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更多文库 > 2号文库 > 详情页

14年 英语学困生学科成因及转化策略研究结题报告(范文5篇)

2024-03-02 00:44:49

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14年 英语学困生学科成因及转化策略研究结题报告(范文5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千文网还可以找到更多《14年 英语学困生学科成因及转化策略研究结题报告(范文5篇)》。

第一篇:农村初中部英语学困生成因及转化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农村初中部英语学困生成因及转化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课 题 名 称:《农村初中部英语学困生成因及转化研究》

课题主持人:蒋小波,大坡初中英语组组长,本科学历。

课 题 组 成员:蒋小波 向小琴 阳 丽 王 玲

一、选题的主要理由,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一)选题理由

面对当前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和教育国际化的大背景,面对信息时代的初露端倪,WTO的加入,高新科技的迅猛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已成为新世纪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旋律。未来社会实际上是人才竞争的社会,教育是培养人才的圣地,必将愈来愈显示其重要性和紧迫性。针对当前国际国内教育现状,我们要“科教兴国”,就必须对教育进行改革和创新,要改革和创新就必须转变教育观念,转变教学方式,不断学习和理解新的教学理念, 培养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实用人才。故选择教学方式的转变这一研究课题是非常及时和必要的。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本课题根据新的“英语课程标准”之基本理念及目标与要求,通过研究,力求达到如下目的:

(1)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根据实际情况对教材的内容进行适当补充与拓展,注意与其它学科进行适当的相互渗透,以改变传统的按部就班地使用教材的教学模式。

(2)“任务型”的教学方式取代传统的纯灌输式的教学模式;由过去的以教师的教为主转变为以学生的学为主;由教给学生学转变为教给学生会学;由要学生学转变为学生要学;由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学生能力的发展转变为注重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由教师居高临下的权威性讲解转变为师生之间的平等融洽的互动交流;由师生之间的教师讲、学生听的单向信息交流转变为多向信息交流。

(3)根据“任务型”的教学方式,要求学生按照“提出要求→独立自学→收集资料→合作交流→设计活动→指导表演→练习总结→完成任务”的学习程序,在活动中学习,在创设的情景中学习。这种学习方式是以学生活动为中心,由教师先提出总的教学目标为任务,学生围绕这一任务于活动中,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与能力,开展模拟性、尝试性的探索和研究活动。最后由教师总结评论。该学习方式充分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发挥了学生的聪明才智,发展了学生的个性与特长,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4)“任务型”的教学方式和学生以活动为中心的学习方式决定了教师在授课时必须创设生动而逼真的场景,使用多种教学媒体。学生在这样场景中进行模拟活动时,听觉、视觉等感官在声、光、电等的综合刺激下,给大脑传输的信号更强烈,大脑的记忆就更清晰、更牢固。

在使用情景法、活动法教学时应吸取外教的先进的教学经验,外教在扮演某一角色时惟妙惟肖的表演,可令学生兴趣大增,学生如身临其境,积极地参与、模仿,从而达到活动的教学目的。

(5)由传统的面授教学转变到远距离支助学生自主学习,向以学生、多媒体学习材料学习为主的教学方式转变。教师充分利用现代的教育技术,努力实现传统的教学手段与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的珠联璧合,改进教法,指导学法,优化课堂教学方式,为学生创设在信息技术支持下的综合化的学习活动和丰富多彩的学习环境,创设教学情景,师生互动,交流合作,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顺利完成“教师角色的转变”。

(6)创造性地实施评价方式:评价是英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英语课程的评价应实施对教学全过程和结果的有效监控。通过评价,使学生不断体验进步与成功,建立自信,以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能力的全面发展。

英语课程的评价应遵从如下原则:1)评价应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应使学生认识到自我评价的重要意义,并学会自我评价的方法。2)注重形成性评价对学生发展的作用。为了使评价有机地融入教学过程,应建立开放、宽松的评价氛围,实现学生、同伴、教师和家长的多元化评价主体。形成学生自评、同学互评、小组评价、教师评价等多种评价形式。通过反复试验,摸索出一套公正的、科学的、便于操作的评价程序。3)终结性评价要注重考察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4)注重评价结果对教学效果的反馈作用。

课题研究的意义:1)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2)使学生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3)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4)帮助学生了解世界,拓宽视野,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近年来,基础教育不尽如人意,效益不高,学生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差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应试教育的诸多弊端没有得到纠正。传

统的英语教学方式即教师讲、学生听,搞填鸭式、满堂灌,不能巧妙而有针对性地运用多种教学方式,无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重知识轻能力,重语法轻交际,重文字轻口语,教师偏重于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特别是注重传授语言知识和讲解语法规则,而忽视了听说水平的训练,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缺乏运用语言的能力,导致学生的英语多带有“聋哑症”。因此,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式,尽快提高外语教学水平,已成为外语教师面临的首要任务。改变这一现象最根本的是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英语教学方式的转变”研究现状从国内来看,目前正处于初步的学习、认识和探索阶段。不同的人在不同的理论基础指导下进行多元化的探索,尚未进入稳定阶段。

综观国内英语教学方式改革的现状,有如下主要方面的探索:

1、改革现有的教育体制,不断地以创新精神从思想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改革现有的教学模式,这已成为教育界的热点和焦点问题。

2、面对新课程改革,教师从固有的、陈旧的观念中走出来,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确立每个学生都有发展的巨大潜力的信念。要改变学生,首先要改变教师,因此,推进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重心必须从学生转向教师,通过教师素质的提升,尤其是教育观念的转变,来实现教师的教学方式与学生的学习方式的同步转变,并随着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而重新建立新的教学方式,教师要重组、改善知识结构,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3、建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教师的角色从知识的传递者到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指导者。教师以合作的精神引领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建立民主、和谐、宽松的师生互动的英语学习环境,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学习贴近生活、了解社会的英语学习内容,提倡探索、讨论和合作的英语学习方法。

4、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是良方。按照我国教育部基础课程改革的设想,新课程计划中增加的一项必修课就是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把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摆在十分突出的位置,它突破原有学科教学的封闭状态,把学生置于一种动态、开放、生动、多元的学习当中。它改变的不仅是学生学习的地点和内容,更重要的是提供给学生更多的获取知识的方法和渠道,使他们在自主学习、自主探索中获得一种新的学习体验。英语的活动化教学与之相似。

