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更多文库 > 1号文库 > 详情页

《廉洁》的教学设计(大全)

2022-11-26 21:48:03

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廉洁》的教学设计(大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千文网还可以找到更多《《廉洁》的教学设计(大全)》。

第一篇:《爱莲说》教学设计

【目标】

1、熟读成诵;

2、品析莲的形象美;

3、感悟诗人的品德。

【设想】

读析品分四块推进。

【课时】

一课时。

【程序】

【课前预习】

熟读课文,并阅读课文注释及练习。

【导入】

教师检查对词义的理解。“之”、“焉”、“者也”、“噫”、“矣”等虚词和若干实词。

【分四块推进】

一、朗读

1、备读:要求畅读五分钟,每个人都必须讲出这篇文章之所以朗朗上口的一个原因。

2、学生尽情朗读;

3、课堂发言:如:散句与骈句的交错运用,长句短语的错落有致,叙述、描写、议句的熔为一炉、疑问句、感叹句的穿插使用。全文言简意丰,文笔摇曳多姿,诵读起来格外舒畅。

二、析读

1、学生带着问题继续诵读课文

2、教师出思考题:

⑴全文的主体形象和陪衬形象。(莲──菊和牡丹)

⑵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绘了莲的形象。(作者从生长环境方面描绘了莲的高洁和质朴;从体态香气方面,写了莲的正直和芳香;从风度方面,写了莲的清高。)

⑶文章怎样表现了莲的品质。(文章表现莲的高洁品质,从三个方面入手:直接描写形美,菊和牡丹烘托,作者抒情议论。)

三、讲读

对课文需要着重理解的地方进行讲解。主要内容有:

1、直接写莲花的句子,句句写景,又句句抒情;句句赞莲花,又是句句赞君子,既是描写,又表现了作者洁身自好的情趣和清高思想。

2、第一段文字是状物,第二段文字是言志。状物意在赞颂君子的品德,言志则表达了自己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操守和感情。

四、抄读和背读

课末留几分钟时间,学生自行完成。

第二篇:《爱莲说》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

1、把理解本文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作为本课教学的重点,引导学生结合高中课文《荷塘月色》进行比较,区别借景抒情与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

2、把衬托手法作为本课教学的难点,引导学生进行朗读训练。

3、采用“讲讲、读读、议议”的教学方式。

4、在本文学习的基础上引入朱自清《荷塘月色》4段比较阅读,以实现课内外结合,初高中衔接,为学生将来学习铺平道路。

5、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说”这种文体。

2、理解体会本文以花喻人、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3、学习本文映衬的手法。

4、体会本文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5、准确、流畅地背诵《爱莲说》。

【重点、难点】

1、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是本文重点。

2、映衬的手法是本课难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大都喜欢花草,你最喜欢哪一种花草?请说出理由。

2、历代文人墨客赞颂莲花的诗句很多。如宋代杨万里的“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写尽了西湖六月莲花盛开之态,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而宋代周敦颐更是对莲花情有独钟。他在南康做郡守时曾劈莲池。每当夏秋之交,莲花盛开,披霞含露,亭亭玉立,微风吹过,朵朵鲜花颔首,田田荷叶轻摇,阵阵清香扑面。作者触景生情,爱莲之洁白,感宦海之混沌,写下千古名篇《爱莲说》。今天,我们来学习这篇文章。(板书题目、作者)(课件演示)

二、出示学习目标(课件演示)

1、了解“说”这种文体。

2、理解体会本文以花喻人、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3、学习本文映衬的手法。

4、体会本文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5、准确、流畅地背诵《爱莲说》。

三、解题

莲:即莲花;“说”是古代一种文体,可以说明事物,也可以发表议论或记叙事物,与现代的杂文相似。“爱莲说”就是论说一下喜爱莲花的道理。(课件演示课题及作者)

四、介绍作者(课件演示)

周敦颐,宋代著名的唯心主义哲学家,字茂叔。“元公”是他死后的谥号。

本文选自《周元公集》。

五、诊断测试

1、给加点的字注音:(课件演示)

蕃淤泥涟亵濯鲜有闻

fán yū lián xiè zhuó xiǎn

2、词解释:(课件演示)

蕃:多

染:沾染(污染)濯:洗涤

亵:亲近而不庄重

鲜:很少

宜:应当

六、指导朗读

如:“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要读得一气贯通。二字句一般“二二”结构,五字句一般“二一二”结构。

七、学生读课文,准备翻译

八、学生口译本文大意

九、(课件演示)译文

第一段译文:水上、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很多。晋朝的陶渊明唯独喜欢菊花。自唐朝以来,世上的人们很喜爱牡丹。我唯独喜爱莲,莲从淤积的污泥里长出来,却不受沾染;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并不显得妖媚;它的茎内空外直,不牵牵连连,不枝枝节节的;香气远播,越发清芬;笔直的洁净的立在那里,可以在远处观赏却不能贴近去玩弄啊。

第二段译文:我认为,菊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是花中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爱好,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爱好,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爱好,人数当然就很多了!

