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更多文库 > 1号文库 > 详情页

浅谈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推荐5篇)

2024-02-28 22:45:10

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推荐5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千文网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推荐5篇)》。

第一篇:当前驻村干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当前驻村干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三不到位

“三农”工作是我们党工作中的“重中之重”。而选派机关干部驻村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一项重要措施。而驻村干部作为村情民意的调研员,政策法规的宣传员、群众信访的调解员、富民强村的服务员、制度落实的监督员和组织建设的督导员——使命重大。绝大多数驻村干部进村到岗后,基本上能牢记职责,以热情、良好的风貌,务实的作风走门串户,倾听民声,排查问题化解矛盾,虚心好学投身实践,真抓实干出谋划策,赢得了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的认可。但是,在实践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主要是“三不到位”。

(一)三种认识不到位。

首先是驻村干部自身认识存在“机关化现象”,少数驻村干部还是一味地“朝九晚五”,没有抓住农村工作的特点来安排作息时间。“筹资攀比现象”,从《驻村日记》反映上来的内容可以看出:“我们的后盾单位一分钱不给,怎么开展工作”?“你筹资2万,我就要3万”……此种观念给许多驻村干部造成了很大压力,有“资金”就是英雄,无“资金”就是狗熊的思想把农村发展单纯地归结为一个资金问题这是错误的。“虎头蛇尾现象”一些驻村干部开始信誓旦旦雄心勃勃,且把农村工作过于美化和简化,一旦入驻后发现所面临的问题比想象的繁重与复杂,就开始泄气、埋怨、打退堂鼓等。其次是乡镇干部、村干部认识不到位。个别乡镇干部对驻村干部不主动过问、不主动支持,甚至还存在把自己原“分片负责”的该村工作一股脑儿推卸的现象;村干部对驻村干部存在误解,只热衷于向驻村干部要钱要项目,而其它事情村干部则一竿子插到底,没有给驻村干部真正锻炼实践的机会。再次是后盾单位认识不到位,存在应付、凑合的思想,要么是所派出的干部是单位的“垃圾”人才,要么就派出后盾要求其“婆家”、“娘家”两边照应,导致驻村干部疲于奔波,精力分散。

(二)四个形象不到位。

一是学习形象不到位。驻村干部大都具有较高的理论素养和文化知识,但又普遍存在农村工作方面知识缺乏,有关政策精神没有吃透、易讲外行话,还有就是不愿学习科学的工作方法,“三板斧”砍到底。处理不好与村干部的关系,处理不好与党员村民的关系,处理不好与普通群众的关系,把“学习”粗俗地认定为一起吃喝、一起吹牛、一

起打牌赌钱。二是务实形象不到位。驻村干部没有深入村户走访调查了解村情民意,而是整天呆在村委办公室“一杯茶、一包烟、一张报纸看半天”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工作几个月连村里有多少困难户、多少党员皆不清楚。想得壮志凌云,却不能脚踏实地,整天夸夸其谈不干实事正事,为了应付某些检查就“东施效颦”生搬硬套。三是吃苦形象不到位。驻村干部进入农村这所“吃苦”的学校,不能端正思想,以苦为乐,对无住处、无办公室、无厨房等情况,到处抱怨,总把自己认为是去那里当“官”享福的。不能以人为本,换位思考,对农民疾苦冷漠,不能放下架子、扑下身子地与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四是自律形象不到位。有的驻村干部不能体谅农村的难处,经常在村干或村民家海喝山吃或利用“特殊”身份低价购买农副产品,或在村委报销本应由个人承担的各种费用,或公款请吃或参与群众性变相赌博等。

(三)“三做”,工作不到位。

一是“做秀”现象。驻村干部没有真正深入到农村党员群众当中,不能和群众打成一片,无法把握群众的思想动态,无法掌握社情民意。《驻村日记》的内容也成了“做秀”汇报。重“唱功” 而轻“做功”出谋划策时除了让群众听得热血沸腾之外,一到实践动手环节就出现盲目蛮干、弄虚作假或是搞成劳民伤财的半拉子“做秀工程”。二是“做客”现象。有的驻村干部打着为民办实事的大旗,却是下乡充当“客人”。下村后不是到急需帮助的贫困农家干实事,而是“窝”在村干部或熟人朋友家里闲聊,偶尔外出遛几圈也只是走马观花——此为“看客”。下村后实事没干多少,却到处指手划脚,甚至无视党的政治纪律,到处散布一些小道消息,仿佛他“天上知道一半,地上全部知道”才不愧为“形象”——此乃“说客”。进村入户后不图干事就讲吃喝,东家跑西家转,东家吃干鱼,西家吃土鸡,南家提只鸭,北家弄壹酒,整天游哉悠哉,满面通红摇摇晃晃醉生梦生——此为“吃客”。只有的驻村干部是“左边不靠岸,右边不停船”,名义上是驻村入户,实则却是“云游四海”,拿着薪水到外边游山玩水或干第二职业去了,老百姓见他就如“神龙”见头不见尾——此则“稀客”。三是“做官”现象。虽为少数,但影响十分恶劣。他们高高在上,把农民看成一个管理对象、教育对象或发泄对象,对群众总是一副钦差大臣的派头,除了耍嘴皮子,就是耍威风,或是耍流氓耍手腕;作风武断、态度横蛮、华而不实,上欺下瞒。