5、在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提高英语教学水平方面做到:采用教师启发、提问,学生讨论的方式;采用设置情景的教学方式;采用

充分利用视听媒体,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的方式;探索新的考试方式,以改变传统的考试方式。如条件许可的话,可以请外教参与考试,让学生听到地道的、标准的英语语音、语调和节奏,刺激学生去模仿、去说。这种考试方法有利于激发学生训练听说能力,避免“聋哑症”,也有助于激发学生提高英语交际能力的欲望。

6、教学内容上,追求学科体系的开放性和思维的多向性。

7、教学活动上追求多样性,增加活动课程,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8、改变学习评价的方式,评价方式应同教学目的相适应,评价内容要体现知识与能力两方面的要求,考察要具有动态性。

9、信息技术给教学方式带来了深远影响,21世纪教师必须掌握信息技术以辅助教学。

10、多媒体教学应用于教学领域,改变了过去那种“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本教材”的落后的教学方式。利用powerpoint 或authorware软件,可表达为生动活泼的示例,简洁明快的图片,通过放映机的演示,使学生直观而又便捷地理解教师所要教授的内容,大大节省了课堂时间,调动了广大学生的求知欲和能动性,从而提高了教学效率。

11、计算机网络对多媒体技术的辅助作用则更有利于教学方式的改进,它即能进行集体的协作性教学,又能进行个别化教学,将丰富的教学内容和自主灵活的学习方法得以有效的统一,使教学形式呈多元化局面。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进行网上现场教学;现场讨论课,课后以电子邮件形式回答学生提问;批改作业;评阅试卷等工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自学,可以与其他同学交换学习心得体会,还可以与教师讨论学习中的疑难问题等等。

关于本课题的研究,以上根据不同的理论,对英语教学方式的转变提出了不同的见解,这些见解是积极的和合理的,对当前的教育改革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但它又是初步的、不系统的、不完整的和不稳定的,尚未得到严格的教学实践的检验。因此,更深入地、科学地、全面地探索这一课题,在新课标理论指导下,提出一套完整的英语教学方式转变的方案可以在严格的教学实践中加以检验,并不断地得到发展与完善。本课题就是建立在这一科学的思考之上。

(二)国外研究现状

21世纪世界各国都在提倡教育改革,提高全民素质及综合能力。美国总统布什在 2002年1月8日 《不让一个儿童落后法》的签署生效仪式上说:“美国的学校将走上一条新的改革之路,从而确保美国的每一位儿童受到一流的教育„„”。

日本开设“综合学习课”旨在使学生能把各科所学到的知识、技能,在实践中综合运用,从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新加坡的教育改革体现在教材更新快方面,基本上每两年更换一次,以适应信息与经济全球化,社会化变迁的时代要求。

加拿大李文渊建筑事务所(James Lee Architects Inc.)在学校建筑设计时,充分体现教学方式和设计理念的变革,体现了开放型的教育理念。从学校的概念上来讲,学校不再是一个学生们读书的简单工厂,更应该是一个社区的“心脏”,它向学生提供一个开放的氛围,使学生去了解和体验所有的可能性,在其中发现他们各自的方向和目标。学校建筑设计的侧重点应放在室外的公共交往空间上,为学生个体与群体之间的交流与交往提供空间保障。

当前,世界各国都在摸索全球化时代的教育的理想模式。从各国学校教育所采取的策略看,可以归纳为如下几点:(1)学校制度的多样化。(2)教育环境的改善。(3)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多样化。(4)教师素质的提升。其中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多样化是21世纪必须继续解决的课题。

三、研究的重点和主要内容:

1、改变教师传统的教学观念,探索新型的英语课堂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

2、改变教师以课本为本,拓宽丰富教学内容,追求学科体系的开放性和思维的多向性。

3、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尝试以学生为主体的“任务型”的教学方式。

4、改革英语教学中过分注重接受知识,机械记忆,被动模仿的倾向,创设情景,培养学生应用英语的能力。

5、改变对学生的评价方式和评价内容。

四、课题实施的基本条件

1、本课题受到教研室及学校领导高度的关注与重视,这使该课题的顺利展开有了有利的条件。

2、本课题业务指导人史道群老师是英语高级教师,现任实验学校初中部英语学科教研组长。作为该课题的业务指导人,她有很强的组织能力和较高的教研水平,具有很强的号召力和影响力。她认为该课题的研究发展,能使学科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进一步研究探索,寻求最佳的教学方式,以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3、本课题由多名教学和教研能力都很强的老师组成。其中50%的课题组成员有多年从事教学的经验,课题组成员共15名教师,其中一级教师六名。他们在教学中应用现代教学手段与传统的教学手段已

有所探索,并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和研究数据。他们一直在认真地撰写着各种论文,不断探索着有效的教学方式。

4、我校有一流的多媒体教学设备,这使该课题在研究方面又有了很好的硬件方面的支撑。这些有利的条件保证了该课题的顺利进行,也为该课题研究的成功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五、课题研究方案及进度(程序)安排、预期目标

(一)课题研究方案

本课题采用行动研究法作为总的研究方法,同时运用试验法、调查法、个案研究法等具体的研究方法开展多方面的研究。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将研究结果及时反馈,通过行动研究法,不断修正课题研究的目标和方法,从而确保课题能够正确、顺利地进行。研究对象:初一,初二年级学生。

(二)预期达到的总体目标:

1.完成课堂案例论文集

2.完成以下论文与报告

a.关于英语教学方式转变研究的若干建议

b.在英语教学中不断探索,创新“教与学”的最佳方式

c.英语教学方式研究实验报告

d.在英语教学中如何发挥教师的主要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e.关于英语教学方式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方向

f.如何体现传统教学方式与现代教学手段相结合

第二篇:“小学生错别字成因分析及矫正策略”研究结题报告--潘小红

“小学生错别字成因分析及矫正策略”研究结题报告

课题编号:2015-zx047

课题名称:小学生错别字成因分析及矫正策略

主研人:潘小红

合作者:寇秀花、方玲、陈明俊 所在学校:王家畈中心小学

一.研究课题的背景与动机。

(一)问题提出

汉字,是世界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以其方正的形体、数量的庞大、笔画的繁复著称于世。目前,我国语言文字的使用出现错别字比比皆是、生造词屡见不鲜等现象。

冷静审视目前小学生的错别字现状,我们会发现情况确实不容乐观。作文练习中,很多学生文章文采飞扬,辞藻华丽,词汇丰富,但错别字却有“一箩筐”,各种低级错误俯拾即是。大量错别字导致的后果是:直接影响了小学生书面表达、交流和更好的认识客观事物,也对落实语言文字训练起了一定的阻碍作用。毫不夸张地说,错别字现象,已成为制约学生作文能力发展和语文素养提高的瓶颈。帮助学生努力纠正错别字,掌握使用正确规范的汉字,势在必行!

