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更多文库 > 1号文库 > 详情页

内科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管理工作计划(合集)

2024-02-28 22:49:38

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内科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管理工作计划(合集)》,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千文网还可以找到更多《内科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管理工作计划(合集)》。

第一篇: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计划

20xx年医院工作的重点是加强医疗质量管理,强化服务意识,创造群众满意医院。安照以上活动方案的要求,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对医疗质量的管理实施全程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取得良好成效,先总结如下:

一、 完善制度,规范管理

医院在原有《xxxx医院规章制度汇编》和《核心制度》的基础上,我们于今年x月份通过了《住院病历质控奖惩细则》,该《细则》源于《核心制度》,就医务人员住院病历的书写作出了细致的要求,并增加了奖励规定,激励临床医师按照《xx省病历书写规范》的要求书写病历,使之前一直难于纠正的问题迎刃而解,使我院的病历质量再次上升一个台阶。继续完善应急制度的建设,如《xxxx医院应急响应方案及救援流程》,明确了在突发事件中医护人员的任务和职责,制定了一系列的汇报、处置流程。规范了全院职工特别是临床一线医护人员的诊疗行为,提高了对突发事件的处置能力,对突发事件的处置流程提供依据。同时,继续对医疗质量安全事件实施报告制度,针对不良事件实行诫勉谈话,组织相关科室对事件进行讨论,查找诊疗服务环节中存在的医疗隐患,加强整改,从而有效规避医疗风险,保障了医疗安全。一年以来无医疗事件发生。

面对今年妇幼专线的严峻形势,我院组织了全院职工进行定时、不定时的专线培训,并组织质控人员进行专项检查,由业务院长带队,对高危患者按照规定进行严密的监控,必要时联合镇相关部门联合劝导配合治疗,有效避免了孕产妇死亡事件。

二、加强三基培训、岗前培训,提高基础理论知识水平和诊疗技能

今年我们继续对全院医技人员进行急救技能培训,重点培训了心肺复苏、脊柱搬运、气管插管,并实行视频录像评分,对不合格的人员进行再次培训。继续加强医务人员的`基础理论知识培训,如四大穿刺技术、四项急救技术、体格检查、病史询问规范等,制定了业务培训计划。同时,对新毕业、新入职的医护人员进行岗前培训,注重法律法规及诊疗规范的教育,加强服务意识和处理医患矛盾的思维训练。有效提高了本院医疗服务质量水平。

三、继续加强法制教育,提高风险防范意识,保障医疗安全

对医务人员在诊疗过程中风险意识薄弱,我们组织全院学习了《xx省病历书写规范与管理》、《侵权责任法》等,专门以PPT的形式培训了《医疗文书与法律诉讼》,使医务人员明确了在诊疗过程中应尽的法律义务,病历是医疗诉讼过程中的有力证据。要求各科医务人员严格落实病情告知和知情同意制度、知情选择制度。通过学习,全员医务人员的风险意识有了很大提高,有效规避了医疗投诉、纠纷。

四、实行院科两级监控,实施全程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

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每季度一次组织检查,针对科室管理、病历书写质量、安全合理用药、医院感染管理、合理输血等方面的常见缺陷进行分析并组织学习。根据各科职责任务要求,制定各科科室管理质量检评标准和医疗技术质量检评标准,要求科室每月一次进行质量检评,了解各科工作落实情况,对存在问题提出指导意见,在规范科室管理的同时,有效提高了各科医疗质量。

五、落实国家抗菌素用药制度,开展抗菌药物专项整治

(一)继续落实阳光用药监控,每季度一次进行用药金额、数量前十位的统计排位,针对用药量较多,金额大的药品进行处方或住院病历抽查点评,防止滥用药物发生。

(二)我院在之前制定的抗菌药物使用管理细则的基础上,根据各科用药特点制定科室抗菌药物使用率控制标准,与各科负责人签订抗菌药物专项整治责任书,每月一次对各科室、个人实行抗菌药物使用率统计排名,对排名前十位个人进行处方抽查,点评合理用药情况。同时,对手术一级切口使用抗菌药物进行严格的监控,督查临床医生用药违规行为,保障本院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第二篇: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方案

