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游枫桥景区写景作文(范文八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千文网还可以找到更多《游枫桥景区写景作文(范文八篇)》。
金秋十月,我们期待已久的秋游已经来到,这次秋游是我小学阶段最后几次与同学们一起出游,因为要面临紧张的小学毕业了。我们这次秋游的地点是美丽的枫桥景区。枫桥景区距苏州古城3.5公里,占地面积10万平方米。景区历史悠久,隋唐以来由古运河孕育出繁荣的枫桥镇;始建于梁代的寒山寺香火延续至今;唐代张继的一首《枫桥夜泊》描写出这里空灵而阔大的意境,使景区成为中外游人向往之地。
我们不知不觉已经到了枫桥景区,在里面的一下午,我记忆最深的是乘船了,我们一边欣赏着窗外的迷人景*,一边听着枫桥的简介。我从中还知道了形容苏州的16个字:白墙黑瓦,亭台楼*,高低错落,飞檐翘角。
我比较喜欢的还有草地寻宝和野餐了。草地寻宝就是老师让钱心怡先去藏一些小的金属,一共有4个金属,然后由我们去找,找到的有奖品。当老师一声令下,我们立刻弯下腰来寻找,才过了几秒钟,费文茜就大声喊道:“我找到一个啦!”大家纷纷朝她看去。唉,我继续盼望着奇迹出现,我能找到一个。又过了一段时间,芦叙*也有收获,我只能在一旁羡慕地望着他。可奇迹终将没有发生,大家都灰心了,都加入了野餐的行列。
野餐一开始,我们把自己带来的食物全放在餐布上,大家一起分享,我最喜欢吃的是薯片了,餐布上五分之三的薯片是被我给消灭光的,嘻嘻!野餐结束后我们还去了游乐场,那里可好玩了,在此也就不一一介绍了,总之,我们很开心。之后,我们便依依不舍地离开了枫桥景区,回学校了。
这次活动开拓了我们的眼界,我十分喜欢这次的活动!
地点:南码头张继广场 时间: 欢迎各位到枫桥景区江枫洲参观游览。 各位可能从小就会背一首唐诗"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故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这首千古绝唱,就是唐代的这位张继夜泊在枫桥挥就的。千百年来,无数游子来到枫桥寻觅这美妙的诗境,唐宋明清的文人都曾经来追寻过,他们续写了数百首枫桥诗词。如唐代的白居易、刘禹锡,宋代的范成大、陆游,明代的唐伯虎、王宠,清代的沈德潜、吴伟业,还有乾隆皇帝等等都写过枫桥的诗,于是枫桥的月光照耀了神州大地,钟声响彻在五湖四海。 枫桥的闻名还因为它是一个历史文化内涵非常丰富的景区,素有"五古"之称,那就是古河、古桥、古寺、古镇、古关。这里我先给大家介绍古河、古镇,其它三古参插在景点中介绍。 我们面前的这条河,就是古代京杭大运河中的江南运河苏州段。 中国的大运河与万里长城一样,被列为世界最宏大的四大古代工程之一。最早的运河就是春秋时期(公元前486年)吴王夫差开凿的从江都(今扬州)到末口(今淮安)的邗沟,经过一代又一代的不断开凿,到了隋代隋炀帝终于将它连成了一条长达1782公里,由杭州直达北京,纵贯南北的人工大运河。它比巴拿马运河(1914年竣工,全长81。3公里)长21倍,比苏伊士运河(1869竣工,全长172。5公里)长10倍,比这两条运河开凿时间要早两千多年。运河不但是古代交通运输的主要通道,2500年的深厚积淀,培育出两岸许多繁荣的城市,北京、天津、临清、济宁、徐州、扬州、苏州、杭州等。从而成为中国古代灿烂文化最丰富的文化长廊、博物馆和百科全书。 大运河流至苏州浒关到枫桥,分两路,一路向东叫枫桥塘,穿过阊门、入南濠;一路从寒山寺前流过称作枫江,向南入胥门,汇合在护城河,再经盘门、觅渡桥,与吴江段运河相连,趋向浙江。 枫桥跨越在运河至苏州的要塞处,古驿道也恰巧在此交汇,这一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使它成为水陆两驿道的中转站。