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更多文库 > 1号文库 > 详情页

浅谈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大全)

2022-10-04 19:48:19

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大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千文网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大全)》。

第一篇:浅谈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浅谈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肖红辉)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是无产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的方法论,它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体。它的基本理论是对自然界、社会和思维的本质和普遍规律的概括和反映,并经过实践反复证明的普遍真理。

一、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基本内涵

哲学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人们用世界观的观点去指导自己的认识和实践,去观察、分析和处理各种问题,从而世界观也就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是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把“改变世界”的问题放在首位的,它必然要求人们把每一个观点都自觉地变成指导实践和认识的方法。马克思哲学对人类的社会实践作了科学的规定和解释,阐明了实践是人类世界的现实基础,是自然世界和人类世界分化统一的基础,离开了实践,人类社会就不能存在和发展。马克思把实践观引入了自然观、历史和认识论,从而在物质和意识的关系上彻底了唯物论和辩证论。

二、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整个马克思主义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理论基础,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人类以往科学和哲学思想发展的光辉结晶。所谓世界观就是人们对于生活

在其中的整个世界的根本观点和看法。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一致的。世界观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人生观和价值观。

(一)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是唯物辩证法。自然辩证法就是自然界自身的辩证运动;唯物辩证法就是以物质资料生产方式为基础的社会的辩证运动;人的实践辩证法同样是客观的,生产实践在人类社会的基础作用、实践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实践与认识的循环往复的辩证运动,都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唯物论和辩证法这两种哲学传统获得了统一,从而创立了辩证的唯物主义。辩证法置于唯物主义的基础上,成为唯物主义的辩证法。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把唯物辩证法贯彻到社会历史领域从而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实践为基础去解决哲学的基本问题,把思维与存在的统一性理解为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现实的历史过程,揭示了自然与社会相互渗透、相互转化,形成了社会的自然与自然的社会,说明了自然史与人类史是密不可分的,它把唯物主义的原则贯彻到社会历史领域,揭示了社会生活的本质和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实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

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和根本要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

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内在要求,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必要前提,两者的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了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创造性地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开拓新局面。只是二者的着眼点有所不同,解放思想着眼于从主体方面,强调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实事求

是着眼于从客体方面,强调遵循事物的客观规律。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体现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性的辩证统一。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要反对从书本、从原则或主观愿望出发,要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一切事物都存在于一定时空中,随着物质的运动,时空也在不断地变化。因此,在实际工作中,要善于发现事物的变化,不墨守成规,一切以时间、地点为转移,使思想跟上不断变化着的实际。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既要解放思想,反对思想僵化,落后于实际;又要坚持实事求是,反对空想,超越实际。

四、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实践。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努力在掌握理论的科学体系上下功夫,在掌握基本原理及其精神实质上下功夫,在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并用以指导实践下功夫。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我们一定要适应实践的发展,以实践来检验一切,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任何时候都要坚持,否则我们的事业就会因为没有正确的理论基础和思想灵魂而迷失方向,就会归于失败。这就是我们为什么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道理所在。如果不顾历史条件和现实情况的变化,拘泥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特定历史条件下,针对具体情况作出的某些个别论断和具体行动纲领,我们就会因为思想脱离实际而不能顺利前进,甚至发生失误。这就是我们为什么必须始终反对以教条主义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道理所在。

(二)科学认识和正确把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需要从马克思主

义的辩证思维方式出发,深刻理解发展的内涵:发展是经济社会对立统一的发展,经济社会全面的发展,经济社会协调的发展,经济社会可持续的发展;需要从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出发,全面理解马克思主义经济社会形态理论。提高按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办事的能力:需要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出发,正确认识经济增长对社会进步的贡献与作用。

(三)重视理论武装,理论指导实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整风讲哲学的时候曾经说过,我们共产党人的眼里不够,要借助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作为政治上的望远镜,认为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就好比登高,登高一层,就看得更远。因此,尤其是领导干部要学哲学,学习正确的观察问题的思想方法。善于从问题出发,以当前的问题为中心,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全面、客观、动态地看问题、想事情、做工作,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灵魂。在认识事物时,坚持变与不变的统一,在评价事物时,要坚持肯定与否定的统一,在改造事物时,要坚持继承与创新的统一、方向和条件的统一,目的和手段的统一,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

(四)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可以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人活在现实的世界里,必然要对世界有一个基本的看法,这就是世界观。它规定着人的一切社会活动的基本方向。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不可能自发形成的,学习并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培养和确定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根本途径。而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能够提高人们对社会发展、社会管理规律的认识和运用能力。“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我们既要反对那种要求马克思主义哲学为自然、社会、思维等领域提供一个万能公式的“哲学万能论”,也要反对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已经失去价值的“哲学无用论”。当今社会变化越来越快,社会互动越来越频繁,社会组织越来越复杂,更要求人们具有越来越高的社会组织能力和管理能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我们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我们不能像过去一段时间那样空洞地夸大思想的作用,但又不能陷入只讲物质利益,只讲金钱,不讲理想,不讲道德的拜金主义。学好马克思主义哲学,终身受益,它能够帮助人们把握自我、规范人生,正确理解自我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摆正自己在社会上的位置,为我们树立科学的人生观起着导向和激励的作用。