医疗质量是医务人员利用医疗技术为患者提高诊断和治疗过程中体现出来的,医疗服务的提供过程与实现同时进行,很难对医疗服务进行检查,即合格后校对,因此环节质量直接影响到医疗质量,且医疗服务对象是人,服务过程中出现不合格可能产生严重后果,且难以纠正,可见,环节质量管理十分重要。针对我院妇产科重点科室现制定出以下管理方案:

1、自觉履行好岗位职责。必须严格自觉履行好岗位职责,否则为岗位不作为或不能胜任岗位工作。自觉接受院领导检查,科室要经常开展履职教育。

2、抓好妇产科质量管理:科室质量管理是环节管理的中间环节、关键环节,能及时发现及纠正医疗过程中的质量问题。科主任、护士长是科室质量管理负责人,要狠抓落实。

3、抓好环节中的重点环节和薄弱环节。

⑴、抓好行政查房、会诊、病例讨论、手术审批、转诊转院、等制度的贯彻落实。

⑵、抓好查对工作。

⑶、做好危重病人、手术期病人和特殊病人的管理。

⑷、抓好临床输血管理。确保用血安全。

⑸、抓好急救药品等。

⑹、抓好值班制度,节假日值班技术力量要保证,做好交接班及报告书写,经常随机抽查(特别是节假日夜班间抽查)在岗位情况。

⑺、做好病历书写和管理,及时客观准确书写,上级医师及时修改签名,按时归档,妥善保存,归档病例不得修改、返回,原则上不借阅。

⑻、做好沟通工作:一方面做好医患沟通工作并做好谈话记录,并一方面做好院内上下、科室之间、同事之间工作的沟通,确保质量管理的决定及时执行,工作上能互相协作,确保工作正常运转。

⑼、实施零缺陷管理,防止差错事故发生。

⑽、持证上岗,严格执业准入。

医疗质量控制的职责:

(1)、上级医(护)师负责对下级医(护)师医疗质量的督促检查与整改。

(2)、科室主任(护士长)及科室质量管理小组负责对全科医疗护理质量的督促检查与整改。

(3)、科主任对科室医疗护理及医疗环境、设备进行质量的督促、检查、控制。由院长、业务副院长负责安排、组织检查。

医疗质控的方法:

(1)、上级医(护)师通过查房、病例讨论、检查病历等方式,随时对下级医(护)师进行检查和控制。

(2)、科主任(护士长)和科医疗质量管理小组通过查房、病例讨论、检查病历、检查工作和平常掌握情况,定期不定期对全科的医疗护理质量进行检查。

(3)、科主任通过平常掌握、随机抽查、定期检查相结合对各科进行检查。

(4)、检查是质量控制手段,通过发现问题、分析、评价、促进整改,达到质量改进,从而提高和确保质量。

(5)、采取缺陷管理,并予登记。医疗质量控制统计到科室,科室统计到人头。

(6)、严格管理,科学化的基础上做到人性化管理,以教育纠正、整改为目的,促进质量提高。

(7)、环节管理为主,平时掌握与随即抽查为主,终未质量管理与定期检查为辅。

不合格医疗服务的处理:

(1)、医务人员在直接或间接为患者服务时,如违反了相应的规章制度或技术操作规程,未满足患者或院内其他科室及工作人员的需要或期望,引起投诉、医疗纠纷,甚至医疗事故,或被质量控制人员检查发现为不合格医疗服务。

(2)、不合格医疗服务处理程序:

①科主任、护士长、科室质控人员、上级医(护)师发现不合格医疗服务,应及时指出当事人的错误,提出批评教育,并予以纠正,防止不合格医疗服务的扩大和造成不良后果。

科主任检查发现不合格医疗服务或平常了解掌握的不合格医疗服务,应给科室质量控制小组或当事人指出。具有共性的不合格医疗服务通过职工大会、周会、科室晨会,制定新规则、举办培训班等形式纠正、教育,并跟踪检验。

