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更多文库 > 1号文库 > 详情页

信息技术与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的整合(合集)

2024-03-02 00:44:49

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信息技术与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的整合(合集)》,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千文网还可以找到更多《信息技术与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的整合(合集)》。

第一篇: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论文

摘要:

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互联网+教育”正逐步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慕课、微课、翻转课堂的兴起,让课堂也在悄然改变。将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进行有效整合,不仅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促进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关键词:

语文教学;信息技术;教育;课堂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们的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于语文教材的反应往往又是多元的。因此,应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该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的确,作为最基本的人文学科,语文以其独特的方式影响着学生。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利用信息技术将简单的文字式的赏析,转化为学生可接受的视觉、听觉的感受,内化为心灵的感悟,可以为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提供平台。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情感

受年龄和知识水平的制约,小学生还无法理解文学思想更深层次的意义、文学对于人类社会、人类精神的影响,但在最基础的层面上,他们能够激发想象,借由文字信息的表述,在头脑中形成连续的画面,体会文章的内涵,培养自己的道德情操。[1]在这一方面,信息技术利用影像、图片、声音进行传播,将自身传播速度快、信息量大的优势凸显出来。如赏析《黄河是怎样变化的》一文,教师可以利用记录片影像先展现黄河未变化之前的宁静,在观看人类活动对于黄河的影响、黄河历经几千年变化之后,引导学生通过影像对比,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情感。又如在讲解《大自然的启示》一课时,教师可以播放一段动画,让学生观看森林未被“打扫”前的景色,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进行想象并画下森林被“打扫”后的画面,由学生利用投影解说自己的图画,阐述理由,这样课堂会更加丰富多彩。在《自然之道》一文中,教师可以利用声音、图画,让学生自行讲解当时食肉鸟是如何攻击海龟的,理解人类违反自然之道所带来的严重后果。在讲授《只有一个地球》一课时,教师可以利用网络资源找一些有关环境方面的图片、录象等资料,在学习课文前先展示给学生看,让他们了解我国在环境方面的现状、实施环保的一些措施,也可以让学生了解世界环境保护的一些举措。这样,在“声、色、画”的熏陶下,学生不仅能够很快理解课文,而且丰富了知识。又如《观潮》《雅鲁藏布大峡谷》《桂林山水》等写景文章,利用信息技术,教师可以勾画出一幅幅动人的画卷,变抽象的文字叙述为优美的、诗意的画境,带给学生的视觉、听觉的享受,促使学生体会语言文字的优美,引导学生正确对待人与自然的关系,珍惜大自然的馈赠,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二、整合教学资源,启迪学生思维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积极尝试运用新技术和多种媒体学习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利用信息技术收集资料,根据教材的内容与学生的学习水平、学习能力,对现有的教材进行适当的扩展和补充,使学习活动走进学生实际,启迪学生思维,转难为易。[2]在教授毛诗词《七律长征》时,教师可以课前布置学生搜集与作品有关的资料,将文章交代的时代背景、作者信息、名家对诗词内容、艺术特色的点评、鉴赏等资料,制作成PPT或者网页,在课堂进行资料交流、介绍和补充,这样更容易让学生攻克诗词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又如《汉字的演变》一课,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汉字在不同时期的发展演变历程。在进行汉字举例时,学生可以一边观察一边说出相对应的汉字,教师点击图片,出现该汉字的演变历程,借助信息技术使文字符号化为表象;学生说错误时,教师点击课件,出现正确汉字,学生自主正音,巩固识字。学生也可以在课前搜集其他汉字,或用图片投影,或用自己设计幻灯片,让其他同学猜一猜,鼓励同学积极思考,提高学习兴趣。再如学习《爬山虎的脚》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按照自己的理解,在多媒体触控式白板上画一画爬山虎爬墙的过程,结合自己的亲自体验,在画的过程中揣摩介绍爬山虎攀爬过程的文字;这时老师再播放爬山虎爬墙的动画视频,学生进行视频与自画图片的比对,在信息技术环境中,这一问题得到解答。这样既增加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又活跃了课堂气氛。

