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商业策划书范文(大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千文网还可以找到更多《商业策划书范文(大全)》。
一、超市业态发展迅速,市场机会巨大。
1、中国超市发展迅速。
超市,就是实行自助服务和集中式一次性付款的销售方式,并用工业化分工机理对经营过程进行专业化改造的零售业态。
中国零售业领域正在发生巨变。以超市为代表的现代零售业态异军突起。据资料,超市在中国的发展速度是全世界最快的,至1998年12月底,国有连锁超市1150余家,拥有门店21000个,即便亚洲金融风暴之后的经济低迷时期,超市的增长速度仍达68%。在短短6年时间里,国外用了几十年时间发展起来的各种超市模式,都出现在了中国市场上。
超市的高速发展,除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外,还源于其自身的优势——创造消费者利益。与传统商业形态相比,超市的优势表现在:购物的便利性、购物的廉价性、购物的舒适性、购物时间的节约性等方面。由于这些优势,超市对传统商业形成了冲击甚至有取而代之之势,造成了百货商店、小型杂货店的势微。
2、超市,理想的投资机会。
需要看到的是,中国目前的超市形态与国外相比,仍处于初始阶段,远不成熟。
体现在:a、个体私营杂货店仍大量存在。这些杂货店的共同特征是:货品品种少,购物环境差,管理手段落后,采购成本与零售价格高,分散经营,等等。这在国外发达国家中早已被现代规模化的超市取代了。
b、国内大多数成规模的连锁超市中,同样存在无超市经营管理的现代化理论指导,货品管理、财务管理落后,卖场虚大,与销售额不成比例,门店选点不准,服务、陈列、配送货不统一等问题。
这些问题启示我们,超市领域是一个潜力巨大而又未被有效占领的领域,因而是华邦公司介入超市领域的一个巨大的市场机会。
如何抓住这一机会?粗略的设想是,根据本地区的市场消费情况与市场竞争情况,选准超市形态;培养、培训具有现代超市经营理论的管理人员,制定与国外接轨的科学、系统的管理制度;配备现代化的经营设施与管理设备;实施连锁经营,做到统一标识、统一核算、统一配送货、统一陈列、统一管理、统一服务规范,一句话,以国外超市经营的标准,主打国内市场,运用管理理念、经营手段的优势取得竞争的成功。
二、化邦公司经营超市的设想
1、总体构想
华邦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正在筹建的连锁超市企业,总部拟设厦门。
我们的目标:近期目标是在2—4年内成长为分店遍布全省的全省性连锁超市企业,拥有50-60家连锁门店,并进一步跨省运作。中期目标是,5—20xx年内,在全国20余个省区设店,成为一个全国性的连锁超市公司,拥有近千家门店,并设法在海外上市;长远目标,是进一步进入东南亚市场,成为在亚洲部分地区拥有分店的超市公司,并进一步跨洲运作。
我们企业的经营特色,除具备一般连锁超市商品丰富、价格便宜的特征外,更体现在营造一种轻松舒适的购物环境以及提供更加优质多样的服务上。同时,我们将采用更科学的管理模式,塑造具有鲜明特色的企业形象,努力使资金周转更顺畅快捷,资信度更高,信誉更好。
我们企业的经营策略是,避开大城市,特别是回避与国际性大型连锁企业在大城市的直接竞争,集中力量拓展中小城市及经济较发达的农村城镇市场,成为此类市场中的领导者。
我们超市的形态以小型连锁为主,具体来说,我们把分店划分成三种类型:
a、一类店,面积约300—500平方米。具有宣传企业形象的作用,同时可作为区域市场的旗舰店或总店,承担一定的管理、协调职能;
b、二类店,面积约200平方米。主要用于向中小城市中的大型社区、区域性商业中心以及农村城镇市场提供较为丰富的商品,满足顾客多方面的生活需求;
c、三类店,面积约100平方米。作为中小城市的社区店,主要作用是向生活区内居民提供方便、快捷的购物场所,满足居民对一般食品、日用品的日常需求。
一般的做法是,在中小城市中,我们将在商业区、交通枢纽、区域性商业中心、大型社区的商业街一带开设少数一、二类店;大量选择有市场空间的居民区出入口、公用建筑、区内商业街一带开设三类店。这样即宣传了企业形象,又牢牢吸引当地居民,成为区域内市场的领导者。
在小城镇,我们将以一、二类店为主,利用资金、管理等方面的优势,拉开与当地零散经营业者的档次,面向城镇内所有顾客提供商品和服务,抢先确立在此类城镇内市场领先者的地位;
2、近期计划内主要目标市场的市场情况及经营构想
(1)、厦门市
a、市场情况:
总人口130余万,其中市区人口约60万。另有外来人口约50万。人均收入约1000元/月,在食品及日用消费品方面的人均消费支出约500元/月。
