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更多文库 > 2号文库 > 详情页

统计工作面临的困难及对策(范文2篇)

2024-03-16 20:48:17

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统计工作面临的困难及对策(范文2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千文网还可以找到更多《统计工作面临的困难及对策(范文2篇)》。

第一篇:统计工作面临的困难及对策

统计工作面临的困难及对策

加强基层统计基础建设,不断提高基层统计调查人员的业务素质,是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我国基层统计工的重点,基层统计作为国民经济统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保证农村社会经济健康发展起着非常重要作用。然而由于多方面的原因,迄今为止,基层统计力量薄弱,专业水干不高,基础不牢,网络不全等问题仍然存在。而随着形势的发展,各级政府对基层统计调查的要求越来越高,社会各界对基层统计调查结果越来越关注。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基层统计工作问题研究,切实改进基层统计工作,进一步提高基层统计工作者的业务素质。但就目前来看,统计工作还存在很多的困难:

一、基层统计内部资源与工作任务匹配性较差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统计改革与发展的环境正在发生剧烈变化,统计自身也在调整和完善。统计系统、尤其是基层统计人员都会有一种强烈的体会:任务越来越繁重,难度越来越大。这主要是统计系统所拥有的统计资源,特别是基层统计机构的人力、物力、财力跟不上产生的压力所致。

1、基层统计工作任务繁重。现行的统计报表制度主要有各专业的定期报表制度,其中部分专业还细分了规模以上的全面报表制度和规模以下的抽样调查制度,这些都要求基层统计工作人员每月或定期完成。报表收集上来后还需进行录入、审核、汇总等繁琐的工作。同时,按照国家统计局对普查周期调整的有关规定,我国现行还有三大普查:五年一次的经济普查、十年一次的农业普查和人口普查。按照工作流程,每项普查从准备,到后期资料整理扫尾,少则1、2年,长则需3、5年。就以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为例,从2003年开始准备,到2007年才基本完成所有的工作;在经济普查尚未结束的2006年,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又正式展开;到2008年,农业普查还未全面完成,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又接踵而来。普查年年有,中间还穿插人口抽样调查、住户抽样调查、劳动力抽样调查等各式各样的调查,给基层统计部门造成了沉重的压力。

2、基层统计内部资源匮乏。大部分统计工作在市级以上都有专属的部门和人员进行管理和组织,但到市级以下的基层统计部门,由于人力有限,兼做几个专业、几项普查的工作人员大有人在。对于重大国情国力普查,在市级统计部门只能由全体工作人员一起应对,而到乡镇和村级基层,统计人员基本上都无一例外地参与了各项大型国情国力普查和其他统计调查工作。

二、基层统计执法与外部环境适应性较弱

1、统计调查对象配合程度日益弱化。90年代以来,非公有制经济迅速发展,给统计工作带来了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原本基础较好的国有企业和乡镇、农村统计基础进一步削弱,非公经济单位出于避税等原因瞒报甚至不报统计报表,配合统计调查的意识薄弱,镇级以下大部分私营企业都没有设专职统计岗位,企业统计会计兼职,报表难收,数字不准的问题相当突出。同时,由于不同部门管理模式条块分割明显,相关部门对统计工作的支持仍显不足。拿基本单位来说,一方面其工作的开展只有依靠相关部门提供的资料才能进行,由于工作安排及工作方法的不同,部门提供资料的时间和方式不能适应统计部门的需要,导致统计部门的工作相当被动;另一方面,由于经济主体多元化、利益主体复杂化,调查对象对统计调查的配合程度不高,特别是一些中小型企业,不理解统计工作,将上门的调查员视如工商、税务工作人员冷落一旁或拒之门外,拒报、瞒报统计数据的现象时有发生。