因此,学习并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可以给我们以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科学的方法论。通过学习,有利于我们从世界观高度提高政治素质、思维水平和人生境界,增强人们工作能力和科研能力;能够帮助我们正确地分析和解决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所面临的各种复杂问题,提高我们认识水平和实践能力,提高自觉性,减少盲目性。我们应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智慧的启迪下使各项工作更加理性、更加科学、更加高效;在马克思主义崇高价值理想的引领下不断升华精神境界、不断丰富人生内涵、不断攀登事业发展的高峰。

第二篇: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我们要从哲学高度深刻把握科学发展观所蕴含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科学发展观不仅仅是治党治国治军的重要指导思想,也是我们每个人行动的科学指南。大学生作为最宝贵的人才资源,是国家民族的希望所在,当代大学生能否准确而深刻的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对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成才有深远的影响,对我国将来经济社会发展也有着深远的影响。那么当代大学生应该如何做到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呢?

作为高素质的现代大学生,我们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艰苦奋斗、牢记使命,把个人人生价值的实现和祖国的发展需要结合起来,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贡献我们的青春和力量。

我们作为当代大学生,是我们党和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接班人和生力军。承担着继往开来、迎接挑战、推动中国走向世界强国之林的历史使命。我们必须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全面提高综合素质。我们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21世纪中国的面貌,关系到能否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能否顺利进行。

首先,我们要牢固树立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科学发展观。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知识经济初见端倪,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显,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作为大学生,要坚持代表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必须树立科学的社会发展观,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始终把发展社会生产力作为根本任务放在首位,深刻理解“发展才是硬道理”的科学内涵,充分利用现有的优越环境和良好的学习条件,自觉为振兴中华而刻苦学习各种知识和技能,进行技术创新,掌握和发展第一生产力。

第三,我们要牢固树立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正确人生观,正确处理好个人、集体和社会的关系。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个人、集体、社会之间没有根本的利益矛盾。个人利益的实现和个人的发展有赖于与他人的团结、协作,有赖于集体、社会的发展。集体、社会的利益是人们的整体利益和根本利益的代表,包含着每个人的正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是个人利益实现的保障。同时,社会的进步、发展离不开个人,尊重、保持个人的正当利益,调动个人通过正当途径实现个人发展的积极性,又是实现集体、社会利益,推动社会进步的基础。大学生只有树立了集体主义观念,才能在当今形势下得到健康发展。既要发挥谋取个人正当利益的积极性;也要反对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在获取个人正当利益时,同时考虑到人民的利益;在个人利益与人民利益发生冲突时,从人民的利益出发,以人民的利益为重。

第四,我们要以实际行动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在我国,发展的落脚点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从历史发展的视角来看,社会主义制度作为人类历史上最美好的社会制度,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最好的社会环境。这是因为社会主义社会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社会,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是政治文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辅相成、协调发展的事业。这就为人由片面到全面、由欠缺到完善、由贫穷到富裕、由潜在的到现实的各方面的充分发展创造了条件。

1、作为21世纪的大学生,一方面我们要扩大自我生活的圈子,提升人生境界,学会关心他人和社会,把自己融入社会,主动地承担社会责任,以人民、国家的利益为重,个人利益服从集体、社会利益,尽职尽责地做好本职工作。我们要在肩负起为“振兴中华,实现四化”而勤奋学习的社会责任的同时,通过积极投身社会实践活动,充分利用寒暑假等时间深入社会大家庭,开展形式多样的国情与社会调查、科普宣传、专业知识宣传、文化下乡和智力扶贫,积极开展杜区服务等活动,加深对国情的了解,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真正把为人民服务作为自身追求的一种需要,并努力实践之。另一方面,又要在社会允许的条件下,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实现个人的利益与价值,创造丰富多彩的、自己满意的生活方式,把聪明才智和潜能充分发挥出来,推动社会进步和自身的发展。

2、作为新一代大学生,我们既要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培养人文精神,学会做人,又要提高文化业务精神,培养科学精神,学会做事,二者绝不可偏废。大学生尤其是要求进步的同学要不断增强对党的信念的认同感、与人民的亲切感和对社会的责任感,努力成为先进生产力的开拓者、中国先进文化的弘扬者和最广大人民利益的维护者。

3、作为新一代大学生,我们必须正确处理好理论与实践的关系。首先,我们要明确实践是学习知识理论的目的。当今社会复杂多变、竞争激烈,更要求很强的社会实践能力。如果不明确这一点,就会偏离学习的根本目的,单纯为了掌握书本知识,为了考试和分数而学,就可能导致“高分低能”或“混文凭”的结果。其次,要加强实践性环节,我们的能力只有在实践中,在解决具体问题中形成和提高。被动地接受现成的知识的灌输,死记硬背,不可能形成较高的素质和能力。我们能力的培养、提高,必须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这是任何人都不能代替的。

