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范文6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千文网还可以找到更多《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范文6篇)》。
一、主要任务与目标:
在满足办公空间的基本功能要求上,反映出新时代的办公空间的特色和个性。
二、主要内容与基本要求:
1. 相应的平面布置图;
2. 相应的顶面布置图;
3. 室内空间的立面及剖面图30张以上;
4. 各类相关的节点及详图若干张;
5. 反映设计思想的分析图及草图若干张;
6. 各类相关的设计参考图及意向图若干张;
7. 空间透视彩色效果图6张以上。
8. 详细的设计说明,约400字以上;
三、研究的总体安排与进度:
1.设计准备阶段(20xx年1月下旬―20xx年2月中旬)设计调研,翻阅大量的参考资料选择自己感兴趣地主题,拟定方案。
2.设计构思阶段(20xx年2月中旬―20xx年3月下旬)确定设计主题、绘制草图。从造型、材质等进行构思,提出尽可能多的方案。
3.设计完善阶段(20xx年4月上旬―20xx年4月下旬)不断完善修改设计方案,完成个阶段的草图直至草图定稿。
4.设计表达阶段(20xx年2月下旬―20xx年4月下旬)完成设计图纸的绘制和模型的制作。
5.展示阶段(20xx年4月下旬―20xx年5月下旬)展示图板的排版工作,完成毕业设计展示工作。
6.答辩阶段(20xx年6月上旬―20xx年6月中旬)完成及论文报告全部内容制作,毕业答辩。
四、主要参考文献:
[1] 怀特黑德.室内照明艺术〔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xx.12.
[2] 沙伦.麦克法兰.照明设计与空间效果〔M〕.贵州:贵州科技出版社,20xx.7
[3] .(英)杰里米・迈尔森,菲利普・罗斯。《21世纪办公空间》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xx.10
[4] 吴蒙友.建筑室内灯光环境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xx.1.
[5] 深圳市金版文化有限公司编.灯光-精彩设计07〔M〕.吉林:吉林美术出版社,20xx.2 .
[6] (西)奥罗拉・奎特。《极少主义――极多主义》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xx.5
[7] 《建筑构造》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8] 〈室内设计与装修〉杂志。(20xx-2006)
[9] 《无障碍设计》大连理工出版社
题目:新课程条件下高中历史课堂有效教学的研究
一、选题缘由和意义
20_9年秋季起,高中新课程改革在广东等四省区试点试行,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状况悄然发生了变化:教材的编排体系呈现多样化,版面设计内容丰富多彩,学生的学习兴趣日渐浓厚;学生在课堂活泼多了,变得敢于举手,敢于质疑,敢于发表不同见解;同时,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教学资源多元化也给教师的课堂教学带来了诸多的便捷。实施新课改应让课堂孕育着生机和活力,应让其成为学生个性张扬和生命涌动的舞台,但随着课改的深入和推进,我们也逐渐感受到课改后的一些反常现象,特别是在教师课堂教学行为,学生学习状态,课堂教学整体效益上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
如果我们深入到高中历史教学课堂,就会发现,低效、无效甚至根本不讲成效的教学现象俯拾皆是,某些所谓的“新课堂”仍然明显带有师生剧本化的表演,不少冠以“活动式”、“研究性”等新型教学课堂教学在本质上仍沿用了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有些教师因一味追求教学的动态生成性、教学内容的生活化处理和开展所谓的“研究性学习”而影响了新课改有效实施的现象大量存在,课堂教学有效性缺失仍然是目前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
我市在新课程条件下高中历史课堂有效教学的研究领域尚欠深入具体,未能根据生源实际情况得到一套可以套用的方法,可操作性较弱,我校在本课题研究更是欠缺。本课题主要针对目前我校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存在效率较低的实际情况而进行的应用性探索研究,其目的在于从现有的新课程背景下有效教学理论和实验研究成果上,提出一些实践操作措施,并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得到验证,为我市新课程改革的健康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本课题主要是基于我校实际情况而进行的实验性创新,会考成绩及学生的满意度调查如果达到预期目标,课题组则建议茂名市教育局教研室将此种教学方法逐步推广至茂名其他同类学校的历史教学,扩大实验面积。
