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更多文库 > 1号文库 > 详情页

陶艺教学案例(范文五篇)

2022-11-26 21:47:40

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陶艺教学案例(范文五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千文网还可以找到更多《陶艺教学案例(范文五篇)》。

第一篇:艺术教案

实施目标

1、认识陶艺的制作工具,初步了解陶艺风格特点和几种基本的制作方法,体会陶土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

2、通过图片欣赏,视频演示,教师演示,小组研讨等手段让学生学习和掌握初步的陶艺造型手法――泥条盘筑成型法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学会用泥条盘筑成型法表现一件有自己风格特点的陶艺作品。

3、通过对陶艺历史的了解,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紧迫感。通过图片欣赏,把学生带入陶艺的天地里,去感受陶艺作品的美,体会艺术创作的乐趣,

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创作的热情。

实施方案:

把主题活动分为四个阶段进行,在三个课时内连续进行。通过一系列的实践和教学活动让学生初步了解陶艺作品的表现形式,了解我国陶艺的悠久文化历史,了解陶艺造型的几种简单方法,并学习用泥条盘筑成型法设计和表现一件有新意,有特点的陶艺作品。

第一阶段:欣赏分析作品,体会陶艺形式美,学习表现手法。

通过欣赏图片,欣赏陶艺作品,分析了解陶艺的表现形式及美感特征,结合具体作品分析陶艺作品成型的方法。

通过小组研讨,分析泥条盘筑成型的表现方法,结合教师的演示和视频播放的片段,总结出泥条盘筑成型的技术要点和操作方法。

第二阶段:动手操作实践

1、通过尝试,体会泥性

通过揉泥、练泥,体会泥巴的泥性特征。

2、通过实践,掌握技术

通过简单的盘筑,体会泥条成型方法的操作过程和技术要领。

3、分析并拿出设计方案

结合欣赏到的作品,分析造型特点,设计自己作品的具体形象,体现出自己的艺术风格和特点,使作品达到个性化的表现风格。

4、实践操作,制作作品

按照自己的设计形式,用泥条盘筑成型法表现陶艺作品。

第三阶段:相互欣赏,分析评价

1、组内欣赏,分析评价

2、个人汇报,展示个性的陶艺创作作品

3、学生评价,倾听他人的呼声

4、教师点评,给予鼓励与指导。

第四阶段:交流学习体会

1、组内交流,各抒己见。

2、小组汇报,谈谈活动收获。

实施过程:

活动一:欣赏名家陶艺作品图片,感受陶艺作品的美。

1、课件中展示一组名家作品图片,欣赏彼得・沃克斯、梅森・约翰、温・黑格比等名家的作品,体会陶艺造型所蕴含的特殊魅力。

师:你们知道这些作品是用什么材料表现的吗?

生:用泥土;是玻璃的;木质的…… 师:是用陶泥和瓷泥制作的。

师:看了这些作品你有什么体会?

生:感觉比较抽象,比较现代。

教师分析作品的风格和特点。

2、课件展示我国名家的作品

欣赏王锡良、秦锡麟以及陶王邢良坤的作品。感受中国现代陶艺大师的风格。

3、展示欣赏我国古代较有名气的几件陶艺作品

欣赏秦兵马俑,唐三彩、青花瓷等作品,体会我国古陶瓷艺术的魅力。

4、学生作品欣赏。

欣赏学生的陶艺作品,会让学生近距离的感受到和自己比较贴近的创作方式和思路。

交流讨论:

1、在小组内讨论刚才欣赏的国内外古今陶艺作品,说说有什么体会?

2、小组汇报,说说对陶艺的感受和认识。

活动二:

感悟泥性。让学生通过亲手玩泥,体会泥巴的特性,为进一步制作作品打下基础。

1、出示图片,孩子们玩泥巴的情景,让学生产生共鸣,激起学生最初的兴趣。――这是一组孩子们玩泥的照片,看!他们玩的多尽兴。喜欢玩泥是人的天性,有同学有过这样的经历吗?

2、教师亲自拿起泥巴,进行练泥和把玩,随手作出个小动物或是小杯子,让学生感受初步的制陶乐趣。提示学生,陶艺作品的表现方式很多,泥巴的可塑性也很强,这就是泥巴的魅力所在。

3、实践操作:每人拿出一块泥巴,随便玩弄一阵,看看能不能也随手捏个简单的物品。

交流讨论:通过玩泥巴,你体会到什么了吗?说说泥巴有什么特点,要怎么玩它才听话?

