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心得体会 > 读后感 > 详情页

《感动》读后感(优秀范文五篇)

2022-06-06 18:07:52

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感动》读后感(优秀范文五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千文网还可以找到更多《《感动》读后感(优秀范文五篇)》。

第一篇:《感动》读后感

那天,我读完了《回眸感动》这本书,这是配合教材第四单元的主题丛书。里面有很多故事打动了我,比如《交接》、《信念・希望・爱》、《九步之暖》等等。但是,最让我感动的是《交接》一文。

在一所农村小学里,一共有九个孩子:三个是一年级新生,四个读二年级,还有两个上三年级。学校里有一名老校长,有一天,他带着一名叫何娟子的新老师走进了教室。原来,老校长要走了,何娟子现在是同学们的新校长。

老校长为了让娟子认识每一个同学,就开始点名。

“盘山伢。”

娟子看到孩子嘴唇边上挂着两行鼻涕,就掏出手绢,把他的鼻涕轻轻擦去。

“盘小生。”

娟子看见他扣子扣错了,于是忙把他的扣子重新扣好……

回到办公室,老校长突然说:“我不走了,我要留在这里为你们做饭呢……”

娟子突然伏在老校长的肩头:“爸……”

读到这里,我才知道原来他们一对父女。父亲在山村奉献了一辈子,也希望自己的儿女继承自己的工作,难能可贵的是女儿不仅把爸爸的“接力棒”接过来了,而且又要扎根在这里,即使再辛苦,也要为山村教育做贡献。由此,我想到了《桥》中的父亲,他那种不徇私情、无私奉献的精神与文中的父女真是如出一辙。《白杨》一文中的“爸爸”,为了建设边疆,他现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的精神,与文中的父女又是何等相似!他们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好榜样!

第二篇:《感动中国》观后感之杨振宁

有人说杨振宁是 20 世纪中继爱因斯坦和费米之后,第三位具有全面的知识和才能的"物理学全才",是华人当中知名度最高的当代科学家之一。曾任布洛克海文国立实验室主任的实验物理学家萨奥斯说:"杨振宁是一位极具数学头脑的人,然而由于早年的学历,他对实验细节非常有兴趣。

他喜欢和实验学家们交谈,对于优美的实验极为欣赏。"美国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赛格瑞(E.Segre)推崇杨振宁是"全世界几十年来可以算为全才的三个理论物理学家之一"。(网易评)

作为中国首位诺贝尔奖得主,杨振宁在中国政界、学术界一直受到极高的尊崇。(腾讯评)

杨振宁对数学的美妙的品味照耀着他所有的工作。它使他的不是那么重要的工作成为精致的艺术品,使他的深奥的推测成为杰作。这使得他对于自然神秘的结构比别人看得更深远一些。(物理学家戴森评)

杨振宁是一位极具数学头脑的人,然而由于早年的学历,他对实验细节非常有兴趣。他喜欢和实验学家们交谈,对于优美的实验极为欣赏。

返回导航>>>

第三篇:身边感动的故事优秀读后感

巴尔扎克说:教育是民族最伟大的.生存原则,是一切社会里把恶的数量减少,把善的数量增加的唯一手段。作为当代青年,我们对于自身的教育责无旁贷。完善学识和人格,才能推己及人,推动社会进步。而这样的成长需要一盏指路明灯,那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为它画上浓墨重彩的人们。《身边的感动》描绘了身边平凡人物的不平凡事迹。核艇之父、南海卫士、守墓老兵、托举兄弟,彰显了人性的光辉。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短短的八个字给了我们太多的感动。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核潜艇之父黄旭华为了祖国国防的强大,三十载赫赫而无名,花甲年不弃使命,将爱国融入了骨子里。今年国家设立了抗战纪念日,就是希望人民不忘国耻,团结奋进。而滇西这块热土同样是赤子情怀,腾冲国殇墓园忠魂归国公益活动中,社会各界人士排成人墙大道来迎接忠骨。这样的经历让大家树立了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爱国不是口号,而是集体荣誉感。我们爱乡爱家,爱党爱国,自会堂堂正正。就像雷锋所说:一个人只有当他把自己和集体事业融合在一起的时候才能最有力量。

如果有人问我生命的意义是什么,我想一部分应该是自我实现,创造社会价值。只有爱岗敬业,各司其职,社会才能运转,生命才有存在的意义。李文波南海守礁二十年,任凭风吹雨打,坚守着责任与担当。曾子教育学生要每天反省为他人办事是否尽心尽力,我们也应

该学习。青年人既需要坚韧,也需要热血,既要兢兢业业,又要锐意进取。敬业是一种感恩之心,也是一种责任感。成长对得起父母的养育,学习对得起老师的栽培,工作对得起百姓的期望。不管人前人后,不推卸、不敷衍、尽全力,自会开开心心。就像孔子所说,问心无愧,哪里会有忧愁和恐惧呢。