(二)概念界定

错别字是错字和别字的合称,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概念。所谓错字,是指字的笔画结构、偏旁等有错误。《辞海》中说:“错字是错误的、不正确的字。”即:本无其字而误写之。所谓别字,是指把甲字当作乙字来写,张冠李戴。俗称“白字”。清代顾炎武《日知录》卷十八“别字”条说:“别字者,本当为此字,而误为彼字也。今人谓之白字,乃别音之转。”

二、研究的目的。

我们希望在研究过程中,能大体了解目前我校学生错别字的现状:(1)了解学生错别字出现的几率,错别字在各类学生身上的不同表现。(2)了解学生常出现的错别字类型。(3)了解学生对自己写错别字的看法和心态。

其次,了解学生大量出现错别字的原因,包括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主观原因包括学生的学习方式方法和年龄特点的影响。客观原因主要包括教师的教学方式及社会大环境的影响。

最后,研究纠正学生错别字的方法,这是本课题的研究重点。要在教学实践中摸索一些能防止学生写错别字的方法以及及时、完全地纠正学生写错别字的措施。

三.开展课题研究的具体措施。

(一)理论学习,提高认识。

我们组织教师学习现代教育理论,进行了两次微课题研究的培训,确立正确观念。尽心心理学的学习,把握学生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收集国内外关于学生“错别字”的文字资料。先后学习了《小学生错别字状况的调查与分析》、《谈小学生错别字现象的成因及其解决策略》、《抓好基础之一,关注错别字》、《帮助学生纠正错别字的两点做法》等一系列文章,为开拓教师眼界,帮助教师有效进行研究夯实了理论基础。

(二)进行微课题的申报立项。

(三)加强研讨,达成共识。

理论学习后,我们召开了“识字写字教学与正确书写汉字的策略研究”讨论会。针对“用怎样的策略去识字才是有效的?”这一话题大家各抒己见,争论不断。经过讨论,我们提出了一下建议:

1、增加识字写字的教学时间;

2、增加识字写字的实践作业;

3、灵活识字写字课的教学方法;

4、进行一系列的纠错活动。

5、进行识字方法案例的分析。

6、落实语文课的词语听写。

(四)骨干引领,明确方向 为了实现以上建议的可行性,我们充分发挥了我校学科带头人的作用,请老师作了识字写字教学的示范课,并请教务处主任、省骨干教师师作了关于识字写字教学的专题讲座。学科带头人的引领,使老师们明确了研究的方向,我校的识字写字课堂焕发了勃勃生机。

(五)集体评议,反思教学

反思教学是教研活动的关键环节,在进行了公开课的教学后,老师们在明确教学方向的前提下,又对平时学生作业中错字多的现象展开了研讨,分析产生错别字的原因大致有如下几点:

1、过分强调思维训练,忽视基本功训练;

2、观察不够;

3、信息技术的发展挤压了基本功的空间;

4、广告的影响。

5、汉字的音形义没有紧密结合。

综合以上几点,老师们谈了几下几点建议:

1、学生错字多的原因是写得少、听写得少。我们平时的教学在注重口头表达发散思维的同时,弱化了生字词的教学,教学还应扎实;

2、我们的教师在纠错时反馈还应及时,错的字一定要反复强调,学生应建立纠错本,及时发现、及时总结、及时反思;

3、平时的教学中应加大扩词量,指导应扎实,生字分析应到位,汉字的音形义要紧密结合,应避免同音字、形近字的混淆;

4、教给学生灵活多样的识字方法,能使学生更准确的识记汉字;

5、生活中做有心人,可以加大识字量。

(六)开展活动,及时纠错

在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专业大讨论后,开始了纠错改错活动。为此,我们开展了多种有针对性的活动:

1、根据年级特点开展了“查字典比赛”;

2、中高年级学生针对平时的书写习惯开展了“硬笔书法比赛”;

3、综合实践活动,在学生中开展了“纠正身边的错字——作业本的检查”;“社会规范用字的调查及纠错”;“我的识字方法案例”,这一系列活动历时近8个月,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4、语文老师还专门组织了“我看错别字沙龙活动”、“我纠正错别字的做法”专题研讨活动等。

四. 研究实施的阶段。

第一阶段,2015年9月----10月:

1、老师弄清楚错别字的概念;

2、从练习、试卷、习作等多项书面作业入手,试着对小学生出现的常见错别字进行集中整理和归类,发现当前小学生的错字主要类型。

第二阶段,2015年11月----2016年1月:

1、探究其根源,并从小学生特殊年龄实际加以研究,找到不同层面的成因。第三阶段,2016年2月----2016年7月

1、教师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和行之有效的对策,有效地避免学生写错别字,同时提高学生的识字写字能力。

2、研究人员完成案例分析和研究报告。

五.取得的成果。

(一)教师的观念得到更新。通过不断地研究与学习,教师对学生的错别字现象有了全方位的了解,更清晰地认识到错别字对于学生学习的牵制作用,从而在思想上更重视起写字识字教学。

(二)教师的教学方法得以改进。以往有些教师认为中高年级不需要花很多精力放在写字识字教学上,对写字教学往往是一带而过,甚至有让学生自学的情况。现在,教师在思想上重视之后,在方法上也是得以改进,小口诀,小谜语经常用于教学实践,学生喜闻乐见,教学效果较好。在订正错别字这一项经常性的工作上,教师也不是简单地让学生写几遍,而是充分调动起学生内在的积极性和纠正欲望后再让学生订正,纠正的效果明显好了许多。

