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硕士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千文网还可以找到更多《硕士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精选硕士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下面是中国人才网为您准备的精选硕士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噢!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后续精彩不断,敬请关注!
论文题目:步行设施空间特征与行人安全出口选择研究
一、选题背景
随着经济的不断增长和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城市规模与人口数量都急剧增长,大规模的行人聚集与出行都变得非常频繁。为了满足居民出行和群体活动的需求,很多城市都扩大了诸如交通枢纽、体育场馆、电影剧院、综合购物中心、和主题公园等大型行人步行设施的兴建数量和规模。经济与社会的发展使得能够吸引居民出行的日常娱乐休闲活动日益增多,去各类大型购物中心进行休闲和消费日渐成为居民生活一大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各大体育赛事频繁举行,前往各大体育场馆观摩体育盛事也逐渐成为城市居民文化生活的一部分。此外,城市交通的各项基础设施也伴随行人出行活动的增多而迅速发展,许多城市已经建设了数目可观的大型交通枢纽来满足行人不同的出行目的,各种综合性交通站点的建立也为多种交通方式的并存和衔接、以及不同种交通方式不同线路间的换乘提供了便利。这些休闲中心、体育场馆、交通枢纽等大型行人步行设施聚集了大量行人,并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场所。这些建筑设施有效地提高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水平,丰富了我国居民的生活内容,使周边居民的日常出行更加便利。现阶段,大型步行设施主要有三种场景类型:大型交通枢纽,大型购物休闲中心,大型体育活动场馆等。常见的典型城市大型交通枢纽主要提供城市同种交通方式之间的换乘和不同交通方式之间的衔接与接驳等。出行者在交通枢纽内部多以步行的方式完成在步行空间内部垂直或水平方向上的位移。当行人流量增大时,枢纽内行人流线交织严重,给枢纽造成的较大压力,这就严重影响了行人疏散的快速性与安全性。因此,对以交通枢纽站为代表的大型步行设施的空间特征进行研宄并借此找到行人疏散时的薄弱点,对于改善行人在步行设施内的疏散条件有重要的意义。
大型购物休闲中心的生活综合建筑体也开始在城市中广泛兴起。这种综合建筑体集购物、餐饮、娱乐、休闲、乃至艺术为一体,为人们生活带来新的去处的同时,该建筑自身也集合了大量的步行行人流。因此,对于此类多功能购物休闲中心,步行空间设计与行人流线的分析与研究也显得至关重要。大型体育活动场馆也随着我国国力的提升和越来越多的城市始承办各项省级、国家级、乃至国际级别的体育赛事而数量快速增长。但由于对大型活动行人疏散所需的空间设施特点的研究仍不充足,导致建筑场馆内存在隐患,尤其是当人群拥堵时很容易发生踪踏事故。然而,大量行人聚集在同一步行设施内的同时,火灾、恐怖事件等突发事件发生时步行设施内的行人在进行疏散时仍时有事故发生。
在沙特阿拉伯的圣地麦加每年一度的朝觐活动中,行人踪踏事故时有发生:2001年的朝觐活动探踏事件则造成了35人死亡;2004年的朝觐活动结束后的疏散中发生拥堵踩踏,造成244人死亡;2006年的朝觐探踏事件导致362人死亡,600余人受伤。印度的曼达德维神庙位于马哈拉施特拉邦,该神庙在2005年的宗教集会活动中发生拥堵探踏事件,造成300多人丧生。在我国,躁踏事故也时有发生。2009年湖南省湘潭市育才学校下课时发生裉な鹿剩率8名学生遇难,二十余人受伤。2014年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西吉县的北大寺在已故宗教人士纪念活动中发生探踏事故,造成14人死亡,10人受伤。尤其是自2015年1月1日上海外滩跨年活动探踏事故造成36人死亡的恶性事件后,如何进行安全出口的设置、如何调整各条疏散路径的行人流量,才可以使疏散行人流在产生恐慌情绪时,也能够进行安全有效地疏散、顺利步行至步行设施外部等问题,成为备受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对行人聚集的大型步行设施和行人疏散行为两方面进行研究。大型步行设施的空间特征对行人的安全疏散有重要影响。
在人们对于步行设施的规模和形态提出更高要求的同时,大型步行设施建筑空间本身却仍存在许多行人疏散问题,对于行人疏散安全性从设计到分析评价等若干方面都需要进行更进一步的研究与探讨。社会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带来了行人更多的出行需求,从而引发了居民出行时对各种大型步行设施和步行空间的需要。这些对步行空间的需要带动了城市大型行人步行设施朝着更为立体和复杂的方向发展。与此同时,城市中心和繁华地段高昂的土地价格也要求步行设施建造者在建设步行设施时尽可能地增加单位面积的可容纳行人数量,从而充分利用城市土地和空间的价值。大型综合性步行建筑设施的广泛建造与应用正是在这种趋势下兴起的。建筑综合体的兴起,正是在有限的城市用地上集合了多种复杂的功能。这些大型步行设施运行方式多样、结构形态复杂、建设周期长、功能全面、人员素质层次多样,并且通常规模巨大,行人流线复杂,这就给行人疏散和应急组织工作带来了更为严峻的挑战。
