对人的感官引起强烈的感染力,美好的音乐缓缓地传进学生的内心,唤起美好的感觉,达到心灵上的共鸣。教育的作用在潜移默化中进行,这对于培养学生正确审美情趣,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情操是十分关键的。初中的音乐教育引导人们积极向上,立足于社会美德,引导人们的内心对美的感悟,对人才的审美认知进行优化,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价值观念和健康的审美价值观。音乐教材中丰富的歌、多彩的曲都蕴藏着美,美善合一的理念贯穿于学习的始终,音乐情感所表现的多态美使孩子情感丰富,适时诱导,适度拓展,促进学生在聆听、演唱过程中产生共鸣,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求真、向善、爱美。如中国传统器乐影响的代表作之一《梅花三弄》这首古琴曲,它的主题音乐节奏平稳,曲调流畅,音调高亢。它以梅花挺拔、刚健来比喻超尘脱俗的形象,以梅花抗严寒、傲风雪的性格来比喻不屈不挠的高尚品格,隐喻具有高尚节操的人,是一首美善合一的经典古琴曲。

二、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策略

1.建立平等师生关系,创造良好课堂氛围

由于信息时代的到来,老师已经不再是传播知识的主要来源,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等多种途径获取想要学习的内容。在这种社会背景下,老师不再是教育的掌控者,领导者,不再是教学的中心,而是“平等地位的首席”。音乐老师在初中教学的过程当中,应当转变思维,不要把自己放在一个领导者的位置上,应该和学生平等沟通,教学相长,作为参与者加入到教学活动中。不断探索,使学生提高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开拓学生的思维。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是提高教学有效性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老师要积极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开放的学习氛围中敢于质疑、敢于提问。在老师与学生的交流过程中,老师可以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同时也能对过程中的不足及时予以提醒,让学生恰当地进行改正和完善。这种教学方式,能够让学生获得全方位能力的提升,同时,对初中音乐教学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比如在讲解《友谊地久天长》时,我先是表达了一年多来与同学们共处过程中体会到的一些感动细节,以此来表达我与同学们除了师生情之外,更多的是一份永久的友谊,接着再动情示范,在教室里边走边唱《友谊地久天长》这首歌曲,使学生更加直接地感受音乐作品所传递的信息,沉浸在我的真情表达之中,渲染良好的学习氛围。接着我引导学生一起与我合唱,通过互动使学生感受到音乐的情感表达,拉近了师生的距离,更好地活跃了课堂气氛,为接下来的讲解做出了有效的铺垫作用。同时,现代技术的迅速发展,让初中教育在生动活泼氛围中进行成为了可能。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与好奇心。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想法和质疑,在质疑和解决质疑的过程中完成教学任务不断进步。

2.在课堂中建立良好的审美情境

音乐作为审美教育的重要的途径,通过在课堂中建立良好的审美情境,能够使学生很好地完成审美教育的目标。情景的设置是音乐教学中情感化的基础和重要保证,通过审美规律设计音乐审美情境,能够更加贴合学生的心理特点,使学生在特定的情景中产生共鸣效应,使学生在不自觉间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在创设情景中需要注意,在音乐教学的不同阶段,创设的情景起着不同的作用。例如,在教《大海啊故乡》时,我先是配乐请学生朗诵李白的《静夜思》、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安石的《泊船瓜洲》等学生们耳熟能详的思乡诗,将学生引入到思乡的意境中去,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母亲、对家乡以及生活的热爱。在同学们的情绪被充分调动起来后,我再适时引入《大海啊故乡》这首歌曲进行示范唱,示范唱时要求学生划拍默唱;再引导学生跟琴学唱,学唱过程同样要注意力度的处理以及前后情绪的变化;之后我又解释了类似“大海啊大海,就像妈妈一样,走遍天涯海角,总在我的身旁”等歌词的意境,引导学生感受大海的宽阔和多姿多彩。使学生感受到生命源于海洋、音乐源于生命,号召同学们向往美好,热爱生活。实践证明,将音乐情景教学用于教学过程中的连接,能够使学生更加熟悉相关的情景设置,能够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使得学生对新事物的审美接受得更快。如果将音乐情景教学,用于教学内容中,能够极大地丰富原有的审美内容,使得审美效应更加怡人、感人、化人。因此老师在设置音乐审美情景时,要明确教学目的,将音乐审美情境所产生的教学效果发挥到最大。让音乐审美情景能够对审美教育起到铺垫、烘托和促进的作用。