另外,此次实验也是新课标条件下历史教学的一次探索,对各地的相关实验也应该具有有益的借鉴作用。
二、可行性
本课题负责人和主要成员均参加过校级课题研究,多位成员的研究论文获市优秀论文一、二等奖。
本研究一个周期为三年,属历时研究,资料的定期采集和存档十分重要。实验结束后,需要开展横向和纵向对比研究,包括同年级实验班和非实验班的对比研究,同类实验学校和非实验学校的对比研究等。完成一个研究周期至少需要三年(含撰写研究报告时间)。
三、学术前史
(一)学术专著
从杜威到布卢姆,从斯金纳到加涅都非常重视对高效教学的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并取得了各具特色的研究成果。自上世纪80年代后,又涌现出新的研究成果,诸如美国加里?d鲍里奇的《有效教学方法》,美国梅里尔?哈明的《教学的革命》,佩尔?蒂埃的《成功教学的策略—有效的教学实习指南》等等。
国内除叶澜、裴娣娜等人对高效教学进行研究以外,部分专家、学者对此也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取得了重要成果。如崔允漷的《有效教学:理念与策略》,吕渭源的《有效教学草纲》,陈厚德的《新概念——有效教学》,张庆林、杨东合著的《高效率教学》,黎世法的《新课程异步教学方_》等。
此上诸多专著,或多或少涉及高中历史高效课堂教学方面的研究,然对于我们国家新课程条件下高中历史课堂有效教学的研究领域的研究则甚少。
(二)学术论文
综论方面,夏伟在《论新课改后高中历史课的素质教育》一文中分析新课改后,高中历史教师如何从传统的应试教育教学模式中解放出来,实现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夏氏结合自身教学实践,提出某些颇有价值的想法,如积极向国外同行学习;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重视史料教学;提倡社会实践教学;不要将高中历史课上成政治课,等等。
朱国平《论提高高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提出个人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理解: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此后,朱氏提出提高历史课堂有效性的方法:首先,教师需不断学习,努力增加自己的历史知识;其次,教师需要做好教案设计;再次,教师需善于发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还有,教师需学会教学反思;最后,教师需要优化课堂教学方法。
崔女红《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如何提高效果》文中,结合其自身的教学实践,提出提高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某些措施,如讲究课堂语言艺术;以问题为中心,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运用多种教学手段,防止或缓解学生的疲乏心理;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有助于知识的掌握,课堂效果更佳等。
某个方面,姜南《异步教学法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一文结合其的教学实践,较详细地介绍异步教学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具体操作过程:教师明确课题,提出问题;教师指示学习方法;学生学习,了解学情;强化效应;学生演练等五个步骤。
李春才的《提高高中历史课课堂交往效果之我见》,文中以为课堂交往包括师生之间的交往及学生之间的交往。在课堂交往中,师生都应注重提高自己。
吴银春《让高中历史课堂熠熠生辉——小议提升高中历史课堂提问的有效性》从历史课堂提问的角度如何提高高中历史课堂的有效性。其文认为,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课堂提问要坚持启发性,让课堂提问激活思维;坚持联系性,让课堂提问接轨社会;坚持开放性,让课堂提问提升课堂效果;坚持灵活性,让课堂提问培养学生的思维,从而不断提高课堂提问的实效性,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杨奕信《历史课堂教学改革中现代媒体技术的应用》一文,既肯定历史课堂教学中现代媒体技术的利用,但同时指出历史课堂教学中应正确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如正确处理好手段和教学目标的关系;正确处理好手段与教学内容的关系;正确处理手段与教学策略的关系。
董志辉《高一历史教学如何做好初高中知识的衔接》提出解决初高中知识内容衔接问题的三点看法:兴趣引路,能力渗透;理清主线,建构体系;随机训练,点拨提高等。
