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现实意义(合集)》,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千文网还可以找到更多《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现实意义(合集)》。
XXXX乡2011年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
工作计划
为认真完成2011年我乡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各项任务,切实拓宽农牧民增收渠道,增加农牧民经济收入,特制定2011年XXXX乡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按照县人事劳动与社会保障局的各项要求,夯实基础,狠抓落实,全面推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为促进农民增收、创收,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积极的贡献.二、目标任务
2011年我乡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的总体目标任务是:
(一)搞好调查摸底,建好基础台帐。认真组织开展一次全乡范围内的农村劳动力资源普查。全面摸清我乡农村劳动力资源的技能素质、就业状况、培训意向和就业愿望等信息,建立劳动力资源数据库,并进行动态管理,为科学开展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工作提供依据。
(二)全面推进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积极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班,让富余劳动力基本掌握一到两门实用技术,同时加强乡村劳动保障平台建设,对外出务工人员进行法律知
识培训,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三)大力做好宣传工作,充分发挥乡劳务服务中心作用,调动村级劳务协会积极性,鼓励本乡富余劳动力外出务工,乡劳务服务中心与用工单位、个体户积极联系,提供更多用工岗位,确保劳务输出服务质量。
(四)按照就近原则,主要输出地为XXXXXXXX,一方面降低外出务工人员成本,另一方面确保外出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
(五)今年计划富余劳动力转移680人,每个村队转移外出务工人员120人以上。
(六)做好外宣工作。按时上报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信息不少于10篇,定期向县人事劳动局汇报我乡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动态。
XXXXX乡劳动保障事务所
2011年2月19日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总结
××镇2005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
工作总结
一年来,我镇在上级领导部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和关怀下,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切实按照上级领导的要求,精心组织,认真落实,进一步加强我镇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实现农村劳动力的批量转
移和有序流动,推进我镇农村小康建设。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作为全年工作的重点抓牢抓实。通过普及就业意识,培养就业能力,提供就业扶持,完善就业服务,为全镇广大农村青年创业和就业搭建了一个广阔的平台,可以说,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将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责任明确,高度重视农民外出务工工作。
在认真分析劳务输出在当前促进农民增收中所占的分额,阐明劳务输出对改善农村生活状况所起的作用,把劳务输出工作责任落实到人,明确各包村工作队员为各村劳务输出的义务宣传员、组织员,并把此项工作列为发动及组织工作与其它工作捆绑进行。例如结合我镇禽流感的防治宣传、法制宣传、由镇包村工作队员深入村屯分发宣传资料,面对面把外出务工的注意事项及外出的方式方法传达到农户家中。我们还注意发挥镇直有关单位的职能作用统一筹划,统一部署,同时进行。
二、明确思路,把握重点,推动农民外出务工工作的全面开展。
动员和组织农民外出务工对镇党委和政府来说是一项全新的工作,牵涉面广,头绪繁杂。因此,主要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是成立××镇劳务输出工作领导小组,并聘请有经验的村干作为我镇劳动保障协管员,完善我镇劳动保障机构,使工作能够顺利开展。为我镇全面了解和掌握我镇农村劳务输出的转移就业情况,摸清劳务输出就业底细,更好地引导农民进入劳动力市场,实现农村劳务输出的转移与就业,加快农民增收的步伐,按时按质按量地完成市政府布置的劳务输出任务。
二是在就业观念更新上加大力度。宅土重迁、怕苦畏难、得过且过、贪图安逸、怕冒风险的小农经济意识,是农村青年外出务工的最大障碍,要使得工作有进展,必须下大力气转变农村青年保守、落后和消极封闭的思想观念。针对这一情况,镇政府就成立了由镇劳动保障事务所牵头的宣传咨询队,深入村屯开展巡回咨询活动,市里有关劳务输出的方针政策及就业信息带到村屯,解除农民的顾虑与疑惑,接受现场报名。自今年2月以来,我镇投入人力物力进行劳务宣传、组织工作达180人次,印制并发放各种宣传资料达5000多份。通过巡回咨询活动来激发农民外出务工的热情和愿望,抛弃不切实际的幻想,通过诚实劳动、艰苦创业达到致富成才的目的。
三是在农民工培训上加大力度。帮助农民,特别是青年,提高职业技能是解决农村青年外出务工的治本之策。目前我镇农民一般都有文化层次低、职业技能弱、就业竞争力差等方面的不足,镇政府下大力气抓好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工作,还积极依托劳动、就业部门的培训机构,加强对农民,特别是初高中毕业回来的而未能升入高一级学校的青年进行引导性培训和技能培训,以此来提高农民就业竞争能力,提高劳务输出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自今年2月以来我镇开展各种引导性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班达19个,培训人员达2529人。