2、统计执法难度大,监督职能弱。随着改革开放进入攻坚阶段,原有的统计法律法规未能紧跟经济社会现实发展的需要,现有的统计手段和服务、统计人员的素质跟不上社会经济的发展,致使《统计法》的威慑力得不到应有的发挥。政府统计工作者既要做好统计业务又要充当规范业务的执法者,既要当运动员又要当裁判,自我执法难度和阻力很大。一些基层统计工作人员和基层领导不了解《统计法》的要求,不知法不守法也不用法,因而不敢或不善于运用法律武器维护统计工作的权威,对一些虚报、瞒报、拒报或多次迟报统计数据和统计报表的调查对象视而不见。基本单位统计工作中,由于新增的单位大都是规模较小的企业,有些基层统计人员在实地调查时由于调查对象一而再、再而三的不配合,就放弃对该对象的调查,没有拿起法律武器来维护统计工作的正常开展。也有些基层统计人员因应基层领导意图伪造、篡改统计资料,盲目攀高统计指标,形成统计数据计划化,统计数据跟着计划跑,造成执法者违法的现象。同时,由于管理体制等原因,基层政府统计人员不得不受到同级或上级政府领导的意志干扰,独立调查和独立执法极为困难。受传统政绩观的影响,个别地方党政领导特别经济发展落后地区党政领导,或急功近利,或好大喜功,为了争取国家的扶持,报忧不报喜,为了政绩报喜不报忧。其次是执法的范围受到限制。为招商引资、扶持民营企业发展,个别地方政府对特定区域和特定对象,采取特殊保护政策,或限制检查,或挂牌保护,限制统计执法检查的开展。

三、基层统计服务与宣传覆盖面较窄

1、基层统计服务面窄,质量不高。一方面,随着社会经济的日益增长,各级政府、社会各界对统计信息的需求越来越大,然而大部分基层统计部门仍然停留在统计工作仅从属于地方政府管理需要的观念,地方政府是统计部门的“衣食父母”,统计服务理应以地方政府和领导为先,从而忽略了广大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对统计服务日益增长的庞大需求;另一方面,由于统计指标的创新性与灵活性不够以及基层统计人员素质等因素,在面向社会提供各种统计服务时,仍无法做到“快、精、准”。

2、基层统计的宣传力度不够。由于统计宣传力度不够,社会公众和广大市场主体对统计工作的认识渠道不宽,无法充分了解统计工作的业务流程和相关规范,造成对统计工作不配合的现象;同时,由于统计常识薄弱,对官方统计数据的认同感较低。

对策建议

一、加快基层统计建设,完善统计方法制度

1、完善统计方法制度。完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减少不必要的统计指标,建立一套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发展要求、体现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的统计指标体系,以满足广大市场主体、人民群众和党政领导对统计信息的需求。目前正在改革推行的统计“四大工程”即基本单位名录库、网上一套表、数据采集处理软件系统、联网直报系统,为改革和完善现行的统计报表制度,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另外加快抽样调查替代全面报表制度的步伐,大力改革以全面报表制度为主的统计方法制度,合理安排好各个普查的时间以及每个普查的周期,普查经费应主要由国家和省级财政负担,切实减轻基层负担,提高普查工作效率,以节省人力、物力和财力。

2、加快统计信息化建设步伐。统计信息化建设是统计改革和发展的重要内容。实现统计信息标准化、数据通信网络化、业务处理电子化、信息服务社会化,有利于减少基层负担,促进部门沟通,同时也能为党政领导、社会各界提供及时、准确的统计服务。为此,必须做到:第一是建好统计信息网,配备计算机及相应的网络设备,建设好便捷通畅的统计网络环境;第二是建好统计数据库,充分利用基本单位统计资料,完善基本单位名录库、统计标准数据库和以经济普查、农业普查和人口普查等大型普查和专项调查为基础的普查数据库;第三是用好统计通用软件,加强基层统计人员的计算机业务培训,使广大基层统计人员熟练掌握统计通用软件并广泛用于统计工作实务。

二、完善统计法规,强化统计执法和监督力度

1、加大执法力度。《统计法》是统计的尚方宝剑,要重视在工作过程中结合实际不断完善统计法律法规。同时,要结合普法工作,做好统计法律法规宣传的再深入,进一步增强统计人员的法律意识,在基层统计员心中真正树立起按时上报统计报表是其应尽的责职和义务。对那些不按时上报、屡次迟报、拒报的单位或个人,对那些在统计上弄虚作假行为的单位或个人,要勇于拿起法律武器来捍卫统计工作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充分利用《统计法》赋予的权利,及时启动法律程序,加大对统计违法案件的查处力度,坚决制止在统计上弄虚作假,维护统计工作的尊严。

