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报告总结 > 自查报告 > 详情页

中医诊所进中药的自查报告(合集)

2024-04-14 00:34:26

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医诊所进中药的自查报告(合集)》,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千文网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医诊所进中药的自查报告(合集)》。

第一篇:中医药自查报告

为认真落实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完善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各项目标,我社区按着各项考核目标切实落实工作,现报告如下:

一、设置中医科、中药房、中医诊疗设备。

二、中医类别医师占本机构医师总数尚未达到20%以上。

三、建设中医临床科室集中设置、多种中医药方法和手段综合使用、中医药文化氛围浓郁并相对独立的中医药综合服务区。

四、尚未开展运用中药饮片等6中以上中医药技术方法,开展常见病多发病基本医疗和预防保健服务。

五、社区卫生服务站配备1名中医类别医师。

六、配备适宜的中医诊疗设备。

七、运用针灸、推拿、拔罐等理疗服务开展常见病、多发病基本医疗和预防保健服务。

八、我社区中医药服务量尚未达到目标要求的总服务量的30%。

九、开展具有中医药一技之长人员纳入乡村医生的'比例尚未开展。

十、中医类别全科医生未占基层全科医生的15%以上。

十一、中医类别全科医生未占基层中医类别医师的10%以上。

十二、开展基层老中医药专家师带徒活动,建立并落实学习制度,建立学习记录,开展中医技能培训并做小结。

十三、开展中药质量监管专项行动,规范中成药采购、管理、保存;有明确的自检自查记录。

十四、采取发放资料、设立宣传栏等多种形式向社区居民宣传中医药文化知识,中医药文化知识普及85%以上的社区。

十五、采取入户、义诊、出诊等形式将中医药文化知识送进家庭,中医药文化知识普及80%以上的家庭。

第二篇:药店中药自查报告

一、经营运作模式各有差异

今年受宏观经济疲软的影响,消费者对于保健品的消费需求有所减弱,对医保品种的依赖更高。因此,药店经营者在保健品和非医保品种的资金投入比重有所降低。更多的利润则是通过导购推荐其他小厂家、小品牌的品种来实现。

通过走访的23家药店发现,18家纳入到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定点零售药店的范畴;圣洁药业(直营连锁店)、人人康大药房等(连锁、加盟店)在产品种类的优化、基药种类齐全、店面环境美观方面明显要强于其他品牌的药店。这也是药店差异化战略的体现。

此外,部分连锁药店已取得销售婴幼儿配方乳粉专项许可,并设有婴幼儿配方乳粉专柜。扩大经营范围,无疑是药店实施差异化战略,提升业内竞争力的又一新举措。

二、解读药店、诊所采购

1、通过共享商品信息资源,有利降低采购成本

调查走访发现,目前叙永当地各大连锁、加盟的药店多通过一个平台发布、分享采购信息,这就是业内熟知的药店联盟,它可以使会员之间实现商品信息资源共享。药店联盟要求其会员提供本药店真实的采购成本,包括产品的名称、规格、厂家、供应商、结算方式、进货价格等,信息在专门网站平台上发布,成员单位输入单位名称和密码后,即可看到网上的比价系统。根据各家药店不同产品进货价格的高低,会员单位之间可以自由地进行数据和产品交换。由于采购信息的共享,能够为采购管理提供比价依据,采购成本也得以直接降低。这也是目前连锁和加盟药店相比单体药店的优势所在。

2、联合采购,有效提高采购方的议价能力

药店的采购存在采购批次多、单批次采购量少的现象,从而对上游供货商的议价能力显的尤为薄弱,对此,叙永县的药店联盟通过各自拿出一些好的产品在平台上进行主推,将采购网络做大,然后进行联合采购,最后向上游企业议价,以争取更多的利益,与此同时,也为药店的配送成本争取到更大的操作空间。

三、诊所价格优势薄弱制度建设尚需完善

据此次调研了解,目前医生多点执业政策尚不明确、私人诊所和民营医院政策尚未完全放开,医疗服务体系尚未完善,没有合理的分层服务与分层收费服务标准体系,医疗服务价格长期被扭曲,政策和体制障碍导致零售诊所的价格优势较薄弱,更不用说能对接医保支付。此外,乡镇私人诊所鉴于新农合报销的时间限制(次月定期返还到诊所),存在资金垫付积压的现象。如此一来,在药品采购环节,对货款的支付方式更多会选择现金延迟支付的方式来应对资金压力。

