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更多文库 > 2号文库 > 详情页

部编版四年级下小学语文说课稿:《古诗三首》(范文五篇)

2024-03-25 00:45:57

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部编版四年级下小学语文说课稿:《古诗三首》(范文五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千文网还可以找到更多《部编版四年级下小学语文说课稿:《古诗三首》(范文五篇)》。

第一篇:四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自主认读“篱”“剥”等6个生字,会写“篱”“檐”等15个生字。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词,背诵古诗词,默写《宿新市徐公店》。3. 通过题目中的关键词,借助注释、图片理解诗词的意思。抓住表现景物的词语,比较阅读相关诗词,想象画面,说出诗词描绘的情景,感受作者的情感。

[教学过程]

第一首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

第一步:揭题,初读古诗

1.我们先来读一下这首诗的题目。(兴xìng,第四声)

2.今天我们尝试通过诗题中的关键词来理解这首诗。诗题中有三个关键词,是哪三个?

――四时。

――田园。

――杂兴。

3.我们先把这首诗读熟,读出节奏。

第二步:围绕“田园”读诗

1.诗题中的一个关键词是“田园”。“田园”就是乡村,“田园”这个词告诉我们,《四时田园杂兴》写的是乡村风光,写的是农民的日常生活。这首诗写到了乡村中的事物,写到了哪些?

――梅子。(出示图片并解释:梅子,又叫青梅,是果梅树所结的果子)

――杏子。

――麦花。(出示图片并解释:小麦的花期较短,在两到四天之间花朵基本上会全部凋零;小麦花的颜色为白色)

――菜花。(出示图片并解释:菜花,一般是指油菜花,在江南分布很广泛;油菜花在春天开放,看过去一片金黄)

――篱落。(篱落,就是篱笆,用竹条或者木条编成的栅栏,相当于简易的围墙)

――蜻蜓。

――蛱蝶。(蛱蝶,蝴蝶的一种,比一般的蝴蝶体形要大)

2.如果给这些事物分分类,你会怎么分?

――梅子、杏子。(水果)

――麦花、菜花。(农作物)

――蜻蜓、蛱蝶。(动物)

3.是啊,这是一首描写乡村生活的诗。让我们强调这些乡村事物再来读一读这首诗。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

[宋]范成大

梅子金黄杏子肥,

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

惟有蜻蜓蛱蝶飞。

4.这些事物里有两样在田园诗词中经常出现,猜猜看,是哪两样?田园诗词中经常出现的事物是蝴蝶和菜花,不信我们来看一看。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杨万里《宿新市徐公店》)

蝴蝶双双入菜花,日长无客到田家。(范成大《晚春田园杂兴》)

油菜花间蝴蝶舞。(黄公绍《望江南・思晴好》)

(说明:南宋之前,诗歌中很少见“菜花”这一意象。油菜在江南农村比较常见,随着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南移,菜花成为描写江南农村风情的常见意象。菜花与蝴蝶的组合是经典组合。)

第三步:围绕“四时”读诗

1.诗题中的另一个关键词是“四时”,“四时”主要指春夏秋冬四季,你觉得这首诗写的是哪一个季节?(初夏)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梅子已经金黄,杏子分外饱满,这正是初夏时节的情景。梅子在江南,尤其是丘陵地区分布广泛。梅子是南方每年夏天雨水比较多的时候食用的一种水果,所以我们把这段时间称为梅雨季节。

――小麦正在开花,油菜花已经稀疏,这也是初夏时节的情景。

――初夏时节,白天变长,农民早出晚归,村子里很少有人走动,只有蜻蜓、蛱蝶在飞舞。(强调这里的“日”是“白天”的意思)

2.是的,整首诗都在强调这是初夏,写出了初夏的特点。我们来读整首诗。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

[宋]范成大

梅子金黄/杏子肥,

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

惟有/蜻蜓蛱蝶飞。

第四步:围绕“杂兴”读诗

1.诗题中的第三个关键词是“杂兴”。“杂兴”的意思就是随兴而写、有感而发的诗。所以“四时田园杂兴”的意思就是看到四季乡村风光和农民的日常生活,产生了一些感想、感受,写了60首诗。

2.那么写这首诗的时候,诗人的主要感受是什么?你觉得诗人范成大喜欢这田园生活吗?(喜欢)他喜欢什么呢?

――他喜欢田园风光的美丽……

――他喜欢乡村生活的安静……

3.哇,能读出诗人喜欢乡村生活的安静,非常了不起。你是从哪里感受到乡村生活的安静的?

4.蜻蜓、蛱蝶在飞舞,画面动起来了,怎么还说乡村生活是安静的呢?安静应该是静止的啊。

――蜻蜓、蛱蝶的飞舞更加衬托出乡村的安静,这是以动衬静。

5.带着我们的感受好好读这首诗。

第二首 《宿新市徐公店》

1.请根据你的理解把诗题读正确。(指导学生根据意思停顿,读好诗题)说说诗题的意思。

宿/新市/徐公/店

――宿:住宿、投宿。

――店:住宿的客店。

――徐公:指一位姓徐的老人。

――宿新市徐公店:投宿在新市徐公的客店。

2.走出客店,诗人看到了哪些景物呢?

――篱落(篱笆)。

――小路(径)。

――树头(树枝上)。

――儿童。

――蝴蝶。

――菜花(油菜花)。

3.请根据这首诗选择合适的形容词填空。

(  )的篱落

(  )的小路

(  )的树头

(  )的`儿童

(  )的蝴蝶

(  )的菜花

(稀疏)的篱落

(幽深)的小路

(嫩绿)的树头

(可爱)的儿童

(黄色)的蝴蝶

(金黄)的菜花

4.下面我们重点来交流其中几个景物,很多人在“小路”前填了“幽深”,你是从哪里看出小路是幽深的?

――我是从“一径深”的“深”字看出来的。

5.古代诗人很喜欢写幽深的小路,很喜欢写“一径深”。我们来看一看。

蹋得苍苔一径深。(司空图《山中》)

门掩松萝一径深。(李九龄《山舍偶题》)

烟霞一径深。(孟贯《过王逸人园林》)

6.很多人在“树头”前填了“嫩绿”,你是从哪里看出树枝上有嫩绿的树叶的?

――我是从“新绿未成阴”看出来的。“新绿”表明这时正是初春,枝条上刚刚爆出嫩芽,新叶刚刚长出,还没有形成树荫。

7.古代诗人很喜欢写嫩绿的树枝,很喜欢写“未成阴”。我们来读一读。

杨柳未成阴。(李端《送郭补阙归江阳》)

叶小未成阳。(欧阳修《望江南・江南柳》)

微黄才绽未成阴。(段成式《折杨柳》)

8.所有人在“蝴蝶”前都填了“黄色”,在这首诗里,蝴蝶必须是黄色的,为什么?