十、讨论点拨

1、找出描写莲花的句子(课件演示)

明确: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分别从哪些方面描写莲花的?(结合莲花图谈)(课件演示)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从生长环境来写的;“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是从体态香气方面来写的;“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是从风度气质方面来写的。

十一、你认为莲花有哪些高尚品质

明确:生长环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生性高洁,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体态香气:“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正直,通达事理,行为方正;风度气质:“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志洁行廉,体态端庄,令人敬重而不敢轻侮。

十二、引导学习托物言志的手法

作者爱莲花,不仅因为喜爱它的外形,更因为它是一种人格的化身,联系第二段看,是哪种人的化身?(课件演示)

明确:“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不与恶浊的世风同流合污(高洁、质朴);“中通外直”──通达事理,行为方正(正直);,“不蔓不枝”──不攀附权贵;“香远益清”──美名远扬;“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志洁行廉,仪态端正,令人敬重(清高)。

作者借莲花形象来言君子之志,是什么表现手法?抒发了怎样的情怀?

明确:莲花,出于污泥不染其污,沐于清涟而不媚于世。处美境不忘形,超然物外刚正不阿,不攀附权贵,这是莲的气质风度,更是作者一生人格的写照,作者借花喻人,托物抒怀,表明自己不慕权贵,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君子之风)(再齐读那些句子)

十三、作者用“噫“字引出主旨,表示深沉的感慨

1、你怎样理解“莲之爱,同予者何人”?(课件演示)

明确:这是一个反问句。一方面照应上文“予独爱莲”,另一方面也透露出对人生世事的感叹,慨叹当时与作者志同道合的人少,能做到品行高洁的人少。

2、“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明确:这个感叹句,是作者对那时一些士大夫追求名利,求取富贵的处世态度的强烈讽刺。

3、本文以“爱”为脉络,写出了对莲花的喜爱,为何还要写菊花和牡丹?

明确:衬托手法 以菊花正衬,以牡丹反衬。

十四、

本文作者托物言志着重刻画了莲花的精神气质,而当代散文家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也是写荷花的名篇。(课件演示第四段)比较阅读:朱自清散文《荷塘月色》节选・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明确:《荷》文着重描绘月光下荷塘的优美景色,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十五、总结(课件演示)

1、请同学们总结中心思想。

作者赞美莲的优美形象的高贵品质,说明自己洁身自爱的品格,抒发了鄙弃追慕富贵的恶浊世风的思想感情。

2、写作手法:托物言志(象征手法)

作者借物(莲花)来表达自己的志向。值得注意的是所托之物的特点必须与志的特点相通。

3、修辞手法:

比喻、拟人、映衬(用甲事物来陪衬乙事物,彼此相形,使所说的一面分外鲜明,或交相辉映。)

十六、形成性测试

1、默写出文中描写莲花的句子。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作者眼中的莲花具有哪些品质?

生性高洁,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正直,通达事理,行为方正,志洁行廉,体态端庄,令人敬重而不敢轻侮等。3、作者借赞美莲花表达了自己什么志向?

表达了作者要做品德高尚的人的愿望。

十七、作业

1、任选一种自己喜爱植物,采用多种修辞方法,写一篇托物言志的散文。

2、课外阅读朱自清散文《荷塘月色》

【板书设计】

爱莲说

周敦颐

陶渊明爱菊隐逸者

(正衬)

予爱莲 君子

(反衬)

世人爱牡丹 富贵者

第三篇:《爱莲说》教学设计

[设计说明]:

本文的教学设计本着以下几个原则:

1、废止串讲,力求突出“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特征。

2、不求“字字落实,句句清楚”,而务使学生对课文内容有整体感受。

3、突出对课文中的“三美”(精粹活泼的语言美、超凡脱俗的形象美、含蓄深刻的意蕴美)进行教学。

鉴于以上几点原则,本设计以“三美”带动全篇,整体感知、领悟全文。整个课堂教学呈总分总结构:整体感知――分步品味――总结收束。对课文的理解层层推进,螺旋上升,并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人文思想的教育熏陶。整个过程读中品析,品读结合,特别是让学生在音乐美、图画美的氛围中来读,力求做到“美文美读”。

[学习目标]:

1、学习课文,背读课文。

2、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

3、学习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等可贵品质。

[教学时间]:

45分钟

[课前准备]:

1、课前下发积累卡,指导预习,解决积累卡A面的内容。

2、学生自读积累卡B面的内容。

[教具准备]:

录音机及磁带投影仪及投影片

[课型]:

赏析、背读课

[主导教法]:

诵读、品析

[教学过程]:

教学板块之一:整体感知(10分钟)

一、导语设计:(投影:出示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区徽)

同学们,谁能说出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区徽是由哪种花构成的?(生答:莲花)澳门人民之所以选择莲的形象作为自己的.区徽,是因为澳门不但莲多、莲美,还因为莲花能象征澳门人渴望回归祖国的纯洁、高尚的心。无独有偶,宋代哲学家周敦颐也特别喜爱莲花,写下了千古传颂的颂莲言志的名篇《爱莲说》(板书课题)。为什么周敦颐独爱莲花?他是怎样借描写莲花来抒发心志的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爱莲说》。

二、整体感知:

1、范读课文(放录音),使学生进入情境,感受莲花的美。

2、指名对译本文大意,教师订正。

3、学生伴随音乐(古筝独奏曲《高山流水》)朗读课文。

4、教师简单介绍:这是一篇美文,言简意丰,历来传诵不衰。

5、请学生自由发言,说说这篇文章“美”在哪里?

6、教师归纳小结(板书): 精粹活泼的语言

三美超凡脱俗的形象

含蓄深刻的意蕴

教学板块之二:分步品味(30分钟)

一、品析文章的语言美:

1、小组讨论:课文的语言美表现在哪里?举例说明。

2、小组代表发言。

3、教师点拔小结:

文章的语言美:一表现在语音美。或叠音(亭亭净植),或重韵(蕃、丹、染),音调和谐,节奏明快。二表现在句式美。凡当略者,寥寥数字;当详者,精心勾画,散句、骈句,长短相间、错落有致,句式变化多姿,叹古人,用陈述句,平实、稳妥,有“俱往矣”的韵味;叹自身,用反问句,有知音难觅的感伤;叹世人,则用感叹句,把鄙夷不屑之情,透过“宜”字宣泄无遗。三表现在表达方式美。百字短文,融叙述、描写、议论、抒情于一炉,有爱莲史的概述,有莲花形象的描绘,有对诸花品质的品评,有自身感慨的抒发,而这一切无不为了突出“爱莲”这一主旨。虽惜墨如金,却已充分表达了丰富情感。

4、伴随音乐或读、或背课文,感受语言美。(播放古筝独奏曲《流水行云》)

二、欣赏文中的形象美

1、请学生读出作者描绘莲花形象的语句。

2、结合莲花图,学生将描写莲花的七个短语填入,并悟出各写了莲花哪一方面的美?

3、小组讨论,代表总结发言。(投影:出示正确答案)

4、教师点拨小结:

七个短语的描绘,可见作者从七个角度写出了莲花的高洁美、质朴美、正直美、清高美等高尚品质,将莲花的外部特征与内在气质融合在一起,达到了“形”与“神”的高度统一,写花就是写人,咏花就是言志,作者借莲花的形象来言君子之志,这就是托物言志的写法,借花喻人,花美人更美,自然贴切。

5、学生看着莲花图,听着音乐,带着情感试背课文第一段,感受莲花形象美。

(投影:出示完整的莲花图;放录音:古筝曲《流水行云》)

三、理解文章的意蕴美

1、学生思考并分小组讨论:作者为什么不单纯写莲?为什么要写菊和牡丹呢?

2、学生自由发言,各抒己见。

3、教师点拨小结:

作者写菊和牡丹,一是对“莲”的衬托,菊花从正面映衬,牡丹从反面衬托,使得“莲”的形象在“草木之花”的背景上卓然超群。二是由三种花引出三种评价和比较,名为写花,实际写人,以隐逸者、富贵者映衬君子,用菊之爱、牡丹之爱映衬莲之爱,以此表明作者与众不同,含蓄而突出地表达了文章的主旨,表达了自己的思想感情,托物言志,弦外有音,这就是“意蕴美”。

4、带着对莲的赞美之情或读、或背课文第二段。(放古筝曲《高山流水》)

教学板块之三:总结收束(5分钟)

一、学生背诵课文,要求动情、动容,在音乐声中吟诵。(放二胡曲《高天上流云》)

二、教师总结收束

周敦颐的《爱莲说》,堪称古代散文精品,精在精粹活泼的语言风格、精在形神统一的“借花喻人”、精在“力排众好”的高雅主题,莲是作者生活理想的象征,在污浊的社会环境中,不愿隐逸、不慕富贵,保持高洁的情操,这在封建社会是难能可贵、超凡脱俗的,我希望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同学们都能够志存高远,做胸怀磊落、行为正直、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莲花式的人。

[板书设计]:

爱莲说

周敦颐

精粹活泼的语言

三美超凡脱俗的形象

含蓄深刻的意蕴

第四篇:《廉洁教育》教案

《廉洁教育》教案

第一篇 人生在勤 俭以养德

第一课时 感悟故事

一、教学内容:感悟故事

二、教学目的:

1、通过学习勤俭节约的故事,认识到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一个小学生应具有的美德。

2、让学生树立勤俭节约的意识,知道新时代下如何节俭。

三、教学重点:

感悟故事内容,树立勤俭节约的意识。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记得很小的时候,我们学的第一首唐诗就是:“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首诗使我们从小就懂得了要勤俭节约。你们听说过“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这句话吗?勤俭节约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廉洁教育》的第一篇,板书课题:人生在勤 俭以养德。

二、感悟故事

1、勤俭节约是我们的传家宝,许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2、学习《伟人勤俭节约的故事》。

(1)、自由读故事,边读边体会。

(2)、指名读故事。

(3)、交流读后感受。

(4)、你还知道哪些勤俭节约的故事?指名讲故事。

3、教师小结:国家主席毛泽东所有衣服中竟没有一件不打补丁的;敬爱的周总理的睡衣穿了几十年,破了就补,补了又补,直到烂了,没法再补,就把整个背部换掉也不肯买件新的;无产阶级战士雷锋,脸盆用得油漆都落光了也舍不得丢掉。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呢?那便是为了替国家省下建设的资金!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经常说的一句英国谚语是:节约便士,英镑自来。每天深夜她都亲自熄灭白金汉宫走廊的灯。她坚持皇家用的牙膏要挤的一点也不剩。由此可见伟人在勤俭节约方面为国人做出来了表率。

三、感悟《既 “勤”又“俭”,方能持家》的故事。

1、自由读故事,边读边悟。

2、小组交流读后感悟。

3、全班交流:大儿子 和二儿子分别得到了什么?他们最后懂得了什么道理?

教师小结:从这个故事中我们懂得了人生在勤,俭以养德的道理。

四、拓展延伸,深化主题。

1、同学们,俭以养德,艰苦朴素,永远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小学生应该继承和发扬的光荣传统,新时代条件下你是如何理解“节俭”的呢?请写下来与小伙伴们共同分享。

2、学生写下自己的理解。

3、同位交流自己是如何理解“节俭”的。

4、全班交流。

5、教师小结:节约,是对家庭幸福的盘算,更是一份社会义务的担当。小到一个人,一个家庭,大到一个国家,整个人类,要想生存,要想发展,都离不开“勤俭节约”这四个字。今天,我们应该大声倡议: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牢固树立节约意识,“让节约成为习惯”、“让节约成为生活方式”,坚持从自己做起,从每一天做起,节约每一滴水、每一度电、每一粒粮,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只有时时处处、点点滴滴都节约,我们才能节约资源,也只有时时处处从我做起,这样我们的地球家园才会永远美丽富饶!

第二课时 古 滕 正 气

教学目标

1.了解家乡墨子关于“勤俭节约”的重要思想以及滕州的悠久文化

2.学习古人的勤俭精神,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教学过程

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知道俭以养德、艰苦朴素,永远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提到这种悠久的美德,不得不提起我们滕州的一个历史名人——墨子。他的思想在历史上影响深远。

学生介绍墨子,教师补充,激发学生的认同感和荣誉感。

二、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1.自学读课文,思考墨子“节用”的主张好在哪里,对我们现在的生活有什么实际意义?

2.提一生读墨子的这一段话,并谈自己的理解。

师补充:春秋时期的历史背景和卫国在整个中国的国力和地位,引导学生理解墨子“节用”主张的必要性。

3.创设情景:卫国虽然不是诸侯国争霸的佼佼者,但如果接受了墨子的主张,国家会变得怎样?

师小结: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在那样的历史条件下,是生存并保持不败的重要法则,正因如此,墨子的这种看似简单但又非常重要的思想在很多国家受到重视。

三、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过渡:对于一个国家,勤俭时立国之本。那么对于一个家族,甚至个人又有什么意义呢?

1.生自学买狗嫁女的故事

2.学生复述故事,并说说自己的感受。

师引导,难道他家里真的没有钱,为什么对家里的婚姻大事还要这样呢?

3、生思考,并将自己的感想写在课文横线处

小结:这是他的持家之本,更是他的做人原则。主张节约,反对奢华是人的一大美德。

4.现在这种美德在我们小学生身上还要不要坚持呢?

引导学生结合自己身边的生活实例或者父母工作赚钱的不容易说说自己的体会和做法。

5、积累并背诵课后关于勤俭的相关名句

附板书:

勤俭节约

买狗嫁女

第三课时 活动平台

教学目标

通过交流讨论,加深对勤俭节约的认识,规范并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教学过程

导入

生回忆上节课所学内容,背诵积累的关于勤俭的名句,并说说自己对勤俭节约的认识。

二、新闻我来评

1.生默读自学课文中的案例,并按勤俭的原则,说说自己的感想。

2.小组交流,将自己的感想与自己的伙伴分享。畅所欲言,集思广益。

3.全班交流。

这五个孩子的做法到底对不对呢?跟有钱有没有关系?应怎么做呢?