张海霞的《利用教材中的文字史料增强课堂教学效果》着重论说如何利用教材中的文字史料,如诗歌及民谣类、讲话类、典籍类史料,甚至小字部分内容来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徐增山的《活跃历史课堂气氛提高历史教学质量》则较具体地论说活跃历史课堂气氛的方法,具体如下:教师提高自身素质;教师精心设计新课的导入环节;教师把诗词等艺术形式引入课堂;教师把情感引入课堂;教师把国内外大事引入课堂;教师应将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和现实。
四、研究方法
(一)研究目的
1、研究提高高中历史教师教学活动有效性的途径。
2、研究提高高中学生历史学习活动的有效性的策略。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选取我校高一某班为实验班,高一某班为对比班。
在研究方法和统计上,本研究采用多种研究手段,有准实验法、问卷调查法、文献研究法,对研究数据统计分析。
(三)研究程序
1、准备阶段:20__年3月~20__年8月,该阶段做了以下工作:
收集有关信息,进行文献查阅,确定研究主题。
制定研究计划。
组织研究人员。
2、立题阶段:20__年8月~20__年9月
采用文献研究法,收集各类期刊、出版物中有关教学有效性研究,认真研读,制定方案,提炼升华,撰写课题研究方案。
3、实施阶段:20__年10月~20__年10月
1)数据分析、资料整理阶段。采用调查法,对高一学生进行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活动有效性调查问卷;文献研究法,综合分析近两年有关教案和教学设计,分析影响教学活动有效性的因素和行为表征。
2)行动研究案例分析阶段。定期进行课题研究课,立足课堂进行草根化实践研究;要求课题组成员每两周撰写一篇教学反思或教学随笔、每学期写一篇课题教学论文;每学年组织两次课题研究经验交流。课题组成员每月进行一次课题理论学习与研究,努力探索提高课堂活动有效性的教学策略,鼓励教师在有效性教学指导下大胆创新,提出案例。
4、总结阶段:20__年11月~20__年10月
1)省会考成绩抽样分析,主要针对实验班学生与对比班学生会考抽样分析。2)对本课题研究进行有效性的分析和反思性评价,形成结题报告。
五、创新之处
“新课程条件下高中历史课堂有效教学的研究”课题自20_9年广东新课改实施以来,各地各学校均有相当数量的相关论文陆续发表,但时至今日,该课题仍是不少地方不少学校的探讨的焦点,原因部分源于之前论文理论性太强,而可操作性稍弱;部分由于各地生源不同,学生素质各不相同,导致得不到一套可以套用的方法。本课题旨在结合本地生源实际情况,采用数据呈现的方式,解决新课标下历史教学过程中的具体问题,以期能够为新课标的推广提供可行性参考。
本课题基本内容涉及:
历史教学资源的研究
历史课堂教学研究
历史学习过程研究
历史教师发展研究
高中历史学习者学习能力研究
历史教学评价研究
除此之外,本课题预计需突破的难题,如下:
1、如何在学生整体素质较低的情况下,按照新课标的要求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2、如何改变课堂教学中高耗低效的现状。
3、如何使学生的快乐学习与高分成正比。
课题名称: 浅谈莫扎特歌剧的艺术特点和演唱技巧
一、综述国内外对本课题的研究动态,说明选题的依据和意义:
沃尔夫冈阿莫扎特(1756-1791),奥地利著名作曲家,出生于萨尔茨堡,是18世纪欧洲维也纳古典乐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也是世界音乐史上少有的“神童”和多产作曲家。 莫扎特一生创作了700多部作品,他的著名歌剧作品有《魔笛》、《唐璜》、《费加罗的婚礼》等。
《魔笛》是集歌唱剧之大成的作品,在安绍石编译的《西洋歌剧名作解识》中,其研究的动态是从体载上和各个唱段的一些风格,比如,帕帕盖诺和帕帕盖娜的维也纳风格民谣调和意大利喜歌剧的音调,还有塔米诺和帕米娜的意大利风格的咏叹调和德意志风格等等。 《魔笛》是以德奥歌唱剧形式为主干的歌唱剧,同时也保留了意大利正歌剧、喜歌剧的因素。其中,夜后的花腔、萨拉斯特罗的宣叙调,塔米娜动人的咏叹调,帕帕善诺的排萧和歌声等等,这些的艺术特点、演唱风格、技巧等,成为国内音乐专业人士的研究方向。 作为一个声乐专业的学生,选择这个题目有利于自己对歌剧的了解,对某个时期,某个作家的作品的演唱风格和演唱技巧处理的一些了解。
选择这个题目也是为了使大家了解音乐大师莫扎特和其重要的歌剧作品,和怎样去欣赏业部歌剧做一个简单的了解。
二、研究的基本内容,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1.莫扎特歌剧《魔笛》的艺术特点、演唱技巧、风格。
2.对夜后的花腔、塔米娜动人的咏叹调、帕帕善诺的排萧和歌声的演唱技巧、风格进行分析。
三、研究的步骤、方法、措施及进度安排:
步 骤:
1.参考相关资料
2.对谱子的一些特点进行分析
3.总结提出个人看法的思考
进度安排:
1)11月查询要关资料
2)11月28日确定研究方向,继续查询相关资料
3)12月写开题报告并作好开题答辩
4)XX年1月开始正文写作
5)XX年3月中旬接受中期检查
6)XX年4月修改完善文稿
7)XX年5月准备参加论文答辩
四、主要参考文献:
[1]《音乐笔记》
[2]《青年必知艺术知识》