四是在了解传送劳动力市场信息上加大力度。目前许多企业有大量的用工岗位招不到工人,又有许多青年愿意外出却找不到工作岗位,劳动力市场信息传递的实效性、真实性很差,本镇农民的年龄构成、技能特长不能实现有效对接,造成了大量的资源浪费。
五是在宣传法制法规政策上加大力度。目前农村青年对政府出台的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许多优惠政策了解不够。许多政策很难落实到位。不能取得应有的成就,从而阻碍了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在外务工的农民由于对劳动法律法规知之不多,不能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造成了不必要的损失和伤害。一些农民外出务工碰壁回乡,心灰意冷,对劳务输出工作造成负面影响,造成一部分农民把外出务工作为一种迫于无奈的选择,从而影响了外出务工的积极性。我镇在进行培训过程中把宣讲有关法规政策作为重要内容来抓。
目前全镇共计有2107人外出务工,我镇劳务收入达到1053.5万元,全镇劳务输出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农民外出务工是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根本途径更是促进农村经济加快发展的重要举措。
××镇人民政府
2005年11月25日
2012年猴场小学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计划 为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落实全县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和全县农村教育工作会议的要求,切实加强我乡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认真完成2012年我乡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各项任务,切实拓宽农牧民增收渠道,增加农牧民经济收入,我校特制定本计划。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按照县人事劳动与社会保障局的各项要求,夯实基础,狠抓落实,全面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为促进农民增收、创收,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积极的贡献.二、目标任务(一)搞好调查摸底,建好基础台帐。认真组织开展一次全乡范围内的农村劳动力资源普查。全面摸清我乡农村劳动力资源的技能素质、就业状况、培训意向和就业愿望等信息,建立劳动力资源数据库,并进行动态管理,为科学开展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工作提供依据。(二)全面推进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积极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班,让劳动力基本掌握一到两门实用技术,同时加强乡村劳动保障平台建设,对外出务工人员进行法律知识培训,提高自我保护意识。(三)大力做好宣传工作,充分发挥乡劳务服务中心作用,调动村级劳务协会积极性,鼓励本乡劳动力外出务工,乡劳务服务中心与用工单位、个体户积极联系,提供更多用工岗位,确保劳务输出服务质量。
(四)按照就近原则,主要输出地为本乡,一方面降低外出务工人员成本,另一方面确保外出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五)做好外宣工作。按时上报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记录。三、培训对象及任务 党员干部、农民群众、致富能手。
四、培训时间及地点 时间:2012年3月起至12月止;
地点:纳雍县厍东关乡猴场小学。五、培训教师 远程教育管理员。六、教学方式 主要采取集中播放录像与讲授结合的方式进行。
七、培训内容和重点 劳动力转移培训要以未能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和青壮年劳动力为培训主体,以开展劳动力转移前的引导性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为重点,以进城务工人员在岗、转岗为内容的岗位技能培训为补充,因地制宜、有针对性地抓好劳动力的转移培训工作。1、在开展引导性培训方面,要注重对拟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的新增劳务输出人员开展劳动就业的公共知识和务工常识方面的多形式、多途径的培训。2、在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方面,要以适应岗位技能要求为目标,根据不同行业、不同工种、不同岗位,对转移就业的新增劳动力或青
壮年农民工进行基本技能和技术操作规程的培训。对具备相应条件并有创业意向的下岗职工开展创业培训,提供创业指导。当前,要根据劳动力市场需求,调整和把握培训方向,确定劳动力就业培训的重点领域。如劳动密集化程度高,吸纳数量大的加工业、建筑业等工种;以及就业方式灵活、就业门类繁多、就业弹性大的餐饮、家政服务、生活用品维修、营销等服务业。3、在开展岗位培训方面,要根据岗位要求,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有针对性开展在岗、转岗、晋升等方面的培训。有关学校和培训机构要通过举办日校、夜校、周末学校等形式,对进城务工人员广泛开展技能培训、证书培训和学历教育,组织开展城市文明生活和农民工维权知识等方面的引导性培训。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报告
***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报告 ***县人力资源工作办公室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多渠道转移农民就业,是发展农村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目标之一”。为进一步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全面掌握我县农村劳动力资源状况,促进城乡统筹就业,推动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县人力资源工作办公室以省农民工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关于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调研的通知”活动为契机,成立专题调研组,采取走访调查、发放调查问卷、座谈等形式,对我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和农民
工工作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 农村劳动力基本情况