3.引导学生学会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

音乐鉴赏能力是通过认知声乐和器乐作品,来提升自信自身的情感内涵,是一个心理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愉悦身心。而引导学生学会在音乐中感受到美的存在,能够很好地提升学生的音乐情趣,审美能力和表现创造力。要想正确地引导学生在鉴赏当中感受美、表现美,首先就需要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音乐鉴赏的过程中,随着音乐的变化,不断地改变自身的思维。通过联想将感性的审美思维,转变为理性的分析体验中。当学生运用音乐要素对相关作品进行审美分析时,能够不断提升自身感知音乐作品艺术形象的能力,从而潜移默化地提升自己的审美水平。例如在欣赏音乐《动物狂欢节》中《狮王进行曲》段时,可适时运用语言构成悬念,如乐曲中将会出现狮王威猛吼叫声,而且这种吼叫声会在音乐进行中出现若干次,悬念形成,剩下的只是让学生在音乐声中结合他们从生活中得来的知识进行印证了,这正是在理解音乐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积极思维,通过联想加深对音乐作品的领悟与理解。既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又使学生在应用、拓宽和延伸的活动中尝到了学习的乐趣和情感的满足。这种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收音乐的熏陶,并在其中学生感受美和鉴赏美,进而在生活中处处表现美。因此,在进行音乐鉴赏课时,老师可以鼓励学生将自身的感官体验到的美的.感受,变成具体的文字和图画,久而久之,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审美,从而实现学生的全身心发展。

三、结语

总之,我们应采取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将音乐学习作为一个审美体验,只有通过审美教育,才能培养出学生的个性、自信心和创造性。我们一定要增强以审美为核心的观念,以达到培养学生全面发展这一教育目的。

[参考文献]

[1]王旭蕾.浅议新课程背景下中学音乐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11(32):104―105.

[2]李锋.审美与鉴赏教学在高中音乐教学中的实施策略[J].考试周刊,2013(46):184.

[3]李振奇.高校音乐教学渗透审美教育的探析[J].北方音乐,2014(03):23.

[4]徐中睿.师范音乐审美教学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5.

第四篇:浅谈初中生声乐教学方法

初中生声乐教学方法之我见

郑州市第八十五中学

周云霞

内容摘要

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唱歌又是音乐素养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介于初中生的年龄特点和生理特点,教育他们多了解一些变声期的知识,特别是对于有音乐爱好和天赋的初中生,用科学而系统的发声方法训练他们,不仅可以帮助他们很好的渡过变声期,还可以让他们的特长得到很好的培养。声乐的教学是个复杂而长期的过程,教师要不断的鼓励学生坚持学习、多加练习。教师也要从实践中不断的总结和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

声乐教学 兴趣 方法 循序渐进 坚持

初中是由小学向高中过渡的时期,学生的身心发展也由少年期向青春期过渡,他们可塑性大,情感丰富,既是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最佳时期,又是为今后发展创造条件的重要时期。好多学生酷爱唱歌,声音条件也不错,但受各种条件限制,比如在小学最佳培养期(七岁开始学习声乐最好)没有得到很好的训练,没有专业的声乐教 师等,有天赋和爱好的学生没有被发掘和培养,很是可惜。现在,我们都认识到了素质教育的重要性,正在轰轰烈烈的搞素质教育,并在积极的探索更好的素质教育的方法。艺术教育可以陶冶情操,培养学生的特长和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丰富学生课余生活,同时各个学校都配备了专业的音乐教师,又有第二课堂这么好的平台。我们初中音乐教师应该抓住机会,多培养一些优秀的声乐特长生,既发展了他们的特长,又可以为高中输送更多的好人才,同时也让我们的专业得以更好的发挥和展示。