三、优化学习形式,提高学习效率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应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养成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素养。”在现代学习环境中,学生将自己搜集整理的资料进行整合,与其他学习者共享学习资源,并且结合自己现有的学习能力、学习兴趣挑选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和方法,这样才容易形成自主的学习意识,发展思维能力。[3]如《蝙蝠和雷达》一课,教师可以利用学校的知校平台,提前将问题发布,学生登录平台,按照问题提示进行新知学习、操作练习、自主检测、反馈评价,进而为下一节课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在课堂学习中,教师将学习任务出示在多媒体上,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自读自悟―合作学习,在小组中交流问题,探讨蝙蝠躲避障碍物的原理,最后由小组合做展示学习成果。学生或以图画投影进行配音的方式进行演说,或以道具演示的方式进行呈现,教师适时进行情景微课演示,以蝙蝠遇到雷达后展开一段对话结束,检测学生是否明白雷达和蝙蝠之间的联系。让学生根据自己搜集的“仿生学”知识,在小组中交流例举此类例子,在班级进行分享,展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又如《猴王出世》一课。为激发学生学习古典名著的兴趣,提高阅读名著的兴趣以及鉴赏能力,教师可以提前将相关材料介绍的网址提供给学生,让学生结合老师布置的问题进行课前进行资料的查找。课堂上,各小组按照汇报的顺序,分别制作音、图一体的课件,带着问题及网上查找的资料现场解说,其他同学进行质疑和补充,在课堂创设的氛围中,边学边悟,边读边评。有些同学还带了原著进行阅读,大家的学习兴趣被调动起来,再回到课文的学习中,把精彩的段落和句子摘录下来进行品读赏析,这样的学习过程极大地拓宽了学生的阅读知识面。

四、改变教学方式,鼓励主动参与

现代信息技术教学的优越性,改变了传统的教学理念,使语文课堂彰显出无限魅力,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幕课、微课、翻转课堂等新的学习方式不断涌现,为学生提供高质量、大规模的在线学习素材,使学习者无论身处何处、教育背景如何,都能够借助网络分享优质课程资源。以《爬山虎的脚》为例,文中对于爬山虎的脚有两次描写,第一次描写“细丝像蜗牛的触角”,第二次描写“图画上蛟龙的爪子”,同样是描写爬山虎的脚,却运用了不同的比喻手法。面对这个问题,老师和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式的学习,进行交流和探讨,利用微课演示找到问题的答案。在爬山虎的生长过程中,当爬山虎的脚刚长出来的时候,颜色呈现嫩红色,比较软,主要用来寻找可以攀爬的墙上的立足点,这些与蜗牛的触角颜色、硬度比较相似;当找到立足点,巴在墙上后,爬山虎脚的颜色逐渐变为灰色,富有粘性,抓地力十足,和蛟龙的爪子比较相像,叶圣陶用这两个比喻将爬山虎在不同时期的脚的特点介绍了出来,在微课演示过程中,爬山虎脚的变化过程、爬墙过程得到一一呈现,分别展现出了两个比喻形成的原因,让学生感受到名家语言文字使用的准确、形象,这也为学生在以后的习作创作中做了良好的铺垫,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又如《桂林山水》一课,作者分别用“静”“清”“绿”“奇”“秀”“险”来描述桂林山水的特点,然而在教学过程中,仅仅依靠文字介绍,学生难以体会到桂林山水的特点。根据教学需要,教师可以先请学生展示交流自己课前搜集到的桂林山水的图片及文字资料,激起学生了解桂林山水的兴趣,然后和学生一起读文,欣赏桂林山水的美。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利用制作的微课进行展示:平静的湖面上,一艘竹筏缓缓向前,直至消失在视线中,水面下有河底的沙石,两岸是高耸的山峰,形态各异,在这平缓的划行中,学生借助微课的桂林之旅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心中充满的是对桂林山水特点的感悟、赞美,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叹。信息技术的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它将课文中的知识化远为近,化静为动,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体味作者用词的准确,精巧,感受祖国山水的美。