4、我们要向身心健康努力,既要科学地生活,锻炼,不断提高生活质量,又要加强学习和修养,塑造美好的心灵。应当珍惜自己的生命和健康,尽可能地爱护身体,讲究卫生,增强体质。同时,人又要有健康的心理,要有自尊、独立、平等、自信、自律、坚强、宽容、乐观等良好的心理品质。在现代,心理是否健康已成为衡量健康的一方面标准。即使一个人身体残疾或患有疾病,但只要有健康的心理,不自卑,不自暴自弃,照样可以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可以生活得快乐,幸福。相反,即使一个人有健康的体魄,但心理不健康,心理承受能力差,自我调节能力弱,他的生活不会开心,甚至可能逐渐损害身体健康。

作为大学生,我们要以积极的心态和科学的方法,不断陶冶人性,健全人格,提高素质和能力,发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紧跟时代、勇于创新的精神;艰苦奋斗、务求实效、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精神,坚持学习科学文化和加强思想修养的统一,学习书本知识和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实现自身价值和服务祖国人民的统一,树立远大理想和进行艰苦奋斗的统一,把自己培养成为理想远大、热爱祖国、追求真理、勇于创新、全面发展的人,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广阔舞台上,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展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努力创造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业绩,实现人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发展。

第三篇:浅谈马克思主义大学生论文范文

马克思主义起源于19世纪的欧洲,人的解放是贯穿于马克思主义学说体系的一条主线。下面是学习啦小编带来的关于马克思主义论文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马克思主义论文篇1:《浅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哲学观》

首先给哲学观下一个定义,从字面来说,哲学观就是“对哲学本身的理解”。它不是哲学理论中的“一个观念”,而是构成这种理论的“核心观念”、“根本观念”、“灵魂观念”,它决定该种理论的生命力,构成该种哲学理论与其他的理论的原则区别。与其说它是托马斯·库恩的较为复杂意义上的“研究范式”,毋宁说它是伊姆雷·拉卡托斯的较为单纯意义上的“理论硬核” 。[1]这个硬核包括哲学的定义、性质、研究对象、特征和功能等。

马克思的哲学观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哲学观是不一样的,必须予以区分。为了真正地理解马克思,我们必须回到马克思的文本,追本溯源。本文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对象,从四个方面来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种批判哲学,改造世界的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强烈的批判精神,它不仅对社会现实进行批判,而且对各种各样的理论和旧的意识形态进行批判,最后在一定的程度上还进行自我批判。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过程中,马克思主义从深入人心的真理变成了束缚人的教条。哲学的目的是要解放人的思想,这种行为与哲学的精神是背道而驰的。有人断言,只有马克思主义是唯一的科学,马克思主义以前的哲学和现代西方哲学都不是科学的。我想,这种做法表面上看似扩大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权威,实质上则损害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威严。这样做将会使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越来越封闭,越来越停滞不前。马克思主义哲学必须是开放的理论系统,必须在批判中萌发创造性,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在博士论文《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和伊壁鸠鲁自然哲学的区别》中,引用原子的偏斜运动,阐述了倾斜运动对直线运动的脱离,表达了一种自由意识。追求一种定在中的自由。在自由民主的社会,哲学批判的功能可以得到全面的发挥。在专制社会中,人们的言论自由受到严格的控制,哲学的批判功能就被遮蔽了、弱化了。我们现在的社会以自由民主为发展目标,学术批判是是受到保护的。聂锦芳教授指出,要增强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必须增强马克思主义的学术性,而学术必须允许自由的争论和批判。这实际上马克思主义哲学对自身的反省和批判。

马克思具体地提出,向德国制度开火!一定要开火!这种制度虽然低于历史水平,低于任何批判,但依然是批判的现象。正像一个低于做人的水平的罪犯,依然是刽子手的对象一样。在同这种制度进行的斗争中,批判不是头脑的激情,它是激情的头脑。对共产主义者来说,全部问题在于使现存世界革命化,实际地反对并改变现存的事物。[2]因此,马克思给哲学提出的历史任务是,锻造一种世界观武器,使之成为一种革命的、批判的思维方式,对现存的一切进行无情的批判。而这种无情的批判所要达到的目的,则是实现人类自身的解放。

批判并不是在所有的时候都起作用,而且批判不只是破坏性的,也应该是建设性的、超越性的。就像你说我是错的,你必须说为什么我错了,我怎样做才是对的。这样才可以体现出一种理论自觉。哲学的社会功能就是对现实社会进行反思、批判、超越。哲学来源于生活,但必须高于生活。这是哲学安身立命的理念。