生:泥巴可以通过揉、搓、等手段改变其形状,还可以用工具来为泥巴塑型。泥巴沾水过多,就会过软,不好控制……

活动三:

学会控制泥巴。通过此活动,让学生学会运用技巧控制泥巴,掌握初步的练泥、擀泥、搓泥的方法。

1、演示练泥的方法

学生尝试练泥,掌握练泥的技术。

2、演示捏塑方法

随手演示一个小刺猬和小碗的捏制方法,让学生学会捏塑成型的方法,感受捏制的乐趣。

3、演示搓泥条的方法

学习搓泥条的基本技巧,感受泥条成型的大体风格。

4、简单演示擀泥板的方法

认识泥板的擀制方法和了解技巧。

操作实践:尝试选用喜欢的2――3种方法进行操作,体会操作的乐趣。

交流讨论:以小组为单位,谈谈自己“玩”的体会,说说自己喜欢那种表现形式,谈谈自己的操作经验。

活动四:认识陶艺工具,学会使用工具。

1、用工具去处理一下陶泥,看看能产生什么变化?

学生尝试使用工具,并说出每种工具能产生的不同作用和效果。

2、教师介绍工具的名称,使用方法。

通过让学生自己尝试使用工具,总结出工具的用途,能加深学生对工具的认识,加上老师的进一步讲解,会让学生更好的掌握工具的使用方法。

活动五:学习泥条盘筑成型的具体表现技法。

1、通过视频和教师的演示讲解,让学生掌握泥条盘筑成型法的具体操作方法步骤。教师在操作前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观察:

① 盘筑泥条的操作步骤。

② 具体操作手法。

③ 如何使作品制作的坚固?如按压的方法,泥浆的用法等。

④ 如何让作品产生变化,如:整体造型上的变化,镂空添加手法产生变化,保留泥条本身特有的肌理效果或是刮平或是采用其它手法,让作品产生变化。

2、欣赏课件中的作品,看看用了几种不同造型和变化的手法表现的泥条盘筑的作品?通过欣赏,启发学生打开思路,以便在设计中采用更加灵活,适合自己的方法。

3、思考与设计。

交流讨论:

① 你想设计一个什么样的陶艺作品?

② 制作中将采用什么创意手法?如有的可以在整体造型上产生动感,有的可以采用镂空,添加等手法,使得作品富于变化。

③ 相互谈谈自己的设计意图,其它同学看看是否可行,有什么可以借鉴或是需要修改的地方。

活动六:动手实践操作。

1、制作一件以泥条盘筑成型法表现的作品,形式要新颖,制作坚固,有自己的创作风格。

2、学生进行实践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3、进行作品的拍照,为讲评做准备。

4、课件展示烧制过程和名家作品欣赏。激发学生对陶艺产生持久的兴趣,为以后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活动成果

1、每个同学在课程结束时都能完成1―2件作品,作品的表现形式以泥条盘筑成型法为主,可以适当结合其它形式,可以独立完成,也可以和同学合作完成。

2、成果展示,包括小组内的成果展示和全班的成果展示。

七、活动评价

要特别关注学生参与活动的'过程和实践体验,重视对过程的评价和在过程中的评价,并且把对学生的自评与学生的互评紧密结合起来。评价的内容主要集中于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情绪情感、参与程度、投入程度等表现。教师可以对全班同学在参加活动的过程中作描述性的评价,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施展自己的才能,激励学生积极进取,勤于实践、勇于创新,不断促进学习能力的发展。对某些同学的发展和变化给予积极的鼓励。在整个主题结束时,教师要组织学生讨论在活动过程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讨论解决的方案。活动成果展示之后,应鼓励学生把活动过程中和后续活动中产生的疑问和想法提出来。

1、学生自评。

给学生机会,让他们把自己的创作意图表述出来。

2、学生互评。

展示作品分两种方法

① 拍好的照片通过大屏幕展示,全班欣赏评价。

② 对于比较突出的作品,需要进一步展示的作品,拿到前面来,通过实物投影展示细节部分。

3、教师评价。

教师在评价时,着重表扬鼓励学生的较有特色的创作意图,同时也要提出来部分作品的不足之处,并和同学一起探讨修改意见。

交流学习体会

以小组为单位,组内相互交流讨论本节课的成败,总结经验。小组汇报本组的收获与存在的问题。

案例实施的分析:

1.从陶艺课的教学角度出发,这样教学案例是有利于每一位学生掌握制作技能,并能在发展过程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总结,整个课堂气氛处于生动活泼之中,充分调动了学生积极性和参与性促使学生创新思维得进一步发展。

本课引发的思考:

1.开设陶艺课,有利于促进我国陶瓷的发展,繁荣与复兴。

2.陶艺对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有重要作用。它不仅能充分锻炼,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还是一门集雕塑,绘画艺术于一体的需要创造灵感成为一体的艺术课。

3.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扮演的是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协调者,通过安排一系列的活动,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生发散性思维,使学生保持较高的学习热情和浓厚的探求兴趣。

第二篇:陶艺教学

绪论 发展简史

陶 艺 源 头

----新石器时代的陶艺

陶器是新石器时代的新生事物,是新石器时代的标志。陶器的烧制是人类创造的第一个改变原材料性质的产品,在人类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意义十分重大。

新石器时代我国的陶器种类 繁多,从器物的装饰来划分可以 分为素陶、印纹陶、彩陶、黑陶 等品种。

彩陶是新石器时代陶器中最 重要的艺术形式,是在打磨光滑 的陶坯上用天然的氧化铁和氧化 锰作颜料进行描绘,经入窑在 1000℃ 以上的高温中烧制后,于橙红色的胎底上形成黑、红、白等色图案的一种陶器。彩陶陶 质细腻,表面有光泽,彩绘不会 脱落(图1)。我国较早的成熟彩 图1 网纹彩陶船形壶(仰韶文化)陶文化当推分布在今天陕西、山

西、河南的“仰韶文化”(公元前5000年---公元前3000年左右),其中以“半坡图类型”和“庙底沟类型”最为杰出。2

彩陶既是原始人类的日常生活用具,又是新石器时代杰出的美术创造,是我们蛋

研究史前绘画的重要依据。壳

“龙山文化”时期(公元前3000年黑陶---前2000年)黑陶是在陶器烧制结束时高柄杯

(龙山文化)从窑顶慢慢注入水,使木炭熄灭时产生浓烟,将碳渗入陶器形成乌黑如漆的效果。与彩陶相比,黑陶在制作工艺上是大大进步了:彩陶采用泥条盘筑法或较慢的轮盘旋转技术制胎,而黑陶则是用快速的轮盘旋转技术,胎料用纯泥或掺沙,因此质地精纯,有的器壁薄如蛋壳。由于黑陶表面乌黑,难以施彩,多以造型取胜(图2)。

.2.

第三篇:艺术教案

活动目标:

1、在感受色彩美的基础上,选用本身喜欢的颜色作画。

2、能大胆地使用线条、色彩,进行初步的创造。

3、乐于参加玩绳活动,体验艺术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棉绳若干(粗细差别)。

2、各色水粉颜料(红、蓝、绿、黄、紫色)、调色盆若干。

3、各色皱纹纸(红、蓝、绿、黄、紫色)别离混合装在大的塑料框里。

4、舒缓、轻柔的音乐。

5、投影仪一台。

活动过程:

1、我和彩条娃娃跳个舞。

(1)欢迎彩条娃娃参加舞会

师:小伴侣,我们今天来开个舞会吧!老师请来了许多小客人,我们来欢迎欢迎他们吧!

师:他们是谁呢?(出示红色的彩条娃娃。)

师:这个彩条娃娃穿的是什么颜色的衣服呀?它是怎么来的?