(三)学生能认识到自己写错别字的后果。在一系列的活动之后,很多学生认识到了自己写错别字的实际情况很严重,更深刻地看到错别字对自己学习的副作用,从而在心理层面开始拒绝错别字。在第一学期举行的“错别字修改比赛”中,学生还有许多错别字看不出,在平时的作业中,错别字现象更是突出。但在第二学期,这种情况大有改观,教师都明显感到,学生的错别字在慢慢减少,作业中拼音代替字的情况也逐渐减少,学生平时查阅字典的好习惯在慢慢养成。

六.研究中的困惑。

(一)个别学生经常性写错别字,纠正的力度虽然很大,但是效果不是很好,总是错了改,改了还是错,似乎形成了定势。对于这样的错别字“顽固分子”,我们感到很茫然。

(二)如何在课堂上进行有效写字教学,特别是在中高年级,在不占用其他教学时间的前提下,提高写字教学效率。

(三)培养学生养成自我学习、主动学习的意识,习作中克服写错别字,仍是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七.结束语。这几年中,我们深深地感到识字教学的薄弱状况。相信这次研究报告的呈现不是一次结束,而是更引起我们不断地思考,为我们的识字写字教学打开一扇新大门。

第三篇:《初中物理学困生转化策略研究》中期研究报告

>课题中期研究报告

薛埠中学吴晓丹

一、开题以来课题组所做的工作

“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为核心的新课程教育教学理念,指导着每一位教师逐步深入开展课堂教学改革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但是事实上出现优生更优秀,而学习困难的学生同时也有扩大的趋势,特别是我们学校为于金坛西部的革命老区,学习自觉性较差,特别是家庭教育滞后。调查发现每一个班级近五分之一的学生产生学习困难,若不采取有效的转化策略,他们极容易形成一个学困生群体,如何使这部分学生走出学习困境?经讨论研究教师首先要有良好的教育教学心理态势,并抓住物理学科特点,利用学困生的动手能力并不差,实施并开展科学探究教学法,引导学困生大胆去尝试、自主探究学习新问题,来克服消极心理,促进其心理优势的形成,调动学困生自身的心理内驱力,使他们踏上成才之路

对05级、06级和07级学生中的学困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经历和家庭教育等方面的情况,每学期还召开学困生座谈会,让他们汇报自己的进步情况,促进他们健康发展,并便于我们在研究中的实验变量的控制和测量,进行定量分析。

具体工作

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组织实验年级的老师,认真学习《物理课程标准》以及先进的教学理念,深刻反思过去的教学行为,认真总结教学中的得与失。了解传统教学对学生的“双基”的培养比较扎实,但是忽略了学生个性化的教学,一味强调统一。对全班学生用同一个标准考察评价学生。这样容易造成两极分化。这样使得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受到严重制约,学困生越来越不想学物理,培养的学生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

2、以活动为载体促进教师发展

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构建交流平台。在教务处的支持下,积极组织课题组老师参加各种教学观摩学习。在校内,课题组老师相互听课,并在课后及时评课讨论,发现课堂中的问题,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到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研究课后,执教老师要写一份教学案例,使自己在反思中成长。

3、关注学困生

(1)上好物理起始课,让学生激动:物理教学始于初二。为使物理课一开始就成为学生心之所向,心之所爱的学科,特别注意第一节课给学生的“第一印象”。

(2)创设情境引新课,声情并茂讲物理:学困生在学习过程中注意力易分散,遇难时易见异思迁,兴趣转移。因此,务必使他们对学习保持良好的学习兴趣。抓住学生对一些物理现象既屡见不鲜又处于不知或知之甚少的特点,通过故事或实验给学生提出“挑战”性的问题,引起学生思考或争论。学困生在这样的争论中表现异常活跃而不甘落后。这样便把学生在“教学共振”的情景中引入新课的学习。

(3)建立平等友好的教与学、重视情感激励是成功的保证: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摒弃注入式,贯彻启发式,将动手动脑相结合,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教学技术结合,个体学习和集体讨论结合,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紧张压抑的被动接受为轻松愉快的主动学习,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投身到教学过程中来。

(4)主动点拨学困生,成功激活助发展:备课时时时想着学困生,讲课时时时盯着学困生,辅导时时时主动关心学困生,不把学困生当作旁听者。让学困生在表扬和鼓励中获得学习的信心和力量,增加成功的体验,使一次或多次的成功成为学困生的学习动机的“激活剂”。

(5)抓好转化典型,培养学科带头人:由于物理教师任教班级较多,光靠教师个人的力量去转化学困生是不够的。因此,通过对班级中典型的学困生的帮助转化,使其从学困生中异军突起,从而使大多数学困生看到希望,通过一点转化一片,实现大面积提高。

二、课题研究取得的阶段成果

通过学习现代教学理论、教育思想,教师的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以前一味的埋怨学生差不可教,通过实验的事例说明,教师如果在课堂中充当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照顾到后进生的需要,采用有效学习机制,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促进学生共同发展。教学质量也明显得到提高。建立全方位立体式的评价机制,客观公正对待学生,表扬激励,鼓励进步,促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全面和谐发展,达到新课标的基本要求。

通过研究,教师的教科研水平不断提高,学校物理教师逐渐向科研型转化。一年来,在个项评比活动中,多人获市及学校表彰。有多篇论文发表和获奖。我课题组有金坛市学科带头人一人,金坛市教坛新秀一人,校骨干教师多人。

三、课题实验存在问题及今后设想

(一)存在问题

(1)由于课堂中不同的教学对象,以及在上课时的不同环境,问题的类型难以普遍适用,在实际的教学中,往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有机的整合不同的提问类型和方式方法,而且不同的学生会提出不同的问题,老师要随机应变的对待学生的问题,而不能以一概全,即教无定法。

(2)学生生源和能力较差,课堂中很多学生听不懂,还有一些学生习惯不好,家庭影响欠佳,目标期望植低,是学困生转化工作的实现较为困难。

(3)教师水平存在差异,对学困生的教学有畏难情绪,怕麻烦。课堂安排不合理是课堂教学效率降低。还有对教师的评价方式没有改变,只看重考试成绩,是实验不能细化。

(二)今后设想

在今后的研究中更关注学困生,开展研讨时多听听他们的心声,让学困生愿意与老师交流,在学习上摆脱为难情绪。

第四篇:《初中物理学困生转化策略研究》中期研究报告

>课题中期研究报告

薛埠中学吴晓丹

一、开题以来课题组所做的工作

“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为核心的新课程教育教学理念,指导着每一位教师逐步深入开展课堂教学改革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但是事实上出现优生更优秀,而学习困难的学生同时也有扩大的趋势,特别是我们学校为于金坛西部的革命老区,学习自觉性较差,特别是家庭教育滞后。调查发现每一个班级近五分之一的学生产生学习困难,若不采取有效的转化策略,他们极容易形成一个学困生群体,如何使这部分学生走出学习困境?经讨论研究教师首先要有良好的教育教学心理态势,并抓住物理学科特点,利用学困生的动手能力并不差,实施并开展科学探究教学法,引导学困生大胆去尝试、自主探究学习新问题,来克服消极心理,促进其心理优势的形成,调动学困生自身的心理内驱力,使他们踏上成才之路