因此,在大型步行设施内对步行空间进行合理布局至关重要。它严重影响着正常行人疏散过程中的所用时间、拥挤程度、移动距离、和该步行设施的集散能力与安全性能。首先,设施步行空间的合理布局,有助于提供最佳的行人移动路线、缩短移动距离、缓解行人拥堵,从而提高步行设施的行人集散能力、行人流组织管理的有效性和紧急疏散安全性。相反,设施步行空间的不合理布局,则十分容易造成设施利用效率的降低和疏散安全性的减少。同时,也会导致浪费建筑资源,增加经济成本。为提高步行设施内行人步行效率、步行设施承载能力,缩短移动距离和行人疏散时间,缓解行人流的拥堵、避免发生踩踏事件的发生,在积极对大型步行设施内行人流实施组织、管理、控制和诱导的同时,还需要从设施建设阶段来分析步行设施的空间特征及如何形成合理的空间布局,从而为行人流向运动的组织与管理、引导标识的设置等工作提供合理的理论基础。因此,大型行人步行设施空间疏散特征研宄是建筑设施消防、交通综合枢纽设计等领域研宄A重要内容。
其次,对行人疏散行为进行研宄,掌握行人疏散过程中进行安全出口选择时的行为特点,也是对解决行人疏散问题的重要部分。行人疏散特征与行人流自身的宏微观特征有关,在不同场景下,行人在疏散过程中表现有不同的特点。当步行空间具有多个安全出口时,行人会产生安全出口选择行为。而由于个体差异、环境差异等因素的影响,行人在进行安全出口选择时会采取不同的策略。具有数量充足、布局合理的安全出口的步行设施对行人疏散的安全产生积极的影响。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研究目的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大型行人步行设施的疏散效果提出了新的要求,然而目前我国步行设施的空间设计及障碍布局仍存在一些问题,如步行空间设计标准缺乏科学依据,步行空间的集散效率和服务水平无法准确衡量,对行人和步行环境的关系认识不清楚等。本篇论文通过对国内外己有研究成果的借鉴,根据近年来的行人流仿真研宄成果,对步行设施的空间特征和行人安全出口选择行为进行了研宄。通过研宄该空间特征,可以了解影响行人疏散特征的外在因素,提出步行空间的疏散特征的评价指标,对疏散空间的布局合理性进行评价。通过对疏散行人流安全出口选择行为的仿真,可以研宄行人疏散时在选择安全出口的特征,掌握疏散行人流安全出口选择行为的宏观特点,为行人步行设施,如大型综合购物中心、体育场馆、交通枢纽等场所的设计提供技术依据和理论支持,从而对未来更好地设计步行空间提出建议,并有助于解决步行设施的安全疏散问题。
研究意义
影响行人进行安全有效疏散的因素,主要有疏散空间特点和疏散行人流特点两部分原因。疏散行人流在宏观条件下和微观条件下所表现出来特征有所不同。与此同时,步行设施自身的空间特征与设计也会对行人疏散的效果产生较大的影响。因此,为了保障行人的步行行为能够安全、舒适、高效地进行,研究行人步行设施的空间特征、设施内步行人流特征、安全高效的疏散行人流安全出口选择、及上述研究对象之间的相互关系,对于提高行人交通的安全性、减少各类裉な鹿实姆⑸⑹剐腥烁踩憷爻鲂芯哂蟹浅V匾睦砺塾胂质狄庖濉1疚恼鞘交谏鲜霰尘埃允枭⑸枋┛占涞氖枭⑻卣骷巴缁椒辛朔治霾⑻岢鍪枭⒖占涮卣髌兰郾曜迹⑼ü陨枋┠谑枭⑿腥肆鞯陌踩隹谘≡裥形蟹抡嫜芯慷孕腥肆餮≡癜踩隹谑钡男形氐憬辛搜绣秤胩教帧2叫猩枋┛占涮卣鞣治鲇肫兰鄣难芯咳杂写徊缴钊搿P腥嗣芗奂某∷ǔJ蔷用裆畹谋夭豢缮俚某∷7治霾叫猩枋┑目占涮卣饔兄诙圆叫猩枋┑暮侠硇浴踩院捅憬菪越猩畈愦蔚睦斫猓币参杓撇季趾侠怼踩咝У男腥瞬叫猩枋┨峁├砺垡谰荨=⒉叫猩枋┛占涮卣髦副昶兰厶逑担扔兄诙韵钟胁叫猩枋┑氖枭⑻卣鹘衅兰郏灿兄诙晕蠢吹牟叫猩枋┑目占渖;计提供参考。通过基于元胞自动机对行人安全出口选择行为进行仿真,可对行人在多安全出口情况下的不同的出口选择策略所造成的拥堵情况和相关影响进行分析,并对下一步进行疏散路径选择的研宄提供技术依据和理论基础。步行设施空间特征分析与评价和行人安全出口选择行为对分析研宄行人的安全疏散问题、提高行人交通的安全性、减少各类裉な鹿实姆⑸哂兄匾睦砺酆拖质狄庖濉
三、本文研究涉及的主要理论
元胞自动机基本理论与思想的`创始人是著名美籍匈裔数学家、同时也是计算机科学家冯?诺依曼。大型并行计算机的首个适用模型即是基于其元胞自动机的思想建立的。元胞自动机自被提出以来,在军事技术方面、社会经济发展方面、和科技创新方面等各个领域都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应用。在交通科学领域,元胞自动机的理论提供了可供借鉴的思想和方法,并被在多个层面广泛应用。元胞自动机是一个离散化动力学模型。在交通系统中,行人、驾驶员、机动车辆、道路条件等元素及其相互之间的影响与联系常被看作是系统内部的粒子,交通系统则是一个由多粒子组成的复杂系统。对于城市交通网络来说,由于交通元素本质上是离散的,因此元胞自动机作为一个完全离散化的模型,被用来进行交通问题的研宄,具有独特的优越性。
在用仿真手段研究行人流的特征与特点时,基于元胞自动机的思想而提出的方法技术在研宄疏散行人流、对向移动行人流、和交叉口处的行人流等方面应用较为广泛。元胞自动机的本质是一种数学模型,这个数学模型需要基于一定的理论假设,即是一种理想化的状态。元胞自动机的本质是定义在一个具有离散且有有限个状态的元胞空间上、并按照一定的局部移动规则和演化规则、在离散的时间轴上进行更新演化的动力学系统[1],其中,这些元胞空间由若干个预先被定义好状态的元胞组成。元胞自动机通过对某一特定系统中基本单元个体的微观行为特征的模拟,及对基本单元个体间的相互影响规则的指定,来实现这一特定系统整体在宏观层面的研宄和模拟[2]。基于元胞自动机的基本理论,系统内空间被网格划分为若干个子单元,其中网格的划分和制定也由预先设定好的规则而决定。这些规则网格中的每一个单元都被称作元胞,且这些元胞仅能在有限的离散状态集合内进行取值。
所有元胞都遵循相同的作用规则,依据事先制定好的局部规则进行更新。数量众多的元胞按照所制定的特定演化更新规则,并通过元胞间相互作用来形成这一动态系统的更新与演化。与一般物理动力学模型有所区别的是,元胞自动机这一理论和模型的规定并不是定义严格的物理函数或方程,而是由一系列人为按照特定目的来制定的演化规则所构成[3]。
