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新形势下农村基层党建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解决措施》,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千文网还可以找到更多《新形势下农村基层党建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解决措施》。
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与对策
XX县XX街道办事处 古晓杰
农村基层党组织处在农村工作的最前沿,是党团结和带领农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斗堡垒。如何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及党员的“自富带富”作用,是新形势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所在。
一、当前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
近年来,各级党组织通过党建工作目标创新、思想理念创新、内容形式创新、管理机制创新,使广大农村党员队伍素质不断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号召力、战斗力作用发挥越来越突出,服务小康社会和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但是,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
一是村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受到挑战。改革开放以后,全党进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新时代,对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方式和领导方法提出了新的要求,而许多农村组织在适应新形势、新要求方面的适应期过长。有些村党组织在实施领导过程中,在具体的领导方式和领导方法方面存在不少问题。主要有包揽型领导,即党支部包揽一切,把村委会变成党支部的附属物;放任型领导,即党支部班子软、懒、散,作风不正,抱着“不骑马,不骑牛,骑着毛驴占中游”的工作态度,应付各项工作,党支部威信不高,没有战斗力和凝聚力,或者村委会无视党支部的领导,凌驾于村党组织之上,党支部无权威性,领导作用无法发挥;对立型领导,即村“两委”班子互相对立,形成两 股势力两大派别,矛盾斗争尖锐,搞内讧。这些都使得村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大大削弱。
二是农村党员结构和整体素质有所下降。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得人们的活动范围日益扩大,观念日益更新,农民的价值观趋于多样化。许多中青年党员和群众外出寻找发展机会的现象越来越普遍,造成有的村难以找到合适的党员发展对象。特别是一些“老、少、边、穷、山”地区,能外出的都外出打工了,留守在家的大多数是妇女、老人、儿童,人称“386061”部队,这也是目前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发挥不理想的主要原因。另外,农村中浓厚的宗族观念又成为吸收和发展新党员的一道难以突破的屏障。有的村支部主要成员私心太重,在发展党员时,不是按照党的要求和党员的标准,而是以宗族家族为界,对不是本宗族者的入党要求以种种理由推托。农村基层党组织发展党员工作严重滞后,不能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迫切需要。
三是农村党员先锋意识呈现淡化趋势。当前,农村党员队伍主流较好,多数党员较好地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但党员队伍个体素质不齐,与党员标准和先进性要求不相符适应的现象仍然比较突出。主要表现为四种类型。因循守旧型。有的受小农经济意识、计划经济体制思维方式影响,对市场经济和改革开放中出现的一些新情况缺乏正确理解,习惯于墨守成规,用老眼光、旧观念看问题,不能接受新鲜事物,安于现状,不思进取。有的甚至不信科学信迷信,热衷于求神拜佛,修建祠庙。明哲保身型。宗旨观念淡漠,明哲保身,无所作为,不管事、嫌多事、躲着事,不愿担任村组干部,怕担担子。唯利是图型。党性观念退化,不讲奉献,利益至上,不愿参加义务公益活动,参加支部党员培训、开党员会都要拿报酬。少数农村党员在职时工作拈轻怕重,吃不得苦,干不成事,卸职或落选后心里不平衡,与组织唱对台戏,提出一些过高的、无法满足的要求,给现任干部发难。信念动摇型。有的党员思想消极、方向迷失,对当前经济转轨时期一些不正常现象不能正确看待,对党的先进性产生怀疑,失去了前进的方向和目标。党员先锋意识淡化的现象尽管不是主流,但其危害性很大,严重削弱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四是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状况不理想。由于自然条件和各方面因素的影响,除一些城中村、城边村及资源相对丰富村,靠以地生财、资源生财,集体有一定经济实力外,相当一部分村集体经济基础薄弱。特别是税费改革后,各市县政府都相继取消了原本是用于为农民生产生活提供公共品的各种收费、农村义务工和劳动积累工,几乎使很多村断了财源。这使得村党组织在发展公益事业、提供服务方面力不从心,在依法管理村务方面明显力度不够,缺乏管控能力。
二、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对策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必须从当前农村的实际出发,探索一条适合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的新路子。