对05级、06级和07级学生中的学困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经历和家庭教育等方面的情况,每学期还召开学困生座谈会,让他们汇报自己的进步情况,促进他们健康发展,并便于我们在研究中的实验变量的控制和测量,进行定量分析。

具体工作

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组织实验年级的老师,认真学习《物理课程标准》以及先进的教学理念,深刻反思过去的教学行为,认真总结教学中的得与失。了解传统教学对学生的“双基”的培养比较扎实,但是忽略了学生个性化的教学,一味强调统一。对全班学生用同一个标准考察评价学生。这样容易造成两极分化。这样使得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受到严重制约,学困生越来越不想学物理,培养的学生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

2、以活动为载体促进教师发展

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构建交流平台。在教务处的支持下,积极组织课题组老师参加各种教学观摩学习。在校内,课题组老师相互听课,并在课后及时评课讨论,发现课堂中的问题,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到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研究课后,执教老师要写一份教学案例,使自己在反思中成长。

3、关注学困生

(1)上好物理起始课,让学生激动:物理教学始于初二。为使物理课一开始就成为学生心之所向,心之所爱的学科,特别注意第一节课给学生的“第一印象”。

(2)创设情境引新课,声情并茂讲物理:学困生在学习过程中注意力易分散,遇难时易见异思迁,兴趣转移。因此,务必使他们对学习保持良好的学习兴趣。抓住学生对一些物理现象既屡见不鲜又处于不知或知之甚少的特点,通过故事或实验给学生提出“挑战”性的问题,引起学生思考或争论。学困生在这样的争论中表现异常活跃而不甘落后。这样便把学生在“教学共振”的情景中引入新课的学习。

(3)建立平等友好的教与学、重视情感激励是成功的保证: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摒弃注入式,贯彻启发式,将动手动脑相结合,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教学技术结合,个体学习和集体讨论结合,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紧张压抑的被动接受为轻松愉快的主动学习,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投身到教学过程中来。

(4)主动点拨学困生,成功激活助发展:备课时时时想着学困生,讲课时时时盯着学困生,辅导时时时主动关心学困生,不把学困生当作旁听者。让学困生在表扬和鼓励中获得学习的信心和力量,增加成功的体验,使一次或多次的成功成为学困生的学习动机的“激活剂”。

(5)抓好转化典型,培养学科带头人:由于物理教师任教班级较多,光靠教师个人的力量去转化学困生是不够的。因此,通过对班级中典型的学困生的帮助转化,使其从学困生中异军突起,从而使大多数学困生看到希望,通过一点转化一片,实现大面积提高。

二、课题研究取得的阶段成果

通过学习现代教学理论、教育思想,教师的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以前一味的埋怨学生差不可教,通过实验的事例说明,教师如果在课堂中充当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照顾到后进生的需要,采用有效学习机制,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促进学生共同发展。教学质量也明显得到提高。建立全方位立体式的评价机制,客观公正对待学生,表扬激励,鼓励进步,促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全面和谐发展,达到新课标的基本要求。

通过研究,教师的教科研水平不断提高,学校物理教师逐渐向科研型转化。一年来,在个项评比活动中,多人获市及学校表彰。有多篇论文发表和获奖。我课题组有金坛市学科带头人一人,金坛市教坛新秀一人,校骨干教师多人。

三、课题实验存在问题及今后设想

(一)存在问题

(1)由于课堂中不同的教学对象,以及在上课时的不同环境,问题的类型难以普遍适用,在实际的教学中,往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有机的整合不同的提问类型和方式方法,而且不同的学生会提出不同的问题,老师要随机应变的对待学生的问题,而不能以一概全,即教无定法。

(2)学生生源和能力较差,课堂中很多学生听不懂,还有一些学生习惯不好,家庭影响欠佳,目标期望植低,是学困生转化工作的实现较为困难。

(3)教师水平存在差异,对学困生的教学有畏难情绪,怕麻烦。课堂安排不合理是课堂教学效率降低。还有对教师的评价方式没有改变,只看重考试成绩,是实验不能细化。

(二)今后设想

在今后的研究中更关注学困生,开展研讨时多听听他们的心声,让学困生愿意与老师交流,在学习上摆脱为难情绪。

第五篇:年英语学困生学科成因及转化策略研究结题报告

《九年级英语学困生学科成因及转化策略研究》结题报告

阜阳市成效中学英语科组 吕 勋

一、研究目的和意义

我校是阜阳市典型的城中村学校,由于家庭、环境与素质等各方面的原因,学生生源质量整体欠佳,学困生比率较高,而英语由于其学科的特点,学困生的比率相对较高,两极分化的情况较为严重。本课题研究就是从教师的教学素养、家庭教育、教学内容、认知心理学等多领域入手,以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典型错题诊断为切入口,开展对英语学困生学习的错题诊断与辅导的研究,提出英语学困生转化工作的有效策略。本课题研究的目标是:

1、把握英语学困生的认知特点与规律,探究学困生的学科成因,寻求有效的教学策略,丰富教学理论;

2、通过对学困生课题的研究,促使教师重视并研究学困现象,有效地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提高对学困生的辅导与转化能力,根据英语学困生的认知特点,转化已有的学困生,预防及减少新的学困生出现,从而更大程度地提高合格率。

二、研究的过程

(一)课题研究教学操作流程:

我们对学困生的界定是:指有适当学习机会的智力基本正常的学生,由于环境、心理和素质等方面的问题,致使学习技能的获得或发展出现障碍。表现为经常性的学业成绩不良,在班级英语检测中的综合得分低于班级的平均成绩的。。。我校在学校领导和备课组的指导下,以错题分析为切入点,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与实践后,逐渐形成可操作的学困生教学模式:课前预设—课堂实施—错题采集、分析— 采取对策—效果评价— 调整方向。