从元胞自动机的构成和运行规则这一角度分析,元胞自动机模型通常具备以下特征[5][6]:同质性、齐性,即一个元胞系统内的所有元胞均遵循同一演化规则,空间内每个元胞和每个子元胞群都统一服从相同的规律,按照预先设定的同一演化更新规则而更新;空间离散,即元胞所分布的元胞空间是离散的;时间离散,即演化所用的时间步长是相等的时间间隔;状态离散有限,即元胞自动机模型的状态参量仅能取有限个离散值;同步计算,即元胞自动机模型的处理为同步进行,便于并行运算;时空局域性,每一元胞在下一个时间步长的状态要由其领域内元胞在此时间步长内的状态决定;维数高,元胞自动机所基于的欧几里得空间可以无穷维的发散和拓展,元胞自动机本身也得以借此成为无穷维的动力系统。
四、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首先,本文在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回顾的基础上,基于元胞自动机的理论基础,通过建立疏散瓶颈等相关概念,对大型步行设施疏散空间进行了空间网络化划分,并在网络化的基础上,对步行设施空间特征进行了研宄,并提出了相关评价指标。其次,本文基于元胞自动机的理论基础,对行人疏散时的安全出口选择行为进行了仿真,并通过仿真结果,对行人出口选择时取的不同策略及其不同影响进行了评价与分析,并在分析出口选择行为的基础上,为未来进行路径选择行为的研宄提供了研究方向和理论基础。本文内容可分为六个章节。
其中,第一章为绪论,第二章为本文所涉及研究内容的相关基础理论和研究前沿的国内外文献综述,第三章对步行设施的空间特征和空间网络化的方法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空间特征评价指标,第四章主要通过仿真手段对行人在多出口疏散空间的安全出口选择行为进行了仿真研究,第五章基于上述分析结论,把美国德克萨斯州达拉斯市的北园综合商业体作为大型步行设施案例进行了案例分析,第六章为研宄结论与展望。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安排如下:第一章:绪论。本章节提出我国当前在大型行人步行设施空间特征分析和行人流特征分析等方面研究的现状,明确了本次研究的研宄方向,并阐述了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及理论和应用意义。同时,对所涉及的相关研究方法也进行了概括。
第二章:相关理论基础和文献综述。本章总结了当前在元胞自动机基础理论与仿真模型方面、步行设施空间网络化、设施内行人流特征、网络路径与流量分配方法等方面的国内外相关文献。
第三章:行人步行设施空间特征分析。首先,本章对步行设施的空间特征进行了分析;其次,本章节通过建立疏散瓶颈等概念,提出了将步行空间进行网络化的相关方法和构建过程;最后,提出了一系列对空间特征进行描述和评价的指标。第四章:疏散行人安全出口选择策略分析。本章在分析了行人流在疏散空间流向的基础上,用仿真的手段对行人的出口选择行为进行了仿真研宄,并对仿真结果进行了分析。同时,提出了当步行设施为多层次多安全出口时的下一步研究方向。第五章:算例。本章在基于上述研究结果的基础上,以美国德克萨斯州达拉斯市的NorthPark商业综合体这一大型步行设施作为案例,对其空间疏散特征进行分析研宄。第六章:结论与展望。本章对全文的研宄成果进行总结,并对创新点和不足之处作了阐述与说明。对于有待进一步研宄的问题,本章对其进行了简要概括,并提出了未来研究方向的展望。
五、写作提纲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目录
图目录
LISTOFFIGURES
表目录
LISTOFTABLES
1.绪论1
1.1依托项目
1.2研究背景
1.3研究目的和意义
1.3.1研究目的
1.3.2研究意义
1.4研究内容与方法
1.4.1研究内容
1.4.2研究方法
2.基础理论与国内外研究现状
2.1元胞自动机
2.1.1元胞自动机的定义
2.1.2元胞自动机的构成
2.1.3元胞自动机的特征
2.2行人交通流特征
2.2.1行人流宏观交通特征
2.2.2行人流微观交通特征
2.3步行设施空间网络化
2.3.1网络的组成与特性
2.3.2树的组成与特性
2.4网络路径与流量分配方法
2.4.1行人网络流量
2.4.2行人流交通分配
2.5国内外研究现状
2.5.1设施内行人流组织
2.5.2元胞自动机的行人流仿真
3.行人步行设施空间特征研究
3.1步行设施空间
3.2设施步行空间网络化
3.2.1步行空间瓶颈
3.2.2步行移动网络
3.2.3移动网络的构建
3.3步行设施空间特征指标
3.3.1步行设施空间疏散特征
3.3.2步行设施空间通过特征
4.疏散行人流安全出口选择策略研究
4.1行人流在步行设施中的疏散
4.1.1设施空间布局对行人流移动影响
4.1.2行人空间布局对行人流移动影响
4.1.3多安全出口的行人选择行为
4.2行人流多安全出口选择仿真
4.2.1仿真模型基本规则
4.2.2安全出口选择规则
4.2.3最短估计距离计算
4.2.4仿真模型演化规则
4.3仿真结果分析
4.3.1安全出口布局
4.3.2安全出口选择分析
4.4步行设施内疏散路径选择
5.步行设施空间疏散特征算例
5.1NORTHPARK概况
5.2疏散空间网络化
5.3疏散空间行人路径分析
5.4疏散空间特征指标计算
5.5算例分析
6.结论与展望
6.1研究结论
6.2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六、目前已经阅读的主要文献
[1]Chopard,Bastien,andMichelDroz,Cellularautomatamodelingofphysicalsystems,Cambridge:CambridgeUniversityPress,1998.