商业方面,旧有商业街是中山路;新市区扩展迅速,形成了新的区域性商业中心和居民区内的商业街,有较大市场空间。
交通方面,公路交通十分便利,公交汽车是最重要的交通工具,自行车、小巴做为补充性交通工具存在。
b、 竞争情况:
全市性竞争对手(即A类竞争者)为闽客隆、倍顺超市。前者是私营企业,现有12 家分店,总面积逾7000平方米,其分店面积差别很大,大者1090平方米,小者约260平方米;后者是法国人开设的连锁店,企业形象、管理方式较具外企风格,现有9家分店,正在筹划第10、11家分店。分店面积一般在100—200平方。
区域性竞争者(B类竞争者)为小区内超市,一般面积在50—100平方,经营管理都是传统型的,商品大同小异。此类竞争者数量较多。
C、经营构想:
做好企业形象宣传的同时,大力发展三类店,集中精力拓展居民区内市场。
具体说,在市区交通枢纽一带设一类店1家,做为总店,同时做为宣传展示企业形象的窗口和舞台;企业经营的重点是在居民区出入口、公用建筑、区内商业区一带开设三类店,牢牢吸引住区内顾客,成为区域内零售业的市场领先者。
(2) 漳州市
漳州市总面积12600平方公里,总人口约450万。农村人口以农业、林业为主业,城镇居民以小商业为主业。人均月收入300—400元,但区域间差别很大。
漳州行政区划分成芗城区、龙文区(二区构成漳州市区)、龙海市、长泰县、华安县南靖县、平和县、漳浦县、诏安县、云霄县、东山县等2区1市8县。
现以芗城区、龙海市为例做一分析。
芗城区:
a、市场情况:
芗城区为漳州市区的主体,属地级市。人口约50万,其中城市居民23万,另有约10余万外一人口。人均收入约600—700元/月,人均消费支出约480元/月。
商业方面,旧有商业区以胜利西路两侧,新华南北路和延安南北路中间的区域。目前城区向西南、东南扩展,新建住宅第一层习惯于性的建成小店铺,使新居民区四周街道形成了新的小商业街。
交通方面,大约70%的人以自行车、摩托车为主要交通工具,其次为步行或乘三轮车。公交车很不发达。
b、竞争情况:
同类超市竞激烈。A类竞争者中,芗客隆是最大的连锁超市,共7家分店,分店面积在160—300平方米之间。目前正在准备开设长泰、南靖分店。 其次为吉马购物,有3家分店,面积差别委很大,小者380平米,大者逾1000平方米。 再次为信义超市(2家)、新裕超市(2家)。
B类竞争者中有万鑫、佰鑫、华百、兴华、百货大楼等。
AB类对手的商品价位普遍低于厦门。
另有佳德士便利连锁店,目前有70余家分店,计划在10月份达到80家。分店面积一般在10—20平方。部份商品为自有品牌。
此外,还有闽南小商品批发市场,面向农村市场。
c、经营理念:
漳州市区面积小,不存在大的居民小区,个人购买力相对较低,出行以自行车摩托车为主,同类超市间存在激烈竞争。
针对这些特点,我们拟以一类店介入市场,店址选在市区交通枢纽或商业区,以具有现代气息的企业形象、相对较低的价位吸引顾客,站稳脚跟;随着城市新区的开发转而扩展三类店,吸引居民区顾客,最终成为城市内主要的市场领先者。
龙海市
a、市场情况:
龙海市为县级市,市区人口约6—7万,加外来人口3—4万,计10余万人。居民以从事小商业为主,人均收入约500元/月,人均食品、日用品消费支出约300元/月。
商业方面,商业区相对集中。目前龙海市正处于旧有商业模式向新商业模式过渡阶段。国有商业企业如百货大楼、纺织品公司、人民商场等受制于旧体制,失去了活力,但又控制着市内最佳位址的店面;而现代意义上的新型的超市企业尚处于萌芽阶段。
龙海市主要商业区正准备全面拆迁改造。
b、竞争情况:
有影响的竞争对手是兴华超市,面积约320平米(两层),商品品种少,价信位高,管理松懈,企业形象类似于厦门市的B类店。
另一方面,该超市客流量却很大,(20:00—21:00,进入顾客数为294人)显示该市场空间很大。
c、经营构想:
以一类超市形式进入市场,在商业区一带选址。以超市的现代气息、丰富而便宜的商品、和相对舒适的购物环境吸引全市区的消费者,成为市场领先者。
这一方式适用于其它类似的小城镇。
(3)、泉州市
泉州市总人口约650万,另有外来人口约100万。人口密度较高,且分布不均,70%集中在鲤城区、石狮市、晋江市、南安市、惠安县等沿海一带。
泉州行政区划分成鲤城区丰泽区洛江区石狮市晋江市南安市惠安县安溪县永春县德化县等3区3市4县。
在市场情况与竞争情况方面,泉州、石狮、晋江类似于漳州,而其它市县类似于龙海。故可采用大体相同的经营构想。
(4)其它地区
计划在未来2—3年内,通过借鉴泉漳厦连锁超市的经验,开拓沿海地区的莆田、福州周边地区等区域市场。
3、初步计划。
在这一分阶段,我们的基本理念如下:
