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研究生论文开题报告(合集)》,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千文网还可以找到更多《研究生论文开题报告(合集)》。
一、开题报告的目的
从学生的角度来讲,进行开题报告的实质是向专家汇报自己学位论文工作的准备情况,目的是请专家帮助判断:自己选择的问题有没有研究价值、选用的研究方法可不可行、自己的论证逻辑有没有明显缺陷,然后由专家给出具体的建议。从而达到进一步明确研究目标、理清研究思路的目的,同时在文献和研究方法方面获得更多的帮助。
因此“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的角度、方法与拟实现的目标”是开题报告的重点,如果对自己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不进行深入论述,一带而过,评审专家将无法判断你的研究前景,也就无法对你的研究给予切实的指导和建议。
二、研究水平的定位
国家对授予硕士学位和学士学位人员所具有的能力要求是不同的,硕士学位人员应“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因此硕士研究生在论文选题时应适当确定自己的研究水准,对所研究的课题应当有新的见解,科学研究应有一定的难度和深度,热门思想汇报对试验结果或调查数据的分析应有一定的理论支撑,以表明作者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三、基本内容和要求
因为开题报告的实质是向老师汇报论文工作的准备情况,因此研究生应该就选题、文献综述、研究内容、方法及拟达到的目标等进行全面、深入地介绍、说明,并接受专家的批评和建议。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的开题报告主要应包括以下内容:
1、论文题目的确定。包括选题的背景和意义(可以从理论和实际应用方面进行论述)。
2、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
3、研究的角度、方法与拟实现的目标。
4、主要研究内容与写作大纲。
5、完成课题已具备和所需的条件和经费。
6、预计研究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及解决的措施。
7、主要参考文献(着重查阅的近年内发表的中、外文期刊文章)。
开题报告的内容
1、工作总结课题来源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国内外在该方向的研究现状及分析;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3、主要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4、研究方案及进度安排,预期达到的目标;
5、为完成课题已具备和所需的条件和经费;
6、预计研究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有及解决的措施;
7、主要参考文献;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一】 一、研究课题 村镇建设标准化信息系统需求分析。 二、课题研究概述 信息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网络技术的发展,正在改变着人们几千年来形成的信息传递方式、人际间的沟通方式和社会管理的组织形式,并深刻地影响着社会生活和政府运作的方式。村镇建设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信息化管理直接关系到村镇建设的效果。我国村镇建设正处于快速发展的时期,但村镇建设领域的标准化工作却严重滞后,村镇建设标准体系的信息发布、传递和反馈仍然停留在传统方式的阶段,因此构建村镇建设标准化信息系统具有重要意义。 针对村镇建设标准化信息系统的缺失问题,本文研究了村镇建设标准化信息系统的建立需求。首先,运用需求识别理论分析了系统用户,将用户进行合理分类,分析不同类型用户的特点,结合村镇建设的具体活动明确用户需求内容与特征;其次,基于用户需求分析了系统的功能模块、具体功能需求及业务功能流程,按照管理信息系统的体系结构研究了系统体系结构和运行环境;最后,根据顾客需求满意度理论,尝试在系统建成并投入运行后,从使用需求和用户满意度两方面分析系统的适用性,并构建了村镇建设标准化信息系统的需求满意度评价体系。 综上所述,在充分分析系统需求和满足用户要求的基础上,结合村镇建设标准化管理的目标和实际工作的要求,实现了以用户需求为根本的村镇建设标准化管理信息系统,该系统涉及用户入网查询、在线验证、内部审核、网上信息发布等一系列功能,通过完善的标准业务流程设定,清晰的操作界面以及明确的工作划分,有效地将用户需求与系统各方连接起来,通过这个系统,用户可逐步认识村镇建设标准的准确性、适用性,使村镇建设标准信息的透明度提高,最终达到用户的满意度。 三、研究背景 建国60年来,社会主义经济体制逐渐取代了中国计划经济制度,大力推动农村产业结构变革和城镇建设迅速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难点在小城镇,城镇化是的民生问题,推进城镇化建设的关键在于规划⑴。