***县辖10个乡镇,2个街道办事处,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300个行政村居,65万人口,总面积1051平方公里。共有农业人口17.5万户,农业人口53.2万人,其中:具有劳动能力35.32万人,占人口总数的54%。农村劳动力实际就业人数为34.72万人,就业率为98.3%,平均每个家庭有1.98个从业人员。
1、性别结构。农村劳动力总数为35.32万人,其中女性16.25万人。
2、年龄结构。按劳动力年龄看,16-25岁占27%,26-40岁占38%,41-50岁占22%,51-60岁占13%。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占65%,41岁以上劳动力占35%。
3、文化结构。小学文化程度11.3万人,占32%;初中文化程度18万人,占51%;高中学历5.7万人,占16%;大专以上学历0.35万人,占1%。
4、产业和行业分布及从业状况。从事农林牧渔业14.83万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42%;从事商贸物流运输业1.1万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3.1%;从事农产品加工业2.55万人,占农村劳动总力数的7.2%;从事文化旅游服务业1.7万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4.8%;从事建筑市政行业6.8万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19.7%;从事制造加工业7.7万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21.6%;其他行业及未就业5651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1.6%。
农村富余劳动力基本情况
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农业现代化水平的逐步提高,耕地对劳动力需求逐渐减少,目前我县农村劳动力资源相对于土地资源等生产要素过剩情况严重,农村富余劳动力数量庞大,据调查统计截至目前为16.65万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47.15%。
1、性别结构。农村富余劳动力总数为16.65万人,其中女性7.42万人。
2、年龄结构。农村富余劳动力按年龄看,16-25岁占25%,26-40岁占36%,41-50岁占30%,51-60岁占9%。农村青壮年富余劳动力占62%,41岁以上富余劳动力占38%。
3、文化结构。小学文化程度3.5万人,占21%;初中文化程度8.7万人,占53%;高中学历4.2万人,占25%;大专以上学历0.17万人,占1%。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1、就业和培训状况。
我县农村劳动力就业以本地为主,就近就地实现就业23.16万人,占就业劳动力人数的66%。农民以季节性务工为主,多为兼业,平时在工厂做工,或从事非农自营,农忙时从事农业生产,属于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的亦工亦农型劳动力。绝大多数就近就地转移就业的农村劳动力主要从事建筑业、制造加工业、餐饮服务业、商业等劳动密集型行业。在有组织劳务输出工作中,我县始终坚
持政府组织与社会中介机构转移并重、扩大输转规模与提高输转质量并重的原则。调研发现,千方百计组织农民工向经济发达地区转移就业,促使农民增收,已成为我县各级党委、政府部门的共识。随着我县社会保障平台的健全完善,农村人力资源市场信息化程度和服务机制的普遍提高,农村劳动力在向县外输出转移就业的方式上更加合理有序。据统计,农村劳动力向县外转移就业依靠亲戚熟人介绍或自发转移的占转移总数的29.95%,通过政府或社会中介服务机构有组织输出的人数占转移总数的70.05%。
***县长期规范人力资源市场建设,实现了人才、劳动力、毕业生就业三大市场的贯通,以“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为指导思想多渠道促进劳动力转移就业,对人力资源开发利用和合理配置,推动城乡统筹就业,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今年以来,先后开展了“就业援助月”、“春风行
动”、“高校毕业生春季招聘月”等大型活动,同时每月10日、25日定期组织召开招聘会,活动场次多,声势大,影响广,效果好。特别是在“春风行动”中,相继举办了近10余场次专为农民工就业服务的招聘活动,共有110余家企业参加招聘,提供岗位8600个,约有1万余人参加招聘活动,8000余名人员达成了就业意向。
县人力资源工作办公室在结合县内劳动力资源状况和劳动力转移培训意向的基础上,对农村劳动力开展引导性培训、职业技能培训、创业培训,坚持培训与就业相结合、培训与企业用工需求相结合,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农村劳动力中已参加过人社部门组织的各类培训的人员有13217人,培训后就业率达到97.2%,占劳动力总数的3.7%;有各类培训意愿的人员26400人,占劳动力总数的7.4%,培训意愿主要集中在汽车驾驶、电工、电焊工、计算机、挖掘机、装载机驾驶等工种。
近年来,***县农村职业教育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服务“三农”为宗旨,建立了适应县域经济发展的职业、成人教育体系,为促进新农村发展做出了应有贡献。依托乡镇成人教育中心校,在10个乡镇和2个街道办事处设立了教学点,选派优秀的专业教师和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科技人员到教学点授课,送教下乡,通过半脱产及农闲时集中学习、农忙时减少学习时间等灵活多样教学组织形式,深入村庄田间地头、种植场、养殖场,指导学员解决农业生产中的技术难题,初步形成了县、乡、村三级农民继续教育网络。目前共送教下乡500余次,培训学员3200多人,培育发展养殖、种植等专业户200多家。在构建培训体系,建设培训基地的过程中狠下功夫,充分发挥县内各级各类职业学校、职业技术培训中心和民办培训机构的作用,健全申报、考察、评审、公示等制度,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突出行业特色,择优认定一批培
训质量高、就业效果明显的培训基地。健全培训管理制度,对培训基地实行动态管理。各级各类定点培训基地,根据已有优势工种,大力开展特色培训,相对集中培训有一定市场竞争力的优势工种,不断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2、农民工收入分配状况。
