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更多文库 > 1号文库 > 详情页

初中语文作业设计有效性的实践探索

2022-11-22 19:04:29

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初中语文作业设计有效性的实践探索》,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千文网还可以找到更多《初中语文作业设计有效性的实践探索》。

第一篇:初中语文作业设计研究结题报告

九年级语文作业设计研究

结题报告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教师要精心设计作业,要有启发性,分量要适当,不要让学生机械抄写,以利于减轻学生负担。”《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对课程改革的目标也作出了明确的规定:“要改变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的学风,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咸阳市中小学有效教学基本要求》提出“每节课都应布置相应的适合学生实际的作业,既要有巩固性练习,又要有拓宽、发展性练习。选题要有典型性、针对性、层次性,注意习题的梯度、数量和质量,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在长期的作业实践中,本人认为作业应该是课程动态的生长性的延伸,是对课程意义重建与提升的创造过程。学生在不断的生成问题、解决问题中成长;在知识的不断运用中,在知识与能力的不断互动中,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不断碰撞中成长。它应成为学生课内外、校内外的一种生活过程和生活方式,成为学生成长的一种自觉的生活需要、人生需要和学习需要。如果说在新课改的浪潮中课堂是主阵地,那么作业就是分战场。

那么,在新课改的今天,在大力推行有效教学的今天,怎样做作业、做什么样的作业、做多少作业,才能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才能做到“减负不减质”呢?才能使学生变“苦做”为“乐做”,变“厌学”为“乐学”呢?本人认为,这些都是非常值得研究的问题。

鉴于此背景,旨在通过以作业为突破口,通过优化作业形式、优化作业内容。让学生在作业过程中掌握知识与技能,并且使语文课程通过作业实现向学生经验和生活的回归。彻底改革过去那种机械、枯燥、繁重的作业形式,还学生以自主、生动、充满智慧与情趣的作业,让每个学生都能“个性”成长。

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语文作业的有效性,通过研究初中语文作业形式及内容的设计,努力实现语文作业的有效:

1、省时。通过教师设计语文作业类型,精选作业,避免机械、重复作业,起到举一反三、事半功倍的效果。

2、激趣。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在学习语文、掌握知识的过程中体会到学习的快乐。

3、培养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动手能力,阅读理解能力,语文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能力等。

4、减负增效。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

总目标:本人将以新课标为指导,树立以学生为本的作业理念,通过对初中语文作业设计的研究,使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获得全面和谐地发展,从而提高教育的效率和效益。

具体目标:

1、通过研究,突出作业的实用性、探索性、趣味性、实践性等,探索作业的形式、内容。

2、通过研究,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态度、价值观。让作业不仅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能使学生的自主精神、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得到明显的提高,促进学生和谐全面的发展。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

☆农村初中语文作业现状调查及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农村初中语文有效作业的类型;

☆农村初中语文有效作业的设计策略;

(一)农村初中语文作业现状调查及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笔者以彬县永乐中学全体语文教师和九年级全体学生为调查对象,就语文作业的设置、设计、批阅、作业量等做了深入调查。

首先,设计了教师问卷调查,内容涉及语文作业的内容、语文作业的形式,语文作业的量与度,语文作业的批阅等,主要目的是想通过问卷调查的途径,真实的了解教师在语文作业设置与设计方面的理念、做法,从而发现当前语文作业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调查中,教师能真实而客观的反应自己的真实想法与做法,调查数据应该是真实而有效的。

其次,以永乐中学九年级学生为调查对象,下发了有关语文作业方面的调查问卷,内容涉及九年级语文作业的布置、设置、作业量、作业类型、作业形式等,主要目的是想通过调查了解学生对语文作业的兴趣、态度以及他们的愿望。

通过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发现了当前语文作业的种种弊端:一是重习题练习,轻知识应用。二是重练习结果,轻思