国家“十二五”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坚持“因地制宜、尊重民意、体现特色、量力而行”的原则,搞好县域村镇体系规划和村镇建设规划,是各项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的保障。 村镇建设活动极其分散且分布在广阔的地域范围。目前,全国共有约330万个自然村,66万个行政村;有2.2万个集镇、近2万个建制镇,有9亿多人口在农村居住、工作和生活。全国城乡建设用地总量为3.41亿亩,城镇建城区5700万亩,而农村建设用地2.84亿亩,农村建设用地是城市建设用地的5倍。 住宅建设一直是村镇建设的主旋律,我国村镇建设规模巨大,且持续增加。据建设部统计,2004年农村住宅投资2334亿元,村镇住宅建设量8亿多平方米,而同期城市的年住宅梭工面积约为25?30亿平方米。2005年我国的城镇化率约为40%,“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到2010年我国城镇化率要达到47%。目前农民自建住宅每年还以2%的速度增长,其中楼房比例增长更快,约占60%,年梭工面积达到4亿平方米以上今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农村工程建设量将不断增长,一批适应村镇经济发展需要的下店上宅、前店后宅、生态住宅等建筑形式也会相继出现。 每个村镇的功能不是天然的、自发的,它是受各种因素影响而逐渐形成的,如村镇的地理位置、交通运输条件、基础设施状况、产业结构、人口结构等等。我国现在非常重视依据各地特点因地制宜地进行村镇建设,把村镇定位为分担大城市人U的聚居地,以“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建设、高标准配套、高质量管理”为指导,探索建立小城镇规划备案、管理、责任追究制度,严格规划执行,大力加强了村镇的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使其承担了重要的社会服务功能而非经济生产功能。 四、研究目的 为了有效地改善村镇的生产生活条件和人居环境,大力发展村镇公共事业,就必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村镇规划建设计划的编制和实施方式作为技术指导来实现,而这些目标的实现必须建立适用于村镇建设项目特点的工程建设标准,为村镇建设工程的勘察、规划、设计、施工、验收、运行、管理、维护、加固、拆除等活动提供一个协调统一的、可重复使用的技术依据和准则。 村镇建设标准体系的构建、完善和发展是村镇建设标准化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这涉及到有关村镇建设的众多标准的申报、编制过程管理、审核和发布、宣贯、修订和废止等等诸多标准化管理工作,同时还涉及到与村镇建设标准相关的信息发布、技术指导、动态辅导、专家支持等。这些工作的开展需要信息化系统平台作为媒介,满足村镇建设领域标准化管理的客观要求,保障标准化工作的实施快捷、方便、广泛传播。 任何信息服务建设都需要满足相应的需求,适合使用者的特点,同时,能够提高相关工作效率,节约时间、资源等。本文旨在分析总结当前我国村镇建设的现状,借鉴国内外信息化建设经验,针对我国村镇建设标准不能被及时掌握和标准实施效率低等问题,结合管理信息系统理论,利用顾客需求识别的思想,分析村镇建设标准化信息系统的用户群体及其需求,设计符合用户需求的村镇建设标准化信息系统功能和体系构架,构建村镇建设标准化信息系统的需求满意度评价体系,以测量用户满意度,为系统平台的开发提供依据。 五、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村镇建设标准化信息系统的研究视角从技术应用和政府职能变换转向用户需求,根据用户需求设计系统功能、体系和开发模式,能够直观地实现用户需求、达到用户满意。以用户为中心的村镇建设标准化信息系统需求分析涉及用户、用户需求、功能需求和需求满意度四个概念,其巾需求是核心,用户是需求对象,而功能需求是用户需求的实现方式,需求满意度是用户需求的最终目的。因此本文将从用户需求、基于需求视角的功能需求与设计和系统需求满意度评价三个方面展 。 全文内容分为六个章节。 第一章,绪论。简述我国村镇建设现状及研究本文的目的,回顾国内外建设领域信息化研究现状,总结现代信息化建设不适合村镇建设,提出建立符合我国村镇建设的标准化信息系统的必要性,规划论文主要的研究内容。 第二章,村镇建设标准化信息系统相关理论综述。概述了我国村镇建设标准和标准化概念,介绍了标准化信息系统的分析和体系结构。运用需求识别理论,阐述了顾客识别和顾客需求的概念,总结出顾客需求识别流程,提出顾客需求满意度含义。 第三章,村镇建设标准化信息系统用户需求识别。运用需求识别理论,针对村镇建设的实际情况讨论系统用户类型及特点,进一步指出不同用户存在不同的需求,分析了系统用户的需求与特征,最终对系统与用户的交互关系进行论述。 第四章,村镇建设标准化信息系统功能需求分析。根据用户需求提出系统功能需求的实现目标,继而分析了系统功能框架的设立、业务功能、业务流程、系统体系结构和运行环境,归纳出采用这种结构和运行方式建立系统的特点。 