四、医疗服务资源未能充分共享

笔者调研发现,目前乡镇卫生机构缺乏联通共享的平台,并且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合作不够、协同性不强,服务体系难以有效应对日益严重的慢性病高发等健康问题,患者医疗费用增加。笔者在叙永的一乡镇诊所内,曾遇到前来求医的患者,据其反映他前几天在当地另外一家小型私人诊所检查时,医生告诉他患有一种疑难病症,说需要阶段性药物治疗才能确定,但该患者反映这前期药费就花了100多,没有效果,又换了这家诊所,吃了几天,疼痛明显好转,像类似的情况数不胜数。其实,导致这样的根本原因还在于同行竞争。对于一些疑难病症的处理,在大城市里,往往都有网络远程诊疗平台协助,而在乡镇基层医疗单位或诊所,也急需这样优质的医疗服务资源得到共享。

五、电子商务在药店、诊所的药品采购中仍有巨大潜力

电子商务是一种新型的合作模式。目前,叙永地区的药店和诊所多有通过101医药、蓉锦医药、搜搜医药等网上平台采购西药以及中成药品种,虽然中药饮片无论其月度网购频次还是采购金额占比都明显偏小,更多选择线下电话联系+配送,但网购中药饮片的现象正变的日益普遍。目前优秀的药店购销联盟以电子商务为信息沟通手段,以药品购销为基础业务支撑,以提供管理输出、物流解决方案来获取更大的增值空间,以合作客户的满意度和赢利率为管控指标。网上交易可通过管理输出、信息资源的分享以及物流决解方案的输出后,必然会对线下流通渠道形成直接的竞争。目前国家相关部委正积极出台鼓励政策,引导线下交易往线上转移,从而不断壮大电子商务交易规模。

综上所述,此次考察发现,地处川、滇、黔三省交界地区的泸州市叙永县辖区内的药店、诊所的发展现状仅是行业现状的一个缩影,竞争是残酷的,国家相关政策和制度尚需完善,未来电子商务的普及也将更好的推动行业实现资源整合、合作共赢。药店经营调研报告

药品零售企业(药店)在进行药品经营过程中,都会或多或少地销售医疗器械,和药品一样,医疗器械在销售过程中也应该执行相应的制度和规定,然而大部分药械经营企业却常常违反这些制度和规定,忽视对医疗器械的管理。笔者就日常监管中发现的一些问题分析如下:

(一)存在的问题:

1、器械知识了解不够。

很多药店特别是县以下的药品零售企业负责人大多只有高中文化程度,个别的仅有初中文化,他们对医疗器械的有关法律法规不是很清楚,对医疗器械的质量管理重视不够,导致企业的各种规章制度执行不到位,存在着管理漏洞和一定安全隐患。同时由于认识所限,缺乏必要的医疗器械方面的知识,特别是对医疗器械界定方面不甚了解,必然导致在经营过程当中出现这样或那样的违规问题。

2、无证经营或超范围经营。

不少企业的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上许可范围只有一、二类,却擅自扩大经营三类;也有一些药品零售企业认为部分二类医疗器械可以不办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即可经营,就想当然地经营全部的二类医疗器械甚至三类医疗器械。

3、购进渠道不规范、入库验收不严格。

不少医疗器械经营单位没有严格按照制订的制度采购,或根本就没有相应的制度。在采购过程中存在不索取产品相关资质证明,甚至直接从私人手中采购的现象。因为购进渠道不规范,所以有些企业在做医疗器械购进、验收记录时就不按规定填写,只填写产品部分信息,或者索性就不填写。购进渠道不规范、入库验收不严格,势必给公众用械安全带来隐患。

4、保管、贮存不合理。

很多企业认为医疗器械产品在保管、贮存方面没有特殊的规定,所以对医疗器械的养护不太重视,而正是这种漠视,一些医疗器械由于保管、贮存不合理而导致了产品质量的下降。比如说一些橡胶制品就因为长期置于高温环境下而造成了老化。

5、不良反应事件未监测。

药店在销售医疗器械之后,未意识到收集、整理、上报医疗器械不良反应事件是其法定的职责和义务,有些企业对产品出现不良反应事件本身也存在认知上的误区,不太愿意将这类问题公开,生怕由此给企业造成不好的影响,干脆不报或瞒报。

(二)应对的方法:

1、加强培训。

一是加强医疗器械监管人员的业务培训。执法人员首先要认真学习医疗器械法规、规章,全面掌握熟悉医疗器械法律体系;其次要深入学习医疗器械分类规则等业务知识,在工作中能帮助、指导企业规范地经营医疗器械。

二是加强医疗器械从业人员的培训。作为医疗器械从业人员,首先要学习医疗器械有关的法律法规、质量管理方面的知识,提高其法律素养和质量意识;其次,要学习有关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的知识,了解其责任和意义,为监管部门监测医疗器械质量提供药店经营医疗器械情况,食药监部门有一种重药品轻器械的监管思想,为保证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用械安全,医疗器械监管工作要把管器械同管药品放在同等重要位置,药品与医疗器械同监管、共促进。

三是加强日常监管。要增强日常监管次数,全面监管与重点监管相结合,既消灭监管死角,又提高监管效率。对那些未按要求办理《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或擅自变更许可证项目、超范围经营医疗器械等行为要依法进行查处,要检查企业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情况,并对发现的问题一一记录在案。

四是加强技术监管。基层食药监部门在医疗器械监管时不应只停留在查看产品的资质、进货渠道、效期等一般方式上,应该进一步涉及医疗器械的专业技术层面,以技术为支撑,加强监管。

2、实施医疗器械质量认证体系。

为确保药品质量,国家局制定了《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药店在经营药品时,必须强制通过药品gsp认证。然而,至今为此,还没有类似的规范来保证医疗器械的质量。作为监管部门,要尽快实施类似药品一样的医疗器械质量认证体系,从管理职责、人员与培训、设施与设备、进货与验收、陈列与储存、销售与服务等六个方面来保证医疗器械的质量,从而规范医疗器械的经营。

3、建立企业诚信制度。

现在各地监管部门都针对药店建立了相应的诚信档案。作为企业经营的一部分,医疗器械的经营虽然量小,但易出现问题却不少。监管部门要对药店经营医疗器械同样建立评价体系,把医疗器械违规情况记录在案,作为评价企业诚信的标准之一。通过建立健全诚信档案,记录失信行为,公布诚信程度,促进企业增强诚信意识和自律意识,自觉规范医疗器械经营行为。监管部门也可以根据企业诚信程度,实行分类监管,从而进一步降低监管成本,提高监管效率。

第三篇:中医药服务自查报告

一、基本条件建设

1、我中心于20xx年2月设立了中医科和中药房,但没有完全达到《乡镇卫生院中医科基本标准》。18分。

2、我中心设置了一个中医科室、一个针灸诊室、一个推拿诊室、一个理疗诊室。今年中心整体搬迁完毕后,新设置的中医科会在装修装饰上体现中医药文化特色,并形成相对独立的中医药综合服务区。13分

3、我中医科目前配备的诊疗设备有:针灸治疗床、推拿治疗床、针灸器具、火罐、TDP神灯、刮痧板。15分4、中药房设置:配备了中药饮片柜、中药颗粒剂饮片柜、药品柜、调剂台、药戥、电子秤、消毒锅。配备的中药饮片160种,中药饮片颗粒剂322种,并提供了煎药服务。13分

二、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

我中心中医药人员占医药人员总数为20%。30分

三、中医药服务能力

1、我中心目前能够提供基本的中医医疗服务,在门诊工作中能够运用中医理论辩证论治处理常见病、多发病。28分

2、经过统计,我中心自2月20日开诊至今,中医药处方数为2622,总处方数为14195,比例为18.47%。6分

四、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

1、本中心还未推广《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手册》第一册系列丛书。11分

2、本中心还未推广《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手册》第二册系列丛书。15分

3、正在逐步开展应用中医药康复手段结合现代理疗方法对疾病的康复治疗。15分

五、中医药在公共卫生服务中的作用

1、由于我中心中医药人员有限,目前还未开展中医预防保健服务。10分

2、我中心未能提供中医药健康教育资料。3.5分

3、我中心对中医药健康教育进行了宣传,并在宣传栏内展出。 3.5分

4、由于中医药人员紧缺未开展公众健康中医药咨询活动。 3.5分

5、未对农民开展中医药养生保健知识和方法。3.5分

6、未对孕产妇健康管理运用中医药知识。0分

7、未对老年人、妇女、儿童及亚健康人群进行中医药保健指导。11分

8、未在慢病管理中运用中医药知识。13分

9、在传染病预防工作中未发挥中医药特色和优势。 分

六、中医药服务满意率和知晓率60分

1、我中心在中医科开展前,设计出了具有本中心中医科特色的宣传彩页,并在所在街道的所有村镇进行了宣传,并一一发放到村民手中。

2、自开诊以来,我中医科的几名中医药专业人员利用精湛的'专业技术治好了很多村民的疑难杂症,得到了村民们的一致认可。总分279分

第四篇:中医药自查报告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新闻界的朋友:

这次“三湘农民健康行”新闻采访团来我市检查指导工作,是对常宁人民的厚爱,是对我们工作的鼓舞与鞭策,在此,我代表常宁市人民政府向各位领导、各位来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近年来,在上级的正确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常宁的经济蓬勃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尤其在“保障农民健康权益,改善农民健康状况”方面,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下面,我就我市“三湘农民健康行”活动开展情况作个简要汇报。

一、“三湘农民健康行”活动扎实有效开展

我市位于衡阳市西南部,1996年经国务院批准撤县设市。全市总人口90万人,现有各类中医医疗机构53个,能够不同程度地开展中医药服务。其中常宁市中医院20xx年元月被确认为省级“农村示范中医医院”,并荣获“湖南省医院管理年先进单位”。今年来,我市把“三湘农民健康行”活动作为为民办实事的一个重要内容,认真研究,精心部署,扎实有效开展各项工作,做到了“四个到位”:

一是安排部署到位。认真贯彻省、衡阳会议精神,层层召开动员会议,对“三湘农民健康行”活动进行了全面的安排部署,印发了具体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工作职责和要求。成立了高规格的组委会,切实加强对活动的组织领导。

二是宣传发动到位。加强了对农村卫生健康知识的宣传和教育,组织了中医医疗骨干组成的农村巡回医疗队,深入到农村集镇和田间地头,为农民送医送药送健康知识。开展各类义诊、科普宣传活动70余次,发放科普宣传册等宣传资料1.8万余册,发放各种中医药健康处方1万余张,免费赠送医院自制药品价值10余万元。

三是工作落实到位。建立健全了工作责任制,把工作目标分解到了各成员单位,明确到了内部承办股室和具体人员,确保人人肩上有担子,个个身上有责任。突出了工作重点,有步骤、有重点地逐步推进。狠抓乡镇卫生院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各种渠道争取资金,95%的乡镇卫生院设置配备了中医门诊和中药房。全市增设中医药住院床位230张,发展培训中医药人员120人。

四是经费保障到位。市政府召开政府常务会议专题研究活动的开展,明确活动开展所需的经费要按照上级要求和工作需要予以保障,从市财政中专项列支。同时,要求每个乡镇和市直有关单位安排了5000元至10000元的'专项活动经费,切实保障活动顺利开展。

二、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服务农民健康

“三湘农民健康行”活动是一项惠及千家万户的民生工程。我市把发展中医药事业作为重点来抓,积极开展中医技术创新,大力拓展服务范围,切实保障广大群众身体健康。我们的主要措施是“五抓”:

一是抓基础设施建设。

我市以建设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市为目标,紧紧抓住国家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历史机遇,不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先后投入1200万元,用于改造中医住院病房,购买原地税大楼改扩建成急诊大楼,基本完成21个乡镇卫生院的建设项目。同时,加大医疗设施配套建设力度,市中医院及乡镇卫生院通过向上争取、对外引进与单位自筹的方法,筹资300余万元,新增电针灸仪、穴位治疗仪以及中药柜等医疗设施208台件。积极开展乡镇卫生院中医兴院示范单位创建活动。20xx年,我市柏坊镇卫生院成为衡阳市9个农村中医兴院示范单位之一。

二是抓人才队伍建设。

按照“科技兴医、人才强卫”的工作思路,狠抓中医人才队伍建设。积极引进人才。近两年,城区医院引进中医专业技术人员10人,乡镇卫生院引进中医专科学历人员5人。鼓励培养人才。计划三年内投入120万元建立中医人才培养基金,选派中青年技术骨干外出进修学习,培养新一代学科带头人20人。传承教育人才。开展名老中医“师带徒”活动,对年轻医生实行传、帮、带的师承教育,培养了一批中医业务骨干。业务培训人才。认真开展业务培训,采用远程医学教育、专家授课、工作交流等形式,切实提高中医药工作者的理论素养和专业技能。申报科研课题。市中医院的《葛根素治疗型糖尿病的临床观察》和《三角架固定法治疗小儿股骨干骨折临床研究》分别获省中医药科研立项,为加快中医事业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