――如果蝴蝶是其他颜色的,就不好玩了。因为其他颜色的蝴蝶飞入黄色的菜花丛中,很容易找到。而黄色的蝴蝶飞到黄色的菜花丛中,就很难分辨,孩子们就蒙圈了,就特别有意思。

9.在“儿童”前,同学们所填的形容词就多种多样了,请解释一下你为什么要这样形容。

――我填的是“活泼”,因为……

――我填的是“可爱”,因为……

――我填的是“呆萌”,因为……

10.下面,请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在稀稀落落的篱笆旁,一条小路伸向远方,路旁树上的新叶刚刚长出,还没有形成树荫。路边长着各种各样的花草,还有蝴蝶和蜜蜂在上面飞来飞去。两旁是大片的油菜花。孩子们很兴奋,跑着跳着追一只黄色的蝴蝶。黄色的蝴蝶飞到黄色的菜花丛中,孩子们就蒙圈了。

――客店的院子是用稀疏的篱笆围成的,有一条幽深的小路伸向远方。路旁边的树还没有形成茂盛浓密的阴凉,树枝上,只有稀稀疏疏的新绿在荡漾。一群孩子急急忙忙奔跑着,去追赶路边的黄蝶。突然,黄蝶飞入菜花深处不见了。

11.是啊,诗中的儿童活泼、可爱、顽皮,让人喜欢。其实,在我们的古诗词大花园中,还有很多这样的儿童。我们来读一读,积累一下。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白居易《池上》)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胡令能《小儿垂钓》)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袁枚《所见》)

12.我们一起来背诵、默写这首诗吧。

第三首 《清平乐・村居》

1.我们今天要学的是一首词,词和诗有很多不同之处,请观察一下,说说有哪些不同之处。

――题目不同。(“清平乐”是词牌名,“村居”是词题)

――诗每一句的字数往往相同,词的句子有长有短。

――词分为两部分。(上阕和下阕)

…………

2.我们先来读好这首词,这首词里有的字很生僻,例如“媪”;有的字是多音字,例如“亡”“剥”。(教师可具体讲解)

3.词和诗一样,非常注重押韵,例如“小”“草”“好”“媪”押韵,“东”“笼”“蓬”押韵。(“蓬”古音念póng;“大儿溪东锄豆”,为了押韵,写为“大儿锄豆溪东”)我们再来读一读,感受词的音韵美。

4.这首词的词题是“村居”,词中哪些词语让你一下就看出这首词写的是“村居”,是农村生活?把这些词语圈出来。

――茅檐、溪、锄豆(是指在豆田里除草)、织鸡笼、剥莲蓬。

5.真好!正是这些词语给我们传达了农村、乡下的感觉。以后学古诗词,我们就要像这样抓住一些特别的词语去想象。

6.相信你感受到了词人对乡村的喜欢。他喜欢乡村什么呢?结合下面的注释,四人一个小组讨论。(让学生畅所欲言)

茅檐:茅屋的屋檐。

吴音:吴地的方言。作者当时住在带湖(今属江西),此地古代属吴地。

相媚好:指相互逗趣、取乐。

翁媪(ǎo):老翁、老妇。

锄豆:锄掉豆田里的草。

织:编织。

亡(wú)赖:这里指小孩顽皮、淘气。亡,通“无”。

卧:趴着。

7.是的,整首词都在表达喜悦之情。“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这几句词里直接出现了“喜”字,词人喜欢他们什么?

――喜欢老大勤劳。

――喜欢老二手巧。

――喜欢小儿可爱。

――喜欢小儿自在。

………….

8.三个儿子各得其乐,辛弃疾写得真好。其实,作者的这种写法是从别人那里化用过来的。请说说辛弃疾的词和汉乐府《相逢行》的相似之处。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大妇织绮罗,中妇织流黄。小妇无所为,挟瑟上高堂。(汉乐府《相逢行》)

――都写了三个人。

――都写了三个人分别在做什么。

――最小的那个都没有真正在干活,都比较可爱。

9.辛弃疾巧妙化用前人的名句,写出了孩子们的勤劳、孝顺、可爱,这对我们学习写作有很大启发。下面我们读这首词的下阕,读出喜悦之情。

10.除了这几个孩子,还有没有令词人心生喜欢的?(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这两句词透露出浓浓的甜蜜,你能抓住其中的字词说说你的理解吗?

――“醉”字用得特别好,说明这对老夫妻喝了点儿小酒,日子过得特别舒服。(生活很窘困、很焦虑时,会有闲情在白天喝点儿小酒吗?)

――“吴音”这个词表明夫妻俩说着当地的土话,那种说话声让人感觉又轻柔又好听。(“吴音”,指吴地的方言。作者当时居住的带湖在春秋时代属于吴国,所以他把这个地方的话叫作“吴音”。吴音软媚,说起来柔媚婉转,就像唱歌一样,更增加了几分亲昵。)

――“相媚好”,我认为这是夫妻俩在相互逗趣、取乐。(他们甜甜蜜蜜的,说着亲热的话,你能想象一下他们都说了什么吗?)

11.这真是幸福甜蜜的一家子。我们再来读一读,读出喜悦之情。

12.除了这一家人,还有没有令词人心生喜欢的?(这里的风景也让词人喜欢)从字面上理解,小草普通,茅屋矮小,词人喜欢什么呢?

――虽然茅屋低矮,但是生活安宁、幸福,给人温暖、和谐、宁静的感觉。

13.辛弃疾写词抒发自己的心情,他喜欢这里风景宁静,喜欢白发翁媪夫妻和美,喜欢两儿勤劳能干,喜欢小儿可爱自在。我们来读一读,还原词人的喜爱之情。先自己练一练,再来比一比。

一喜风景宁静

二喜夫妻和美

三喜两儿勤劳

四喜小儿自在

14.我们来背一背这首词吧。

第二篇:四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四下第一单元的人文主题是“田园生活”,编排了三首既有田园气息,又有童真童趣的古诗词,即范成大的七绝《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杨万里的七绝《宿新市徐公店》和辛弃疾的词《清平乐・村居》。三位作者均处于南宋时期,这三首诗词都是他们在晚年时期的创作,无论是对农村生态美景的欣赏,还是对于乡村安宁生活的向往,都是共通共鸣的。

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组诗)共六十首,分别咏叹了春日、晚春、夏日、秋日和冬日的田园生活,被钱钟书赞为“中国古代田园诗的集大成”。本课选编的是组诗中的第二十五首,描写的是一幅夏日田园乡村图。前两句写景,“梅子金黄”“麦花雪白”“杏子肥”“菜花稀”,显示了季节的变换,色彩绚丽;第三句叙事,写夏日初“长”,但农事正忙,白天篱边少有行人;最后一句又写景,以只有“蜻蜓蛱蝶飞”来反衬农事的繁忙。全诗不直接写“农事忙”,却从侧面透露劳动情况,含蓄却意浓,诗人将劳作生活的苦乐与田园情趣融为一体,为读者描绘了一轴生动的农家生活长卷。