小结:劳动积极性可能是很高的,但节约更是一种美德。应该在节约的前提下积极劳动。

4.在我们平常的之日当中有没有类似的浪费现象。

5.生将自己的感想写在课文空白处。

三、名言我来接解

过渡:大家都有对勤俭独到深刻的见解,我想古人和大家想的应该一样吧,看看下面的有关节俭的名言你能不能说出他们的意思。

1.生默读后小组交流。

2.全班交流,相互纠正。

明确:由节俭变成奢侈容易,但由奢华变成勤俭就难了。

穿衣服不追求华丽,吃饭食物寡淡也不挑食。

四、班会我主持

过渡:在生活中,你有没有关于勤俭的做法来让大家借鉴学习。下面我们来开一班会。

1.生默读班会内容

2.班内分角色演这次班会

五、布置作业

课后“看一看,议一议”

第二篇 谦虚谨慎 戒骄戒躁

第一课时 感悟故事

一 谈话导入

1.板书: 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2.指名读,让生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3.师:在生活中,我们要学会谦虚,不要骄傲自大。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二篇谦虚谨慎戒骄戒躁。

4.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5.指名读前面的导入语。

6.过渡: 课本上给我们讲述了孔子谈谦虚的小故事。

二 感悟故事

1.让生默读: 孔子谈谦虚

质疑:有没有读不懂的地方?指名说,小组讨论。

文中讲了怎样的故事?指名说。

师小结:孔子用这个器具盛水的例子让他的学生们明白做人要谦虚,要用退让的办法来减少自满。

指名再读孔子的话:世上绝顶聪明的人,应当用持重保持自己的聪明;誉满天下的人,应当用谦虚保持他的功劳;勇敢无双的人,应当用谨慎保持他的本领。这就是说要用退让的办法来减少自满。

孔子谦虚的观点对你有怎样的指导作用呢?让学生谈自己的收获。

你还知道哪些人谦虚的例子或骄傲的例子?小组交流。

三 再读课题,升华主题

第二课时 古滕正气

一、阅读并感悟《谦虚谨慎的滕文公》一文。

二、生自由读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自己查字典解决。

三、指名读。比比谁读的正确、流利。师、生相机正音。

比如:礼聘、出谋划策、施行仁政、舆论、络绎不绝

四、小组交流:从这篇文章中读懂了什么?

五、全班交流。

师根据学生的发言相机引导,使学生从具体的词句中感受到滕国国富民强的原因,真正感受到滕文公的谦虚谨慎。

一、熟读“拓展视野”中的内容。

1.正确、流利地读好《我只是人民的勤务员》、《萨天锡拜一字师》两篇文章。

2.交流知道的一字之师的故事。并说一说你的周围有没有你的一字之师?

三、积累背诵。

1.熟读名人名言和成语:虚怀若谷。

2.你从这两处经典语句中感受到什么?全班交流。 3.当堂背诵。

四、你还知道哪些关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尤其是谦虚谨慎)的故事、格言?回家查阅相关资料,下节课交流。

第三课时 活动平台

一、交流收集的故事或格言。

二、交流“名言我来讲”的内容。

生说出对“胜不骄,败不馁”这句话的理解。找出这句话中的反义词。胜——败 骄——馁

回忆一下,哪些同学在这一点上做得最好?可用具体的事说一说。你自己打算以后怎样做呢?写一写自己的决心与希望。

一、看一看,议一议。 1.熟读短文。

2.用“-----”画出爱因斯坦的比喻。

小组交流:你是怎样理解的?鼓励生说出自己的想法。

3.生看漫画,结合爱因斯坦的比喻,写一段话,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 4.找几位学生读读自己的想法。其他学生认真听,然后做以评价。

四、回家后,把故事读给父母听,并和爸爸妈妈互相交流、讨论彼此的想法。

第三章 自律自省 见贤思齐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故事,明白自律自省的重要性。

2.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及时做到自律自省,有则改之。

3.学习身边的榜样,不断鞭策自己完善自己。

教学难点:将所学知识融汇在行动中,真正做到自律自省。

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 感悟故事

一:导入并板书 自律自省 见贤思齐

1回忆上学期背诵的名人名言“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焉”

2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二:读感悟故事:

自由朗读“做官即不许发财”这个故事,想想从中知道了什么 找同学读故事,其余同学边听边感悟 小组交流收获。

找同学说说自己小组的收获,其余同学及时补充

三.填一填,留下思考的痕迹

1.读完故事,你要学习吉鸿昌哪些优秀品质呢?先想一想,然后填在书上。 2.找同学读读自己填的内容

(围绕当官清白廉政,为天下穷人着想,时刻自律自省即可)

四.课外拓展

1.搜集阅读关于自律自省方面的故事,与他人交流

2.摘抄关于自律自省的名句

第二课时 古滕正气

一、阅读并感悟《唐碑染山爷娘庙碑》

1.生自由读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自己查字典解决。2.指名读。比比谁读的正确、流利。师、生相机正音。

3.小组交流:你读懂了什么?

