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更多文库 > 1号文库 > 详情页

地质地貌论文

2022-12-10 00:39:14

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地质地貌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千文网还可以找到更多《地质地貌论文》。

第一篇:地质景观论文

喀斯特地貌地理分析

摘要:喀斯特地貌作为地理景观中的一种,分布广泛,类型之多,为世界罕见。对喀斯特地貌的分析有利于我们增加地理知识,了解世界文化。关键词:喀斯特地貌、成因、开发利用 正文:

一、起源和成因

(一)起源

“喀斯特”(Karst)原是南斯拉夫西北部伊斯特拉半岛上的石灰岩高原的地名,那里有发育典型的岩溶地貌。“喀斯特”一词即为岩溶地貌的代称。中国是世界上对喀斯特地貌现象记述和研究最早的国家,早在晋代即有记载,尤以明徐宏祖(1586~1641)所著的《徐霞客游记》记述最为详尽。

(二)成因

喀斯特地形的形成通常是温带气候地区pH值较低的酸性雨和石灰岩层所造成的。随着地表下的岩石不断与水反应,将不溶的碳酸盐在与二氧化碳的共同作用下不断生成可溶但不稳定的碳酸氢盐,在排水较好的地下岩层就能形成一个大的溶洞。溶洞中的水在流动时,其溶解的碳酸氢盐就可能分解,再度形成不溶的碳酸盐沉降在地面。溶洞中从高处落下这样的水滴就可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将碳酸盐沉降在溶洞顶部,而另一部分则会在地面沉降。上部的碳酸盐沉降往往形成一个倒锥形的钟乳石,而地面上会形成形如其名的石笋。另外还受流水的溶蚀作用、流水的流动作用、风化作用等影响。

二、喀斯特地貌分类

(一)按其发育演化

(1)地表水沿灰岩内的节理面或裂隙面等发生溶蚀,形成溶沟(或溶槽),原先成层分布的石灰岩被溶沟分开成石柱或石笋。(2)地表水沿灰岩裂缝向下渗流和溶蚀,超过100m深后形成落水洞。

(3)从落水洞下落的地下水到含水层后发生横向流动,形成溶洞。(4)随地下洞穴的形成地表发生塌陷,塌陷的深度大面积小,称坍陷漏斗,深度小面积大则称陷塘。

(5)地下水的溶蚀与塌陷作用长期相结合地作用,形成坡立谷和天生桥。

(6)地面上升,原溶洞和地下河等被抬出地表成干谷和石林,地下水的溶蚀作用在旧日的溶洞和地下河之下继续进行。

(二)按出露条件

裸露型喀斯特 覆盖型喀斯特 埋藏型喀斯特

(三)按气候带

热带喀斯特 亚热带喀斯特 温带喀斯特 寒带喀斯特 干旱区喀斯特。

(四)按岩性

石灰岩喀斯特 白云岩喀斯特 石膏喀斯特 盐喀斯特

三、环境问题

(一)石漠化问题

热带亚热带湿润与半湿润气候条件,溶岩极其发育的自然背景下,受人为活动干扰,使地表植被遭受破坏,造成土壤严重侵蚀,基岩大面积裸露,土地退化的极端表现。

(二)缺水问题

河深坡陡,地下水深埋,水资源利用难度大

(三)地下水污染

岩溶地区人类活动,常在地下河系统的汇水区,而地表水常通过落水洞排入地下,缺乏过滤作用,岩溶水极易受到污染,中国南方多地下河已变成下水道。

(四)地面塌陷

(1)基岩塌陷:分别有地下河塌陷、矿产开采塌陷、蒸发岩溶石塌陷。岩溶上松散沉积层中的塌陷:地下水位坡动引起土中潜蚀,产生土洞,导致塌陷。(抽水、气候变化、水库蓄水)(2)震动:工程施工。(广西贵港市樟木镇塌陷)(五)洪涝产生与加剧原因 :(1)季风区降水分配时间不均匀(2)岩溶地下水系发育

