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更多文库 > 1号文库 > 详情页

有效的班级活动推动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毕业论文)(范文五篇)

2022-12-10 00:37:25

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有效的班级活动推动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毕业论文)(范文五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千文网还可以找到更多《有效的班级活动推动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毕业论文)(范文五篇)》。

第一篇:有效的班级活动推动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毕业论文

贵州师范大学(自学本科)

毕业论文

题 目:农村小学班级活动有效开展的研究

业:教 育 管 理

作 者:孔 令 雪

联系电话:***

完成时间:2013年09月29日 农村小学班级活动有效开展的研究

作者:孔 令 雪

摘要:学生学习成绩、技能培养、德育提高是辩证相存的,只有处理好“应试教育”和“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搞好社会、学校、家长与老师之间对班级活动的认识,按照学校的活动合理安排班级活动次数,与教育教学紧密结合、健康有益、目的明确的活动内容,充分发挥班级活动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会使辛勤的园丁们事半功倍。因为有效的班级活动,弥补了课堂教学的局限性,丰富了课外生活,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有助于学生快乐成长!

关键词:农村小学;班级活动;有效开展

“受‘应试教育’和‘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一些家长和学校领导、教师认为活动与学习必将陷入非此即彼的矛盾中。”按目前的教育状态来说,这种想法是有它一定的存在空间的。但是通过多年的班主任经验,我认为组织有效的班级活动能够推动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

班级活动是思想政治,文化知识教育的载体,能使同学们通过活动来丰富自己的生活,并从中受到启迪和教育。产生了极大的集体荣誉感。集体荣誉感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1]。一名学生如果能为自己的班集体争得荣誉,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称赞,那是最值得骄傲和自豪的,因此,作为班主任老师一定要善于用集体荣誉感调动每一位同学的积极性,要让同学们知道,目标要一步一步实现,荣誉得一点一点积累。学生们对集体做的任何一点,哪怕是很微小的贡献,我都会细心观察,及时给与肯定和赞扬。在同学中大张旗鼓地表扬“爱集体、争荣誉、做好事、讲奉献”的闪光思想和行动,使学生们意识到“为集体做好事光荣”。这样不仅能够为班级带来活力,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对同学们的学习成绩也起着直接和间接的推动作用。但班主任应该掌握班级活动的几种类型,弄清楚班级活动与教育教学之间的关系、注重班级活动的注意事项,采取正确的措施,相信班级活动就能有利于提高学生成绩。

一、班级活动的类型

按照班级活动的内容,结合小学班级工作的实际,可将班级活动划分为以下几类:

(一)、班级例会

在小学阶段,班级例会是每周必不可少的,是对学生一周即将开展的活动做相关安排;是对班级管理工作的部署。所以在召开班级例会时就必须引导全班同学对班级实行民主管理。民主的管理,可以增进每位学生对班级情况了解,也可以让学生学会管理。这样的班级里会才更有意义。

(二)、主题中队会

少先队组织是小学生最向往的活动组织。小学生心中当上少先队员是无比自豪的事。少先队阵地活动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活动,而这些活动都必须是少先队员才能参加的。比如说:校园红领巾小广播、文明监督活动、到敬老院慰问孤寡老人、向国旗敬礼网上 签名活动和主题中队会等等。所以,配合学校少先大队部,围绕一个教育主题而召开的大、中队会是班级活动的一种重要的活动类型。

(三)、学习活动

学习是学生的首要任务,为扩展学生的知识领域,提高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应定时开展班级学习活动。主要方式有:学习方法指导、读书方法指导、知识竞赛、成立学习小组等。

(四)、队组织活动

队的组织生活是全面提高少先队员素质、发挥少先队员先锋模范作用的保证。组织本班少先队员过好少先队的组织生活,是少先队组织先进性和严密性的重要体现,也是少先队内部生活与儿童活动有所区别的一个重要标志。因此,将少先队组织活动和班级其他活动有效的结合起来,使班级的凝聚力得到提升。