马克思的哲学在很大程度上是辩证法。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在本质上,它是革命的、批判的。随着社会生活的变化,马克思主义哲学也必然要改变自己的形式,发展自己的内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批判性使它成为一个不断发展的理论体系。所谓现代精神,就是人类的自我批判精神,就是人类自我反省和自我控制的主体精神。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现的主体意识,就是这种现代精神。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诞生,标

志着人类自我意识从自我迷失进入自我批判、自我反省和自我控制的阶段。当然,批判的最终目的在于构建新世界,批判不仅仅是一种手段,而且更是一种目的。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是文明活的灵魂

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这句话有两层含义:其一,一定的哲学是关于一定时代的精神产物;其二,哲学是各种思想文化中最高的形式,它是时代精神的精华和精粹。同时,哲学是文明活的灵魂。因为哲学具有人类性,具有超越时代的一面。因为哲学作为一种自我意识的科学,而意识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哲学必须把握时代最迫切的问题,及时的吸收思想精神,为迫切问题提供一个解释,进而规范和引导社会的发展。

在科隆日报的社论上,马克思首次明确的提出:“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时代精神的精华。”[3]这个命题被广泛引用,并被确认是马克思关于哲学的最简洁、最精辟的论断。马克思所赞赏和肯定的哲学是源于时代、源于人民的哲学,是把时代的问题和人民的精髓升华为理论的哲学。真正的哲学必须捕捉到一个时代的迫切问题,必须把自己时代的迫切问题作为哲学思考的聚焦点。

马克思认为,一个时代的迫切问题,主要的困难不是答案,而是问题。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为重要,一个好问题能极大的推进社会的发展。问题的重要意义就在于,问题是公开的、无所顾忌的、支配一切个人的时代之声。问题是时代的格言,是表现时代自己内心状态的最实际的呼声。正因为如此,哲学必须把问题作为研究对象,而当人们把哲学同幻想混为一谈的时候,哲学必须严肃地提出抗议。

因此,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时代性和超时代性的统一,既反映和表达时代精神,同时又塑造和引领时代精神。哲学是思想中的时代,更引领时代向理想社会前进!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心人、解放人的哲学

马克思提出,他的哲学的出发点是“从事实际活动的人”,立足点是“人类社会或社会化的人类”,而“归宿点”则是以“每个人的自由发展”为条件的“一切人的自由发展”。[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出发点、立足点、归宿点显示了马克思关注人类命运的博大的人文情怀,显示了马克思主张以哲学解放全人类的意旨。马克思说,哲学所关心的是一切人的真理,而不是个别人的真理。它所参与的运动不是为了少数人的利益的独立的运动,而是绝大数人的、为绝大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这种关注人类命运的人文情怀和致力于人类解放的哲学旨趣,是马克思哲学的灵魂,是马克思哲学的普照光,是构成马克思哲学的最为根本的哲学理念。这个哲学理念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哲学观。

马克思在1843年底至1844年初写的《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序言》中。一开头就指出,就德国来说,对宗教的批判基本上已经结束;而对宗教的批判是其他一切批判的前提。正因为如此,马克思提出,真理的彼岸世界消逝以后,历史的任务就是确立此岸世界的真理。通过对包括费尔巴哈在内的德国哲学的批判,马克思明确的提出了自己的哲学的出发点,德国哲学“从天国降到人间”;和它完全相反,我们这里是“从人间上升到天国”。[5]这就是说,我们不是从人们所说的,所设想的、所想象的东西出发,去理解有血有肉的人。我们的出发点是从事实际活动的人。哲学是关于人的学问,就像中国哲学里讲的道不远人,也是这个意思。苏格拉底把哲学从天国拉回人间,正是哲学属人性的要求。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异化的分析,以及如何让消除异化,消灭资本主义社会,建立美好的共产主义社会。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博大的人文关怀,体现了哲学的人类性。

四、马克思主义 哲学是一种完整严密的世界观

世界观就是对世界的根本看法。包括对自然界、 社会、和人与人的主观精神世界在内的根本看法。世界观是哲学的研究对象。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密切 联系在一起的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肖前、李秀林主编的《辩证唯物主义原理》规定:哲学就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则是完整、严密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体系。

从物质看世界,从精神看世界,从 实践看世界,这是哲学世界观的三种主要方式。[6]从物质看世界,世 界变成了客观世界,比如拉美特利的名言“人是机器”,这种客观性把人的主观能动性抑制了。从精神看世界,正如陆九渊所说,心外无物。不是幡动,也不是风动,而是心在动。这种哲学把哲学变成完全脱离人世的空中楼阁,空有一个形式。它突出了人的自由和想象,但是抽象地 发展了人的能动性。从实践的观点看世界,世界的图景就是在物质世界和精神领域中间有一座桥梁,那就是实践。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实践是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分化和统一的基础。实践是人所特有的对象化活动。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哲学的“实践转向”,从实践的方式观看世界,在两极到中找到了中介。