(3)水土流失,泥沙淤塞地下河咽喉部位

(4)大江大河上建水库,地表水沿地下河倒灌以致其内涝问题加剧。

四、开发利用

喀斯特地区地表异常缺水和多洪灾,对农业生产影响很大。但地下水蕴藏丰富,径流系数在热带喀斯特区域为50~80%。亚热带喀斯特区域为30~40%,温带为10~20%。在华北一些石灰岩分布地区,地下水在山前以泉的方式流出,如北京玉泉山的泉水、河南辉县的百泉、山西太原的晋祠泉、济南的趵突泉等。合理开发利用喀斯特泉,对工农业的发展有重要意义。在南方多地下河,引喀斯特泉堵地下河,钻井提水等方法可解决工农业用水。地下河纵剖面呈阶梯状,有丰富的水能资源,可以筑坝发电。如云南丘北六郎洞水电站,是中国第1座利用地下河的水电站。湘、黔也利用这种优越条件建造了多座400千瓦以上的地下水电站。喀斯特地区的地下洞穴,常造成水库渗漏,对坝体、交通线和厂矿建筑等构成不稳定的因素。研究和探测地下洞穴的分布,及时采取措施,是喀斯特地区建设成功的关键。喀斯特地区有丰富的矿床,例如石灰岩、白云岩、大理石、石膏和岩盐等。在喀斯特剥蚀面上和洼地中沉积有铝土矿,古溶洞和裂罅中沉积有铅、锌、硫化物、汞等砂矿体,地下溶洞也是富集石油和天然气的良好场所,华北地区的一些油田就是位于喀斯特区域。有些溶洞可作地下厂址和地下仓库。

五、旅游景点

中国喀斯特发育的多轮回和地带性特点,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千姿百态的喀斯特地貌景观和巧夺天工的洞穴奇景,是中国重要的旅游资源。桂林山水(见桂林市)、云南石林、四川九寨沟(见九寨沟自然风景区)、贵州黄果树(见黄果树瀑布)、济南趵突泉和北京附近的拒马河等都已成为闻名于世的游览胜地。总结:

喀斯特研究在理论和生产实践上都有重要意义,喀斯特地区有许多不利于生产的因素,需要克服和预防,也有大量有利于生产的因素可以开发利用,因此,要在本质上区分不同的喀斯特地貌,了解其在水库选址、储油气构造、桥梁建设以及医疗上的利弊影响,这样才能真正的克服与运用这一奇特的地质景观。

参考文献:

《地理科学进展》2000年03期 喀斯特地貌研究进展与趋势

《国土资源高等职业教育研究》 2006年02期 喀斯特地貌形成的主要作用分析

第二篇:关于地理地质的论文

随着我国的经济实力不断加强,对于各种地质的勘察与勘测活动不断增多,而对于地质勘察的形式与技术手段来说,要不断的加强和应用新技术,以提升地质勘测的精度和技术含量。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地理地质的论文,供大家参考。

  关于地理地质的论文篇一

《 国家地理标志伍家台贡茶的生态农业地质环境研究 》

历史名茶伍家台贡茶,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国家地理标志商标、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2],具有味甘、汤色清绿明亮、似熟板栗香味等优点,久负盛名,早在清朝时乾隆御笔赐“皇恩宠赐”匾,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伍家台贡茶原产地,是湖北宣恩县万寨乡伍家台村、板场村、马鞍山村等,现其地理标志保护范围,已扩展为该县万寨乡、晓关侗族乡、椒园镇、珠山镇、长潭河侗族乡、沙道沟镇等6个乡镇。

宣恩县,位于新阶段扶贫攻坚主战场武陵山片区[3-5]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世界硒都”[6],是“2013年度全国重点产茶县”(排名第34名),为“2013年度全国十大生态产茶县”。该县万寨乡为“湖北省十大茶叶名乡名镇”,并享有“中国贡茶之乡”美誉。茶叶产业为该县(尤其是北部万寨等乡镇)支柱产业。

目前,宣恩县(尤其是万寨乡)茶树培植、茶叶加工、茶文化保护的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2],伍家台贡茶的质量、声誉、富含硒元素与其产地的自然因素密切相关。然而,对于自然因素研究相当薄弱,尤其是原产地土壤地球化学环境。因此,为推进宣恩县茶业科学发展,湖北省国土资源厅科技计划纳入“宣恩县优质贡茶产地土壤地球化学特征研究”

项目(编号:ETZ2010A08),开展贡茶产区的农业地质环境与地球化学背景研究[7],该项目由湖北省第二地质大队承担完成。在此基础上,笔者重点以“中国贡茶之乡”宣恩县万寨乡为例,探讨伍家台贡茶的生态农业地质环境。

1 研究区农业地质环境条件

伍家台贡茶茶多酚含量高达19%~32%,氨基酸为3.0%~4.5%,水浸出物含量较高,≥36.0%。好山好水出好茶,该茶品质取决于农业地质环境等地理标志自然因素。

