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心得体会 > 教师心得体会 > 详情页

家校共育心得感悟

2022-06-22 22:55:36

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家校共育心得感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千文网还可以找到更多《家校共育心得感悟》。

第一篇:家校共育心得感悟

9月1日是一个特别的日子,女儿从这天开始正式成为一名小学生了,我怀着激动、忐忑的心情,带着女儿参加了学校老师们为孩子们精心筹备的开学典礼,美丽的校园、真诚的老师、可爱的同学,女儿正式加入了金湖学校的大家庭。

我的女儿自小是奶奶和姥姥带大的,我和她的爸爸工作都比较忙,对孩子的陪伴时间少,家中只有她一个孩子,我担心她无法融入到班级中、担心她会跟不上老师的教学进度、担心她不适应学校的生活,可是眼见每天放学她兴高采烈,晚上做梦的时候都会发生嘿嘿的笑声,我知道她过得很开心,她喜欢学校、喜欢老师、喜欢同学、喜欢学校生活,她无数次眉飞色舞地跟我讲,“老师夸我唱的好,奖励小贴纸了”“我交到新朋友了,她是个特别可爱的小姑娘”“老师说有的同学又开朗又活泼又聪明又听话,我觉得老师是在夸我”……每每听到这些,看着女儿的笑脸,我又开心又感动,我深深的感觉到了老师们在背后为孩子所做的努力和付出,因为有老师的倾心陪伴,孩子们才能享受如此美好的学校生活。

自开学到现在9天的时间,学校和老师们没有着急追赶学习进度,而是致力于孩子们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养成,这点让我感触颇深,小学的孩子要提升成绩的话非常容易,只要加大课量和作业量,一般情况下都是没有问题的,可咱们学校没有这么做,没有单纯的为了考试成绩而教育,而是从根源出发,为了孩子长久打算,从小抓起,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这是我个人非常认同的教育方式,这从而也让我更加了自己的信念,我的选择没有错误,来金湖学校是对的。开学之前,教导处的李主任给我们家长会,说“把孩子送到学校,你们放心!”是的,我放心,老师们在实际行动兑现他们的承诺,有老师们在,我真的放心!

第二篇:双减家校共育教师心得体会

今天有幸收看河南省教育厅刘林亚老师的《“双减”政策解读》讲座。在我看来,“双减”不是让学生远离学习,虚度光阴,轻视教育,更不是在教育质量上做减法,不是在教育责任上撂挑子。而是对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要认真备课,引导学生敢于质疑,提出问题,发现问题,鼓励学生自主探究问题,解决问题;要健全作业模式和形式,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同时转变教育评价方式等。

其中课堂是学校教育教学最基本的形式,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在上好每一节课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而不是在校外培训机构中形成的。课堂教学的不足是学生参与校外培训的重要原因,因此,提升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设计好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学生活动,让课堂教学过程充满生机活力,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实现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才能减少绝大多数学生的补课需求,进而推动“双减”的真正落地。

同时,为了更好地贯彻“双减”政策,我们还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加强学习,提高认识,积极更新教育理念。“双减”政策的实施对教师工作有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必须认真学习领会“双减”精神,提高自己的判断力,切实提升自己实施素质教育的意识,才能用新理念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创造新的经验方法。

第二、充分钻研教材教法,提升能力。学校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教师的核心素养是教育教学质量的保障。作为教师,不仅要加强专业学习,提高教师职业技能,还要聚焦“双减”,加大力度丰富教育教学理念。学习比较前沿的教育教学理论,观摩优秀教师课堂实录,充分钻研教材教法,提升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的能力水平,以丰富多彩的课堂学习类型,助力学生学习,提升学生学习力,让学生体会课堂学习的乐趣。

第三、以学生为主体,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教育教学的核心目标是立德树人、五育并举,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我们必须在党的教育方针指引下,结合学生的发展需要,通过深度钻研教材、精准聚焦目标、巧妙设计活动、科学合理实施、理性综合评价等一系列教育教学活动以确保教育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

第四,提高作业水平,提升作业质量。“双减”政策要求教师一定要创新作业的内容与形式,提高作业的设计、批改和反馈的管理水平。让学生的作业在完成中有一定的获得感。

作为一名老师,这个意见的出台非常及时,对于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效率,避免校外办学机构喧宾夺主,还学生快乐健康的童年,也让自己做一个快乐幸福的教育工作者,让教育回归到更本真的状态,是我们每个教育人的初心与坚持。