考过程。三是重双基训练,轻课外所得。四是重统一训练,轻分层练习;四是作业形式单一。很多传统语文作业往往只局限于当天所学的知识,要么做配套的《练习册》,要么让学生做一些东拼西凑、抄来抄去的语文练习资料,很少能将知识进行一定的拓展和延伸,缺乏广度和深度,难发激发学生的兴趣、积极性和创造性,更不能真正做到融会贯通。这些都将导致作业的实效性差,不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五是作业量过多,质量偏低。有些语文教师担心布置作业少,影响语文成绩,于是便大搞题海战术,让学生进行大量的机械重复练习,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学生学得既累又烦;六是学生手头资料少,阅读面窄。农村学生受种种条件限制,又无电脑上网查阅,知识面相对狭窄,有些作业很难完成,只好随便乱做,应付了之;七是教师布置作业随意性。经常听到有语文教师布置作业,叫学生预习一下新课,预习什么不作交待;有时为了省力,也有教师很随意地说一句,把《练习册》做好;或抄一下词语、生字;作业答案唯一。答案相差一个字也不行,答案过分标准,学生只好死记硬背。

(二)语文有效作业的类型

1、 常规教学类作业设计

(1)课前拓展性作业设计

课前拓展性作业设计,教师要突破传统语文的预习只是看生字读课文划层意的做法。教师针对课文的作者、写作背景、人物形象等有关内容设计探究性作业。比如,我们在学习名著推荐与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前,设计如下作业:让学生将阅读作品内容与阅读课

本附录中有关作品时代背景的资料结合起来,要求学生联系作品历史背景深入思考作者的写作目的是什么?作者对主人公形象有什么样的评价?这样的探究性作业设计会让学生的思维立即活跃起来,语文学习也变得趣味盎然,学生对答案求解由浅入深的过程使学生的学习领域变得十分开阔。这样的探究性作业设计使得语文教学不单纯是语言文字的学习,它与文化、历史、道德相交接,既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更利于学习思维能力的培养。

(2)课堂深化性作业设计

课堂深化性作业,主要针对两个方面,一是对课文内容的拓展,二是对学科知识的拓展。比如教《我的叔叔于勒》时本人当堂设计探究性作业:请同学写补写我的叔叔于勒的后半生的生活状况。在学生充分阅读课文后,学生在探究性作业中不仅进一步理解了课文内容,同时想象能力也得到了充分的锻炼。课堂探究性作业还可以设计成表演式的,比如把《变色龙》改编成课本剧,在改编课文、表演课本剧中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以达到深入理解的目的。

(3)课后延伸性作业设计

学习了课文,理解了相关内容,并不意味着学习的结束,延伸性的阅读有关资料、做一些探究,依然是语文学习的内容。如学习专题气象物候中的《古代诗词中的物候》后,因这四首诗从不同角度写了物候的,在结合平时开展的古诗文背诵的前提下,教师可以设计如下作业:请学生到课外寻找描写物候的古诗并学习,并能体会这些诗各反应了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的物候以及表现作者什么样的心情等;

对于古诗中的名句要求学生展开想象,把对诗句的理解画成一幅幅生动的图画,从而更深入的理解诗文。虽然每个同学画的画可能都不一样,但这正反映了孩子对古诗的各自的理解的不同,很好的增加了学生的知识积累与阅读量。

2、积累类作业设计

知识就是积累,学习语文尤其需要知识的积累。教师可以这样设计作业:可以让学生准备几个本子,摘抄一些名句、古诗、成语、名家名篇等,以课本为主,以课外读物为辅;还可举行一些优秀作业展览、名句接龙、说成语比赛等活动,激发学生积累的兴趣。在这样日积月累的过程中,完成知识积淀,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奠定能力;要求学生养成写日记、周记的习惯,坚持每周写一篇周记。教师要设计出周记的内容,如:写所见、所思、所感,写读书心得、仿写、改写课文、编故事等等。教师还须作好指导和定期讲评,发现好文章及时让他在全班同学面前交流或推荐给有关刊物,激发学生练笔的兴趣,让他们在练笔中获得乐趣。

3、单元专题类作业

探究性作业设计如果仅限于教材或仅是对教材结论的验证,显然不能充分达到探究的教学目的。探究性作业设计是一种体现现代教育价值、追求多元绩效的作业设计方式,它以学生发展为本,凸现学生学的方式,隐含教学的终极目标——培养社会人。探究作业的设计应体现出时代的特点,恰当地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爱身边的事物,懂得自己和社会、国家的紧密相连,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