《宿新市徐公店》(组诗)有两首,是杨万里描述自己住在徐公店的见闻,本课选编的是第二首。诗人通过对暮春景色的描写,表达了对田园美景的欣赏,对天真无邪的儿童的喜爱,对乡村田园生活的赞美。诗歌从眼前之景着笔,由近及远,寥寥数笔,将“篱落”“一径”“树头”“菜花”生动地展现于读者眼前,又采取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的方法,将儿童踏花追蝶的乐趣写得活灵活现,田园的静谧与生机也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是一幅栩栩如生、有声有色的农村风俗画,用纯粹的白描手法,描绘了农村一个五口之家的环境和生活画面。上阙里,茅屋、小溪、青草为背景,一对白发翁媪趁着醉意,吴音媚好的温馨画面跃然纸上;下阙中,大儿锄豆、中儿织笼、小儿卧剥莲蓬,三个孩子各司其职,和谐美好。尤其是小儿无拘无束地剥莲蓬吃的那种天真活泼的神情状貌,栩栩如生,可谓是神来之笔。这首词是作者晚年遭受议和派排斥和打击,归隐上饶地区闲居农村时写的,他向往和平宁静、朴素安适的农村生活,也更可见他内心满是抗击金兵、收复中原、统一祖国的爱国热忱。

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对于学习古诗有一定的基础,但对词的学习则是初次接触。教学本课的两首古诗,既要引导学生激活已有的学习经验,又要适度拓展,可以进行比较阅读,进一步感受田园诗、农家诗的特点。而教学《清平乐・村居》这首词,则需要适当介绍词的知识,并引导学生通过学习,掌握学习词的基本方法。

教学目标

1.认识“杂、篱、徐”等6个字,会写“杂”等14个生字;

2.朗读感悟,并熟读成诵,能默写《宿新市徐公店》;

3.掌握诗词的学习方法,描述诗中描述的情景,感悟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

重点:通过诵读品悟,读出诗词中的趣味与情味。

难点:体会田园诗的韵味,感悟作者表情达意的方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

板块一了解田园诗初识“农家景”

一、整体引入,了解田园诗

1.了解田园诗:从东晋的陶渊明开始,便开启了“田园诗”这一类型的诗词创作,王维、孟浩然、白居易等著名诗人都非常钟爱田园诗的创作。本课学习的正是三首关于田园主题的诗词。

2.促疑巧发现:请快速默读这三首诗词,看看你有哪些发现,试着说说你对田园诗的理解。

3.认识范成大:说到田园诗,不能不提范成大。他在晚年回到家乡苏州石湖,创作了一组诗,共六十首,分别咏叹了春日、晚春、夏日、秋日和冬日的田园生活,命名为《四时田园杂兴》。四时,指四季。“兴”,这里读xìng,杂兴,指随兴而写的诗。今天我们学习的是这组诗中的第二十五首。

二、诵读疏通,初识农家景

1.初读读正确:读诗歌,首先要读正确,请自由朗读诗歌,注意难字上的拼音。有困难可以向老师或同学请教。

zá xīlíwéiqīngtíngjiádié

杂 稀 篱 惟 蜻 蜓 蛱 蝶

2.速读读流畅:在读正确的基础上,我们来挑战谁读得更流畅。一分钟时间,试着你能读几次?

3.慢读读节奏:已经有同学能背诵这首诗了,接下来我们要慢读了,读出节奏韵律来,你还可以闭上眼睛边读边想象,你看到了夏日乡村的哪些画面?

【设计意图】这组诗词都属于田园诗,且照应本单元的人文主题“田园生活”,因此入课时不能孤立进入,而应放在田园诗的大背景下。采用促疑发现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初读三首诗词,从内容上去发现田园诗的基本特点----以田园乡村为写作内容。接下来通过初读、速读、慢读等多种形式,使学生疏通文本,熟读成诵,并在尝试读出节奏韵律的过程中,去初步想象诗歌描述的画面,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板块二品析田园美感受“农家乐”

一、品读想象,读出景与画

1.在品读时,你看到了乡村的哪些景物?请你在诗句中圈画出来。

2.这些景物各自有什么特点呢?在你的眼前浮现了怎样的画面?

3.把你看到的画面组合起来,就是诗歌所描述的田园美景图了。

二、品读发现,读出动与静

1.交流发现:乡村里只有这些景与物吗?为什么诗人只写了这些呢?再读诗歌,说说你又有哪些新的发现?

果与花――梅子、杏子与麦花、菜花;

颜色与状态――金黄、雪白与肥、稀;

植物与动物――梅子、杏子、麦花、菜花与蜻蜓、蛱蝶

动与静――无人过、蜻蜓蛱蝶飞

2.情境朗读:我看到果园里一片丰收的景象――梅子金黄杏子肥;我看到田野里色彩芬芳――麦花雪白菜花稀;我看到农家小院静悄悄――日长篱落无人过;我看到这一片静谧之中也有生命在舞动――惟有蜻蜓蛱蝶飞。

三、品读促思,读出疑与惑

1.促疑引思:前三句都是写夏日田园的安静,为什么第四句又写动景呢?是否不符合整体的'画面感觉?以动写静,更显夏日之静。

2.情境朗读:请用你的朗读,还原这夏日的田园美景吧!生活在这样美丽的田园之中,诗人由衷地感受到农家之乐,请用你的朗读帮助他表达吧!

【设计意图】这一板块的设计,通过品读,读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读出景与画。诗是不可解的,因而在品读时,引导学生去发现诗中描述的景物及其特点,加入自己的想象,结合实际经验与图片资源,去描述画面,其实是对内容理解最好的方式。第二个层次,读出动与静。这首诗采取白描的写法,动静结合,虚实相生。引导学生自己去诗中发现,诗人选择这些有代表性的景物描写的用心,前三句与第四句的动静对比,再通过情境朗读去还原,加深理解。第三个层次,读出疑与惑。为什么第四句要写动物,写动景?让学生思考与交流,从而发现以动衬静的妙处。同样用朗读去表达感悟,始终在读中深化理解。

板块三拓展田园诗,体会“农家忙”

一、拓展阅读,发现农家忙

1.促疑引思:读来读去,我们看到了农家景,却没见到农家人。为什么会“日长篱落无人过”呢?别着急,范成大在他的另一首《四时田园杂兴》中给出了答案哦!