五、培养审美情趣,陶冶学生情操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以形象为手段,以情感为核心,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宗旨,积极引导学生去感受、理解、鉴赏、表达美的文章、美的社会、美的自然、美的人生,驻留美的精彩。小学语文中有许多经典的名家文章,借由文字展示的语言美、形象美、意境美,使语文课堂教学具备得天独厚的审美优势,成为了学生培养审美情趣的重要途径之一,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充分帮助学生领悟课文深层之美,获得美的感受。[4]《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是著名的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所写的精品文章。作者在文章之中表现出德国人的生活美,自然美,人文美,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引导学生进行欣赏和感悟。“走过任何一条街,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为了使学生充分感受到德国真实的美,教师可以抓住文中“花团锦簇”“姹紫嫣红”两个词语,先让学生欣赏了多幅表现“花团锦簇、姹紫嫣红”美景的画面,再让学生用不同的词语形容刚才看到的情景;教师还可以借助网上的视频资料,制作微课,让学生在动态的微课介绍中,说出“五彩缤纷、争奇斗艳、美不胜收”等许多表现花多花美的词语,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趣,还积累了许多优美词语,充分感受德国景色之奇丽,民族之奇特。又如《草原》一文最后一句话:“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教师可以配音乐播放穿着蒙汉两族服装的人在分别时的场景画面,并配以马头琴悠扬深远的音乐,渲染氛围,学生更容易进入到情境之中,沉浸在画面里,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展开想象,将结尾处的留白进行补充,进一步感受祖国各民族之间的深厚情谊。又如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和学生都是通过字词学习、语句的体会、片段的欣赏来进行语文的学习,在传统的语文课堂上,识字、写字都是通过教师手中的粉笔进行传递,整合信息技术资源,可以让字体的设计更加灵活,字体呈现的方式可以动静结合,字体的颜色五彩斑斓,增强语文课堂的魅力。有人说,只有将信息技术融合到教育的每一个环节,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整合;只有当教育理论和学习理论得到充分发展和利用,当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得到更系统、更科学的使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才能一路高歌。

总之,语文课堂教学了充满智慧和艺术,信息技术与语文课堂教学的结合,更让这门艺术焕发出勃勃生机。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要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合理整合、使用信息技术,使语文课堂凸显出迷人的光芒,让学生更加热爱语文,享受语文之美。

参考文献:

[1]仲芳.现代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与思考[J].济宁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4(6):2.

[2]李大市.信息网络环境下的阅读革命[J].语文教学通讯,2014(16):3.

[3]乔舫.巧搭教育的“舞台”-谈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与创新教育[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7):4.

[4]臧晶晶,王馨.构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研新常态[J].科技展望,2016(21):3.

第二篇: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论文

1、信息技术辅助语文教学时的多少关系

在语文教学人文思想浓厚情形下,教师应适当减少信息技术在课堂中的呈现频率,应把主要目光放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良性互动上。诚然,语文教学中,面对生源素质的千差万别、公共课程课时与专业课程课时分配的客观冲突,广大教师要做好上述权衡并非一件简单的事情,针对这种情形,我们认为教师应充分研读语文教学课程标准,真正把握语文教学中知识、能力以及情感之间的关系,力争通过吃透课标、熟悉文本来弥补课堂教学之外消极因素对课堂教学的负面影响,以确保信息技术辅助语文教学时的恰到好处。

2、信息技术辅助语文教学时的动静关系

信息技术辅助语文教学时学生的反应虽然形形色色,但是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两种:信息技术下的狂热多动与信息技术下的淡定沉寂,即有的学生面对精彩分层的课堂难免显得兴致极高,他们在教学过程中做到了嘴动、脑动,与教学节奏的合拍不言而喻。诚然,学生某些积极举动对学习效果的正面影响不言而喻,但是,我们也清醒认识到学生过于活跃将不可避免导致学习的浮躁心理,使得需要他们在寂静中深思之时,难以有效控制自己的行为,这种情形对语文学习的消极作用不容小觑;但是,信息技术辅助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也同样发现有些学生则表现了出奇的淡定,整堂课缺乏多维互动,他们只是一味地听、看、赏,大脑思维的强度与广度无法体现信息技术下语文教学对学生学习行为的一般要求,从而导致学习效果参差不齐。面对信息技术辅助语文教学时的尴尬情形,我们认为处理好学生在语文教学中动与静的关系迫在眉睫,这种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解决,语文整体教学效果必将受到严重影响,学生的发展也将呈现良莠不齐的情形。而解决学生课堂教学中不良表现的有效途径在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在良好学习习惯驱使下做到该动则动、需静则静。实现这一目标的教学方法多种多样,其中合作学习不失为一种好的选择。教师根据学生性格、学习基础以及学生对计算机的认知能力对他们进行分组,确保同一小组内既有活跃分子,也有被动学习者,让小组内不同性格的学生在对他人的观察中,自主调整学习行为,改变不良学习习惯,最终使学生学习行为朝着有利于自身进步的方向发展。