农民工群体的工作时间偏长。调查显示,农民工平均每人每天工作时间为9.6小时,只有五分之一的人每天工作时间在八小时以内,每天工作10个小时以上的人达到36.4%,有43.8%的人每天工作时间为8到10个小时,25%的人工作时间是10到12个小时,每天工作12到14个小时的占7.8%,工作时间达到14个小时以上的占3.6%。
据调查问卷统计,有43.6%的农民工愿意加班,原因分别是“挣更多的钱”、“可以工作得更好”以及“把工作当乐趣”。68.9%的农村劳动力在过去三年中获得休假和休息的时间没有改变,加班情况非常普遍,有近半数的农民工不了解带
薪年假,超出法定劳动天数和时间的现象比较突出,个别企业依然存在违法延长工作时间等侵害农民工合法权益的行为。
我县农民工的平均年收入根据行业的不同分别为:商贸物流运输业平均年收入28736元;建筑市政行业平均年收入27960元;制造加工业平均年收入18300元;文化旅游服务业平均年收入16100元;农产品加工业平均年收入9700元。工资构成多为基本底薪和计件工资组成。同岗位与城镇职工收入比在忽略住房公积金、社会保险等待遇的情况下基本相同。91.6%的企业加班加点工资发放及时,无拖欠克扣现象。根据我县实际调查统计,县内外企业拖欠农民工工资数呈逐年下降趋势,2011年1—6月份比去年同期降低14.5%。
3、农民工劳动管理状况。农村劳动力普遍学历、技能偏低,多从事技术含量不高的建筑、装卸、产品加工、保安、服务员、保姆、园林绿化等
工种。
职业安全卫生事关劳动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是农民工最基本的劳动权利,也是他们就业后最担心的问题。近年来,随着我国相继发布和实施多项职业安全卫生法律法规、职业安全标准等,对改善劳动条件、保障劳动者的健康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在一些地方这些规定没有得到良好的执行。在对女农民工和未成年工权益保护上,84.7%的企业能做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采取措施有效保护女农民工和未成年工得合法权益,在消除性别歧视和同工同酬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农民工用工管理中出现的种种问题,有60%以上与用人单位不同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或签订违反法律规定的合同有关,全面推行劳动合同制度,积极巩固和维护劳动关系是已成为当务之急。据调查,目前我县农民工劳动合同签订率为71.3%,平均劳动合同期限为1.5年,劳动合同试用期限平均为2—4个月,在
合同试用期内80.6%的用工单位能严格按照《劳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规范用工。农民工劳动争议发生数量为每年150—180起左右,占争议总数的54.8%,引发的主要原因多为企业随意变更或解除劳动合同,不按规定支付经济补偿金;农民工与城镇职工不同酬、不同权;企业变相提高劳动等额,超时工作不付加班费;享受基本社会保障权益难以落实等。随着我国目前越来越注重加强对劳动者的权益保护力度,95%以上的农民工劳动争议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
4、社会保障状况。据调查统计,目前农村劳动力全面享受五项基本社会保障的权益难以落实。主要表现在农民工流动性大、季节性强,多数企业不愿给农民工投保。二是由于城乡两种保险制度难于对接,导致农民工不愿参保。三是宣传力度不够,农民工没有自愿参保的意识。养老、失业、工伤参保率分别为61%、57.8%和73%,有半数以上的农村劳动力没有参加医疗
和生育保险。
5、农民工享受公共服务状况。
部分农民工输入地政府对解决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入学接受义务教育的意义还缺乏足够的认识,职责不明确,管理不到位,尚未形成有关部门分工合作、共同解决这一问题的机制。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中间转学、中途回家等情况频发,不同地区使用的教材不同,教学内容难易程度和教学进度不同等,造成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在接受教育中存在一定困难。
相当一部分城市还没有将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免疫、特定传染病免费治疗纳入到本区域事业发展规划中,经费得不到有效保障,一些地方尚未建立专项经费,经费投入机制亟待进一步完善。由于医院和正规诊所一般主要分布在城市中心区,在一些农民工聚居的城乡结合部,正规卫生机构无法满足群众需求。同时,正规医疗机构和医院的高额医疗费用,也使农民工难以承受。
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的经验做法
1、提高认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和工作协调。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把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作为统筹城乡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工作来抓,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目标考核。要制定切实可行的转移就业规划和实施计划,明确目标责任和推行措施。要加强部门间的配合协调,强化相关部门和实施单位的责任。要加强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的督促检查,总结推广典型经验,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保证转移就业工作的各项任务和措施落实到实处。
2、制定法规政策,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近几年我县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积极政策,进一步取消农民工在城市就业面临门槛高、工资低、受歧视等不公平待遇。在农民工就业准入上,取消了职业工种限制、总量限制、季节限制、性别限制等。
在劳动合同、福利待遇、权益保障、医疗养老就业保险等方面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法规,使农民工在就业过程中能享受与城镇职工同等的劳动保障权、同工同酬权等合法权益。建立完善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市场服务体系,采取多种方式,广泛宣传国家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改善农民工进城务工环境的方针政策,在全社会形成关心农民工、理解农民工、帮助农民工的良好氛围,为更好的落实相关政策、优化就业环境创造良好舆论导向。