初中的学生大部分陆陆续续会进入变声区,期间可能会出现声音沙哑、低沉,高音不易被控制等现象。不要紧,只要教师合理的教育和引导,教育学生注意保护好嗓子,不要大声叫喊和长时间的大声读书和唱歌,不模仿成年人唱歌或者压着嗓子唱歌,避免嗓子过度疲劳,用科学的发声方法来练习发声,经过专业和系统的训练,他们会有很好的发展。

从事初中声乐教学工作十多年来,接触了各种情况的学生,也培养了一些优秀的歌者,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并总结出一套自己的声乐教学方法。在这里和各位声乐教育工作者交流一下。大家都知道,声乐教学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是长期而又复杂的一个过程,只有在方法正确的基础上坚持学习,不断的训练,循序渐进,在人的身体内建造一个歌唱的乐器,才可以造就一个优秀的歌者。

初中生由于年龄的特点,他们感情丰富,喜欢唱歌,但又容易走极端,盲目的喜欢流行音乐,甚至模仿成年人的声音特点,模仿歌星的音色,这样是不对的,也不利于他们的长足发展,甚至会在青春期影响他们的声带正常的发育。

首先,最重要的是要让他们了解变声期保健知识、人声发声的原理以及正确的歌唱姿态。并引导他们知道什么样的声音才是美的,培养他们有一双会听的耳朵。比如:在听歌曲《送别》后,问:“这首歌好听吗?为什么呢?”,让他们说一下听后的感受,并总结范唱的声音特点。然后再让他们用自己的没有科学发声方法的声音唱一遍,两者进行比较,一比较他们就能深切体会到:用科学发声方法唱歌,声音流畅,高低音统一,唱出来的歌会更好听。而不是如他们所想象的那样,用科学歌唱方法唱出来的歌就一定是千篇一律的美声的效果。而是一套基础的、系统的科学发声、呼吸、共鸣、咬字吐字的方法,帮助歌者构造完美人体乐器,发出优美、嘹亮、自然的歌声。

其次,是培养学习声乐的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就是人积极探究某种事物的认识倾向。它出自于好奇心,即探究新事物的心理需求,这种需求得到一定的满足,就会产生对有关事物的兴趣。学生若对所从事活动感到兴趣,就会导致活动动机兴趣化,活动因此成为一种积极主动的心理倾向和自觉行为。所以,培养学生学习声乐的兴趣就异常的重要。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树立榜样和听好的作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比如,声乐教师可以以自己的优美范唱打动学生,或多听名家的代表作品,如殷秀梅、关牧村、宋祖英、彭丽媛、吴碧霞等。并让他们知道,这些歌唱家也都是经过长期而又严格的声音训练,再加上发挥自己的声音特点才会有如此美的歌声。

打好了以上基础,就要进行具体的声乐教学了。针对初中生的模仿能力比较强,也具备了基本的理解能力,但正处于变声期,所以要先给他们讲清楚人发声的基本原理,比如:人之所以能够发声是因为吸进肺部的气体呼出,气流冲击声带,声带震动发出声音。虽然是声带震动发声,但只有声带和喉头、呼吸器官、共鸣器官、咬字吐字器官四个部分的发声器官协调配合才能唱出优美的歌。我们要通过通俗易懂、精炼准确、形象生动的教学语言传递给学生并指挥他们的发声器官协调配合。再根据他们演唱的声音,进行判断、评价、提示,一步步引导他们逐步调节自己的声音,校正发声机体,使之找到正确的歌唱方法。另外,初中生已经具备了基本的辨别能力,要培养他们知道什么样的声音才是对的,训练他们的耳朵,他们就可以用听觉调节自己的声音了。