命感。比如《红楼梦中“四大家族”之间关系的探究》《水浒传人物“绰号”探究》等,目的在于积极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探究性作业,至于调查报告或者小论文的字数和质量另当评价。

4、学期综合探究类作业

初中语文探究性作业的开放性,决定了其问题的设计并不拘泥于单学科,而是把视野放得更宽,强调多学科之间的综合。语文综合探究类作业,可以结合学科教学,设计一些体现综合性学科特点的探究性作业。语文可与政治、历史、生物等学科相结合,以最接近于学生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实际而设计问题,最大限度地把课内与课外,学校与社会有机地结合起来,可以利用时空条件,有利于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建立起丰富的知识体系。如在学习《看云识天气》一文时,本人先请学生课前作一些调查: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哪些自然景物及动物的变化来了解天气的变化呢?科学家们是如何准确预报天气的?收集几条关于天气的谚语,与现实作对照,看看灵不灵。学生在这一调查过程中,了解了一些自然科学知识,还了解了一些气象知识,都感到收益匪浅。期间,他们还设计了调查表,最后共同合作写了一份完整的调查报告。在这次探究学习中,学生就是将语文学习与自然科学有机结合在一起,合二为一地研究,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5、社会热点调查类作业

初中语文探究性作业设计如果仅限于教材或仅是对教材结论的验证,显然不能充分达到探究的教学目的。探究性作业是一种体现现代教育价值、追求多元绩效的学习方式,探究既是一种学习方式,也

是一种学习载体。它以学生发展为本,凸现学生学的方式,隐含教学的终极目标——培养社会人。探究问题的设计应体现出时代的特点,恰当地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爱身边的事物,懂得自己和社会、国家的紧密相连,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如“学生们怎样过假期生活”、、“学生压岁钱使用情况”等社会热点调查类的探究作业设计,不一定要求学生长篇大论,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可长可短,重在引导学生参与活动,关注生活。

6、实践性作业,培养语文知识运用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的“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的思想。让学生在实践中通过谈一谈、说一说、想一想、写一写、演一演、问一问、查一查、画一画、做一做,不断巩固知识、扩大视野、开拓思维,提高能力。为达到这个目的,教师在实践操作中要如何落实好课文后的实践性作业?例如:

1、办展览。教师要在班上开辟一个“佳作展览”栏目,主要展览学生课外作业中的书画、练笔等作品。按照课文的编排意图,每周办一次,或每两周一次。根据作业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并由学生自己张贴出来,展示个性,体验成功,感受不足,师生共同欣赏、评析。通过比较,评选出若于名“书法家”、“小画家”和“小作家”。这样,学生面对自己的作业在展览中亮相,都会认真对待。

2、开故事会。按要求把学生在课外搜集的故事通过故事会以活动形式讲给大家听,随后评选若干名“故事大王”。不断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发展他们的记忆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开汇报会。教师要引导学生自己去组织,自己去实践,自己去探索,自主合作,在课外了解、调查、实验操作中的情况在同学间交流、讨论、然后在班上向大家作汇报,看哪些同学知道的最多,哪些同学讲得最具体。

4、开辩论会(讨论会)。根据教材内容,利用一定时间,或许是课内,或许是课外都可以,有必要对学生值得争论、讨论、商量的问题,分小组以辩论会或讨论会的形式举行。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只作指点、评论,然后评出最佳辩手和优秀辩手。

5、建立阅读卡。教师要配合所学课文向学生推荐有益的、适合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的读物,提出学习要求,让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方法迁移到阅读上来,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建立阅读卡片,记录相关内容,或文章的大概内容,或优秀片断,或佳词佳句,以积分制形式进行,每抄录100字积1分,满60分为达标,80分为优秀,教师在学期未检查考核。

7、阅读性作业:拓展知识领域,增加知识积淀。

语文教学得法课内,得益课外早成定论。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教学的自然延伸和必要补充,它使课内知识得以迁移到课外去。开展课外阅读可以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探求知识的强烈欲望,丰富知识、开阔视野。课改对课外阅读量作了大幅度调整,提出了更高的要