我们对待世界的方式还有科学和宗教,道德和 艺术。哲学的方式是独特的,也是最高的。对于哲学与宗教的区别,黑格尔说的好,哲学与宗教在内容是一样的,都是关于整个世界的学问,只是他们的形式不一样,哲学诉诸理性原则,宗教诉诸于感性原则。黑格尔对哲学与科学也有论述,他说,哲学与科学在形式上是一样的,都是理性的思维方式。但是内容不一样。哲学是关于整个世界的,而科学是关于某一个具体领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承认哲学是世界观的一种,并不是唯一的一种。

五、结语

恩格斯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从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出发,用“现实的理性”批判“抽象的理性”。现实的理性指的就是实践的理性,改造世界的理性。马克思主义哲学把哲学所追求的思维的全体自由性与人类实践的历史发展统一起来,把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统一起来,把哲学的进步和科学的发展统一起来。哲学无定论,从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日久日新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现世的智慧,它强调哲学要回归生活世界,正视生活对哲学的挑战。

总之,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它也在不断的发展,我们必须在发展中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论文篇2:《马克思主义人的解放理论及其现实启示》

近年来,国内学者对马克思主义人的解放理论进行了大量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但是,很多学者对《论犹太人问题》和《<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蕴含的人的解放思想不够重视。学术界对人的解放的内涵研究较少。因此,在认清人的解放的内涵的基础上,通过分析人的解放的实现条件,提出马克思主义人的解放理论对我们今天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终实现人的解放的现实启示,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人的解放的内涵

人的解放是贯穿于马克思主义学说体系的一条主线,也是其终极旨归,它具有十分丰富的内涵。

从人的解放的主体来看,人的解放包括个体的解放、群体的解放、人类的解放。首先,人的解放是个体的解放。一方面马克思主义学说的起点是现实的个人。另一方面个人的解放是人的普遍解放、一切人的解放的前提。其次,人的解放是群体的解放。人是生活在家庭、学校等群体中的人。最后,人的解放是人类的解放。从人的解放的内容来看,人的解放包括人从自然的压迫下解放出来、从旧的社会关系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旧的传统观念的禁锢中解放出来。

从人的解放的过程来看,人的解放是循序渐进的,依次要经历人的依赖性、物的依赖性、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三个阶段。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马克思提出了人的发展的三个阶段,也可以说是人的解放的三个阶段。

从人的解放的理想状态来看,人的解放就是要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就是“使社会的每一个成员都能完全自由地发展和发挥他的全部才能和力量,并且不会因此而危及这个社会的基本条件”。

总之,从不同的角度解读人的解放,内涵则不同,但其实质都是人通过不断摆脱各种束缚而获得自由全面发展,实现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

二、人的解放的实现条件

(一)政治解放的实现

在《论犹太人问题》中,马克思提出了政治解放的内涵及政治解放和人的解放的关系。政治解放既指国家从宗教和封建特权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也指市民社会从政治中解放出来。政治解放有一定的历史进步性,是人的解放的政治基础。但也有局限性,解放的只是市民社会的一部分(当时指资产阶级),而且没有消除人的现实差别。因此,实现人的解放必须以政治解放为基础又必须超越政治解放。

(二)无产阶级的形成

马克思指出“德国人的解放就是人的解放”,解放的心脏是无产阶级。他认为,无产阶级所受的压迫最深,革命性最强,它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其阶级利益和全人类的利益一致,因而,无产阶级的解放和全人类的解放是一致的。无产阶级是实现人的解放的阶级基础和主体条件。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

马克思指出“解放的头脑是哲学”。他所谓的哲学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因此,作为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人的解放的重要思想基础和行动指南。

(四)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交往的扩大

马克思认为,人的解放不是思想的活动,而是现实的运动。生产力的发展不仅可以使人们基本的吃喝住穿需要得到满足,为人的解放奠定初步基础,还会促进劳动生产率提高,引起自由时间的延长,为人的能力提高、个性发展创造条件。马克思还指出人的解放需要普遍的社会交往。

(五)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消灭和异化劳动的消除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了社会历史的进步,但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存在却使人们(不论是资本家还是劳动者)成为了资本的奴隶。此外,在资本主义私有制下,劳动具有异化的性质。因此,实现人的解放必须消灭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特别是资本主义私有制,消除劳动的异化性质。

三、人的解放理论的现实启示

(一)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要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保证人民的知情权、表达权等,大力发展基层民主。要处理好政府和社会的关系,在处理社会公共事务时要发挥社会组织的主体作用。要坚持依法治国,为人民行使权利提供可靠的法治保障。

(二)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全面从严治党,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不断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和执政基础。以来,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使党内政治生态得到净化,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得到提高。但是,党内还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中国共产党必须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

(三)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当前,面对多元的社会思潮,不仅要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而且要坚定地捍卫整个马克思主义的主导地位,运用它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处理中国问题,确保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沿着正确的方向进行。

