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乡村振兴社会实践报告(合集)》,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千文网还可以找到更多《乡村振兴社会实践报告(合集)》。
一、基本情况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胡陈乡农业比重大,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势在必行、至关重要。为此,特围绕胡陈乡推进乡村振兴工作以来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开展专题调研。
二、存在问题和不足
(一)资金问题成乡村振兴“拦路虎”
一方面,乡村振兴需要庞大资金,而胡陈乡财政薄弱,难以长期支撑乡村振兴工作的开展。另一方面,出于物流等因素的考虑,好项目、大企业一般优先落户开发区、城乡结合部和交通枢纽地带,胡陈乡由于先天的地理劣势,在招商引资上明显缺乏竞争优势。
(二)创新不足制约乡村振兴推进
目前,胡陈乡由于创新不足,发展模式僵化,导致原有优势不显、发展后劲不足,最终拖慢乡村振兴进度。以旅游工作为例,胡陈旅游具有“点多、面广、环境好”的特点,并且拥有农事节庆、休闲农业、户外运动等三大资源要素,优势突出。但是,由于创新不足,胡陈绿水青山等优势未能得到有效的利用,且随着周边乡镇对乡村旅游的日渐重视,胡陈旅游的优势日益减弱。在调研中我们发现,今年胡陈桃花节外来游客人数和去年相比,下降幅度在60%以上,其中流失的大部分游客前往其他乡镇街道参加模式更新的樱花节、油菜花节。
(三)群众观念有待提升
一方面,受传统“小农思维”影响,大部分农民的思想观念还停留在“抱地养老”、“抱房养老”的程度,农村一些闲置土地、房产难以通过集中流转、整村入股等形式得到合理利用,最终导致花卉经济、民宿经济、观光经济在发展壮大的过程中遭遇土地瓶颈。另一方面,一些相对比较成熟的农家乐、乡村民宿经营业主因现代经营理念欠缺,产品服务比较单一,难以吸引中高收入人群用餐入住,所产生的经济价值、综合价值相对有限。
三、下步打算
(一)加强资金管理,强化招商引资
一方面,加强乡村振兴资金监管,做到专人管理、专款专用、定期审核,确保每一笔资金都用在刀刃上。另一方面,加快提升全乡道路交通建设网络,完善全域绿道功能,实现盛宁线力洋至胡陈段建成通车,争取沿海高速互通连接线立项动工,推进乡客运场站规划建设,扭转地理劣势,强化招商引资竞争力。
(二)拓宽工作思路,增强发展后劲
一方面,积极组织乡工作人员、村干部、党员、妇女代表等人员前往乡村振兴工作先进乡镇进行考察学习,开拓视野,拓展思路。另一方面,充分把握胡陈乡现有优势,通过改革试点等方式,“老瓶装新酒”,积极探索胡陈乡村振兴新模式。
(三)改善群众观念,推进全民共建
一方面,通过村民说事、聊天长廊等平台进行宣传,在潜移默化中改变群众观念,激活群众主人翁意识,鼓励群众主动参与乡村振兴工作。另一方面,借助光点小聚等活动,加强农家乐、乡村民宿经营者之间的交流,并安排相应的经营技能培训,提高经营者经营水准,努力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氛围。
集美大学
社会实践调研论文
集美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部
晋江市各村(社区)居家养老工作的探讨与思考
[文章摘要]2012年暑期我有幸参加了思政调研二队的调研实践队,采用走访调研的形式,开展社会调查活动,利用暑期50多天深入基层,深入农村,认识晋江市农村地区青年的养老观念。人口老龄化是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无法回避的客观产物。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老年人养老问题不仅已经成为我国重大的社会课题,而且也构成了新世纪人类社会发展的主要问题。福建省晋江市经济发展势头迅速,位居全国百强县前列,在解决老年人养老问题方面也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绩。本文将从本土化视角,利用暑期社会实践与专业实习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对晋江市各村的青年进行社会问卷和调查,了解各村青年对于农村养老的思想状况进行深入调查,并且借鉴西方“社区照顾”的经验来探讨适合晋江市村(社区)实际情况的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将结合分析晋江市目前养老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成因分析,再从本土化角度总结居家养老工作的现实意义以及探索居家养老服务模式,最后提出大力发展居家养老事业的建议。