第五章,村镇建设标准化信息系统的需求满意度评价。本章是对系统建成并投入使用过程中,从使用需求和用户满意度方面,利用问卷调查的形式研究了系统的适用性,定性指标与定量指标相结合,构建了系统需求满意度评价体系。 第六章,结论。总结所做研究的成果,提出本文的不足和对后续工作的期望。 六、论文提纲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构建村镇建设标准化信息系统的必要性 1.5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2、村镇建设标准化信息系统相关理论综述 2.1 我国村镇建设标准化概述 2.2 标准化信息系统分析 2.3 标准化信息系统体系结构 2.4 需求识别理论 2.5 本草小结 3、村镇建设标准化信息系统用户需求识别 3.1 系统用户类型及特点 3.2 系统用户需求内容 3.3 系统用户需求特征 3.4 系统与用户的交互关系 3.5 木章小结 4、村镇建设标准化信息系统功能需求分析 4.1 系统功能的需求实现目标 4.2 系统功能模块分析 4.3 业务功能需求分析 4.4 业务功能流程分析 4.5 系统体系结构分析 4.6 系统运行环境分析 4.7 木章小结 5、村镇建设标准化信息系统 需求满意度评价 5.1 需求满意度分析 5.2 构建系统需求满意度评价指标体系 5.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二】 第一部分:课题名称 课题名称的确定,通常容易犯的错误是课题名称定得过大而空泛,没有实际内容,从课题名称中看不出来要解决什么问题。 课题名称应当尽量做到明确而具体,研究所针对的对象和所涉及的范围要尽量小。只有小,才可能做得深入,做得透彻。定得过大、过泛,面面俱到,各个方面都只是蜻蜓点水似的点到一下,这样做出来的论文水平是比较差的。所以,大家在确定自己课题的时候,要时刻注意这个问题。要自己多省察、多考虑。 第二部分:研究目的和意义 这一部分介绍所研究问题的背景、目的和意义。研究的目的、意义也就是为什么要研究、研究它有什么价值。这一般可以先从现实需要方面去论述,指出现实当中存在这个问题,需要去研究,去解决,本课题的研究有什么实际作用,然后,再写课题的理论和学术价值。这些都要写得具体一点,有针对性一点,不能漫无边际地空喊口号。 第三部分:国内外情况介绍 这是开题报告的核心内容之一。介绍国内外在该问题(注意是该问题,针对性要强)的研究情况和进展。 这一部分的写法上要特别注意,综述不是简单地材料堆砌,是在掌握大量材料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和评述。通常容易犯的错误是堆砌了大量的材料,但完全没有自己的思想。 实际上,综述是在掌握大量材料的基础上,对研究方法、研究手段、研究结果进行分类总结,并据此对各文献的价值做出一个评价。在进行评价时,要特别注意与前面第二部分的内容相互对应,也就是说,要让读者清楚,正式因为在以往的研究中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所以还需要从那些方面入手开展更深入的研究。 第四部分:研究方案和技术路线 这也是开题报告的核心内容之一。 在以上文献分析的基础上,根据以往研究工作中存在的缺陷或不足或其他问题,明确了该研究工作所要针对的核心内容,那么,在这一部分,就要对该问题的解决提出一个思路来。 在研究方案的设计上,要特别注意逻辑顺序,从什么角度着手,先解决什么问题,后解决什么问题,思路一定要清晰。 研究方案和技术路线要尽量具体和明确,但又不能过于关注于细节。思路和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之间还是有区别的,而我们在此所要求的是要提供清晰的思路。至于其中所涉及到的一些具体问题,可能会有多种多样的解决办法,这些解决办法不是开题报告应当涉及的内容。 注意,即使你在做开题报告前已经做过了一些工作,你也不要站在课题中间汇报的角度来写。开题报告就是开题报告,不是中间报告。因此,要站在课题研究方法设计(工作尚未开始)的角度来写。 第五部分:时间进度安排 这是开题报告中很重要的一部分。 就是根据所设计的研究方案,将任务具体分配后一个个的阶段。各阶段的划分不是任意的,是根据工作量、难度等来设计的。 第六部分:参考文献 按照规定的格式规范要求提供完整的参考文献,并与正文中的引用相对应。
1、研究目的和意义
1.1研究目的
现实总带有历史的痕迹,全球化进程随着历史积淀在不断加速并演化为一种趋势,硕士开题报告。由于全球化包含着大量的问题因子,这种不健全的机体影响着世界发展的进程。区域是全球基本的空间标准,作为全球化的伴生物,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化主要是在区域层面。区域一体化成为21世纪世界发展的主流只是时间问题。世界政治的多极化和经济发展远景的不确定性等诸多问题的累加效应,促使区域发展自愿或不自愿地提升为各国的国家战略。因此,国际或国内的区域一体化发展就成为了一个新问题,一种必须解决的发展与治理问题。当人们发现经济强劲的穿透力可以突破界域壁垒时,欧洲人已把以国家为单元的区域一体化成功地运用到欧盟,并从经济领域逐步渗透到行政领域,美国等发达国家以大都市圈或联邦为单元的区域经济和大区域行政在本土获得了长足发展,引领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积累了比较成熟的经验。