2.拓展古诗:请自由读一读《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说说你的发现。

二、对比阅读,感受农家忙

1.小结发现:正是因为农民们有着忙不完的农活,所以白天篱边才少有行人,可是范成大却不直接写农人都忙着劳动去了,只写一句“惟有蜻蜓蛱蝶飞”来侧面透露。

2.朗读提升:范成大喜欢家乡的田园风光,读出他内心的“农家之乐”来吧!他更欣赏农民们的勤劳,读出他对于“农家之忙”的欣赏吧!其实,在范成大的这组诗中,他还写出了对“农家之苦”的同情,如果你感兴趣,可以在课后去读一读他的《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五)。

【设计意图】对于本首诗歌的学习,不能局限于只识农家景,还应从诗歌中的关键句去读出作者的思想感情。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被誉为“中国古代田园诗的集大成”,不仅仅在于他描写了田园之美,更在于他写出了农家乐、农家忙与农家苦。我们应将课堂学习变为一个窗口,引导学生如隙中窥园,激发他们对于阅读更多的诗歌产生浓厚的兴趣。

【板书设计】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

静景:梅子金黄麦花雪白杏子肥菜花稀

动景:蜻蜓蛱蝶飞

无人过――惟有

第二课时《宿新市徐公店》

板块一归纳学法初品景美

一、介绍背景,激疑导入

1.认识诗人:杨万里和范成大不仅同属“南宋中兴四大诗人”,而且他们俩互为知己,经常以诗歌唱和。他们都喜欢创作田园诗,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宿新市徐公店》。

2.解题激趣:

“宿”在甲骨文中是这样写的,上方有屋顶,屋内有人卧在席子上休息,表示住宿、过夜。题目的意思是杨万里住宿在新市的徐家旅店。住在这里,又有哪些情景打动了他,引得他作诗一首呢?

3.归纳学法:回顾我们以往学习诗歌,都有哪些好的方法?(解诗题,知诗人;读注释,明诗意;入诗境,悟诗情。)试着用上这些方法,自由读诗,探寻诗中打动作者的情景吧!

出示自学要求:自由朗读诗歌,注意标出读音的生字;边读边结合注释想象画面,如果遇到不理解的词语,标注上记号。

二、反馈交流,诵读疏通

1.识字读诗:认读诗中的生字,并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歌。

sù xúshū

宿 徐 疏

2.反馈困难:在自学的过程中,你遇到了哪些困难?我们一起来交流。

一径深: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一条深远的小路。

未成阴:树叶还不够茂盛浓密。

急走:跑得很快。

3.疏通诗意:在解决完困难后,我们的眼前浮现了怎样的画面?请你试着说一说。

【设计意图】有了学习过上一首田园诗的基础,教学本首古诗,可以先引导学生归纳学习方法,再放手让学生先自学。在学生自学过后,及时反馈学习成果,帮助他们解决困难,完成流畅朗读、疏通诗意的基本学习任务。

板块二想象情景感受童趣

一、朗读想象,细品景美

1.再品景美:篱落、小径、绿树,这些日常可见的乡村景物,为什么会吸引诗人的注意呢?回到诗句中,再品一品,这些寻常景物各有哪些特点?

篱落――疏疏 径――深 树头――新绿、未成阴

2.想象画面:站在旅店门前,由近处的篱落沿着小径往远处望,诗人究竟看到了哪些美景呢?再读这两句诗,打开想象,说说在你眼前浮现了怎样的画面?

3.比较品析:

同样是篱落,《四时田园杂兴》中是“日长篱落无人过”,是静谧的村居篱笆,而杨万里眼前的篱落是怎样的?

同样是小径,《山行》一诗中有“远上寒山石径斜”,那是一条陡峭的石路,而徐公店前的这条小路又是怎样的?

同样是绿树,《咏柳》中“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那茂盛的、生机勃勃的美,是徐公店前的绿树所没有的,为什么这抹“新绿”能吸引诗人呢?

二、品读发现,细品童趣

1.再品童趣:也许这稀疏的篱落、蜿蜒的小路、新绿的树梢,比不过他处的风景名胜,但这悠闲的乡村生活,却让杨万里发自内心的喜爱。尤其是此时此刻,他恰好看到这有趣的一幕――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2.聚焦细节:请一位同学来扮演这追蝶的孩子,其他同学用你的眼睛做摄像头,捕捉了急走时的动作,追蝶时的表情,再来猜猜这捕蝶的孩子前后心情的变化吧!用耳听,用眼看,用嘴说,用脑想象,用心感受,我们来将孩子捕蝶的画面丰富起来。

3.朗读传情:看到田园的美景,诗人心情舒畅;看到儿童在追蝶,诗人觉得有趣;这一静一动不同的美,都深深印刻在诗人的心里。让我们用朗读来传递这种快乐吧!

【设计意图】这一板块的设计,通过品读,品出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品景美。诗中平常的三种景物,究竟美在哪儿?一方面引导学生扣关键词,根据由近及远的方位顺序,融入想象去描述;另一方面,比较有同样景物的其他诗句,去探寻景物不同的美。第二个层次,品童趣。这首诗动静结合,后两句把儿童追蝶的活泼,无处寻的迷茫写得活灵活现,也让篱落、幽径、树头、儿童、菜花、蝴蝶这些意象完全融合在一起,构成了一幅春光烂漫的田园乡景图。让学生通过扮演还原,观察聚焦,描述细节的读写活动,进一步去体会童趣,也体会诗人眼前此景的快乐。

板块三补充背景,体会诗情

一、补充背景,细品诗心

1.补充背景:杨万里创作这首小诗时已经66岁了,经历了几天的赶路,尤其是在清明时节雨纷纷的时刻,突然遇到了一次春日暖阳,看到了田园这美好的春光,看到了孩子追蝶的快乐,让他也忘记了路上的奔波,忘记了世事的烦恼,而珍惜起美好的春光。

2.情境朗读:眼中有景,心中有情,请用你的朗读,还原这晚春的田园美景,表达诗人内心的安宁吧!

二、作业超市,课后巩固

必做题:背诵、默写古诗。

选做题:读《宿新市徐公店》,画一幅暮春图,或写一篇《追蝶记》。

【设计意图】已至暮年的诗人杨万里空怀报国之心,却无报国之门,在清明时节仍要匆忙赶路。此时忽逢暖阳,忽见春光,忽遇童趣,这种由苦闷到快乐安宁的心境变化,如果脱离背景的介绍,是很难深入理解的。而所有的理解也只是通过朗读来表达,不解诗,只读诗矣。

【板书设计】

宿新市徐公店

篱落一径树头

急走追无处寻

第三课时《清平乐q村居》

板块一比较辨析初识作者

一、谈话导入,初识词牌

1.初识词牌:一看题目,我们就发现它的不同之处。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不是古诗,而是一种新的体裁――词。词,又称为“诗余”、“长短句”。它兴起于南朝,成形于晚唐,盛行于宋代;最早是一种配乐歌唱的诗,所以每首词都必须按一定的歌谱填写,这歌谱叫词牌。

2.猜测风格:词牌名表示一种节奏,一种情感,一种意境,规定了这首词的曲调、句数和字数。从词牌名上也可以大致推测出词的情感基调或是意境风格。让我们来玩个猜猜看的游戏,这里有两个词牌名,破阵子、清平乐,你认为它们各自代表什么样的情感呢?

没错,从“清平乐”这个词牌中,我们已经初步感受到了这首词的风格是清新的、安宁的。“村居”是词名。

3.比较格式:对比前面我们学过的两首田园诗,你发现诗词的格式与内容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吗?