二、思路及对策

(一)提高认识,纠正思想。

首先,驻村干部要认识到农村工作的特点。村干部、村民在家的主要时间是晚上,驻村干部要多运用“农民夜校”、“农民课堂”等形式统一思想、开展工作;白天要走到田间地头一起劳动一起交流,要“两像”(进到村里像个干部,蹲到田间像个农民),晚上要多走访,多亲民情、多察民意。其次,筹资是件实事和好事,但赠人以鱼不如赠人以渔,要帮助村民更新思想观念。乡镇干部、村干也不要一味给驻村干部在筹资上派任务、压担子、抓辫子,而是帮助出点子、谋路子。再次,后盾单位要充分认识驻村工作的重要性,要切实派出得力干将,并要在保证其“脱离”原单位工作的情况下,大力给予其在精神(技术)和物质(资金)上的支持。

(二)严格要求,树立形象。

一是要加强学习,树立好学形象。我们党一贯注重学习,驻村干部都要想尽快适应新角色,必须加强学习。不仅要从书本上学,还要从实践中学;不仅要自己学,还要带动身边的人学;要虚心向基层干部学习,向农民群众学习,三人行必有我师。要认真钻研,不断夯实知识基础,拓宽知识领域,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群众中树立一个勤奋好学的新形象。学习内容应包括党在农村的基本路线、方针和政策,重点掌握党近年来出台的几个重要涉农“一号”文件;掌握涉农相关常识(不要出现“花生长在花生树上”的笑话),更应学习掌握科学的工作方法,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因村而异,大胆创新,灵活运用。二是坚持求真,树立务实形象。求真务实是党的活力之所在,是党和人民事业兴旺发达的关键之所在。驻村干部要深入群众,搞好社情民意的调查研究,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可以设立“驻村干部接待日”制度,多与党员、群众座谈;也可以发放“村情民意调查表”,从中获取更多有用信息,加快工作进程;再就是多走访老党员、老支书、老主任,村“两委”——“老”的都是村中的代表,是德高望重的人物,他们就是村里的“活字典”,就是你开展工作的突破口。要与农民群众交朋友,打成一片,建立感情,要发挥自身一技之长,为民办实事好事。当然也要量力而行,不脱离实际,勿把江南之“橘”种成了北方之“枳”。因为,好心办成了坏事的例子也存在不少。三是艰苦奋斗,树立为民形象。“吃苦是人生最好的学校”,从苦中锻炼韧性、耐力和意志,在“苦”的大熔炉中自觉地接受灵与肉的双重锻打,接受心灵与体魄的全方位人格塑造。心中装着百姓,时刻倾听民声,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既要到形势好的地方去总结经验,更要问题较多、矛盾尖锐的地方去解决问题。少琢磨上面知不知道,多考虑群众需不需要;少琢磨领导通不通过,多细想群众做到做不到。要放下身子,以农为荣,工作要干得真、干得实,不叫苦,不喊难。四是要严格自律,树立清廉形象。农村还很穷,农民想多挣一分钱,都不容易,驻村干部要换位思考将心比心,多体谅农村的难处。驻村干部都要做到自重、自醒、自警、自励,在心中筑一道防预的长城,在脑中划一条美丑的界线。要顶得住歪理,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站得直身躯。一方面多卢想雷锋、焦裕禄、孔繁森、牛玉儒、任长霞等英雄模范人物;另一方面也思索成克杰、李真、刘志华、韩桂芝、王怀忠等,他们自食其果,为人民所切齿的原因。

(三)锤炼素质,健康成长。

一是要有良好的“工作作风”。概括为“一个态度两大作风”和“三干四实五心”,就是指有一个服务的态度;理论联系实际和实事求是的作风;真干、苦干和巧干;重实际、说实话、务实事、求实效;有责任心、耐心、细心、苦心和同情心。二是要有过硬的本领及综合能力。具体指要具备政治思想工作的驾驭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尽快熟知和掌握农村工作的能力、促进增收的创新能力、生产指导的工作能力。三是要强化“三个意识”:岗位意识,做到人在村中,村在心中,心在民中;目标意识,在驻村期间要有明确的计划、要有所作为;学习意识,要在原有的基础上,促进知识结构优化,不耻下问,学以致用。四是要有“气”:要有锐气,在推进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中要勇于挑大梁、当先锋、唱主角;要多些大气,处处以大局为重,想问题、干工作要有“一盘棋”的理念,多理解农村的难处,多体谅农民兄弟的短处,多支持农业的薄弱环节,豁达大度,会淡化矛盾和解决矛盾;少一些官气,要低头做事,昂首做人,深入基层,缩短距离,尊重农民,关心农民,理解农民,体贴农民;要有一身正气,敢于同恶势力、宗族势力做斗争,同封建迷信作斗争,敢于为弱势群体撑腰,耳要不听是非,嘴要不讲是非,眼要明辨是非。五是要把驻村经历与个人成长结合在一起。农村实践培养出来的坚忍不拔的意志和永不言退的拼搏精神将有助于我们驻村干部在困难和障

碍面前举重若轻、泰然处之,从而勇往直前,无往不胜。走访调研,会深化对“国情”的认识,增强驻村干部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通过田间访谈,农舍促膝,倾听民情,目睹农民日常生活状况、就业方式单