中国幅员辽阔,人口及民族众多。随着科技影响范围的日益扩大以及现代化信息、交流、交通等工具的广泛应用,区域之间正朝着一体化方向发展,开放环境中的相互竞争、相互交流与合作等问题随之不断扩大。中国区域发展战略经历了均衡发展--非均衡发展--区域协调发展三个基本阶段,从空间格局上大致形成了泛珠三角、泛长三角、环渤海、环北部湾、海西、川渝、中原、武汉和长株潭经济区等区域一体化发展态势,但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失控却是潜藏的、威胁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的重要障碍。21世纪是中国重要的发展机遇期,作为一个想充分融进且不得不融进世界的大国,区域发展是中国经济和社会求得发展和全面提速必须面对的问题。既要应对国际区域一体化,又苦心培育国内区域一体化,并让其形成有效的对接--这就把国家的大区行政提上了国家发展议程,无疑是解决国家发展问题和区域发展问题(包括区域趋同、区域差异、区域冲突、区域协调、区域合作等问题)的最有效手段或发展模式,同时也隐含了一种潜在民主化的进程,规避了这种趋势就等于退出了国际舞台,等于在自我封闭中消失。然而,区域一体化重要内涵之一的区域行政发展的不顺严重影响中国各区域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使得区域合作、区域协调流于形式,区域发展矛盾重重。这样,大区域行政以其在国家发展和区域发展中的独特价值(非仅是一个治理问题,更是一个发展问题)已倍受世界各国政界、学界和民间的极大关注,俨然这成为一个新的有价值的迫待解决的研究课题。
因此,本文在综合比较的基础上选取北部湾作为中国大区行政模式的实证样本,旨在从区域运行的内在联系与区域发展问题的宏观和实质性解决为基点,以大区域行政为轴线,以区域利益相对独立和地方政府的"理性经济人"假设作为逻辑起点,对大区行政进行理论和实践上的系统建构和诠释。诚然,中国的大区建制是个漫长的过程,大区域行政非但是个复杂和不成熟的理论问题,同时涉及了权力重置、官员晋升、地方利益重组、社会分殊等敏感和棘手的时政问题。作为一种学术求知,本研究本着"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思想,能为区域发展在理论建构上作开卷有益之探索。
本研究试图论证和回答下列问题:
1.站在全球的层面看中国。当今中国的区域发展差距严重、利益冲突尖锐,单纯的区域合作和区域协调到底能不能解决区域发展的实际问题・
2.完善区域公共治理理论。中国的公共治理实践有特殊的国情背景,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的区域行政理论能否发现需要创新、补充或填补空缺之处・
3.实现历史与逻辑起点的统一。以现行的区域理论和中国区域发展史为基础,力求找到中国进行大区行政建构的理论依据和中国大区行政建制的发展规律。
4.实证研究。选取中国环北部湾区域作为实证样本,探索中国进行大区行政有效政策实验的落脚点是否可行・能否成为中国的经济再起飞的新极核・
5.怎么为中国环北部湾大区行政模式做出系统的设计・如何治理・
6.大区域行政涉及多方利益和权力博弈,是一个布满争议而又漫长的建构过程,能否为中国环北部湾的大区行政建构给出一个具有可行性的实证路线图・让大区域行政能在中国的土壤上真正生根发牙。
7.中国环北部湾大区行政模式如何与国内、国际区域形成对接,进行全球营销,引领东亚经济・
1.2研究的理论意义
区域发展是未来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立足世界、发展经济和应对各种危机的必然路径,开题报告《硕士开题报告》。鉴于目前国内区域公共管理理论起步较晚,作为其重要的组成部分的区域行政理论,尤其是区域联合行政理论和大区行政理论尚缺乏较为系统的研究,研究对象上要么集中于区域合作、要么就集中在区域协调,偏重于政策或建议性的研究,缺乏针对区域发展的行政理论做立体化的系统研究。本研究旨在通过国际、国家、区域、地方政府等四个层面对大区行政理论进行系统的理论建构,并选取中国北部湾作为实证研究样本进行论证,本研究认为区域发展不仅限于加强区域间地方政府的合作、协调,更重要是区域行政的发展,区域行政是一种国家战略资源。本研究认为区城政府合作是现有体制下并非一种稳定性强的机制,大区行政才是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理性选择。基于此熟悉,本研究提出了大区行政模式下政府合作机制的建构及其原则,提出构建区域政府合作机制必须要有良好的行政建制和制度环境。
大区行政理论不能仅局限于单纯的区域公共管理或区域经济学视野,而应在深化现有理论的基础上,从多角度,多层面、宽视野、交叉学科对其进行系统的理论建构,以填补大区域行政理论在区域发展研究系统性上的空白,并突破长期以来就区域从微观层面论"合作"或"协调"的局限:要么不能重视区域发展的现实,要么忽略了对国家战略机遇期的把握,难以从更深层次上挖掘客观存在的区域发展矛盾、区域利益冲突及其规律性。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希进一步完善大区域行政理论的探讨,为该理论的发展、建设提供一孔之见。
1.3研究的实践意义