生命的意义还在于友善他人,乃至帮助他人。爱因斯坦说:一个人的价值不应该看他取得了什么,而应该看他贡献了什么。残年风烛的九旬老人拾荒助学子,病弱身体,高贵心灵。托举兄弟不惧危险徒手救人,淳朴平凡,却显英雄本色。杭州公交救火则见证了一场正能量的传递。这些感动就在我们身边,快乐就是助人的真谛。生活中的友善其实也是从身边做起的,先学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尊重体谅他人。然后再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忧他人之忧,乐他人之乐。百姓有事积极解决,同事繁忙主动帮助,邻里生病相互关心。很喜欢这句话: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诚为天之道,信为人之本。诚信是社会和谐的内在要求。信义兄弟孙东林为逝去哥哥遵守承诺,为良心奔波,为信义传承。守墓老兵陈俊贵为了一句嘱托守护战友墓地一生,那就是义薄云天。每个人都应该时时守信,答应了别人的事就要做到,工作中不营私舞弊。光明磊落,心思坦荡,才能培养良好品德。习曾教育广大官员要诚与中,形与外。就是说内心真诚,就会流露于言表,而不是装出来的,如此才能屹立不倒。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弘扬光明品德,使

人弃旧图新,才能达到最完善社会。身边的人们用自身行动传递了传统美德、民族精神和时代特征,引领和构建着整个民族的理想信念。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这样的人生信条,将会让我们不迷茫、不忧虑、有担当,不断为成长积蓄力量。

第四篇:《感动中国》观后感之彭士禄

彭士禄,1925年11月18日出生,广东省海丰县人。1956年毕业于莫斯科化工机械学院,后在莫斯科动力学院核动力专业进修,1958年结业回国。

曾任造船工业部副部长兼总工程师、水电部副部长兼总工程师、广东省委常委、中国核潜艇第一任总设计师、中共十二届中央候补委员、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顾问、中国核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核动力学会名誉理事长。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彭士禄长期从事核动力研究设计工作,是我国核动力领域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

在20世纪60年代,主持了潜艇核动力装置的论证、设计、试验以及运行的全过程,并参加指挥了第一代核潜艇的调试和试航工作;参加、组织研制成功的耐高温高压全密封主泵达到了当时的世界先进水平;在80年代初,提出投资、进度、质量三大控制要素,为大亚湾核电站工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秦山二期核电站的建设中,提出“以我为主,中外合作”,自主设计、建造两台60万千瓦机组的方案,并亲自计算主参数、进度与投资,为秦山二期工程提供了可靠的科学依据。

1978年获全国科学大会奖;1985年,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1988年获国防科工委为表彰优秀总设计师颁发的《为国防科技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荣誉状》;1996年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2017年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成就奖。

彭士禄一生经历起伏跌宕,为我国核动力领域作出重要贡献。他常揣着“明白与糊涂”:“凡工程技术大事必须做到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心中有数,一点儿也不能马虎”,“凡对私事,诸如名利、晋升、提级、涨工资、受奖等,越糊涂越好”。

返回导航>>>

第五篇:《感动中国》观后感之张顺东李国秀

张顺东,男,汉族,1974年6月生,云南省昆明市东川区乌龙镇坪子村芭蕉箐小组村民;李国秀,女,汉族,1969年10月生,云南省昆明市东川区乌龙镇坪子村芭蕉箐小组村民。二人系夫妻。

张顺东、李国秀夫妇身残志坚、自立自强,用奋斗创造幸福生活,照顾年迈老人、抚养年幼孩子以及失去双亲的2个侄女,书写了“踏出脱贫路、撑起半边天”的感人故事。

张顺东右手和双脚先后截肢,只剩下一只左手;李国秀生下来就没有手,只有一双脚。“我是你的手,你是我的脚,没有什么坎儿过不去的。”结婚后,生活中的各种困难相继而来。随着两个孩子的出生,一家人生活更是难上加难。李国秀靠双脚在地里劳动,还能用脚绣花、写字;张顺东凭借一只手学会驾驶农用三轮车,平时自己力所能及地搞点运输,减轻家庭负担。他们在当地党委政府鼓励支持下,不等不靠,坚持种田、养殖、赶集、卖货,用残缺的身体支撑起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张顺东坚信:儿女是一个家庭的希望,决不能把贫困传给下一代,再苦再难也要供孩子读书。现在女儿大学毕业,成为一名教师;儿子初中毕业后参加技能培训,靠勤劳的双手实现了务工增收。

夫妻俩虽然残疾,照顾自己都有困难,但从未因此放弃赡养父母的义务。母亲已经80多岁了,生活难以自理,夫妻俩把老人照顾得很好,老人经常夸:“顺东是个好儿子,国秀更是个好儿媳。”张顺东的哥哥因病、嫂子因意外相继去世,两个孩子成为孤儿,夫妻俩给予他们精心的照顾,使他们健康成长,大侄女出嫁、小侄女上学一样都没有落下。

张顺东、李国秀夫妇荣获云南省道德模范称号,被授予全国脱贫攻坚奋进奖,其家庭被评为全国最美家庭。

返回导航>>>

推荐专题: 感动中国人物观后感 感动中国观后感 关于感动的读后感

相关推荐
本站文档由会员上传,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发送邮件至89702570@qq.com联系本站删除。
Copyright © 2010 - 千文网移动版
冀ICP备20200271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