江浙、湖广、安徽、福建一带的"皇粮"和土特产都集中在枫桥运往京都和各地,于是这里各类商人如云聚集,各种货物如山堆积,水中船只密布,商店人家鳞次栉比一直连到阊门。支撑起整个阊门一带(枫桥、虎丘山塘街、石路)的繁荣昌盛,明代唐伯虎用诗《阊门即事》将它进行了描述:"世间乐土是吴中,内有阊门又擅雄。翠袖三千楼上下,黄金百万水西东。五更市贾何曾绝,四运方言总不同,若使画师描作画,画师应道画难工。"清代曹雪芹在《红楼梦》中也将它说成是"红尘中一二等富贵之地。"繁盛的程度一度超过号称天下四大镇的河南朱仙镇、江西景德镇、广东佛山镇、湖北汉口镇。是全国的米豆集散地。官府专门派员在此驻扎,设有标准粮斗"枫斛",民间有"探听枫桥价,买货不上当"的俗语,市场标准价都来自枫桥,当时市民对枫桥米价的关注,不亚于现代人对股票的关注。 可惜的是枫桥这一繁荣商贸古镇,在1860年太平军与清兵的战火里烧了几天几夜,阊门、山塘至枫桥化为一片灰烬。从此往日的繁荣消失了,美妙的诗境朦胧了,近百年来,无数游人来到这里,看到古桥孤独的愁眠着,古寺敲响着无奈的钟声,周围危房破败,杂乱无章,于是把深深的遗憾寄托于一首歌《涛声依旧》"月落乌啼总是千年的风霜,涛声依旧不见当年的夜晚。" 苏州人不安了,开发和建设枫桥景区成了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1986 年枫桥景区列为省级风景区,环境逐年得到改善,2002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关心指导下,对极富景观效果的江枫洲进行了规划建设,将这里脏乱差的148户居民全部拆迁,2003年规划建成了江枫洲景区,共投资了1亿元人民币,9月20日正式对外开放。 江枫洲历是枫桥古镇的西塘,有法华庵、听钟桥等古迹。1954年为了避免大运河嘈杂的船声对寒山寺的影响,古运河向西改道后,将其围成了一小岛。建成的江枫洲,占地3.5公顷,分三个景区,北部是古镇街市,中部反映民俗风情,南部以生态植物造景。现已成为苏州大门和古运河上一道亮丽地风景线。 现在凭着你手中的这张旧船票,通过这座美丽的亭桥、南码头,就能登上你的客船--江枫洲,使千年江枫情重又温暖你的双眼。 地点:渔隐桥 时间: 这座跨越在大运河上的亭桥,全长22米,设计者将桥的功能和造型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中央矗立着重檐古亭,桥面可以通车,以不凡的风姿和体量成为江枫洲南部主要景观、苏州的可通车亭桥。因为东侧清代原是袁延寿的渔隐小圃,园中由山水、厅台楼阁组成洗砚池、五砚楼、枫江草堂,吟晖亭、稻香廊、汉学居、红蕙山房等十八景,园景之胜和当时的"乐圃、南园"并美,是苏州名流、远方贤士经常造访和雅集的地方。所以为桥取名"渔隐桥"。站在桥上,如同乘上停泊在水上的客船中,面对江枫两座古代石拱桥,可以细细体会当年张继的"月落乌啼、江枫愁眠"那悠远的惆怅。 地点:唐灯前 时间: 这里是景区的南部生态植物区,种植一百多种数千棵植物,以红枫为主,点缀水驿长廊、报春轩建筑,诣在营造水上绿洲的浪漫情调,秋季泛红的枫叶,营造《枫桥夜泊》的诗情画意。 我们面前的这座铜灯完全按照唐灯实样制造,用掉6吨紫铜。灯高6米,暗示了六六大顺。灯的下面是莲花座,上部为六角形灯柱,刻如意花纹、民间崇拜之兽麒麟,顶部鎏金,显示出大唐雍容华贵和典雅庄重的风格,成为江枫洲的标志性景观,和唐钟、唐塔、唐诗时空相系,丰富了景区的古文化。 唐灯实是佛教的法物,佛教认为灯可破除黑暗,带来光明,这正是佛教的宗旨。枫桥有古老的寒山寺,江枫洲上原有法华庵,是的佛教胜地。这座唐灯开园时请寒山寺方丈性空方师举行了开光仪式,所以很有灵气。大家摸一下,许个愿,就能消除往日的烦恼,为今后的生活带来光明。 地点:江枫草堂 时间: 枫桥的繁荣不仅吸引了许多商人,同时还吸引了不少文人雅士,这里白天热闹非凡,信息通达,生活方便,能充分满足人的社会欲;夜晚安详宁静,张继的一首《枫桥夜泊》将它的空灵与深沉挥洒得淋漓尽致,有彻人心扉的震撼力,使人的心灵的到洗练。