三是抓业务技术建设。

各医疗单位对照建设中医先进市标准,采取多种措施,不断加强专科专病建设,大力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市中医院以“詹派正骨”传统手法复位,杉木皮小夹扳外固定及理筋刀为特色,业务收入占全院业务总收入的60%,区域外的病人达到50%以上。该院的针炙推拿科、中风治疗单元、中药制剂配制能力等被纳入国家特色与科室建设项目。骨伤科、急诊科被列为省级重点学科建设项目。11个乡镇卫生院针对群众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先后建成了针灸、风湿骨病、皮肤等17个中医专病专科,有16个村卫生所开展热疗、针灸、穴位注射、中药敷帖等基本的中医药服务,目前,我市三级医疗卫生机构的中医药服务能力明显提升,为加快中医事业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

四是抓中医药政策落实。

近年来,我市对中医药事业重视程度不断提高,中医事业发展环境越来越好。高度重视中医药工作。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及分管领导每年至少一次调研中医药工作,现场办公,听取汇报,解决实际问题。高度重视中医药经费保障。财政支持力度越来越大,中医院的中医专项经费实现逐年递增。为支持中医院发展壮大,协调将价值1400万元的原宜阳镇机关大院以800万元的评估价卖给市中医院。高度重视中医药人才。对中医技术人才在政治、生活待遇上给予关心照顾,5名技术骨干当选为县、市一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卫生局党组班子和医院管理团队中都有一定比例的中医技术人才,各级各类医疗专家组都邀请中医人才参与。高度重视中医药推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将中医非药物疗法(针炙、推拿、火罐、理疗等)纳入可报范围,降低了中医医疗机构起付线,提高了可报比例,广大群众享受到了更多的实惠。合作医疗基本用药目录中准予报销的中成药达92种,占总目录的23.4%。

五是抓服务领域拓展。

我们紧紧抓住国家积极构筑城乡群众健康保障新机制的有利时机,不断拓展中医药的服务范围和领域。坚持向基层倾斜。把发展中医事业与社区卫生服务结合起来,在制定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标准时,把能否开展中医服务作为一项重要条件,明确要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必须全部开展中医服务项目;对中医技术人员的资质、比例也提出了明确要求。目前,社区卫生医务人员当中,中医专业或接受过系统化中医培训的占总人数的34%。坚持向传统项目倾斜。市中医院的“南詹正骨”传统手法享誉三湘大地。我市坚持在人力、物力、财力上给予倾斜,支持其加快发展,做成特色品牌。近年来,该院的就医病人不断增加,业务收入大幅递增,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坚持向适宜技术倾斜。在考核乡镇和社区卫生工作时,非常重视中医技术的应用,目前,有11个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站能够开展针灸、推拿按摩、拔罐、穴位注射、中药敷贴及中医康复指导等中医服务。通过以上措施,我市选择中医药治疗的患者日益增加,中医事业得到快速发展。20xx年,我市各医疗卫生单位中医及中西医结合治疗11.9万人次,增长30.8%;收治住院病人10290人,接受中医及中西医结合治疗1966人,占住院病人总数的19.1%,增长20.5%。

三、问题及建议

前段,我市“三湘农民健康行”活动和中医药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一些困难和不足。一是有的地方和部门没有认真组织开展“农民健康行”活动。二是财政对中医药事业的经费投入仍然不足。三是农村中医药医疗卫生队伍不稳定,结构不合理,人员老化,中医队伍人才总量不足与素质偏低的问题同时存在。建议:一是加快中医立法,用法律来保护和发展中医事业。二是建议上级政府增加对中医事业的投入,制定优惠倾斜政策,加快引进和培养中医人才。三是我市中医院正在兴建一幢XX0平方米的医疗综合大楼,资金严重短缺,工程进展缓慢。请求上级有关部门给予一定资金支持。

第五篇:中医药服务自查报告

根据川中医药发(20xx)6号《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医医院持续改进活动的通知》,结合我院二级甲等中医医院评审中存在的问题,我院及时组织学习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实施方案》和《实施细则》等相关文件,召开动员大会,成立领导小组,制定实施方案,全院上下共同参与,对照细则分解任务,责任落实到人,全面实施自查整改,但仍有17条整改落实不到位,需扣分55.5分,自查得分944.5分,具体细则自查如下。