一、经济窘境和产业短缺等,让驻村干部深感“位卑未敢忘国忧”、“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进而激起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使命感。

村干部总结个人存在主要问题

驻村干部总结存在问题不足

村干部述职报告存在问题和不足

党建工作总结存在问题

街道党建工作总结 存在问题

第二篇:当前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

当前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

近年来,中央出台了一系列发展农业、稳定农村、富裕农民的惠农政策,更加注重了从基础性和战略性的高度来解决“三农”问题。但是,随着农业税减免政策的逐步到位、农村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村面临着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新挑战,如何以改革的精神、切实加强和改进我乡基层组织建设工作,不仅是一个需要认真研究和解决的重大理论问题,也是一个重大的实践问题。

一、当前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存在的问题

农村基层组织是农村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村干部是村级组织的主体,是带领广大农民致富奔小康的骨干力量。长期以来,由于村组干部自身素质等方面的原因,致使农村基层组织没有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出现多方面的问题:一是农村党员、基层干部思想政治、科技文化素质不高,制约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水平的提高和经济的更大发展;二是农村集体经济薄弱,债务沉重,经济发展困难重重;三是农村干群关系紧张,农民对农村基层干部尚存有信任危机。具体说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缺乏

部分村党支部领导班子软弱涣散,领导核心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村委会干部认为自己是村民选举产生,不愿意接受甚至有意绕开党支部的领导,形同陌路,坐不到一条板凳,甚至相互拆台,内耗严重,“两张皮”现象明显。少部分村两委干部综合素质偏低,宗旨观念淡薄,服务意识淡化,缺乏大局意识。部分村干部进入村级组织领导班子的心态不正,动机不良,他们把村干部为人民服务的平台作为自己谋利发财的机会,不择手段“拿”票,当选后便借势发财,工作敷衍了事,对群众困难臵之不理,长期不和。

(二)干部队伍结构不合理

“一高一低”(年龄偏高,文化偏低)的状况仍未得到根本的改善。我乡农村党员总数622名,其中45岁以上党员的比重占60.2%,初中以下文化程度党员比重占72.3%。没有形成培养村级后备干部的长效工作机制。部分党支部在每次换届中几乎是原帮人马不动,原工作制度习惯不改,原因是目前大部分村级党组织没有建立后备人才库,换届时无人可选。同时村委会换届选举时原任干部采取“紧抱一团、一致对外”办法,导致新人难以入局。

(三)集体经济发展缓慢

原因表现为“三缺”:一是缺思路。由于三年一选,村级工作没有长远打算,短期思想普遍存在,工作思路也只停留在保工资,保基本运转上,部分村干部等、靠、要思想严

重。二是缺人才。由于大部分村干部文化素质偏低、年龄偏大、导致“双带”人才缺乏,带头致富能力不够。

(四)党员教育管理和发展落后

主要表现为:一是青年党员发展对象后继乏人。近年来,随着经济、文化、社会的转型,青年入党积极分子数量渐为下降,青年新生力量处于分散、流动状态,党组织很难对他们开展有效的教育和培养;二是流动党员缺乏有效管理,许多党员外出务工经商,长年不归,不学习,不过组织生活,地方党组织在管理上缺少有效措施;三是党员年龄老化,难以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四是党员学习教育力度不深,有些村干部和农民党员很少进行政治学习和思想教育,平时开会只是部署工作,导致一部分人思想政治素质不高。

(五)部分基层干部思维方式封闭。

农村经济发展应该立足本地,面向城市,把区域优势、地理优势变成经济优势,有些村民群众,甚至村干部视野狭隘,思维封闭,孤立片面的看问题,导致工作步伐缓慢。比如招商引资,村干部一再宣传发动要招大商引大资,但当大商大资引进来时候,一些群众或干部又囿于当前的一点点利益而推三阻四,导致商招来了却留不住。

二、加强我乡基层组织建设的对策

要说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归根结底是经济基础薄弱的问题,是生产力发展的问题,而发展的关键在党、在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究竟怎么抓,我认为应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因势利导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一是减少干部职数,选好配强村干部,做到因事设岗、因岗设人。提倡村组干部相互兼职,逐步实现村干部队伍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二是抓好中间状态村提档升级工作,争创优秀支部;三是继续抓好后进村的整顿转化工作,配好班子,健全制度,增强活力。发挥好乡党委的龙头作用,村基层班子的战斗堡垒作用,建设好乡村干部队伍和党员队伍。

第二,推进和完善村干部“职业化”管理,建设具有较高素质的基层干部队伍。按照“三个代表”要求,着力建设一支顺民心、聚民力、带民富的高素质村级干部队伍,适应农村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一是积极推进村干部职业化管理,进一步明确村干部任用条件和职数,规范村干部选拔任用和教育管理办法,明确村干部待遇,建立健全村干部养老保险制度,形成村干部进、管、出相配套的管理机制,推行村干部报酬待遇绩效化,提高工资待遇。二是抓好村干部的教育培训。提高村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科技文化素质和解决农村各种矛盾的能力。三是抓好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着力解决村干部老龄化、后继乏人的问题。采取优胜劣淘的办法选拔村级干部,使村级干部素质适应职业化的需要。四