第三篇:家校共育心得体会

真正认识到教育,是在为人父母之后。从送去幼儿园的第一天,到现在成长为一个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可谓是一直在孩子的成长道路上摸索前行。虽然每个孩子的家庭情况不同,每个父母的教育方式不同,但想必每个家庭的教育目标是一致的,我们都想把孩子培养成一个品格高尚的有用人才。

初上小学时,我们作为家长对孩子的学习非常紧张,每一次期中考试期末考试,甚至是一次小测验,我们比孩子还要焦虑,总想让孩子的学习在起初打好一个基础。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慢慢长大,我们才认识到,孩子的学习习惯和性格的培养才是教育的关键。从对家长的依赖学习到独立学习,每一步都离不开家长和学校老师的共同引导。

我们既不能把孩子扔给老师,单纯地让老师管教,也不能干涉老师的教育,只有学校和家庭共同引导,才能让孩子在成长的道路上不走偏路。有些家长可能会认为孩子更听老师的话,送到学校万事大吉,认为管教孩子就是老师的责任,其实不然,孩子在学校里跟同学和老师相处,很多的处世方式是来自家庭,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我们需要在孩子的性格习惯方面把好关。进入高年级,我会更加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有时候在家庭里反映出来的问题,我都会和孩子的班主任沟通一下,了解一下孩子在学校的状态,毕竟孩子还没有像成年人有那么完善的是非观念,如果有不好的习惯,我会请班主任老师和我共同引导一下,疏导孩子的思想,这样孩子才会向正确的方向前进。更重要的是,我们要相信班主任老师,说实话很多方面老师比我们家长更能理解孩子的行为动机,所以我选择完全信任,我相信学校教育一定是朝着我们家长希望的目标前行。

四年的时间,我看到了孩子的成长,也看到了学校老师的努力,学校老师和家长及时沟通,家长极力配合学校教育,才能让我们的孩子懂得更多。家校共育,顺势而养,顺势而育,我们需要共同培养优秀的下一代,培养国家栋梁之才!

第四篇:家校沟通心得体会

家校沟通心得体会

【篇1:家校沟通,学习心得体会】

学习《家长教师合作,为孩子成长创设良好环境》心得体会

班主任,一直以来被认为是个辛苦的差事。这个在学校里最小的“芝麻官”,却拥有庞大的“人脉网”——领导、同事、学生、家长,每天总有忙不完的琐碎事。在这里边,最微妙的关系要数和家长的关系啦,是战友还是对手?总游移在这尴尬的边缘,徘徊,彷徨。董大方老师的报告就像一场及时雨,滋润了我的心田,绽放了温馨的花朵。通过学习,我懂得了家校合作的重要性和沟通的方法。

首先,家长和老师是亲密的同志。我们有着一个共同的目标,那就是——为了孩子的成长。基于这一点,我们就应该是平等的、和谐的。我们应该共同商讨教育孩子的方法和策略,站在利于孩子发展的角度上,解决问题,实现合作共赢。老师不能高高在上,把家长看做是被教导者,家长也不能把老师看做是服务员而气指颐使。二者在地位和利益上是平等的。 其次,教师与家长的沟通要有诚意。诚意才能拉近交流者的距离。作为教师的我们要对学生真正关心,特别是当今社会的留守学生较多,父母难得回来一次,那么教师与家长的沟通要更详尽地了解学生的特长、兴趣和爱好。比如说,孩子在家里的作业完成情况;用了多长时间;在家里是怎么玩的;都玩些什么;有些什么令人欣喜的事;有什么特长等等。你了解的信息对加深了解学生是有一定帮助的,同时也表示出你对孩子有真正的兴趣。用我们的真诚赢得家长的真诚,从而得到家长的支持,为孩子的学习创造温馨的环境。

再次,教师要经常与家长联系。在教学工作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情况主动热情地与家长交流,在心理上双方架起彼此信任的桥梁,以争取家长的有效合作。例如:我通过家访;电话联系;校讯通短信交流;召开家长会;接送学生时等方式拉近家长与老师的距离,密切联系家长,帮助家长解决实际问题。比如说:班上的王凯钰,冯祥龙