格式:诗词的字数、句数不同;词分上下阙,中间空两格。

内容:这三首诗词都是写田园乡村的风景与生活。

二、交流学法,诵读疏通

1. 自读理解:词和诗虽然是不同的体裁,但是学习方法却是基本一致的。所以我们仍然可以使用这些步骤和方法来学习这首词。(解题目,知作者;读注释,明意思;入意境,悟情感)自由朗读全词,注意读准生字;边读边结合注释想象画面,如果遇到不理解的词语,标注上记号。

2.识字读词:词和诗虽然是不同的体裁,但是学习方法却是基本一致的。首先我们需要解决词中的难字。哪些生字的读音你觉得需要提醒大家呢?

máo yánwēngǎochúwúlài bō

茅 檐 翁 媪 锄 亡赖 剥

“剥”是个多音字,还有另外一个读音bāo,剥香蕉皮。

3.朗读疏通:生字过关了,让我们来读一读这首词,看看你是否读得既正确又流利。这是怎样的村居呢?你的眼前浮现了怎样的画面?你看到了哪些景?哪些人?试着说一说。

有的同学看到了茅屋、小溪、草地、田地、荷塘,这是一幅乡村美景图。有的同学看到了老夫妻俩在聊天,这是翁媪对话图;有的同学看到了大儿锄豆图,中儿编织图,小儿卧剥图。还有同学发现这首词中出现了三个“溪”字,溪上、溪东、溪头,一条小溪将这些画面串联起来,让我们看到这样一幅多姿多彩的村居图!

【设计意图】词是首次作为精读课文来学习,因而了解词的基本特点是很有必要的。可以引导学生去比较辨析诗词的异同,帮助他们有更清晰的认识。同时,诗词在理解大意、想象情境等方面是相通的,故学习词也可以用学习诗的方法作为基础。这是第三课时的学习,所以可以直接安排学生自学疏通,理解词意。

板块二细研聚焦想象丰富

一、细研聚焦,把词读短

1.聚焦关键词:这首词有点长,上下阙共有46个字。但在朗读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有些关键词能让我们感受到这首词的那种闲适、安宁的情境之美,你发现了吗?

2.品读“醉”:醉可以组什么词?(酒醉、陶醉)在这首词里,究竟是翁媪喝醉了,还是辛弃疾陶醉了呢?请你到词中去找证据来说明吧。

喝醉:老夫妻用吴音絮絮叨叨地聊着天,恩爱和睦。想象一下,他们会聊些什么呢?

陶醉:是什么让辛弃疾陶醉呢?他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夏日的生机勃发,潺潺流水,青青草地,乡村美景让他陶醉;白发翁媪的恩爱和睦,三个孩子的勤劳懂事让他陶醉;这一家人虽然贫穷,却幸福和美的生活让他陶醉。用你的朗读读出他的沉醉吧!

3.品读“喜”:眼前这一切,哪些让他心生喜爱?辛弃疾最“喜”的是什么?为什么他“最喜小儿亡赖”?用你的朗读读出他对这村居的喜爱!

二、想象丰富,把词读长

1.想象说画面:此时此刻,我们眼前的画面越来越丰富,已经不止短短46个字了,让我们把眼前看到的这夏日美景,这和睦的家庭,这恩爱的父母,这三个勤劳可爱的孩子,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吧。

2.聚焦细节:小儿是怎么剥莲蓬的?“卧”可以换一个词吗?闭上眼睛想象一下,他是怎么卧?怎么剥的?你看到他的表情了吗?你听到他的笑声了吗?把你想象到的情景说给大家听。

3.朗读传情:酒不醉人人自醉,经历了二十多年沙场征战、官场浮沉的辛弃疾,看到此情此景,怎能不陶醉其中呢?让我们读出他内心之喜来。

【设计意图】这一板块的设计,通过品读,品出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把词读短。读短,其实就是聚焦关键词。“醉”与“喜”充分体现了作者的诗情词心,由这两个关键词往外去探寻,就能读出村居的安贫友爱之美。第二个层次,把词读长。聚焦关键词,拎清情脉,再融入想象,补充细节,进一步还原这村居之美,体会词人内心所盼。

板块三拓展阅读,辨析品悟

一、补充背景,体悟词情

1.补充背景:辛弃疾是南宋爱国词人,是诗人中能够领兵打战的将军,是将军中能够赋诗填词的词人。他出生于被金人侵占的北方,亲眼目睹了老百姓妻离子散、家破人亡……他渴望收复失地,渴望让老百姓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所以一生都在为抗金做着不懈努力。42岁时,他遭受投降派的打击,被贬到远离战火的江西农村,一住就是十八年……

2.情境朗读:眼中有景,心中有念,当他看到“醉里吴音相媚好”时,他想到的是什么?用你的朗读,读出他的感慨与期盼来。

二、拓展阅读,深入品词

1.拓展阅读:辛弃疾还有一首词《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读读这首词,你读出作者的期盼了吗?

2.小结提升:同样是醉,辛弃疾喜欢“醉里吴音相媚好”的安宁,“醉里挑灯看剑”,盼望着收复祖国河山,盼望着所有的人民都能“醉在村居”“安在村居”,人人安居乐业,家家幸福长远!

三、作业超市,课后巩固

必做题:背诵《清平乐・村居》。

选做题:读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或《清平乐・检校山园书所见》。

【设计意图】两首词的对比阅读,有利于学生更深入、更立体地了解词人,更有利于他们理解词人对于“村居之安宁”的喜与盼,更会将学生引入课后的阅读中去。

【板书设计】

第三篇:四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读懂三首古诗,感悟每首诗中描绘的独特景色,体会表现手法。

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意思,并由此想象画面。

3、会认读本课中“螺”“谙”等生字,会写“亭”“庭”“潭”“螺”“谙”5个生字,理解“闲”“厌”“和”“谙”等词在诗句中的意思。

4、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诗,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5、搜集、背诵别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教学重难点】

1、感悟诗中描写的景色,想象美好画面。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诗,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预习】

1、自学生字,读熟三首诗。

2、借助注释试讲诗意,画出有疑问的地方。

3、搜集别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教学课时】

2~3节。

第一节

教学目标

掌握生字词,读熟三首诗,理解大意。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假期里,很多同学都出去旅游了,祖国名山大川的壮丽风光一定在你脑海中留下了深刻印象。你能用简要的话语介绍你所看到的名山大川吗?

今天,我们还要从三首古诗中感受一下古代大诗人笔下的山山水水是什么样的。

二、读课题,指名读三首古诗

(检查通过预习对课文熟悉的情况)

三、指名认读生字,提示应注意的地方

1、亭、庭:指导读准后鼻音。

2、谙、暗:区别音、形、意。

四、分组学习

1、读熟三首诗。

2、借助注释在组内试讲每首诗大意。

3、交流预习中的疑问,组内解疑。

五、班内交流汇报小组学习情况

六、作业

1、抄写生字。

2、读、背三首诗。

第二、三节

教学目标

通过想象,进一步感受每首诗所表现的美好意境及表达方法,背诵、默写。

教学过程

一、吟诵、理解《独坐敬亭山》

1、议:诗中除了敬亭山还提到哪些事物,分别是什么样的?