3、信息技术辅助语文教学时的主客关系

语文教学中关于学生主体地位的讨论不绝于耳,但教学实践表明,教师对课堂管控的习以为常使得教师为主人、学生为客人的教学关系不断确立,课堂教学体现学生主体地位面临着严峻挑战。语文教学中,师生关系的不合理体现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以教学评价为例,一般而言,教学评价就是教师评价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表现。教师往往是评价的主体,学生始终处于被评价的位置。诚然,信息技术辅助语文教学丰富了语文教学过程,这不仅为教师评价学生提供了丰富的信息来源,也为学生评价课堂提供了契机。因此,教师要善于以信息技术辅助语文教学为突破口,处理好师生双向评价关系,教师尤其要鼓励学生对课堂教学过程做出客观评价,评价范围主要围绕两个方面进行:

①学生对信息技术辅助语文教学的态度评价

为了使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产生更多溢出效应,教师需要集思广益,特别需要弄清学生对这种教学方式的态度,学生无论是认可还是反对现有的教学方式,教师都能从学生的言语中发现教学过程需要改进的地方。教师可以定时或者不定时进行教学问卷调查,并把学生是否认真配合调查确立为对他们学习评价的`重要方面。

②学生对信息技术辅助语文教学的认知评价

信息技术辅助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对这种教学方式的认知显得非常重要。如果学生仅仅把这种教学方式认为教师是为了使教学过程新颖,他们往往会被动参与课堂教学过程;如果学生认为这种教学方式确实能够带来意想不到的学习震撼,他们往往会积极参与其中。信息技术辅助语文教学时,教师只有摆正主客关系,师生才能获得心灵沟通,课堂氛围才会变得更加融洽。总之,信息技术辅助语文教学时必须处理好各种关系,并着眼于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关注学生长远发展的最终目标,唯有如此才能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

第三篇: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融合心得体会

《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融合》心得体会

通过这次学习,令我豁然开朗,受益匪浅。从精彩的讲座中,使我深入解了什么是微课堂以及微视频的制作,进一步更新了我的教育教学观念。下面我就谈一下感受颇深的几点: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深刻感觉到自己现在一些观念的落后,比如在对待信息的获取与应用上。在培训学习中,很多老师都带着先进的手机,录象机、平板电脑等工具,随时扫描专家团队的微信二维码,加入微信,学习过程中实现在线互动讨论。而我对手机的理解还只是停留在打电话发短信上,还没把它当作一个可用于随时随地学习的工具上。这些观念的滞后,必然会导致学习工作的落后,在一个信息发展如此迅猛的时代,闭门造车必然不会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

当然我开始也暗自为自己辩解,觉得自己的落后与周围环境的避塞是有原因的。但在听了张渝江老师的报告后,却再也无法为自己找到任何借口了。张渝江老师是来自大山里的一位高中教师,但人家却是在国内最早认识翻转课堂的,没有太多的资金投入,那么他们就用盗版的平板电脑;支付不起高昂的软件费用,那么就找免费的;买不起高档的摄象设备,就去淘宝淘便宜的录象工具;无法说服老师们习惯复杂的软件,那么就把支持系统简化。在他面前,所有的问题都可以应刃而解,他把翻转课堂成功的引入一所农村高中,让我们看到了希望。除了翻转课堂,他对国内外发生的一切前沿的教育研究都如数家珍。如果这些出自一个大学教授的口中,我们会觉得很正常,但他却是一个一线的高中老师,让我不由的暗自惊叹。同时,也给了我们一次心灵的震撼:在一个信息如此发达的社会,无论你处于什么地方,只要你肯用心,没有学不到的知识,没有实现不了的理想。

