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更多文库 > 1号文库 > 详情页

社区法制宣传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范文五篇)

2022-12-10 00:37:25

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社区法制宣传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范文五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千文网还可以找到更多《社区法制宣传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范文五篇)》。

第一篇:社区法治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社区法治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姜泳

(中原油田第九社区管理中心,河南 濮阳457000)

摘要:社区法制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主要组成部分,加强社区法制文化建设,对构成和谐社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目前在社区法制文化建设中还存在法制文化相对缺失、队伍素质参差不齐等问题,需要依托和谐社区建设、加强法制教育等举措来解决,通过建立事务公示制度、树立法律意识、设立民事法律调解岗、对违法行为高效处理等对策,行之有效的做好社区法制文化建设。 关键词:社区;法制;文化建设;问题;对策

社区是社会的缩影和细胞。社区法治文化是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社区法治文化建设对于促进社会和谐,加快社会主义法治化进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一定意义上讲,法治文化是指渗透着法治精神和法治理想的制度、规范、意识、价值观、心理等文明形态的总和,社区法治文化是法治文化在社区的一种体现,也是社区文化的一种具体形态,先进的社区法治文化是社区居民文明进步的成果,也是社区实现法治的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目前,社区法治文化建设水平与社区的发展要求不相匹配,亟待需要改进、加强。

一、社区法治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1.法治文化相对缺失

由于受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影响,一部分居民仍然存在法即是刑的观念、尊卑有别的等级观念、理法观念、情大于法和权大于法的观念,这些观念至今仍然不同程度地影响居民的行为方式的选择。“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虽然已经成为我们的基本国策,但现实中居民“法治思想”的观念并不牢固,人们对法律还缺乏真诚的信仰,人们对“法治思想”的认识尚需系统化和理论化。

2.法治文化建设队伍参差不齐

目前,社区法治文化建设队伍,主要以社区工作者为主,年龄大多数在40周岁以上,文化水平普遍不高,而且缺乏对法律知识的系统学

习,懂法律知识的专业人才少之又少。大部分社区工作者处理问题只凭工作经验和热情,根本不能从法律的角度去思考和解决问题。这种现状制约了社区法治化建设的进程。

3.法治文化宣传手段落后、内容单一

大多社区的法治文化宣传还是用传统手段,缺乏全面系统的引导,联系实际不够密切深入。对居民的普法,鲜见生动活泼有效的新载体,只是流于形式,主要依靠法制宣传、法律咨询、法制讲座、法制文艺汇演等方式,而且针对性不强,提不起广大居民学法用法的兴趣。法治文化宣传内容单一,未形成系统性,只注重宣传学习法律法规的条文,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深入开展。

4.社区居民法治文化意识较差

绝大多数居民主人翁的参与意识不足,很多事情还习惯于“被动等待解决”;居民缺乏社区法律意识,认为自己的家不应受法律制约而理直气壮地违法、违规,破坏小区规划,且屡教不改;居民缺乏依法维权意识,或者说缺乏规则意识,表现为民主意识增强但法律意识和知识不足,导致采用的方式不当,甚至乱象重生,找组织纠缠、无理取闹;少数居民积极运用法律方式维权,但执法部门怠于作为或选择性执法,导致居民信心丧失,进而产生不满甚至采用其他极端方式解决。

二、社区法治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1.依托和谐社区建设推进社区法治文化建设

首先,社区法治文化是和谐社区建设的重要内容。任何社会建设都是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进行的。同样,和谐社区建设离不开它必要的文化基础,社区法治文化建设是和谐社区建设的基础之一。因为社区法治文化与和谐社区的目标具有根本的一致性。和谐社区的追求就是化解矛盾、解决冲突,使社区稳定、平安。其次,社区法治文化体现着和谐社区的总体要求。党的十七大提出:要把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管理有序,必须以法治文化作为思想

基础。而服务完善,文明祥和是法治谋求的最高理想。法律在维护社区管理、服务秩序上有着它不同于道德、传统、习惯的独特的作用。社区法治文化在推动和谐社区的建设发展上,不仅能为和谐社会提供制度蓝图,而且能为居民提供重要的观念。法治就是给居民观念上的引导,应用法律程序解决纠纷。此外,社区法治文化还能为社区和谐消除矛盾纠纷,促进居民自觉守法。和谐社区并不是没有矛盾纠纷的,要达到矛盾少、解决好,就必须要依法,唯有依法处臵,才能使矛盾纠纷彻底化解,才能使社区处于祥和、安定之中。同时,社区居民的守法意识是极为重要的,居民需要守法,居民家庭需要守法,甚至社区内的每一个组织也需要守法。居民、家庭、社区乃至其他一切的社会组织,他们对于法律的遵守,是和谐社区构建的前提和要求。这种法治意识的构建,这种法律文化的建设,它对于和谐社区来说,具有基础、普遍而广泛的意义。