是推行目标管理责任制,完善监督,重奖严惩。要制定出明确的工作目标,严格考核,成绩突出的予以奖励。

第三,创新工作载体,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一是扎实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用“三个代表”和十七大精神统一广大党员的思想,帮助解决好“入党为什么”、“为党做什么”、“身后留什么”的问题,激励党员争做时代先锋。二是认真做好发展党员工作,优化党员队伍结构。要突出发展重点,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好一些村多年未发展党员、无30岁以下党员、村组干部中党员偏少的问题。三是切实加强党员管理,形成有效的管理机制。加大对流动党员管理力度,要通过建立流动党员登记制度,有效使用流动党员活动证,采取流动党员定期书面思想汇报等形式,将流动党员纳入组织视线,切实改变不受组织约束、不参加组织生活、不发挥作用、甚至不交纳党费的“四不”现象。

第四,运用市场经济的手段壮大集体经济,增强村级服务功能。一是管好现有集体经济,使其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缓解村级经济困难。二是因地制宜发展新的集体经济,使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三是要加大政策倾斜扶持力度,采取党政领导帮、政府部门帮、经济强村帮、骨干企业帮等多种帮扶形式,采取项目合作、资金倾斜、信息技术服务、人才

交流等具体措施,经济上支持、思路上拓宽与政策上倾斜并重,进一步强化责任制,不脱贫就不脱钩。

第五、建立和完善规章制度,规范村级民主管理。以实行依法治村、村民自治为目标,积极推进基层民主建设,实行民主管理。一要适应税费改革和配套改革要求,进一步修订和完善村基层组织议事规则等一系列规章制度。通过建章立制,规范基层组织生活制度和村务管理,走上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二要坚持依法办事,不断提高农村工作水平。三要深化村民自治活动,推进村级民主建设。努力提高村务公开质量,认其听取和收集群众的反映和意见,适时向群众反馈,加强民主管理与民主监督。

第六,转变工作方式,加强作风建设,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农村基层干部的工作直接面对农民,其一言一行往往更能代表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形象。乡、村干部要转变工作方式,抓好示范服务。农民不会干的要指导农民干;农民不敢干的干部要作示范;农民干不了的要带领农民干,以亲身实践让群众明白应该做什么,懂得怎样做。要强化服务意识,真心实意地为群众排忧解难,切实建设成为服务型基层组织。

第三篇:村干部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村干部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我镇村干部队伍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但面对新形势、新情况,村干部队伍建设中,部分村和村干部仍然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有:

(一)选拔任用的民主程度有待提高

部分村在村干部选任方面,仍然存在沿用传统方式多,新的方式少,村党支部“两推一选”等好的做法还没有全面推行,不能很好地征求广大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充分发扬党内民主。在村委会选举中,部分村民的参与意识不强,热情不高。有些村民怕耽误农活,不愿参加投票,在选组长时,则干脆抽签了事或轮流担任。

(二)教育培训机制有待完善。

一是村干部教育培训机会少,制度难落实。虽然制定了完善的教育培训制度方案,但是由于村干部工作繁忙,还要忙自己家的农活,参加教育培训时间少。二是培训的内容针对性不强。大多是传达贯彻上级有关会议精神和传授普通的病虫害防治知识,结合肖港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的相关实用技术内容较少。三是培训方式简单,手段不先进。一般是采取订阅农业报刊杂志、播放电教片、发送农业科技资料、请专技人员授课等形式,很少实地培训或外出参观,效果不理想。

(三)管理监督工作有待加强

一是村民对村干的监督有待加强。近几年,各村进行了村级财务

清理,实行了村务公开,设立了村务公开栏,对村干部的监督起了很好的作用,但仍有极少部分村村务公开内容不及时、不完备。本应由村民大会讨论决定的大事,一些村却由村干部几个人说了算。二是乡镇对村干部的监督管理难以到位。就目前的管理体制来说,乡镇对村干部的监督管理还没有一套全面有效的且操作性较强的制约机制,一般只有经管站每年例行进行一次村级财务审计。

(四)极少数村班子战斗力不强

一是少数村“两委”班子不团结。存在支部书记独政和村委会揽政、“两委”争政或搁政现象,村干部互相扯皮,互相拆台,工作互相推诿,个别甚至把这种权利之争作为家族、宗派势力谋取利益的工具。二是少数村干部工作不安心。少部分村干部有外出务工现象。三是少数村班子驾驭全局的能力和水平不高,在群众中没有威信。

(五)后备干部队伍培养难

一是后备干部素质有待提高,部分后备干部年龄偏大,文化程度不够高。二是培养方式滞后。一般村对后备干部只确定好人就算了事,平时缺少有意识的帮带和专门的培训。三是一部分后备干部外出务工,培养管理难以到位

二、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针对存在的上述问题,要客观面对当前农业、农村和农民的现实,既要分析客观方面的原因,也要寻找主观方面的原因,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当前农村工作任务重,难度大,村干部难当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农村基层工作复杂多元化,方方面面的“穿针引线”主要靠村干部来完成,计划生育、综合治理、发展经济等各项工作都是硬指标,马虎不得。特别是近几年,农村工作的方式和内容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如何加快发展经济,如何引导农民调整产业结构、推进农村产业化成为农村的热点、难点问题。要全面完成这些任务,村干部必须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同时,现在村级工作难度普遍增大,不少农民对政策和法律“一知半解”、“断章取义”,使得村干部常常感到难以适从。