2、加强监督职能。为适应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确保统计数据质量,提高统计工作的抗干扰能力,应分离统计监督与统计事务的职能。由国家统计局建立专门的统计监督机构,垂直管理,负责监督区域内统计法的贯彻实施,监督统计工作的开展,监督统计数据质量,重点监督地方政府统计、部门统计、民间统计等。各级统计事务机构,负责国家全面统计、普查和开展地方统计调查,接受国家统计监督机构的监督。

三、转变服务观念,重视统计普法与宣传

1、转变服务观念。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政府职能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统计部门要树立与时俱进的服务理念,明确统计信息产品来源并归属于广大市场主体,应以服务社会为主,增强服务意识,拓宽服务领域,提高服务质量。

2、重视普法宣传。要想依法治统,依法兴统,首先得让统计人和统计调查对象了解统计和统计法,这就要求统计部门要重视做好统计和统计法的宣传教育工作。一味以罚带统从表面上看起来完成了统计任务,但这样只会加剧与调查对象之间矛盾的恶化,使得调查对象产生逆反心理而随意报送数据以应付统计工作,这样统计出来的数据是牵强而不可信的。统计部门要加强统计知识和统计法的宣传工作,让调查对象从真正意义上理解和支持统计工作。

总之,统计职能的完善和发展需要自上而下的改革,更需要自下而上的统计部门尤其是基层统计部门的支持与配合。就如同基本单位统计是整个国民经济统计的基础,夯实了的基层统计基础,我们的统计事业才能更上一层楼,跃上新台阶,更好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第二篇:农民增收面临的困难与对策选择的工作报告

××年,各级党委和*认真贯彻落实“一号文件”精神,极大地调动起了农民农业生产积极*,加上市场粮价回升、农业生产气候条件适宜等多方面有利因素,农民增收呈现近年来少有的好形势。据统计,××年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元,增加

元,实际增长%,是年以来收入增加最多和增长最快的一年。但是,制约农民增收的深层次矛盾还没有得到有效化解,××年实现农民收入较快增长的任务还很艰巨

一、××年农民增收的特点?

影响××年农民增收的重大因素有三个方面:一是党和国家的政策措施。“三补贴、两减免”政策,不仅重新激发了农民种粮的积极*,而且直接增加了农民收入。二是粮食价格回升。自××年底以来,粮食价格持续回升,回升幅度之大是年以来从未有过的,粮价回升保护了刚刚调动起来的农民种粮积极*,种粮农民也因此获得丰厚的回报。三是全年气候条件非常适宜于农业生产,特别是粮食生产,××年全国所遭受的自然灾害也是年以来最少的。受其影响,

××年农民增收呈现新的特点:?

⒈农业收入创历史新高。

农业收入在农民收入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一方面农业收入是农民收人的最大来源。近年来农业收入持续徘徊,在农民收人中所占的比重迅速下降,但仍超过/;另一方面,我国/左右的农民半数以上的收入是来自农业。改革开放以来,农业收入曾出现两次大的增长,对农民增收产生重要影响。第一次是年,农业收入增加元,增长.%,当年农民收入名义增长.%,压滤机滤布是改革开放以来最高的。第二次是年,农业收入增加元,增长%,当年农民收入名义增长.%,也是改革开放以来少有的。××年农业收入达到元,增加元,增长%,收入增加的数量和收入水平创历史新高。农业收入大量增加,为××年农民收入较快增长作出重大贡献,农业增收因素对当年农民增收的贡献率达到

⒉外出务工收入仍是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

××年农民得到的**收入人均元,增加元,增长%,保持了稳定增长,是农民增收稳定的重要来源。**收入实现稳定增长,外出务工收入增加是主要的增收来源。

××年外出务工收入增加元,增长.%,对**收入增收的贡献率为%,对全年农民增收的贡献率为.%

⒊政策*收入大量增加,税费负担显著下降。

“三补贴、两减免”政策是××年最受农民欢迎的政策,也是近年在政策执行过程中打折扣最少、落实得最好的政策,农民直接受益颇多。

××年农民从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和购置更新大型农机具补贴三项补贴得到的收入人均元,其中粮食直补收入人均元。*补贴农民的政策和农民得到的实惠之多,是改革开放以来从未有过的。