目标顾客:厦门、泉州、漳州市区——门店周围500米以内(或5-10分钟行程内)年龄在15-40岁的城市居民,其中尤以白领和单身族为主;
学校内——在校大学生;
云霄、诏安等县级市——城内14—40岁居民。
货品种类:顾客感觉最方便、最常用的生活必需品,如:
所有家庭食品、速食品;
洗衣清洁用品;
个人卫生美容用品;
烟酒类;
袜子内衣类;
低价日用品;
小五金;
报刊杂志、文具用品等,卖场约一半面积搞非食品、
经营特色:突出快速、方便,满足例常性购买或便利购买的需求;以产品质量高服务亲切,拥有现代化的设备区别于一般传统杂货店;
毛 利:争取18—25%的毛利;
管理原则:在良好的分工的基础上,做到:
简单化,即作业程序简单化,减少不必要的报表与手续;
制度化,即制度手册作业程序明确,新手也能顺利接手;
专业化,即专业分工,各司其职;
标准化,即采购、订货、收付、陈列布局等均有标准程序。
根据企业上述构想和对市场情况的分析,初步制定未来几年的超市发展计划:
第一年(20xx年7月1日—20xx年7月31日),超市总面积计划达到6000平方米,初步进行网络化经营,并培养大量管理人才。具体说:
一、厦门市区:一类店1家,三类店8—10家;
集美、杏林、同安等周边城镇:二类店1—3家;
二、漳州市区:一类店1家;
经济较发达的沿海城镇如龙海、云霄、诏安、漳浦、东山、南靖等县城:一类店3—5家;
三、泉州市区、石狮、晋江:一类店2—3家;
经济较发达的沿海城镇如南安、惠安、安溪、德化、永春等地:一类店3—5家;
第2—3年,可根据实际市场情况,或者进一步拓展除福州以外的省内其它市场。或者走跨省发展的道路,选择市场情况较好的省份,重复福建省的经营经验。
考虑到大多数人都是小本经营,就拿5万元举个例子吧。
由于资金有限只有5万元,所以也不能选大投资的项目,所以暂就来个传统行业,服装行业。
项目是做服装行业,就开个女式服装店。
在选定行业之前,一定先衡量自己的创业资金有多少,5万元。因为,各行业的总投资有高有低,每一种行业都不一样,所以,先衡量自己所拥有的资金能够做那些行业,再来做进一步的规划。
选择开服装店的优势是服装行业较为成熟,项目需要的成本较低,容易进入也容易启动。
二、店面的选址
地点的选择对日后店面的营运好坏影响很大,所以一定要找个商圈位置好的店面。是居住区,或者靠近大型商业街,交通发达,人口密集的地方,如果能在车站、地铁站附近就更好了。
店面的租金约5000元/月,付三压一,(以上海北京为例)。找好店面之后,接下来就是要与房东签约。而且,这个动作不能太早,必须待前面几项步骤都完成后才能进行。因为,一旦与房东签约之后,就开始支付房租,自然就会有时间压力。所以,在与房东签约之前,一切能做的筹备工作与书面数据(包括营业证照的办理等,这里我就不在熬述了),都先准备好了。在与房东签约时,租期不要太短,如果只签一年,可能一年后才要开始回收,结果店面却被房东收回去,租期以三至四年为较理想的签约期限。一般可以签三年,即使将来经营出了问题也可以转租出去。店面承租下来,需要一段装潢期,所以要向房东协商,租金起算的日期让他扣掉装潢期,以降低租金支出。
三、店面的装潢
租好了店面,下面要装修了。店面装潢关系到一家店的经营风格,及外观的第一印象,因此,装潢厂商的选择十分重要,所找的装潢厂商必须要有相关店面的装潢经验。譬如,开咖啡店就一定要找有咖啡店装潢经验的厂商,开儿童美语就必须找有儿童文教装潢经验的厂商。因为,装潢厂商如果没有同类型店面的装潢经验,到时候所装潢出来的店面,在实务操作上,就未必能完全符合需求。届时,如果再打掉重做,当然就费钱费时。
所以,在装潢前不要怕麻烦,请装潢公司先画图,包括平面图、立面图、侧面图、所要用的材质、颜色、尺寸大小等,都要事先注明清楚。为便于沟通清楚自己所想要装潢的模样,先带装潢厂商到同类型的店去实地观摩,说清楚自己想要装潢的感觉,这样装潢出来的店面,才会比较贴近自己的想法。
我要求的装潢效果如下:
1、门口醒目的广告明确,让路过的人一目了然店内是卖什么东西!重要的一点,相同的衣服挂在不同档次的的店铺会用不同的效果,不要因自己店内整体的形象影响到自己的衣服的档次,影响到顾客的购买欲!当然本店刚开张简装为宜。
2、灯光等硬件配备也非常重要的,如果店铺不够亮膛,给人感觉就是象快倒闭的!晚上门头的灯一定要亮,一下子能吸引路过的顾客的眼球!灯光也能让衣服更动人,但是不同的灯光会有不同的效果,冷暖结合是服装店最适合的,如果全部是冷光(也就是平时所看见的白色灯光)店铺虽然亮堂,但是给人的感觉惨白不够温馨,衣服会显得不够柔和!加上暖光灯(平时看见的射灯之类的黄色光)能中和惨白感觉,照射出的衣服也更动人!空调在夏天必需要俱备,不然店里很难留住顾客有耐心挑选衣服的,身上粘滋滋的,试衣服也不会有心情的!