在这里隐居,似乎有中国禅宗的境界"大隐隐于市"。因此历代都有名人名园集中于枫桥一带。如文征明,王宠结吟的凝翠楼,殷斐促的松鹤堂,戈载、戈宙襄的广居,惠磐卿的冷香别馆,段玉裁的一枝园,顾广圻的思适斋,袁延寿的渔隐小圃,赵宦光的寒山别业等等。 枫桥还是文人经常造访、雅集的地方,中国传统文人是最懂得生活的一族,他们聚在一起吟诗作画,听琴饮酒,下棋品茗,可谓潇洒而又高雅,所以有许多枫桥、寒山寺的诗。在这里给大家介绍一个"王渔洋夜雨题古寺"的故事。王渔洋原名王士祯,清代顺治年间进士,诗人,创立诗歌"神韵"说,喜欢游山玩水、吟风颂月,因喜欢太湖边的渔洋山,而自称"渔洋山人"。顺治十八年(1661年)春天的一个雨夜里。王渔洋乘船来到枫桥,他不能像张继那样欣赏天上的星星、月亮,一时兴来,提起衣服,手持烛火,登上岸来到寒山寺门前,题了二首绝句: 夜雨题寒山寺 日暮东塘正落潮,孤蓬泊处雨潇潇。 疏钟野火寒山寺,记过吴枫第几桥。 寄西樵、礼吉 西樵、礼吉是他的两个兄弟 枫叶萧条水驿空,离居千里怅难同。 十年旧约江南梦,独听寒山半夜钟。 第二天早上,和尚开门,一看两首诗,知道诗人王渔洋昨夜造访过,一时传遍了苏州城。可见古代文人的放浪不羁和性情豪放。 江枫草堂就是再现文人雅集的场所,园中假山流水自然幽雅,主厅中高挂文征明书写的"江枫草堂"四个饱满而秀雅的大字,布置了一堂竹节家具,有琴桌、棋桌、酒桌。中国传统文人认为竹子正直,有气节,凌寒不屈,是他们崇尚的精神象征,竹节家具雕刻讲究,是富有浓厚中国情节和传统工艺的家具。 南侧是一个书房,里面布置了一堂明代书斋家具,有画桌,文椅,书柜、平头案、条几等,在这里可以欣赏到明代家具流畅的线条,简洁的风格,明代家具是了中国家具发展到艺术成就时期的代表。 地点:江枫广场 时间: 吴门古韵戏台是景区中部主建筑,以精致的雕镂为特色,顶部为龙凤雕刻棚顶,垂透雕花篮挂柱,门窗皆雕刻成 花窗。台上背景刻老书画家谢孝思的梅花图,后面是传统 ,两边出将、入相耳门雕一根藤挂落。是一个观赏性较强的江南民俗建筑。台上如演出江南古乐与歌舞,使古桥、古关、古寺、古河…交相辉映,升华出浓浓的古韵。 戏台又和寒山古寺互为对景,从寒山寺门前看过来,戏台高矗于江枫广场前,居高临远,气势恢弘,张充和老先生书写的吴门古韵匾额庄重大气,点出了景区的主题。从这里隔河看寒山寺,黄墙掩映在绿树丛中,唐塔高耸出林,能较完整地欣赏到古寺优美的全貌和幽深神秘的气氛。 广场东边的这条沿河古街,由富有苏州地方特色的过街楼等组成,取名"半砚巷"。名字的来历还有个故事。原来枫桥西部有个叫吴岑渚的文人,居住在一个非常简陋的居室中,读书的斋室只有几步之大,除了放一些书籍、笔墨纸砚之外,没有其它任何物品,书房虽简陋,却是门临溪流,朝晖夕阴,云烟变幻。正所谓"室雅何许大,花香不在多。"有一天,吴先生不小心将砚台打破,仍然用半只砚台写字,最后成为书画诗皆能的文人,索性就以"半砚"作斋名。现在将"半砚"用于文化街,由苏州几个的中青年书画家在此创立了"江枫书画院",决意将中国文化内涵博大精深,外貌素朴简陋的风格传承下去。考试大收集 东面这座桥就是张继《枫桥夜泊》中的江村桥,它横跨在枫江上,与枫桥遥相呼应,从唐代以来一直和枫桥对愁眠着。 江村桥为单孔石拱桥,经始年代不详。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重建;同治六年(1867年)重修;1984年,苏州市政府拨款整修,并列有《重修江村桥记》。桥长38。7米,宽3米,跨度9。8 米。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地点:漕运展示馆 时间: 地点:渔隐村 时间: 前面已经介绍过枫桥是最适合隐居的地方,中国人的隐居生活有四种,那就是耕(耕种农田),读(读书写字),渔(垂钓江湖),樵(上山砍柴),这四种生活是最原始的生活方式,但最简单的生活可以宁心静气,不劳神伤心,人的本来性情在平静的生活中得到修养,从而延年益寿。