3、集中解决涉及农民工权益保障突出问题,严格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一是抓好现行法律法规的落实,加强劳动合同管理,规范劳动用工制度。二是建立解决拖欠和克扣农民工工资问题的有效机制,确保用人单位必须按月、足额发放农民工工资,对拖欠农民工工资的企业除责令支付工资及赔偿金外,还应加大处罚力度。三是改善劳动安全卫生条件,有效遏制工伤事故和职业危害,社
会保障部门和企业要依法确保受工伤事故和职业危害的农民工能够得到医治和赔偿。四是积极组织农民工加入工会,为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提供组织保障。五是通过形式多样的普法宣传,让农民工法律意识和自我维权意识逐步提高。
4、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成功经验和主要做法。
第一、努力开拓就业渠道。按照“开发省内、巩固烟台、开拓上海、发展省外”的工作思路,积极拓宽农村劳动力就业增收渠道。加强与县外的务工地的市场协作,扩大劳务输出规模,巩固老的用工基地,发展新的用工单位。
第二、围绕就业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综合素质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手段,建立了以就业促培训的工作机制,坚持以促进农村劳动力向非农领域就业为导向,以就业为目标,以定向、订单培训为主要形式,以职业技能培训为主要内容,让农民参加培训后能真正解决就业问题。
第三、加强就业服务体系建设。农村劳动力的就业服务体系建设要面向农村、贴近农民。加强乡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平台的建设,将农村就业工作的触角延伸至农村,逐步形成了县人力资源工作办公室为龙头,乡镇保障平台为纽带,村联络员为基础的农村就业工作服务体系。第四、实施就业援助工程。确定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劳务输出为今后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的重点。帮助贫困地区最需要援助的农村劳动力,通过免费职业培训、职业介绍、职业指导等引导他们实现非农产业就业。
二、新生代农民工方面 新生代农民工基本情况 新生代农民工:指1978年及以后出生,进入城市打工的农村青年,其受教育程度、职业期望、物质与精神的享受要求都远远高于老一代农民工,融入城市为其主要的生活目标,但制度壁垒与文化差异使融入过程异常艰辛。
根据调查显示,目前在我县农民工中16岁~33岁的占到了54%,有19.07万人,其中女性大约8.7万人,他们已成为农民工群体的主流。新生代农民工具备较高的文化素质,受城市文化影响较大,但他们成长于乡村社会,这就导致了新生代农民工身份的双重边缘化。在加工制造业、安保和物流运输业等方面,几乎都是新生代男性农民工。在玩具加工业、电子产品组装业、纺织制衣业、食品加工业等企业里,新生代女农民工占绝大多数。新生代农民工不仅是第二、三产业的生力军、主力军,而且他们的愿望与我国当前的现代化发展蓝图相适应,符合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规律,他们填补了经济、社会发展中不可缺失的职业岗位,完成和实现了社会职能。新生代农民工就业、维权和社会融入基本情况 当前,新生代农民工的工作环境不容乐观。调查结果显示,71.3%表示超过8小时,其中近三成每天工作超过11个小时。
此外,工资增长缓慢,拖欠工资、无劳动合同、社会保险不规范、同工不同酬等问题依然严重,有28.7%与本地职工做着同样的工作却没有获得同等报酬;有55.1%没有社会保障等职工福利,分别有18.6%和34.1%认为用人单位没有给予新生代农民工与本地职工同等的培训机会和晋升机会。
新生代农民工文化程度和劳动技能较之老一代农民工均有所提高,但是与市民相比仍有一定的距离,加上城市用工制度存在一定不合理性,使他们很难跻身于职业声望较高的位置,新生代农民工普遍从事较低层的工作,月收入水平多居于1800~2500元之间。
新生代农民工的劳动保护意识和维权意识明显增强,在居住状况方面和传统农民工相比较有了一些改善。他们的思想观念、价值标准、工作欲求,甚至人生态度等,也与传统农民工有很大的区别,促使他们对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有更大的需求。但在二元社会体制尚未打
破的今天,新生代农民工与传统农民工也有着类似的社会境遇,面临着一些共同的社会问题,他们仍然不会被城市彻底接纳。他们的居住地仍然在城市的角落,主要分布在郊区或者城中村,居住条件和城市居民有着天壤之别。
新生代农民工在融入社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新生代农民工比传统农民工有更强的平等意识和维权意识,对获得平等的就业权、劳动和社会保障权、教育和发展权、政治参与权、话语表达权,以及基本公共服务权等方面,都比传统农民工有更高的期待,并表现出维权态度由被动表达向积极主张转变。如何制定可行的政策,帮助改善新生代农民工子女教育、带动就业,给予更多的政治参与和社会活动机会,通过深化改革,为新生代农民工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切实保障他们的各项权益,营造公平、公正的工作与生活环境是新生代农民工融入社会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
下步解决新生代农民工融入社会的措施和建议 第一、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议进一步完善农民工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办法,增强企业为农民工参保的强制力,提高参保率。以《社会保险法》的施行为契机,完善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办法等配套政策,使转移接续手续更加便捷和便利。加强政府监管,对用人单位为农民工参保采取更有力的措施,增强用人单位的责任感。引导新生代农民工充分认识短期利益与中长期保障之间的关系,提高农民工参保的自觉性。第二、构建企业主导、政府支持的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体系。建议在继续强化经济政策对就业拉动作用的基础上,确立企业在职业技能培训工作中的主导地位,完善培训补贴等政策,加快构建企业主导、政府支持的农民工技能培训体系,促进企业用工需求与培训内容有效衔接,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引导农民工认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专