本研究选取中国北部湾为基点进行大区行政建设作为实证研究样本,这不仅是对所建构的大区域行政理论的一种应用和求证,为国家建设我国其他区域解决区域发展过程中实际问题提供可操作性的决策和建议,对中国未来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也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1、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成将推动亚洲将成为世界重要一极,以中、日、韩以及东盟10国为主体的"10+3"东亚自由贸易区或经济共同体也将形成。中国必须提前适应这一变化,抓住战略机遇期,建构与其相适应的、立足北部湾和面向东盟的大区域行政系统是势在必行,也是以广东省为核心中国环北部湾大区域建设对接国际的有效路径。
2、南海问题是中国国际关系中复杂和棘手的问题。南海争端的解决就现阶段而言,主要是围绕南海的保护和南海的开发两个方面展开。无论是保护还是开发,都需要一个大平台和充分自主的行政裁量权(国家太大,省又太小),以大区行政为基础的中国环北部湾建设可以搭建这样一个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的战略平台,是有效应对和解决南海问题的立足点,战略地位和作用极为重要。
3、以广东省为核心、面向东盟的中国环北部湾大区行政建设与我国第三步走战略目标密切相关,涉及到三大地带协调发展及经济定位、差距缩小的路径选择问题。以中国环北部湾为基点的大区域行政建设不但更突显环北部湾作为中国新增长极的作用,同时也有利缩小东部沿海本身及东中西三大地带的区域差异,对中国经济再起飞和引领亚洲经济起着重要作用,为21世纪的区域发展和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提供理论支持和政策导向。
2、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2.1国外研究综述
1.西方理论关于区域的解读。对于区域的研究最早见于地理学,区域是一个客观存的空间概念,H・西伯特(H・Siebert)对于区域的界定:区域是一个中间性范畴,它介于无空间维的总量经济与定义为一系列空间点的高度分散的经济体系之间(H・Siebert,1969)。[1]从这一点看,区域的划分带有一定的随意性,并把差异性和内聚性等一些区域特征作为区域的划分标准。美国地理学家哈特向(R・Hartshore)提出:一个区域是一个具有具体位置的地区,在某种方式上与其他地区有差别,并限于这个差别所延伸的范围内(哈特向,1981)[3].佩洛夫、邓恩等把同质性、内聚性和毗邻作为区域的划分标准,强调了地理上的连接性和互补(H・S・Perloff,1960)[4]。研究区域概念的演化,可以清晰地看到历史对区域打下的烙印,区域的历史沿革无疑是建构大区行政或说是区域行政建制改革的逻辑起点。
2.关于区域研究的历史演化。20世纪50年代区域作为一种空间维被引进西方经济学,以应对20世纪30年代发生的大危机和萧条背景下严重的地区经济差距,但经济学对于区域并没有作明确的定义,西方的主流经济学偏重于对时序的研究,古典学派的市场被假定是完全的,任何要素都可以自由流动,区域作为一个空间非主流变量往往不被重视。
一、立论依据
(论文的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附主要参考文献)
(一)选题的现实意义、研究现状的述评、研究价值
2006年,我国进行了第二次全国残疾人人口普查,根据调查数据推算,智力残疾554万人占残疾人总数6。68%,其中轻度智障人士约占50%。近年来,随着对残疾人士职业教育的重视,轻度智障学生越来越多地走上社会,承担起一定的劳动岗位,他们逐步从社会隔离到融入社会、自食其力。为此,轻度智障学生的全面发展,尤其他们的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水平也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但这个领域目前尚无人关注。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等方法,了解轻度智障学生幸福感的现状,并将对与之相关的因素进行分析,尝试推论影响轻度智障学生的幸福感的规律,为提高轻度智障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学习生活的水平服务。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主观幸福感(Subjective Well―Being,简称SWB),目前普遍定义为,人们对其生活质量所做的情感性和认知性的整体评价。近几年随着积极心理学流派的崛起,主观幸福感被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和了解,同时也成为诸多研究领域中的一个热点。主观幸福感的研究,让人们意识到,决定人们是否幸福的并不是实际发生了什么,关键是人们对所发生的事情在情绪上做出何种解释,在认知上进行怎样的加工。因而主观幸福感是一种主观的、整体的概念,同时也是一个相对稳定的值,它是评估相当长一段时期的情感反应和生活满意度。