4.全班交流。让学生树立成为“人民公仆“的决心。

二、学习《狐狸看仓库》的故事

1、默读故事。

2.试着讲讲这个故事。 3.讨论:你有什么感想?

三、积累背诵 1.自由读读名言。2.指名读。

3.小组合作:理解名言的意思。 4.当堂背诵。

四、作业

(1)摘抄名言

(2)搜集有关“自律,自制”的小故事

第三课时 活动平台

一、交流搜集的小故事

二、交流“问题我来说”

1.默读29页。思考:自信、自立、自强、自律方面的问题你有吗? 2.指名说

3.小组讨论:针对这些问题,你应该怎样做呢? 4.指名说。

5.把你的决心写下来。

三、学习“榜样在身边”

1.你的同学、亲戚或朋友,在自律、自省方面肯定有突出的地方,请你把他们的名字写下来,并说给大家听。

2、指名说。

3、此时,你有什么感想?

四、议一议

1.熟读两个问题。

2.小组讨论:如果你遇到这样的情况,该怎么办? 3.找同学说说自己的想法。

五、作业

搜集关于“自律、自省”的名言警句并背诵。

第四篇 清正廉洁 一尘不染

第一课时 感悟故事

教学目标

1.了解卢怀申的廉洁故事,学习他清正廉洁、不争名利的优秀品质。 2.联系生活实际,加深认识,提高自己的思想修养。教学过程

一、导入

回忆复习上节课学习的中华民族的传统精神,并说说自己对此的看法。作为一个人的修身之本,还有一样非常重要。板题齐读“清正廉洁 一尘不染”

二、感悟故事

1、生默读课文中的廉洁故事,感悟他的思想品质。

2、提读并交流

三、结合具体的描述,交流体会卢怀申崇高品质的体现

1.他能做到这样,的确令人敬佩,难怪这段美谈会流传至今。如果他现在就站在你面前,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呢?

生交流

2.有感情的读课文

3.清正廉洁使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精神,在很多古人身上都有体现,你还知道那些清官的故事,说出来与大家分享。

4.小组交流

四、小结:

作为小学生,严格要求自己是养成好习惯的关键,更是今后成长成功的保证。让我们用卢怀申的故事来激励自己,立志做一个有作为的人

五、作业

写一写学习心得。

第二课时 古滕正气

一、指导学生阅读并感悟《文公台下的功德石》。

1.学生自由阅读。(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自己查字典解决。)2.找学生领读,其他学生倾听感受。3.思考:你读懂了什么?

4.全班交流。对学生适时渗透“清正廉洁”的思想。

二、学习《一贫如洗》的故事

1、默读故事。

2、分小组讨论交流学习感想。

3、全班交流:你有什么想法?

三、拓展视野

1.自学《吴隐之不惧饮贫泉》。 2.同桌间交流感受。

3.全班交流,再次体会“清正廉洁”的内涵。

四、学习相关名句。

体会名句中的内涵,使“清正廉洁一尘不染”的思想深入人心.五、作业

摘抄名言、背诵相关名句。

第三课时 活动平台

一、材料我收集

1、小组内交流搜集的小故事

2、全班交流材料收集情况

(比一比谁收集的材料多)

二、“感受我来说” 1.自学课本37页。

2.全班交流:收集的材料是如何体现清正廉洁、一尘不染的? 3.小组讨论:我们应该怎样做呢? 4.全班汇报自我感想。5.把你的想法写下来。

三、学习“诗词我来诵”

1.学习《廉》这首诗。

2、谈学习感想。

四、倡议我来发

1.阅读课本39页倡议书.。

2.小组讨论:我们现在应怎样做? 3.全班同学说说自己的想法。

五、作业

完成课本41页看一看、议一议

第五篇:《爱莲说》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理解莲花的高洁品格。

2、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

【教学重点】

自主学习,探究理解莲花的高洁品格和文章托物言志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莲花又称荷花、芙蓉。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人描绘过它,赞美过它,并把它当作高洁脱俗品格的象征,借以表达自己的志向。宋代周敦颐写的《爱莲说》就是一篇脍炙人口、经世不衰的赞莲佳作。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这篇文章。