(二)社会环境不好,村干部待遇差,村干部不想当

当前,农村民族派别势力仍然严重,各种矛盾纠纷和遗留问题较多。村干部处于各种矛盾的交织点上,工作中有时不仅得不到理解和支持,而且还会受到人身攻击和安全威胁。某些舆论导向的偏差,也激发了群众对村干部的不满情绪。致使不少村干部产生了“与其得罪人,不如当村民”的想法。同时村干部经济待遇差是他们不想当的一个重要原因。工资一般与工作绩效挂钩,工作量大,收入偏低,家庭负担又重,使一些村干部难以承受。

(三)村级负债严重,集体经济薄弱,村干部无力当

现在大部分村都在负债运转,发展举步维艰。各项历史性欠款已成为农村工作的最大难题,少的几千元,多的数万元。村干部经济收入好一点的,用自己的钱垫。不少地方村集体经济发展缓慢,除少数村有土地、鱼塘、荒山出租或农贸市场可为村增点收入外,大部分村几乎没有什么收入,致使村干部常常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

(四)个别村干部素质较低,思想保守

一是少数村干部文化水平偏低,政策水平不高,工作能力不强。二是极少数村干部思想保守,占位思想严重,不愿发展党员和后备干部。三是个别村干部与宗族派别势力交织在一起,影响了村干部和党组织的形象。四是“等、靠、要”思想严重,自我发展意识差。强调客观情况多,发挥主观能动性少。

三、对策与建议

1、各村党支部要健全和严格执行各项制度,发扬党内民主,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村委会要自觉接受村民的监督;村民要增强当家作主和民主法律意识,主动参加对村公共事务的管理和监督;乡镇干部要加强政策法律、市场经济知识、农业科学技术的学习,提高指导水平。

2、改革村干部选拔任用方法。一是要大力选拔靠得住、有本事、优秀年轻的村干部,选准配强村级领导班子。在村支部选举中全面推行“两推一选”,在村委会选举中,严格进行直选。在不违反有关法律的前提下,可借鉴国家公务员管理方法,试行村干部公职化管理。二是加强村级后备干部的选拔工作。每年要组织一次村级后备干部推荐工作,保证每村不少于3人。注重从科技专业户、致富能手和高中、中专毕业生、复退军人中选拔培养“一把手”后备人选。

3、改进村干部教育培养方式。一是抓观念更新,引导村干部牢固树立发展和创新的意识,发扬艰苦奋斗和自力更生的优良传统。二是抓岗位培训,增强村干部履行岗位职责的能力。分期分批举办培训

班,对村干部进行岗位素质培训,提高村干部驾驭市场经济能力和水平。加强对村级后备干部特别是“一把手”后备干部的教育培养。三是抓致富技能培训,发挥村干部带头致富的作用。每年不定期地组织村干部进行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力争使每位村干部能掌握1—2门实用技术,使村干部成为带头致富模范。

4、拓宽村干部管理监督渠道。一是坚持民主集中制,建立健全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的各项制度。每月至少召开一次由村党支部书记主持、村“两委”班子成员参加的会议,集中研究、民主决策村务中的重大问题。二是实行村务公开,强化群众对村干部的监督。加大村务公开监督工作力度,规范公开办事的程序,扩大村务公开的范围,增加工作透明度。实行村干部向村民述职制度,保证每年至少召开两次全体村民大会,讨论和决定村级事务管理中的重大问题。三是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建立谈心谈话和诫勉制度,及时了解村干部的思想、学习、工作等全面情况,完善村干部个人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建立村级“一把手”重大事项报告档案。四是探索审计监督新途径,加强对村级“一把手”的任职审计。对村级“一把手”不定期进行经济责任审计,对离任的村干部要进行离任审计,并将结果向群众公布。

5、强化村干部的考核激励机制。一是明确责任机制。实行村党支部和村委会“一把手”负责制,并按照职位分工确定每位村干部的岗位职责。二是完善目标机制。按照“细化、量化、科学化”的要求,合理确定任期目标和年度工作目标,推行目标管理。三是强化考核机制。坚持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结合、乡镇考核与群众评议相结合,力

求考核结果客观公正。四是严格奖惩机制。根据考核结果,积极运用奖惩手段,按照考核办法给予奖惩。

6、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切实提高村干部待遇。要面向市场,立足本地资源和条件,围绕农村产业结构、农业产业化经营,建立和培育农畜产品流通市场,兴办各种经济实体和服务实体。在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增加村级收入的基础上,要增加村干部工资,充分调动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

第四篇: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

农村基层组织是实现党在农村领导的基石,是贯彻落实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的基础,是维护基层社会稳定的防火墙。随着新形势的变化,农村工作的内容、形势、重心都在不断发生变化,农村基层组织也面临着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如何加强新形势下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是一个事关农村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重要问题。