等同学,主动学习意识差,在家拒绝写作业。我建议家长不要以训斥、命令的口气让孩子去做,而应更加重视兴趣的培养,让他们能够自觉地去做。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我们不要吝惜我们对孩子的表扬,试着转换一下方式。一段时间后,这两个孩子有了很大转变,考试成绩由原来的d级上升到c级。 最后,注意沟通的方式。尽管良药苦口,我们也尽量不让忠言逆耳。老师千万不要把家访变成了告状会,而要站在孩子的角度上思考问题,站在家长的角度上交流问题。因为用适合对方的方式解决问题,对方才更易于接受。让家长相信你是为孩子好,是本着解决问题的态度交流的,而不是单纯的膏状。同时,也为孩子营造了一个和谐安全的家庭环境。孩子只有在心理安全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改变自己、提升自己。

总之,教育离不开学校,教育更离不开家庭。只有家长和教师通力合作,才能为孩子搭建一个健康成长的平台。

【篇2:家校沟通心得体会】

篇1:家校沟通心得体会

家校

沟通心得体会 2012-06-28 10:23:56 作者:于水燕 来源:府前中学校园网 浏览次数:

79 文字大小:【大】【中】【小】

家校沟通心得体会

初三物理 于水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

任老师,随着整个民族素质的提高,家长的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我们要充分掌握这一有利

条件,积极发动家长配合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所以,如何与家长进行融恰的沟通,至关重

要。

一、本着尊重的

原则与家长沟通

在沟通的过程中,

教师起主导作用,但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不存在尊卑、高低之别。因此,我们必须尊重

学生家长的人格,特别是要尊重所谓“差生”和“不听话”孩子家长的人格。

切忌动不动就向家

长“告状”,不要当众责备他们的子女。作为教师,更不能训斥、指责家长,不说侮辱学生家 长人格的话,不做侮辱学生家长人格的事。否则会造成教师与家长之间的隔阂甚至对立,还

可能引起学生对家长或教师的不满,损害教师的形象,降低教育效度。

二、电访是教师与

家长沟通的重要手段

每次家访我都事先

与家长约定,不做“不速之客”,以免使家长因我的突然来访而感到不自在。家访一定要围绕

事先确定的目的进行,有时请数学老师陪同。

处和进步,对孩子的缺点,尽可能委婉的表达。如果我们对家长抱有诚心,对学生拥有一颗

爱心,那么,家长必然会成为我们的朋友。

三、倾听是教师与

家长沟通的艺术

任何教师,无论他

具有多么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深厚的理论修养,都不可能把复杂的教育工作做得十全十美、不

出差错。而且随着整个民族素质的提高,家长的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他们的许多见解值得教

师学习和借鉴。加之“旁观者清”,有时家长比我们更容易发现教育过程中的问题。因此,我

觉得要根据实际情况巧妙地运用语言艺术与不同类型的家长进行沟通。如:一是对于素质比

较高的家长,我就坦率地将孩子在校的表现如实地向家长反映,并主动地请他提出教育孩子

的措施,认真倾听他的意见和适时提出自己的看法,共同做好学生的教育工作;二是对于那

些比较溺爱孩子的家长,我就首先肯定其孩子的长处,给予真挚的赞赏和肯定,然后再用婉

转的方法指出其不足之处,诚恳而耐心地说服家长采取更好的方式方法教育孩子。三是对于

那些对孩子放任不管,把责任推给学校和老师的家长,我就多报忧,少报喜,从而吸引他们 主动参与到教育孩子的活动中来,开始主动关心孩子,主动与子女沟通,与学校沟通,为学

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四是对于后进生或是认为自己对孩子已经管不了的家长,我们

应尽量挖掘其孩子的闪光点和特长,让家长看到孩子的长处和进步,对孩子的缺点适时地每

次说一点,语气委婉,并提出改正孩子缺点的措施,重新燃起家长对孩子的希望,使家长对

孩子充满信心,只有这样,家长才会主动地与我交流孩子的情况,配合我共同教育好孩子。

篇2:家校沟通心得体会

家校

沟通心得体会

作为班主任,很多

时侯都需要和家长进行沟通。

和家长沟通,首先

要想好这些问题: 1、你是否了解发生

问题的原因?有些老师不分青红皂白,明明是自己教育出现了问题,却要找家长沟通,这样

的沟通自然不会有效果;