四、选货
万事具备只欠东风,下面进入正题,我该讲讲怎么买生财的工具:衣服了,怎么进货选货
选货:选样,款式,品牌,数量
选货要掌握当地市场行情:出现哪些新品种?销售趋势如何?社会存量多少?价格涨势如何?购买力状况如何?大体上能心中有数。
品牌以杂牌为主,以外贸货为主。
进货要适销、适量,要编制进货计划,当然在进货过程中也可应变修改。进货时,首先到市场上转一转、看一看、比一比、问一问、算一算、想一想,以后再着手落实进货
少进试销,然后在适量进货。因为是新店开张所以款式一定要多,给顾客的选择余地大。
进货安排在每个星期的三或四,这样每个星期六店内肯定是有新品到货的,但只上部份新货,一部份留着星期天上!如果进入销售旺季,三四天就补一次货!
象“三八”“五一”“国庆”等几个销售高峰,不要等到差不多时间时再准备货品,提前半个月就可以先开始准备了!要给自己有足够的安排时间才行!
五、人力规划
店面不大的话,三个人足够了,两个小姑娘是漂亮MM,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漂亮MM容易招揽顾客奥,主要负责接待顾客,两人轮班倒。另外招一个年龄大点的阿姨和我自己轮班倒收银,一定要自己亲自在店里看着。两个小姑娘的工资,800/月+提成,提成为月营业额的1%,提高她们的积极性。大一点的阿姨也一样,800/月+提成1%,收银出了问题要负责任。
六、投资金额分析,每月费用分析
1,房租:5000/月,付三压一,20000元
2,装修费5000
3,第一次衣服货款20000元
4,其他费用1000元
5,员工工资可以在第一月底结,不用算在初期5万内
6,余下4000做流动资金使用
七、营销策略
(一)、开幕促销
当一切都就绪之后,就准备择期正式开幕。开幕当天为招徕顾客,办一些促销活动势不可免,促销活动不外乎打折、赠品及抽奖等三大类型。同时在周围小区散发些传单。
(二)、衣服的陈列
做女装产品关键要品种多,给客户有足够的挑选余地,这与其它品牌专卖店不同,不是依靠主要几个款的来销售!产品陈列上要突出自己服装的特点,把上衣,裙子,裤子,套装等分开陈列,除了店铺看上去整齐外也给有目的性购买的客户挑选提供方便,如果只想买裙子的,他只需在裙子类挑选,如果买了裙子又想配上衣,直接可以到上衣类去搭配!量多的款可以用模特出样,往往出样的衣服是卖得最快的!橱窗里的出样要经常更换,这不能偷懒!