1.1 气候与水文

研究区宣恩万寨乡处于亚热带季风型气候区,具有气候温和湿润、光热丰富、降水充沛、雨热同期等特点。年平均气温15.4

℃,极端最高气温40.8 ℃,极端最低气温-12.7 ℃,无霜期245 d。区内气候随海拔高程的变化呈明显的垂直分带特征。伍家台贡茶茶区年积温(≥10 ℃)为4

500~5 000 ℃。常年多雾,年雨量为1 500~1 600 mm。土壤偏酸性,pH

4.5~6.0。显然,伍家台贡茶茶区相当适合茶树喜阳耐阴、喜酸耐铝等生长习性。

茶区所在区域河流属清江水系,受区域构造控制,主要河流顺构造线发育,各级支流一般斜切构造线,水系呈树枝状。发育磨溪、熊家河两条主要河流。地下水类型可分为松散堆积层孔隙裂隙水、基岩裂隙水和岩溶水3种。伍家台贡茶茶区山青水秀,地表水达到国家《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的Ⅱ类水质标准。

1.2 地形地貌

研究区区域呈构造剥蚀岩溶、构造侵蚀中山地貌形态,山体多呈北东、北北东向展布,地势高峻、河谷深切,岩溶及其组合形态在垂向上具有成层分布的特点。地形总趋势为:中部沿磨溪河谷底,向南东和北西方向逐渐升高。

中部余家湾-板场-陈家沟、北西侧绿风坪-向家坨为碳酸盐岩分布区,地势陡峭,主要发育岩溶槽谷、洼地、漏斗、残丘、孤峰等岩溶地貌形态。

在伍家台-茶园包、新屋垭-天井鹅屋场碎屑岩分布区,地势较碳酸盐岩区相对平缓,主要发育侵蚀残丘、沟谷,沟谷切深较浅,山脊线较模糊。

地形地貌对茶树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影响气候特点产生作用的。伍家台贡茶茶园海拔400~900

m。海拔升高,气温下降,相对湿度(多云雾)明显提高,降水量增大,日照时间减少,积温下降。另外,地形地貌还影响岩石的风化、搬运、沉积等过程,从而影响土壤母质特点。

1.3 地层岩性

恩施州富硒土壤的母岩,主要有二叠系下统孤峰组、奥陶系上统-志留系下统龙马溪组、寒武系下统牛蹄塘组等黑色岩系。煤系地层二叠系上统龙潭组、二叠系下统梁山组、三叠系上统九里岗组等也是富硒土壤的重要母岩。

上述黑色岩系与煤系地层等富硒母岩,在宣恩县均有分布。但是研究区只分布三叠系嘉陵江组、巴东组。嘉陵江组为碳酸盐岩沉积。巴东组为一套滨海-浅海相砂泥质-碳酸盐岩沉积。

1.4 岩石风化情况和土壤特征

因母岩与母质的不同,研究区岩石风化情况和土壤特征大致可分为两种情况,一是砂岩、粉砂岩、泥岩等碎屑岩地层区域,二是灰岩、石灰岩等碳酸盐地层区域。

碎屑岩地层区域:以伍家台、王家湾一带为代表,主要出露巴东组二段紫红色粉砂岩、泥岩。此类区域基岩出露深度较小,一般为30~90

cm左右,出露厚度相对均匀,如伍家台核心产茶区土层厚度在80 cm左右;土壤以残积土坡积土为主,含较多的粗粒成分,一般为直径2

cm左右的碎石,因而土质较为疏松;此类区域岩石风化的另一个特征是残积层、全风化、强风化等风化带发育完整,这是由于碎屑岩类的风化主要以物理风化作用和生物风化作用为主,化学风化作用较小,土壤分层结构也较明显,表土层、心土层、底土层发育比较完整。这种风化带发育完整的地层结构有利于土壤存积水分,也利于植物根系生长。

碳酸盐地层区域:以板场、长茅岭一带为代表,主要出露地层为巴东组三段浅灰色、灰色中至厚层状灰岩、白云岩。此类区域基岩出露深度变化较大,主要受岩溶作用控制,基岩埋深在10~500

cm不等,土壤中粗粒成分较少,土质相对密实;由于碳酸盐岩的风化以化学风化为主,此类区域岩层风化带发育常不完整,一般没有残积层和全风化层,这种岩层结构特点不利于土壤存积水分,相对密实的土质特点也不利于植物根系生长。