②对不合格医疗服务予以登记,按《差错事故登记报告处理程序》处理。

③科主任对临床、医技及其它部门应对不合格原因进行分析,查找影响因素,防止再次发生。

④对不合格医疗服务当事人和科室,按照有关规定处理。

⑤科主任当收到病员投诉,应要求科室责任人立即调查,查找原因,确定纠正,处理办法后3日内交回,对纠正和处理办法的执行情况由科主任追踪。

⑥患者提出的医疗纠纷,医务科负责接待,予以登记,对投诉内容责成相关科室调查核实,查找原因,给投诉者解释,并作出调查处理。

第三篇: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方案

医疗质量管理是医院管理的核心内容和永恒的主题,是不断完善、持续改进的过程。为严格执行规章制度、技术操作规范、常规、标准,加强基础质量、环节质量和终末质量管理,建立和完善可追溯制度、监督评价和持续改进机制,提高医疗服务能力,为患者提供优质、安全的医疗服务,提高医院的核心竞争力,特制定医疗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方案。

一、医疗质量管理组织

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负责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制定医院质量管理方案,对医院医疗质量管理作出评估,制定改进措施。院长是医疗质量管理的第一责任人。

医务科、护理部、门诊办、院感科等职能部门行使医疗质量管理的指导、检查、考核、监督职能,并向医院质量管理委员会提出评价和改进措施。

科室医疗质量管理小组负责科室医疗质量管理,制定科室医疗质量管理措施和考核办法,督促医务人员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诊疗规范,对科室的医疗质量进行检查和考核。科室主任是科室质量管理的第一责任人。

医院实行医疗质量管理“全员参与”、“全过程质控”制度,每一位职工既是医疗质量管理的执行者,又是医疗质量管理的监督者。

医院实行医疗质量管理责任追究制。

二、医疗质量管理的内容

1.认真执行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核心制度,如首诊负责制度、三级医师查房制度、疑难病例讨论制度、会诊制度、危重患者抢救制度、手术分级管理制度、术前讨论制度、死亡病例讨论制度、分级护理制度、查对制度、病历书写基本规范与管理制度、交接班制度、医患沟通制度、临床用血管理制度等,有效防范、控制医疗风险,及时发现医疗质量和安全隐患。

2.加强医疗质量关键环节、重点部门和重要岗位的管理。

3.加强全员质量和安全教育,牢固树立质量和安全意识,提高全员质量管理与改进的意识和参与能力,严格执行医疗技术操作规范和常规。

4.加强全员培训,医务人员“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必须人人达标。

三、医疗质量管理的措施和方法

(一)医疗技术的管理医院实行新业务、新技术准入制度。开展的医疗技术必须是执业诊疗科目内的成熟医疗技术,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并且具有相应的专业技术人员、支持系统,能确保技术应用的安全、有效。每年年初由拟开展的科室到医务科申报,医务科初步审核后,报请院学术委员会审定批准后方能实施。

医务科应建立新开展的医疗技术档案,以备查。

任何科室和个人不得应用未经批准或安全性和有效性未经临床实践证明的技术。

(二)基础医疗质量管理

1.医务科、护理部、门诊部等职能部门实行定期和不定期医疗质量考核。每月一次基础医疗质量检查,每季度组织一次由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病案质量管理委员会、药事管理委员会参加的全面医疗质量检查。

2.科室质量管理小组应制定科室医疗质量持续改进方案,定期对科室医疗质量进行检查,并作好记录和科室内考核。

3.医院对医疗质量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考核,并进行全院通报。针对不同情况实行反馈制度和督办制度,对个别现象实行反馈制度,而对普遍现象和较严重的问题实行督办制度,要求科室主任限期整改。

四、医疗质量的评价和改进

监测与评价是持续医疗质量改进、增强实施效果的重要途径,通过监测与评价,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实施持续医疗质量改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持续医疗质量改进的科学性、合理性和有效性进行验证。

相关职能部门应对医疗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与评价,医院质量管理委员会每年召开两次医疗质量管理会议,根据医疗质量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具体的改进措施。

第四篇:医疗质量安全工作计划

20xx年卫生院的总体工作思路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深化医改为主线,以提高全县人民健康水平为目标,突出抓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扎实做好卫生应急、预防保健工作,狠抓医疗质量,继续推进新生儿“两病”筛查工作,完善孕产妇危重症抢救绿色通道,加强行风建设,努力完成上级交给的工作任务,使各项工作再上一个新的台阶,推进卫生事业又好又快地发展。

一、格执行新医改政策,落实药品零差率销售政策。

积极学习新医改政策,努力转变思想观念,强化卫生院公益性,落实药品零差率销售政策,并试行绩效工资改革。成立院长为组长的卫生院医改领导小组,按照卫生局的部署安排,扎实、稳妥搞好改革。