[2]吕晓阳,etal,CA交通流模型的演化方程与转向概率效应物理学报,pp.46(3),435-441,1997.
[3]贾斌,高自友,李克平,李新刚,基于元胞自动机的交通系统建模与模拟,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4]周成虎,孙战利,谢一春,地理元胞自动机研究,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
[5]谢惠民,非线性科学丛书:复杂性与动力系统,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1994.
[6]李才伟,元胞自动机及复杂系统的时空演化模拟,武汉:华中理工大学,1997.
[7]LWen,QChen,andBChen,"HumanEvacuationScenariosinCaseofFireandSimulationbyComputers,“JournalofNortheasternUniversity(NaturalScience),1998.
[8]方正,陈大宏,张铮,卢兆明,“建筑物火灾人员疏散的计算机仿真计算机仿真,pp.3(2),49-52,2001.
[9]刘方,陈飞,朱伟,“基于区域网格人员疏散模型的计算机仿真,”安全与环境学报,pp.(3),170-173,2009.
[10]ChunxiaoC,QiangL,ShinjiK,etal.,“Locationoptimizationalgorithmforemergencysignsinpublicfacilitiesanditsapplicationtoasingle-floorsupermarket,“FireSafetyJournal,pp.44(1):113-120.,2009.
[11]岳昊,邵春福,关宏志,等,“大型行人步行设施紧急疏散标志设置北京工业大学学报,pp.39(06):120-125,2013.
[12]贾嘉陵,李强,郭爱东,刘宝东,“地铁区间隧道的紧急安全疏散标志系统都市快轨交通,pp.19(5):40-42,2006.
[13]宋波,陈芳,苏经宇,“地铁应急疏散标识系统优化北京工业大学学报,pp.34(5):504-510,2008.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一】 一、研究课题 村镇建设标准化信息系统需求分析。 二、课题研究概述 信息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网络技术的发展,正在改变着人们几千年来形成的信息传递方式、人际间的沟通方式和社会管理的组织形式,并深刻地影响着社会生活和政府运作的方式。村镇建设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信息化管理直接关系到村镇建设的效果。我国村镇建设正处于快速发展的时期,但村镇建设领域的标准化工作却严重滞后,村镇建设标准体系的信息发布、传递和反馈仍然停留在传统方式的阶段,因此构建村镇建设标准化信息系统具有重要意义。 针对村镇建设标准化信息系统的缺失问题,本文研究了村镇建设标准化信息系统的建立需求。首先,运用需求识别理论分析了系统用户,将用户进行合理分类,分析不同类型用户的特点,结合村镇建设的具体活动明确用户需求内容与特征;其次,基于用户需求分析了系统的功能模块、具体功能需求及业务功能流程,按照管理信息系统的体系结构研究了系统体系结构和运行环境;最后,根据顾客需求满意度理论,尝试在系统建成并投入运行后,从使用需求和用户满意度两方面分析系统的适用性,并构建了村镇建设标准化信息系统的需求满意度评价体系。 综上所述,在充分分析系统需求和满足用户要求的基础上,结合村镇建设标准化管理的目标和实际工作的要求,实现了以用户需求为根本的村镇建设标准化管理信息系统,该系统涉及用户入网查询、在线验证、内部审核、网上信息发布等一系列功能,通过完善的标准业务流程设定,清晰的操作界面以及明确的工作划分,有效地将用户需求与系统各方连接起来,通过这个系统,用户可逐步认识村镇建设标准的准确性、适用性,使村镇建设标准信息的透明度提高,最终达到用户的满意度。 三、研究背景 建国60年来,社会主义经济体制逐渐取代了中国计划经济制度,大力推动农村产业结构变革和城镇建设迅速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难点在小城镇,城镇化是的民生问题,推进城镇化建设的关键在于规划⑴。国家“十二五”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坚持“因地制宜、尊重民意、体现特色、量力而行”的原则,搞好县域村镇体系规划和村镇建设规划,是各项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的保障。 村镇建设活动极其分散且分布在广阔的地域范围。目前,全国共有约330万个自然村,66万个行政村;有2.2万个集镇、近2万个建制镇,有9亿多人口在农村居住、工作和生活。全国城乡建设用地总量为3.41亿亩,城镇建城区5700万亩,而农村建设用地2.84亿亩,农村建设用地是城市建设用地的5倍。 住宅建设一直是村镇建设的主旋律,我国村镇建设规模巨大,且持续增加。据建设部统计,2004年农村住宅投资2334亿元,村镇住宅建设量8亿多平方米,而同期城市的年住宅梭工面积约为25?30亿平方米。2005年我国的城镇化率约为40%,“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到2010年我国城镇化率要达到47%。目前农民自建住宅每年还以2%的速度增长,其中楼房比例增长更快,约占60%,年梭工面积达到4亿平方米以上今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农村工程建设量将不断增长,一批适应村镇经济发展需要的下店上宅、前店后宅、生态住宅等建筑形式也会相继出现。 每个村镇的功能不是天然的、自发的,它是受各种因素影响而逐渐形成的,如村镇的地理位置、交通运输条件、基础设施状况、产业结构、人口结构等等。我国现在非常重视依据各地特点因地制宜地进行村镇建设,把村镇定位为分担大城市人U的聚居地,以“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建设、高标准配套、高质量管理”为指导,探索建立小城镇规划备案、管理、责任追究制度,严格规划执行,大力加强了村镇的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使其承担了重要的社会服务功能而非经济生产功能。 四、研究目的 为了有效地改善村镇的生产生活条件和人居环境,大力发展村镇公共事业,就必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村镇规划建设计划的编制和实施方式作为技术指导来实现,而这些目标的实现必须建立适用于村镇建设项目特点的工程建设标准,为村镇建设工程的勘察、规划、设计、施工、验收、运行、管理、维护、加固、拆除等活动提供一个协调统一的、可重复使用的技术依据和准则。 村镇建设标准体系的构建、完善和发展是村镇建设标准化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这涉及到有关村镇建设的众多标准的申报、编制过程管理、审核和发布、宣贯、修订和废止等等诸多标准化管理工作,同时还涉及到与村镇建设标准相关的信息发布、技术指导、动态辅导、专家支持等。