主观幸福感的内涵结构,一般认为主要有两个维度:生活满意度、情感平衡度。生活满意度是个体对生活总体质量的认知评价;情感平衡度,包含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两个部分,是指个体生活中的情感体验,指与消极情感体验相比较占相对优势的积极情感体验。在这其中,生活满意度是个体对生活的综合判断,作为认知因素,它独立于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是衡量主观幸福感更有效的指标。
Diener认为,主观幸福感具有三个明显的特点:
①主观性,以评价者内定的标准而非他人标准来评估。
②稳定性,主要测量长期而非短期情感反应和生活满意度,这是一个相对稳定的值。
③整体性,是综合评价,包括对情感反应的评估和认知判断。
西方思想者在对幸福的探讨中,经历了一个不断演化的过程,相继出现了自然幸福观、理性幸福观、神性幸福观、人道主义的感性幸福观等多种形而上学的观点。但这些努力似乎并没有使幸福问题得以澄清。最初,人们将幸福归结为财富、权势、享受等,但很快便发现这些东西并不总能带来幸福,而有时它们恰恰是痛苦的根源。于是,幸福又被较多地与价值联系在一起,它被归结为美德、自由、信仰,但这样做的后果又往往使幸福越来越远地离开了具体人的体验,以至于人们开始对这种形而上探讨本身的价值产生了疑问。20世纪中期,对幸福的实证研究应运而生,Dodge的幸福理论提出已有70年的历史。
至今,国外对主观幸福感的研究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研究者们着眼于测量不同群体的主观幸福感状况,并根据测量结果描述了不同群体主观幸福感的平均水平。这类研究以描述性为主,采用的主要是单项目测验,在信效度上有很大的局限性,因而不可能揭示主观幸福感形成的心理机制。第二阶段,研究者们深入考察了几种主观幸福感的理论模型。在揭示主观幸福感的作用机制及其影响因素等方面出现了人格理论,对主观幸福感的测量也取得了相当的进展,发展了多项目测验。近年来,国外对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已经进入第三阶段,研究者们开始运用主观幸福感的测量理论来整合各种方法,并开展了大规模的跨文化研究。
关于个人主观幸福感(Subjective Well―Being,简称SWB)的研究是心理学界重视个人生活质量研究的一个明显标志,这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国外对青少年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生活满意度这一领域。目前,国内也日趋开展这方面的研究,注重积极心理学、心理健康水平在青少年幸福感中的作用。
(三)主要参考文献(请查图书室教育杂志和中国知网,8项权威文献)
1.吴明霞。30年来西方关于主观幸福感的理论发展.心理学动态,2000,8(4):23―28
2.陈姝娟,周爱保。主观幸福感研究综述。心理与行为研究,2003,2
3.黄蓝,朱倩昕。近年来西方主观幸福感研究述评,1002―6908(2007)0520
4.严标宾,郑雪。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研究[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
5.张雯,郑日昌。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01)
6.刑占军。主观幸福感的测量。心理科学,2002,25,3:336―339
7.杨秀君,孔克勤。主观幸福感与人格。心理科学,2003,26,1:121―123
8.杨海荣,石国兴。初中生主观幸福感和心理健康以及相关因素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2004,12,6:416―419
9.肖非,王雁。智力落后教育通论。华夏出版社,2000年8月
二、研究方案
1.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研究目标
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等方法,了解轻度智障学生幸福感的现状,并将对与之相关的因素进行分析,尝试推论影响轻度智障学生的幸福感的规律,为提高轻度智障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学习生活的水平服务。
(2)关键概念
轻度智障学生――轻度智障学生是指在智力发育期间(18岁之前),由于各种有害因素导致精神发育不全或智力迟缓,智商在50~70或55~75的学生。本研究中,轻度智障学生指已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在职业技术学校接受职业教育的轻度智力落后学生,他们在学业适应、社会适应等方面均存在着很大差异,同时还不同程度地伴有情绪行为问题、人际交往不良,部分学生还存在某些生理残障。
主观幸福感――本研究中的主观幸福感,是指轻度智障学生对自身生活满意度和情感体验是否幸福的程度判断。
(3)研究内容
1、幸福感文献综述。
2、编制轻度智障学生幸福感及相关因素调查问卷,并实施。
3、对轻度智障学生的家庭、教师进行访谈。
4、对问卷和访谈所得数据进行相关分析。