枫桥水多,最适合渔隐生活。这里建造了一组简朴的江南小木房,并设平台挑出水面,展示了渔隐生活的氛围,大家可以在这里体会一下宁静志远,淡泊明志的境界。 地点:听钟桥 时间: 这是一座全木结构的廊桥,上面是江南民俗建筑三间轩屋,和桥面组成了苏州传统的廊桥,它横卧于运河水湾,视野开阔,是观赏枫桥、铁铃关的处;凉风习习,体现了江南小桥流水特点。沿用了历古桥的名字"听钟桥"。和渔隐桥一起丰富和发展了景区桥文化。 晚上,在月光的照耀下,漫步桥上,会感觉到唐时的明月今日又还。故书画家吴 木为其书匾"心洲步月"。 地点:唐寅诗碑 时间: 唐寅也就是大家熟悉的明代大才子唐伯虎,29岁的乡试第一名,后得南京解元,因涉及科场舞弊案,而断送了仕途。于是潜心学艺,诗书画无所不精,民间传说他画的虾,往水里一丢,"毕剥毕剥"全活了。不顺的生活经历使他有点玩世不恭,年少才高又使他羁骜不驯,自刻一章"江南第一风流才子"。因为"唐伯虎点秋香"的故事而家喻户晓。 唐伯虎居住在阊门桃花坞,喜欢游山玩水的他,枫桥是他常来的地方。也写了不少有关阊门枫桥的诗,都非常形象生动,他在这块生活的土地上是用了心思认真写的。前面介绍过他的《阊门即事》,这里是一首《枫桥有感》 金阊门外枫桥路,万家月色迷烟雾。 谯阁更残角韵悲,客船夜半钟声度。 树色高低混有无,山光远近成模糊。 霜华满天人怯冷,江城欲曙闻啼鸟。 这首诗描写出枫桥傍晚到深夜,不断变幻,朦胧迷人的景色。清末以来的荒芜,已失去了这样的诗意,江枫洲的建成,使唐寅这首诗的美妙诗境重又浮现在枫桥景区。 地点:一枝园 时间: 一枝园原来是段玉裁在枫桥寄居的宅园。段玉裁清代文字训诂学家,经学家。江苏金坛人,乾隆举人,曾官为四川巫山县知县。园中经韵楼是他的书房,他在这里完成了许多文学著作,最有名的就是《说文解字注》,是训诂学的重要参考书,许多文章都收录在《经韵楼集》中。 这里以湖石、小池互相依傍建成小园,临水筑轩,取张继诗意名"愁眠",北侧的攒尖小园亭,移杨瓒故宅内亭名"水月亭",这里是一处纪念名人名居的景点。 地点:夜泊处 时间: 这里就是当年张继夜晚停泊小船的地方,也就是产生《枫桥夜泊》这首诗灵感的地方。 张继,生卒年代没有记载。字懿孙,襄州(今湖北襄阳)人。唐玄宗天宝年间(742-786年)进士。曾仕盐铁判官、检校祠部郎中等官职。写过许多诗,集为《张祠部诗集》,多为纪行登临之作,以《枫桥夜泊》最为传名。 唐天宝十四年(755年),"安史之乱"暴发,张继避乱南下来到苏州,但江南也因为官军平定刘展判乱的战争,也是一遍荒芜凄凉。张继看到这一切,首先写下了《阊门即事》:"耕夫召募逐楼船,春草青青万顷田。试上吴门看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夜晚孤舟停泊在枫桥前,寒冷中看着天上的霜月、水中渔火,听到凄凉的乌鸦叫声、沉重的寒山寺钟声,和心中的乡愁国忧产生了强烈的共鸣,于是写下了《枫桥夜泊》这首千古绝唱。"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故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诗中的真情实感和那空灵而阔大的意境,千百年来震撼了无数人,流传之久、之广,遥遥于浩浩荡荡的唐诗。童叟皆能诵,不仅中国人会背,东南亚一带的人也都会背,日本还将它收录在小学教科书上,所以每一个日本人都知道中国有个苏州,苏州城外有江枫两座古桥,桥畔有个寒山古寺。都认为元旦凌晨(0点)前听寒山寺敲响的108记钟声,来年就没有烦恼,平安幸福。因此,每年元旦都会有许多日本人从日本专程来到寒山寺听钟声。 大家都知道张继的《枫桥夜泊》,鲜为人知的是,张继后来又来过枫桥,并且还写了一首《枫桥再泊》:"白发重来旧梦中,青山不该旧时容。乌啼月落寒山寺,依枕尝听半夜钟。" 地点:《枫桥胜迹》模型陈列室 时间: 这幅《枫桥胜迹》立体画卷。