[3]《西洋歌剧名作解说》
[4]《西方音乐通史》
论文是大多数学者遇到的一个难题,想要得高分,那么开题报告就要撰写的好。开题报告该如何撰写呢?下面就以硕士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模板为例为大家详细介绍介绍。
1.1 选题目的和意义
1.1.1 选题目的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政府十分重视农田水利建设,50 多年来,对农田水利建设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实行的是计划性水利投资体制,政府严格控制着水利投资,财政拨款是水利投资的主要来源,形成了“国家出钱+农民出力”的二元投资结构模式。由于政府对资金的高度统一管理,社会力量和私人部门既无内在冲动,又无外在的竞争压力,这种计划体制压制了私人部门的投资,致使水利事业变成了国家和农民的事业,而非全民的事业。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打破了计划体制下水利投资的“二元结构”格局,我国水利投资体制开始向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水利投资体制靠近。1997 年10 月,国务院颁布了《水利产业政策》,1999 年 6 月水利部又制定颁布了《水利产业政策实施细则》,同时还采取对水管单位实施产权制度改革并推向市场,调整水价政策,设立水利建设基金等一系列政策措施,这些政策措施对水利投资体制的改革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目前,我国已初步形成了多渠道、多层次、多元化的水利投资格局,投资来源由过去主要靠财政性资金转变为财政性资金、贷款、社会筹资等多种渠道;投资方式由过去政府独资转变为国家、地方政府、私人组织相结合的方式,水利投资体制改革取得了初步成效,对水利建设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就目前研究情况来看,我国农田水利建设投资仍然存在着投资主体单一,资金来源渠道狭窄;农田水利投资供给不足;投资结构不合理;效益低下等一系列问题。在国家大力提倡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农田水利建设投资总量呈阶段性增长的前提下,进行农田水利建设发展变迁方面的研究十分必要。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田水利建设实践中有许多经验和教训需要认真总结。因此,深入系统地对农田水利建设变迁方面进行研究势在必行。本文拟通过对当代中国农田水利建设的变迁研究来找出发展的规律,并探索未来的发展趋势,从而为中国的农业现代化服务。
1.2 选题意义
本文研究的意义,概括地讲就是在一定的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下,通过对农田水利建设方式的变迁研究,在理论上探讨农田水利建设方式的变迁对中国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的作用。
对当代中国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域环境下农田水利建设变迁的分析和研究,可以系统地总结半个多世纪以来我国在农田水利建设方面的经验和教训,对今后的生产建设提供更为有效的借鉴作用。
1.3 研究的方法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的方法
(1)交叉学科研究方法农田水利建设在不同历史条件下的发展属于历史学研究范畴;运用经济学的理论对农田水利建设的发展变迁方式的研究属于经济学的研究范畴;对不同历史时期社会体制的变化及其对乡村社会的影响的研究属于社会学的研究范畴。
(2)动态分析和静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本文在研究过程中,既要对某一时期不同地区、不同发展水平的农田水利建设状况进行分析研究,又要对某一地区不同时期的农田水利建设状况进行分析。
(3)宏观分析和微观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全国农田水利建设的总体把握属于宏观分析方面的研究,对某一历史时期特定地区的分析研究属于微观分析方面的研究。
(4)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本文不仅运用理论分析的方法对当代中国农田水利建设变迁方式进行了深入研究,而且还采用了大量的数据对不同历史时期的农田水利建设发展状况做出了实证性的分析。
1.3.2 技术路线
(1)广泛阅读当代中国的经济史和经济思想史资料,确定农田水利建设变迁情况为研究载体,对当代中国农田水利建设和当代中国农业经济、农村经济的发展进行可行性研究。
(2)参照当前经济史学界、农业经济学界的研究理论成果,以历史发展的阶段为红线,确定农田水利建设发展变迁的基本框架。
(3)整理资料,分析与农田水利建设相关的历史资料,对当代中农田水利建设变迁进行研究分析,初步完成论文写作。