(二)课题研究主要途径

1、错题分析

在课题研究工作中,我们以错题分析为切入口,即根据学生在做题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分析导致出错的主要原因,然后再制定相应的策略。

2、单元计划与实施

根据教学进度与学困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每个教学单元计划及实施的具体措施,及时进行小结,将课题研究工作具体落实到教学的每个阶段。

3、个案记录

(1)个案基本情况登记表:比较详细地记录了学生的基本情况,包括学生的家庭情况、个人的爱好、性格特点、行为习惯。之所以将表设计得如此具体,目的是为了更全面地掌握导致学生学习困难的各种因素,在进行学困生成因分析时,才能制定更为有效的措施;(2)个案辅导方案表: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的辅导方案,因材施教。(3)转化情况记录表:对每一小阶段内实施的措施、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进行记录与小结,有利于及时调整工作,同时使研究工作更为有序地顺利开展;(4)转化结果阶段评价:对学生一学期来的转化情况进行总评,从中也可反馈出教师一学期的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效果。

通过以上四个方面及时对个别学生实行成长情况进行追踪,记录下学生在研究期间内不同的时间段的情况,以此观察、分析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不同表现,有利于教师反思与改进自身教学行为,以便更有效地开展下一步研究工作,争取更好的转化效果。

三、课题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属于应用型课题,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如下:

1、文献研究法:通过网络、教育杂志、专家访谈、理论书籍等多种渠道查阅文献资料,了解国内外关于学困生的研究状况及成果。同时通过阅读有关学困生研究的专著与文章,以及运用天河部落这个教育平台,及时了解并借鉴区内一些兄弟学校的经验与做法。搜集相关理论依据与资料,最大限度地为课题提供理论支持,把握研究方向。

2、个案分析法:在平时的工作中,通过对学生的个人情况的调查及观察,了解学生的思想与学习状况,并从各个层次的学生中选取一些有代表性的学生,为他们建立电子档案,进行跟踪记录,记录下了学生在研究期间内不同的时间段的情况,以此观察、分析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不同表现,同时促进了自己不断地反思与改进自身教学行为,从而更有效地开展下一步研究工作,争取更好的转化效果。

3、行动研究法: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将从课题研究中获得的教学理论转化为教学行为,在实施的过程中不断总结、反思、修正、再实践,再反思,并逐步积累经验。主要做法就是通过采集学生平时作业、单元检测或其他辅助练习题的典型错误,从学科的角度,结合教育学、心理学的知识进行全面分析,再制定相应的解决策略,将这些策略运用到课堂教学与课后辅导中,并将这些较强操作性的做法、经验上升成理论,撰写成有指导意义、辐射性较强的经验论文。

4、统计分析法:对收集到的错题进行统计,分析原因。

四、课题研究结果分析

通过课题研究工作,我们对我校的英语学困生的学科成因得出以下结论:

1、缺乏有效的学习方法及良好的思维品质,表现在:

(1)单词识记差。学生之所以记不好单词,通常是因为: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没有主动记单词的意识;没有掌握一些必要的英语语音知识,如辅音字母及一些常见的字母的发音规则;单词识记的效率低下,缺乏单词记忆的方法,仅凭死记硬背。

(2)没有掌握必要的基本的英语语法知识:如be动词与人称代词的搭配使用、各种时态动词的变化形式等对于学困生来说经常混淆不清。

3、学习迁移能力弱,不能学以致用。如有的学困生可以清楚地说出一般现在时动词变化的规则,但是在做题时,却不能正确地运用,经常出现动词后面漏加“s” 或“ es”。

(三)教师教学原因

(1)对学困生的关注不够,没有做到很好的因材施教。

(2)英语教师还不能完全实现从“教教材”到“用教材”,不能很好地结合学情进行教材处理与教学设计,教学效果欠佳。

(3)教师的教学重点与难点处理不到位。从采集的错题的比率分析,可看出某些错题学生的得分率整体偏低,由此反映出学生对这一知识点掌握的整体情况不理想,侧面说明了教师在这些知识点的教学处理上有不当之处。

基于以上成因分析,我们所采取的对策是:

1、关注学困生,减少两极分化。

(1)尊重学生的认知水平,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让学生在自信中学习英语。(2)注重学生的生活体验,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教学中,在设计教学情境的内容选择上做到紧贴生活、从身边找素材。

(3)实施分层教学,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教师在目标的确定、新知的探求、练习设计中分层设计、区别对待,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提出不同的要求,多给学困生创设机会体验学习的成功感。

(4)多元评价,减少两极分化。重视学生在评价中的个性化反应,以激励评价为主,鼓励学生进步,以关怀的态度提出缺点和不足。

2、注重教学方法与学法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提高学生学习的迁移能力。

(1)在单词教学时,渗透语音教学,并从音、形、义上进行归类,帮助学生提高识记单词的效率;

(2)在教授语法时,采用生动有趣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有趣的内容与枯燥的内容交叉进行,并巧妙地把枯燥乏味的东西变为津津有味的东西。如:将语法要点编成琅琅上口的歌谣;运用生动形象的比喻法等。

(3)加强解题方法的指导。如听力练习中的听句子把句子中所缺的单词补充完整这一道题,学生经常只写单词而忽略了单词的正确形式。教师在平时的练习时就要训练学生养成检查的习惯,并且教会学生如何去检查。在做语法选择填空时,教会学生从给出的词句中找出关键的提示词等,这些指导对于学生来说都是非常必要的。

3、把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在教学中注重以旧引新,创设适宜语言学习的情境。

4、利用错题资源,帮助教师在备课时提前预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可能会出现的各种思维错误,从而完善课前的认知准备及促进教学策略形成,有利于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五、课题研究的成效与不足 研究的成效(1)丰富资源

错题研究有效地促使教师实现资源共享,将课题实验老师错题研究的反馈作为学科资源,成为科组全体老师的教学资源。从学校科组层面来说,错题研究为学困生的研究工作积累了宝贵的资料,有效地推动了学科建设。而从通过“天河部落”这个区域教研平台,错题研究的成果也为区的学科资源建设提供了更丰富的资源。