2 样品采集与测试

2.1 样品种类与数量

采集样品分为:土壤样品、岩石样品、水样和茶叶样品四类。共采集土壤样品27个(包括2组4个重复样)、岩石样品28个(包括3组6个重复样)、水样3个、茶叶样品9个。

2.2 样品采集单元

2.2.1

土壤、岩石样品。通过现场地质调查,伍家台地层出露特点主要受宣恩向斜构造控制,产茶区主要集中在三叠系中统巴东组一段、二段、三段地层中,其中巴东组一段、三段主要为灰色、浅灰灰色灰岩、白云质灰岩等碳酸盐地层,巴东组二段主要为紫红色泥岩、泥质粉砂岩等碎屑岩地层。

根据上述茶叶种植区地层出露特点,样品采集中土壤、岩石样品布置在5条剖面上,一条位于巴东组一段,两条位于巴东组二段,两条位于巴东组三段地层中。

2.2.2 茶叶样品。分别在“贡茶”传统种植区、长茅岭茶叶基地以及伍家台核心产茶区进行采集。

(1)“贡茶”传统种植区单元。出露基岩都为巴东组二段紫红色泥质粉砂岩。分为3个亚单元:昌臣公司茶厂有机茶叶基地亚单元,位于昌臣公司东侧,面积约50

m×80

m,茶树生长旺盛,降雨充沛,气温适宜,茶区西侧为乡村道路,北侧为民房;尖峰包东南坡亚单元,此亚单元位于尖峰包东南侧坡地上,呈阶梯形,北东两侧被河沟包围,雾气较重,湿度大,茶树生长旺盛;杨家坨东侧茶区亚单元,此亚单元位于杨家坨2个山包上,高程720

m左右,茶树生长旺盛,降雨充沛,气温适宜,茶区有沼气池。

(2)长茅岭茶叶基地单元。即长茅岭全国有机茶示范基地,出露巴东组三段岩层,山顶南侧局部零星有巴东组四段地层。面积50 000

m2左右,此区域为一走向北东的椭圆形山包,高程780~830 m。

(3)伍家台核心产茶区单元。此采样单元出露巴东组二段地层,位于尖峰包南侧平台上,其原始产茶区由于伍昌臣后代建房占用,仅剩下70

m2左右。采样单元高程720

m左右,所在区域自北向南大致呈阶梯状,北侧为尖峰包,东、南、西侧皆为水沟,这种特殊的地形条件使得此区域雾气较重,这也可能是茶叶品质优良的一个原因。

2.2.3 水样品。S1采集于传统种植区采样单元内的一眼深井,S2采集于长茅岭采样单元内的一个山泉,S3采集于板场磨溪河。

3个采样单元中,Se、Zn、Pb、As

4种元素表现出较大的差异。其中Se元素表现为传统产茶区含量明显大于其他2个采样单元含量;Zn表现为核心产茶区含量>传统产茶区含量>长茅岭基地含量;Pb则表现为核心产茶区含量明显小于其他2个采样单元;As表现为传统产茶区含量>长茅岭基地含量>核心产茶区含量。

由上述分析可知,相对于长茅岭基地、核心产茶区而言,伍家台贡茶传统产茶区茶叶富含硒,硒含量明显高于东部一些历史名茶。核心产茶区受污染程度最轻,从Pb含量这一指标上看,仅此采样单元茶叶完全符合卫生标准。

从水样pH检测结果来看,仅取自于传统产茶区的S1样品pH符合5.50~6.97的要求,长茅岭水样和板场水样pH均偏大,不符合《无公害食品茶叶产地 环境条件》中对茶叶产地灌溉用水的pH要求。

4 结论

武陵山片区宣恩县是重要的产茶区,茶叶生产为当地 农业支柱产业。伍家台贡茶,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国家地理标志商标。

茶树生长习性、气候、水文、地形、地貌、土壤物理性质、土壤与水地球化学特征、土壤的母质成分、茶叶中的硒元素等农业地质环境条件,确保了伍家台优质贡茶产区贡茶的优秀品质。

茶叶元素地球化学、土壤类型、土壤主量元素、土壤营养元素、土壤中人体营养元素、土壤中对人体有毒元素、岩石与水的化学成分等方面,显示伍家台优质贡茶产区有很好的地球化学背景。