二、整体感知课文

三、解题,揭示学习目标

文章的题目是《爱莲说》。“爱”表现了作者的感情,“莲”是这篇文章写作的主体,“说”

在这里指什么?(同学们可以看课文回答)

作者借描写莲来抒发感情,并说明道理,这就是托物言志的写法。学习此类文章,一要理解所托之物的含义,二要理解作者怎样托物,如何言志,这两点正是我们学习这篇课文的目标,请同学们看屏幕齐声朗读一遍。

四、自读课文,疏通文意

请同学们自读课文,要求:结合书下注释,也可以利用工具书,疏通字词的音、形、义,并逐句翻译。(前后左右可以讨论,实在不懂的可以作上记号。)

请两位学生翻译课文。

五、研读课文

1、理解莲花的高洁品格:

托物言志文章的一般写法,首先要准确生动地描写出所托之物的形象,揭示出内在的精神品格。本文所托之物是什么?“莲”

⑴ 请同学们把文中具体描写莲的语句找出来。(齐读)

⑵ 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莲花花的?赋予莲花哪些品格?

同学们可以相互讨论,在讨论的基础上完成屏幕上的表格。

⑶ 总结:这些描写,句句写莲,而又句句喻人。不但写出了莲花美丽的外表、芬芳的气质,而且对她那高洁的品德、美好的情操、正派的风度,作了惟妙惟肖、尽善尽美的描绘,充分表达了作者对莲花的赞美之情。这也正是作者爱莲的原因。

⑷ 请同学们把这些语句再齐声朗读一遍,注意把握莲花的高洁品格,体会作者的赞美之情。

2、理解运用“菊“和”牡丹“来正衬和反衬的作用。

作者主要描写和赞美莲花,开头却为什么写了菊花和牡丹?这有什么作用?

这是一种衬托的写法,用“菊”和“牡丹”来衬托莲花。

分析“菊”正衬的作用。

谁爱菊花?陶渊明是什么人?我们学过他的一首饮酒诗,当中有一句话能表现出陶渊明爱菊花。(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师:作者写陶渊明独爱菊,正是赞颂他不苟同于世俗的高洁品质,也是用菊花来正面衬托莲花,用陶渊明来正面衬托他自己。

⑵ 分析“牡丹”反衬的作用。

然而能洁身自好的封建士大夫,从晋朝以来极少,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为什么?

因为牡丹色彩艳丽,妩媚动人,象征富贵。也就是说世人都追求富贵,作者愿不愿意像世人那样贪慕富贵呢?文中哪一个字能体现作者的这种感情?“独”

师:作者写世人甚爱牡丹是从反面衬托莲的高洁品质,表明自己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3、理解作者如何以物喻人,抒情言志。

以上是托物部分,但是托物言志的文章描写事物并非根本目的,而是要通过对所托之物的描写来歌颂人。同样,《爱莲说》一文作者写莲不是根本目的,而是要借莲颂人。

⑴ 就表达方式来说,第一段侧重于记叙、描写,那么第二段呢?

议论,文中哪一个字能集中体现出来?“谓”

抒情,文中有哪一个字作了提示?

“噫”

⑵ 作者以物喻人,抒情言志。把菊花比作什么?作者对陶渊明的这种隐逸的生活态度是不是完全赞赏呢?他也愿意隐逸吗?作者赞赏的只是陶渊明这种不苟同于世俗的人格,而对于他的隐逸,作者更多的则流露出什么情感?“惋惜”

牡丹,作者把它比作什么?对于世人都贪慕富贵,作者流露出的又是什么情感?“鄙视”而莲,作者则把它比作君子,流露出的是对莲的什么情感?“赞美”

⑶ 同学们注意体会作者对这三种花的不同看法和不同情感,有感情的齐声朗读第二段。指出:

① 文中有一个叹词“噫”,朗读时声音应该延长。

② 最后三句运用了三种不同的句式来表达作者内心复杂的情感。“菊之爱,陶后鲜有闻。”是什么句式?(提示:一般句式有陈述、疑问、祈使、感叹四种)陈述句在朗读时应读平调,这一句重音应放在“鲜”字上,应读出“惋惜”的语气。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是什么句式?疑问句朗读时应读升调。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是什么句式?感叹句朗读时应读降调,要读出“鄙视”的语气。

⑷ 小结:这一部分是作者所言之志。作者既不愿像陶渊明那样做一个隐逸者,更不屑于向世人那样贪慕富贵。在当时浑浊的世间,他以莲自喻,志在坚贞不逾的保持正直的操守,做一名君子,实在难能可贵,难怪他能写出这样经世不衰的佳作。

六、指导学生按照板书脉络快速背诵

同学们读的很投入,老师再给你们几分钟时间,同学们能不能把它背出来。

七、总结课文

1、学生总结:

至此我们学完了周墩颐的这篇千古传诵之作。从内容上或写作上,大家有哪些收获呢?从中我们懂得了莲花高洁脱俗、正直纯真的品格。写作上明白了作者托莲花抒情言志的写法。此外,这篇文章比喻、拟人、排比修辞手法的运用,衬托、对比手法的运用,陈述、疑问、感叹句式的变化,记叙、议论、抒情的有机结合,文字的洗练而又一字不可易等,都值得我们借鉴。

2、教师总结:

同学们,周墩颐盛赞莲花为君子,当然有独家的见解和他所处时代的特点,但他表现出的对贪慕富贵的鄙弃,对高洁志行的推崇,至今仍对我们有积极的教育意义。我们应保持高尚的情操,做像莲一样正直的人。

八、布置作业

熟练背诵并默写课文。

第六篇:《西门豹治邺》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道古代西门豹治邺的故事,学习西门豹破除迷信,为民除害的精神。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能正确回答课后问题,复述这个故事。

3、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能联系上下文理解一些句子的意思。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

教学重难点:

了解西门豹破除河伯娶媳妇迷信的经过

教具准备:

ppt课件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略)

第二课时

一、交流调查报告,了解邺地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原因。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西门豹治邺》。西门豹初到邺这个地方,看到的景象是——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生接答),面对这样的景象,他立即展开了调查。昨天我们跟着西门豹一起进行了调查研究,并且每一位同学都认认真真地填写了一份《邺地现状调查报告》,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看看你们的研究成果。哪些同学想来展示?

2、指名讲解报告。

3、学生评价。

4、用四个字来概括:天灾人祸。

5、看来同学们都已明白了事情的真相,西门豹明白了吗?邺地的老百姓明白了吗?

迷信是一种思想问题,对待思想问题,不能靠简单地抓人、杀人,也不能用简单的下命令的方法来解决,必须从思想根源上入手让老百姓明白。

《史记》中一段这样的记载。请同学们看屏幕。

西门豹奉命出任邺郡太守,见百姓纷纷出走,遂颁律令,禁止巫风。巫吏勾结,煽惑百姓跪衙抗之。西门豹为解谜团,唤醒百姓,暂撤禁令。于河伯纳妇之日将计就计,巧将吏巫投掷河中。百姓幡然省悟。ppt

师:你读懂了什么?

师:其实西门豹在治理邺地,破除迷信的时候也遇到了强大的阻力和困难,就是因为那时候老百姓都那么迷信,所以他才改变策略,这样巧妙第破除迷信,惩治恶人的。

师:所以“金钥匙”告诉我们:阅读文章时要结合时代背景,整体把握文章的意义。(ppt)看来学习课文,不要忽视时代背景,会有助于理解文章内容。

二、研读言外之音,了解西门豹惩治巫婆、官绅经过。

1、西门豹是如何将计就计惩治巫婆、官绅的呢?下面我们再次走进课文去看看。请同学们带着问题,仔细阅读课文,画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体会体会西门豹的说法、做法巧妙在哪里。自己钻研好了的同学可以在四人小组内交流。

3、学生朗读,画有关的句子,小组合作学习

4、交流:西门豹的做法巧妙吗?你是抓住哪些句子来体会的?

5、指导朗读。老师发现大多数同学是抓住西门豹的话来体会他做法的巧妙的。的确,西门豹是话中有话,话外有意,那么,他当时是以怎样的口吻说这些话的呢?请同学们试着读读这些句子,然后再在这些句子中选一句你体会最深的句子,好好读读,读出西门豹的言外之音,话外之意。

6、这一天,漳河站满了老百姓,设想一下,岸上的人们看了事情的经过会说些什么?请你选择一个你感兴趣的对象说一说。(官绅、书生、老百姓、小孩)

三、西门豹巧妙地惩治了巫婆和官绅。

教育了老百姓,老百姓呢不再相信迷信,人祸解决了,那么天灾呢?课文写到了吗?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四、升华拓展。

五一节劳动节快到了,网上有人建议评选中国古代最佳公务员,大家觉得西门豹够格吗?请你为他写一封100字以内的推荐信。

五、总结:

看来西门豹将计就计、假戏真做,惩治恶人的过人才智和他开渠引水治理邺地的功绩深深的打动了大家,所以大家才能写出这样感人肺腑的推荐信。老师也用了一种方式表达对西门豹卓越功勋的赞美,大家请看:施巧计破迷信惩恶扬善,开渠道引河水稻花飘香。

板书:

西门豹治邺

施巧计破迷信惩恶扬善,开渠道引河水稻花飘香。

推荐专题: 个人教学工作总结 《廉洁》的教学设计

相关推荐
本站文档由会员上传,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发送邮件至89702570@qq.com联系本站删除。
Copyright © 2010 - 千文网移动版
冀ICP备20200271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