画卷全长20米,以枫桥镇、寒山寺、枫桥、江村桥、古运河、铁铃关这枫桥"五古"为主题,艺术地再现了明末清初枫桥一带秀丽地风景,繁华的商市、淳朴的民俗和古老的文化。 画卷随江南运河展开,自镇江、常州、无锡经浒墅关,十里亭、三里亭进入枫桥地区,可见这一带,市廛鳞列、商贾云集、货物如山积,行人如水流,其间亭台楼阁、深宅大院、门面店铺,各类建筑二千多幢;士农工商、男女老少二千多人;枫、桔、柳、竹各类花木近千株。从枫桥往南,过横塘、驿亭、江南运河从宝带桥折流向吴江、杭州。 这里是阊门,城头上建有飞檐楼阁,吊桥外热闹非凡,列肆招牌,灿若云锦,沿河街市人群川流不息。米行、绸庄、银楼、杂货铺等或面河而设,或夹岸遍衢。南北川货、东西杂品在此会聚交流,穿过上津桥、下津桥、来凤桥蜿蜒直至模型中心枫桥镇。 枫桥镇是商贸中心。这里水路四通八达,船只往来如梭,有四乡的农船,河港的渔船,外地的货船和游春玩景的楼船画舫。街巷道路修筑整齐,房屋粉墙黛瓦,曲槛回廊,临街傍水,错落有致。房屋内的桌椅床榻及门帘窗惟都安当时民俗布置,洋溢着浓郁的姑苏水乡风味。如果细看,可一一辨认出粥店、米行、书铺、茶馆、酒楼、裱画作、绸缎庄等商行店铺。可谓三百六十行,行行有反映。其中江村草堂,来凤堂茶馆、蝈蝈行、三星堂中药铺、王家祠堂等,地方志书上都有过记载。有名的枫桥大面店招风接客,糕团店陈列各式香糕,还有小吃担沿街兜售,这里一群人正在围观江湖艺人的杂技表演。人物虽仅盈寸,全是浙*田玉石所雕,神态各异、细腻逼真,饮酒、买货、挑水、洗衣、垂钓、作画、洗马桶、撑船、购物、抬轿,各式人物神态逼真,组成了一幅市井风情图。 请看其中一大户人家张灯结彩,披红扎绿,正准备迎亲拜堂,大街上迎亲的队伍使百姓沿途驻足观赏,大红灯笼开刀,花轿后面,有手捧拜盒的,有肩挑盘匣的,有扛箱提篮的,一路上鼓乐喧天,热闹非凡。 寒山寺位于枫桥镇中心,寺内有大雄宝殿,罗汉堂、藏经楼、寒拾殿、霜钟阁、枫江楼,钟楼等,按寒山寺现状来布置,寺内楼阁巍峨,回廊幽深,古木葱郁、香烟缭绕,一派"佛地圣境"面貌。 枫桥到横塘这一段是水乡风貌,远处山峦毓秀,水风清佳;近处郁郁葱葱,稻苗茁壮,不禁使人联想起宋黛名人范成大的诗句:"南浦春来绿一川,石桥朱塔两依然,年年送客横塘路,细雨垂杨系画船"。 在模型的设计制作钟,艺术家们将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相结合,融汇了雕、塑、绘、堆等各种传统工艺技巧,使图卷中山脉、河流、城垣、街道、桥梁、寺院、牌坊、商行、宅地、园林等等,都清晰可辨,制作极为精细,整幅模型采用中国画的的散点透视,而每一组建筑则采用西洋画的焦点透视,构成规模宏大的的工艺美术立体模型,斜立面的模型上,房屋层层向上渐远渐小,与蔚蓝色天穹相接,意境深远,加上现代灯光和音响效果,白天、傍晚、深夜各有不同的景观展现在游客面前。每当夜晚,星光闪烁,钟声悠扬、枫叶如丹,万籁俱寂,使人沉静在唐代诗人张继《枫桥夜泊》诗的意境中。 地点:枫桥北街 时间: 枫桥古镇唐宋至明清一直是全国的商贸集镇,因这里商品丰富、信息通达,而成为人口密集的地方,从而沉积了浓厚的吴地民俗民风和各种民间艺术。现在在江枫洲上恢复了一条明清古街,重建了渡口、驿站、米行、当铺等景观,邀请了苏州各种民间艺术大师来操作表演,展示作品。如苏绣、玉雕、石雕、灯彩、剪纸、文房四宝等。这些民间艺术大师心甘寂寞和清贫,用自己毕生的精力,守护着濒临失传的民间工艺。江枫洲名人名艺坊的建成,给了他们一个舞台,向中外游客集中展示吴地民间工艺,可以较深刻的了解苏州。 地点:惊鸿渡 时间: 明代民间高士赵宦光,将他的父亲葬在在枫桥附近的支硎山南面,就和夫人陆卿子开山凿石,种植花木,造园隐居住于此守坟。名"寒山别业",因为园依山而建,所以既有山林野趣,又有人工之美,有"千尺雪、云中庐、惊鸿渡、绿云楼、飞鱼峡、弛烟驿、清辉楼。"等十几景,赵氏夫妇和他们的友人,写了许多咏园诗,如"松风二十里,花店野棠村。已是山深处,无嫌客到门";"树色千重碧,溪声万壑流。