(4)关键问题
如何通过问卷实施,得出数据并进行数据分析,得出影响轻度智障学生幸福感的因素。
2.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验方案及可行性分析
(1)研究对象
从上海市长宁区初级职业技术学校,一所为智障学生提供职业教育的特殊教育学校中随机抽取了初职一、二年级、三年级、六年级、预备年级各10名轻度智力障碍学生,共69名随班就读学生,其中男生42人,女生27人,智商最低为55,最高为69。
(2)工具
在总体幸福感量表(SWB)基础上进行扩充改编为轻度智障学生多维生活满意度调查问卷。
(3)技术路线、实验方案及可行性分析
作为学校的专职心理老师,对学生的身心特点较为熟悉,同时对学生在校的学习情况和家庭情况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进行了解。故,实施问卷所得的结果会比较真实,信度和效度都较高。
在问卷实施后,对所取得的数据将采用EXCEL表格进行记录,并使用SPSS10.0软件进行相关因素的分析。
3.本论文的特色与创新之处
(1)、近几年国内特殊教育的发展,让轻度智障学生有了进行职业教育的机会,使得轻度智障学生能够得到更多的发展,并更多得融入到社会中。为此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就会被越来越多的人关注。本课题在这方面有一定的拾遗补缺的作用。
(2)、在研究方法上,特殊教育多采用质性研究,即个案研究、案例研究等方式,本课题则以以调查+访谈的研究方式进行研究,并通过数据收集,数据处理和分析,从各因素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分析中尝试得出一定规律。
4.预期的论文进展和成果
1)文献综述
2)自编问卷
3)调查报告
4)研究论文
三、论文大纲
轻度智障学生主观幸福感现状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摘要
关键词
1理论综述
1.1问题的提出、研究目的及研究意义
1.2主观幸福感的概念和国内外研究现状
1.3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
1.4轻度智障生身心特点
1.5讨论
2实证研究
2.1研究对象
2.2工具
2.3结果与分析
3讨论
4总结、局限与展望
5参考文献与附件
[摘要]
根据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CCID)近日公布的调查报告――《中国ERP市场调查报告》显示,2005年中国可配置ERP自主平台市场总体规模仅仅为1.2亿人民币,占ERP市场总额的4%。2006年市场总额达到4.6亿人民币,占ERP市场总额的13%,增长率超过360%。而未来5年中国可配置ERP自主平台市场的平均增长率将达到50.76%,成为中国ERP市场势头强劲的发展潮流。本文讨论了永康市五金行业存在的一些情况,详细分析了五金行业信息化的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并指出当前永康的五金行业信息化所面临的问题。
[关键词]
五金行业、信息化、ERP
1、绪论
1.1研究背景
浙江永康是全国有名的五金之都,拥有广阔的市场和消费潜力。中国五金城(中国科技五金城)创建于一九九二年底,经过多年的开发建设,现已成为全国最大的五金专业市场。近几年来,中国科技五金城交易持续增长,各种五金产品旺销不衰,五金商品不但畅销国内,而且源源销往东南亚、中亚诸国、欧洲、美国、俄罗斯等30个国家和地区。据统计,2000年中国科技五金城的市场成交额实现81.45亿元(其中含第五届中国五金博览会成交额22.3亿元),上半年市场折成交额44.57亿元,同比增长了14.5%。五金城的发展与繁荣,为永康五金产业的腾飞起到了助推器的作用,推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
随着中国加入WT0和经济全球化,中国已成为世界制造业的中心。永康的五金行业也面临更加激烈的国际国内市场竞争,为迅速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加快行业的信息化进程是十分紧迫和艰巨的任务。
1.2研究意义
五金行业是离散为主、流程为辅的制造业,生产过程主要是金属加工和部份装配。
五金行业企业的生产经营模式多样,包括订单设计、订单生产、订单加工和按市场预测的库存生产,组织生产的模式有多品种、小批量和大批量生产等多种方式。五金产品的制造工艺复杂,生产设备和工装夹具种类繁多,产品构成、设备资源均随市场需求变化。五金产品各部件制造周期不同以及加工工艺的不确定性,管理起来动态多变。
五金行业是永康市的经济支柱,由于这个行业的特点所限,使得行业内各个企业的生产、销售、原材料管理等业务的人工管理大大限制了行业的发展,现在问题:物料计划比较粗,通常采用月度计划的形式,对物流的变动状况不能迅速反映;缺乏科学的供应商评价与管理机制,物料采购的品种、数量、质量和价格在企业内部还缺乏严格的监督和审核机制;无法及时获得企业及分销系统的物料需求信息,企业在编制物料库存的日、月、季、年报表时常常拖期,不能满足企业适时管理的需求。
2.1.3生产制造领域面临的挑战