一、存在问题

(一)农村干部管理难度加大。一是村干部缺乏工作积极性。目前,农村干部工作紧,任务重,待遇低,平均月工资约为120元左右,又没有养老、医疗等保障,这严重挫伤了村干部的工作主动性。二是退休村干部干扰村务工作。据调查,全乡共有退休村干部40余人,他们每年集合四次,每人集资200元做活动经费,并产生了会长、副会长。有的退休村干部自认为年龄大、威望高,在村级班子建设、自身利益维护、村务工作管理等方面向乡村两级施压,提条件,提要求,严重干扰了村级工作正常开展,他们已形成一个不可忽视的团体,如果处理不当,势必影响全乡社会稳定大局。

(二)部分支村两委关系不和。一是书记、主任“两层皮”现象。支部和村委会各行其事,各干各的工作,互相扯皮,形成“两套人马”,以至于不能很好地发挥其他成员的作用,严重影响班子的协调和稳定。二是脱离支部领导,片面强调村民自治。一些村委会认为,自己是自治组织,其干部是通过村民民主选举而产生的,不需要别的组织来监督管理,把“群众拥护”当作“护身符”,因而部分村委会往往出现凌驾于党组织之上,呈现出我行我素,不服领导的现象,比如,我乡某村新当选的村委会主任,没有征求党支部的意见,私自任命了一名村会计,在群众中造成了极坏影响。三是全局观念差,服务意识薄。有的村干部是靠家族势力当选的,所以工作中缺乏全局观念,不是为全体村民服务,而是为个人利益服务,为家族利益服务。更有甚者,班子搞内耗,支书告村长,村长告支书,相互拆台,严重影响了社会稳定,损坏了经济发展。

(三)村干部作风还不够扎实。当前,部分村干部组织群众、引导群众的能力素质明显滞后于农村发展需要。一是缺乏超前思维意识。在政策理解上存在片面性和孤主性,对工作缺乏前瞻性和整体性,就事论事多,处于被动状态。二是缺乏做群众工作本领。一些年轻干部缺乏做群众思想工作的能力,平时感情投入少,与群众接触少,不熟悉,对热点、难点问题不能吃透政策,不能说服群众;解决群众困难作风虚浮,害怕吃苦受累,采取视而不见或一拖再拖的办法。三是缺乏研究解决农村突出问题能力。主要体现在学习不够,政策掌握不透。有的甚至存在片面的群众观念,不依纪依法办事。

(四)基层支部建设环节薄弱。一是支部班子建设迟缓。在村支部建设中,支部成员多是经党员提名,乡党委考察,通过任命产生的,没有经过广大群众投票选举,只要村内稳定,支部班子一般不会调整,安全系数较高。因此,某些村委会干部在村委换届前强烈要求进支部班子,以稳定自己的干部位置,这样以来,村支部就成了某些村干部的避风港。二是党员发展不优化。部分村支部书记存在狭隘思想,怕丢失自己的“江山”,不发展“外姓”党员,不吸收村内优秀青年、致富带头人、拔尖人才,致使党员队伍不断老化,缺乏活力。三是执行制度形式化。虽然绝大多数村都建立了“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党员活动日”、“村务公开”、“重大事项决策”等制度,并且都写在了纸上,挂到了墙上,但相当一部分村党组织负责人认为制度是务虚的,用于迎检,没有实际意义,常年不组织党员学习,不开党员会,不如实公开村务、财务,“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形同虚设,这些问题直接影响了村民对村党级组织的信任度。

(五)乡镇干部缺乏工作积极性。一是科级干部流动慢。由于科级干部在乡镇一呆就是几年,甚至十几年,长期的固定环境容易导致干部思想消极,得过且过,进取意识逐渐消磨。同时,与各村交往较多,人情关系熟悉,在工作中,难免带有感情,处理矛盾纠纷,有人说情,顾虑重重,批评干部,怕伤面子,瞻前顾后,致使矛盾不好化解,工作局面不好打开。二是一般干部管理难。机构改革之后,一些乡镇机关干部在编制“只减不增”的思想之配下,不求进取,只图守业,不谋发展,只求安稳;应付思想严重,工作热情不高,主动性不强,见工作就躲,见难题就绕。三是激励机制不完善。受经济社会影响,部分乡镇干部不再安分于自己的工资收入,而把主要心思用于经商或其他事情上,认为工作好不好,富裕自己最重要,导致乡镇干部工作积极性不高,事业心不强。

二、对策建议

(一)完善干部管理,提高整体素质。按照“三个代表”要求,着力建设一支顺民心、聚民力、带民富的高素质村级干部队伍,适应农村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一是积极推进村干部职业化管理,进一步明确村干部任用条件和职数,规范村干部选拔任用和教育管理办法,明确村干部待遇,建立健全村干部养老保险制度,形成村干部进、管、出相配套的管理机制,推行村干部报酬待遇绩效化,提高工资待遇。二是抓好村干部的教育培训。提高村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科技文化素质和解决农村各种矛盾的能力。三是推行目标管理责任制,完善监督,重奖严惩。要制定出明确的工作目标,严格考核,成绩突出的予以奖励。

(二)加强“两委”建设,发挥战斗堡垒作用。要进一步理顺村支两委的关系,形成村支两委高度统一,合作共事,共谋发展的良好氛围。坚决杜绝村“两委”两张皮的现象,民选村干部要有大局观念,自觉接受党总支的领导,克服片面的群众观念,充分发挥本地人办本地事的优势,不越级,不越权,诚信办事,为民办事,使党的各项政策在农村得到有效的贯彻落实,真正发挥好村级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切实巩固党的执政基础。