乌啼花坞暖,枫落石门秋"等等,从中可以看到园景的优美。清代乾隆皇帝六次南巡,六次临幸,并赐诗三十余首。 惊鸿渡就是寒山别业中的一景。将它沿用于江枫洲古运河码头渡口,让人回味,古代这里人潮如流,盈浪喧天的情景,惊破了天上的彩虹,惊扰了仙界的宁静。 重檐飞戗的渡口建筑高耸于枫桥北街,是北部景观的高潮。 "惊虹渡"三个大字是书法家谭以文书写的,潇洒豪放,确有惊天的气魄。牌坊对联"云霞流丽东西映,天水空明上下鲜"是乾隆皇帝南巡时所赐,现由书法家费之雄重书。码头两边的石狮子雕刻精到、威武凛凛,是江枫洲北端镇洲守护神。 地点:枫桥 时间: 枫桥始建年代不详。从《寒山寺志》的记载中,可以知道枫桥建造时间早于寒山寺(南朝梁代天监年间)。 枫桥经过这么多年,当然历经沧桑。可能是人们太喜欢张继的这首诗了,所以历代都设法保护好它。唐代的桥一直传到今天,实属罕见。枫桥有记载可考的修建有明崇祯末,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同治六年(1867),最后一次整修是1985年。被国家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枫桥,旧作"封桥",因为这座桥晚上要关上木栅门封掉。宋代王郇公寄居在苏州时,将张继诗书刻在石碑上,也是《枫桥夜泊》最早的石碑,把"封"字改成了"枫",大家觉得桥名更有诗意了,从此就叫它枫桥,一直沿用到今天。 现在大家看到的枫桥为单孔石拱桥,长39。6米,宽5。27米,跨度10米,南、北坡各有12级引桥。北面桥柱中间联刻:"众善奉行,诸恶莫作"。两旁对联为:"吉人语善视善行善三年天必降之福;恼人语恶视恶行恶三年天必降之祸"南面中间联:"百善孝为先;万恶*为首"。都是劝人为善的佛教精神。 枫桥的有名,一是它重要的地理位置,另一就是从张继诗里名声鹊起,尔后南来北往的文人都喜欢停泊在这里,体会《枫桥夜泊》的诗境;继尔,步张继后尘,作诗题咏。如 唐代张祜:"惟有别时因不忘,暮烟疏雨过枫桥。" 北宋程师孟:"晚泊枫桥寺,迎风坐一轩。" 南宋俞桂:"昔年曾到枫桥宿,石岸旁边系小船。" 元代释英:"晚泊枫桥寺,冥搜忆旧游。" 明代徐源:"寒山钟尽便开船,来往枫桥共几年。" 明代文肇祉:"此夜维舟不成寐,寒山依旧起钟声。" 清代沈德潜:"星星渔火乱,知是泊枫桥。" 清代李绳:"寺钟渔火枫桥泊,已是思家第一程。" 今天,各位来到这里,是不是也诗兴大发,吟它一二句。 地点:铁铃关 时间: 苏州民间向有"六门三关"之说。三关指的是分布在枫桥官道上的金阊关、白虎关、和这座铁铃关。它们都是嘉靖年间为了抗击倭寇(日本强盗)而建的。明朝郑若曾的《枫桥险要说》中记载:"天下财货莫盛于苏州,苏州财货莫盛于阊门。倭寇垂涎,往事可鉴。"实际上,当年苏州城郊和周边地区为抗倭而建立的敌楼、关堡、土寨大大小小有十多处,现在只剩下铁铃关这一处抗倭遗迹了。考试大整理 铁铃关,占地90平方米,高10米,下部是用石头砌成的台基,四面用砖头围起,中部是三层关楼,砖台上设置许多凹孔,用来发射土炮,打击敌人。 铁铃关,控枫桥,扼运河,古代官道通过枫桥、穿过铁铃关到市内,是苏州城西的重要屏障。1949年,解放军解放苏州时,也是首先从这里进入苏州城的。 铁铃关曾经在清道光九年重修过。第二年江苏巡抚陶澍倡导文运,将上层改建为文星阁。此后,年久失修,逐渐残损为一座荒台。惟有拱门上的"铁铃关"三个字还依稀可见。现在我们看到的铁铃关,是1986年重修的。面桥的关楼上高悬已故书法家吴进贤书写的"御寇安民"匾额,柱联为:"雄关通浒墅,古寺对寒山"谭以文书。重新制作的"铁铃关"金字朱匾高悬于关楼上。关楼内陈列着苏州地区抗倭的文物史料,正中塑造了抗倭名将任环的戎装蜡像,供人们缅怀纪念。 结束语: 时间: 现在我们已经游览完江枫洲,对枫桥的了解也就意味着对苏州有了初步的了解。苏州是个水城,以桥多著称,明代诗人高启说"画桥三百映江城,诗里枫桥独有名"。你不仅走过了苏州最古老、最有名的枫桥、江村桥,还走过了一座亭桥(渔隐桥)、一座廊桥(听钟桥),两古两新一共四座桥,它寓意着你今后能事事如意,这也是我们美好的祝愿。欢迎再来枫桥江枫洲。