声乐教学是个循序渐进而又复杂的过程,一个学生一种情况,接受能力也都不一样,所以教师和学生都不要有急于求成的心理,要有耐心、有计划的进行。对于刚入门的学生,一定要打好基础:

一、首先要培养学生有正确的歌唱姿态。身体自然端正站立,头正,胸部稍微向前张开,两眼平视前方,双肩略向后展,脸带微笑(笑肌提起),两手自然下垂于身体两侧,两脚分开与肩同宽。

二、其次,应该进行正确而又严格的呼吸训练。呼吸是歌唱发声的动力和基础,非常关键。学生唱歌根本不知道歌唱呼吸是怎么回事,开口就唱,频繁换气或者憋得声音变形,把声音全部挤压在喉咙里,唱高音时就吊脖子,告诉他们这样是错误的。然后教给他们胸腹式联合呼吸方法,它有小腹、膈肌和两肋联合操作完成。让学生想象有一位离别很久的好友,突然出现在你面前,你惊奇的倒抽一口气,几乎喊出来,就停止在这种状态上,然后仿佛有一股外部的力量将小腹向外推压,感到小腹在与这股力量对抗中,气息徐徐向着上齿根的背后发送。或者让其体会快跑后的感觉,腰部是什么感觉,胸部是什么感觉,边体会边发声,体会腰部和声音是怎样的关系。这种呼吸方法要经常让学生体会,并经常练习。

三、给他们讲解歌唱中的共鸣原理,为好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以唢呐为例,只拿一个唢呐嘴来吹,声音是直而且单薄的尖音,但将唢呐嘴装到它的管身上来吹,发出的立刻是一个响亮、柔和而又传的很远的声音,这就是共鸣的效果。人是靠声带发声,但没有共鸣,只有声带发声也是不行的。人体内部的共鸣器官有:头腔、鼻腔、口腔、喉咽腔、胸腔。要让自己唱出来的声音更为响亮、丰满,必须发挥共鸣器官的作用。

四、先用小的练声曲练习发声,不同的练习曲有不同的训练效果,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设计不同的练声曲来训练学生的呼吸、口腔的打开、膈肌的支撑、喉部放松、共鸣、咬字吐字等,经过一些训练后,状态基本有了,根据学生具体出现的问题,再设计新的练声曲。同时可以让学生唱一些小歌,开始培养他们的咬字吐字、节奏感和表达能力,比如唱《嘎达梅林》、《渔光曲》、《摇篮曲》、《送别》、《大海啊故乡》等速度稍慢、跳度不大,优美而又较熟悉的歌曲,他们可以在演唱中逐渐体会口腔的打开和放松、咬字吐字,同时也练习他们的呼吸方法和共鸣的运用。这些基础都打好之后,老师就要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因材施教”了。但是一定要注意学生学习声乐自信心的培养,因为声乐方法的掌握需要一个过程,水平是一个阶段性提高的过程,教师要不断的激励学生坚持学习才能提高。教师选择的练声曲和歌曲要适合学生的程度,不易选择不能胜任的歌曲或勉强的歌曲,避免造成学生心理负担,进而打消学习的热情。

另外,教师要有清晰正确的声乐观念。这决定声乐教学能否顺利进行,能否达到教学目标,能否引导学生走上正确的声乐道路。教师要首先建立正确的声音观念,可以通过听名师上课的录音、录像、VCD,特别是看现场的音乐会,要多听听好的声音,多接触好的声音,培养自己的听觉,保持正确的声音观念。学生在开始阶段,虽按照老师的要求努力去做,但是因为理解能力、机能、思维、观念的不同,没有跟上老师的要求,往往做不好,甚至做的比较差。这时教师要坚持自己的要求,巧妙设计一些练声曲或用恰当形象的比喻帮助学生改掉毛病,而不要因为学生现在做不到而改变自己的正确观念,改变对学生的要求,否则会打破学生已经形成的一些观念,反而使学生无所适从、不知所措,使学生的声乐学习产生严重的反复,长期原地踏步,甚至退步。