求。因此,我们必须把课外阅读作业做细做实,扩大学生的知识储备量。如学了课文《孔乙己》,可以推荐《呐喊》;学了《范进中举》,可以推荐《儒林外史》;学了《山市》,引导看《聊斋志异》;学了《白杨礼赞》,引导学生看《见闻杂记》……通过广泛的阅读,引导学生学会沟通课内、课外知识的内在联系,使学生阅读能力得到提高,思想得到升华。

①名篇名句摘记。教材中如《海燕》、《纪念白求恩》、《陋室铭》、《错过》等名家名篇欣赏并摘录。课内佳作不少,课外更是众多。可引导学生品味其中的好词佳句名段,并摘录到“读书摘抄本”上。

②写读书心得体会。对有思想内涵的课内外作品,可指导写读书心得笔记,使之理解得更深入全面。如阅读《有的人》后写《有的人》读后感。

③尝试写不同类型的作文等。尝试写诸如诗歌、散文、童话等各种不同类型的作文,如《龟兔赛跑》新编。

8、调查性作业:引导关注现实,培养合作精神。

调查性作业以学生的直接经验为基础,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了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布置调查性作业时,我们变个别性作业为合作性作业,让学生在彼此合作中完成作业。

①深入社会进行参观访谈,如到敬老院、腾宇机械公司参观。②走近大自然进行考察探究,如考察骆马湖形成的原因。③仿照课文,运用实物实地考察法、文献资料论证法和合理想象法写出科技小论文

或考察报告,如写《大运河的今与夕》。④尝试写简单的新闻报道等,如为校运会拟写一篇新闻报道。

9、查阅性作业:学会搜索信息,提高信息素养。

课改强调大语文观,要求我们重视培养学生有意识地查找资料的能力和有效地把已有资料运用到理解课文的过程中去的能力。刚开始查找资料时,教师可以交给学生一些方法。如什么问题到什么样的书里去找,教给他们使用工具书,并向他们介绍一些书籍,或鼓励他们运用网络查找资料。

①选择课文让学生搜集有关资料。

从图书馆、网络等各种信息渠道获取相关的图文资料,充实课文内容,丰富学生的知识背景。如我在教学《故乡》之前,布置学生回去收集有关“鲁迅”的图片或文字资料。学生收集到的资料有图片、有录音、有文字介绍,从不同的角度展示了有关“鲁迅”的知识,为更好地感悟课文奠定了基础。

② 确定主题,编辑专题手抄报、电脑报和黑板报。

这些主题可以从课文中选择,如古诗集锦、名胜古迹、英雄人物、动物植物等,也可以从课外采集,如绿化家园、旅游见闻、科普常识、校园生活等,只要内容健康,编什么都可以。如专题手抄报《宿迁地名胜古迹》。

这种查阅性的作业,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以促进学生适应信息社会。

四、研究的思路、过程:

第一阶段:调查论证(2010年3月——2010年4月)

1、调查了解初中语文作业的现状。

2、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研究内容,明确任务。

3,制定课题研究方案,并加以论证。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0年4月——2011年2月)

1、经过思考、探索,制定具体的、可行的研究计划,并按计划开始实施。

(1) 确定永乐中学九年级(3)(4)班委为研究对象

(2)研究初中语文作业设计形式及内容

2、及时总结,及时调整研究方案,初步形成作业设计的体系。

3、积累素材,并写出阶段性小结。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 2011年2月—2011年 7月)

1、收集、整理与课题有关的材料。

2、撰写课题结题报告。

五、研究的对象与方法

(一)实验对象的选择

确定研究对象为永乐中学九年级(3)班,(4)班

(二)实验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通过问卷调查,比较分析等手段和方法,总结作业现状,为制定具体改革措施做准备。

2、操作观察法:针对作业现状,制定改革的具体操作措施,使之应用于实践,并通过观察实效,随机修改操作步骤。

3、经验总结法:把研究过程中积累的经验加以分析、归纳、总结,并在实践中进一步检验。

六、研究的指导思想

《语文课程标准》中有如下表述:“要求学生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要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注意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初步具备搜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为我们在实践中设计作业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