业化技能对自身竞争力提升的极端重要性,提高参加学习和培训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提升学习的能力。第三、进一步营造关爱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氛围。建议大力褒扬新生代农民工在创造财富、保证城市正常运行和群众生活中所作出的重要的不可替代的贡献,广泛宣传他们吃苦耐劳的精神和以诚实劳动创造幸福生活的追求,引导全社会发自内心地尊重他们的劳动、理解他们的艰辛,努力消除内心歧视、社会偏见和心理隔阂,真正把全社会所倡导的人文关怀转化为关心尊重新生代农民工的实际行动。var para_count=1
二0一一年八月六日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情况汇报
根据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做好编制全省区域劳动力转移规划工作调研的通知》(XXX号)精神,我局高度重视,认真按照通知的要求,对我县劳动力资源和产业发展的情况进行了调研,对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作了总结,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我县劳动力资源和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XX县位于广东省的西北部,既是山区县又是革命老区,全县人口XX万人,其中农业人口约XX万人,农村劳动力约XX万人。由于地理条件等方面的影响,我县工业发展相对滞后,我县富余农村劳动力向来有外出打工的习惯,目前外出务工的人员有XX万。近年来,我县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并在招商引资方面大下功夫,经济得到了较大发展,外出务工大军出现了大幅回流现象。据统计,目前我县xx万农村劳动力中,在农村从事农业发展的有xx万人,在县内从事二三产业的有xx万人,外出务工的有xx万人,16-23周岁在校读书学生xx万人,可转移农村劳动力资源约xx万人。我县的农村劳动力中,16-40周岁的青壮年约有xx万人,约占总农村劳动力的xx%,其中男性约xx万人,女性约xx万人;文化程度,以初中水平居多,约占xx%,高中 1 或中专水平的约占xx%,大专以上学历的约占xx%;农村劳动力普遍拥有农业种植技能或掌握一些初级的职业技能知识,技能素质还处于较低水平。
二、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的成效和措施
一直以来,我县高度重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坚持把农村劳动力的就业作为一项“民心工程”抓紧抓好,特别近年省委、省政府提出“双转移”战略决策以后,我县把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就业作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采取积极的措施,大力推进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就业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为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2008年以来,我县共举办各类职业技能培训班xx期,职业技能培训xx人,其中农村劳动力培训xx人,农民工技能提升培训xx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xx人,创业培训xx人。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xx人,其中组织劳务输出xx人,就地就近就业xx人。在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过程中,我们采取的措施主要有:
(一)加强领导,健全工作机制。我县始终坚持把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就业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一是加强了对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的领导,各镇政府充实加强了对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的领导,配备专职人员,形成了层层有人抓、有人管的工作局面。二是县政府与各镇政府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每年将培训转移就业目标任务分解落实到各镇,工作职责落实到人。三是确保就业 2 培训资金到位,县财政在运作非常困难地情况下,每年为劳动力转移工作安排工作和办公经费,以保证劳动力转移工作的顺利开展。四是建立定期听取劳动力转移工作情况汇报制度,协调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五是认真落实国家、省、市有关农民工外出务工的各项优惠政策,鼓励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保护外出务工农民土地权利。
(二)典型引路,开展广泛宣传。在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中,我们注重运用典型表率作用,采取抓点带面、典型引路,积极开展有针对性的政策宣传,启发农民劳务创收致富,并积极开展法律法规的宣传活动,宣传农民外出务工相关知识,宣传典型事迹和农民劳务经济收入,启发教育农民,动员农民转移就业,增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强化培训,提高技能素质。认真贯彻省、市“双转移”战略,紧紧围绕提高技能培训质量和效果,提升农村劳动力技能素质和就业竞争力,促进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就业。县培训中心根据人力资源市场的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类培训活动,组织开展适合产业转移需求和实用型技能培训班,分期分批对不同层次的劳动者进行培训,对农村劳动力开展实用技能培训,实现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充分利用县内社会办学力量,开展职业技能培训,认真组织开展“订单式”技能培训。加强企校双方合作,联合举办培训班,以工学结合的形式开展培训,提高劳动者 3 的实际操作技能,培养实用型技能人才,满足企业的需求。
(四)强化服务,搭建就业平台。一是设立就业服务大厅,提高服务效率。我县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服务大厅设立一站式的服务窗口,为企业和劳动者提供用工登记、招聘信息发布、求职登记、职业介绍、职业指导、政策咨询等就业服务,并认真组织开展各类就业活动。搭建良好的就业服务平台,为各类城乡劳动者开展送岗位、送技能、送政策等活动。积极举办各类劳务招聘会,促进劳动力供需对接,促进我县农村劳动力的劳务输出。