二、加强医疗质量管理,保障医疗安全。

以《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为重点,加强对院长和医务人员的法制教育,增强医疗安全责任意识。健全医疗、护理、功能检查、放射、化验等各个科室、各个诊疗环节的质量管理制度,制定切实可行的质量目标,实现诊疗工作的规范化。坚持安全第一、质量优先的原则,严格落实各项操作规程,杜绝医疗责任事故。加强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训练,不断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加强监督,定期开展医疗质量检查,依法依纪落实奖惩。不断改善医疗服务,严格控制医疗费用,促进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治疗,切实减轻患者就医负担。争取卫生院门诊人次增加20%,住院人次增加15%。

三、着力做好重大疾病预防控制工作。

严格执行疫情监测、报告制度。进一步抓好甲型h1n1流感防控,有效地切实抓好霍乱等肠道传染病防控和人禽流感、结核病、艾滋病、狂犬病、乙脑、钩端螺旋体病、流行性出血热等重点传染病防治工作。做好传染病监测、预测、预警、流行病学调查、疫情报告与疫情处理,有效地降低传染病发病数,控制传染病暴发流行。突出重点疾病防控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和救灾防病工作。

四、重点抓好免疫规划工作。

坚持抓好基础免疫和冷链运转,认真做好国家扩大免疫规划工作,特别是要抓好麻疹等免疫规划相关疾病防控和监测工作。加强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化管理。完成五苗接种任务。

五、做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

协助做好下一年度新农合筹款工作,力争实现参合率稳中有升。落实卫生局对定点医疗机构的监管措施和文件,严格控制、进一步降低参合农民医疗费用。严肃查处医务人员违纪违规套出合作基金行为,控制次均住院费用,最大限度地减轻农民医疗费用负担。

六、加强产科建设,确保孕产妇安全。

认真落实妇幼工作考评标准,加强对基层妇保、儿保工作的督导,确保孕产妇和儿童系统管理率保持在95%以上,孕产妇死亡率控制在30/10万以下,婴儿死亡率控制在16‰以下。继续推进新生儿“两病”筛查工作,降低残疾发生率。落实孕产妇平产分娩免费政策。

七、加强卫生院住院楼建设。

成立领导小组,抽调专门人员,抓好工程项目建设。3月招标,4月启动基础工程,力争10月按期完工,12月投入使用。同时,严格把握工程质量,争创优质工程。

八、加强党务工作。

坚持民主集中制,坚持“三会一课”制度,加强党的方针政策学习。加强党组织建设,争取发展2名党员和3名入党积极分子。

九、加强卫生院行风建设。

继续抓好党风廉政建设、行风评议和综合治理。加强医德医风建设,培养医务人员爱岗敬业、乐于奉献、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切实改善服务态度,努力同病人及其家属沟通思想,避免因服务不周而引起的医患纠纷。

十、加强医务人员教育培训。

重点加强对在职医务人员的继续教育,根据临床需求举办3期培训班,安排8名业务骨干到上级医院进修,培养急需的业务人才。积极鼓励职工参加各种形式的学历教育,支持参加执业医师、执业药师和执业护士等资格考试,提高医务人员文化素质和业务素质。

十一、加强医院财务管理。

严格执行卫生院财务管理制度,落实固定资产购置处理、开支审批等制度,确保卫生院财务管理工作严格规范。强化财务监督和审计,定期组织专项检查,严肃查处违纪行为。针对医院管理中的关键环节,进一步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及时堵塞管理漏洞,实现财务管理科学规范、公开透明。重点做好医疗服务项目、收费标准、药品以及耗材价格等信息的公开,杜绝乱收费现象。

十二、全面推行院务公开。

认真落实院务公开制度,定期公开药品采购、财务收支、评先评优等情况,接受职工监督。积极开展文体活动,丰富职工文化生活。

十三、全面统筹抓好其他工作。

切实抓好安全生产工作,避免发生安全责任事故。抓好信访、维稳和上级交给的其他工作。

第五篇:科室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

科室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

(一)医疗制度、医疗技术

1.重点抓好医疗核心制度的落实:首诊负责制度、三级医师查房制度、疑难危重病例讨论制度、会诊制度、危重患者抢救制度、分级护理制度、死亡病例讨论制度、交接班制度、病历书写规范、查对制度、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知情同意谈话制度等。 2.加强医疗质量关键环节的管理。