(四)大力发展生产力,不断扩大对外开放程度。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依靠创新驱动发展,依靠供给侧改革发力,提高我国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还要坚持开放发展,不断扩大对外开放程度,进一步深化与其他国家在各领域的合作,不断拓展我国经济发展的空间。

(五)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坚持共同富裕。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既是我国国家性质的体现,也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体现,还是社会主义本质的体现。

>>>下一页更多精彩的“马克思主义论文”

第四篇: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我们要从哲学高度深刻把握科学发展观所蕴含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科学发展观不仅仅是治党治国治军的重要指导思想,也是我们每个人行动的科学指南。大学生作为最宝贵的人才资源,是国家民族的希望所在,当代大学生能否准确而深刻的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对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成才有深远的影响,对我国将来经济社会发展也有着深远的影响。那么当代大学生应该如何做到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呢?

作为高素质的现代大学生,我们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艰苦奋斗、牢记使命,把个人人生价值的实现和祖国的发展需要结合起来,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贡献我们的青春和力量。

我们作为当代大学生,是我们党和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接班人和生力军。承担着继往开来、迎接挑战、推动中国走向世界强国之林的历史使命。我们必须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全面提高综合素质。我们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21世纪中国的面貌,关系到能否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能否顺利进行。

首先,我们要牢固树立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科学发展观。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知识经济初见端倪,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显,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作为大学生,要坚持代表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必须树立科学的社会发展观,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始终把发展社会生产力作为根本任务放在首位,深刻理解“发展才是硬道理”的科学内涵,充分利用现有的优越环境和良好的学习条件,自觉为振兴中华而刻苦学习各种知识和技能,进行技术创新,掌握和发展第一生产力。

第三,我们要牢固树立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正确人生观,正确处理好个人、集体和社会的关系。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个人、集体、社会之间没有根本的利益矛盾。个人利益的实现和个人的发展有赖于与他人的团结、协作,有赖于集体、社会的发展。集体、社会的利益是人们的整体利益和根本利益的代表,包含着每个人的正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是个人利益实现的保障。同时,社会的进步、发展离不开个人,尊重、保持个人的正当利益,调动个人通过正当途径实现个人发展的积极性,又是实现集体、社会利益,推动社会进步的基础。大学生只有树立了集体主义观念,才能在当今形势下得到健康发展。既要发挥谋取个人正当利益的积极性;也要反对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在获取个人正当利益时,同时考虑到人民的利益;在个人利益与人民利益发生冲突时,从人民的利益出发,以人民的利益为重。

第四,我们要以实际行动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在我国,发展的落脚点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从历史发展的视角来看,社会主义制度作为人类历史上最美好的社会制度,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最好的社会环境。这是因为社会主义社会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社会,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是政治文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辅相成、协调发展的事业。这就为人由片面到全面、由欠缺到完善、由贫穷到富裕、由潜在的到现实的各方面的充分发展创造了条件。

1、作为21世纪的大学生,一方面我们要扩大自我生活的圈子,提升人生境界,学会关心他人和社会,把自己融入社会,主动地承担社会责任,以人民、国家的利益为重,个人利益服从集体、社会利益,尽职尽责地做好本职工作。我们要在肩负起为“振兴中华,实现四化”而勤奋学习的社会责任的同时,通过积极投身社会实践活动,充分利用寒暑假等时间深入社会大家庭,开展形式多样的国情与社会调查、科普宣传、专业知识宣传、文化下乡和智力扶贫,积极开展杜区服务等活动,加深对国情的了解,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真正把为人民服务作为自身追求的一种需要,并努力实践之。另一方面,又要在社会允许的条件下,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实现个人的利益与价值,创造丰富多彩的、自己满意的生活方式,把聪明才智和潜能充分发挥出来,推动社会进步和自身的发展。

2、作为新一代大学生,我们既要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培养人文精神,学会做人,又要提高文化业务精神,培养科学精神,学会做事,二者绝不可偏废。大学生尤其是要求进步的同学要不断增强对党的信念的认同感、与人民的亲切感和对社会的责任感,努力成为先进生产力的开拓者、中国先进文化的弘扬者和最广大人民利益的维护者。

3、作为新一代大学生,我们必须正确处理好理论与实践的关系。首先,我们要明确实践是学习知识理论的目的。当今社会复杂多变、竞争激烈,更要求很强的社会实践能力。如果不明确这一点,就会偏离学习的根本目的,单纯为了掌握书本知识,为了考试和分数而学,就可能导致“高分低能”或“混文凭”的结果。其次,要加强实践性环节,我们的能力只有在实践中,在解决具体问题中形成和提高。被动地接受现成的知识的灌输,死记硬背,不可能形成较高的素质和能力。我们能力的培养、提高,必须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这是任何人都不能代替的。