(4)借鉴经济学、经济史理论、经济思想史理论的发展规律,重点分析农田水利建设发展变迁方式及其对农业、农村和农民的影响,并对历史发展趋势进行展望,基本完成论文写作。
(5)进一步核实史料,去伪存真,凝练语言,理顺逻辑关系,完成本研究。
1.4 研究的思路
本文主要是从纵向来重点理清当代中国农田水利建设变迁的演变过程,横向上则论述分析了三个历史阶段农田水利建设过程中所产生的一些现实问题,并对其加以分析。
纵横兼顾,采用历史学、经济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结合的研究方法,丰富农业经济史、基本建设投资研究的研究内容。
1.5 研究创新点
本文系统地梳理了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到目前为止的农田水利建设变迁的各个阶段,清晰地勾勒了当代中国农田水利建设发展变迁的特点和发展趋势,实现了将历史问题与现实问题结合起来加以研究。
一、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加速了教育信息化的进程,在线教育系统与测试系统的出现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可以提高和检测综合能力的便捷途径。另一方面,C语言教学在各大高校中都是必修课程之一,且在计算机相关课程教学中,针对某个理论性的知识点的考察,一般会以客观题的形式给出。由于答案具有唯一性,通过简单得匹配方式便能识别正确与否从而给出相应成绩。针对这类客观题的自动评分技术已经相当成熟,因此后续在自动评分方向的研究中主要集中于主观题的自动评判。在过去几年的积极探索阶段到现有的实际研究成果来看,有关C语言知识的检测中对编程题的考察是必不可少的。虽然检测的形式各不相同(填写空缺代码块完成完整程序,按题目要求编写整个程序),但终究是为了考察学生掌握编程技巧及编程思想的程度。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目的是结合编程实现的特征,为一个正在初始运营中的在线测试平台提供一个能查重与自动评分的功能模块。其中最终评分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对每个学生提交的程序代码文件相互之间进行相似度检测,当相似度超过预定阈值作为抄袭处理,此为查重检测。二是将学生程序与模板程序匹配检测相似度并由此计算最终得分。
程序语言与自然语言在各自适用领域上有较大差异,其语言虽然都有词法、语法规则等,但编写程序语言时并没有自然语言那么的灵活,不会出现一词多义,一义多词,他只有固定的关键字,标识符编写规则,功能实现结构等,所以较于自然语言来说识别起来要容易一些。国内外对编程题相似度检测及自动评分都有不少的研究,现也有一些系统比较成熟。
目前,各大高校对C语言课程考察方式一般还是以传统的纸质化考试为主。
这样的考试方法在人工阅卷的过程中存在着些许的不确定因素,随着教育的普及,能力测试之后需要批改的试卷绝不是一个小数目。这单一单调的工作很容易使得批改人员疲惫不堪,从而阅卷出错率将会被动的提高。利用计算机完成自动阅卷将杜绝这一问题的出现,同时,其运行速度快能及时的给学生反馈结果也没有人的感官情绪,能公平公正的对待每一份试卷。
对于主观题的自动评分技术还在不断的完善中,由于在主观题的识别所需的技术:人工智能、自然语言处理、模式识别等还处于起步阶段。所以主观题自动阅卷技术不能一蹴而就,还需要不断的实验研究。目前,探索开发出合理试用的主观题自动评分系统是一个技术难题,若能将开发的系统投入教学或是别的考察里面,将会大大的节省人力物力。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外对文本相似度检测的研究早国内,在20世纪中期,就有学者提出让计算机同人工阅卷一般来对主观题如作文进行评阅。至今,经过数多学者的致力研究,出现了许多与教育结合的应用系统,并已投入使用。在对自然语言的文本分析处理方法的研究同时,随着计算机教育的普及,程序代码的检测也在逐渐兴起。
1966年,Ellis Page开发了一个模拟人工评分的系统Project EssayGrade(PEG),该系统是总结学生提交文本的特征向量,然后将文本的特征进行量化,最后根据量化的结果对其文本进行判分。
1967年,Halstead提出了用属性计数法计算程序代码之间的相似度,所谓的属性是指代码的某些度量值,如:空行的数目,字符量,语句量,控制结构量等,在他的研究基础之上,1977年Otteiistein设计了检测FORTRAN编程语言的代码抄袭检测系统,该系统基于属性技术的相似度检测技术。基于属性技术求解程序代码之间相似度的系统还有Faidhi和Robinson的程序抄袭检测系统,以及Grier设计的Accuse程序抄袭检测系统。
单方面只考虑属性计数而忽略程序的结构组成,得出的代码相似度比值准确率较低,在1996年,Verco和Wise对Accuse程序抄袭检测系统进行了一系列可能性的测试,通过在源程序中加入不影响代码运行的字符串或用其他结构代替原结构等方式。在对测试结果分析研究之后指出:只是单纯的增加供于检测的程序属性数量,在程序相似度检测中并不能得到更加精确的检测结果。
G.Whal首次提出了程序结构方向的研究思路,通过分析程序的内部结构来匹配两源代码之间的相似度。在此后,学者们朝着这两个方向开始研究,同时也有将二者结合研究的。