总之,声乐教学是个长期而又复杂的过程,学生的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教师的水平,我们需要不断的发现、总结和改进我们的教学方法,提高我们的教学效果,让学生在学习声乐的道路上少走弯路。让我们用耐心和爱心给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在声乐教学的这片土壤里,努力的探索、耕耘,发掘,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吧。

第五篇:声乐课教学方法初探

声乐课教学方法初探

学前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终身教育的开端。幼儿师范教师担负着学前教师的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双重任务,在教育体系中具有职业性、专业性、基础性和全民性的战略地位。随着我国教育政策的大力推进,近年来,幼儿园教育作为基础教育,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地位越来越重要,同时也对幼教师资提出了更高、更新、更全面的要求。声乐课程作为学前教育专业技能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过程中应结合幼儿教育的特点与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方法上大胆创新,科学解决教、学、用三者的关系,让学生学有所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艺术歌曲与儿童歌曲相结合的课堂教学模式

学前教育专业的声乐课有着其自身的特点,无论从学生的生源、艺术素质、声音条件,还是教学上,都不同于高等专业艺术院校技巧性很强的声乐课,也不等同于普通中学的唱歌课。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的教学目标是:学生必须了解和掌握歌唱发声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在有伴奏或无伴奏的情况下,基本上能独立、正确地表现常见的体裁风格的歌曲。为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幼儿师范专业技能,将艺术歌曲学习与幼儿歌曲学习相结合,融入声乐课堂教学当中,有利于学生既能得到科学的声乐技能技巧训练,又能学会用悦耳、自然的声音去演唱充满童趣的儿童歌曲。通过教学实践,学生在课堂上学习兴趣浓郁,课堂氛围活跃,体验了学与用的乐趣,收获满满,快乐满满。我校学前专业声乐课程一般是每周两课时,按照自然班学生分成两组,大约25人一组,一组两个课时,共80分钟。课堂时间大致分配为:(1)练声曲练习:15分钟;(2)学习、处理艺术歌曲:35分钟;(3)幼儿歌曲学习与表演创作:30分钟。可根据课堂教学实际情况适当调整上课内容与时间分配。

二、艺术歌曲的选择原则与“融汇式”的教学方法

1.歌曲的选择原则

(1)基础性:考虑到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入学时声乐基础起点低的特点,歌曲选择根据每学期的专业进度,采取由浅入深,由简到难的选择方法。例如,第一学年选择《花非花》《故乡的小路》等歌曲;第二学年选择《摇篮曲》《鼓浪屿之波》等歌曲。

(2)师范性:针对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基本上都是女生的特点,宜选择大量适合她们演唱的独唱和合唱歌曲,也兼顾到男生,将传统声乐教学的普遍经验与学前师范声乐教学的特点相结合。例如,《梧桐树》《长城谣》等歌曲。

(3)系统性:选择大量优秀的中外民歌、革命历史歌曲、古典歌曲及最新优秀创作歌曲等,例如,《红河谷》《黄水谣》《天边有颗闪亮的星》等歌曲,使学生们从中获取大量相关的文化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开拓视野,促进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艺术修养的全面提高。

2.发声练习的训练

(1)授课方式:采取先集体再个别的授课方式。即先集体练唱,解决共性问题;再个别练唱,解决个人声音状态、气息、咬字吐字等问题。在指导个别学生时,要求其他学生认真倾听,学会听辩正确的声音,学会找出声音出现的问题并找到解决的方法,这也是将来成为一名幼儿教师必备的素质与能力。