鸟:多、高飞无影

云:少(孤) 慢慢飘走(闲)

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画面。

2、在诗人笔下,万物似乎都与人相通,是有感情的,请你从诗中找出这样的词句。

闲、 相看两不厌──体会诗中拟人的表现手法。

3、教师简介写作背景,让学生粗略了解诗中寄寓的情感:

此诗是李白在政治上受挫,心情郁闷时所作,因此通过众鸟高飞、孤云闲浮、人与山“相看两不厌”来表达自己抱负不得施展,有志难酬的无奈。读起来使人产生一种失落、孤独之感。

4、指导背诵《独坐敬亭山》。

二、吟诵、理解《望洞庭》

1、试用自己的话描述诗中所写的洞庭湖景色,看谁描述得最美:

此环节注意提示学生在描述中突出。

⑴ 湖光和月光的交融和谐;湖面的光亮平静。

⑵ 白银盘和青螺分别所指:

从诗中不但看出洞庭的山美水美,还看出那天夜里的月色很美。

2、从诗中哪些地方看出诗人是站在湖边往远处看的?

3、诗人通过恰当的比喻把洞庭秀色写得惟妙惟肖,请找出诗中的比喻:

⑴ 二句,把光亮平静的湖面比作未经打磨的镜子。

⑵ 四句,把月光下的湖面比作银盘,把湖中的君山比作青螺。

4、指导背诵《望洞庭》。

三、吟读、理解《忆江南》

1、释题:

忆,在此当回忆讲。“忆江南”为词牌。

2、根据学生可能产生的.疑问补充注释:

旧:过去。

胜:超过。

3、说说你从这首词中体会到怎样的景色,诗人用什么手法来表现这样的景色的:

太阳升起的时候,天空布满火红的朝霞,江边的花朵被映照得比燃烧着的火焰还要红;那一江春水像蓝草一样青绿,像晶莹的翡翠。 (比较、比喻)

4、请联系前面几句诗的意思,把最后的反问句写完整:

江南的景色,让我怎能____________?

5、指导背诵《忆江南》。

四、交流搜集的其它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1、白居易所作《忆江南》另两首: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

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

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2、其它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参考篇目:

《鹿砦》、《望庐山瀑布》、《滁州西涧》、《山行》、《小池》、《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等。

五、作业

1、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2、选画一首古诗所表现的画面。

第四篇:四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宿新市徐公店》。

3、能读懂古诗词,并用自己的话说出诗词的意思。

4、体会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感受春夏时节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诗词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描述诗词描绘的情景。

2、体会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感受春夏时节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课时]

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你知道古人是怎样描写夏天的吗?今天,我们就跟随宋代诗人范成大走进他的田园世界,去感受那浓浓的乡土气息!(板书课题,释题,简介作者)

二、初读古诗,初步感知

1、自读古诗,字音读正确,学习生字词。

2、齐读,划停顿节奏。(教师正音,指导学生注意读出诗的节奏)

3、多种形式读古诗,想想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田园风光。(夏季)

4、学生借助注释理解整首诗的意思。

5、教师指导部分词语。

6、教师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整首诗的意思。(指名说,同桌互相说)

7、再读这首诗,注意读出诗的节奏。(师生齐读)

三、细读古诗,深入探究

1、出示诗句: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1)学生说诗句的意思。

(正值江南初夏时节,梅子金黄杏子也成熟了,麦花雪白雪白的,金黄的油菜花稀稀落落。)

(2)诗句中描述了哪几种景物?这几种景物有什么特点?

师:多美的景色呀!诗人把它凝练成一句诗就是――(生接读:“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你看,诗人就是这样抓住事物的特点,用短短的两句诗,就勾勒出了如此美妙的景色。(用换字法体会“肥”“稀”这两个字的精妙之处。)

(3)现在,谁来把这句诗读给大家听?让我们从你的朗读声中也感受到这种美。

2、出示诗句: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1)指名说诗意。

(夏天日长,篱笆边无人过往,只有蜻蜓和蝴蝶在翩翩飞舞。)

(2)为什么篱笆边没有行人,他们都到哪儿去了?(引导学生结合“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即夏天人们的劳动情况进行充分的讨论、想象,感受农民的辛苦)

师:初夏时节,田野里风光如画,农民辛勤忙碌,蜻蜓和蝴蝶在庭院里自由自在,上下翻飞。这样和谐美丽的田园风光感染了诗人,让他爱上了这温馨美好的田园生活。让我们也带着对这自然风光的热爱来朗读这首诗吧。(配乐读诗歌)

四、总结拓展

同学们,在诗人的笔下,炎热的夏季也是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请同学们课后搜集其他描写夏日景色的古诗读一读。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揭题,理解题意

1、以前我们学过哪些描写春景的古诗?这些古诗向我们展示了春天的勃勃生机和美丽。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描写春天景色的古诗――《宿新市徐公店》。

2、释题。师:诗人住在新市徐公店时见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呢?

二、初读古诗,掌握生字

1、生自由读诗,有不懂的字词提出来,一起学习、讨论。

2、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情况,相机指导读音。

3、指导书写。

(1)生认读会写字,师指导易错字的.写法。(“篱”笔画较多,注意笔顺)

(2)生练习书写,师巡视指导。

三、小组合作,理解诗意

1、指名读,检查读的情况。教师范读,学生静听,感受诗中所描绘的景物。

2、理解“疏疏”“未成阴”,了解春季的特点。

3、让学生小组合作,分前两句、后两句说诗意,体验诗句所描绘的景物美。

4、理解第一、二句。

(1)第一句写了哪几种景物?有什么特点?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诗的意思。

(稀疏的篱笆旁边,有一条小路通向远方。)

师:这句诗是作者站在徐公店外远望到的。紧接着作者收回视线,从远望到近观,又看到了什么呢?

(2)齐读第二句,作者又抓住了什么景物?(树头)为什么没形成树荫?(因为叶子未长大)理解时应补“枝头上的花已经落了,但叶子还未长大,还没有形成树荫”。从这一点可见这一天天气怎样?(丽日当空,地面上有斑驳的树影和星星点点的光斑。)

(3)小组内说说这两句诗意,指名说,齐读这两句。(多媒体出示画面)

师过渡:这稀疏的篱笆,长长的小路,叶儿不浓密的树,构成了一幅清新、质朴的农村景色图。你们看画面,这叫静态描写(板书)。

5、理解第三、四句。

(1)这两句抓住了哪些景物?(儿童、黄蝶、菜花)男生读第三句,感悟诗意。

诗意:儿童奔跑着追逐黄色的蝴蝶。(师:他们追到了没有?)

(2)女生读第四句:飞入菜花无处寻。

诗意:黄色的蝴蝶飞入金黄色的菜花丛中,再也找不到了。(师:为何“无处寻”?)

(3)把这两句诗连起来读,指名说诗意。

(4)再读诗。(后两句)这两句诗写儿童追蝶的情景。“跑、寻”属于动态描写(板书),儿童奔跑、扑蝶……读来使我们倍感亲切、耳目一新。

6、自由读全诗,体会诗人心情。

四、重点赏析,体会情感

1、诗中抓住哪些景物写出了春分时节的美呢?