这些工作的开展需要信息化系统平台作为媒介,满足村镇建设领域标准化管理的客观要求,保障标准化工作的实施快捷、方便、广泛传播。 任何信息服务建设都需要满足相应的需求,适合使用者的特点,同时,能够提高相关工作效率,节约时间、资源等。本文旨在分析总结当前我国村镇建设的现状,借鉴国内外信息化建设经验,针对我国村镇建设标准不能被及时掌握和标准实施效率低等问题,结合管理信息系统理论,利用顾客需求识别的思想,分析村镇建设标准化信息系统的用户群体及其需求,设计符合用户需求的村镇建设标准化信息系统功能和体系构架,构建村镇建设标准化信息系统的需求满意度评价体系,以测量用户满意度,为系统平台的开发提供依据。 五、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村镇建设标准化信息系统的研究视角从技术应用和政府职能变换转向用户需求,根据用户需求设计系统功能、体系和开发模式,能够直观地实现用户需求、达到用户满意。以用户为中心的村镇建设标准化信息系统需求分析涉及用户、用户需求、功能需求和需求满意度四个概念,其巾需求是核心,用户是需求对象,而功能需求是用户需求的实现方式,需求满意度是用户需求的最终目的。因此本文将从用户需求、基于需求视角的功能需求与设计和系统需求满意度评价三个方面展 。 全文内容分为六个章节。 第一章,绪论。简述我国村镇建设现状及研究本文的目的,回顾国内外建设领域信息化研究现状,总结现代信息化建设不适合村镇建设,提出建立符合我国村镇建设的标准化信息系统的必要性,规划论文主要的研究内容。 第二章,村镇建设标准化信息系统相关理论综述。概述了我国村镇建设标准和标准化概念,介绍了标准化信息系统的分析和体系结构。运用需求识别理论,阐述了顾客识别和顾客需求的概念,总结出顾客需求识别流程,提出顾客需求满意度含义。 第三章,村镇建设标准化信息系统用户需求识别。运用需求识别理论,针对村镇建设的实际情况讨论系统用户类型及特点,进一步指出不同用户存在不同的需求,分析了系统用户的需求与特征,最终对系统与用户的交互关系进行论述。 第四章,村镇建设标准化信息系统功能需求分析。根据用户需求提出系统功能需求的实现目标,继而分析了系统功能框架的设立、业务功能、业务流程、系统体系结构和运行环境,归纳出采用这种结构和运行方式建立系统的特点。 第五章,村镇建设标准化信息系统的需求满意度评价。本章是对系统建成并投入使用过程中,从使用需求和用户满意度方面,利用问卷调查的形式研究了系统的适用性,定性指标与定量指标相结合,构建了系统需求满意度评价体系。 第六章,结论。总结所做研究的成果,提出本文的不足和对后续工作的期望。 六、论文提纲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构建村镇建设标准化信息系统的必要性 1.5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2、村镇建设标准化信息系统相关理论综述 2.1 我国村镇建设标准化概述 2.2 标准化信息系统分析 2.3 标准化信息系统体系结构 2.4 需求识别理论 2.5 本草小结 3、村镇建设标准化信息系统用户需求识别 3.1 系统用户类型及特点 3.2 系统用户需求内容 3.3 系统用户需求特征 3.4 系统与用户的交互关系 3.5 木章小结 4、村镇建设标准化信息系统功能需求分析 4.1 系统功能的需求实现目标 4.2 系统功能模块分析 4.3 业务功能需求分析 4.4 业务功能流程分析 4.5 系统体系结构分析 4.6 系统运行环境分析 4.7 木章小结 5、村镇建设标准化信息系统 需求满意度评价 5.1 需求满意度分析 5.2 构建系统需求满意度评价指标体系 5.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二】 第一部分:课题名称 课题名称的确定,通常容易犯的错误是课题名称定得过大而空泛,没有实际内容,从课题名称中看不出来要解决什么问题。 课题名称应当尽量做到明确而具体,研究所针对的对象和所涉及的范围要尽量小。只有小,才可能做得深入,做得透彻。定得过大、过泛,面面俱到,各个方面都只是蜻蜓点水似的点到一下,这样做出来的论文水平是比较差的。所以,大家在确定自己课题的时候,要时刻注意这个问题。要自己多省察、多考虑。 第二部分:研究目的和意义 这一部分介绍所研究问题的背景、目的和意义。研究的目的、意义也就是为什么要研究、研究它有什么价值。这一般可以先从现实需要方面去论述,指出现实当中存在这个问题,需要去研究,去解决,本课题的研究有什么实际作用,然后,再写课题的理论和学术价值。这些都要写得具体一点,有针对性一点,不能漫无边际地空喊口号。 第三部分:国内外情况介绍 这是开题报告的核心内容之一。介绍国内外在该问题(注意是该问题,针对性要强)的研究情况和进展。 这一部分的写法上要特别注意,综述不是简单地材料堆砌,是在掌握大量材料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和评述。通常容易犯的错误是堆砌了大量的材料,但完全没有自己的思想。 实际上,综述是在掌握大量材料的基础上,对研究方法、研究手段、研究结果进行分类总结,并据此对各文献的价值做出一个评价。在进行评价时,要特别注意与前面第二部分的内容相互对应,也就是说,要让读者清楚,正式因为在以往的研究中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所以还需要从那些方面入手开展更深入的研究。 第四部分:研究方案和技术路线 这也是开题报告的核心内容之一。 在以上文献分析的基础上,根据以往研究工作中存在的缺陷或不足或其他问题,明确了该研究工作所要针对的核心内容,那么,在这一部分,就要对该问题的解决提出一个思路来。 在研究方案的设计上,要特别注意逻辑顺序,从什么角度着手,先解决什么问题,后解决什么问题,思路一定要清晰。 研究方案和技术路线要尽量具体和明确,但又不能过于关注于细节。思路和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之间还是有区别的,而我们在此所要求的是要提供清晰的思路。至于其中所涉及到的一些具体问题,可能会有多种多样的解决办法,这些解决办法不是开题报告应当涉及的内容。 注意,即使你在做开题报告前已经做过了一些工作,你也不要站在课题中间汇报的角度来写。开题报告就是开题报告,不是中间报告。因此,要站在课题研究方法设计(工作尚未开始)的角度来写。 第五部分:时间进度安排 这是开题报告中很重要的一部分。 就是根据所设计的研究方案,将任务具体分配后一个个的阶段。各阶段的划分不是任意的,是根据工作量、难度等来设计的。 第六部分:参考文献 按照规定的格式规范要求提供完整的参考文献,并与正文中的引用相对应。
教育学硕士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在人们素养不断提高的今天,报告与我们愈发关系密切,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避免篇幅过长。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报告感到非常苦恼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教育学硕士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选题的价值、意义及可行性论证