(2)练习方法:首先进行气息训练,让学生学会科学的腹式呼吸,让学生先感知、感受横膈膜的运动状态,再进行稳定喉头、共鸣训练、连音、跳音练习等其他的发声训练。常用的辅助练习方法是:狗喘气、闻花香、打呵欠、急吸缓呼、打嘟(弹唇)练习等。

(3)注意事项:由于学生来自全国各地,大部分没有接触过声乐训练,小部分学生没有上过音乐课,对“声乐”概念陌生,在音准、节奏、乐感方面较弱,演唱时常常会出现“跑调”的现象。所以,练声曲的训练需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由浅入深,由简到难,循序渐进,切不可过急,一味地拔高音,这不仅会给学习进程造成障碍和困难,也常常会给发声器官带来损害。“欲速则不达”,这是声乐学习者应牢记的警句。

3.歌曲教唱――“融汇式”教学方法

(1)“融汇式”教学方法的诠释:即是把所有相关学科融合汇集在一起,如乐理知识、视唱练耳、舞蹈动作、指挥图式、朗诵表演等。(2)“融汇式”教学方法的意义:使学生能够很好地掌握声乐学习的相关知识与技能技巧,有效增加教与学的互勤,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使声乐教学更加科学、规范、高效,更具专业特点。

三、幼儿歌曲的选择原则与儿歌表演唱的授课方法

1.歌曲的选择原则

(1)教育性:学前专业学生将来面对的是学龄前儿童,所以,充满童真童趣的幼儿歌曲才是她们日后所要教授的主要内容。幼儿歌曲是以幼儿生活为题材,反映幼儿思想感情的歌曲,集简单的知识和道理为一体的内容集合,潜移默化地影?幼儿,可以更好地促进知识的增加,更好地明白一些道理,也能促进幼儿情感的交流。在教学中宜选择节奏轻快、语言活泼、篇幅简短,具有教育意义的歌曲,例如,《好孩子要诚实》《国旗多美丽》等歌曲,使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能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2)代表性:选择大量经典而具有代表性的优秀中外幼儿歌曲,例如:《娃哈哈》《拔萝卜》《幸福拍手歌》等,旨在提高学生对幼儿歌曲风格、类型的了解和掌握,提高鉴赏能力,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幼儿歌曲的兴趣,增加对幼儿歌曲的情感,为日后的音乐教学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3)渐进性:第一学期因学生声乐基础普遍较差,为避免用白声和童声演唱,养成不良的演唱习惯,所以暂不教唱幼儿歌曲,以简单的发声练习和艺术歌曲练唱为主;第二学期开始选择幼儿园小班的歌曲(学生经过第一学期的声乐训练和舞蹈、视唱练耳等相关学科的学习,已掌握基本的专业能力);第三学期选择幼儿园中班的歌曲;第四学期选择幼儿园大班的歌曲。如此以来,中专学生在校的两年期间就能接触和学唱许多的儿童歌曲,这为她们日后的教学工作积累了较多的儿童歌曲素材,为教育教学奠定良好基础。

2.歌曲的教授方式

(1)儿歌表演唱:即在教授儿童歌曲时,要求学生需根据歌曲的节奏和内容,编排简单的舞蹈动作,并加入合适的道具(要求尽量是自己动手制作)来进行表演,以歌唱为主,动作为辅。

(2)表演形式:分为个人表演与小组表演。这种授课方式不仅锻炼学生个人的创作与独立表演能力,也锻炼了学生团队合作精神与合作能力。

(3)表演要求:幼儿形象是稚嫩、天真、可爱的,幼儿歌曲的题材多为积极向上的,因此,在演唱的过程中,不需要很高的声乐技能技巧,但要尽量去表达幼儿天真、活泼、可爱的一面。要求声音甜美、清脆、明亮、自然,表情要丰富,具有吸引力,动作也要富有童趣,符合歌曲的思想感情。