这幅《枫桥胜迹》立体画卷。画卷全长20米,以枫桥镇、寒山寺、枫桥、江村桥、古运河、铁铃关这枫桥“五古”为主题,艺术地再现了明末清初枫桥一带秀丽地风景,繁华的商市、淳朴的民俗和古老的文化。
画卷随江南运河展开,自镇江、常州、无锡经浒墅关,十里亭、三里亭进入枫桥地区,可见这一带,市廛鳞列、商贾云集、货物如山积,行人如水流,其间亭台楼阁、深宅大院、门面店铺,各类建筑二千多幢;士农工商、男女老少二千多人;枫、桔、柳、竹各类花木近千株。从枫桥往南,过横塘、驿亭、江南运河从宝带桥折流向吴江、杭州。
这里是阊门,城头上建有飞檐楼阁,吊桥外热闹非凡,列肆招牌,灿若云锦,沿河街市人群川流不息。米行、绸庄、银楼、杂货铺等或面河而设,或夹岸遍衢。南北川货、东西杂品在此会聚交流,穿过上津桥、下津桥、来凤桥蜿蜒直至模型中心枫桥镇。
枫桥镇是商贸中心。这里水路四通八达,船只往来如梭,有四乡的农船,河港的渔船,外地的货船和游春玩景的楼船画舫。街巷道路修筑整齐,房屋粉墙黛瓦,曲槛回廊,临街傍水,错落有致。房屋内的桌椅床榻及门帘窗惟都安当时民俗布置,洋溢着浓郁的姑苏水乡风味。如果细看,可一一辨认出粥店、米行、书铺、茶馆、酒楼、裱画作、绸缎庄等商行店铺。可谓三百六十行,行行有反映。其中江村草堂,来凤堂茶馆、蝈蝈行、三星堂中药铺、王家祠堂等,地方志书上都有过记载。有名的枫桥大面店招风接客,糕团店陈列各式香糕,还有小吃担沿街兜售,这里一群人正在围观江湖艺人的杂技表演。人物虽仅盈寸,全是浙江青田玉石所雕,神态各异、细腻逼真,饮酒、买货、挑水、洗衣、垂钓、作画、洗马桶、撑船、购物、抬轿,各式人物神态逼真,组成了一幅市井风情图。
请看其中一大户人家张灯结彩,披红扎绿,正准备迎亲拜堂,大街上迎亲的队伍使百姓沿途驻足观赏,大红灯笼开刀,花轿后面,有手捧拜盒的,有肩挑盘匣的,有扛箱提篮的,一路上鼓乐喧天,热闹非凡。
寒山寺位于枫桥镇中心,寺内有大雄宝殿,罗汉堂、藏经楼、寒拾殿、霜钟阁、枫江楼,钟楼等,按寒山寺现状来布置,寺内楼阁巍峨,回廊幽深,古木葱郁、香烟缭绕,一派“佛地圣境”面貌。
枫桥到横塘这一段是水乡风貌,远处山峦毓秀,水风清佳;近处郁郁葱葱,稻苗茁壮,不禁使人联想起宋黛名人范成大的诗句:“南浦春来绿一川,石桥朱塔两依然,年年送客横塘路,细雨垂杨系画船”。
在模型的设计制作钟,艺术家们将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相结合,融汇了雕、塑、绘、堆等各种传统工艺技巧,使图卷中山脉、河流、城垣、街道、桥梁、寺院、牌坊、商行、宅地、园林等等,都清晰可辨,制作极为精细,整幅模型采用中国画的的散点透视,而每一组建筑则采用西洋画的焦点透视,构成规模宏大的的工艺美术立体模型,斜立面的模型上,房屋层层向上渐远渐小,与蔚蓝色天穹相接,意境深远,加上现代灯光和音响效果,白天、傍晚、深夜各有不同的景观展现在游客面前。每当夜晚,星光闪烁,钟声悠扬、枫叶如丹,万籁俱寂,使人沉静在唐代诗人张继《枫桥夜泊》诗的意境中。
苏州民间向有“六门三关”之说。三关指的是分布在枫桥官道上的金阊关、白虎关、和这座铁铃关。它们都是嘉靖年间为了抗击倭寇(日本强盗)而建的。明朝郑若曾的《枫桥险要说》中记载:“天下财货莫盛于苏州,苏州财货莫盛于阊门。倭寇垂涎,往事可鉴。”实际上,当年苏州城郊和周边地区为抗倭而建立的敌楼、关堡、土寨大大小小有十多处,现在只剩下铁铃关这一处抗倭遗迹了。
铁铃关,占地90平方米,高10米,下部是用石头砌成的台基,四面用砖头围起,中部是三层关楼,砖台上设置许多凹孔,打击敌人。
铁铃关,控枫桥,扼运河,古代官道通过枫桥、穿过铁铃关到市内,是苏州城西的重要屏障。1949年,解放军解放苏州时,也是首先从这里进入苏州城的。