4、我们要向身心健康努力,既要科学地生活,锻炼,不断提高生活质量,又要加强学习和修养,塑造美好的心灵。应当珍惜自己的生命和健康,尽可能地爱护身体,讲究卫生,增强体质。同时,人又要有健康的心理,要有自尊、独立、平等、自信、自律、坚强、宽容、乐观等良好的心理品质。在现代,心理是否健康已成为衡量健康的一方面标准。即使一个人身体残疾或患有疾病,但只要有健康的心理,不自卑,不自暴自弃,照样可以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可以生活得快乐,幸福。相反,即使一个人有健康的体魄,但心理不健康,心理承受能力差,自我调节能力弱,他的生活不会开心,甚至可能逐渐损害身体健康。

作为大学生,我们要以积极的心态和科学的方法,不断陶冶人性,健全人格,提高素质和能力,发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紧跟时代、勇于创新的精神;艰苦奋斗、务求实效、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精神,坚持学习科学文化和加强思想修养的统一,学习书本知识和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实现自身价值和服务祖国人民的统一,树立远大理想和进行艰苦奋斗的统一,把自己培养成为理想远大、热爱祖国、追求真理、勇于创新、全面发展的人,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广阔舞台上,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展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努力创造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业绩,实现人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发展。

第五篇:浅谈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浅谈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肖红辉)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是无产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的方法论,它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体。它的基本理论是对自然界、社会和思维的本质和普遍规律的概括和反映,并经过实践反复证明的普遍真理。

一、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基本内涵

哲学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人们用世界观的观点去指导自己的认识和实践,去观察、分析和处理各种问题,从而世界观也就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是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把“改变世界”的问题放在首位的,它必然要求人们把每一个观点都自觉地变成指导实践和认识的方法。马克思哲学对人类的社会实践作了科学的规定和解释,阐明了实践是人类世界的现实基础,是自然世界和人类世界分化统一的基础,离开了实践,人类社会就不能存在和发展。马克思把实践观引入了自然观、历史和认识论,从而在物质和意识的关系上彻底了唯物论和辩证论。

二、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整个马克思主义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理论基础,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人类以往科学和哲学思想发展的光辉结晶。所谓世界观就是人们对于生活

在其中的整个世界的根本观点和看法。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一致的。世界观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人生观和价值观。

(一)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是唯物辩证法。自然辩证法就是自然界自身的辩证运动;唯物辩证法就是以物质资料生产方式为基础的社会的辩证运动;人的实践辩证法同样是客观的,生产实践在人类社会的基础作用、实践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实践与认识的循环往复的辩证运动,都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唯物论和辩证法这两种哲学传统获得了统一,从而创立了辩证的唯物主义。辩证法置于唯物主义的基础上,成为唯物主义的辩证法。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把唯物辩证法贯彻到社会历史领域从而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实践为基础去解决哲学的基本问题,把思维与存在的统一性理解为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现实的历史过程,揭示了自然与社会相互渗透、相互转化,形成了社会的自然与自然的社会,说明了自然史与人类史是密不可分的,它把唯物主义的原则贯彻到社会历史领域,揭示了社会生活的本质和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实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

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和根本要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

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内在要求,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必要前提,两者的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了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创造性地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开拓新局面。只是二者的着眼点有所不同,解放思想着眼于从主体方面,强调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实事求

是着眼于从客体方面,强调遵循事物的客观规律。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体现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性的辩证统一。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要反对从书本、从原则或主观愿望出发,要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一切事物都存在于一定时空中,随着物质的运动,时空也在不断地变化。因此,在实际工作中,要善于发现事物的变化,不墨守成规,一切以时间、地点为转移,使思想跟上不断变化着的实际。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既要解放思想,反对思想僵化,落后于实际;又要坚持实事求是,反对空想,超越实际。

四、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实践。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努力在掌握理论的科学体系上下功夫,在掌握基本原理及其精神实质上下功夫,在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并用以指导实践下功夫。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我们一定要适应实践的发展,以实践来检验一切,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任何时候都要坚持,否则我们的事业就会因为没有正确的理论基础和思想灵魂而迷失方向,就会归于失败。这就是我们为什么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道理所在。如果不顾历史条件和现实情况的变化,拘泥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特定历史条件下,针对具体情况作出的某些个别论断和具体行动纲领,我们就会因为思想脱离实际而不能顺利前进,甚至发生失误。这就是我们为什么必须始终反对以教条主义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道理所在。

(二)科学认识和正确把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需要从马克思主

义的辩证思维方式出发,深刻理解发展的内涵:发展是经济社会对立统一的发展,经济社会全面的发展,经济社会协调的发展,经济社会可持续的发展;需要从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出发,全面理解马克思主义经济社会形态理论。提高按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办事的能力:需要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出发,正确认识经济增长对社会进步的贡献与作用。