伍家台贡茶茶叶Se含量为0.024~0.174 mg/kg,平均0.076

mg/kg。相对于长茅岭基地、核心产茶区而言,伍家台贡茶传统产茶区茶叶富含硒,硒含量也明显高于东部一些历史名茶。研究区茶叶Zn含量为30.2~138.0

mg/kg,平均69.0 mg/kg,比日本的34.6 mg/kg,斯里兰卡的35 mg/kg,以及我国平均量40.6

mg/kg高得多。茶叶Cu、Cd、Cr、Hg、As含量远低于限量标准,完全符合相关质量要求,但是,Pb有一定超标。然而,Se对Pb等重金属毒性具有拮抗作用,只要保证茶叶富含硒,Pb有一定超标并不是问题。

茶区土壤Se含量为0.163~0.961 mg/kg,平均0.390 mg/kg,略低于富硒土壤的标准(大于0.4

mg/kg);有效Se为0.028~0.118 mg/kg,平均0.072 mg/kg;Zn含量为46.2~175.0 mg/kg,平均77.0

mg/kg。27个土壤样品中,6个(T8、T20、T21、T11、T12、T16)为富硒土壤。土壤中对人体有毒元素Pb、Cu、Cd、Cr、Hg、As含量很低,土壤环境质量符合Ⅰ类土壤要求,土壤质量基本上保持自然背景水平,土壤环境良好,没有受到大的污染。按照第二次全国土壤普查中的土壤营养元素分级标准,研究区内土壤极缺乏有机质、很缺乏全P、缺乏全K等营养元素。

  关于地理地质的论文篇二

《 地理信息系统在地质找矿中的作用及应用 》

[摘要]GIS技术改变了以往依靠传统手工图纸进行成矿数据管理、采集、处理与解释的方式,实现了各类海量数据进行集成、综合管理、快速处理与分析、可视化输出的现代化技术过程。地质人员可以根据对成矿规律的认识、成矿作用贡献的大小对不同的成矿信息图层(如构造、地层、化探等图层)赋予不同的影响因子来实现成矿远景区的定量预测。立足于GIS 技术的成矿预测方法体系,无论从理论、技术、逻辑和效果看,都优于传统的方法系统,赋予了成矿预测新的概念和内涵。本文着重介绍GIS在成矿预测中的主要优势和应用。

[关键词]GIS 矿产勘查 应用 前景展望

[中图分类号] F416.1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5)-9-262-1

1地理信息系统(GIS)概述

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即GIS)是以地理空间数据库为基础,在计算机软硬件的支持下,运用系统工程和信息科学的理论,科学管理和综合分析具有空间内涵的地理数据,以提供管理、决策等所需信息的技术系统。它可以制作精度十分复杂的地形和地质图,并能对图形数据与各种专业数据进行一体化管理和空间分析查询,从而为多源信息的综合找矿预测提供了较为理想的平台。

2地理信息系统(GIS)在地质找矿中的作用

GIS的出现,其强大的数据采集、分析、管理功能,为解决环境及资源问题提供了一条康庄大道。在具体的地质找矿工作中,具有以下的优势与作用:

2.1完备的数据库系统

GIS简单而言,是一种处理数据输入/出、图件产品的计算机软、硬件系统,它集采集、存储、管理、检索和综合分析各种地理空间信息为一体,涵盖了计算机的各种应用程序和各种地学信息数据,并且还可以有效地组织而成的现实空间信息模型。在地质找矿勘查工作中,地质人员可以通过输入空间材料的数据,形成各种模型,并且可以从视觉、计量和逻辑上对现实空间进行模拟、管理及预测;地质人员可以随意的抽取、组合、传输相关的空间信息,对各类数据所形成的图片进行仿真模型,有效地预测出成矿的规律及岩土成分。

2.2先进的空间分析技术

GIS相较于传统找矿方式的主要优势即是其拥有卓越的空间分析技术,GIS的空间计算和分析功能可以对地质体系中的空间关系进行科学的定量定性分析。例如,GIS具有的叠加功能在矿产资源勘察中具有很高的应用频率,通过将各种图形信息进行重叠放置可以有效提取矿产信息,并对各项成矿信息进行严密的分析计算,而在重叠放置的过程中没有数量限制,可以有效纳入更多的数据信息,进而可以增加其计算精准度。

2.3具有强大的数据模拟分析功能

GIS可以进行大量的数据模拟与分析,例如地震数据处理、遥感数据处理、地球化学数据处理等。为丰富多彩的空间信息分析与综合提供了有力的新工具。GIS的空间数据分析功能还有拓扑叠加、缓冲区分析数字地形分析等,为建立完善的专业设计、分析、评价、辅助决策模型提供了强有力的分析工具。