(五)、科技活动

引导学生在课外开展科技活动,参与乡村少年宫的科技小组活动,培育科技创新能力,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和多方面的兴趣爱好,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志向和理想,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以及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严谨的科学态度、坚忍不拔的毅力和敢于创新的精神。主要方式有:科技实践班会、各种科技兴趣小组。

二、班级活动的教育教学意义

活动不是孤立的活动,抓成绩也不能单纯的抓成绩。不能为了搞活动而活动。作为班主任,是班级活动的执行导演,一切活动都要与班级管理,与教育教学紧密结合起来,班级活动要为这二者服务。最终是为提高成绩而服务。如果是单纯的带学生去玩,没有目的,玩到什么时候是什么时候,想怎么玩就怎么玩,那样的活动,不论学生多么开心,我想对学生成绩的提高都是没有一点用处的,这样的活动开得越多,学生的心就离课堂越远。就再也谈不上对提高成绩有利了。

(一)、班级活动弥补了课堂教学的局限性,是提高学生成绩的必要手段。我不排除单纯为了活跃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而进行一般性的娱乐活动。但这样的活动绝不能过多。对于寓教于乐的一些活动来说,对同学们的思想和行为具有一定的教育和影响作用。比如,观看具有深刻教育意义的电影、听相声、讲历史伟人故事、学唱红歌,不仅能够调节同学们的课余生活,而且能够使同学们在美的享受和欢乐的气氛中学到知识,陶冶情操,激励斗志。作为班主任,要善于引导和组织同学们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娱活动。由此可见,就班级活动和学生成绩二者的关系看,前者是手段;而采取的一切手段,都要为提高学生成绩服务。这样就大大弥补了课堂的局限性。

(二)班级活动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从活动中受到启迪和教育

比如:2008年春节的冰灾、5.12汶川大地震,我在班里开展了“大雪无情人有情”、“为灾区人民献爱心”等一系列活动,本身我们平塘受的冰灾很严重,再让学生看新闻了解灾情,然后组织学生利用班队会活动通过舞蹈、小品等形式进行宣传,最后让 学生献爱心捐钱捐物,将活动开展到高潮。通过活动,师生因为共同的心愿走在了一起,同学们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心连在一起,特别是一些成绩不太好的学生,在活动中得到关注,感受到班集体的温暖,发挥自己的特长,表现得尤为积极,同时通过活动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在这样一个集体里,学生的学习氛围更加浓厚,学习成绩就不言而喻了。

(三)、班级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像我们班今年的活动:三月,“学雷锋 做好事”系列活动;四月,开展“懂礼貌 讲卫生”的主题活动;五月,开展“爱劳动 爱学习”主题教育;六月,开展“红领巾心向党”六一庆祝活动和“祖国好 家乡美”系列活动、三生四爱五心五好等活动。班主任结合本班情况,确定活动主题,制定活动计划,然后有目的有步骤的通过各种形式开展活动。让学生从活动中得到锻炼,开发了智力,增强了审美情趣,在活动中得到启发。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提高了,明白了学习的重要性,学习成绩自然会越来越优秀。今年我们班在全镇的统考统中语文、数学各科的分值都名列前茅。班上60人,对农村小学来说不容易哦!我清楚这成绩与班级活动是不可分割的。

(四)、班级活动能够促进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

在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上促进个性特长发展,应该是素质教育所追求的东西。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不可能都是相同的,教师应该因人而异,因材施教,通过开展不同的班级活动来发现、培养学生的特长。每学期,我都组织全班开展“美术、书法比赛”活动,并组织学生参加了学校乡村少年宫的舞蹈、音乐、经典诵读、体育等兴趣小组的活动。结果,我的班级都涌现出了一批美术、书法、诵读、舞蹈爱好者,这一活动很好地照顾到了学生的兴趣爱好,促进了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