(三)、长期发展营销策略
1、原则:每周都要有新货上架,以中档为主,高低档为辅(高档点缀低档适量)。
2、方针:尽量把其中的每个环节作成标准化,以备日后发展连锁,即模式复制。
3、服务:训练营业员的基本利益,对顾客的服务态度及服务宗旨。无论顾客是否买衣服或者买所少钱的衣服都要微笑送客让其满意离开,常此以往才可能有口碑相传的美益度,也才会有回头客。顾客的要求在可能实现的前提下尽可能的满足。
4、方法:
(1)初次来店的惊喜
①免费赠送小饰物,小挂件,让其填一份长期顾客表(做客户数据库)
(2)增加其下次来店的可能性
①传达每周都有新货上架的信息
②利用顾客数据库,以某种借口施以小恩惠,使其来店领取或告知打折消息,或者免费送过季衣服(要定量)或送生日礼物等
③购适量女士手袋告知顾客一次购物满400元送一只女士手袋(女士手袋要在店内陈列出来,进货以38元标价300+的那种为宜,给顾客物超所值的感觉)或者累积消费600元及以上。(获得奖励之后在从新累积)
(3)满意购物并使其尽可能介绍其他买家来店购买
①告知顾客量大或团购可优惠,如:一次购满500元及以上打8折等,或者个人累积消费1000元既获得一张8折的金卡。
②介绍新顾客,如:每介绍一位新顾客并购满200元及以上送推荐人50元购物卷等。
(4)不定期打折
①人一定程度上都喜欢贪小便宜,女人就更是如此了。"店铺开张大赚送"、"本店商品八折优惠",也可以采用买一送一的策略(送的货以滞销货为主,过季货为辅)
这些招牌通常能抓住女人的心。
(5)一年中做几次短期促销,售价定为10-30元,非常聚人气!再把店内滞销款低价一起处理!如五一,十一,三八等时间。
1、项目概况(1P)
简短地汇总介绍以下几个方面:战略定位、市场概况、服务及产品、营销推广、竞争优势、核心团队、运营现状及发展规划、融资金额及用途。
2、战略定位(1P)
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公司的战略定位(我们做什么,不做什么)和愿景(我们未来会是什么);这部分内容很多创业者很容易忽略,从而起不到“画龙点睛”的作用,看不清项目未来的走向是什么?毫无疑问,战略是随着外部环境动态调整的,但是大的主线创始人肯定要想清楚。用联想之星执行董事王明耀先生的话来说就是,“试错和快速迭代,可以用于产品改善,但不适用于模式改变”。退一步来讲,模式可能也会有调整,但项目未来可供选择的战略定位最好能够大致想清楚。
薯片理论
关于项目定位的选择,我发现了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暂且叫做“薯片理论”),理解这个理论背后所表达的产业演进规律对于我们选择创业的切入点可能会有帮助。
个人观察发现,在某一个产业(领域)发展早期,首先是出现横向的分工,而纵向分工尚不明显,这是最初的“横向重度垂直”的创业机会,此时的市场格局是万马齐奔、“大市场、小作坊”。而随着产业发展相对成熟,产业内垂直领域的横向分工逐渐模糊,此时已经开始初步实现同一个“片层”内的范围经济效应(横向扩张),同时,出于效率进化的需要,产业链上下游之间的纵向分工开始相对显著,即原来不得不由自己同时完成的产业链上下游的几个职能中的一个或几个职能被分离出去,市场上出现某一个“片层”内的专业供应商。此时的市场格局是同一个“片层”内已经出现规模较大企业,而最终的纵向一体化尚未开始,这是产业内第二波纵向“纵向重度垂直”的机会,近年出现的达达配送、同城货运等项目均是这种产业规律的体现。而到产业后期,范围经济效应会引导这种产业链上下游的联动和协同,部分规模巨大的企业会朝纵向一体化的趋势发展,例如从事物流快递的顺丰切入电商就是范例。
引导这种产业演进的本质规律其实是背后那只无形的手——社会综合交易成本最小化。用科斯的理论解释则是:用组织替代市场(内部化)还是用市场替代组织(市场化)是由综合交易成本决定的,交易成本(契约成本和组织管理成本)的高低决定了市场和组织的边界(如无法准确理解这句话,建议参阅科斯写的《企业的性质》一文)。显然,当市场存在公有云服务的选择时,把企业内部的服务职能甩给市场的专业机构来做可能更有效率。就效率而言,通常存在这样的规律,资产专用性(资产或服务被某个部门或机构专用)不如“私有云”(资产或服务被某一个区域内的一大批企业使用)来得更有效率,而“私有云”又不如“公有云”(资产或服务被更大范围内的更多企业使用)更有效率。
产业演进的终极状态通常是,整个社会的要素在同一个“片层”内整合以实现最大程度规模经济效应,为产业下游提供最富效率的“公有云”服务,而整个产业就如同一串被串起来的薯片,其中只有少部分规模巨大的企业可以实现纵向一体化,而他们一般通过并购来实现,这也是留给创业者的机会。