第四篇:浅谈信息技术与高中英语教学的整合

浅谈信息技术与高中英语教学的整合

摘要:在配合全国范围内实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有效教学的热潮至上而下展开。而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使得各学科都成为其体现价值的载体,并成为推动各学科有效教学的有力武器,其中英语教学尤为突出。借助于信息技术教师在更大程度上发挥和发展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从而更好地实现了高中英语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四种基本技能的发展,培养学生跨学科自主综合学习能力。

关键词: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有效教学;高中英语教学;整合研究;进入21世纪后,随着以电子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在各级学校教育领域中的现代信息技术用于课程教学也得到迅速发展。现代信息技术用于教学主要依靠多媒体系统、计算机软件、网络、音像资料、影视以及教师自己制作的各种课件等等。信息技术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已十分普遍,其优势是明显的。

一、信息技术与高中英语教学整合的内涵。

在我们大力倡导利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今天,很多教师对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所指向的内容存有疑问。如果对其理解不透彻的话,更谈不上把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合理且恰当的应用在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中。

信息技术就是利用在教育教学中的理论与技术,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技术,通过对教学过程和资源的设计、开发、应用、管理和评价,以实现教学现代化的理论与实践。

什么是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整合的内涵呢?整合一词,来源于英语“integrative”,意为:”使结合,使并入,使一体化,使成为一体“。关于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内涵,许多学者都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何克抗教授谈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作为实现数字化学习的方法,通过有效的整合,可以构建出一种理想的学习环境,这种环境可以支持真实的情景创设,不受时空限制的资源共享,快速灵活的信息获取,丰富多样的交换方式,打破地区界限的协作交流,以及有利于培养学习者创造性的自主发现和自主探索。”这是对两者整合的一个基本定义。我对 “信息技术与高中英语教学的整合”的理解是: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和英语学科的教学内容、教学进度和教学目的有机结合起来,共同完成英语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信息技术与英语学科教学的整合是为了充分展示英语学科的风采、更好地完成英语教学的目的的有机地结合,而绝对不是简单地混合。

二、信息技术有利于新课的导入更简洁鲜明,内容丰富多彩。北师大版新教材每个单元的第一个步骤就是Warming up,目的是鼓励学生自由讨论,大胆思考,作用是激活学生已有的相关背景知识,补充必要的、新的背景知识,启发学生对有关话题的思考。如高一unit4 Cyberspacer让猜出叙述的影片名字,如果光猜就会失去Warmingup的目的了,关键是让学生在课前预习好能初步讲出这些电影与本单元的内在联系等。又如高二Unit19 Language中的Lesson3 Body language,既然讲到了肢体语言,各国的肢体语言有很大差别,而且很多肢体语言通过呈现得到了很好的解读。利用几个电影片段过几幅真实的图片,学生通过对影片、图片的视觉效果到思维的联想,很容易的学会这些生词,而且还非常感兴趣。如果教师只是简单的告诉学生这些词汇的中文意思和读法,那学生即便学会了,也会觉得很乏味,不会收到好的效果。再有,教师利用多样化的多媒体演示手段可以使学生迅速集中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快速提高学生英语四项基本技能。

在英语学科教育中,听、说、读、写四者既是英语教学的手段,又是教学的目的。也就是说,这四种能力既是英语教学的总体目标,也是英语基础知识教学的训练方式和教学目标。以听力教学为例,传统的听力教学,主要是靠录音机和教师本身来完成的。这种方式虽然起了重大作用,但仍有一些缺点:如方法单一,控制不便等。计算机的应用,将会弥补这些不足。我利用优盘存贮听力材料。优盘具有容量大、携带方便、容易保存、复制快捷等诸多优点。并且,软件及网络听力资源丰富,选择空间大大增大。多媒体的参与,有效地提高了听和读的质量。在课堂上创造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学习英语的情景与氛围,突出英语学习的形象性与动态感,使学生具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不断激发他们听说读写英语的兴趣,利用反馈原理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英语的能力,增强记忆,培养他们的英语表达能力、丰富的想象力、创造性思维能力,这些都给传统英语课堂教学带来深刻的变革,为现代英语教学带来无限的生机等。