(三)优化管理机制,转变干部作风。着力抓好五个方面:一是进一步完善干部管理制度,制定或执行制度坚持一个标准,一视同仁,领导带头,严格以制度规范干部行力。二是完善考核机制,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原则,做到分线考核与综合评定相结合,实行逐月考核,量化打分、年底总评,全力营造浓厚工作氛围。三是实行权责挂钩,双向规范机制。采取科级干部联系区、企业,乡干部联系村,村干部分包各组等方式,严格落实责任,对不能稳定区内、村内局势的,任务落实不到位,工作不力,推诿扯皮,造成工作失误的,要坚决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决不手软。四是转变工作方式,抓好示范服务。农民不会干的干部要指导农民干;农民不敢干的干部要作示范;农民干不了的要带领农民干,以亲身实践让群众明白应该做什么,懂得怎样做。五是强化服务意识,真心实意地为群众排忧解难,切实建设成为服务型基层组织。要勇当“掌舵人”、“导航者”,因地制宜,调查研究,出点子、找路子、想法子,引导组干部转变观念,增强素质,及时为农民调整产业结构搞好产前、产中、产后服务,解除农民的后顾之忧。

(四)创新工作载体,探索支部建设新途径。一是推行村支部换届,增强支部活力。严格程序,采取“两推一选”的方法,每三年进行一次村支部换届工作,通过支部换届,把那些德高望重,群众基础牢,能办事,会办事,办成事的党员推选到领导岗位上来,切实改变某些村干部把党支部当成避风港的想法,真正树立为民干成事,干实事的人才能立住脚的良好风气。二是认真做好党员发展工作,优化党员队伍。要突出发展重点,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好一些村党员发展不平衡、村组干部中党员偏少的问题。三是切实加强党员管理,形成有效的管理机制。加大对流动党员管理力度,要通过建立流动党员登记制度,有效使用流动党员活动证,采取流动党员定期书面思想汇报等形式,将流动党员纳入组织视线,切实改变不受组织约束、不参加组织生活、不发挥作用、甚至不交纳党费的“四不”现象。

(五)加快干部流动,激发干事创业热情。一是建立干部教育轮训机制。以党校培训、外出学习等为手段,动员和组织干部参加各类培训,同时,实施轮训,加强对乡镇干部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切实提高干部政治理论素质和新形势下做好农村工作的本领。二是完善乡镇干部交流机制。出台乡镇干部交流办法,实施干部交流意向调查,有针对性分批次的实施交流,激发干部活力。三是优化干部提拔机制。对工作踏实、成绩突出、品行兼优的优秀乡镇干部要及时提拔重用,以充分调动其干事创业积极性。

第五篇:村干部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村干部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我镇村干部队伍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但面对新形势、新情况,村干部队伍建设中,部分村和村干部仍然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有:

(一)选拔任用的民主程度有待提高

部分村在村干部选任方面,仍然存在沿用传统方式多,新的方式少,村党支部“两推一选”等好的做法还没有全面推行,不能很好地征求广大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充分发扬党内民主。在村委会选举中,部分村民的参与意识不强,热情不高。有些村民怕耽误农活,不愿参加投票,在选组长时,则干脆抽签了事或轮流担任。

(二)教育培训机制有待完善。

一是村干部教育培训机会少,制度难落实。虽然制定了完善的教育培训制度方案,但是由于村干部工作繁忙,还要忙自己家的农活,参加教育培训时间少。二是培训的内容针对性不强。大多是传达贯彻上级有关会议精神和传授普通的病虫害防治知识,结合肖港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的相关实用技术内容较少。三是培训方式简单,手段不先进。一般是采取订阅农业报刊杂志、播放电教片、发送农业科技资料、请专技人员授课等形式,很少实地培训或外出参观,效果不理想。

(三)管理监督工作有待加强

一是村民对村干的监督有待加强。近几年,各村进行了村级财务

清理,实行了村务公开,设立了村务公开栏,对村干部的监督起了很好的作用,但仍有极少部分村村务公开内容不及时、不完备。本应由村民大会讨论决定的大事,一些村却由村干部几个人说了算。二是乡镇对村干部的监督管理难以到位。就目前的管理体制来说,乡镇对村干部的监督管理还没有一套全面有效的且操作性较强的制约机制,一般只有经管站每年例行进行一次村级财务审计。

(四)极少数村班子战斗力不强

一是少数村“两委”班子不团结。存在支部书记独政和村委会揽政、“两委”争政或搁政现象,村干部互相扯皮,互相拆台,工作互相推诿,个别甚至把这种权利之争作为家族、宗派势力谋取利益的工具。二是少数村干部工作不安心。少部分村干部有外出务工现象。三是少数村班子驾驭全局的能力和水平不高,在群众中没有威信。

(五)后备干部队伍培养难

一是后备干部素质有待提高,部分后备干部年龄偏大,文化程度不够高。二是培养方式滞后。一般村对后备干部只确定好人就算了事,平时缺少有意识的帮带和专门的培训。三是一部分后备干部外出务工,培养管理难以到位