3.加强全员质量和安全教育,牢固树立质量和安全意识,提高全员质量管理与改进的意识和参与能力,严格执行医疗技术操作规范和常规。

4.加强全员培训,医务人员“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必须人人达标。

(二)病历书写

重视医疗文件的内在质量与安全。医疗文件是医护人员临床思维的凭证是诊疗过程中的原始记录,有很强的书证作用;同时医学模式的改变,对医疗文件的书写内容提出了新的要求,加强医疗文书的内在质量管理,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

1.《病历书写规范》的再学习和再领会。

2.病历书写中的及时性和完整性,字迹的清楚性; 3.体检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4.上级医生查房的及时性和记录内容的规范性; 5.日常病程记录的及时性和完整性(包括上级医生的医疗指示,疑难危重病人的讨论记录,危重抢救病人的抢救记录,重要化验、特殊检查和病理结果的记录和分析,会诊记录、死亡记录和死亡讨论记录等); 6.正确对待家属同意治疗意见的签字。《知情同意书》的签订实际上是双向性的,医护人员必须保持头脑清醒,正确对待家属对治疗操作同意的签字,在治疗中要精益求精,尽可能避免发生意外。临床医生在选择治疗方式、方法、药物、护理措施的同时,要对家属讲清利弊,充分征求意见,尊重患者或家属对治疗方法的选择权。治疗知情同意记录的规范性(包括住院病人72小时内知情同意谈话记录,特殊检查、治疗的知情同意谈话记录,医保患者自费<特殊>药品和器械知情同意谈话记录等); 7.治疗的合理性(抗生素的使用、更改、停用有无记录和药物的不良反应有无报告和记录,处方〈包括精神、麻醉处方、引产药物〉的合格率等); 8.归档病历是否及时上交,项目是否完整;

(三)医院感染管理

1.医院感染突发事件应急处理能力; 2.医院感染散发病历报告落实情况; 3.清洁、消毒、灭菌执行情况; 4.手卫生与自身防护落实; 5.抗菌药物合理使用;

6.一次性无菌物品是否按规范使用;

7.多重耐药菌及非结核分枝杆菌的预防与控制; 8.医疗废物的管理;

9.加强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各项工作。10.术前、术中、及术后感控措施。

(四)加强对临床路径及按病种付费的管理临床路径及按病种付费管理

认真学习有关文件及精神,完善科室标准化医嘱单,发挥科室的监督作用。及时发现问题,提出整改措施,保障安全措施与医院发展相适应和配套。

(五)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管理

加强学习,提高认识,自觉认真履行岗位职责,要经常性地进行质量管理教育,提高全员质量管理意识。对发生不良事件及时上报,分析原因,及时整改。

第四部分: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工作计划

一、加强学习,提高认识,认真履行职责,提高质量与安全意识。

全科医护人员要加强学习,深刻领会《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精神,熟悉与医疗行业有关的法律、法规,增强法律意识、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自觉认真履行岗位职责,要经常性地进行质量管理教育,提高全员质量管理意识,牢固树立“质量与安全第一”的观点。

二、强化风险管理,提高风险意识,做到警钟长鸣。

要逐步强化科室的风险管理,成立医疗质量风险基金。通过风险管理,强化医务人员的医疗安全意识,有效调动医护人员的积极性和责任心,促进科室采取有效措施加强管理,防范和处理医疗纠纷、差错及事故。要经常组织典型案例进行讨论,做到警钟长鸣,在保障病人安全的同时加强自我保护。

三、完善科室医疗质量与安全体系建设,发挥科室的监督作用。

完善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科室质量管理小组两级体系的建设,加强对医疗、护理、药事、输血、院感的质控工作。每天检查交接班记录及运行病历完成情况,临床路径及按病种付费情况。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排查。每月20号前检查核心制度落实情况,检查输血病历,术前讨论,及疑难病历讨论等。及时将检查情况反馈,同时检查结果与岗位工资、奖金发放挂钩,持续改进医疗质量。充分发挥科室质量体系的监督作用,及时发现问题,提出整改措施,保障安全措施与医院发展相适应和配套。、四.落实三级医师查房制度,及时书写三级医师查房记录。将科室医师分组管理。第1组: 第二组