在今天的互联网+领域,创业或投资,就要寻找这样潜在的“薯片”机会,当产业发展还处于还处在非常分散或者“私有云”状态,就存在着利用互联网来进行整合形成一个完整高效的“薯片”的机会。
顺便说一句,很多项目纠结到底是自营模式还是平台模式,思考逻辑其实很简单,从终极思维的角度来看,比较一下两种模式的管理成本和契约成本,尤其是实现规模化以后,或者说哪一种模式更容易突破“规模-质量-成本”的铁三角。
关于“重度垂直”的定位,将另撰文《垂直领域的创业要“深沟高垒”》进行分析。
3、市场分析(1-3P)
对项目所处的行业细分市场情况进行分析:市场容量(及增长速度)、行业发展趋势、目标客户及需求痛点。这部分内容的分析非常重要,也是整个项目的逻辑起点。在对需求进行分析时,要着重从目前未被满足的痛点需求出发,分析目标市场及目标客户的核心需求。这部分内容的分析构成了“干柴烈火”投资逻辑的“干柴”。创业者在分析这部分内容时,最好能够以第三方权威数据引用和实际调研数据为准,以图文并茂的方式进行展示。值得注意的是,要注意区分找到的需求属于“Must have(雪中送炭)”的需求还是“Nice to have(锦上添花)”的需求,经常发现有些创业者容易根据自身的经验及感受对需求痛点进行了过分的自我强化,或者找到的只是小众需求,或者需求并不显性而需要顾问式营销,或者需求过于低频且客单价不够高,那么这样的创业项目从一开始就需要特别注意后续的发展延伸路径。因此,在分析需求时,建议参考九轩资本提出的“普遍、显性、刚需、高频”的“八字诀”。
周鸿t提到要有“用户思维,而不是客户思维”,其实就是这个意思。如何将用户对“工具”的使用延伸至高频的使用场景,把“一夜情”的“客户”变成有“长情”的“用户”,从而实现流量变现才是关键。否则,客户只是客户,想着羊毛出在猪身上,舍弃了羊毛却不知道猪在哪里,很多工具属性过强的智能硬件和APP工具一般都有这个问题,如智能家居产品、手电筒APP,名片工具、词典工具、天气工具、闹铃工具等等。因此,产品八字诀的前三点是客户思维,最后一点是用户思维。
从刚需和痛点出发的需求才不是“伪需求”,从伪需求出发的创业都是耍流氓。好的产品不仅应该解决用户的“痛点”,更应该达成用户的“爽点”。
这部分论述要达到的目的是要说明“跑道足够长”、“干柴有很多”。
4、服务及产品(1-2P)
这部分内容要说明:我们提供的产品及服务(形态)是什么?针对的目标客户有哪些主要的特征?产品或服务解决的用户的核心需求是什么?产品或服务具有哪些核心价值?
根据我个人的总结,严格意义上的“产品”和“服务”是不同的,虽然实际中产品和服务很难严格区分开,并且在实际形态中二者往往是混合在一起的,但在战略思考层面进行区分非常有必要,因为不同的产品或服务形态决定了在实际价值交付环节的边际成本是不一样的,从而也决定了项目最终能够做多大规模。
严格意义上的“产品”具有如下几个特点:1)生产、交付和使用三个环节异步(可分离);2)可异地交付;3)可大规模复制;严格意义上的“服务”则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生产、交付和使用三个环节同步(不可分离);2)属地化交付;3)高度依赖人,复制性差。
按照以上定义,从交付环节的意义上(注意是交付环节)可以把产品和服务形态概括为以下五种形态(如下图)。在现实中,大部分2B的项目都处于下面两个象限,更偏服务属性,因此也更加难以标准化和规模化。由于服务的交付过程比较依赖人,因此这类项目通常很难摆脱“规模-质量-成本”这个“铁三角”的束缚,从而难以做大规模,而整个行业也容易呈现出“大市场、小作坊”的格局。
现实中,大部分的项目都落在以上坐标系的不同象限位置。按照以上方法论分析“产品”和“服务”,可以帮助我们从根本上理解项目发展后期的收入成本曲线走向(决定了项目在扩张过程中的边际成本不同),从而了解项目的可规模化的程度。值得说明的是,这种分析方法可以作为一个战略思考工具,在具体写PPT时其实并不需要如此“理论化”地进行区分。
重点在于,我们提供的产品是否具有核心价值?能否解决用户的核心痛点?能否满足用户的爽点?不是所有的创新都有价值,或者准确地说,不是所有的创新都有市场价值。如果你提供的产品不能为用户提供足够的价值宽度(功能宽度)、价值厚度(体验强度)和价值密度(价值在时间轴上的沉淀),从而对现有的产品或解决方案形成一定程度的替代性拐点(推荐参阅《刘亿舟谈智能硬件:你找到替代性拐点和第二场景了吗?》),那么即便面对一堆“干柴”,你的产品可能也不是那把“烈火”。
这部分论述要达到的目的是要说明“产品足够尖叫”、“烈火很烈”。
5、商业模式(1-2P)
这部分要说明近期和远期的盈利模式分别是什么?核心的业务流程是什么?拥有什么核心资源?