[关键词]本土化 居家养老 服务工作
引言
社会实践是学校教育向课堂外的一种延伸,也是我们每一位大学生至关重要的人生历程。参加这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有利于我们更深刻地了解目前我们严峻的养老问题,1
通过利用对农村青年养老观念的调查,有利于我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农村养老问题献计献谋。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的加快,我们无法回避地面对一个快速前进的老龄化社会。相比其他发达国家而言,中国是在未富先老、城乡二元结构依然存在的国情下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的,人口老龄化加速发展,与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相伴随,与城乡差异、区域差异、收入差异扩大相重叠,与经济转型、社会转型和文化转型相交织,给应对人口老龄化增加了新难度。[1]尤其在如今处于大变革中的中国,老龄化速度非常迅猛。若以国际上常用的指标——65岁以上人口比例由7%翻一番所用的时间来度量人口老龄化的速度,英国用了45年,瑞士用了50年,美国用了65年,而中国完成这一过程却只需27年,犹如“跑步”进入老龄社会。[2]晋江市以名牌之都享誉中国,经济迅速发展,其财政收入也比历年增长几翻,但其老龄化问题也不容乐观,在2010年底晋江市老年人口已达到12.28万人,占总人口的11.53%,已明显进入老龄化社会。本文将从本土化视角,立足老年人的相关理论和社会工作理论,充分利用暑期社会实践的社会调查和问卷的形式,来看待晋江市的老龄化问题,即在社会工作的本土化过程中,应注意社会制度和文化的差异性[3],通过对晋江市各村(社区)居家养老建设情况的调研,以及了解各村(社区)的青年的养老观念,比较全面、客观地总结建设工作现状,指出存在的问题,不但可以利用晋江各村(社区)各自独特的优势,为其制定具有各自特色的居家养老模式,还能为我们研究中国的老龄化问题提供参考,进而为指导中国各地的居家养老工作提供成功经验,其意义重大。
一、晋江市养老问题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成因分析
居家养老服务,是指由政府和社会力量依托社区、家庭为居家的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康复护理和精神慰藉等方面服务的一种服务形式。[4]在晋江市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结合晋江作为我们第二批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城市,我有幸利用社会实践的机会,深入到晋江市的农村基层,走访晋江的13个乡镇,通过为期40多天的调研,发现晋江市人们政府在站点建设、人员配备、服务开展方面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很多不足和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村(社区)干部对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观念认识不到位
我们在调研之前也对晋江市的居家养老工作进行简单地了解,发现晋江市自2009年以来,居家养老工作也已开展了3年,积累了不少经验,在我们走访村委会、老人会时,发现其干部或领导在调查到村里老人会的硬软件设施时,他们也只能略知一二,并不是很了解,对发展居家养老工作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认识不足,仍然还是很单纯地认为建立居家养老服务站看成是新建或修缮村(社区)老年活动中心或敬老院,而没有很好地整合村(社区)内的社会资源,开展为老服务,没有真正实际地为辖区老年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例如村委会都简单地从外面看老人院是如此的雄伟壮观,都没有真正地从老年人的真正需求进行居家养老工作。
(二)、在完善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方面,硬件设备和软件设备差,服务内容和服务水平有待提高
从调研的结果展示,在晋江的大部分村(社区)的现有的居家养老工作中,大部分仍以日间照顾和娱乐方面为主,如青华社区开展以院舍式照顾为主的居家养老服务,为