2、你是否有了解决问题的方法?你至少要给家长提一些建议,采取与家长合作解决问题的姿

态;

3、你对学生的家长

是否了解?这很关键!有文化和没文化的家长,绝对要采取不同的谈话方法,否则不但没效

果,反而产生很差的效应;

第一,与学生家长

沟通,要选择适当的时机和地点。

我们不妨换个方式

作个听众,如何呢?我们班的一个学生,从开学到现在,这个学生的特点就是话特别多,上

课的时候经常成为老师点名的对象,对于他的表现,我一直不满意,多次找他谈话,但每次 都没有多大的成就,最后我请来家长,准备把这位学生这段时间的表现向家长数落一番,家

长来了后,很主动地向我这个班主任了解情况,并将这个学生从小学一直以来的情况给

我做了反映,从他谈到的情况中,我了解到这位学生是长期以来形成的坏习惯,上课时插嘴

讲话,这些表现并不是一时的反应,所以对他的情况要采取不同的方法来对待,要准备好打

持久战,切不可心急。可见,有时候多说不如少说,甚至作个听众也不错,倾听有两个好处,

一是造成平等的谈话气氛,二是便于我们从中捕捉信息。家长有时会因孩子在校的一点表现

而喋喋不休,追问不停。

第三,与家长沟通,

要讲究语言的艺术,要深入浅出,将大道理说小。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每个家长的文化水

平、素质、教养不同,难免会遇到一些“护短”的粗鲁家长,那就必须讲究语言的艺术,多

数学生在学校作了错事之后是不会向家长说的,反而说别人怎样错,老师又如何袒护那些同

学,这往往引起家长的误解,所以班主任应该在家长心平气和的情况下,在实事求是的基础

上,用征求意见的态度,与家长共同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

篇3:家校沟通,学习心得体会 学习

《家长教师合作,为孩子成长创设良好环境》心得体会

班主任,一直以来

被认为是个辛苦的差事。这个在学校里最小的“芝麻官”,却拥有庞大的“人脉网”——领导、

同事、学生、家长,每天总有忙不完的琐碎事。在这里边,最微妙的关系要数和家长的关系

啦,是战友还是对手?总游移在这尴尬的边缘,徘徊,彷徨。董大方老师的报告就像一场及

时雨,滋润了我的心田,绽放了温馨的花朵。

首先,家长和老师 是亲密的同志。我们有着一个共同的目标,那就是——为了孩子的成长。基于这一点,我们

就应该是平等的、和谐的。我们应该共同商讨教育孩子的方法和策略,站在利于孩子发展的

角度上,解决问题,实现合作共赢。老师不能高高在上,把家长看做是被教导者,家长也不

通要有诚意。诚意才能拉近交流者的距离。作为教师的我们要对学生真正关心,特别是当今

社会的留守学生较多,父母难得回来一次,那么教师与家长的沟通要更详尽地了解学生的特

长、兴趣和爱好。比如说,孩子在家里的作业完成情况;用了多长时间;在家里是怎么玩的;

都玩些什么;有些什么令人欣喜的事;有什么特长等等。你了解的信息对加深了解学生是有

一定帮助的,同时也表示出你对孩子有真正的兴趣。

再次,教师要经常

与家长联系。在教学工作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情况主动热情地与家长交流,在心理上双方

架起彼此信任的桥梁,以争取家长的有效合作。

等同学,主动学习意识差,在家拒绝写作业。我建议家长不要以训斥、命令的口气让孩子去

做,而应更加重视兴趣的培养,让他们能够自觉地去做。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我们不要吝惜

我们对孩子的表扬,试着转换一下方式。

最后,注意沟通的

方式。尽管良药苦口,我们也尽量不让忠言逆耳。老师千万不要把家访变成了告状会,而要

站在孩子的角度上思考问题,站在家长的角度上交流问题。因为用适合对方的方式解决问题,

对方才更易于接受。让家长相信你是为孩子好,是本着解决问题的态度交流的,而不是单纯

的膏状。同时,也为孩子营造了一个和谐安全的家庭环境。

总之,教育离不开

学校,教育更离不开家庭。

篇4:家校联系心得体会 学习

《家校关系中的师德》点滴 1.上课遵守纪律,

专心听讲;

2.积极开动脑筋,

大胆举手发言;

3.认真按时完成各

种作业;