(三)重视理论武装,理论指导实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整风讲哲学的时候曾经说过,我们共产党人的眼里不够,要借助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作为政治上的望远镜,认为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就好比登高,登高一层,就看得更远。因此,尤其是领导干部要学哲学,学习正确的观察问题的思想方法。善于从问题出发,以当前的问题为中心,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全面、客观、动态地看问题、想事情、做工作,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灵魂。在认识事物时,坚持变与不变的统一,在评价事物时,要坚持肯定与否定的统一,在改造事物时,要坚持继承与创新的统一、方向和条件的统一,目的和手段的统一,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

(四)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可以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人活在现实的世界里,必然要对世界有一个基本的看法,这就是世界观。它规定着人的一切社会活动的基本方向。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不可能自发形成的,学习并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培养和确定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根本途径。而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能够提高人们对社会发展、社会管理规律的认识和运用能力。“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我们既要反对那种要求马克思主义哲学为自然、社会、思维等领域提供一个万能公式的“哲学万能论”,也要反对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已经失去价值的“哲学无用论”。当今社会变化越来越快,社会互动越来越频繁,社会组织越来越复杂,更要求人们具有越来越高的社会组织能力和管理能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我们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我们不能像过去一段时间那样空洞地夸大思想的作用,但又不能陷入只讲物质利益,只讲金钱,不讲理想,不讲道德的拜金主义。学好马克思主义哲学,终身受益,它能够帮助人们把握自我、规范人生,正确理解自我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摆正自己在社会上的位置,为我们树立科学的人生观起着导向和激励的作用。

因此,学习并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可以给我们以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科学的方法论。通过学习,有利于我们从世界观高度提高政治素质、思维水平和人生境界,增强人们工作能力和科研能力;能够帮助我们正确地分析和解决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所面临的各种复杂问题,提高我们认识水平和实践能力,提高自觉性,减少盲目性。我们应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智慧的启迪下使各项工作更加理性、更加科学、更加高效;在马克思主义崇高价值理想的引领下不断升华精神境界、不断丰富人生内涵、不断攀登事业发展的高峰。

第六篇:关于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认识

关于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认识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在人类哲学发展史上开创了一个新的阶段。它无论从内容、对象以及社会作用上都与旧的哲学有着根本的不同,成为唯一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1)从内容上看,马克思主义哲学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有机地统一 起来,特别是将唯物主义原则贯彻到社会历史观中,第一次正确解决了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这一历史观的基本问题,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结束了唯心主义在历史观中长期独占统治地位的局面。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不可分割的高度统一,使马克思主义成为有史以来最彻底的唯物主义哲学。(2)从对象上看,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次确立以“外部世界和人类思维的一般规律”作为自己的对象。从而正确解决了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结束了以往哲学家们竭力追求的包罗万象“科学之科学”的时代。哲学既不能“代替”一切具体科学,也不能因有了具体科学而“取消”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3)从社会作用上看,以往的哲学“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马克思主义哲学则是 以改造世界为目的的“实践的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其在实践基础上科学性和革命性的高度统一,标志着它与旧哲学根本不同的特点。

因此,马克思主义哲学既是对人类历史上优秀哲学遗产的继承和总汇,又是这一哲学思想发展的新的更高的阶段。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思维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是无产阶级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科学理论体系;它同旧哲学有着根本的区别;它的产生是哲学史上的革命变革。第一、从研究的对象及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方面来说,它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从而真正地解决了哲学与具体科学之间的关系。第二、从哲学内容上说,它在科学实践的基础上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统一起来,把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统一起来的完备的理论体制。第三、从哲学的阶级属性和社会作用上说,它是指导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它在实践基础上达到了科学性和革命性的内在统一。

综上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在诸多方面实现了哲学史上的革命变革,同旧哲学有着根本区别,成为自有哲学以来最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体系,是当今时代精神的精华。

1、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所指内容 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它第一次正确地揭示了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辨证法、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有机的高度统一,因而是有史以来最科学、最进步的世界观,是无产阶级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揭示了客观世界的本质和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在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上,马克思主义世界观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原,世界上千差万别的具体事物都是物质运动的不同表现形式。物质对精神起着决定作用,精神是客观物质世界在人们大脑中的反映,但反过来又对物质发生反作用。在对社会历史的认识上,马克思主义世界观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马克思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基本矛盾的分析,科学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是唯一科学的世界观。党员干部只有树立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才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才能真正掌握和运用其立场、观点和方法,才能从中获得思想指导、精神动力和精神支柱,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解决好为人民的事业甘愿奉献的思想基础。[

2、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所指内容

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是实践方法论,是社会实践和能动的辩证法,是通过实践对事物自身逻辑的认识.它的灵魂是社会理论批判,它的特点是社会历史实践。

3、论述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一致性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世界观是人们对世界(宇宙)总的根本的观点。方法论是指导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最一般、最根本的思维方式和思维理念。世界观与方法论是一致的,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世界观指导方法论,方法论贯彻世界观。世界观更根本。

推荐专题: 浅谈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相关推荐
本站文档由会员上传,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发送邮件至89702570@qq.com联系本站删除。
Copyright © 2010 - 千文网移动版
冀ICP备20200271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