2.依靠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推进社区法治文化建设

法制宣传教育是依法治国的一项基础性工程。一个国家全民法律素质的提高,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更能彰显新型法治国家新形象。做好这项工作,关键要在深入上下功夫,拓展思路,创新手段,灵活运用多种形式和方法,让法治观念更加深入人心。要实现由单一的法律法规学习、宣传向系统性学习、宣传转变,让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法治理念家喻户晓、深入人心;要以社区领导干部、员工、青少年、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和外来流动人口学法为重点,促进社区学法守法用法风尚的形成;要以文化墙、显示屏、露天电影、社会法庭等社区阵地建设为基础,全面促进社区法治文化建设;要以制度建设为根本,推进社区法制宣传教育的制度化和规范化。与此同时,推进社区法治文化与社区文化有机融合,着力构建“法治、民本、廉洁、阳光”的社区法治文化。推进社区法治文化与校园、幼儿园文化有机融合,着力构建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区法治文化环境。推进社区法治文化与企业文化有机融合,着力构建诚信守法经营的企业法治文化。从而努力提高居民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

营造浓厚的社区法治文化氛围,提升社区的法治化水平。

3.优化法治文化建设队伍提升社区法治文化建设

推进社区法治化建设进程,首当其冲,要优化社区法治建设队伍,夯实法治建设基础。首先,要培育法律专职人员,引导鼓励社区干部通过参加自学考试、远程教育等方式,促使他们系统学习法律知识,最终成为既有工作经验和责任心,又具有较高法律素质的优秀人才。其次,建立健全学法培训制度,要加强对社区工作者,尤其是班子成员、民事调解员的素质教育和法律知识培训,采取请进来和走出去的方式,切实提高他们的法律素质,提高他们依法管理社区事务、领导社区居民依法自治的能力。

4.加强网络法治文化建设创新法治文化宣传举措

随着网络高速发展,人们对网络的依赖性越来越大,推广网络法治文化势在必行。社区可以建立法制网站,通过网络普法,实现民主管理,把社区网站打造成居民依法自治的重要阵地,通过论坛说法、道德模拟法庭等形式引导居民参与决策、进行监督,实现民主法治理念在网络世界的蓬勃发展。另外,社区还可以通过网上法律工作室,对网民提出的 普遍性的、疑难的问题,进行重点研究,形成社区居民管理站议题,并制定实施办法加以解决,把社区民主自治建设推进法治化轨道。

三、社区法治文化建设的对策

1.建立事务公示制度,增强社区居民主人翁意识,推广

社区事务共治现在有宣传栏的小区大多以科普、健康内容为主,反观香港等地区的居民楼,即使是破旧的小楼,入门处也可见居民自治内容的公告栏,上面详细地记录各类小区事务,居民自治管理人员等,潜移默化地增强居民的主人意识,关心社区事务,遏止了少数人脱离于社区规则和法律,做出违法行为。培养出居民的主人意识,从而影响居民的社会责任感。有社区责任的居民往往有社会责任,二者具思维共性。

2.普法内容由“法律知识”向“法律意识”转化

将规则意识注入社区文化,通过各种方式落实在社区行为中,建立居民的法治意识。现在,社区的普法活动主要以公布法律规定为主,这种宣传方式存在一个误区,使民众感觉“为了解法律而学法律”,知道规定却未必会遵守规定,运用规定,效果非常有限。应当反其道而行之,推广“法治意识”,意识重于知识,只有建立法治意识,才能达到“有法治意识,遇到问题必然会去了解相关法律知识并本能地采用法律手段解决”。换言之,居民可以不必拥有过细的法律知识,但必须具有充足的法律意识,即规则意识。有社区规则意识的人,在社会上的行为往往也受法治意识影响,维护秩序。笔者所在社区的居民维权活动就充分地表现出居民的法治意识,居民通过向律师咨询、自行了解相关规定,以及法律专业居民参与等,以合法的方式进行监督维权活动,避免了激化矛盾,使某商户违规开餐饮店和某居民违规搭建的问题以和平的方式得到解决。

3.设立社区民事法律调解岗,促进社区法治

社区居民在遇到问题的时候,第一步往往是投诉,包括向基层组织反映情况,若基层组织处理得当,往往能够取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基层组织必须有相应人员能够在第一时间,以法律思维和手段分析和解决问题,包括调解、指导、准确定位执法部门等。

4.社区法治宣传应常态化、连续化

将法治宣传制度性地安排在各种社区活动之中,包括定期邀请律师到社区宣讲法治和法律、指点社区事务,组织法律人员向居民和物业人员进行社区法律常识指导。

5.用通俗易懂的方式普及行为规范

适当设臵公益性的法治社区广告,例如“两个人在下棋”的画面配上“下棋需要规则,社区生活同样需要规则”的文字等,将幽默易懂的内容揉入宣传之中,社区事务引用法规作为依据,让民众领悟社区、社会行为都需要规则规范,才能有和谐公平的环境。

6.对社区违法行为应规范高效处理

若执法部门对违法行为,特别是居民积极反映的社区违法行为怠于作为或选择性执法,将产生严重的后果,即民众对执法不信任,对法治失去信心,从而产生法律无用论的心理,容易使民众倾向于用“私力”解决问题,造成社区不安定,继而产生社会不安定因素。执法的时效性对法治影响相当大,必须重视社区执法,理顺和规范执法流程,提高执法效率。这些年社区的违法纠纷越来越多,随着地方性法规的出台,具体执法工作应当跟进和加强。

推荐专题: 社区法制宣传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相关推荐
本站文档由会员上传,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发送邮件至89702570@qq.com联系本站删除。
Copyright © 2010 - 千文网移动版
冀ICP备20200271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