“两减免”使××年农民的税费负担人均减少元,负担下降.%。税费负担占当年农民纯收入的比重由上年的.%下降为.%,下降个百分点。农民的税费负担下降之大和占当年农民纯收入比重之低,也是改革开放以来从未有过的

⒋粮食主产区收入增幅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进入新阶段,由于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的价格持续低迷,农业增产不增收,粮食主产区农民收入增速在全国平均水平以下。××年农民收入较快增长的主要原因是种粮增收,种粮收入增加对全年农民增收的贡献率达到%。种粮效益提高,粮食主产区农民受益最多。××年粮食主产区农民人均纯收入为元,比上年增加元,增长.%,扣除价格因素的影响,实际增长.%,增速比全国平均水平高.个百分点

⒌低收入农户收入增长幅度超过高收入农户。

低收入农户主要是以农业收入为主,近年来收入持续缓慢增长,年名义增长%,××年名义增长.%,××年名义增长%。××年低收入农户的收入发生了显著变化,收人大幅度增长,增长幅度高于高收入农户。按照农户人均收入水平进行等分分组每组各占总户数的%,××年低收入农户的收入人均为元,名义增长.%;中低收入农户的收入人均为元,名义增长.%;中等收入农户的收入人均为元,名义增长.%;中高收入农户的收入人均为元,名义增长.%;高收入农户的收入人均为元,名义增长.%。低收入农户收入的增幅比上年提高.个百分点,比当年高收入农户收入的增幅高.个百分点

⒍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趋赞减缓。

年以来农村居民之间收入分配的差距持续扩大,而且呈现加速扩大的趋势,××年这一趋势发生变化,差距扩大的速度减缓。××年农村居民内部收入分配的基尼系数为.,比上年提高.个百分点,与上年基尼系数提高.个百分点的速度相比,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速度有所减缓。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没有继续扩大,收入差距比仍保持上年的:的水平

二、××年农民增收面临的困难?

××年农民收入快速增长是多方面有利因素同时出现,共同发挥作用的结果,有一定的特殊*,××年要继续保持农民收入快速增长的势头困难较大

⒈农业增收的空间缩小。

一是粮食等主要农产品市场价格继续大幅度上涨的可能*很小。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价格上涨是××年农业增收的重要因素,由于价格上涨,农民种粮的纯收入人均增加了元。××年农产品价格上涨对农业增收的作用将显著下降。二是粮食等主要农产品大幅度增产的可能*也不大。××年粮食增产,播种面积增加因素的作用占%,单产提高因素的作用占%。适宜的气候条件是××年单产提高的重要影响因素,而从目前情况看,××年再现××年的气候条件的可能*不大。受耕地面积的限制,××年播种面积继续大幅度增加的空间也很小。三是大幅度降低农业生产成本的可能*不大。××年由于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对农业收入影响很大。如粮食,由于生产资料价格上涨,使农民种粮少增收元。从目前情况看,××年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继续上涨的可能*很大。一方面,国内农业生产资料生产受上游产品价格上涨的影响,降低农业生产资料生产成本的难度很大;另一方面,*农业生产资料市场价格居高不下,滤布尿素的价格甚至高于国内市场,对国内生产资料市场影响很大

⒉外出务工的劳动力人数增势趋缓。

外出务工收入是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由于农民工的*水平提高缓慢,外出务工收入的增加主要靠外出务工人数增加。目前,农民外出务工人数呈现增势趋缓的势头。××年,农村常住人口中,外出务工劳动力的比重为.%,比上年提高.个百分点,据此推算,××年新增外出务工劳动力不到万人,明显少于上年增加万人的数量

⒊农民家庭二三产业生产经营增收难。

近年来,农村非农产业发展存在一些问题,农民家庭经营二三产业投入减少,得到的收入增长速度下降。农民家庭经营二三产业得到的收入,年增长.%,年下降.%,××年增长.%,××年增长.%,××年与上年持平

三、对策建议?