(五)、班级活动能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

班级活动是集体主义教育的好载体,是增强班集体凝聚力的最行之有效的途径。集体主义教育要在集体活动中养成,脱离了集体,集体主义教育将失去根基而成为空谈[2]。我们可以通过组织参与学校每年的庆“六.一”和冬季运动会等活动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在班集体的成长过程中使学生明白团结就是力量,只有团结起来才能战胜一切困难等道理,正确理解个人和集体的关系,感觉集体的力量和温暖等,从而逐步形成集体主义意识,产生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有了一个健康向上的班集体,集体成员就会互相帮助,互相鼓励,互相学习,大家就会牢牢地以班集体为核心,积极地做好学习和工作。

三、有效开展班级活动的策略

(一)、明确活动的目的,内容健康有益。

提高思想认识,要明确为提高学生成绩而开展班级活动,审慎地选择活动内容,是实现班级活动有利于学生成绩提高的重要保证。目的明确了,活动内容选择好了,才能使同学们在欢娱中受到感染和熏陶。“乐”的内容是十分广泛的,它大体可分作体育类、文学类、音乐类、操艺类等四大类。就内容的选择讲,大多属于中性的但也要强调思想的健康和有益。如书法的具体内容起码要正确;舞蹈不能搞什么黑灯下贴面舞;美术摄影不能低格调。

(二)、与教育教学紧密结合,把思想教育贯穿于活动的全过程。

为了实施教育的目的,必须认真地把班级活动组织起来。同时,在进行班级活动的全过程中,都要赋予思想教育的内容。譬如,活动前进行阐明活动目的的简单动员,提出要求;活动中倡导良好的风尚和道德,保证活动顺利进行;活动后作个简要的小结,予以提示。总之,要把思想教育融在整个娱乐活动的过程中,真正使同学们在其中受到启迪和教育。

(三)、合理安排活动的次数,努力与学校的活动相一致。

班级的活动尽量与学校的活动保持一致,不能相互矛盾,班级的活动主要是围绕着学校的活动计划而开展的,如果与学校的活动安排相矛盾,那么不管是当“演员”的学生,还是当“导演”老师,都会觉得很累,结果是得不偿失,结果是自己班的活动没安排好,学校的计划也不能很好的配合完成,学生既忙于班级活动,又忙于应付学校活动,哪还有时间和精力来搞好成绩呢[3]?所以班级活动安排一定不能过多。一般是在配合学校大型活动作准备的同时,适当的开展一些小型活动。

(四)、有特色的活动是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有效途径。

班级活动形式多种多样,包括班会、第二课堂、大课间活动、校运会、“六.一”活动等。开展活动时,班主任必须要制订整体计划、实施方案、保障人人参与、个个欢乐。一系列的活动为学生架起了桥梁,密切了学生间的关系,他们由相识、互助、到互相理解、互相合作。另外这些活动也为学生提供了展现自我的平台,激发了他们拼搏向上的精神。在活动中,学生的参与意识、主人公意识得到加强,学生的学习成绩也在无形中增强了。

综上所述,班级活动的开展不但不会影响学生学习成绩,反而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要知道学生学习成绩、技能培养、德育提高是辩证相存的,只有处理好“应试教育”和“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搞好社会、学校、家长与老师之间对班级活动的认识,充分发挥班级活动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才能使辛勤的园丁们事半功倍,学生也才会在快乐中成长!