三、信息技术的运用,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认知心理学对记忆率的研究发现:学习同样的材料,如果单用听觉学习,3小时后能记忆获知的70%,3天后降为10%;单用视觉,3小时后记忆中留存72%,3天后降为20%;如果视觉和听觉同时使用,则3小时后保存记忆85%,3天后仍存留记忆65%。可见,在教学环境中广泛使用能使学生视听并用的教学媒体,就可以大幅度提高学习效率。因为在计算机技术的帮助下,传统的课堂教学使用的黑板、粉笔、书本演进为计算机屏幕显示课前准备好的各种课件,一是省却了板书的时间,教师可以把讲课时的精力主要用于讲授、启发学生思考、积极参与这些对教学来说是更为重要的活动中,有利于提高课时效率与教学有效性。二是信息显示方式的多样化,文字、图像、声音、动画及影像等功能,比如,在北师大高中英语教材模块2 Unit3 Weddings中,导入时我插入了我自己的婚纱照,在展示婚纱照时,适时的播放婚礼进行曲,此时一下就把学生的注意力抓住了过来,在教学过程中,我更展示了现代不同类型的婚礼,再一次在班里掀起高潮。在讲到Indonesian Weddings 和Greek Weddings时我把图片,声音结合起来,更重要的是,我播放了一段非常典型的影片去展示Greek Weddings,学生兴趣很高!因此在教授其他知识点时他们更愿意去配合着接受,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我也深刻体会到信息技术使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时有更多的选择,能更生动、逼真、纯正地表现某些内容,多层次、多维度地展现教学方面的内容,将课堂教学引入一个新的境界,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求知欲,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目的。

四、信息技术能构建自主学习教学模式,促进学生在课堂里的主体地位。

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中心,是知识的传播者和灌输者,而学生则处于被动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技能的地位。在这种模式中,信息技术的运用可以改进灌输的速率。我们要把它们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与情感激励工具,并要把这一观念牢牢地、自始至终地贯彻到课程整合的整个教学设计的各个环节之中。利用信息技术所提供的自主探索、多重交互、合作学习、资源共享等学习环境,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使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在整合过程中得到有效的锻炼,这正是创新人才培养所需要的。这恰恰符合反映人类学习过程的认识规律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学习应该是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知识的主动构建者和运用者,是信息加工的主体,而不是知识技能的被动接受者,而教师则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与指导者,知识建构的促进者和帮助者。教师和学生互动,教与学互动,教师为学生提供引导和帮助,教师又在此过程中吸收新的信息,教学相长。在这个过程中,信息技术就不仅仅是教师传授知识技能的手段方法,还要用来帮助学生进行互动学习,如查询资料,搜索信息,进行协作学习和沟通交流,它就是主动学习的认识工具了。

五、信息技术是拓展课外学习空间的工具,为学习英语提供更多平台。

众所周知,学语言最困难的是:课堂上学了很多单词、词汇和句型,也背了大量的文章,但是真的在大段语言输出上,有很多困难了,特别是像我们这样的中学,不可能直接与外国人交流,纯英语环境的创设,仅靠传统的一笔,一书,一机,一人,无异于天方夜谈。而现代信息技术可以把中国几代学英语人士的梦想部分地变成真实。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让学生学以致用达到最大化,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以前最常见的是学生交网友,QQ聊天。现在常见的是使用视频直接交流。我们可以领着学生到澳大利亚浏览;我们可以到英国人家去做客;我们可以与加拿大的学生聊天;我们足不出户就可以浏览英美报刊,收看实时的英语国家的电视节目。我认为这就是英语教学和信息技术结合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六、信息技术更易于促进教师合作教学,资源共享,发挥团队优势。