⒈保持粮价稳定。

××年粮食丰收,粮价回升,粮食主产区农民收入的增幅超过了全国平均水平。××年农业收入创历史新高,粮食价格回升功不可没。因此,保持粮食价格稳定对××年农民增收尤其重要。要加强宏观调控,加快建立健全农产品市场体系,努力保持粮食及大宗农产品市场价格的稳定

⒉遏制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快速上涨的势头。

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是从生产环节入手,在政策上加大对生产企业的支持,努力降低农业生产资料的生产成本;二是从商品流通环节入手,加强宏观调控,适当控制农业生产资料的出口。××年国内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大幅度上涨,一个重要因素是受*市场价格居高不下的影响,生产企业在国内农业生产资料供需紧张的情况下仍然大量出口

⒊着力提高农业防灾抗灾能力。

我国农业的防灾抗灾能力很弱,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农民增收的影响很大。××年的气候条件不如上年的可能*非常大,自然灾害将会增加。因此,要加大对农田基本建设的投入,尽快改善农田水利设施,提高农业防灾抗灾能力。

⒋继续加强对农民工的培训,着力提高农民就业技能。

××年培训农民工取得一定的成效,在外出务工劳动力中,接受过劳动技能培训的劳动力占.%,比上年提高.个百分点。培训农民工,一方面增加了农民外出务工的就业机会,有利于增加外出务工收入;另一方面,也有利于缓解东部沿海地区技工的供需矛盾。因此,在完善培训农民工办法的基础上,继续加大对培训农民工的投入

⒌加强对农村二三产业发展的政策引导。

农民家庭经营二三产业以经营交通运输、批零贸易、餐饮和社会服务为主,促进农民家庭经营二三产业发展,有助于搞活农村商品流通,活跃农村市场,丰富农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发展农业服务业,有助于推动农业生产的分工与协作,提高农业生产率。因此,加强对农村二三产业发展的政策引导,振兴农村二三产业,有利于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和增加农民收入。

第2篇:我县城镇职工医保面临的困难与对策调研报告

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党组书记、局长

我县医疗保险制度改革从====年=月启动实施以来,在全县范围内初步建立起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基本完成了从公费、劳保医疗福利制度到社会保险制度的历史*转变。如何进一步完善我县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确保广大参保职工的基本医疗需求,已成为医疗保险事业发展中必须着力解决的问题。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困难群体的医疗保障需求与医保基金收支不平衡。困难企业职工、下岗失业人员和灵活就业人员,因其收入来源不稳定,有的甚至已失去劳动能力,抗疾病风险的能力较弱,是目前最需要保障的群体。但由于这部分人群的医疗保险无财政支持,完全靠基金实现自我收支平衡。不降低门槛,最需要保障的群体进不来;过分降低门槛,无疑又会给医保基金带来较高的风险。

(二)医疗保险管理体制顺利实施,但“三改并举”不协调。城镇职工医保改革实施已=年,但*品流通体制改革、卫生体制改革却比较滞后。*品流通体制改革的滞后,致使*品价位虚高。卫生体制改革滞后,医院人员不能精减,运行成本增加,医院将增高的成本转嫁给消费者,导致重复检查、大型检查,出现大处方,以*养医,*品结构不合理等等。这些都给参保者造成不合理的医疗费用支出,从而增加医保统筹基金支出。据统计,====年参保职工人均住院费用为====元,人均住院天数为==天,====年相关数据为====元和==天,====年为====元和==天,人均住院天数减少,但人均住院费用却在增加,旧的体制与新的医保制度加剧医患矛盾,并引发医、患与医保经办机构的矛盾。

(三)医疗保险基金收入不能满足参保人员中大病患者的医疗需求。当前参保人员中一是大病发病率高,二是大病县外转诊率高,三是临床大量运用先进医疗设备,导致大病病人的医*费用不断攀升,相当一部分大病病人突破了既定医*费最高支付限额标准。同时,重症慢*病人连年增加,这部分人享受的重病门诊补助纳入统筹基金支付,但在基本医疗保险启动之初进行政策构架设计时,并没有考虑这部分支出,大病病人个人负担较重,也对医保统筹基金构成较大威胁。