老年人免费提供午餐,很多社区根据老年人的兴趣和需求,设立棋牌室、广场舞等娱乐活动,但在助医、助浴、助洁、助急等方面仍大为欠缺。如我们在走访磁灶镇大埔村时,发现大部分老年人的子女都外出打工,村里只剩老人和儿童,在儿童自理能力欠缺的情况下,再加上老年人如果发现意外医疗事件时或行动不便,生活不能自理的情况下,就需要真正帮助的服务内容和服务水平。与较为成熟的英国社区照顾相比,造成以上原因和差异之处在于政府承担责任的程度不同、专业化程度不同、目标设计不同。[5]在我国“政社”没有真正的分离,“强势”政府的主导和“弱势”社会的反应[6]使得其在医疗保险等方面的服务内容和服务水平大为尴尬,大部分服务大都停留在初建阶段,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招募和培训服务队伍的力度不足,专业服务人员缺乏,志愿者队伍不足
晋江市在志愿者服务方面的建设起步较晚,进程较慢,在为老服务队伍的建设方面欠账较多,虽然有组织过几期的助老服务培训,但其上报的较多为素质较低,不是真正热心于为老服务事业的,造成招募和培训服务队伍的力度不足,专业技术人员和专职社工严重不足,队伍整体素质不高。我们也有专门以大学生为调研对象,在问及他们对村民邻里的帮忙的情况时,发现大部分回答是“人家请了才过去帮忙的”,可得出大学生真正主动热心于为老志愿服务方面并不是很多,我认为可以在这方面大力培养大学生志愿者。
(四)、社会化程度不高,动员社区资源能力欠缺
在晋江市目前的家政服务公司等位为老服务机构较少,规模不大,而且分布不均,多分布在青阳街道等市区范围内,而且对晋江市的居家养老服务的参与度也不是很高,社会中介组织和家政服务公司直接参与的程度也不高,就会造成我们在下社区调研时变成志愿者去帮助老人做些家政工作了,明显造成居家养老服务工作中各试点服务能整合到的优秀服务资源偏少。
二、从本土化角度总结居家养老的现实意义
做调研,不仅仅是只会发现以上问题,我们也要明白我们为什么会去调研农村养老问题,我们适逢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90周年,暑期调研活动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亲身接触农村的平台。人口老龄化是人类社会发展必然出现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事实。而居家养老服务却是提高老年人生活生命质量和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形式,是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优良传统,尊重老年人情感和心理需求的人性化选择。[4]在中国的本土化视角下,孝道文化源远流长,我们应结合中国特色的孝道文化,继承精华,抛弃糟粕,重构新孝道文化,更好地应对老龄化的时代要求。我们将从本土化角度来总结晋江市居家养老的现实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减轻家庭照料压力
晋江市经济迅速发展,工业化和现代化发展显著,大部分年轻人都出外打工,人口流动加快,家庭逐渐小型化,结构核心化,造成养老功能也逐渐弱化,随着家庭小型化和空巢家庭的出现,老人的赡养、照料成为普遍问题,成为大部分独生子女者的沉重负担,而在调研涉及养老问题,大部分青年都极力赞成农村应该重视养老问题,希望党的支农惠农政策能够更多地涉及到农村养老问题,村委会和乡镇政府可以支持和帮助他们
养老,改善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使其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为、老有所乐,还能通过一定的政府补贴,使一些有困难的家庭减轻照料负担和压力。
(二)、与机构养老相比,居家养老颇具压力
对于大部分老人而言,利用其社会养老保险和退休金,在机构养老仍感压力重大,我们在对机构中养老的老人进行访谈时,发现其退休金或社会养老保险多处在几百元幅度里,而每个月机构养老费用都在1500上下,幸好有国家和政府的补贴,但其补贴也只是很少的,仍给他们带来很大费用负担。但居家养老作为一种利民、便民、亲民的养老模式,却大受欢迎,它具有成本低、覆盖面广、服务方面多等多种优点,更重要的是可以用较少成本来满足老年人的服务需求。70年代,一些国家已经率先提出了“就地养老”的构想,开展非机构养老服务,在自己所熟悉的生活环境中,包括建立生活基础利用设施、日托中心、开展上门服务等,有利于解决政府负担过重,机构服务费用高等问
[4]题。
(三)、符合我国传统文化和老年人的生活习惯