七、研究的理论依据

1、新课标关于作业的新理念。新课程的作业已不再完全是课堂教学的附属,而更是重建与提升课程意义及人生意义的重要内容。作业已成为学生成长的履历,激发着学生成长的积极情感、态度、价值观,每一次作业都成为学生成长的生长点。学生对待作业的态度也就应该成为一种生活态度,让学生在作业过程中体验幸福和快乐、苦恼和辛劳。

2.素质教育的理论。

素质教育就是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注重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促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美育诸方面得到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中学语文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不仅具有工具性,

而且具有很强的人文性,学好这门学科,对于学生学习其他各门学科,获取更多的知识,对于贯彻教育方针,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造就现代社会所需要的一代新人,对于提高民族素质,都有重要意义。

3、咸阳市有效教学常规要求。每节课都应布置相应的适合学生实际的作业,既要有巩固性练习,又要有拓宽、发展性练习。选题要有典型性、针对性、层次性,注意习题的梯度、数量和质量,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八、研究收获

(一)教师方面:切实做好语文作业的设计与评价的研究,有利于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和教学实践经验,使全体教师对新课改视眼下语文作业的设计与评价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1、在实验研究过程中,我认真学习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学科课程标准》《咸阳市有效教学基本要求》等重要课改文献和现代教学理论及学习科学理论,教师的教育理论水平及操作能力有了显著的提高,逐渐从经验型教师向学者型教师转化。新课程观明确提出:教师是课程的管理者,同时又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作为教师要转变观念,不应把家庭作业看成简单的抄抄写写,而应作为课堂教学的有益延续和补充,作为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摇篮。教师必须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探索和研究,把学生从堆山积岭的作业中解放出来,给学生以思维的时间和空间,为他们提供创新的最佳条件。

2、提高了自身的教学科研能力。在教学中科研,在科研中教学。这就是一个不断学习、思考、实践、总结的过程。在实践中,积极思考、深入研究、反复实践、精心提炼,不仅有力的推动了课题研究的实施,同时也促进了自己教育科研能力的不断提高。

3、已形成一定的作业设计策略和经验,让语文作业成为培养和发展学生语文素养的一座桥梁,能够在一个学期中自觉落实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内容,积极引导学生在实践中运用语文和提高语文,使语文教育的视野大为拓宽,内容大为丰富。

(二)学生方面:此次作业设计的研究虽然只经历短短的一年时间,但是我感受到学生的作业兴趣和语文水平都有了明显的提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学习成绩都显著提高。

通过一年多的课题研究,学生完成语文作业的效率有了很大的提高,不仅可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加深了一层,学习的积极性得到了极大地调动,使学生爱做、愿做语文作业,而且拓宽了学生的思维空间,使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得到有效的发展,让学生体验到了自主与实践的乐趣。这也正是课改所要追求的作业的实效性。

对学生而言,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逐步认识到家庭作业不再是枯燥乏味的,完成家庭作业的信心大大增加了,由以前的被动完成作业变成了主动完成作业。如此自主、开放的家庭作业,不但减轻了学生的课余负担和心理负担,巩固了课堂教学,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实践能力,真正为“减负提质”做了一个很好的尝试。学生学习主动性、

积极性有了显著地提高,学生敢于提问、勤于思考、乐于探究、善于交流等优秀的学习品德也在逐步形成,并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期中、期末考试中均取得理想的成绩。

2、增强了学生的合作能力。有一些查阅资料、观察事物、实验操作、课本剧表演,社会调查之类的作业都离不开同学之间的合作,有的甚至需要一段时间的合作。为完成这一类作业,学生既分工,又合作与鼓励,大家出谋献策,彼此信任,互相帮助。有时家长当助手,出难题,学生热情高涨。在学生与学生、学生与家长的互动中促进了交流,在交流中学会可合作。

3、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这些良好作业设计是集观察、调查、参观、游览、实验、阅读、口语交际、讨论、交流、评点于一体的活动,它对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很有益处。经过一年多的实验,学生的观察、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等能力都有较大的提高。