3 GIS在地质矿产勘查中的应用

3.1对成矿模式进行预测分析

通过GIS,以海量综合信息为基础,便能做好空间采样,从时空和多元统计的角度来分析构造演化、火成活动和沉积相等地质特征。可以对成矿进行预测,对矿产勘查等相关工作进行合理地指导,还可以对区域地质演化进行模拟。

3.2GIS成矿预测异常应用

GIS应用于成矿预测,主要是借助其功能对地质异常进行分析,对成矿可能地段、找矿可行地段和找矿有利地段的圈定,通过各种地质异常(断层,地层、岩浆岩、物化探异常等)分析和已知矿床(点)的关系,通过统计分析,计算异常和矿点的关系,断裂影响带的半径等,从而研究其空间相关性。根据找矿有利度,可以产生新的数据层,通过GIS的空间分析叠加功能,圈定成矿预测区。而后构建GIS成矿空间预测模型,圈定找矿地段,综合不同地质信息、找矿信息、进行融合,筛选,匹配,叠加等。最后,通过找矿证据层的数据叠加,生成新的数据层,圈定成矿预测区域。

3.3地质矿产调查与填图应用

GIS已在地质矿产勘查中得到广泛应用,并取得许多瞩目成果。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早在1985~1989年就将其应用于地质矿产调查和填图。目前,澳大利亚开始利用计算机笔记本以数字形式采集野外地质数据,建立有关数据库,我国也建立了中国金矿大型数据库,对中国大地构造1~3级单元按最新研究动态进行划分并建立属性表,结合其他成矿信息,进行成矿GIS分析,预测区域成矿靶区。在国内,原地矿部系统许多单位已购买一些MAPGIS,GIS已开始普遍应用于地质调查。此外,还有一些利用国外GIS进行矿产资源研究与建立地学多源信息系统的新成果。

4 GIS未来应用展望

尽管GIS在地质找矿工作中的应用还存在诸多不足,但却有着广阔前景。GIS在地质中的应用逐步成熟起来,向地质学家们提出更多更新的要求。一些标准化措施、工作规范会相继出现,研究人员严格根据GIS分析要求采集原始数据,学术刊物按相关规定发表地质资料,依此循序渐进经相当时期甚至几代人的积累,一个地质研究全面定量化的时代必将最终到来,从而导致地质学在许多基本认识上的重大飞跃和找矿的重大突破。更重要的是,研究人员知识面的拓宽和综合技能的提高会使得地质信息系统应运而生,完成研究手段从通用GIS到专用GIS的根本转变,其深远意义不言而喻。

5结语

随着地质勘查工作的深入,工程建设规模的扩大,矿山的地质勘查深度及广度的不断拓展,勘察信息需要交流的速度也越来越快,这就迫切地需要一种方便快捷的手段作为勘查信息交流的载体,而GIS技术可以很好地满足这种需求。GIS技术可以更为有效和直观的勘察矿山地质状况,增进地质勘查行业内外人士对矿山地质环境的感性认识。总之,利用GIS技术提升并改造传统的矿山地质勘查技术水平,对于提高矿产储量估算的智能化和管理的自动化水平以及工作效率的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王玉莉,陈加峰,刘伟,张建国,刘楠.基于GIS技术的矿产资源信息化现状及分析[J].农业网络信息,2014,09:36-39.

[2]王菁,王锡,张志.地理信息系统在矿产资源勘查领域中的应用[J].技术与创新管理.2009,30(2):248-249.

[3]吕法海.矿产勘查工作中地质工作方法的应用[J].城市地理,2014,14:44.

有关关于地理地质的论文推荐:

1.有关地理地质毕业论文标准范文

2.浅谈地质地理毕业论文范文

3.有关地理地质论文

4.地理地质分析论文

5.地理地质论文范文

第三篇:地质地貌景观

地质地貌景观气象气候景观自然景观水土地理景观生物景观

寻宝记

旅游资源的种类旅游资源的特性旅游资源的价值人文景观人文景观文化艺术景观 风土人情景观多样性 非凡行 可创造性 长存性 美学价值 科学文化价值 历史文化价值 经济价值

推荐专题: 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论文开题报告格式 地质地貌论文

相关推荐
本站文档由会员上传,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发送邮件至89702570@qq.com联系本站删除。
Copyright © 2010 - 千文网移动版
冀ICP备20200271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