我们在倡导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其实按照现代教育的发展,单个教师的知识储备、教学能力及教学策略等亦不能跟上日新月异的教学要求,这就需要一个年级的英语老师互相配合和合作。例如我们英语组十八位英语教师,每人重点准备一个或几个单元的内容,教师之间把每个单元的教案、网络课件和相关资料相互拷贝,根据自己的需要做适当修改,极大限度的节省了时间、丰富了备课的思路。又如老师在备课过程中需要什么素材或进行课程设计,都可以在网上进行探讨,这样完全可以弥补个人的知识缺陷。

七、信息技术与高中英语教学整合的实践中的问题

信息技术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优势是不言而喻的,但同时也出现一些问题。我们非常清楚信息技术只是一种手段,是为优化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服务的工具。可是,在教学过程中,有些内容用黑板,粉笔,课本,图画就可以讲清楚的,有些教师偏偏选用多媒体,不仅浪费资源,还浪费了精力。一会儿是别开生面的彩色图画、一会儿是动听的优美音乐、一会儿是动感十足的FLASH动画。好好的一堂课,结果成了一个杂耍的天堂。学生由于过多的沉溺于老师为他们设计的课件中,结果导致了教学效果的不理想。信息技术的存在是人类的进步,可是如何使用它则决定了这一进步是否有价值,有多大的价值。如果一味夸大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作用,则会造成学生和老师被其束缚,成为课堂的“仆人” ;而把它当成做秀工具也是无谓消耗教学资源和学生学习的热情。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只要我们合理的、有度的利用好多媒体这种教学辅助手段,它的功还是大于过的。

总之,信息技术与高中英语教学的整合是教育发展的要求,更是时代的要求。高中英语教师掌握和研究这一技术,将有助于促进英语教学改革,提高英语教学质量,把理想的教学变为实际的教学,实现课堂教学最优化,让高中英语教学的花开得更旺盛。参考文献:

[1] 劳耘.《利用多媒体优化高中英语语法教学的实验研究》2006。

[2] 李谨.《纵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小学信息技术》2002第9期。

[3] 何克抗.《 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2008.6。

[4] 张红玲《现代外语教学的发展趋势和机辅外语教学》,《外语电化教育》2000.9。

浅谈信息技术与高中英语教学的整合

姓 名: 宋 慧 然

作者单位: 商丘市第二高级中学

身份证号: ***521 联系电话: ***

第五篇:信息技术与语文课堂教学融合之体会

信息技术与语文课堂教学融合之体会

在信息时代,信息技术无处不在,课堂教学也不例外。信息技术带来着人类社会群体或个人之间的交往空前加深与拓展,并逐步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生活习惯。将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相整合,对于深化语文学科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率以及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和全面能力都具有重要意义。从个人教学实践来看,将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我有以下体会。

一、把信息技术引入课堂有利于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利用计算机的交互科学性、反馈性等特点,在课堂上将图、文、声、像融为一体,使课堂教更易成为双向教学活动。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同时简化了教师的操作,使得教师能集中精力于教学本身,从而也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当然,这需要有丰富的可供教师使用的资源。具体来说,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可以发挥以下作用。利用计算机图、文、声、像、动并茂的特点,激发学习兴趣。通过信息技术将数据、文字、图像、动画、声音等有机集成在一起,进而展示事物的本质特征与内在联系,使抽象的图形、数字,呆板的文字,变成赏心悦目的画面,对学生进行多重感官的刺激,有利于创造一种生动活泼的教学环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学时我们可以利用电教手段,使学生真实地看到作者在文中所状之物,所写之景,如巍峨的泰山、壮丽的三峡、浩荡的长江、汹涌的泥石流、精美的景泰蓝等等,学生不仅得到欣赏的机会,获得审美的享受,而且还可以联系课文内容,揣摩作者是如何遣词造句加以描绘的。这种对照学习,无疑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形色共现,声情并茂,能取得比传统教学手段更理想的教学效果。如教学《北京》一课,一上课,我先让学生们观看一段从中央电视台剪录的有关北京的录像。“你从片中看到了哪些有关北京的美景呢?”随着我的提问,学生的眼里闪烁出兴奋的光彩,纷纷举手畅谈。“我看到了万里长城。”“我看到了雄伟壮丽的**广场。”“我看到了拔地而起的一座座高楼大厦和造型新颖的立交桥。”……声乐画同步的演示绘声绘色,仿佛把学生带到了美丽的首都北京。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在接下来的学习中,也能很好地理解作者的描绘。