幼A:它穿的是红色的衣服,它是游来的。

幼B:它穿的是红色的衣服,它是飞来的。

幼C:它是被风吹来的。

师:那我们一起来学一学。

依次出示绿、黄、蓝、紫色的彩条娃娃。它们别离是扭着来的,转着圈来的,跳着来的。教师每出示一种,幼儿回答完后都可以学一学彩条娃娃的动作。

(2)韵律活动:我和彩条娃娃跳个舞

师:小伴侣,你喜欢哪种颜色的彩条娃娃呀?(幼儿自由表述)那就请你和你喜欢的彩条娃娃跳个舞吧!你想怎么跳就怎么跳。(放音乐,师生手拿彩条一起跳舞。)

2、我和绳子娃娃来跳舞。

(1)创编绳子娃娃跳舞的动作。

师:刚才,我们和本身喜欢的彩条娃娃跳了舞,高兴吗?看,又有谁来参加我们的舞会了?(师出示棉绳。)

幼A:是线。

幼B:是绳子。

师:对了,本来是绳子娃娃来了。绳子娃娃看到小伴侣和彩条娃娃跳舞,可羡慕了,也想来跳舞了!我们来看看绳子娃娃是怎么跳舞的。师边演示边说:我们先给绳子娃娃穿上标致的衣服,然后请它来跳舞。现在我给它穿上了什么颜色的衣服?

师在投影仪上演示绳子娃娃跳舞,边演示边念儿歌:绳子娃娃扭一扭,扭一扭;绳子娃娃转个圈,转个圈;绳子娃娃踢踢腿,踢踢腿。

师:绳子娃娃还可以怎样跳舞?

幼A:它还可以跳起来。

幼B:它还会弯弯腰。

(2)让绳子娃娃在纸上跳舞。(幼儿创作时放舒缓、轻柔的配景音乐。)

(3)欣赏绳子娃娃跳的舞。

师:先画好的小伴侣可以和旁边的小伴侣介绍一下,说说你的绳子娃娃穿的是什么颜色的衣服,它是怎么跳舞的? 幼儿自由讲述。

师:刚才大家已经向旁边的小伴侣介绍了本身的绳子娃娃是怎样跳舞的,现在请你们看看哪个小伴侣的绳子娃娃跳得好,你就把这个红苹果娃娃贴在他(她)的画上。

师:你喜欢谁的彩条娃娃跳的舞,你觉得它像什么?

幼A:我喜欢本身的彩条娃娃跳的舞。

幼B:我喜欢沈朱伟的彩条娃娃跳的舞。我觉得看上去像很多蛇绕在一起。

幼C:我觉得丁丁的阿谁像蜘蛛网。

3、结束部分:我为绳子娃娃开舞会。

师:小伴侣,你们今天玩得开心吗?那就让我们一起来跳个舞吧。

师生一起听音乐跳舞。

第四篇:陶艺教学反思

陶艺教学反思

篇一:陶艺>教学反思

本节教学内容在于让学生初步了解陶艺相关知识,通过欣赏,了解古代、现代陶艺作品的不同功用、审美,知道陶艺制作的不同材料工具和一般制作工序,并重点学习陶艺手工成型方法,并选择合适的技法,让学生动手制作一件陶艺作品。

本节课师生配合相当默契,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展示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由于制陶场地的限制,学生用的泥只是彩泥和橡皮泥而已,因此学生的作业大都数选择了捏塑成型法和泥条成型法,值得庆幸的是学生作业稚拙、可爱、生动。完成了我的目标:让孩子走进自然,感受生命的意义、泥土的芳香,体验创造的成功感、表达自我情感的一种全新的教育内容;同时尝试通过陶艺活动激发学生对美的敏感性,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兴趣和积极性;将陶艺与其他领域自然地、有机地联系融合在一起,促进学生全面和谐而富有个性地发展。

篇二:陶艺教学反思

陶艺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枝瑰宝,早于世界二千多年,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本课从我国陶瓷发展史着手,介绍了陶与瓷的不同,及由此延伸形成相关的各个种类。内容图文并茂,便于理解,有利于学生联系生活,贴近课程内容与目标。

教学目标

一、学习陶艺的发展史,理解其在不同时代的特点及功能作用。

二、通过欣赏陶艺作品,能谈谈自己对陶艺的认识,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创作热情。

三、学习陶艺制作过程与方法,能借助学习工具,以胚,搓,揉,挤,压,粘贴等法制作陶艺习作。

四、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增加学生对我国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认识,培养其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感。

对本课的教学,首先制造神秘气氛,我课前有意拿个紫沙壶喝茶,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而我也不急与给出答案,而是接着带领大家去参观学校附近的民间陶罐厂,到了那里答案豁然开朗,但大家求知欲更加高涨,问师付,问老师,似乎有问不完的话题。这都为学生后来收集资料,欣赏和理解课本陶艺作品起到了积极作用。