2、想象练说:诗中前两句是静态描写,后两句是动态描写,全诗动静结合,情景交融,充满了春的气息。说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3、边想象画面边背诵。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以诗导词,引入课题

(出示村居图)当你看到这幅图时,你会想到哪首诗词?宋朝的著名词人辛弃疾给我们带来了一幅村居图,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品味。(板书课题,释题)

二、初读词句,整体感知

1、这首词是辛弃疾晚年所作,他是在什么情形下写下这首词的呢?

(晚年隐居的辛弃疾过着十分恬静安逸的生活,这首词就是他到一户农家做客后,写给主人作为礼物的。)

2、那么辛弃疾笔下的村居究竟是什么样的呢?(自由读词)

(1)相机正音,指导上下阕之间的停顿。

(2)相机理解重点词语。(翁媪:老翁和老妇)

3、指导写字。

(1)师出示会写字,生观察字形。

(2)生练习书写,师巡视指导。

4、这首词中写了几个人,分别是谁,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呢?

三、展开想象,描绘画面

(一)学习上阕

1、读一读上阕,你仿佛能看到哪些画面?(自由读,指名读,教师配乐范读)

2、学生回答看到的画面。(出示图片)

教师相机引导:

(1)你仿佛看到怎样的小溪?(缓缓流淌、潺潺流淌、叮叮咚咚……)

(2)这是一户怎样的人家?从哪些字词可以看出?(贫穷茅、低、小)

(3)你的家是怎样的?让你生活在这样的人家,你会有怎样的感受?

3、这家人过着怎样的生活呢?(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1)理解“醉”“相媚好”。(醉:酒后微醉相媚好:指相互逗趣取乐)

(2)再读句子说说你看到了怎样的情景。

(他们老两口儿喝了点酒,有点醉了,说说笑笑互相打趣,其乐融融。)

(3)你仿佛听到他们说些什么呢?(生自由想象)

(4)此刻你还认为他们贫穷吗?(幸福、天伦之乐)

4、齐读上阕,感受他们平凡的幸福。

(二)学习下阕

1、过渡:让我们一起去看看老两口儿的三个儿子吧!

(1)三个儿子在哪里,他们分别在干什么呢?(自由读,指名说)

(2)小儿是怎么剥莲蓬的?(卧在溪边剥莲蓬)

(3)“卧”什么意思?(趴着)如果你也是一个调皮的孩子,你会以怎样的姿势“剥莲蓬”呢?(表现出一种自由自在的感觉)

2、让我们来猜一猜,老两口儿最喜欢哪个儿子呢?你能说说理由吗?

(大儿子勤勤恳恳地种田,成了家里的顶梁柱;二儿子老老实实,默默地编织鸡笼,干力所能及的事情;小儿子调皮可爱,为家中增添快乐)

(1)再读句子,哪个词凸显出小儿子的调皮?哪个词最能反映老两口儿对小儿子的喜爱?

(2)烈日炎炎,小儿子在溪头卧剥莲蓬,久久不肯回家。老两口儿和小儿子会有一番怎样的对话呢?(学生发挥想象,自由说)

3、在你眼中,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家庭?(和谐、幸福……)

四、布置作业

1、辛弃疾不仅是一位爱国词人,也是位有很多作品现存于世的词人,他的现存词有六百多首。(出示目录)希望大家课下利用网络、书籍等工具查阅这些作品,假若你细细品读,我想你一定会大有收获。

[教学板书]

1古诗词三首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

梅子、杏子、

麦花、菜花

无人过、惟有农忙

(勤劳朴实、温馨美好)

宿新市徐公店

篱落、一径、树头――静

儿童、黄蝶、菜花――动

清平乐・村居翁媪相媚好

大儿锄豆

中儿织鸡笼

小儿剥莲蓬安居乐业

[教学反思]

本课的三首古诗词描绘的都是农村朴素恬静的生活。在教学中,我主要从词语教学入手,疏通诗词的意思,引导学生走入诗词描述的情境,感受诗词的意境美。这个教学过程既是理解训练,又是想象训练,更是表达训练。在体会作者思想感情时,我引导学生先由眼前的画面感受作者的情感,再补充当时的背景介绍,从而让学生体会到作者对这种宁静、恬淡生活的向往之情。

第五篇:四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认“徐、篱”等6个字,会写“宿、徐”等14个字。

2.通过看注释,查字典,判断重要字词的意思,从而完整地理解诗意。抓住关键诗句,体会诗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三首古诗,能背诵《宿新市徐公店》。

教学重点

抓住关键诗句,体会诗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通过看注释,查字典,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积累推测、判断重要字词的意思,从而完整地理解诗意。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徐、篱、疏”3个字,会写“宿、徐、篱、疏、蝶”5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诵读古诗,理解古诗所描绘的美丽景色,想象儿童在花丛中捕蝶的快乐,体会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3.学习根据诗句理解诗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课件展示春天美景图片。教师导入:同学们,课件中展示春景美不美?你会用什么词语来形容这样的美景?你想到了我们以前学过的哪些描写春景的诗句?

预设:词语:万紫千红、诗情画意……

诗句:村居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今天,我们要跟随南宋诗人杨万里去欣赏暮春时节的乡村景色。(板书:宿新市徐公店)

2.认读“宿、徐”。(注意指导把“宿”的平舌音读正确)

3.解题。你在哪里见过这两个字?知道它们的意思吗?

预设:在招牌上见过“宿”,引导理解“宿”就是住宿、投宿,这里的“店”就是住宿的客店,就是现在的旅馆、酒店。在同学等人的姓名中认识了“徐”。“徐公”指一位姓徐的老人。

我们一起来说一说题目的意思:

宿新市徐公店:投宿在新市徐公的客店

4.读诗题。现在请你根据诗题的意思把诗题读正确吧!

宿/新市/徐公店

5.简介作者以及写作背景

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疤链澹┤恕D纤未蟪迹难Ъ摇⑹耍肼接巍⒂荣蟆⒎冻纱蟛⒊啤澳纤沃行怂拇笫恕保挥淮凇R蛩喂庾谠淝资椤俺险倍郑恃д叱破湮俺险壬薄

写作背景:这首诗作于宋光宗绍熙三年(1192年)。诗人在外出的旅途中,经过新市,住在一间姓徐的人开设的客店里,农村美丽的风光和儿童嬉戏的情景,深深吸引了他,触发了他的诗兴。

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

(1)大声、流利地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遇到自己喜欢的语句,多读几遍。

2.自学课文生字词,可以用笔在文中圈出来,然后借助课文注释及其他用合适的方法来解决生字词。

3.检查学习效果,相机指导。

(1)生字

①注意读准平舌音“宿”,翘舌音“疏”,边音“篱”

②指导书写“篱、疏”

注意“篱”上下结构,上窄下宽,倒数第二笔是撇折。

“疏”左右结构,左窄右宽,第一笔是横撇,下面的“止”最后一笔横要变成提。

(2)词语理解。

新市:地名,在今湖南攸县北。

疏疏:稀疏。

阴:树荫。

三、图文结合,初读感知

1.了解景物。自由朗读后交流:杨万里在诗中写到了哪些景物,在诗句中做上记号。再看看图,说说图上有哪些景物。

预设:杨万里在诗中写到的景物有“篱”(篱笆)“树”“菜花”(油菜花)“儿童”“黄蝶”;

预设:从图中还能看到田边小路。

根据学生交流情况指导理解:

“篱落” 指的就是篱笆;

“树头”是指树枝上。

“小路”就是诗中所写的“小径”。(板书:篱落、一径、枝头(静)儿童、黄蝶、菜花 (动))

2.再读诗句,读通顺。

四、重点突破,理解诗意

1.看看图,说一说这些景物分别是怎样的?