G.Whal设计的Plague系统,Micheal Wise设计的YAP3系统,Sim系统都是采用的程序结构度量技术进行研究。Donaldson是结合了属性技术与程序结构度量两种技术完成对程序相似度的检测。
还有用token(标记)序列来表示程序的字符串匹配算法,是根据编译原理技术,将程序的语句进行分词的操作,然后将得到的单词存入token序列。然后使用字符串匹配算法计算相似度。常用的字符串匹配算法有:最长公共子序列(LCS)算法、余弦算法、编辑距离(Levenshtein)算法等。采用这种方法的有Duploc、NICAD、Dup、Clone Detective、CCFinder、CP-Miner等。
现在使用比较广泛是Online Judge系统,简称OJ,是一个在线的判题系统,系统通过对用户提交的代码进行编译和运行,对于能够运行的程序通过预先设定的测试集来检测代码运行的结果,以及运行时间是否在规定范围之内。该系统最早使用在ACM-ICPC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赛和 OI 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中。该系统的返回结果有7种:Wrong Answer:答案不完全正确;Time Limit Exceeded:
运行超出时间限制;Memory Limit Exceeded:超出内存限制;Output LimitExceeded:输出超过限制;Runtime Error:运行时错误;Compile Error:编译错误;Accepted :程序通过。该系统采用的是动态评分方式。
三、研究内容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以及创新点有:
1)研究文本相似度检测技术,分别比较点阵图法、空间向量的余弦算法、最长公共子序列LCS算法、最小编辑距离Levenshtein distance算法对源程序相似度检测效果。提出基于LCS的C语言程序查重算法。并对源代码进行适用于LCS算法匹配的预处理操作,改进匹配方式以提高算法匹配效率,提取源代码的特征属性求解阈值。
2)研究程序识别相关技术,以及自动评分的两种常见方法:动态评分;静态评分。本文主要研究静态评分方法,将程序抽象提取为SDG的表现形式,分析结构语义对源代码进行预处理,并提出基于控制流程匹配度的C语言自动评分算法。
3)分析C语言程序的结构,分析抽象语法树的表现形式,将程序划分为多个不同粒度的子程序,并转换为结构树。运用编译原理技术分析数据依赖、控制依赖完成树的构建。因此提出基于最小子程序匹配的C语言自动评分算法。
四、提纲
摘要
ABSTRACT
第1章绪论
1.1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国外研究现状
1.2.2国内研究现状
1.3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1.4论文组织安排
第2章相关理论及技术介绍
2.1正则表达式
2.1.1正则表达式的符号元
2.1.2正则表达式的使用的规则
2.1.3Java字符串匹配
2.2编译原理技术
2.2.1词法分析
2.2.2语法分析
2.2.3语义分析
2.3系统依赖图
2.3.1结构化程序设计
2.3.2程序流程图
2.3.3程序依赖图
2.3.4系统依赖图
2.4C语言
2.4.1C语言程序设计
2.4.2C语言结构特点
2.4.3C语言基础概述
2.4.4C语言代码多样性分析
2.5本章小结
第3章基于LCS的C语言程序查重算法
3.1代码抄袭概述
3.2抄袭常用方法
3.3源代码查重预处理
3.4程序代码查重算法
3.4.1文本相似度算法
3.4.2LCS最长公共子序列
3.4.3阈值分析
3.4.4检测代码重复率
3.4.5算法分析
3.5实验结果及分析
3.6本章小结
第4章基于流程控制匹配的自动评分算法
4.1流程控制结构图
4.1.1流程控制结构划分
4.1.2流程控制结构划分细节说明
4.1.3结构依赖关系划分
4.1.4结构依赖关系划分说明
4.2程序流程控制结构图
4.2.1代码预处理
4.2.2自定义函数分析
4.2.3生成流程控制结构图算法
4.3程序流程控制结构图匹配算法
4.3.1匹配单位元素定义
4.3.2程序代码自动评分算法
4.3.3算法分析
4.4实验结果及分析
4.5本章小结
第5章基于最小子程序匹配的自动评分算法
5.1子程序的概述
5.1.1子程序的定义
5.1.2定义基本语句单元
5.2基于结构树的程序中间表示
5.2.1代码预处理
5.2.2结构树定义
5.2.3生成树状图算法
5.3最小子程序匹配评分算法
5.3.1划分最小粒度子程序
5.3.2子程序匹配描述
5.3.3子程序匹配的自动评分算法
5.3.4算法分析
5.4实验结果及分析
5.5本章小结
第6章总结与展望
6.1结论
6.2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五、组织安排
整个论文包含个章节,整体组织结构如下所示:
第一章绪论,根据研读的国内外文献简要描叙一下本文所研究主题的背景、意义,然后介绍国内外相关研究方法及成果,以及自己研究的内容简介。
第二章介绍了完成本文实验的相关理论知识:正则表达式的应用、编译原理技术、程序与图的关系、C语言编码特性、多样性等。