由于企业还没有建立集成化的企业管理系统,所以在生产制造功能领域存在下列管理问题:由于生产制造业务未能与财务成本管理业务集成,信息不能共享,对物料、工时费用等综合控制管理能力较弱;生产计划采用月度计划的形式,并且是手工编制和费力耗时,与设计部门的工程更改难以衔接,不能适应市场变化快的要求,难以收集执行层的采购进度和生产进度及变化情况;生产作业计划完成情况不能迅速掌握,对客户的催货应答速度不够及时。
2.1.4财务与成本领域面临的挑战
企业由于未实现业务与财务应用的一体化,所以在财务与成本功能领域存在下列问题:制造成本难以实现适时的管理与控制,各种费用处理的数据量大,缺乏有效的手段与方法,无法细化产品成本核算和按计划成本执行控制;对应收款及拖欠款管理难度较大,对订货、发货、预收款、应收款的对帐和清理困难;对应付款的审核控制不到位,不易控制采购资金的有效利用,对应付帐款与收货情况的对帐难度大;集团企业的资金缺乏统一结算和管理体系。
2.1.5企业决策分析领域面临的挑战
五金行业一般分销体系庞大,高层管理在定价决策、销售状况与财务状况查询,产品决策、财务决策等领域,主要存在下列管理问题,影响了决策的质量:由于基础管理一直比较薄弱,导致决策缺乏必要的业务数据支持。缺乏一套能够把客户需求――企业内部制造――供应商的资源整合联系在一起的协同化管理系统,各职能部门各自为政,企业内部条块分割,不易协调,业务效率低下,对市场反应速度较慢。
2.2永康五金行业信息化应用和困境
2.2.1五金行业信息化基本状况
经过近20年的努力,通过政府扶持、市场引导和企业努力,永康五金行业信息化建设基本状况如下:
CAD应用基本普及。主导产品CAD的出图率达98%。但在全行业,CAD应用的深度仍有很大局限,相当一部分企业停留在出图上,三维CAD、CAD/CAM、仿真设计等应用很少。
管理信息化取得一定进展。行业内绝大多数企业在单项业务方面,已实现了计算机管理,但从应用的深度来看还存在一定的距离。
由于五金产品量大面广品种繁多,企业在信息技术的应用上很不平衡,永康五金产品IT技术的含量及水平与国外同类产品相比仍有较大差距。提高产品的信息技术含量是企业实施信息化的重要内容之一。
总体来看,永康五金制造企业的信息化进程正在全面启动,并已显示出一定效果,但其应用规模、范围、深度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2.2.2企业信息化的困境
随着企业业务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变化,计算机应用的深入,很多企业陷入了困境,这主要的是体现在以下一些方面:
从集成性来看:企业信息化要求各业务的高度集成,而企业现用的系统普遍存在“孤岛”现象,系统观念未确立。(责任编辑:Lw54点Com)
从规范性来看:企业信息化因涉及的面非常广含概了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所以必须要有严格的规范,且从一开始开发就要考虑到规范性的问题。而旧有的系统没有统一规划,故开发的规范性不够,软件工程的要求未得到步步落实,为日后系统的维护和升级带来困难。
2.3永康五金行业信息化发展趋势
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后,传统人工管理的模式下,开始出现管理的“漏洞”,难以控制管理“漏洞”的扩大与增加,主要原因在于对业务过程的适时控制,由于没有建立集成化的企业管理系统,业务状况信息不能及时掌握。这说明有了管理和控制的需要。
同时,由于五金行业一般采用成熟技术,使采用技术领先战略的企业的高定价策略适用周期,有不断缩短的趋势。因此,在如何缩短供货周期,降低供应链产品总成本方面将是五金行业企业在提高经济效益方面,主要努力的方向。为了提高供应链运作效率,降低成本,五金行业企业纷纷采用IT技术这说明企业有了提高竞争力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闫涛蔚,王长全.ERP基础理论与应用.山东大学出版社,2004,6
[2]中国ERP大全网:http://www.ERPxp.com/Index.shtml
[3]李嘉平,翁锦萍.大型ERP实施全接触 Step By Step.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1
[4]罗耶(美).项目风险管理:一种主动的策略.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7
[5]胡彬.ERP项目管理与实施.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
[6]张文.ERP、CRM企业实施案例.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7]蔡青云.企业资源计划项目实施疑难问题及核心技术.2002,5
[8]杰克・T・马丘卡.信息技术项目管理.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5
[9]苟娟琼,常丹.ERP原理与实践.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05,3
[10]斯科特・汉密尔顿(美).构建高效的ERP系统――制造企业ERP实施指南.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