在学生动手方面,由于有了现场亲历和欣赏理解,再加上陶艺较为贴近学生生活,农村孩子大多都玩过泥巴,所以都能利用刚教的和刚见的方法制作陶艺习作;陶壶作品是他们最亲近的物体,做的人也就多,基本能以拉胚方法学着做;但也有不少同学奇想连篇,做出了许多怪异造型,由于本次作业只有个大方向,不给具体要求,所以只要是健康向上的,我都予以鼓励,而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这种氛围中尽情发挥其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作为教师只在旁边作些技术性指导和启发性引导作用;及时发现优秀习作,对落后学生也多鼓励和积极评价,整个课堂气氛学生都沉浸在一种自由,民主和愉悦的气氛中完成习作。因而这节课取得满意的课堂实效。

篇三:陶艺教学反思

刚讲完学校的公开课,就有一些老师对我说“这节陶艺课上的真不错,学生的作品太丰富了,太精美了!”“我用手机拍了十多张学生的作品„„” 是呀!学生在这节课上的表现的确出色,许多作品都出乎我的预料,更没想到会受到听课老师的广泛好评。课下我进行了认真反思。

一、依据《课程标准》。我将本节课的内容通过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题作用,利用想象中的求异变化,外形借用,打开了学生想象的思维。

二、多媒体的运用。尤其是采用三星堆青铜器等课件的展示和讲解,学生有了更直观的感受,激发了他们创作和想象的灵感。

三、小学生都喜欢玩泥巴,也是这节课成功的因素。我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心理,给他们创设了求异中有变化,借鉴中有创新,创设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宽松环境,使学生真正做到了全身心的投入。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知不觉的调动起自己所有的积极性,每个人的想象力、创造力毫无保留的发挥到了极至。在制作过程中,没有丝毫的倦意。与其说是学习陶艺倒不如说是学生的娱乐享受,可见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而老师也只能是一个参与者、引导者、组织者。

再细想一下,不喜欢学习绘画的学生是常见的,而不喜欢玩泥巴的学生又有几个呢?在江苏渐江一带的小学里,专门开设有陶泥课,建立专用教室,有专>职教师。那里的学生可以在“玩”中享受成功的快感,极大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和创造。而我们平顶山的学生,没有那样的幸运,有的教材中没有陶艺课,有的教材中有两三节陶艺课,而教师又没有条件上好它。我想我们更应该关注陶艺课。中国是陶瓷的发源地,在陶泥的制作过程中,最能锻炼学生的就是空间感、立体感和手脑的协调能力。与绘画和其它手工不同,陶泥更侧重立体展现和空间的表现,有教强的真实性并且容易上手,做出的作品,可彩绘、可烧制,作为自己的艺术品保存下来。它是小学生想象力、创造力、空间感、手脑协调能力和耐心、细心等品质培养的良好途径。因此,我更想呼吁我市的中小学要积极关注这一课程的开展,多为学生创造条件上好陶艺课。

第五篇:艺术教案

教学内容:艺术插花(制作)

课业类别:工艺制作课

指导思想:

插花艺术在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是中国园林艺术中的一枝奇葩。插花,就是在盈尺瓶盆之中,以切取植物可供观赏的部位为材料,进行巧妙的排列组合,将花卉的自然美和人为的装饰美相结合的造型艺术,能给人以高雅的艺术享受。本课是第四单元的第一课,本单元共安排了三课,都是为了美化居室,锻炼学生运用所学的美术知识来自己动手美化生活的能力。

教学目标分析:

插花分为东方式和西方式两种,本课安排了二课时,第一课时主要是向学生详细介绍艺术插花的历史、构图、色彩等,用一些基本插花的示范,让学生有较深的感性认识,并在课余时间寻找材料,进行初步构思;第二课时进行艺术插花的制作练习。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教学,让学生掌握艺术插花的一般形式与制作技巧。

2.引导学会自己动手装扮生活空间,从而提高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

艺术插花的几种基本形式。

教学方法:

讲述、示范、制作

教具准备:

艺术插花作品若干件,艺术插花作品的课件、图片、常用花材及工具。

学具准备:

常见花材、花器及工具。

一、组织教学

检查学生学具情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导入新课

1.展示艺术插花实物,教师激情导言: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越来越追求生活空间的舒适和情调,获得精神上的满足。而艺术插花,正是装点居室、点缀环境的上乘佳作。插花,就是在盈尺瓶盆之中,以切取植物可供观赏的部位为材料,进行巧妙的排列组合,将花卉的自然美和人为的装饰美相结合的造型艺术。

2.板书课题DD艺术插花(制作)

三、讲授新课

1.播放CAI课件,引导学生欣赏、了解艺术插花的历史及东、西方式的艺术特色。

2.出示图片及实物,了解插花的常用花材、花器及工具。

3.教师讲述艺术插花造型的基本形式:

一般插花形式三主枝高度为:第一主枝长=(花器高+宽)×1.5

第二主枝长=第一主枝长的三分之二

第三主枝长=第二主枝长的三分之二

按照插花主枝在花器中装饰的位置,大致上有五种基本形式,每种形式都有一定的变化范围DD

悬崖式、直立式、倾斜式、平卧式、放射式。

(反思:构图是插花艺术造型的第一要素。教师应耐心辅导学生进行插花的艺术构思,将草图勾画出来,示范时要注意插花要高低错落,即花朵的位置高低前后错开,不要插在同一横线或直线上;疏密有致,过密则繁杂,过疏显空荡;虚实结合,即花为实、叶为虚,有花无叶欠陪衬,有叶无花缺实体;俯仰呼应,是上下左右的花朵枝叶围绕中心又顾盼呼应;上轻下重,是花苞在上,盛花在下,浅色花在上,深色花在下,均衡自然;上散下聚,花材同生一根,上部疏散,多姿多态。)

4.艺术插花的色彩配置:

A、花卉与花卉的配色可以用多种花搭配,也可用单种颜色,要求互为补充,协调如一。

B、花卉与花器的配色要求协调,不强求一致,可以是以对比色组合,也可以是调和色组合。

(反思:色彩本身没有任何感性内容,只有当人们的思想意识与其相联系时,才会出现色彩的心理反应。在进行插花构思时都要引导学生充分考虑这方面的情感因素,可以花材的色彩确定主题,也可根据主题选取花材。)

5.艺术插花的保鲜方法:

花卉被剪切下来后势必导致衰老枯萎,因此,对插花要进行保鲜水养。一是营养保鲜,在花器内加入2%的糖、1%的维生素:二是防腐保鲜,可加入少量食盐,也可加入阿斯匹林、水扬酸,硫酸镁等;三是机械保鲜,可用细铅丝扎紧切口,或将甘油、蜡液滴入花内,都可以使花卉推迟枯萎,并且颜色更加美丽。

6.教师进行插花的示范(主题及花材、花器自定):

A、构思、构图;

B、选取花材,配置色彩;选定花器;

C、练习穿插;

D、修整、成形、命名。

四、学生构思练习,教师辅导

作业要求:进行插花的艺术构思,可用铅笔将草图勾画出来。

辅导要点:

A、主题要突出,主题确定之后,就要根据意图加以润饰,求得画面变化。可运用花卉的种类、色彩、形状的对比与配合来增强韵律变化,使主题更加鲜明。

B、统一均衡。平铺直叙显行单调呆板,变化太多会觉得零乱,要分清主次,注意协调。

C、色彩和谐,对比色不宜过于强烈,类似色应避免单调乏味。

五、课堂小结

评析学生构思、构图较好的草图,指出存在的问题,提出修改意见。

布置下一节课的制作要求,让学生在课余时间准备花材。

教学评价与反思:

艺术插花可以渲染环境气氛,提高人们的审美情操。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教师能够以自己的示范、指导给学生正确的指导和价值取向,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在犹如身临其境的课件欣赏中仔细观察,慢慢体会,从而让学生掌握插花的一般形式与制作技巧,学会自己动手装扮生活空间,既锻炼了学生运用美术知识的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情趣。

不过,在引导学生制作后摆设作品时应与环境相协调,还要注意摆放的角度和位置,营造较好的意境,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构思与制作的热情,让插花艺术能给人以高雅的艺术享受。

推荐专题: 个人教学工作总结 陶艺教学案例

相关推荐
本站文档由会员上传,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发送邮件至89702570@qq.com联系本站删除。
Copyright © 2010 - 千文网移动版
冀ICP备20200271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