居家养老服务是通过政府和社会力量依托社区,让老人在自己熟悉的家庭和环境中接受生活照料,不但创新了中国人的养老模式,也适应了老年人的生活习惯的心理特征。据我在晋江的实习调研,很明显地认识到大部分老人都不愿离开自己所熟悉的环境而去陌生的环境养老,从小扎根在自己的乡土上,95%的老年人对自己的家乡和村落都充满情感,更想在自己的夕阳之年能在自己的故乡安详地度过,落叶归根。从老年人的适应学说解释,认为老年期的主要变化时人际关系的变化,而且老年人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最受伤害和威胁的时期。[6]而居家养老服务正是顺应了历史潮流,不仅能使更多老年人享受到亲情融合的家庭生活氛围,而且也满足了他们不离开熟悉的环境而享受养老服务的需求。[1]与西方文化不同,我们应从本土化的角度辩证看待,我国老年人不仅想获得服务的需求,更看重家庭带来的安全感、亲情感。
三、从本土化视角对晋江市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模式探索
发现问题,需要我们去解决问题。善于总结是社会实践的源泉。在为期40多天的调研后,我们收获手中满满的问卷和感受记录,来到机构与当地政府一起探索适合晋江市村(社区)实际情况的居家养老服务的模式。在我国几千年的文化传统下,已经形成了以家庭为核心的伦理结构,它不仅调解着人们之间的社会关系,而且也平衡着社会秩序。在我国的居家养老服务工作上,更不可忽视家庭网络的基础性作用,因此我们在从事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时,必须依据社会工作的理论原则,加强家庭网络的功能,使之成为发展中国社会工作的重要概念。家庭网络对于英国的社区照顾而言,那是一种本土化的探索,在我们借鉴和学习西方成功的养老经验的基础上,我们更要注重中国的本土化社会工作。中国的社会工作需要奉行“拿来主义”,理解和把握西方专业社会的知识、价值和技巧,同时也要从中国传统文化价值理念中提炼出有中国特色的助人模式,为本土化社会工作理论和实务形成和发展打下基础。[7]在晋江市的居家养老服务工作中,各村(社区)的居家养老服务都是依托村(社区)现有的村(居)委会自身实际情况,而探索出适合自身的各种各样的居家养老模式,为老年人提供各种各样的服务,其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大力兴建老年活动中心,为居家养老服务提供基础
调研时发现某些村落缺乏兴建老年活动中心的资金,但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利用现有的可利用资源将其重新修缮改造成老年活动中心,如:东石镇的萧下村,能充分利用被闲置的旧村幼儿园改造为居家养老服务站,并将老年活动中心和村级敬老院并入服务机构内,聘请专职人员为村里老年人提供丰富全面的居家养老服务;磁灶镇东山村通过重新装修原村文体中心,将其重新改造为居家养老服务站的服务场所,并设立农家书屋、健身房等等活动场所。
(二)、组建专业队伍,为居家养老创造条件
青阳街道青华社区通过招募低龄老人服务高龄老人,健康老人服务疾病老人的方式,开展以院舍照顾为主的居家养老服务,能充分利用社区内的志愿者顺利开展助老服务;安海镇下山后村充分整合辖区内的各类志愿为老服务资源,能有创造性地建立分类分片的为老服务模式,一个村民小组确定一名助老服务员,特别照顾高龄老人、独居老人和困难老人;磁灶镇磁灶社区在村主干的高度重视下,以离退休老干部、离退休职工、各老人会负责人组成兼职助老服务员,以党员、团员、妇联、居民代表、社会热心人士等组成志愿者服务队伍,以社区离退休老干部、专职社工、电力、水厂、卫生所等组成专业服务队伍,为辖区老年人提供全方位、专业化的居家养老服务。
(三)、办好老年学校,为居家养老丰富内容
办好老年学校,也是晋江市居家养老工作的一项重要工作。通过根据老年人群体的不同需求,通过社区办好老年学校,不但可以丰富老年人的生活,增进老年人的生活情趣,扩大交际范围,可以使老年人在夕阳之年发挥余热,满足老年人实现自身价值的需求。如梅岭街道赤西社区通过开发文体活动室、棋牌室、南音室等为老服务活动,来丰富老年人的业余生活,还有不少社区都通过各村(社区)老年会联合兴办和普及老年学校,让老年人学习时事政治、养生保健、诗书琴画,对其延年益寿、颐养天年都有很大作用。
(四)、“朝之夕归”为居家养老服务树立典型
以磁灶镇的大埔村的“典当古宇”闻名于晋江的典范为例,利用本身富商热心于老年公益、慷慨解囊的优势和不少老人子女外出打工造成空巢现象尤为严重的特点,为老年人免费提供三餐饮食,白天让老年人在居家养老活动室打牌、读书报、下棋、聊天,晚上各自回家,形成一种“朝之夕归”的养老模式,使其形成有规律的饮食和生活起居;青阳街道青华社区也建立“日间托管”服务机制,为老年人提供午餐;陈埭镇涵口村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服务机制,上午将有活动能力的老年人接送到服务站共同学习、娱乐,中午提供免费午餐,下午再接送老年人回家,同时定期上门服务活动不便的老年人。
四、从本土化出发对大力发展居家养老事业的建议