(  )的篱落 (  )的小径

(  )的儿童 (  )的蝴蝶

(  )的菜花 (  )的树

2.读诗句,作者是怎样描写这些景物的?说一说。

根据对词语的理解,小组讨论交流。

选代表展示交流:

预设:篱笆很稀疏,小路很长。

指导图文对照了解“疏疏、深”;指导联系“花落知多少”理解“花落”;看图并根据语境强调“走”在古时指的就是跑。

“无处寻”用你自己的话该怎么说?(没有找到)

我们学过的哪句诗句里中的“无”也是指“没有”的意思?(草色遥看近却无中“无”是没有的意思。)

3.再读诗句,读好节奏。

宿新市徐公店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五、吟吟诵诵,渐入诗境

1.我们读着诗句,就仿佛跟随诗人杨万里欣赏到了田园风光,请你把欣赏到的景色说给大家听吧!

小组交流说诗意,再在全班交流:

(诗句的大意:稀疏的篱笆旁有一条深长的小径,树上的花儿谢了,露出一些新绿,叶子还没成阴。儿童奔跑着追赶黄色的蝴蝶,蝶儿飞进黄山的菜花丛中没法找寻。)

(板书:黄 新绿 黄)

2.看着这样的景色,这样的情景,诗人杨万里会想些什么,他有怎样的感受呢?

预设:诗人被这美丽的景色吸引了,非常喜爱这乡村田园风光。(板书:情:喜爱)

请你把最喜爱的最有感受的诗句读一读。

3.配乐一齐读诗。这是诗人的感受,更是大家的感受,请你随着音乐把诗诵读一番,读出自己的感受。

六、图文对照,学编故事

1.这首诗虽然只有二十八个字,但在诗人眼里不仅仅是一个短短的镜头,展开想象,把你“见”到的说给同学听听吧。

(这时,从小路的远处,跑来一个七八岁的小男孩,他正在追赶一只黄色的蝴蝶。黄蝶儿忽高忽低,忽左忽右,忽上忽下,好像故意与他捉迷藏。追了一会儿,黄蝶儿大概也飞累了吧,它停了下来,歇在路旁的篱笆上,小男孩也停住了脚,眼睛紧盯着蝴蝶,一边用袖子去擦脸上的汗珠。诗人这时仔细地打量起眼前的小男孩:圆圆的脸上嵌着一双明亮的大眼睛,透出他的天真和可爱。淡紫色的短褂,蓝色的长裤在暮春的田野里显得更加艳丽。说时迟,那时快,小孩双手一拢,猛地朝蝴蝶扑去。可是还没等他把手合拢,那蝴蝶已机灵地扇动翅膀,飞进油菜花丛里去了,再也找不到了。看着那一片金黄的菜花。小男孩非常懊恼,满脸的不高兴。他瞅了诗人一眼,便蹦跳着跑开,去寻找新的快乐了。)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和默写。

你能看着图吟诵给同学们听吗?(指导有感情背诵)

在背诵的基础上,把这首诗默写下来,注意不要写错别字。

七、课堂总结,再现课文。

1. 古时候的乡村生活真是太美了,诗人对乡村生活更是充满了喜爱之情,请你想象乡村生活的画面,用喜爱的语气再读一读全文吧!

2. 本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同时也是一个有趣的故事,请把这个故事写下来,看谁写得生动,想象丰富。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成功之处有以下方面:

1.注重诵读指导。诵读的自然在于各个学习时段安排不同形式的读,读出质量。初读时要读,指名读,听读,齐读,把字音读正确,把诗句读正确;理解诗句时要读,默读,落重音读,把停顿读正确,把节奏读正确;吟诵时要读,配乐读,看图诵读,把诗意读出来,把情感读出来。

2.图文结合,读中理解诗意,悟出诗情。图文结合讲求自然,切忌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在需要帮助时引导学生看看图,在部分学生关注时一起分享“成果”来看看图学一学;感受诗情讲求自然,诗人有诗人的情,读者有读者的情,时空不同,老少有异,只要个性的理解来自于对诗意的正确把握,来源于学生的心灵深处,一切情皆可融入那明艳的“暮春扑蝶图”中。

不足之处:

在朗读方面下的功夫还不够。

今后应该多联系生活,谈体会和感悟的基础上,自然过渡到感情朗读,多多培养学生的感情朗读古诗的能力。

第二课时(《四时田园杂兴》)

教学目标

1.了解诗词内容,感受古诗词中描绘的乡村风光,体会诗人在诗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2.自主识字,会读“杂”字,会写“杂、稀、蜻、蜓”等4个生字。正确读写“杂兴”“菜花稀”“蜻蜓”等词语。

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4.随机渗透学习古诗的方法,会借助注释理解古诗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主要意思。通过看插图、想象画面等方式帮助学生体验意境,感受田园生活带来的情趣,体会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揭题。一年之中有哪几个季节?你能用一首诗来告诉同学们你喜欢哪个季节吗?

(学生交流)是呀!在一年级的时候我们就学习了有关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古诗,今天我们再学习一首古诗《四时田园杂兴》,板书课题:《四时田园杂兴》注意“杂”字,下面的部分,不是“木”。

2.读诗题,解题意。

请同学来读诗题。

“四时”“兴”是什么意思?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题目的意思?并猜想一下诗文会写些什么内容?

( “四时田园杂兴”的“兴”,四声。“即兴”意思是:对眼前景物有所感触,临时发生兴致而创作。这里的“兴”,兴致,兴趣,“四时田园杂兴”,从一年四季的田园风光引发的各种即兴作品。)

“四时”在这儿表示的`是――一年四季,那么整个题目的意思连起来说就是――诗人看到一年四季不同的田园景色而产生了很多的感想。

师:你看,抓住重点词突破,然后连起来用上自己的话来说就是题目的意思!带着自己的理解,再一起读读题目。

《四时田园杂兴》共60首。分“春日”“晚春”“夏日”“秋日”“冬日”五组。今天咱们所要学

推荐专题: 部编版四年级下小学语文说课稿:《古诗三首

相关推荐
本站文档由会员上传,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发送邮件至89702570@qq.com联系本站删除。
Copyright © 2010 - 千文网移动版
冀ICP备20200271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