(4)表演考核:例如歌曲《粉刷匠》,老师在教完歌曲后,可先给学生们提供一些适当的舞蹈动作做指导,引导她们自己创作、编排,并根据歌词大意制作道具。经过一周的准备,然后进行考核:对表演到位的同学与小组给予加分等奖励;对于表演不理想的,加以指导,并要求重新编排。

(5)教学目的:在幼儿歌曲演唱中加入适当的舞蹈动作与道具,使歌曲的表现更加形象、生动,更容易引起幼儿视觉和情感上的共鸣,达到感染幼儿、教育幼儿的作用。

四、声乐笔记与其他视听形式

声乐笔记是反映学生声乐学习进度的一面镜子,是声乐理论、方法在自身歌唱实践中的总结,亦是学生“多动脑筋,少用嗓子”的辅助工具。勤于动笔的人,更容易理解练习的方法,减少歌唱学习中“看不见、摸不着”的难度,增强声音形象的记忆,有助于学生在每个阶段的学习,也给将来的教学工作带来实用性的方便。笔记应记载每个阶段学习的发声练习和歌曲处理的要求,主要问题及纠正方法,练习效果(收获、感觉、困难之处等)以及声乐学习中的思想状况等。另外,鼓励学生多聆听多欣赏教学曲目和其他优秀的艺术歌曲,从不同演唱者的歌唱风格和对歌曲的艺术处理方面得到启发和帮助;多观看音像视频、声乐演唱会和声乐比赛,通过观摩,开拓视野,陶冶艺术情操,提高鉴赏能力、学习能力和审美能力。

五、课外演出和参加比赛

鼓励学生多参与校内外的各项技能展示、文艺汇报演出等形式多样的表演活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与增强舞台经验,提高专业水平,增强自信心和表演能力。例如:在2016年和2017年由广东省教育厅举办的“广东省中等职业学校技能大赛幼儿艺术教育竞赛(学生组)”中,笔者指导幼师班黄同学去参加声乐技能比赛。在赛前根据学生的声音条件,为学生挑选歌曲,并在赛前对该生进行强化性的辅导,最终均以广州市赛区第一名的优异成绩参加了省级决赛,2016年?@得三等奖、2017年获得二等奖的好成绩。学生也在比赛中学习到了许多专业知识,专业水平也有了质的提高。另外,定期对学生进行声乐讲座、交流、评估与考核,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全面提升学生的声乐专业知识和技能技巧。

六、实习实践教学

“唱得好”固然重要,但对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来说更需要“教得好”,教师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是教师专业化的核心。学前专业的学生不能只停留在声乐技巧的学习上,而要强化学生的声乐教学实践能力,所以必须重视学生的幼儿园见习和实习,让学生在深入参与幼儿园日常声乐教学的过程中,领会幼儿园声乐教学的要求和特点。我校学前专业与幼儿教育机构(如幼儿园、早教培训中心等)建立实训基地,每学期和每学年定期安排学生进行见习、实习活动,为学生创造声乐教学实践机会,让学生们在实践中检验所学,改进不足,全面提高。

总之,随着国家二胎政策实施以及党的十九大报告对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学前教育必将迎来飞速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也会从原来的单一型人才过渡到综合性人才。所以,通过以上教育手段和教学形式的培养,学前教育声乐课程熏陶出来的学生将具有较高的艺术素质,力争做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日后走上工作岗位奠定坚实的基础。当然,作为师范类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要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革新自己的教学方法,从而达到良好的声乐教学效果,处理好教、学、用三者的关系,让学生学有所用,适应时代的发展,进而推动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获得更好的发展。

责任编辑朱守锂特约编辑谭家尧

推荐专题: 浅析声乐教学的方法和重要性

相关推荐
本站文档由会员上传,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发送邮件至89702570@qq.com联系本站删除。
Copyright © 2010 - 千文网移动版
冀ICP备20200271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