(2)形成预见

通过错题研究,课题实验老师的研究资料与反馈结果成为下一届教师超前的经验,使老师们在相关知识点的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有可能会出现的各种思维错误能更好地提前预见,从而完善课前的认知准备及促进教学策略形成,有利于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3)有效反思

在对学生的错题进行分析时,如果学生在某一知识点的出错率较高,并且出错的面也较广,那就反映出教师在呈现、学习这一知识的过程中存在处理不当之处,因而才会造成多数学生在认知上存在误区或没有掌握知识的要点。通过错题,教师发现学生的学习结果与教师的预期之间的差距后,将此作为反思的依据,对应分析自身的教育行为,寻找问题的症结,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从而更有针对性并有效地改进自己的教学行为。

(4)提高成效

错题分析使教师对学困生的学科成因有更全面、更准确的认识。通过对学生典型错题的分析,找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认知缺陷,再实施有针对性的辅导策略,从而提高学困生的辅导效果。同时,通过教师的引导,帮助学生找出自己学习中的薄弱环节,使得学习重点突出、学习更加有针对性,进而提高学习效率,提高学习成绩。

2、部分学困生的学科成绩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帮扶效果较明显:

(三)思考

1、如何更好地运用一些激励、评价的措施与方法,增强学困生的自信心,体验成功的乐趣;

2、如何更好地将课堂教学与实验研究有机地结合,使两者相互促进,提高工作效率。

3、如何更大幅度地提高学困生学科成绩上升的空间,此项实验才是开端,我校将进一步加强实验力度、广度和深度,使家庭教育现代化实验工作获得更多的实验成果。

农村小学生“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策略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2011-12-27 14:04:40| 分类: 默认分类|举报|字号 订阅

王庄集王店小学 赵素霞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与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1)课题提出的背景

我校是撤点并校后形成的一所农村小学,学生来自农村。由于学生入学后自身发展的差异或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环境教育产生的不同影响,导致同一年级、同一班级中的学生学习产生分化现象,从而出现一部分“学困生”。如何使这类学生的学习能达到《课程标准》规定的要求,符合义务教育的质量标准,是涉及到保证和提高义务教育的质量至关重要的问题,也是学校教育实践中不可回避的普遍性问题。

(2)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各种渠道对小学学困生现象进行分析与研究,探寻其原因,针对不同的原因作出不同的决策,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希望通过实践和研究,取得如下效果:

1、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及学习效率有所提高。

2、班主任工作更加细致、合理、有效,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有更多的沟通,关系更加和谐、融洽。

3、家长的教育方法更得当,与子女之间的交流更密切。

4、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有所提高。

二、概念定义

学困生:即学习困难的学生,是指在知识基础、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能力、心理品质等方面存在偏离常规的结构性缺陷,智力得不到正常的开发,能力目标、知识目标均不能达到教学大纲或课标的基本要求。

策略:是人们为达到一定的目标而采取的相对系统的行为和活动的方式。课题中的策略是指根据转化学困生工作中的学校、教师、家长的不同角色、不同作为来考虑的组织、操作、课堂教学模式等一系列与素质教育相适应的、比较系统的行为和方式。

三,学困生的成因分析

1、个性差异 众所周知,一个人的成长成才取决于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而儿童的智力因素是有差异的,智力因素体现在个性身上所展现出来的素质、能力也不同。例如,有的儿童在音乐上有天赋,有的儿童在语言上有天赋,有的儿童动手能力强等等。入学时将这些不同能力的孩子集中接受同一种方式的学习,可想而知,有的儿童就显落后。所以,常听见家长这样说:我这孩子什么都行,就学习不行。这就反映了学生的学习能力是有差异的。

2、望子成龙心切,过分溺爱 作为老师,大凡都见过这样两种不同类型的家长:一是望子成龙心切,一是对孩子过于溺爱。其实家长的这两种态度都会阻碍孩子的发展。我们就接触过不少这样的家长,他们望子成龙心切,对孩子的要求太高。作业完成了不行,还要另加作业,限制孩子玩的时间或根本不给他时间玩。时间一长,孩子对学习产生了厌恶感、恐惧感。不知家长想过没有,从心理、生理的角度讲,7、8岁的孩子正是玩的年龄,玩的过程有助于孩子观察能力、判断能力的形成和培养,也不是无益的。适度的玩、适度的看书、学习,相得益彰,如果这么小的孩子就对学习产生厌恶感,势必影响他今后的终身学习。还有儿童的逆反心理,你越是叫我学我越不学,对学习逐渐形成厌恶——恐惧——不想学——不学这样一种结果。同这件情况相反的是家长对孩子过分溺爱,也会影响孩子的正常学习。如今是独生子女时代,独生子女是家中的小皇帝,有呼必应,不想写作业了,家长代笔,不想上课了,谎称生病告假,这样做一方面助长了孩子的惰性,另一方面使在校学习的知识没有得到很好的衔接和巩固,渐渐地,孩子学习就跟不上,接受新知也感到吃力。

3、学校的分数歧视 中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学业成绩达到基本标准就算合格。可是现在不少学校为了争名次,对学生的要求十分苛刻,分数歧视现象较普遍。——以分数为标准,将学生划分为“好、中、差”三等,分数低的学生就是:“差生”,这样武断的定论过早地摧毁了孩子的自信心。——以分数为标准,将分数低的学生长期置于不利的学习空间和“存在消失”的氛围之中。说通俗点,就是将分数低的学生放在教室的后面或旁边置之不理,上课也从不提问题。不顾及他们的听课效果。长此以往,这部分学生一直笼罩在失败的阴影之中,严重地影响了学生的健康发展,损伤了他们的健全人格,扼杀了他们的创新精神。以分数为标准,武断地说:“你不行”。小学生天真无邪,他们崇拜老师,非常在乎老师的评价,往往老师一个欣赏的语言和延伸能够让他们振奋很长一段时间。所以,有不少学校推出了赏识教育,这很符合儿童的心理发展。可有的老师以分数为标准,经常表扬那些成绩考得好的学生,成绩差的学生被作为参照物提出来加以批评,甚至说出:“你不行”,这样的评价,严重挫伤了孩子的自尊心,使他们对学校、对老师产生了恐惧感。