如今的居家养老已经不是单纯地认为把老人安排在家中养老,也不是完全交给社区来养老,它已经被赋予更全面也更深刻的内涵,它已经坚持社会化专业化市场化的原则,为社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医疗保健、文化娱乐、精神慰藉等方面服务,满足不同老年人的各种精神消费需求。为此,根据我在晋江实习调研以及从晋江市自身实际情况出发,提出以下对策与建议:
(一)、深化宣传教育,充分认识居家养老工作
自从晋江市居家养老工作开展以来,很多相关部门对居家养老工作的认识还不清,造成开展居家养老工作存在很多严重不足,没有真正地切实际为老年人谋利益,因此我们要运用各种渠道和方式,积极宣传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意义,强化公民养老、尊老教育的社会意识,同时也要强化政府的主导作用,制定相关优惠政策,建设有利于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社会环境。
(二)、充分利用辖区资源、适应多样化需求
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开展,也是从各村(社区)的实际出发,根据各村(社区)和实际情况和整合辖区服务资源制定有特色的居家养老模式,努力为村(社区)老年人提供各种各样的服务。同时利用社区服务资源,鼓励和支持各部门,如家政服务、餐饮服务等机构一同参与居家养老服务工作。
(三)、加强队伍建设,实现服务队伍建设
随着物质资料需求的不断增长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居家养老对象寻求的已经不仅仅是衣食居住这一层面的问题了,其标准已经从寻求生活援助的低标准迈入寻求心理援助、适应精神慰藉的高档次了,这就需要我们加强标准队伍建设,实现服务队伍的专业化。加强居家养老队伍建设,着力建立以专业队伍为骨干、志愿者队伍为补充的居家养老服务队伍。[8]这样才能更好地推行养老服务社会化,提高养老服务质量,做好居家养老工作.(四)、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
老年人作为社会上的弱势群体,再加上很多老年人法律观念淡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相对软弱,造成他们的合法权益比较容易受到伤害,因此我们需要完善社会的各种保障制度,维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根据晋江市的经济能力,可提出以下四点建议:一是可适度提高社会养老保险和被征地农民的养老保险标准;二是调整提高对农村老人的低保、五保对象的补助标准;三是建立对高龄老人的各种生活补助制度;四是建立应对无能老人的援助制度。[9]
结论
感谢集美大学校团委和思政调研部能够给我一次暑期社会实践的机会,在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90周年之际,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亲身接触“三农”的平台。通过参加这次社会实践活动,使我真正地深入农村,了解村情,促进了我与村民的交流,培养了我与村民之间的感情,提高了我的社会实践能力,增强了额的社会责任感和关注社会的意识。21世纪的中国正处于大变革时期,经济、政治、文化各方面都取得飞跃进步,同时各种社会问题的矛盾也非常尖锐,人口老龄化问题更不容乐观,它将直接导致劳动力人口负担加重,对人口结构造成不良影响,随时都会成为影响中国经济发展的瓶颈。本文在调查研究和文献研究的基础上,深入晋江市调研和实习,通过对晋江市各村青年的养老思想状况的问卷调查,从本土化视角去探讨晋江市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同时我们在借鉴西方“社区照顾”概念的同时,也应该看到我们与西方发达国家在社会思想、文化基础与经济发展方面还存在较大差别,需要根据我们的国情和实际情况发展自己的“社区照顾”之路。从晋江市养老问题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成因分析着手研究,进
而从本土化视角探索居家养老模式,最后再针对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成因分析,提出相对对策和建议,不但有利于我们了解晋江市乃至中国的老龄化问题,也有利于我们了解和各种优秀的居家养老服务模式,为我们的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提供成功经验,使我们在探索中国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模式上将具有前瞻性,对实现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神州大地上将如火如荼地开展居家养老服务工作,让老人朝至夕归、空巢不空!