“教者有心,学者得益。”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它的优化设计,可以最大限度地拓展学生的减负空间,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自由支配,丰富课余生活,发展独特个性。在实施新课程标准的大背景下,语文课外作业观亟需转变,语文教师要以新课程标准精神为依据,确立以学生为本,新颖多样、面向全体、重视学以致用的语文作业观,要树立起新的语文作业设计理念,使学生的个性在这里得张扬,使学生的人格在这里得尊重,使学生的情感在这里得到体验,使学生的生命在这里得到发展。我们进行的作业设计的改革才刚刚起步,它的完善与成功,有待于我们大家来共同深入探索和研究。

主要参考文献:

1、《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2005年6期

2、《语文新课程标准解读》

3、李欣《作业的设计》----中学语文网

4、《咸阳市中小学有效教学基本要求》

5、曹颖《浅析初中语文作业的有效设计》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6、邰启扬 金盛华等著《语文教育新思维》,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

第二篇:新课程初中语文课堂作业设计的有效性

s("title_top");新课程初中语文课堂作业设计的有效性 时间:2020-11-23 19:12:22 语文论文 我要投稿 s("content_top"); 初中语文教学设计 推荐度: 初中语文教案设计 推荐度: 教师新课程的培训总结 推荐度: 教师新课程培训总结 推荐度: 新课程教学心得体会 推荐度: 相关推荐

新课程初中语文课堂作业设计的有效性

新课程初中语文课堂作业设计的有效性

刘 莉

(重庆北碚区柳荫中学)

摘 要:在现在初中语文的教学中,作业是学生进行学习最基本的活动形式。学生在对语文概念的形成,语文知识的掌握,语文方法与技能的获得,智力的发展和创新意识的培养都离不开作业这一基本活动。

关键词:新课程;语文作业设计;有效性

作业是一节课所学知识的复习与巩固,是教师用来检查课堂教学效果、指导学生学习的`教学手段之一,也是学科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教师通过作业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心理状况,便于调节、改善自己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与学生更好地沟通。传统的课堂是教师讲、学生听的“一言堂”式教学。在新课程的改革下,要变为学生主动、老师引导、师生共动、相互促进的合作式教学。

目前,学生的课后作业部分过多过滥。各种辅导书、复习资料纷至沓来,让人应接不暇。学生们被搞得晕头转向,导致目标不明确,难点没解决。因为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不一样,难度不同。这样一来,有的来不及消化,有的难度偏高,便造成学习渐失兴趣,产生厌学情绪,从而加重了学生的身心负担,影响课堂教学的效率。面对这一情况,笔者想出以下策略:对于学困生,我们可以只要求他们将字词高质量地完成;对于中等生,要求他们将涉及课文中的问题高质量地完成;对于优等生,在前两部分同学的基础上,要发散思维,多做思考总结类的题。比如在做《芦花荡》的同步练习时,我要求班里成绩排在后8名的同学必须高质量完成第一大题“积累与运用”。主要是根据拼音写汉字或者根据汉字写拼音。对于中等生,我要求他们必须将第二部分“课内阅读”的内容高质量完成。主要有以下几题:

第一段中写了哪些景物?此段属于什么描写,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第二段“像一片苇叶,奔着东南去了”“小船又漂回来”体现船行的什么特点?让我们猜想这是怎样的撑船人?“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这句话在全文中什么作用?

对于优等生,要求他们在前两类学生的基础上,完成以下的题:

“你什么也靠我,我什么也靠水上的能耐,一切保险。”怎样理解这句话?表现了怎样的人物性格?

课文中有不少如诗画的景物描写,如“弯弯下垂的月亮,浮在水一样的天上”等,找出并抄下来,再仿写几句,写写你家乡的景物。

实践证明,这种布置作业的方法比统一完成收获更大,学生做作业的热情也更高。一浪又一浪的成就感,让他们找到了自己的学习方向,挫败感渐渐消失,学习兴趣也愈加浓厚,这样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及缓解学生压力。

参考文献:

韩立福。新课程有效课堂教学行动策略。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推荐专题: 初中语文作业设计有效性的实践探索

相关推荐
本站文档由会员上传,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发送邮件至89702570@qq.com联系本站删除。
Copyright © 2010 - 千文网移动版
冀ICP备20200271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