4、社会上的种种不良诱惑 如今是开放时代,是市场经济时代,电影、电视、图书、杂志五花八门,诸多的“少儿不宜”已渐渐溶入他们幼小的心灵。加之网络游戏的出现,更加增强了他们的好奇心。在城市、县城、学校周边,电脑网吧随处可见,大人、小孩长驱直入,虽然国家明文禁止16以下少儿不得随便进入网吧,可又有几家网吧照章执行?那种网上游戏将孩子们带入了一个虚无缥缈的模拟世界。一旦某个孩子玩上瘾是很难丢开了,我们身边就有这样一个孩子,小学阶段是个很优秀的学生,年年被评为三好学生。考试成绩也非常好。到了中学,很偶然的机会迷上了网上游戏,刚开始是背着父母每天放学过把瘾,到最后是全身心地迷上了,学也不上了,整天呆在网吧。可怜他的父母全然不知,直到学校老师找到家长告知孩子常不上课,而且成绩是一落千丈,由原来的前十名落到倒数第几名。当家长在网吧找到他时,只见他两眼直直的满嘴的胡言(网上语言),手不由自主地抽动着,到目前为止。听说还没有回过头醒来,家长只得每天送他上学,接他放学,一天四趟。尽管这样,也还是送去一个人,而他的神还是想着网上游戏。由此可见,社会上的种种诱惑已严重摧残了青少年的身心。

四、转化策略

1、广泛收集资料,科学制定计划。专题组成员按学科、分阶段对学生学习状况全面调查和分析,依据对学困生的界定初步确定研究对象,并进行深刻、准确的观察了解,然后建立学困生个案情况记表。个案情况登记表项目设置合理,查阅登记表便可以了解学生的全面情况和发展变化。每位教师坚持对研究对象跟踪观察,定期记录,做到第一手资料真实可靠,从而保证了由事实资料的可靠性达到研究结论的可信性,最终取得课题研究成果的可行信。按学困生的类型研究——成因研究——对策研究的程序,分为三个阶段深入研究。每一个阶段或单兵作战,或联合攻击,有资料、有分析、有阶段性成果——研究论文。进行个案研究,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跟踪教育。

2、走访特殊家庭。问卷调查结束后,针对性地对有的学生家庭进行家访。从走访中得知,学生的家庭教育大部分都处于真空状态。隔代的祖父母、外祖父母由于心疼孩子,对孩子往往是百依百顺,放任自流;有的家长只关心孩子的物质生活,而不关心他们的教育和心理要求。这种养而不教的做法,使许多孩子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还有的家长对于孩子的错误是百般庇护,为孩子开脱,而对来自别人的批评,不从自己孩子身上找原因,也不帮助孩子改正错误。还有相当一部分家长,沉迷于打牌,在家里夫妻谈的较多的话题也是切磋牌技,让孩子深感父母玩之乐,自己学之苦,导致孩子没有上进心。

3、建立家长委员会,加强家校联系。“家长委员会”由各班学生家长代表组成。主要任务是沟通学校和家长之间联系,交流信息。每学期召开一次会议。学校重大决策,工作安排、学校教育教学情况,由校长向家长通报。家长向学校反映家长的意见和要求,为学校教育教学献计献策。分析家长对孩子教育存在的问题,起到了沟通学校和家长之间的桥梁作用。学生教育离不开家庭、社会的支持。良好的社会氛围有利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的开展。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小学生的生活基本上是两点式的:家庭——学校。转化学困生,争取家长的配合,往往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定期或不定期地同家长交流情况,双方达成共识,针对孩子们的某种表现,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如有家长反映孩子常上网吧,教师针对这种情况,采取了让他读儿童课外读物,如《少儿十万个为什么?》《寄小读者》等书,并要求他将读后的内容和感受将给老师听,这一做法非常有效,既分散了孩子对游戏的注意力,同时又增长了见识。总之让家长参与活动,也形成了全社会关心支持学困生家庭教育的良好氛围。

4、办家长学校 使家长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以家长学校为依托,分期分批按类型,针对学生家长教育孩子出现的误区,从理论解决家长在家教中出现的问题,更新家教观念;请教子有方的学生家长介绍家教成功的经验,让他们学有榜样,学会用正确的方法教育自己的孩子;经常召开家长座谈会,及时发现家教中的新问题,探讨新对策,从理论上,思想上,方式方法上提高家庭教育质量。每学期开学初,学校就制定计划,认真组织实施。新生入学后,举行家长学校的第一课,向新生家长汇报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以及教育的目的和方法。组织家长学习教育孩子的经验,做到“三个转变”,即经验育人向科学育人转变,片面主张书包知识向教育孩子做人转变,由简单命令向平等沟通转变。帮助家长理清“三个关系”,即实行家庭民主,建立融洽和谐的亲子关系;以人为本,发展个性,因材施教与全面发展的关系;摆正德育、智育之间的关系。系统地向家长传授指导孩子的方法:要善于理解和鼓励孩子;别让孩子对你失去信心;培养孩子的自学能力。

5、校不断完善学困生转化奖励办法。为了更好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改善、提高每位学生的思想品德、学习成绩,让每位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的快乐,感受到进步的喜悦。树立“不选择学生,通过自己的教育教学使学生得到改善”的意识。所有教师应当本着不放弃任何一个品德、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为宗旨,努力通过课堂教学、课后辅导等形式,逐步改善和提高学困生的状况。

五、研究成果 几年来,通过对学困生转化的策略研究及家长开展学习指导实验,家长增长了见识,观念得到更新,尊师重教的社会氛围越来越浓,学生素质明显提高,学困生的成绩转化效果明显。各班的学困生人数比例逐年下降,转优率也由原来的10%上升为20%左右。学困生家长认识提高,逐步树立了新的家教观念,把“为果教子”“教子做人”做为家庭教育的重中之重。增强了家教行为的法制观念,增强了家庭的民主意识,改变了学困生家长简单粗暴、压制、体罚等不当家教方法,采取耐心的说服教育,互相沟通等方法,使学困生转化工作得到了积极的配合。教师在进行课题实验中,得到了很大的锻炼,并取得了一定的经验。此项实验才是开端,我校将进一步加强实验力度、广度和深度,使家庭教育现代化实验工作获得更多的实验成果。

推荐专题:

相关推荐
本站文档由会员上传,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发送邮件至89702570@qq.com联系本站删除。
Copyright © 2010 - 千文网移动版
冀ICP备20200271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