铁铃关曾经在清道光九年重修过。第二年江苏巡抚陶澍倡导文运,将上层改建为文星阁。此后,年久失修,逐渐残损为一座荒台。惟有拱门上的“铁铃关”三个字还依稀可见。现在我们看到的铁铃关,是1986年重修的。面桥的关楼上高悬已故书法家吴进贤书写的“御寇安民”匾额,柱联为:“雄关通浒墅,古寺对寒山”谭以文书。重新制作的“铁铃关”金字朱匾高悬于关楼上。关楼内陈列着苏州地区抗倭的文物史料,正中塑造了抗倭名将任环的戎装蜡像,供人们缅怀纪念。
明代民间高士赵宦光,将他的父亲葬在在枫桥附近的支硎山南面,就和夫人陆卿子开山凿石,种植花木,造园隐居住于此守坟。名“寒山别业”,因为园依山而建,所以既有山林野趣,又有人工之美,有“千尺雪、云中庐、惊鸿渡、绿云楼、飞鱼峡、弛烟驿、清辉楼。”等十几景,赵氏夫妇和他们的友人,写了许多咏园诗,如“松风二十里,花店野棠村。已是山深处,无嫌客到门”;“树色千重碧,溪声万壑流。乌啼花坞暖,枫落石门秋”等等,从中可以看到园景的优美。清代乾隆皇帝六次南巡,六次临幸,并赐诗三十余首。
惊鸿渡就是寒山别业中的一景。将它沿用于江枫洲古运河码头渡口,让人回味,古代这里人潮如流,盈浪喧天的情景,惊破了天上的彩虹,惊扰了仙界的宁静。
重檐飞戗的渡口建筑高耸于枫桥北街,是北部景观的高潮。
“惊虹渡”三个大字是著名书法家谭以文书写的,潇洒豪放,确有惊天的气魄。牌坊对联“云霞流丽东西映,天水空明上下鲜”是乾隆皇帝南巡时所赐,现由著名书法家费之雄重书。码头两边的石狮子雕刻精到、威武凛凛,是江枫洲北端镇洲守护神。
枫情秋天,我对枫叶情有独钟。你看,它火红火红的,叶片上有几根交叉的线条,远看像一团团正在*燃烧的火焰;你听,它砰砰地跳着,它是秋天有力的心脏。于是,在它舞动的*绸感召下,田野奏起丰收的交响曲;果园,浸在浓郁的果香中;抬烟望去,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枫在春与夏两个季节默默无闻,没有人注意它,没有掌声,它沿着自己的方向,努力地生长——和风细雨中,炎炎烈日下,它向上,向上……终于,燃烧自己,点染全部的热情,饱蘸一腔热血,书写在秋天。是的,“霜叶红于二月花”。叶比花更懂得美,因此,一叶知秋,枫叶当之无愧。它是秋天的信使,它还像一把神通广大的扇子,让我想起了《西游记》中铁扇公主的芭蕉扇,扇走了*格泼辣、任*的夏妹妹,扇来了凉爽的秋天,扇来了五*缤纷的果实。它还像小精灵。
风一吹,有的在树上劲舞,要借此时机疯狂一下;有的像翩翩起舞的蝴蝶,向大地妈妈的怀报里钻。我看得入了迷,仿佛自己也成了枫叶。在飒飒秋风中婆娑,旋转,飘零……枫情万种,它在说:生命虽然短暂,却不曾浪费一点一滴。
唐寅也就是大家熟悉的明代大才子唐伯虎,29岁的乡试第一名,后得南京解元,因涉及科场舞弊案,而断送了仕途。于是潜心学艺,诗书画无所不精,民间传说他画的虾,往水里一丢,“毕剥毕剥”全活了。不顺的生活经历使他有点玩世不恭,年少才高又使他羁骜不驯,自刻一章“江南第一风流才子”。因为“唐伯虎点秋香”的故事而家喻户晓。
唐伯虎居住在阊门桃花坞,喜欢游山玩水的他,枫桥是他常来的地方。也写了不少有关阊门枫桥的诗,都非常形象生动,他在这块生活的土地上是用了心思认真写的。前面介绍过他的《阊门即事》,这里是一首《枫桥有感》
金阊门外枫桥路,万家月色迷烟雾。
谯阁更残角韵悲,客船夜半钟声度。
树色高低混有无,山光远近成模糊。
霜华满天人怯冷,江城欲曙闻啼鸟。
这首诗描写出枫桥傍晚到深夜,不断变幻,朦胧迷人的景色。清末以来的荒芜,已失去了这样的诗意,江枫洲的建成,使唐寅这首诗的美妙诗境重又浮现在枫桥景区。
现在我们已经游览完江枫洲,对枫桥的了解也就意味着对苏州有了初步的了解。苏州是个水城,以桥多著称,明代诗人高启说“画桥三百映江城,诗里枫桥独有名”。你不仅走过了苏州最古老、最有名的枫桥、江村桥,还走过了一座亭桥(渔隐桥)、一座廊桥(听钟桥),两古两新一共四座桥,它寓意着你今后能事事如意,这也是我们美好的祝愿。欢迎再来枫桥江枫洲。
推荐专题: 苏州枫桥景区导游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