任何研究都是一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过程,没有问题,就没有研究。问题意识作为研究生创新的起点和前提条件,对科研问题意识的培养直接影响着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发展。科学研究是否充满生命力,就看他是否有问题意识,是否能够发现并提出大量的问题。没有问题意识的研究则预示着研究者发展的衰亡或终止。作为一名教育科学研究生也是如此,有了问题意识,教育研究才会有自己的并且不能为其他学科所还原、替代的问题领域。对研究生而言,仅仅有了问题意识还不够,这个问题意识还必须是科学的。
但是,现实反映出当前我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的学位论文水平不高,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不强等问题,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又都是受到了科研问题意识淡薄的影响,所以目前极需对教育学研究生的科研问题意识做深入的研究。
(一)理论意义
对已有关于问题意识的研究进行了比较详细的梳理,进一步加强了问题意识的理论研究,更丰富了问题意识研究在高等教育领域的成果,为教育学研究生科研问题意识的培养提供了理论支持。
(二)实践价值
有利于缓解当前我国教育学研究生科研问题意识欠缺的现状,有利于高校及广大教育工作者在进行研究生教育的过程中注意培养研究生的科研问题意识,有利于教育学研究生科研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研究的可行性:
1.已搜集了大量有关问题意识的文献,并对相关文献进行了综合和整理,已学习和掌握了问卷法、访谈法等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术。
2.本研究的研究对象为教育学研究生,问卷发放对象为在校教育学硕士研究生,访谈对象为河北省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导师及硕士研究生。
3.研究生科研问题意识的前期调查已经准备就绪,并编制了相应的调查问卷及访谈提纲。
二、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一)已有研究概况
经过文献查阅发现,关于提高研究生科研问题意识的呼吁比较多,如段丽(20xx)在自己的硕士学位论文《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研究》中就提到科学发现往往从问题开始,问题解决则贯穿于科学研究的全过程,同时也是科学研究的落脚点,因而问题发现和问题解决能力理应是研究生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科研能力。但就目前掌握的资料来看,关于教育学研究生科研问题意识及其培养的专门研究还比较欠缺。不过,关于问题意识的一般性研究较多,几乎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各个领域,都有关于问题意识的专门文献。已有研究涉及以下三个主要方面:
l.关于问题意识的研究
近年来,问题意识越来越受到众多学者的重视,关于问题意识的研究也越来越多,很多学者提出了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不同途径。
袁来德认为应该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敢于问、优化课堂结构让学生勤于问、教给学生问的方法让学生善于问、激发学生问的兴趣让学生乐于问;
尹启泉认为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方法有七个,包括提升教师的创造性人格、强化学生的基础知识和能力积累、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精心设计提问、善于捕捉学生的错误、发挥评价的积极作用等;
王真东认为应从强化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质疑”的思维方式、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为学生创设形成问题意识的适宜条件这四个方面着手;
姚本先提出三个途径:加强双基训练,创造优良的教学气氛和精心设计问题情景。还有一些学者涉及到学生问题意识欠缺的原因。
陈海燕认为有心理障碍、环境障碍、教师权威障碍、认知障碍和思维定式障碍这五个原因;
刘春梅认为教师观念陈旧,普遍进行“去问题教学”,现实的课堂教学重传授轻探索、重结论轻过程、重教法轻学法,学校课程、学校活动的内容及范围的局限等造成学生问题意识的欠缺。
2.关于文科研究生问题意识的研究
在我所查的文献里,问题意识的研究主要还是集中在文科的,由于理工科的问题都比较明显和外在,所以理工科主要欠缺的是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是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由于受哲学思想的限制和方法论的影响等,文科的问题意识相对来说比较欠缺。
王永斌认为所谓问题意识,就是对一些尚待解决的有科学价值的命题或矛盾的认以及积极解决这些问题的自觉。哲学意义上的问题意识最早产生于古希腊时期,经过近代哲学家和现代哲学家的发展得到了进一步完善.哲学问题意识的基本特征是沉思和分析,它是一种面向本体的思和面向前提的思,也是一种面向现实生活世界的思。问题是研究的起点,也是学科发展的生长点。人文社会科学的价值就在于认识世界、传承文明、创新理论、咨政育人、服务社会。人们需要人文社会科学,就是要从人文社会科学中找到被社会发展问题困扰而百思不得其解的答案。
刘大椿认为问题是研究的起点,也是学科发展的生长点。对于人文社会科学,问题意识淡漠,脱离时代与社会现实,无异于切断了它们发展的源头,必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生命力将随之枯竭。还有学者认为当代中国的学术研究特别是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为什么呈现出一派虚假繁荣的景象,令学者们自己也感到不满意呢?其原因就在于,学术研究离开了真正的问题,缺乏问题意识。这样的结果是,学术向两个不好的方向发展,一是生吞活剥西方的各派理论,进行空洞的所谓“纯学术”研究;另一个方向是干脆退化成肤浅的“对策学”,对一些具体问题进行并不高明的论证。所以中国人文社科领域的真正问题是:我们有问题吗?或者,我们真正的问题是什么?如果问题都不明白,要侈谈什么“研究”就是多余,学习就行。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古代语言中的“学问”一词,比“学术”更有价值。学问即是为了问题而“学”,而学术的目的则不得而知,不过从字面可以看出,反正“学”仅仅是一个手段。这就必然导致“学”为其他不相干的目的服务的问题。事实正是如此,对多数“学者”来说,不过是获取名利的'手段而已,与一般人理解的“学问”并没有什么关系
3.关于教育学问题意识的研究