(五)夯实基础,完善服务体系。为了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我县切实加强人力资源市场和各镇劳动保障基层平台建设工作,人力资源社会市场设立招聘服务大厅,配备电子大屏幕、计算机、桌椅等设备设施,方便举办人才洽谈会。各镇劳动保障事务所建设按照“六到位”、“八统一”的要求,配备了办公设备设施,落实了工作人员,积极对农村劳动者开展就业服务工作。建立了村级劳动保障助理员制度,聘请各村支书担任村级的劳动保障助理员,负责协助开展就业工作,从而把就业服务延伸各镇村委,初步在全县形成了县、镇、村的就业服务网络。
三、主要工作亮点
(一)结合产业特点抓特色培训。注重结合本地竹资源产业的发展,根据本地企业的需求抓好竹技能人才的培养。积极探索竹子专项能力培训的有效方法和途径,聘请县竹子协会的专家自 4 编培训教材、课程、考试试卷,开发了竹家具、花签(香骨)、竹器编织等专项能力考核规范,大力开展竹子深加工专项技能培训。2008年以来,我县共举办竹子加工类技能培训班7期,累计培训竹子加工技能劳动者350多人,为本县竹子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人才保证。
(二)整合资源,夯实技能培训基础。为了加强技能培训基础,改善技能培训效果,提高培训质量,2010年,我县结合工作实际,整合了县职业技能培训中心和进修学校教育培训的资源,建立了一个集酒店餐饮、酒店客房、家电维修,计算机、电工、多媒体教学室等六大功能实训室于一体,年培训劳动者3000多人的职业技能培训“实训基地”,为农村劳动力搭起了一个良好的技能培训实训平台,大大提高了职业技能培训的规模和档次。
(三)大力组织“送培训下乡”活动。为充分激发农村劳动者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的积极性,我县积极创新培训工作机制,加强技校合作,与广州江南技工学校和市高级技工学校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借助技校良好的师资和先进的教学设备设施组织培训,以各镇初级中学为培训据点,充分利用中学的教学培训资源,大力开展“送培训下乡”活动,把培训班送到农村,送到农民家“门口”,大大方便了农村劳动者参加培训学习。认真抓好新生农村劳动力的劳动预备培训,每年针对在校的初、高中毕业生开展培 5 训,将就业观念、就业前适应、职业道德、劳动保护等知识纳入培训课程,有效地提高了新生农村劳动力的就业竞争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四)创新网络招聘求职服务平台。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提供良好的就业服务,不断适应劳动者的就职需求。2010年,我县利用互联网资源共享、方便快捷的特点,在山区信息网建立了网络招聘就职服务平台,进一步为企业和劳动提供了简便快速的招聘求职服务。自去年6月网络招聘开通以来,我们累计为560多家用人单位发布招聘信息共1600多条,提供岗位5210个,为劳动者提供求职服务6500人次,帮助2300多名劳动实现就业,有效促进了城乡劳动者就业。
四、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中的主要问题
(一)农村劳动力文化素质较低,初中文化占相当大的比例,有的甚至是小学文化水平,就业竞争力不强,转移就业质量不高。在参加技能培训过程中,要真正掌握一门专业技术难度较大。
(二)部分农村青年在选择转移就业的时候,存在着挑肥拣瘦的思想,有相当部分的农村劳动者参加技能培训的意识淡薄,不愿意参加技能培训。
五、下一步工作措施
(一)加大转移就业政策宣传力度。
(二)进一步规范人力资源市场服务。
(三)加强培训促农村劳动力素质的提高。
(四)加强新生劳动力就业培训教育。
(五)加强基层劳动就业服务体系建设。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情况调查报告
为全面了解我市农村劳动力资源状况,按照市委主要领导的要求,全市劳动保障部门联合统计部门组织调查专班,从今年5月初开始,用了三个多月时间,扎实开展了农村劳动力资源情况入户调查工作。此次调查涉及到全市(含市开发区及双峰山旅游度假区)所有乡镇(场、街道办事处),全面掌握了全市农村劳动力资源和转移就业状况,现将具体情况分析报告如下:
一、全市农村劳动力基本情况
(一)农村劳动力从业状况
截止2009年6月底,全市实有农村劳动力236.45万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99.01万人、占41.87%;从事第二产业人数77.0万人、占32.57%;从事第三产业人数60.44万人、占25.56%。
(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状况
全市农村劳动力累计转移就业113.39万人。按性别划分:男性63.63万人、占56.12%,女性49.76万人、占43.88%。按就业年龄划分:16-25周岁35.78万人、占31.55%;26周岁以上77.61万人、占68.45%。按文化程度划分:初中及以下89.84万人、占79.24%;高中和中专20.41万人、占17.99%;大专及以上3.14万人、占2.77%。
(三)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行业分布(1)建筑业44.50万人、占39.24%;
(2)电子通讯及软件业11.86万人、占10.46 %;(3)机械制造业9.14万人、占8.06%;(4)纺织业7.94万人、占7.0%;(5)服装业10.94万人、占9.65%;(6)其他行业29.01万人、占25.59%。
(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按地域分布 东北26.88万人、占23.7%; 江浙20.88万人、占 18.41%; 西北8.67万人、占7.64%; 西南10.52万人、占9.28%; 武汉城市圈25.84万人、占22.79%; 其它城市20.60万人、占18.18%。
二、农村劳动力调查的基本方法
(一)、成立工作专班,抓好衔接协调