参考文献:

[1] 袁浩程.组织好班级活动是学生成绩提高的必要手段.[J].平塘教育 2010年10期 [2] 张登斌·《浅谈如何增强班级的凝聚力》[J] 学园教育科研 2012年05期 [3] 张庆元,宋载铭,吴先正.班主任大全.[M].成都教育出版社

第二篇:如何提高班级的学习成绩

如何提高班级的学习成绩

谈到学生的学习成绩,当班主任的自然希望自己的学生能够取得优异的成绩,这是一件双赢的事。学生成绩好,学生自然高兴,家长自然高兴,班主任也自然高兴,这方面所能带来的利益是显而易见的。当学生考试取得优异成绩时,没有任何一位班主任否认自己在其中的作用。好事谁也不放过,再合情合理不过了,这是人之常情。但有些时候希望归希望,现实归现实,希望了好久,自己班的学生就是不争气。几个班级带下来,学生的成绩或仅略有上升,或徘徊不前,或不升反降,原因何在?只有找到了原因,才有可能将希望变成现实,才有可能品尝到那丰收后的喜悦。

一、成绩提高不上去的主要原因

成绩提高不上去的主要原因,除班级的基础外,更多的时候,是与班主任对学生的认识水平有关。往往是班主任认识上的偏差,导致希望的落空,使希望不能变成现实。

没有取得理想的成绩,通常的情况是,班主任自然要找些理由,说明成绩不好的原因。但千万不要这样去想,这样去找。强调分班没有分到好学生,自己的手太臭;怪领导太偏心,把好学生都分到某某班了;或者说学校的老师、社会的家长信不过自己,把好学生都送给别的班主任了等等。这些理由,看似客观,其实细分析,这些客观的理由,带有明显的主观色彩,是主观对客观事物在认识上出了偏差。也往往正是这些认识上的偏差,束缚了自己的思想,遮住了自己的视野,捆住了自己的手脚,使自己很难再有所进步,使希望一次一次的落空,不能成为现实。

这些偏差概括起来有下面六个方面。

偏差之一,把学生看绝对了,看成了固定不变的学生。

我们必须改变以一种固定的眼光看学生的习惯。学生现在不行不等于永远不行。但在班主任的意识中或潜意识中,常常存在以一种静止的观点来看待学生的认识。开始不行,便认为以后不行,过多的注重学生已达到的高度,而忽略了研究怎样使不行的向前发展的问题。其实仅就学习好的学生而言,也不是固定不变的。说他学习好,那也只是这个学生的历史。如果稍稍留点心,便不难发现,小学时学习好的学生,到中学后不一定就学习好,初中时学习好的学生,到高中也不一定就学习好。有的甚至半个学期就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如果在学校中做一下这方面统计,从初一统计到初三看一看,前百名的学生有多大的变化,全校学生又有多大的变化。结论是很明确的,学生的学习成绩不是一层不变的。如果再深入一点分析,将不同班级学生的成绩进行比较,常常会见到这样一种现象,某某班级分班时,与其他班平行的学习好的学生,逐渐整体降到其他班学习好的学生之下。其中的原因暂且不谈,但变化也可以说是一目了然的。如果不看到这种变化,一味强调学生的基础,实在是把提高自己能力的机会给放弃了。

另外,过分强调基础学习成绩的本身,也是对其他学生的一种放弃。思想上偏重于学习好的学生,必然不能下气力去研究如何提高学习相对较差的学生的学习成绩的问题。就是原来有几个学习好一点的学生,也可能会由于种种原因而发生变

化,一旦有的学生成绩下降了,其他的学生又没有去抓,这样与用心研究,用心去抓的班主任相比,学习好的学生自然要更少一些,更不用说班级的整体成绩了。再一点,过分强调基础学习成绩的本身,也是将一种心理暗示传达于学生。一些学生往往会在无意之中,依据班主任的这种心理暗示,而放弃自己的努力,心安理得的停留于自己所处的位置上。班主任过分强调基础,看似尊重客观,实则是将历史的客观,人为的转为将来的客观,将处于变化中的基础,人为的转为不变的基础。俗话说,“不进则退”。在文化课学习上,任何影响学生进取的心理暗示,都有可能带来成绩的下降。

偏差之二,自己没做好,归罪于外在条件。

外界对自身的评价,更多的是由自身造成的,是由自身传达于外界的信息造成的。这里并不是否认外在条件差异的存在,但在一所学校中又能差多少呢?