第三章介绍程序查重算法动态求解最长公共子序列。
第四章介绍了基于流程控制匹配的自动评分算法第五章介绍了基于最小子程序匹配的自动评分算法。
第六章总结了整个算法实现过程中主要工作,分析优缺点,并对后续的工作进行展望。
六、进度安排
20xx年11月01日-11月07日 论文选题、
20xx年11月08日-11月20日 初步收集毕业论文相关材料,填写《任务书》
20xx年11月26日-11月30日 进一步熟悉毕业论文资料,撰写开题报告
20xx年12月10日-12月19日 确定并上交开题报告
20xx年01月04日-02月15日 完成毕业论文初稿,上交指导老师
20xx年02月16日-02月20日 完成论文修改工作
20xx年02月21日-03月20日 定稿、打印、装订
20xx年03月21日-04月10日 论文答辩
本科毕业论文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人民币升值对中美贸易的影响
经济管理学院教务办公室制
目 录
1、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2、毕业论文指导日志
开题报告
一、选题依据(目的、意义、学术价值、国内外研究现状、学术准备情况、研究思路及方法)
(一)目的、意义
中美贸易的巨额顺差一直是中美贸易的核心问题,也是导致两国贸易摩擦的主要诱因,从1993年至今,中国对美国的货物贸易一直处于顺差状态。2003年至2015年间,中美贸易的顺差数额保持着快速的增长速度,2015年顺差额为1142亿美元,增幅达到了41.5%。截至目前,2015年中美双边货物贸易总额为3853.4亿美元,同比增长29.2%。美国就汇率问题不断向中国施压,要求人民币大幅升值,以缓解美中贸易顺差。因此,人民币汇率的变动对我国的贸易收支究竟能产生多大的影响,以及当前条件下,人民币升值对中美贸易有什么影响,成为我们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本文就通过理论和实践结合的来研究此问题。
本课题所研究的问题是学术界的热点问题,是对经典经济学理论在实践应用的检验,具有很强的实践指导意义,而一个客观、准确的结论,对于解决当前通货膨胀问题,平衡内外部经济的意义不言而喻。美国在世界贸易体系中举足轻重,而且美国历来是我国的主要贸易伙伴,也是我国重要的贸易顺差来源国,所以对影响中美贸易因素的研究,具有一定的价值。
(二)学术价值
从研究角度看,本文选取时间段为中国加入WTO至今的相关数据,数据及时,全面丰富,而且真实,现实意义强,不局限于某一时期,而且不是就出口与汇率进行笼统的考察,而是利用对比的方法,分正、反两面对人民币升值对贸易收支的影响进行分析,所以较同类文章深入。
从研究方法看,本文采用经济学中的各种相关方法进行分析研究,所以研究结果可信度较高。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1. 国内关于人民币升值对中美贸易的影响的研究
中美贸易的巨额顺差一直是中美贸易的核心问题,该问题一直是学术界的热点研究课题,国内外研究学者们对人民币汇率波动对中美进出口贸易的影响的问题也有诸
多研究成果。
卢向前、戴国强(2015)运用协调向量自回归的分析方法,对1994-2003年人民币对世界主要货币的加权实际汇率波动与我国进出口之间的长期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表明人民币实际汇率波动对我国进出口存在着显著的影响,在我国马歇尔泰勒条件成立。
伍楠林、 钟晓兵(2015)利用2015年8月到2015年2月的月度数据,运用ADF检验、格兰杰检验,并构建最小二乘回归和误差修正模型,分析人民币实际汇率与国际收支中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人民币实际汇率升值对中国向美国出口有较大负面影响;而对中国从美国进口的拉动作用不大。
钟永红(2015)运用时间序列中的协整分析,并构建向量误差修正模型,研究后得出人民币升值对中美贸易顺差有不良影响。
曾译莹用1991-2015年年度与半年度数据进行了回归模型的构造及检验,论证了马歇尔-勒纳条件在中国并不成立,利用汇率解决中美贸易争端并不适合,并给出了应对人民币升值的政策建议。
2.国外关于人民币升值对中美贸易的影响的研究
Rose(1991)利用Ender-Granger方法对美、英、德等国的1974――1986年的数据检验表明这些国家的进出口与实际汇率以及国内外产出之间不存在协整关系,马歇尔-勒纳条件并不满足。
Donal Kummer,Hung-Gay Fung和Jian Zhang(2015)通过实证分析,认为人民币升值并不能改善美国不断增加的账户赤字,中国的初级产品和制造产品的产出将会增加,能源产品和服务业将受到不利影响。
Silvana Tenreyro(2004)采用1970-1997年的数据专门研究了名义汇率变动对贸易收支的影响,结论是名义汇率的波动对贸易收支没有显著影响。
利马等(2015)则认为人民币升值既能帮助中国减少贸易顺差,同时也能促进中国国内经济更为平衡地发展。
Beak Saangjoon(2015)使用1986年第一季度到第二季度的季度数据,运用协整向量回归分布模型检验中美双边实际汇率对两国间贸易的影响,研究表明,以1994年一季度为分界线,在此之前人民币升值1%时中国对美国的出口降低了约1.7%,在此之后美元贬值1%时美国对中国的出口提高了约0.4%。