(二)已有研究述评
总的说来,当前国内对问题意识的研究还是比较丰富的,但是专门针对教育学研究生的很少,虽然现在学术界对问题意识也很关注,但是对研究生问题意识的培养还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而国外目前却缺乏对问题意识的研究,原因在于国外教育对于学生自主性和问题意识的高度重视,学生历来具有强烈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强烈的问题意识,才使问题意识不称其为“问题”。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归根到底还是需要从研究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着手,光从研究生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来谈提高研究生的素质,是抽象和空洞的,没有抓住问题的实质,因为创新是基于问题的提出,没有问题意识是不能创新的。正是基于这种情况,我将借鉴已有研究的经验和理论,从研究生问题意识的实际情况出发,把握教育学研究生的特点,通过了解教育学研究生科研问题意识存在的问题,找出其存在的原因,为提高我们教育学研究生的科研问题意识找到切实可行的方法。
三、研究内容、研究思路、研究方法:
(一)研究内容
1.主要概念界定
教育问题,是指反映到人们大脑中的、需要探明和解决的教育实际矛盾和理论疑难;教育问题的类型,一般有常识问题与未决问题、表象问题与实质问题、“大”问题和“小”问题。
教育学研究生,是指获得学士学位、第一专业学位、高等学校本科毕业证书或具有同等学力获准进入高等学校或科学研究机构各教育类专业进行进一步学习和研究,攻读更高级别教育学学位的学生。
问题意识,是思维的一种问题性心理品质,主要指研究生在认识活动中经常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疑惑的实际问题及理论问题,并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索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又驱使个体积极思考,不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人们通常将思维的这种问题性心理倾向称为问题意识。
教育研究中的问题意识,是研究者在教育研究和实践活动中,以专门的教育知识和经验为基础,逐步形成的认识教育问题的实质和类型、发现并提出需要研究解决的教育问题的意向和能力。
2.本研究以处在科研初级阶段的在校教育学研究生为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分为两部分:
第一:运用开放式问卷,调查教育学研究生在科研问题意识上的主要问题和应对策略。
第二:在问卷调查结果的基础上,选取在校教育学研究生两名,研究生导师两名进行访谈,从中归纳出教育学研究生科研问题意识的现状及相应的应对策略,完善整体研究。
(二)研究思路
1.搜集有关科研问题意识的文献,对科研问题意识形成较全面的了解,同时也作为编制问卷的参考依据。
2.根据已有研究,编制教育学研究生科研问题意识开放性问卷,并选取在校研一到研三的教育学研究生,人数100人,进行问卷调查。
3.对调查结果进行编码处理,归纳出教育学研究生在科研问题意识中存在的问题和有效的应对策略。
4.编制访谈提纲,选取研究生导师两名,在校教育学研究生两名,根据访谈提纲,对4名调查对象进行访谈。
6.对方谈结果进行编码处理,从中归纳出教育学研究生科研问题意识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和应对的策略。
7.对访谈数据作分析和探讨,总结研究结果,并撰写论文。
(三)研究方法
文献反,问卷法,访谈法
四、论文总体计划和进度安排:
20xx.4-20xx.6 理论研究阶段 科学研究的理论研究;
20xx.6-20xx.8 实际调研阶段 对河北省拥有教育学专业的四所高校的教育学研究生科研问题意识进行调研;
20xx.8-20xx.9 资料分析阶段 根据调研所掌握的资料进行分类汇总;
20xx.10-20xx.12论文撰写阶段 在理论分析和实际调研的基础上,初步撰写论文;
20xx.1-20xx.3 论文定稿阶段 对论文进行修改、定稿;
20xx.4 论文审查阶段 将论文提交送审;
20xx.5 论文答辩。
五、主要参考文献:
1.著作类
[1]韩民青著.意识论.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88.
[2]顾明远.教育大辞典.上海: 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3]裴娣娜.教育研究方法导论.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5.
[4]刘大椿著.科学哲学.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
[5]冯光廉主编.文科研究生治学导论.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xx.
[6]何怀宏著.问题意识.济南:山东友谊出版社,20xx.
2.期刊杂志类
[1]龚放,岳晓东.强化问题意识,造就创新人才.高等教育研究,20xx/01.
[2]赵建.面向知识经济时代,着重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江苏高教,20xx/05.
[3]黄宇辉.从文科研究生的特殊性看创新能力的培养.吉林教育科学・高教研究,20xx/06.
[4]杨针.永远保持清醒的问题意识―访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孙学伟、范文斌教授.科学时报,20xx/3/15.
[5]王真东.关于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思考.中国教育学刊,20xx/06.
[6]张志文,张巳瑛.问题意识与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中国教育学刊,20xx/0l.
[7]夏月.教育学研究生如何培养自身的创新能力.教育改革与管理:研究生教育研究,20xx/02.
[8]幻俞国良,侯瑞鹤.问题意识、人格特征与教育创新中的创造里培养.复旦教育论坛,20xx/04.
[9]黄甫全.关于教育研究中的问题意识.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xx/04.
[10]周文杰,郑保章.教育交往与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辽宁教育研究,20xx/05.
[11]李永红.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四川教育,20xx/02.
[12]黄飞跃.谈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xx/03.
[13]刘大椿.教育学研究应突出问题意识.光明日报,20xx/3/1.