在最初来到学校时,大家都是刚毕业的学生,都是刚刚参加工作,想想基础评价差异能有多大?可以说近乎没有。大家基本处于同一起跑线上,一年后呢,这种差异出现了,二年后,这种差异明显了,三年下来定性的评价已然形成了。有的新教师刚到学校之初,干的很不错,很快形成了较好的评价基础,但被后来者赶上的、超过的现象也不是没有。当差异出现,评价形成后,与之相关的事情便会随之而来。三年下来,再同时当班主任,学校的领导,学校的老师,社会的家长,相信谁呢?如果仅看到三年后的评价,而忽略三年前的起点;如果仅看到三年后的优势,而忽略了三年间的过程,能说是客观的看问题吗?评价的形成,自有它形成的原因。

实事求是,这个成语大家都知道。这个成语是一条认识客观事物的原则。但真正的做到实事求是的看问题,那可是个动态的过程。实事求是的对待事物的历史,实事求是的对待事物的现在,实事求是的对待事物发展中的未来,在一个动态的过程中求得认识客观事物的“解”。对班主任的信任与不信任,其评价的基点,不在一时,而是人们所能感知到的班主任工作的全过程。人们正是从这全过程中,了解班主任的工作,得出评价的结论,并依据这一结论,来判断这个班主任将来会工作的如何。谁不希望把自己的孩子送到一个有着明显优势的班级呢?

归罪于外在条件,实际上是没有从自身班主任工作过程中,来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而仅是从过程后所形成的评价来认识问题,认为由于评价的不信任,导致学习好的学生不到自己班级来。实际上,评价的形成取决于自己以往的工作,要改变不信任的评价,就需要改正以往工作中的不足,在以后的工作中重新建立外界对自己信任的评价。假如一味的怪罪于外在条件,自己所希望的结果则永远不会成为现实。

偏差之三,不承认人与人之间能力差异性的存在。

经常听到的一句话是,学习好的学生送到我班我也能教好。

这句话的言外之意是,我没有教好是因为学生原来就学习不好,你教好了是因为你的学生原来就是学习好的学生。这样自然就得出一个结论:学生学习好不是因为你教的好,而是学生原来就是学习好的学生。

如果这个结论成立的话,学生的学习成绩与班主任工作之间便没有必然的联系。照此推理的话,那么,学生也就没有必要在自己取得成功后,来表达对班主任的谢意了。但实际上的情况却是,当学生取得成功后,对班主任大都存有感谢之情。说明在学生心目中,班主任所起到的作用,学生是承认的。不光学生本人承认这一点,学校、家长、社会同样承认这一点。学习好的学生送到我班我也能教好,这种说法,实际上是否定了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否定了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差异性的存在。学习好的学生送到我班我也能教好,其实这是一种无法验证的假设,而假设都有两种可能,或者成功或者失败,没有绝对成功的假设。如果不是这样的话,那么现实中存在的那些原来学习成绩不错的学生,后来成绩下降了的现象,就无从解释了。人家取得了成绩,只能说明人家成功了。

学生成长的因素是复杂的,不同的班主任对学生的影响是绝对不相同的,最好不要否定这一点。学习好的学生送到我班我也能教好,这一认识的本身除了是对别人的否定外,也使自己失去了进步的可能。其实天下事,有人能办成功,有人办不成功,这是谁都懂的道理。否定了人与人之间能力差异性的存在,也就是否定了个人努力的必要性。为什么不从另一个角度思考一下,人家为什么不将孩子送到你班,是人家的原因,还是自己的原因?