五.:

上级医师负责检查并监督医疗文书书写情况,如有缺陷,应负一定责任。

五、坚持以病人为中心,认真落实执行各项医疗规章制度。

临床工作要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为病人提供温馨、细致、耐心的服务。同时要认真落实执行各项医疗核心制度,如:首诊、首问医生负责制、三级查房制度、疑难病例讨论制度、会诊制度、危重患者抢救制度、死亡病例讨论制度、病案书写基本规范与管理制度、技术准入制度、查对制度、分级护理制度、医嘱制度、交接班制度、医患沟通制度等,通过落实制度,始终把医疗质量、医疗安全放在医院管理的核心。

六、加强“三基三严”训练,不断提高医疗技术质量。

加强医务人员的业务训练,重点是“三基三严”训练,即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严肃的态度、严格的要求、严密的方法;加强临床能力的培训,不断提高医疗技术质量。每月组织1-2次业务学习。每季度组织1-2次技术操作培训。

七、重视医疗文件的内在质量与安全。

医疗文件是医护人员临床思维的凭证是诊疗过程中的原始记录,有很强的书证作用;同时医学模式的改变,对医疗文件的书写内容提出了新的要求,加强医疗文书的内在质量管理,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

八、正确对待家属同意治疗意见的签字。

《知情同意书》的签订实际上是双向性的,医护人员必须保持头脑清醒,正确对待家属对治疗操作同意的签字,在治疗中要精益求精,尽可能避免发生意外。临床医生在选择治疗方式、方法、药物、护理措施的同时,要对家属讲清利弊,充分征求意见,尊重患者或家属对治疗方法的选择权。

九、严格科室新技术准入,加强医疗质量考核。

科室开展的新技术、新项目要进行严格的可行性研究、审核及风险评估,严把医疗技术准入关。对重大及特殊手术要监督上报,并组织术前讨论。以确保患者在医院能得到安全有效的医疗服务。

第五部分 每月医疗质量控制重点

一月份:病历书写和术前讨论

二月份:三级查房制度落实交接班制度的落实 三月份:死亡病例讨论和疑难病例讨论

四月份:医院感染质量控制医院感染暴发的应急处理 五月份:查对制度的落实首诊负责制落实 六月份:会诊制度的落实 七月份:知情谈话制度的落实 八月份: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九月份:临床路径及按病种付费落实 十月份: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 十一月份;新技术准入制度落实

十二月份:总结全年各项制度落实情况,制定下一年工作计划

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活动内容

1、运行病历专项质量检查情况

运行病历质量综合检查:每月至少开展一次,至少抽取5份以上运行病历或抽取科室内每位医师3份以上运行病历,按照《西平县人民医院住院病历质量评价标准》,全面检查运行病历的书写质量、各种签字是否及时、各种知情同意书是否及时签订以及各项核心制度的落实情况等内容,并对每一份运行病历的质量形成总结性评价或点评。(2)运行病历质量日常检查:病历质控员不定时随机检查运行病历质量,记录病历质量检查记录表,并督查整改情况,纳入每月科室质量检查反馈

2、抗生素应用

检查合理应用抗生素情况,对治疗性应用抗生素病例指证掌握情况

3、科室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统计与分析

掌握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流程,检查不良事件报告情况及分析处理措施。

4、检查临床路径及按病种付费情况。

5、检查输血病历输血情况及医嘱书写规范情况

6 检查特殊检查及治疗登记情况

7、核心医疗制度专项检查情况

检查术前讨论、疑难病例讨论、交接班记录情况。

8、三级医师授权执行情况的调整与分析

检查三级医师查房记录及签名情况。

9、重大手术及特殊手术报告情况

10、院感相关指标的监测和分析

检查院感知识掌握情况,定期培训

11、住院超30天以及出院两周和30天内再入院患者分析

12、质量检查反馈的问题分析、整改及改进效果评估。

13、制定下次改进措施

推荐专题: 内科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管理工作计划

相关推荐
本站文档由会员上传,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发送邮件至89702570@qq.com联系本站删除。
Copyright © 2010 - 千文网移动版
冀ICP备20200271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