[参考文献]
[1] 王景星.晋江老龄问题研究文集
(一)[J].晋江市老年学学会,2011(3):001
[2] 陈晓.延迟退休:养老与就业工作[J].中国新闻周刊,2004(358)
[3] 王思斌.试论我国社会工作的本土化[J].浙江学刊.2001(2)
[4] 李伟,李志宏.社区老龄工作手册[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10,172-173
[5] 夏学銮.社区照顾的理论、政策与实践[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37
[6] 仝利民.老年社会工作[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271
[7] 黄春梅.社会工作本土化如何借鉴西方和我国传统价值观[J].社会工作文选.2007,9:113
[8] 晋江市老干局,老年学学会.晋江市农村养老问题的调查与思考[J].晋江市老年学学会.2012,5:95
[9] 晋江市老干局,老年学学会.晋江市农村养老问题的调查与思考[J].晋江市老年学学会.2012,5:94
此次社会实践对空巢老人的关注活动旨在呼吁全社会共同关心空巢老人并能制定系列有效措施解决此越发严重的社会问题,老年人过去都为社会创造过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他们有享受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权利,如果一个社会的老年群体晚境凄凉,势必严重影响劳动人口的积极性,不利于生产力的进步和发展。如何解决打工子女外出挣钱与陪在父母身边成了一个深思之待解决的问题,从诸多方面讲我团队对空巢老人的调研帮扶活动意义深远。
总之,在现代新农村的建设中,农村空巢老人的问题是不可忽视的,农村留守老人作为老人这一弱势群体中的一个“脆弱群体”,我们必须采取措施为这一群体做些帮助,为促进和谐老龄生活做贡献,为老龄事业的发展做贡献,为构建和谐社会做贡献。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1. 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分别选取以N山镇黄皿旺村的留守老人作为本次调查的个案。
吾山镇隶属于山东潍坊安丘市,位于安丘市西南部,西与临朐交界,南与沂水接壤,面积113平方公里,该镇有10886户,人口3.7万,耕地面积5.6万亩。下辖店子村,亭子村, 小洼村,卜家庄村,河西村,小吾山村,黄皿旺村,闭门山村等68个村委会。
N山镇是典型的以农业经济发展为主的偏僻乡镇,产业结构单一,剩余劳动力大量外流,空巢家庭比例逐年上升。
黄皿旺村位于N山镇的东北方向,距离N山镇中心位置较近,附近村民平日可以在集市上做些小买卖,是典型的农村自足型发展方式。由于地方经济发展的停滞青壮劳动力流失显现存在上升趋势,留守家庭在全镇具有代表意义。
2. 调查方法:
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数据统计结果,结果显示了全国人口老龄化持续增加的态势。不同于部分学者将调查方向聚焦在城市老年保障体系的研究上,本调研团深入基层,亲身触及农村养老机制的方方面面。本次调查主要是采取走访、问卷调查、查阅文献及入户典型调查的方法,而且也向镇医院的.院长、镇政府秘书长、镇敬老院的院长做了相关的了解。调查涉及农村空巢老人生活状况、医疗及社保、留守老人生活负担及“老有所养”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等。在入户典型调查中,从农村老年人的生活状况、医疗保障、养老现状和精神文化生活四个方面采用结构式访谈的方法,入户典型访问了20户老人。
二、留守老人面临的困难与问题分析
(一) 家庭氛围缺失、精神生活单调
随着子女纷纷外出务工,一旦家庭“空巢化”后,家庭养老功能就被弱化,老年人需要亲情的尉籍和生活照料。据研究表明,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各种身体器官的衰弱,老人在某些方面趋于孩童化,更需要子女的照顾。因此子女在老年人心目中有不可替代的位置。但通过对空巢老人的调查问卷的分析,只有34.8%的外出务工子女经常给父母打电话。子女外出后,电话成了老人与子女的交流沟通的主要方式和精神慰藉。有时甚至连这些基本的精神慰藉都没有,老人大多过着“出门一孤影,进门一盏灯”的寂寞生活。