二、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针对存在的上述问题,要客观面对当前农业、农村和农民的现实,既要分析客观方面的原因,也要寻找主观方面的原因,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当前农村工作任务重,难度大,村干部难当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农村基层工作复杂多元化,方方面面的“穿针引线”主要靠村干部来完成,计划生育、综合治理、发展经济等各项工作都是硬指标,马虎不得。特别是近几年,农村工作的方式和内容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如何加快发展经济,如何引导农民调整产业结构、推进农村产业化成为农村的热点、难点问题。要全面完成这些任务,村干部必须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同时,现在村级工作难度普遍增大,不少农民对政策和法律“一知半解”、“断章取义”,使得村干部常常感到难以适从。

(二)社会环境不好,村干部待遇差,村干部不想当

当前,农村民族派别势力仍然严重,各种矛盾纠纷和遗留问题较多。村干部处于各种矛盾的交织点上,工作中有时不仅得不到理解和支持,而且还会受到人身攻击和安全威胁。某些舆论导向的偏差,也激发了群众对村干部的不满情绪。致使不少村干部产生了“与其得罪人,不如当村民”的想法。同时村干部经济待遇差是他们不想当的一个重要原因。工资一般与工作绩效挂钩,工作量大,收入偏低,家庭负担又重,使一些村干部难以承受。

(三)村级负债严重,集体经济薄弱,村干部无力当

现在大部分村都在负债运转,发展举步维艰。各项历史性欠款已成为农村工作的最大难题,少的几千元,多的数万元。村干部经济收入好一点的,用自己的钱垫。不少地方村集体经济发展缓慢,除少数村有土地、鱼塘、荒山出租或农贸市场可为村增点收入外,大部分村几乎没有什么收入,致使村干部常常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

(四)个别村干部素质较低,思想保守

一是少数村干部文化水平偏低,政策水平不高,工作能力不强。二是极少数村干部思想保守,占位思想严重,不愿发展党员和后备干部。三是个别村干部与宗族派别势力交织在一起,影响了村干部和党组织的形象。四是“等、靠、要”思想严重,自我发展意识差。强调客观情况多,发挥主观能动性少。

三、对策与建议

1、各村党支部要健全和严格执行各项制度,发扬党内民主,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村委会要自觉接受村民的监督;村民要增强当家作主和民主法律意识,主动参加对村公共事务的管理和监督;乡镇干部要加强政策法律、市场经济知识、农业科学技术的学习,提高指导水平。

2、改革村干部选拔任用方法。一是要大力选拔靠得住、有本事、优秀年轻的村干部,选准配强村级领导班子。在村支部选举中全面推行“两推一选”,在村委会选举中,严格进行直选。在不违反有关法律的前提下,可借鉴国家公务员管理方法,试行村干部公职化管理。二是加强村级后备干部的选拔工作。每年要组织一次村级后备干部推荐工作,保证每村不少于3人。注重从科技专业户、致富能手和高中、中专毕业生、复退军人中选拔培养“一把手”后备人选。

3、改进村干部教育培养方式。一是抓观念更新,引导村干部牢固树立发展和创新的意识,发扬艰苦奋斗和自力更生的优良传统。二是抓岗位培训,增强村干部履行岗位职责的能力。分期分批举办培训

班,对村干部进行岗位素质培训,提高村干部驾驭市场经济能力和水平。加强对村级后备干部特别是“一把手”后备干部的教育培养。三是抓致富技能培训,发挥村干部带头致富的作用。每年不定期地组织村干部进行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力争使每位村干部能掌握1—2门实用技术,使村干部成为带头致富模范。

4、拓宽村干部管理监督渠道。一是坚持民主集中制,建立健全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的各项制度。每月至少召开一次由村党支部书记主持、村“两委”班子成员参加的会议,集中研究、民主决策村务中的重大问题。二是实行村务公开,强化群众对村干部的监督。加大村务公开监督工作力度,规范公开办事的程序,扩大村务公开的范围,增加工作透明度。实行村干部向村民述职制度,保证每年至少召开两次全体村民大会,讨论和决定村级事务管理中的重大问题。三是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建立谈心谈话和诫勉制度,及时了解村干部的思想、学习、工作等全面情况,完善村干部个人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建立村级“一把手”重大事项报告档案。四是探索审计监督新途径,加强对村级“一把手”的任职审计。对村级“一把手”不定期进行经济责任审计,对离任的村干部要进行离任审计,并将结果向群众公布。

5、强化村干部的考核激励机制。一是明确责任机制。实行村党支部和村委会“一把手”负责制,并按照职位分工确定每位村干部的岗位职责。二是完善目标机制。按照“细化、量化、科学化”的要求,合理确定任期目标和年度工作目标,推行目标管理。三是强化考核机制。坚持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结合、乡镇考核与群众评议相结合,力

求考核结果客观公正。四是严格奖惩机制。根据考核结果,积极运用奖惩手段,按照考核办法给予奖惩。

6、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切实提高村干部待遇。要面向市场,立足本地资源和条件,围绕农村产业结构、农业产业化经营,建立和培育农畜产品流通市场,兴办各种经济实体和服务实体。在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增加村级收入的基础上,要增加村干部工资,充分调动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

推荐专题: 浅谈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其对

相关推荐
本站文档由会员上传,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发送邮件至89702570@qq.com联系本站删除。
Copyright © 2010 - 千文网移动版
冀ICP备20200271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