4.自觉参加各种课

外学习活动;

5.勇于克服困难, 有毅力;

6.尊敬老师,虚心

听取老师的建议; 7.同学之间团结友

爱,善于交往;

8.积极参加学校、

班级的集体活动,具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和活动能力; 9.珍惜粮食,不偏

食、不挑吃; 10

积极锻炼,动作协调敏捷; 11

不搞危险性游戏; 10项指标要求: 1

和闲暇活动; 2

父母,主动与家长交谈(汇报)学校大事和自己的学习、生活等情况; 3

礼貌,能学着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 4

西,勤俭节约,不乱花钱; 5

惯,能按时起床、睡觉、洗漱等; 6

无理取闹,不妨碍他人的工作和学习; 7

热情交往,不蛮横,不狂妄; 8

场所游玩; 9

自己整理书包;

然以两周为区间,对孩子的行为进行评价,在校行为先由学生对照a、 b

行自评,再由小组同学互评,最后由班主任进行终评,并留言提示。

册》时,我对自己有4个要求: 1 2

3.做好“两操”,.自护意识强,孩子在家行为有.能合理安排学习.尊敬长辈,孝敬.做事有分寸,讲.不向大人索要东.有良好的生活习.能关心他人,不.能和其他小朋友.不去不宜的公共.自己准备学具,《家校联系册》任、c的等级要求进在使用《家校联系.明确要求。 .细致观察。 .体现主体。 4.因人而异。

篇5:家校合作心得体会

家校

合作心得体会

上张小学

一、前言

1、班主任沟通的重

要性

班主任是班集体的

组织者,教育者和领导者,是沟通学校与学生、家庭和社会的桥梁。而所谓沟通,即指师生

之间,家校之间互相理解,互相信任、互相尊重,达到一种和谐状态。目前、班主任的沟通

方式多种多样,但面对的家长、家庭也更复杂了,现在的家长职业多样,文化层度、个人修 养、心理差异都很大,学生的家庭形形色色,对学生的影响也是复杂、深远的。 2、沟通现状

作为孩子朝夕相处

的老师,忙忙碌碌中却很少与孩子好好沟通。

场景一:教室里,

老师趁下课10分钟在讲台旁整理着作业本,按惯例老师清点着本子的数量,座位上一位学生

紧张地看着老师,欲言又止,这时老师清点完毕,大声询问谁没交作业,那位学生低着头慢

慢走过来,原来他把本子落在家里了,可是孩子怕老师,大概想如果

3、探究沟通障碍的

原因

(1)家长对教育工

作的不理解;

(2)教育者沟通的

耐心不够;

(3)紧张的生活节

奏成了沟通的障碍;

二、班主任沟通方

式的再认识

为了更好的教育孩

子,让孩子能健康地成长,促进学校和家长的友好合作关系。我校会定期给班主任和科任老

师多次进行“家校合作”方面的培训,同时也利用家长会或其他方式与家长进行沟通联系。

家长也积极地参与其中,部分家长的教育观念有所更新和提高。 1、传统沟通方式

作为班主任我无时

不刻地在与学生、家长沟通,最常用的方法就是个别交流。可以是面谈,也可以打电话。

接孩子回家的机会,家长也会与老师聊上几句,问问孩子在学校的近况,告知孩子在家的表 现。随意地聊天,拉近了老师与家长、孩子的距离。当然也有家长在适当时候来学校拜访,

【篇3:家校沟通心得体会】

家校沟通心得体会

作为每一位家长,都十分关心自己孩子在学校的一举一动,大到今天有没有被表扬或批评,小到孩子有没有吃好饭、多喝水,这些都需要从老师口中得知。而老师每天除了上课,还要备课、批改作业、做好班级管理工作,如果家长要沟通孩子的情况,势必影响老师工作。为了及时、便捷地进行家校沟通,我们班适时成立了家长委员会,并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建立了qq群,有了自己的班级博客,不但提高了老师的工作效率,也使家长能及时了解孩子的优缺点和差异,有的放矢地在家庭教育中引导孩子,帮助孩子改进,更加促进了家长和老师的沟通交流,共同探讨孩子教育问题,达成共识,可谓事半功倍。