(二)留守老人仍需要劳动,但经济收入低、生活质量差
通过我们的问卷调查,大部分空巢老人从事体力劳动,仍然要承担农业生产的重担。由于目前绝大部分农村老年人没有社会养老保障,老人的经济来源主要依靠自己劳动所得和子女微薄的补贴。老人的劳动主要是种地,由于子女不在身边,许多农活要请人,成本高,收入低.,一般子女在外一年中也挣钱不多,还要承担自己的家庭开支,能给予老人的只有很少的一部分。
(三) 生活缺乏照顾、孙辈抚养负担重
由于子女不在身边,日常生活的一些小事,诸如提个水,有些农村留守老人而言都比较困难。尤其是老人生病,需要子女陪同上医院治疗时,子女不在身边,更显得孤独无助。例如,我们团队调查的一个张爷爷,早上下着蒙蒙细雨,他独自一人拄着拐杖提着折叠椅,走了近两个小时的路来镇上输水,而正常人只需半小时,老人的行路艰难却没有子女照料,让人心酸。在农村留守老人中,诸如此类的情况普遍存在,老人们没有子女在身边,只有靠老两口互相扶持。而如果老人丧偶,日子就过得更加艰难。
(四)就医难、医疗费用不足问题突出
目前留守老人的健康状况整体较差,通过我们对外来务工子女调研的结果显示84.6%的留守老人身体不佳,其中患慢性病的比例较高,很多老人处于亚健康状态。留守老人最担心的就是生病,生病几乎可以导致一切困难:经济拮据,缺少照料,心理负担加重等等。目前我国针对农村人口的医疗保障制度主要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但是由于现阶段我国财政投入水平的限制、相关法律法规的不完善以及基层实施环节中人为因素的影响,使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还未发挥出应有的作用。由于合作医疗按比例报销和封顶制度的制约,使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对患大病的老年人的实质帮助非常有限。
三、解决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青壮年劳动力外流导致老年人的经济拮据和情感的缺失,同时引起了隔代家庭的增加,加重留守老人的劳动、生活负担及抚养孙辈的负担。因此,为了适应这些变化,社会必须作出相应的调整。
(一)政策方面
社会正在进行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政府在制定政策是应该坚持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充分考虑到农村的实际情况,统筹城乡发展,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出台相应的政策,加大政策的执行力度,提高外出务工人员的工资待遇,敦促各企事业单位必须按时按量发放外来务工人员的工资,保证外出务工人员的合法利益。只有这样,农民工才更有能力去赡养老人,尽量提高老人的生活质量。
(二) 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
通过我们对城镇居民的调查,社会对留守老人的保障制度级政不够完善,因此政府应该出台相应的政策,建立健全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慈善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加大农村社会救助和农村社会福利投入,保证保障性收入分配到位。把符合条件的农村留守老人纳入低保范围,从经济上保证留守老年人达到基本生活水平。大约有60%城镇居民对农村留守老人不关注,因此必须增强社会尊老爱老的意识,政府制定政策定期向社会大众宣传尊老爱老,例如:每年评选出尊老爱老模范家庭,给予该家庭经济上帮助,给予该家庭子女就业就学上的优先选择权利等等。
(三)经济供养
1. 增加农业创收,提高农村家庭收入
因地制宜.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发展当地的特色农业,可由当地的农业致富能手或专门的技术人员真正的“下地”“下乡”为农民讲解有关农业作物的种植方法和作指导。这样就可以减少农村劳动力的外流,为农民发家致富创造条件,提高农民收入,为养老奠定经济基础。
2. 增强子女支付养老费用的能力