一、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措施(50分,得分40分)

(一)医院落实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和提高中医临床疗效的具体措施

1、医院年度工作计划中有应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中医临床路径和诊疗方案的具体措施,并在临床中落实。

2、医院科室综合考核指标中有应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中医临床路径和诊疗方案相关指标,并已落实。

(二)建立并不断完善行为规范体系,形成富含中医药文化特色的服务文化和管理文化

1、中医类别执业医师门诊诊疗行为较规范,能够体现中医理念和思维。

2、制定了体现中医医院特点的规章制度和《员工手册》,但开展培训不到位。

(三)加强中医对口支援及中医适宜技术推广工作

1、开展中医适宜技术推广、人员交流、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推广等中医对口支援工作。

和明月镇、常乐镇、回水乡进行对口支援,并推广中医适宜技术,每年派出中医骨干,下基层进行指导,并接受我院的培训。

2、暂时没有加入国家中医适宜技术视频网络平台,无法参加相1关视频会议,接受远程技术指导。

二、队伍建设(60分,得分51.5分)

(一)落实加强中医药人员配备的相关措施,中医药人员配备符合要求。

1、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含执业助理医师)占执业医师比例≥60%。

2、中药专业技术人员的配备与医院的规模和业务需求相适应,中药专业技术人员占药学专业技术人员的比例≥60%。

3、院级领导中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的比例≥60%。

4、临床科室科主任(口腔科、麻醉科除外)中有具备中级中医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从事相关专业工作6年以上的中医类别执业医师或经过西学中培训的非中医类别执业医师。临床科室科主任符合科室建设与管理指南的相关要求。

5、医院近年来加强中医药人员结构的调整及优化、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在人才招聘中以中医药专业为主。

(二)护理人力资源配备与医院的功能和任务一致

1、病房护理人员与病区实际开放床位数的比例未能达到0.4:1;

2、ICU护理人员与床位数的比例达到2.5:1;

3、手术室护理人员与手术间之比达到3:1。

(三)每年度认真开展以中医药知识与技能为主的医师考核工作。并认真组织参加国家每两年一度的国家级执业医师定期考核工作。

(四)积极开展中医药人员中医药继续教育与培训及非中医类别执业医师中医药基本知识与技能培训。

1、医院根据实际情况,认真组织院内中医药人员积极参加省、市等各级中医药组织的培训,接受中医药继续教育培训达到100%。每年组织临床科室非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参加中医药基本知识与技能的培训,并在培训后实施考核,考核比例达到100%。

2、医院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制定的《中医临床路径―22个专业95个病种》,制定我院的临床路径培训计划,并适时在院内培训;各科室根据科室情况积极开展中医临床路径工作。

3、医院医务科认真组织实施医院继续医学教育计划,要求中医类别执业医师掌握中医基础理论、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并适时用于临床;要求各科室医务人员努力提高对本科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和急危重症中西医诊断与鉴别诊断。

4、护理人员系统接受中医药知识和技能岗位培训(培训时间≥100学时)的比例≥70%,但技术档案内容不够全面。

5、医院开展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中医护理方案培训,制定了培训计划,定期考核,措施落实基本到位。但对中医护理方案的了解不够。

三、科室建设与管理(180分,得分166分)