偏差之四,认为班级学习成绩取决于几名学习好的学生。

持有这种观点,是忽略了学生间相互影响的作用。

正是有这样一种观点,使得班主任心态发生偏移,对学习好的学生内心格外喜欢,对学习差的学生可能谈不上不喜欢,但情感的投入上绝对达不到对学习好的学生的情感投入。但在一个班级中,学生间是相互联系的,其影响也是相互的。一个没有好的学风的班级,其他学习较差的学生,所产生的负向影响,有时往往会大于班主任对学习好的学生的期望值的影响。没有全班学生作为基础,几个学习好的学生,也很难好到那里去。有这样一种观点的班主任,有时为了几个学习好的学生,恨不得把学习姮的又影响班级课堂纪律的学生,都撵回家去,但这能做到吗?于是又会产生相反的说法,学校的几个差生都在自己的班里。差生成了几个本可学习好的学生学不好的理由。其实有时仅为少数几个学习好的学生,几个少数学习好的学生往往也保不住。

这种偏差,忘记了一点,没有局部便没有整体,同样没有整体也不会有局部。偏差之五,认为对班主任的评价定位是由少数学习好的学生所决定的。

仅少数几个学习成绩好的学生,真的能决定社会、学校、家长对班主任的评价定位吗?

在学校中常常可以见到,分班时,有的班主任往往因学习好的学生分配不均,而找学校闹意见。其实班主任在学校、社会、包括家长心目中的评价定位是由多方面的原因所决定的。不是仅仅有了几个学习好的学生就可决定的了的。

不同层面的学生所产生的影响,构成对班主任影响评价的总和,才是学校、社会、家长对班主任评价定位的基础。

对班主任的评价定位,除了学校依据一定的数据考核所形成的评价定位外,更多的时候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感觉。这种感觉大多是在无意间形成的,是无意间所

获多样信息不断积累强化的结果。谁是这多样信息的发布者呢?除班主任自己外,还有其他众多依据班主任的言行,传达出自己看法的人。人们在不断的对多方面信息的感觉过程中,形成对某一班主任的评价,这种评价又几经多年认可,于是才有了班主任自己的评价定位。一旦定位形成,评价的长期性也随之形成。想想几个学习好的学生能有这么大的能量吗?班主任所教的每个学生身后有多少人,每个学生父母亲属又有多少同事。50人的班级,能够议论到班主任工作的少说也有几百人。要是带了几个班级后呢,又会有多少人参与到对班主任的评价中呢?这些人自然从自己孩子成长的实际需要来评价班主任。只要是评价不会没有它的影响。

认知上的偏差导致带班的偏差,带班的偏差导致评价的偏差,评价的偏差导致定位的偏差。一旦定位,想改难矣!

偏差之六,只重视少数学习好的学生,忽略多数学生在班级中的地位和影响。班主任可能在嘴上不这样说,但在行动上可能这样做。所以学生有偏心一说。偏心当然更多的时候是对学习好的学生偏心。结果,多数学生会怎样看班主任呢?当班主任出现偏心后,心态上自然分为几种。曾听学生说,班主任一见到谁,满脸笑容。可是见到我们,连个笑脸都没有。学生所说的,就是这种偏心的表现。因为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具有特殊的地位与影响,有时学生会依据班主任的心态,而分成几个群体,这样的班级很难形成整体的合力。而且作为学习好的学生,班主任的偏心,会造成学生的孤立或者造成学生对班主任偏心的背叛,学生越大这种现象越明显。班主任的偏心必然会影响到班级学风的建设,影响到学生文化课的学习。

上面谈到的是班主任在认知方面出现的偏差,这些偏差,造成希望与现实成果的脱节。想做好,但恰恰事与愿违。而问题产生的根源便在于,班主任认知上存在的这些偏差,归根到底还是要反映到学生身上,而班主任工作的成功与否,又往往取决于学生的表现如何。这些认知上的偏差最终会通过学生的表现,再反作用于班主任的自身。否定了学生,也就等于否定了自己。这恰恰是一个自食其果的过程。

推荐专题: 有效的班级活动推动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毕

相关推荐
本站文档由会员上传,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发送邮件至89702570@qq.com联系本站删除。
Copyright © 2010 - 千文网移动版
冀ICP备20200271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