“赡养老人”是每个子女应尽的义务,目前子女供养是老年人晚年生活的保证,所以如果子女不在身边,就应该增加对老人的供养的费用,尤其对于那种身体状况不佳,要照看子孙,帮子女料理红白事的老人。这当然在大的方面需要国家的良好政策,加快和谐社会的进程。
(四)生活照顾
老人的生活很重要,而其存在的问题也很突出。如何在生活上对老人进行照顾,是值得我们进行思考并提出可行解决方案的。而这就要充分考虑老人的生活特点,结合社会、家庭和个人共同的力量,给老人创建美好的生活。
由于打工子女家庭收入的增加,有些子女更愿意将花部分钱保证老人的生活。政府可对此进行引导,建立老年公寓、敬老院、托老所等,对于老人特别是独立生活能力较差的老人进行照顾。
(五)精神慰藉
经我们走访服务的20家留守老人情况的分析,老人精神方面的问题比较突出,而这一点恰恰是政府部门和外出务工子女忽视的。而老人精神慰藉上的问题是很多方面因素导致的,根本的解决措施还是在经济、医疗等方面上,上面已详细阐述,以下介绍解决当前老人精神方面的具体措施。
1. 当地政府可以以乡镇为单位设立心理咨询机构专门为留守老人服务,定期下乡主动了解老人的内心世界,发现问题就及时解决。乡镇政府领导和村委会成员可以经常下乡慰问留守老人。此外,村委会可以开关注身边留守老人的动员会,唤起人们关注身边留守老人的意识,从而改善留守老人精神生活。
2. 还应加强孝道宣传。教育外出务工人员尊重父母,时时与父母保持联系,大事与老人商量,尊重老人的意见;按时给老人寄钱送物;让老人无后顾之忧。“常回家看看”,记得挂念家庭,时常打电话回家了解父母的生活状况及身体状况,更好地敬老爱老。更要加强宣传邻里之间要互相帮助的力度,通过学习提高整体素质,关注留守老人,共创和谐社会。
结束语:
老龄化问题是人口老龄化加剧并引起人们普遍关注的影响国家全局的一个重大问题。研究该问题的一批专家学者在研究时采用惯用的基尼系数及大数研究方法,但由于部分人数据统计的出入较大,所以多数的研究称不上典型,结果也就没了意义。
在研究农村老人生活现状这一问题时,团队初步分析归纳了农村老年人的构成后发现其存在很大共性。考虑到基尼系数及大数研究方法的可操作性较差不利于验证。团队决意跳出基尼系数及大数研究方法,另辟研究蹊径,从以户为单位的典型案例研究入手,用实证的方法解构农村老年人生活的空间。
团队深入留守老人的家中对老人的生活和精神各个方面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发现了老人们的几个问题:一,经济收入不高,生活质量差;二,生活缺乏照料,有时还要管护孙辈;三,家庭氛围缺失,精神生活单调;四,医疗问题突出,健康保障亟待解决等几个问题。当然,各级党委,政府也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如采取最低生活保障,困难帮扶等具体的措施。而为了解决老人“空巢空心”的精神方面的问题,提出了以下几个建议:多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实施电信问候,推进入户抚慰活动等。
在实践活动过程中,我们不仅深切的体会到团队团结起来无与伦比的凝聚力,而且深切体会到老人在生活和精神生活方面的困难。团队成员从生活和精神方面入手关爱留守老人,帮助老人解决一些实际的困难,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增强了服务意识,并在深层挖掘出“留守老人”的问题。在与镇政府,村大队进行交流的过程中,不仅提高了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提升了我们的分析和判断能力。当然,对老人尽一些绵薄之力,也使我们更明了自己的能力有限,关注留守老人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从最初的一个想法到一纸策划案,从一纸策划案到一个暑期的调研考证,从调研考证到厚厚的一摞调查报告,整个团队一路走来,收获颇丰,感触最深的还是"实践出真知"。
为期一周的社会暑期实践活动圆满结束。经过团结合作、调查配合,我们对留守老人问题有了更深的了解,有效的实现了了解社会、锻炼自我、增长才干、学以致用的实践目的,认真履行了作为一名大学生的责任与义务,为我们大学毕业走上社会奠定了初步的基础。在此,我们由衷的感谢学校以及学院给予我们这么好的机会出去锻炼、体验生活。
推荐专题: 农村养老社会实践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