(一)以“两委”换届工作为契机,提高农村干部队伍素质。选拔和培养“领头雁”是党建工作的重中之重。一是把好农村“两委”换届关。在农村“两委”选举工作中,主管领导要从事关新农村建设 事业成败的高度,把换届工作做细、做实,提高换届选举的质量。对候选人要考察,对选举要监督,坚决杜绝贿选或是黑恶势力对选举的控制,杜绝有明显劣迹的人混入干部队伍。二是从县乡工作人员中选拔合适人员主持村支部书记的工作。对连续两届工作没有起色、“两委”成员不全、尤其是党组织书记缺位的落后村,要从县乡工作人员中下派干部主持工作。三是进一步推行和完善大学生“村官”制度。尽快完善大学生“村官”制度,可以考虑通过适度增加数量达到每村两名以上,使之作为日后年轻人成为各级领导干部的优先条件,落实待遇完善奖励机制做好前期培训、中期指导、检查和后期总结等措施,逐渐使大学生到农村任职,像到城市、城镇就业一样成为一种常态。四是壮大后备人才队伍。改变农村党员队伍老化的现状,就要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发展党员家族化的问题。要改变由老党员推选新党员的模式,代之以由党员、村民代表共同推荐,扩大推选范围。
(二)树立“大党建”观念,把农村党建和经济发展一起抓。只有帮助农村基层党组织解决发展问题,才能提高其执行力。一是因地制宜,发展壮大集体经济。针对当前部分农村干部对发展集体经济认识不足、能力不足、存在畏难情绪的情况,县委要发挥其指导作用,召集专家、企业家、基层党委、村街代表等,结合本县经济发展的实际,遵循市场化运作规律,共同谋划和扶植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镇村要充分利用自身的区位交通优势,建立特色产业生产基地,充分利用大开发的有利契机,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发展三产经济、房东经济,加大自身发展,提升造血功能,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二是想方设法,认真做好“后进”的转化工作。可考虑以下措施:建立县直机关村街联系点制度;建立乡镇基层党委包片制度,及时了解各村情况,并反馈给县直机关联系人,研究解决对策;建立村街干部包户制度,帮助困难户解决实际问题,谋求家庭经济发展;保护和促进村街私营企业的发展,鼓励他们在促进村民就业、公益事业发展、增加集体收入中多作贡献。三是调整结构,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合理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能带动农业的发展,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但在产业结构调整时,要结合本地实际,因地制宜,因时利导,认真做好调查研究,确保上一个项目,带一方产业,兴一方经济,富一方农民,不能盲目上马,切切实实地为农村经济服务,为农民谋利。建议我县在大豆、柑桔等盛产基地,建立与之配套的加工企业,在“公司+基地+农户”的基础上,使之形成产供销一条龙服务的销售渠道,促其农业的发展,农村经济的振兴。
(三)规范村级工作运行机制,用好的机制来“管人”和“留人”。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农村基层组织中的“龙头”,积极促进民主法制建设,推进村务管理制度化、规范化进程是提高村级党组织权威的根本举措。一是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用好的机制约束人。当前,尤其是要建立村民议事会或村民代表会议制度,在推进新农村建设中,凡涉及村里的重大事务及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问题,都要经过村民议事会或村民代表会讨论决定。真正让群众自己教育自己、管理自己、约束自己,这样就可以夯实村级党组织权威的基础。二是落实“四权分离”制度,用好的机制来监督人。农村财务是 农民群众最为关心的大事之一,要把加强农村财务管理工作作为基层干部作风建设的重中之重,建立健全村务监督小组、村民理财小组等群众性监督组织,实行决策、办事、理财、监督“四权分离”,实行一事一议制度,实现农村工作的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尤其是在发展农村经济中,要将土地征用补偿分配、农村机动地和“四荒地”、村集体债权债务、种粮补贴、退耕还林款物兑现,以及国家其他补贴等情况及时公开,提高村务透明度,真正让群众放心,促使广大农民群众主动团结在党支部的旗帜下,积极参与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洪流中来,形成强大合力,把农村家园建设得更美好。三是建立“一定三有”激励保障机制,用好的机制留住人。对于优秀的“领头雁”不仅要关心和爱护,而且要建立激励机制。要尽快推行“定职责目标、干好有希望、收入有保障、退后有所养”的“一定三有”激励保障机制。具体操作中可采取“四个落实”:落实职责目标;落实现任干部和离任干部的生活补贴;落实干好有希望、退后有所养制度;在农村养老保险基础上,逐步研究落实农村干部养老待遇,以解决其后顾之忧。
(四)深入实施农村干部“素质工程”,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着眼于新农村建设对农村干部知识、能力的要求,进一步完善农村干部教育培训机制,努力形成大教育、大培训的格局。一是加强培训力度。采取与高校联合办班、委托办班等形式,充分发挥农广校、农函大的作用,组织村主职干部参加各种类型的学历培训。并建立村干部学习培训档案,将培训情况纳入村干部目标考核范畴。二是注重经常学习。要求村干部树立经常学习的思想,做到在学习中工作、在学习中生活、在学习中实践。积极引导村干部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把自我学习、自我提高贯穿于整体工作和生活的全过程。三是创新教育培训形式。要充分考虑村干部的知识结构、工作性质等因素,创新教育培训形式,精心选择教育培训内容,按照“请进来教与走出去学”相结合的原则,通过下派科技、农业、畜牧等部门的专业技术人员到农村巡回指导,聘请高等院校专家到农村种养基地手把手传授,组织村干部到外地参观学习等灵活多样的形式,做到理论培训与实用技术培训相结合,综合培训与专题培训相结合,短期培训与学历教育相结合,增强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