二、利用计算机形象、直观,化静为动的特点,有利于突破教学难点。由于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介入,在阅读教学中改变了逐段讲解的“段段清”,以及以“训练点”为中心忽视语言学习的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技术化静为动的特点,为课堂教学排疑解难。如教学《我们成功了》一课,课文中有一些词句如“不约而同”、“北京立刻变成了欢乐的海洋”、“中华世纪坛人如海,歌如潮”、“人们相互击掌,相互拥抱,任激动的泪水尽情流淌”等,学生如果没有亲身经历过,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为此,在课前,我组织学生观看北京申奥成功,人们欢庆的录像。学生很快就被画面中人们的情绪感染了,有的学生跟着一起欢呼,有的学生竟不知不觉地流下了眼泪。在接下来课文的学习中,学生不需老师的讲解就能较好地理解课文,并有感情地朗读了。再如教学古诗《赠刘景文》,诗中有一些字词较深奥,如“荷尽”、“擎雨盖”、“菊残”、“傲霜枝”等,对学生的理解造成一定困难。为解决这一难点,我制作了课件,学生通过看夏天池塘里荷花、荷叶茂盛的景象和秋天池塘里荷花谢了,荷叶枯了的景象,及菊花在秋风中傲然挺立的画面,较好地理解了古诗的意思。看图作文训练中,有不少图画展示的是一种瞬间的动势,尽管动感强烈,可毕竟无法展示过程。若学生对该内容缺乏直接经验,在表达时势必束手无策。我们设计了课件,将有些过程制成动画展示出来,大大提高了课堂教育效果。如《小白兔搬南瓜》是一个由三幅图组成的童话故事,小白兔看到小黑熊骑自行车,怎么就想到不用扛南瓜的办法而改用滚动的办法呢? "小黑熊骑车"的画面是静止的,对于大部分儿童来说,认识上述这一点是有困难的。我为了突破这一难点,便设计了"小黑熊骑车时,车轮在转动"的动画特写镜头以及"车轮滚动"与南瓜"滚动"的比较,使参与教学活动的儿童也和小白兔一样产生一个类似的思维过程——脑子里想到的"滚动"这一形象。无论从学生的参与面或者表达的流畅性看,都说明动画的运用为突破教学难点起了关键性作用,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轻松地迈进作文门槛。

三、信息技术引入课堂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一是可以克服学生生活范围狭小,视野不足的问题。让信息技术充当学生的眼睛,能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图文声像并茂的写作素材,这些丰富的写作素材,解决了学生“无米下炊”的难题。同时,教师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并利用不同的多媒体教学软件,创设真实情境引起学生的观察兴趣,利用多媒体软件提供的图象、动画、活动影像等图文音像并茂的情境代替课本上的静止画面,让学生“看情境讲述”或“看情境写话”(写一段话或写一篇短文)。由于多媒体计算机提供的情境比课本更生动更真实,能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因此有助于培养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也更容易激发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使每个学生都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二是信息技术引入课堂,可以提高学生运用和处理语文信息的能力。语文能力不单指听、说、读、写的能力,还包括对语言信息的查找、筛选、归纳、概括和删改、编辑等能力。学生为了写好作文,通过查看资料(图片、文字等),采用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习。学生在运用信息技术的过程中,通过对相关知识的整理,就可以使自己的查找、筛选、分析、归纳等方面的能力得到提高。作文评议时,通过网络的传送,使每个学生都发挥自己的主劫性,来为别人的文章进行评改,如文章好在哪里,哪些地方需要添加或删除,哪些地方需要修改等,而且评改后计算机上不留任何痕迹。资料提供者:周健

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融合心得体会

信息技术与语文课堂教学融合 活动心得体会

信息技术与英语学科教学深度融合心得体会

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心得体会范文(精选12篇)

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融合心得体会

推荐专题: 信息技术与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的整合

相关推荐
本站文档由会员上传,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发送邮件至89702570@qq.com联系本站删除。
Copyright © 2010 - 千文网移动版
冀ICP备20200271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