(四)*缺少对医疗保险改革成本投入,统筹基金面临亏损。一是财政配套资金未足额预算到位,导致统筹基金日益萎缩。据统计,自====年至今,财政应为全额拨款单位人员(含退休职工)配套医保基金====万元,实际配套====.==万元,少配套===.==万元。二是破产、解散企业以物抵缴离退休人员医疗保险费,资产变现差,加重了统筹基金的支付压力。近=年,绝大部分破产、解散企业用人均不足====元的不良资产和少量现金一次*清偿了退休人员==年人均应缴纳=====元的医保费,共计====万元,以此解决全县====名退休人员终生的医疗保险,据初步估算和测算,抵偿的这部分资产实际仅能变现===万元左右,而这部分人员终生需要医疗费,按人均=万元计算,至少需====万元以上,将严重冲击我县医疗保险基金的平衡。

二、对策与思考

(一)突出重点,加大扩面力度。当前要着力做好改制续存企业、城镇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的扩面,力争====年底参保人数达到=.=万人,到====年力争参保人数突破=万人,使所有的城镇参保职工都能够享受基本的医疗保险;在制度框架上,坚持大的原则统一,探索适合不同人群的保障方式;在工作安排上,充分考虑我县经济发展水平和不同人群特点,分阶段、有步骤、有重点的梯次推进;在管理服务上,加快医保信息化、网络化建设,推动医保服务的社会化和便民化。

(二)建章立制,完善政策体系。进一步完善基本医疗保险政策,实施特殊疾病特殊照顾和在个人帐户计入比例、个人自付比例等方面的照顾政策。逐步实施公务员医疗补助办法,足额预算全县财政供养人员的医疗保险费,妥善解决公务员参保后的待遇衔接问题。积极动员企事业单位参加高额补充医疗保险,化解大病医疗问题。对确无能力参保的困难人群特别是“低保”人员,重点建立社会医疗救助制度,明确资金解决办法、救助范围、救助方式和管理办法,从制度上解决困难群体的基本医疗保障问题。

(三)强化管理,防范化解风险。针对基本医疗保险费用来源受限,增加用人单位职工参加基本医疗保险最低缴费年限,凡实际最低缴费年限不低于有关规定,退休后就能在不缴费的情况下,终生享受基本医疗保险待遇;针对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收不抵支,提高用人单位职工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的比例,将原用人单位的缴费率为职工*总额=、职工个人=提高到单位缴费=.=、职工个人=;针对参保职工个人负担医疗费较重,完善基本医疗保险住院医疗费最高支付限额的确定办法,将基本医疗保险住院医疗费年最高支付限额由目前执行的=====元提高到=====元;针对参保职工门诊费标准偏低,提高划入参保职工个人帐户的比例。将原==岁以下,个人帐户按缴费基数计=.=提高到=,==岁以上计=提高到=.=,退休人员按其上年度个人退休费总额的=.=计入提高到=;针对医疗保险费用结算方式存在诸多弊端,改进和完善住院医疗费用结算办法。实行总额与指标“双控”的结算办法,同时并辅以单文秘站-*最强免费!病种付费方式,避免医疗保险基金的浪费;加强医保稽核工作,严格缴费核定,严查少报、瞒报、漏报缴费*问题,做到应收尽收,按时足额到库。

(四)深化改革,确保稳健运行。加快*品流通体制改革和卫生体制改革步伐,使之与医保制度改革同步。着力在“规范程序、简化手续、周到服务”上下功夫,重点推进就医和结算两个环节的管理规范化,全面落实和细化“三二一”医疗保险管理措施,进一步细化定点服务协议、医疗服务项目管理措施和考核办法,健全和完善医保信息网络,使之真正发挥日常经办、协助监管、帮助决策三种基本功能,逐步实现生病住院职工医*费用支出网上时实*。

第3篇:促进农民增收调研报告

推荐专题: 统计工作面临的困难及对策

相关推荐
本站文档由会员上传,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发送邮件至89702570@qq.com联系本站删除。
Copyright © 2010 - 千文网移动版
冀ICP备20200271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