Rose&Andrew(2000)对1970-1990年186个国家的数据分析发现名义汇率波动对贸易收支有一定负面影响。
Miller(2015)认为,政策变化导致的贸易盈余增加将会改变实际汇率,然后增加储蓄和投资之间差额,再改善经常账户收支。
(四)学术准备情况
确定论文题目后主要做了以下准备工作:
1.搜集并记录与该课题相关的最新、最真实的数据及有关的'政策信息。
2.确定研究方向和思路,查阅相关书籍、期刊,并且浏览相关网页,从中摘抄相关理论与模型数据,以备论文需要。查阅的书籍有《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人民币新的升值压力》、《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背景及展望》、《中美经贸关系》、《中国对外贸易政策的政治经济分析》等。
3.在人民网、现代商业网等知名网站下载查阅优秀论文作为参考。
4.在老师的知道下,列出论文提纲。
(五)本选题研究思路及方法
1、研究思路:本文围绕着人民币升值对中美进出口贸易的影响分析这一中心议题,首先,对人民币汇率上升的现状进行分析,其次, 应用现有数据、模型将中美两国的进出口贸易情况进行简述,再次,通过正反对比对人民币升值对中美贸易的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进行了阐述,最后,对全文进行总结并提出对策建议。
2、研究方法:
(1)实证分析法。 运用人民币汇率与中美两国进出口贸易、GDP等相关数据说明人民币汇率与中美两国进出口贸易之间的关系,尽可能应用现有的较全面的模型、数据。
(2)规范分析法。
(3)政策分析法。
二、论文结构框架
(一)论文提纲
摘要:中美贸易的巨额顺差一直是中美贸易的核心问题,也是导致两国贸易摩擦的主要诱因。人民币汇率的人为低估被认为是中美贸易产生顺差的主要原因,美国就汇率问题不断向中国施压,要求人民币大幅升值,以缓解中美贸易顺差。本文在分析
人民币升值的背景及原因的基础上,结合实际论述了人民币升值对中美贸易正反两方面的影响,并就如何应对人民币升值促进中美贸易的发展提出了一些意见。
关键词:人民币汇率;中美贸易;贸易顺差
一、引言
二、人民币升值与中美贸易现状
(一)、人民币升值概述与原因分析
(二)、中美贸易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三、人民币汇率上升对中美贸易的影响
(一)人民币升值对中美贸易的正面影响
(二)人民币升值对中美贸易的负面影响
四、政策建议
(一)对市场因素的建议
(二)对非市场因素的建议
(二)参考文献
[1] 黄基伟,于中鑫,中美贸易逆差与人民币升值的悖论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2011(3).
[2]占 俊:人民币实际汇率波动对中美贸易收支影响的实证分析,厦门大学硕士学位论文[J],2015(4).
[3] 伍楠林,钟晓兵,中美国际收支关系实证研究:以人民币汇率变动为视角[J],际贸易问题[J],2015(10).
[4]孟繁业.人民币汇改后升值对我国目前资本市场及对外贸易的影响.网络财富
[J],2015(1).
[5]魏 巍:论我国实际汇率对贸易收支的影响――基于中国与美日双边贸易关系的研究[J].天津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5(5).
[6] 刘力臻,郑捷.人民币升值的进出口需求弹性分析[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1).
[7]钟永红.人民币汇改对中美贸易收支影响的实证分析.统计观察[J],2015(9).
[8]曹 瑜.汇率制度改革以来实际汇率升值对中美贸易影响的实证研究[J].世界经济研究,2015(7).
[9]陈平,熊欣.进口国汇率波动影响中国出口的实证分析[J].国际金融研究,2002(6).
[10](美)保罗・克鲁格曼.萧条经济学的回归[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11]谢智勇,徐璋勇等.亚洲金融危机以来人民币汇率和进出口贸易增长之间关系的实证分析[J].国际金融研究,1999(7).
三、论文写作安排
2011年10月―2011年11月初:收集资料。重读作品,确定论文题目,查阅相关资料。
2011年11月―2011年12月中旬:在老师的指导下,拟定写作提纲和开题报告。 2012年1月―2012年3月下旬:论文修改。听取老师意见,撰写论文初稿,并交指导老师评审。
2012年4月――:定稿。
四、审核意见
指导教师意见:
1、通过
2、完善后通过
3、未通过
指导教师(签字)
年 月 日
系主任意见:
1、通过
2、完善后通过
3、未通过
系主任(签字)
年 月 日
学院意见:
1、通过 2、完善后通过 3、未通过
院长(签字)
年 月 日
推荐专题: 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论文开题报告格式 开题报告与论文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