(一)医院名称和科室命名规范

1、医院和临床科室命名符合规定。

2、医院张挂的荣誉称号符合规定。

(二)按照中医医院临床科室建设与管理指南的相关要求,加强科室建设与管理,加强重点专科建设。

1、门诊、病房、急诊的设置、设施基本符合相关要求。

2、人员结构欠合理,科室主任、护士长配备能满足科室建设与管理的需要。

3、不同层次中医类别执业医师的中医临床水平和能力达到要求。

4、按照相关要求开展中医特色服务项目。

5、上级医师正确指导下级医师开展中医临床诊疗活动。

6、及时开展病例讨论,提高中医诊治急危重症、疑难病的水平。

(三)积极配备应用中医诊疗设备,积极开展中医诊疗技术项目、3中医综合治疗。

1、按照《中医医院医疗设备配置标准》有关要求,合理配置、应用中医诊疗设备,全院13类26个品种的中医诊疗设备。

2、开展中医医疗技术项目≥45种。

3、今年1-6月采用非药物中医技术治疗人次占医院门诊总人次的比例≥10%。

4、门诊设立中医综合治疗区。设立中医综合治疗室的科室数达到了开设病房的临床科室总数的50%,中医综合治疗区建设符合相关要求。

(四)门诊中药处方数、中药饮片处方数占门诊处方总数及中药饮片处方数与门诊人次的比例达到规定要求。

1、暂无常年应用的医疗机构中药制剂。

2、门诊处方中,中药(饮片、中成药、医院制剂)处方比例≥58%。

3、中药饮片处方占门诊处方总数的比例≥28.5%。

(五)参照中医医院环境形象建设范例,开展临床科室环境形象建设

1、门诊走廊、候诊区宣传中医药知识,使用中医病名和中医术语,并与所在科室的'中医药特色相结合宣传中医药相关知识。

2、住院部走廊宣传中医药知识,使用中医病名和中医术语,并与所在科室的中医药特色相结合宣传中医药相关知识。

3、中药候药区有宣传中医药相关知识。

(六)按照中医医院治未病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要求规范提供治未病服务。

1、治未病科基础设施、设备、人员配备等符合要求。

2、开展中医体检和评估,提供治未病干预服务(包括中医健康教育和指导、中医技术方法干预等)。

3、制定了2个病种高危人群中医治未病服务技术方案,并实施。

4、收集整理治未病服务的健康管理资料。

四、中医临床路径和中医诊疗方案推广实施(540分,得分533分)

(一)实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医临床路径。定期对临床路径实施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不断完善和改进。

1、住院科室积极开展中医临床路径工作,每科室实行中医临床路径管理的病种达1个以上,全院达到9个,并根据医院实际情况制定中医临床路径实施方案。

2、医院为保障临床路径工作的实施,制定《蓬溪县健顺王中医(骨科)医院临床路径实施方案》,保障中医临床路径在临床诊疗活动中得到应用。

3、每月要求各科室中医临床路径实施情况进行统计,并认真分析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实施方案,必要时调整病种;每年度从入组率、完成率、疗效评价等方面分析临床路径工作实施情况。

(二)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中医诊疗方案基础上,结合本院实际实施中医诊疗方案,总结评价中医临床疗效。

1、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中医诊疗方案基础上,结合本院实际,各科室都选择了3个以上重点病种组织实施。并按要求认真实施中医诊疗方案。

2、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相关要求,对诊疗方案实施情况及中医优势病种的中医疗效进行分析、总结及评估。

3、大多数中医类别执业医师熟练掌握本科中医诊疗方案和临床路径,正确应用并不断提高临床疗效。

(三)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中医护理方案的基础上,结合本院实际实施优势病种中医护理方案,积极开展辨证施护和中医护理技术操作。

1、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中医护理方案中选择优势病种20个组织实施。

2、组织落实中医护理方案,体现辨证施护,但执行不够全面。

3、各科室至少开展了3项以上中医护理技术。

五、药事管理(60分,得分54分)

(一)制定中药饮片质量控制体系,确保中药饮片质量。

1、建立中药饮片采购供应制度,供应商资质齐全,采购程序符合相关规定。

2、制定各供药企业药品质量评估管理细则,采取质量评估措施。医院根据对供药企业的评估结果及时调整供应单位和供应方案。

3、购进国家实行批准文号管理的中药饮片,验证注册证书复印件存档备查。

4、中药饮片验收制度健全并落实到位,入库记录与不合格中药饮片的退货记录完整。

5、中药饮片储存管理规范,有保证质量的管理制度和设施条件,做到定期养护并记录。

(二)按照要求积极使用小包装中药饮片。小包装中药饮片品种达到304种。

(三)制定并落实处方点评制度,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1、没有配备专职从事临床药学工作的药师。

2、按照《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的要求制定医院处方点评制度,组织健全,责任明确,有处方点评实施细则和执行记录。定期对中药处方(病历)进行评价,规范处方(用药医嘱)开具、审核、调配、核发、用药指导等行为,发布结果,对不合理处方进行干预。

3、医院将临床科室抗菌药物合理用药情况纳入医疗质量管理考核指标,实行奖惩管理,并落实到位。

4、医院制定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和管理实施细则、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并检查落实情况。

5、抗菌药物使用强度(DDD)、门诊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Ⅰ类切口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率均高于国家标准。

六、其他(110分,得分97分)