[14]尚国营.高师教育学应着力培养师范生的教育问题意识.黑龙江高教研究,20xx/05.
[15]尚国营.高师教育学应着力培养师范生的教育问题意识.黑龙江高教研究。20xx/05.
[16]王源源.试论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教育理论与实践,20xx/06.
[17]崔唯航.问题意识、体系精神与学科特性.学术研究,20xx/09.
[18]冯光廉主编.教育学研究生治学导论.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xx.
[19]陈海燕.问题意识―走向成功的动力源.教书育人,20xx/01.
[20]陈翠荣.我国学生的问题意识现状及培养措施.江西教育,20xx/01.
[21]朱珊.没有问题意识,强做研究不灵.中国教育报,20xx/l.
[22]范远波.论探究学习的问题意识.当代教育科学,20xx/10.
[23]蔡拔平.学生问题意识培养:意义、障碍及路径.现代教育科学:教学研究,20xx/11.
[24]朱晓瑜.关注问题意识,激发主体参与.现代语文:理论研究,20xx/12.
[25]邓战军;叶小华.学生问题意识的保护策略.当代教育论坛,20xx/12.
[26]李荣.教师树立问题意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中国科学教育,20xx/16.
[27]房寿高,吴星.到底什么是问题意识.上海教育科研,20xx/01.
[28]吴江林,陈西学.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和质疑能力.湖北教育:教育教学,20xx/01.
[29]朱新秤.大学生批判性思维培养:意义与策略.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xx/03.
[30]王朝阳,崔华华.创新视野中的文科研究生能力培养.中国高教研究,20xx/08.
[31]康静.对高校教育学中“问题意识”的思考.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xx/03.
[32]阎亚军;周谷平.问题意识与教育研究.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xx/04.
[33]郝明君;王光明;人文社科专业研究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xx/09.
[34]宋宁娜.教育研究要增强问题意识.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xx/05.
[35]劳凯声.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问题意识、学理意识和方法意识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xx/01.
[36]徐福利;李淑珍.高等教育应重视学生问题意识培养.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xx/02.
[37]祁琛云.问题意识是学术创新的源泉.中国出版.20xx/06.
[38]吴原.论教育研究中的方法情结与问题意识.教育理论与实践.20xx/13.
[39]刘俊;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策略与方法.中国教育学刊.20xx/03.
[40]姚则会.张部昌.问题意识在创新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及其实现路径.教育与教学研究.20xx/07.
[41]张晓东.学校文化建设中问题意识缺失的反思与建构.当代教育科学.20xx/12.
[42]刘铁芳.教育研究中的问题意识与学科意识――评《在权力与权利之间:教育政治学导论》.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xx/06.
[43]周江林.我国民办高校存在问题的统计分析:实证的方法――兼谈教育研究者的问题意识.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xx/06.
[44]于洪卿.教育科学研究中问题意识的特征.教育探索.20xx/10.
[45]李士更.创新性学习重在问题意识的形成与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xx/01.
[46]张琼.“问题意识”小议――以《批判理论和文化研究的“问题意识”》为范本.20xx/02.
[47]石玉欣.培养问题意识,提高创新能力.20xx/19.
[48]李长华.浅谈有效激发问题意识的策略.科学教育.20xx/08.
[49]王豪.浅谈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提高.学周刊.20xx/13.
[50]王树军.保护和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学周刊.20xx/13.
[51]张永利.增强问题意识 培养创新能力.学周刊.20xx/17.
[52]刘献君.国际论坛增强了高等教育研究的问题意识、国际意识和地方意识.中国高教研究.20xx/07.
[53]赵万祥.论教育哲学研究问题意识的确定.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xx/06.
[54]王美娟.增强问题意识,提升思维品质.江苏教育研究.20xx/32
[55]李曙光.乔姆斯基语言心理学的问题意识与方法论意义.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xx/06
[56]肖林根;王卫华.问题意识与毕业论文题目选择.科技信息.20xx/32.
[57]孙刚成;陈希;乔刚.研究生科研意识养成因素分析.中国高校科技.20xx/21.
[58]任艳丽.浅谈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教育教学论坛.20xx/07.
[59]王虎学;调查研究要有“问题意识”.学习月刊.20xx/01.
3.硕博论文类
[1]段丽.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研究.湖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xx.
[2]唐成亮.探究学生问题意识培养创新能力.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xx.
[3]方海宁.学生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策略研究.苏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xx.
[4]王元元.研究生问题意识欠缺的现象、归因及对策.曲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xx.
[5]周倩.高校研究生学术批判思维的训练策略研究.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xx.
文章大纲:
教育学研究生科研问题意识研究
一、教育学研究生科研问题意识应然分析
(一)教育学研究生科研问题意识的涵义
1.问题意识
2.教育学研究生科研问题意识
(二)科研问题意识在科学研究中的地位
(三)教育学研究生科研问题意识的特殊性和培养的必要性
二、教育学研究生科研问题意识实然分析
(一)对教育学研究生科研问题意识的调查
1.基本思路
2.研究方法
3.样本描述
(二)教育学研究生科研问题意识现状
1.问卷调查
(1)研究设计
(2)研究过程
(3)研究结论
2.访谈
(1)研究设计
(2)访谈整理
(3)访谈结论
(三)调查结论
三、教育学研究生科研问题意识欠缺的归因分析
(一)研究生自身内在素养的原因
1.自身知识基础与知识结构的障碍
2.学习动机、学习目的不明确
3.学习方法不科学
4.存在学而不思的情况
5.缺乏实践经验
(二)社会、学校和家庭外在影响的原因
1.传统文化与社会
2.学校与导师
3.家庭与父母
四、教育学研究生科研问题意识的优化
(一)研究生科研问题意识优化的理论依据
(二)借鉴发达国家加强研究生问题意识的经验
(三)加强教育学研究生科研问题意识的具体对策
以上是《教育学硕士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的范文参考详细内容,讲的是关于问题、意识、研究生、研究,教育学、科研、培养,教育等方面的内容,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
推荐专题: 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硕士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