前面谈到,一切商业模式的本质是利润=收入-成本。所以,商业模式要考虑的问题是,项目的收入结构及成本结构在时间序列上是如何展开和延伸的。
由于我们带着常识和逻辑去解构商业的本质,因此我本人拒绝一切商业模式神秘主义,说不清楚的商业模式一定不是好的商业模式,当然,有些项目当前不需要商业模式,但至少眼下的产品有足够的“替代性拐点”,必须是个“金钩子”。
互联网本身没有创造任何新的东西,互联网的本质是改变了世界“连接”的方式。借用一个经济学的术语来说则是,由于借助互联网的连接,交易成本被大大降低了,原来本无法发生的交易现在可以发生了,简单来说,互联网释放了更多的可能性,这便是互联网带给我们的信息红利。
互联网是如何改变人与人、人与物、人与服务、人与信息之间的连接的呢?通常,大部分的互联网产品切入市场的第一属性都是“工具属性”,即通过这个钩子吸引大量的用户,然后通过各种法子留住用户,最后拼的是转化率。
就成本结构而言,不同产品的属性决定了不同的边际成本。切中用户需求的点位不同以及产品自身的属性不同,决定了其在用户流量聚集方面是个“大漏斗”、“中漏斗”还是“小漏斗”。对于互联网产品来说,如果其自身的产品特性能够越过用户的“替代性拐点”而持续地黏住用户,并且能够实现网络效应而自动自发地实现病毒式营销(如微信),那么这个产品就有机会打造一个“大漏斗”,从长期来看,就越容易形成内源性(或自源性)流量,其成本结构中,每新增加一个用户或者收入的边际成本就会比较低,那么这样的项目其流量聚合及转化效率就会较高。相反,一个项目如果一直需要外源性流量支撑,除非项目本身的服务非常具有粘性和增值能力,否则你看不到这个项目存在的理由在哪里。通俗一点讲,用户流量就像河道里的水,哪条河道的河床低,水就往哪儿流。
就收入结构而言,互联网项目的收入计费方式不外乎以下几种:CPC(按点击付费)、CPM(按千次展示付费)、CPA(按下载付费)、CPT(按时间付费)、CPS(按交易佣金付费)。很多情况下,这几种收费模式可以并行组合。但大体上讲,越是能够做成“大漏斗”的平台,越是可以容许CPC、CPM、CPA、CPT等付费方式的存在,如果只能做成“中漏斗”或者相对“小漏斗”,则最好是能够形成交易闭环,按照CPS方式付费。
同一个项目,其成本结构和收入结构放在时间序列上来看,就构成了其长期盈利性表现。只是不同的产品属性组合决定了不同的成本结构,同时也决定了后续盈利模式的选择空间。
就我个人理解来说,MGC(Machine Generated Content)的本质是工具属性,人机互动,如万年历;UGC(UserGenerated Content)的本质是社交属性,人人互动,如社区,PGC(Professionally Generated Content)的本质是媒体属性,人专互动,如自媒体。无论MGC,UGC还是PGC都是钩用户的手段,不同的是,如何能够将用户自然地延伸到第二场景并持续高频地黏住用户才是流量变现的关键。
对于互联网APP项目而言,如果切入点是工具属性,通常这类项目需要闯过两道关:第一道关是,如何通过MGC、UGC或PGC(或其组合)来实现足够低成本的内源性流量;第二道关则是,如何将这些流量引导至交易环节从而实现变现(建议参阅我之前写的一篇文章《从工具到社区到电商到底有多远?》)。
对于切入点直接是交易属性(电商)而言,前期肯定是依靠外源性流量,而后期则是考验整个体系的供应链、规模效应、服务体验等综合实力,从而逐渐形成口碑和品牌,从而过渡到内源性流量。如果一个电商网站永远依靠外源性流程,肯定是有问题的。
既然互联网的本质是连接,那么考验一个平台的连接效率(或者流量效率)就成为项目是否能够持续下去的关键。对于最终需要靠交易来变现的互联网项目而言,其商业模式的本质就是“获客成本、活跃率(留存率)、转化率、客单利、复购率”这五个参数的函数。从长远来看,如何使得这五个参数的运行越过正向的拐点并走出一个“大开口”的收入成本曲线才是决定投资逻辑是否存在的根本。所以说,商业模式最简单的理解就是:利润=收入(R1,R2,R3)-成本(C1,C2,C3)。只不过对于互联网领域来说,这个公式要在一个相当长期的视角来考察,也就是说,你的项目现在可以不赚钱,但不可能永远不赚钱。创业者要想清楚并向投资人传递的是,为什么未来能够赚钱,并且能够赚大钱。
一句话,商业模式部分需要展示企业未来如何赚钱,以及为什么现在的产品形态及发展趋势能够支撑未来的盈利模式。
6、竞争分析(1-2P)
如果说以上的分析根据常识和逻辑就可以得出分析结论的话,那么本部分的分析则取决于我们的视野(“常识、逻辑、视野”这六个字恰好也是九轩资本的投资哲学)。
如果一个创业者,连自己直接的或者潜在的竞争对手都无法准确识别出来,那么我也只能呵呵了。对于竞争对手的分析,应该从对用户需求满足的可替代性选择的角度进行。打个通俗的比方,在同一条街上,卖河南拉面和兰州拉面的固然是竞争对手,其实旁边那家卖湖南木桶饭的也同样是竞争对手。当然,在项目发展早期,可以只选择那些最直接的竞争对手进行分析。
在思考竞争格局时,需要“站在未来看现在”,有些眼前不是你的直接竞争对手,但是随着项目的进展,过于垂直且“插桩”不够深的项目,在后期可能会遭遇大平台的横向狙击,从而遭受”垂直陷阱死”,比如有些拼车或者代驾项目,由于“插桩”比较浅,当滴滴快的推出拼车或代驾业务时,如果项目本身还没有“上岛”或者“上岸”,很容易半路上被
拍死在海里。关于这一点,推荐大家参阅我之前写的一篇文章《初创企业:请警惕A轮死》中关于”垂直陷阱死”部分的阐述。
分析竞争对手时,最好是以表格方式列出细分行业内最主要的竞争对手,以本项目的关键成功因素作为比较维度,针对本项目与潜在竞争对手进行对比分析,比如可以从技术壁垒、核心团队、用户数据、资源优势、运营策略、融资情况等方面进行比较。
值得说明的是,项目面临的市场机会和选择的商业模式本身不可以作为竞争优势。 这部分内容重在说明“烈火”为什么烈。
7、营销推广(1-2P)
这部分重点阐述公司已采取或拟采取的市场推广策略及竞争策略?具有哪些核心资源或合作伙伴可以利用?使用那些渠道和方法?