为了配合学校教书育人的教育宗旨,我班家委会自成立以来,与老师配合相继开展了“说出你的心里话”、“今天我当家”、“这个周末不开机”、“调查父母的童年”、“到同学家做客”等一系列活动,并于清明假期与老师共同组织了去东营天鹅湖踏青自驾游活动,在活动中家长与老师直面交流,同学们主动邀请没有车或家长不能陪同的同学一同前往,充分展现了我们班的集体观念和团结精神。

需要强调的是,进行沟通时,家长要保持一颗平常心,正确看待自己的孩子。俗话说“孩子是自己的乖”,受不得半点委屈。对于老师的批评有时不能正确看待。其实,老师批评孩子,正说明老师关注自己的孩子,如果我们家长、老师保持一致意见,会更有利于孩子改正缺点;另一方面,我们也应看到孩子的优点,对孩子所取得的哪怕是小小的进步,也要给予肯定,使孩子建立起自信。同时,要淡化成绩观,注重孩子的综合素质、各方面学习能力的培养。

学习不可能一蹉而就,也不可能一劳永逸。孩子的学习是一辈子的事,家庭教育也是,学校与家庭要搭建家校沟通的良好方式,形成合力,实现孩子全面健康的成长。

第五篇:教师家校共育培训的心得体会

万事德为先,教育的本身就是一种道德行为的规范。学生的教育问题不但是学校的,同时它又是家族的。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家庭教育的施教着,正是通过家庭教育,家长将良好的品德、丰富的知识和经验传授给孩子。为孩子今后的。人生道路奠定良好的基础。我觉得,做好家庭教育,关键应该根据孩子的特征“对症下药”。

孩子像春天的花朵,天真烂漫、活泼可爱,纯真无瑕,分辨是非能力差,同时有着极强的好奇心,极强的接受能力和模仿能力。所以对孩子施教,作为家长绝不能采用简单、粗暴的方法,应善于引导,想方设法激发孩子的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主要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叶圣陶说:“教育就是习惯的养成。”“凡是好的态度和好的方法,都要使他化为习惯,只有熟练得成了习惯,好的态度才能随时随地表现,好的方法才能随时随地应用,好像出于本能,一辈子也用不完。”孩子的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在平时必须提高孩子的学习效率。比如写作业时,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不能边做边玩;自己的作业自己检查,自己对自己负责,家长不得当老师;家长必须注重错题原因分析,不得只盯着分数。这样,让孩子觉得学习是自己的事情,好的学习习惯,可事半功倍。

二、讲究和孩子交流的方式方法

作为家长应放下架子,和孩子交朋友,把孩子当作独立的主体,和孩子交流尽量低下身子,少用命令的口气,多用商量的语言。多用“我们”,少用“你应该”等等,即使是批评,要让孩子能感受到你对他的爱。因为孩子的心灵很脆弱,如果家长经常教训孩子,势必使孩子产生恐惧感和厌恶感,不敢亲近你,同时还往往产生逆反心理,不但不爱听你的话,就连学校也怕去了。

三、家长要注重言传身教

作为家长要特别注意自己的形象,在孩子面前,家长言语要文明举止要得体。因为父母是孩子的学习榜样,家长的一言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对孩子成长影响深远。当然,对于孩子我们要有极大的忍耐力和足够的耐心对待孩子。切莫在工作中遭遇到的烦恼时,把孩子当成发泄桶,作为家长是不能乱发脾气的,只能是不厌其烦地说服教育,最多也只能温柔的说一声“你再这样,我真的生气了”,然后还是耐心地引导,说服。

四、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做为家长要想方设法善于引导,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我们都知道,孩子生性好动、贪玩,但是只要他们感兴趣的事,他才会真正认真去学,认真去做,自觉去做。对不感兴趣的事,他们死活都不愿去做,赶鸭子上架在孩子们身上行不通。只有善于引导孩子,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才能让孩子愉快地、主动地投入到学习当中去。平时我们可以利用自己的知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编一些有趣的小故事,或有趣的游戏等,让孩子在玩中学习,在学习中游戏,真正的做到“乐学”。

总之,对孩子的家庭教育,我们要学会用心去与孩子们交流,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孩子快乐学习健康成长。

推荐专题: 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教师心得体会 家校共育教师心得体会

相关推荐
本站文档由会员上传,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发送邮件至89702570@qq.com联系本站删除。
Copyright © 2010 - 千文网移动版
冀ICP备20200271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