(一)依法开展执业活动,加强医院信息化建设。

1、在国家医疗卫生法律、法规、规章、诊疗护理规范的框架内开展诊疗活动。

2、医院20xx年将信息化建设列入医院建设的总体目标,并指定专人负责信息管理,制定相关管理制度,保障信息化工作的实施。

(二)制定并落实保证患者安全的查对制度,手术安全核查、风险评估制度,危急值班报告制度等核心制度。

1、在诊疗活动中,认真执行查对制度,至少同时使用姓名、年龄来识别患者身份。

2、已建立手术安全核查、风险评估制度与工作流程,并认真执行,防止手术患者、手术部位及术式发生错误。

3、根据医院实际情况确定“危急值”项目,建立“危急值”管理制度与工作流程,相关人员熟悉并遵循上述制度和工作流程,医技部门相关人员知晓本部门“危急值”项目及内容,能够有效识别和确认“危急值”。

且将以上工作纳入每月医疗质量控制管理系统,做到及时监管,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三)加强医院检验、影像、病理质量与安全管理,开展室内质量控制并落实到位。

1、建立医院检验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制定质量与安全管理计划和质量控制指标。

2、实验室进行生物安全分区不合理。

3、开展多场地检测统一质量管理工作。所有POCT项目均开展室内质控和院内比对实验,参加室间质评。

4、根据医院规模和任务配备医学影像技术人员,人员梯队结构合理。

5、医学影像诊断报告及时、规范,有审核制度与流程。

6、手术后的病理学检查有明确的规定与流程;送外院病理有协议和工作机制完善。

(四)加强临床用血过程管理,严格掌握输血适应症,促进临床安全、有效、科学用血。

1、每年认真开展对临床医护人员献血法等输血知识的教育与培训,制定了院内输血工作规范和流程。

2、制定了临床用血前评估和用血后效果评价制度,严格掌握输血适应症,做到安全、有效、科学用血。并认真组织实施。

(五)按照要求开展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落实重点环节、重点人群、高危险因素的医院感染监测与防控工作。

1、成立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设置独立的院感科,负责医院感染管理日常工作。

2、加强医院卫生间等环境卫生管理工作。

3、根据国家法规,结合医院的具体情况,制定全院和不同部门(如手术室、口腔科、消毒供应中心、产房等)的消毒与隔离制度,并落实到位。

4、开展重点环节、重点人群与高危险因素的监测。重点部门(手术室、产房、供应室等)分区、布局欠合理,不能完全符合院感要求。对下呼吸道、手术部位、导尿管相关尿路等主要部位感染有具体预防控制措施并实施。

(六)实行责任制整体护理,开展护理岗位管理,为患者提供 8连续、全程的基础护理和专业技术服务,优质护理服务落实到位。

1、医院有优质护理服务规划、目标及实施方案,有推进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保障制度和措施及考评激励机制,但措施落实不到位。

2、优质护理服务覆盖率达到60%。

3、根据“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工作模式,制定实施方案,体现护理人员工作中的责任制,护理人员掌握相关的知识,并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实施护理。

(七)对二级甲等中医医院评审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整改。

1、根据医院评审中发现的问题制定了整改计划和措施。

2、制定的整改措施正逐条实施,部分已落实到位。

七、存在的问题

根据评分细则,我院认真组织自查,对存在的暂时无法解决的问题,认真梳理、汇总为以下12条。

1、制定了体现中医医院特点的规章制度和《员工手册》,但开展培训不够。

2、暂时没有加入国家中医适宜技术视频网络平台

3、病房护理人员与病区实际开放床位数的比例没达到标准

4、护理人员系统接受中医药知识和技能岗位培训的档案内容不全面,优质护理服务的措施到位不够。

5、对中医护理方案的了解和执行不够全面

6、无中药制剂

7、门诊处方中,中药处方比例只有58%;中药饮片处方占门诊处方总数比例只有28.5%。

8、个别医生需提高正确应用中医诊疗方案

9、医院的人员结构配置欠合理,暂时没有配备专职从事临床药学工作的药师。

10、抗菌药物使用强度(DDD)、门诊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Ⅰ类切口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率均高于国家标准。

11、重点部门布局不符合院感要求,实验室生物安全分区不合理。

12、对医院评审中发现的问题,因房屋条件有限等原因还没有完全整改到位。

推荐专题: 中医诊所进中药的自查报告

相关推荐
本站文档由会员上传,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发送邮件至89702570@qq.com联系本站删除。
Copyright © 2010 - 千文网移动版
冀ICP备20200271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