酒香也怕巷子深,除了极少数互联网产品通过产品本身的设计以及越过临界点之后可以获得爆发式增长外,大部分的产品前期还是需要深入的营销推广的,即便是融到了大笔资金,优秀的营销推广经验及行业资源依然至关重要。
这部分内容重在说明为什么“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8、核心团队(1-2P)
简单介绍核心团队的从业经历及擅长的领域,除了核心创始人之外,最好还需要包括技术(或产品)、销售、运营等方面的核心骨干成员。重点强调团队成员的从业经验,团队的互补性和完整性。
9、运营现状(1-2P)
本部分需要介绍公司现有激活用户、注册用户、日活用户、日活率、留存率、日订单数、客单价、毛利率、近期销售收入、往年以及本年销售收入以及各项指标的增长率等指标。
这一部分所提供的数据,实际上是反映公司目前所设定的产品定位及商业模式得到市场初步验证的情况。投资人会根据这部分数据“管中窥豹”、“以小看大”。
创业者可以根据自身考虑的保密性要求选择适当披露。
10、发展规划(1-2P)
本部分需要在假设融资到位的情况下(特别注意此假设),公司未来3至5年的发展规划,以图表的形式直观说明公司在各阶段的目标市场、拓展区域、商业模式等战略计划。
对于A轮以后的项目,最好能够另外制定一个规范的财务预测模型来反映项目在后续扩张过程中的收入及成本曲线走向。财务预测模型实际上是一个基于时间序列而展开的收入及成本算法模型,其中包括收入及成本的计算方法、参数假设、增长预测等。财务预测模型通常包括收入预测、成本预测、固定资产投入、人力资源投入等基本表格,也包括基于以上预测所生产的利润表、资产负债表。通过跨表格的引用,这些表格通常形成了一个“连通器”式的整体。
投资人通常会根据财务预测模型所提供的计算方法、参数假设、增长预测等数据来判断项目发展后期的运营数据实现的可能性,从而判断项目引入融资之后的理论增长情况。
当然,模型永远是模型,没有一个投资人会完全根据模型来做决定,但是一份严谨测算的财务预测模型可以有效地帮助投资人将“拍一次脑袋”的分解为“多拍几次脑袋”,从而提高决策效率。同时,通过财务预测模型,创业者也可以更好地模拟剖析项目发展演进的关键因素。
11、融资金额及用途(1P)
充分说明以上各部分内容后,并且能够让投资人有满意的认可之后,基本上说明“我什么都不缺只缺钱了”,那么在本部分需要向投资人表明你的融资计划。具体包括两个重要内容,第一是本轮融资金额是多少,最好说明人民币或者美元,如果优先接受美元但不排除人民币,可以在美元之后的括号中注明“或等值人民币”。第二,需要重点说明本轮融资的具体用途,最好能够细化到具体项目。这部分内容需要创业者根据审慎思考的业务拓展计划制定具体的资金分配方案,需要充分体现创业者的战略规划能力,同时也需要体现创业花钱的能力。
关于路演
写好了商业计划书,只是融资的第一步。通常,投资人看到商业计划书之后,可以对项目做出初步判断。如果感兴趣,就愿意和创业团队见面沟通,通常是和CEO直接沟通,这种见面沟通也就是通常所谓的项目路演。项目路演通常分为公开路演与一对一路演,无论哪种形式的路演,我们建议创业者注意以下几点:
1、要做行业的专家,要对自己所在的行业的痛点、格局有深入的洞察;
2、不要害怕投资人的Challenge,不要在形式上迎合投资人,要乐观自信,对于投资人来说,不怕路长,就怕战略不清晰,走弯路;
3、作为团队老大,要富有激情、坚定、执着,简洁表达,思路清晰,需要向投资展现出足够的“战略忽悠”能力;
4、团队永远第一,尽量少用“我”,而是“我们”;
5、尽量用数据说话,但不要夸大数据预期;
6、不要回避投资人的疑问,有勇气接受你不能改变的,有能力尽可能改变你能改变的,有智慧识别这两者,“天要下雨,娘要嫁人”,随他去吧,你就是行业的权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