这次全市农村劳动力资源调查,是为市委市政府提供农村工作决策依据,是劳动保障部门开展城乡统筹就业的基础性工作,是一项打基础管长远的工作。因此,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高度重视,多次召开专门会议、发出专门文件、多次下乡协调督办,保证了此项工作园满完成。一是发专文、开专题会。5月5日,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印发了《关于做好农村劳动力资源调查工作的通知》(孝劳社[2009]22号),并于5月7日在孝南区召开了全市劳动局长、就业局长和统计人员动员会,专题部署农村劳动力调查工作。孝昌县以政府名义下发了《关于开展全县农民工普查工作的通知》,制定了工作方案,成立了领导小组和7个协调专班,使调查工作全面有序推进,提前完成了调查工作任务。7月3日,又在孝昌县召开了现场会,推广孝昌调查工作的经验和作法。二是成立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全市劳动保障部门都成立了以主要领导为组长的领导小组,抽调一大批业务骨干组成工作专班,及时督办检查指导调查工作。局长张永国同志先后到汉川、孝南、安陆等县市,直接深入乡镇村组,检查指导农村劳动力调查工作,多次参加调查工作协调会,具体研究解决工作中的问题。三是抓好业务培训。组织各乡镇农村劳动力普查工作专班人员进行集中培训,邀请市统计局相关专业人员,讲解调查的方法和技巧,明确了具体事项和细节问题,对整个普查工作作了精心部署和安排。同时,为了使劳动力资源普查工作家喻户晓,积极寻求农户配合,我们在各类媒体上发布了关于开展农村劳动力资源调查登记工作的公告,在各乡镇悬挂横幅、出动宣传车进行广泛宣传,营造了良好的工作氛围。
(二)实行“三级”联动,确保措施到位
此次调查工作时间短、任务重、工作量大、接触面广。为保证普查工作进度快、标准高、数据准,我们要求各县市区劳动保障部门通过争取政府协调,发挥乡镇党委政府的主体作用,以乡镇劳动保障机构和村组干部为依托,开展进村入户调查登记。各县市区先后召开了乡镇分管领导、村支部书记和普查人员培训及动员会。县市区政府办公室根据各乡镇的调查工作进度,定期下发督办通报,通报各乡镇的工作情况,形成了各村你追我赶的氛围,确保了调查登记工作进度。在实际调查登记操作中,各乡镇抽调镇(乡)村两级人员建立了“三支队伍”:入户统计调查员、基础数据调查员、资料查询调查员。他们分工明确,协同配合,保证了调查工作的高效、快捷进行。
(三)严格工作标准,确保数据质量
6月底,各乡镇基本完成入户调查登记工作,随即转入录入汇总阶段,为保证调查数据录入及时、层层审查把关,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成立了三个汇审小组,巡回到各地进行指导汇总工作。对统计数据的逻辑关系、衔接关系进行把关。在录入之前,要求各乡镇对采集的调查资料认真整理,对汇总数据有明显差错的,要求进行再次调查和复核。孝昌县和汉川市还专门投入专项资金开发了数据统计录入软件,大大提高了录入汇总的工作效率和数据准确率。在这次调查工作中,各地都投入了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三、调查中了解到的问题及下步对策建议
(一)主要问题
一是农村劳动力文化程度整体偏低。据统计资料显示,全市农村劳动力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占转移就业人数的79.24%,高中及中专文化程度占17.99%,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仅占2.77%。二是农村劳动力技能素质普遍不高。全市参加了职业技能培训的农村劳动力38.79万人,占转移就业总人数的34.21%,获取职业资格证书的9.65万人,仅占转移就业总人数的8.51%,整体来看,劳动技能普遍较低,严重缺乏一技之长。三是农村劳动力转移具有明显的自发性。调查数据显示,多数农村劳动力是跟随亲朋或熟人介绍引导而实现外出的,转移的随意性较大。四是农民工外出就业跟踪管理服务工作滞后。乡镇劳动保障服务机构大多没有专职工作人员,服务能力不能满足农民工需求。
(二)对策及建议
1、以统筹城乡就业工作为重点,加强乡镇劳动保障服务机构建设。坚持“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网络互联、资源共享“的原则,培育和发展乡镇劳动力市场,逐步建立起统一、开放、公平的现代劳动力资源市场,保证劳动力流动的灵活性,使劳动力资源的配置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按照乡镇劳动保障服务平台“六统一”的标准,加大资金投入和业务指导,加快区、乡两级信息网络建设,尽早贯通市、县、乡(村)就业信息网,努力建成政府、中介组织和个人相结合的多元化信息网络。延伸就业服务到乡镇、到村组、到农户,完善就业信息、咨询、职业介绍、培训等在内的社会化的就业服务体系,为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外出就业提供方便、快捷的就业服务。
2、加大技能培训力度,全面提高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根据劳动力市场需求变化,开展多层次、多形式、多样化的职业技能教育与培训,突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坚持“市场引导培训、培训促进就业”原则,坚持以技能培训为主,相关法律常识培训为辅,培养一大批具有专业技术特长、能适应市场需求的劳动者,不断提高外出工人员的素质和技能,增强竟争就业能力。提高农村后备劳动力的文化水平和层次,改变低素质、低层次的格局,使农村劳动力成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新型劳动者。
3、加快县域经济发展,促进农村劳动力就近就地转移。结合县域经济发展和农业产业化开发工作,在推进工业化、产业化、城镇化和发展生态农业、特色农业的规划实施过程中,把项目建设与本地农民工转移就业结合起来,尽力做好就近就地转移就业工作。
4、加大劳动保障监察力度,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当前,外出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难以保障的现象时有发生。一是加强宣传培训。深入开展劳动保障法规、法律和政策的宣传,切实增强外出务工人员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二是规范用工关系。加强劳动合同管理,督促用工单位与农民工签订规范的劳动合同,妥善处理劳动合同纠纷,及时协调解决劳动合同不规范、超时工作、待遇偏低等问题。三是加大执法力度。依法查处用工单位侵犯农民工合法权益的行为,促进社会公正公平。四是加强市场整顿。坚决取缔非法劳务中介组织,为农民工提供优质高效服务。
5、制定出台优惠政策,积极引导外出农民工返乡创业。从创业培训、项目推介、开业指导、贷款担保、跟踪扶持等方面积极为回归创业人员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建立一条龙、一站式的创业服务工作机制。帮助各类回归创业主体了解投资形势和创业环境,熟悉有关政策法规,掌握企业经营和管理必备知识,提高创业能力和职业转换能力。将回归企业纳入工作重点,提供职业培训、社会保险、公益性岗位等政策性补贴。对劳动密集型回归企业提供不超过200万元担保贷款扶持。协调相关部门落实回归企业税费减免等优惠政策。进一步完善自主创业相关政策,健全社会化、开放式的创业服务体系,建立市(县市区)“创业指导服务中心”,支持回归企业不断做大做强,为我市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作出更大的贡献。
推荐专题: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