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文学论文开题报告(优秀范文三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千文网还可以找到更多《文学论文开题报告(优秀范文三篇)》。
题目:新闻写作中文学素养的重要性
摘要:俗话说,腹有诗书气自华。在新闻写作中,在人际交往中,不经意间的引经据典,而且又是那么恰到好处,不仅让人刮目相看,而且使我们的文章和语言更加有神采、有感染力,我们的情操也必将得到更好的陶冶。
关键词:文学素养;新闻写作
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翻译家严复提出,翻译作品要做到“信、达、雅”,所谓“信”,就是翻译的内容要忠实于原文;所谓“达”,就是翻译的文辞要通顺、畅达;所谓“雅”,就是翻译要有文采。严复提出的“信、达、雅”这一原则,可以说是评价翻译水平高低的“三字真经”。与此精神实质相通且值得借鉴的是,新闻写作其实也把这一准则作为暗自遵循的重要原则。我们可以把新闻的真实性称之为“信”,这是新闻的生命线;把新闻的让事实本身说话,交代清楚新闻的人、事、时、地、因果、意义等要素称之为“达”;那么,新闻写作中作者扎实的理论功底、驾轻就熟的行文风格和丰富的文学素养则可称之为“雅”了。至于理论功底和行文风格,这和记者本身的资历和水平有关,笔者不便赘述,笔者这里主要谈谈所谓“功夫在诗外”的文学素养在新闻写作中的作用。
一、在标题制作中让人耳目一新,起到吸引读者眼球的积极作用
抗战时期,陪都重庆物价暴涨、产品偷工减料,连烧饼、油条也纷纷涨价。《新民报》编辑程大千将一条物价飞涨的新闻,仿宋词佳句“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拟了一条标题:“物价容易把人抛,薄了烧饼,瘦了油条”。这种出神入化的化用古诗词作为标题,既朗朗上口,又贴切生动,让人心领神会,过目不忘。试想,如果没有扎实的文学素养,这看似明摆着的新闻现象,这看似信手拈来的新闻标题,不知道要用多少字句才能概况准确、才能如此生动形象!2007年,笔者所处的毕节城市发展突飞猛进,城市变化日新月异。当年5月,在深圳打工10多年的七星关区市民魏鹏回到家乡,在东客站下了车后,竟不知怎样走才能到相隔两公里外的家。后来经过小小的折腾回到家后,他很有感触地说:“10年前离开家乡时是从老客车站坐车走的,现在有了新客车站,下车的那一刻都不知道该怎么走了,眼前的一切都变样了。”笔者得知这一新鲜事情后,随即找到了魏鹏,并以此为切入点,盘点了毕节近几年来的发展变化,然后很自然地借用宋代大词人姜夔的一句词“算而今重到须惊”作为报道的主标题,受到领导和读者的一致好评。在后来几年盘点毕节城市建设成就的另一篇深度报道中,笔者也很自然地借用毛泽东诗句“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作为标题,也受到好评。近年来,毕节房地产业迅猛发展,不仅为毕节带来可观的物质财富,而且也为当地群众的生活带来巨大变化。在首次举行的大型房开展中,一名外单位的记者经过认真采写,以《未来,从这里起步》为题,报道了这次房展的丰硕成果,其中就讲述了美国籍青年和他的中国女友在毕节买房的事。稿件正好遇到笔者当编辑,笔者认为标题不够响亮和全面,配不上报道的内容,于是便借用了辛弃疾的名句“东风夜放花千树”为题刊发。这样改,一是突出了新兴城市房地产业的迅猛发展,二是反映了在房展中所涌现出来的新鲜事让人耳目一新。果然,报道发出后,作者很惊喜地专门打电话给笔者讲到报道的良好效果,并心悦诚服地认同标题这样改起到的神奇作用。
二、在新闻报道中增强了文章的分量,使文章大气、生动、增色
好的文章,固然有其突出的地方。毛泽东同志的文章总是那么受人欢迎,因为他总是能够恰到好处地对名篇名句信手拈来,而且稍加改动为我所用。1939年7月9日,毛泽东在延安陕北公学送参训人员奔赴抗日前线时,将南朝梁代文学家江淹的《别赋》名句“春草碧色,春水绿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改成“春草碧色,春水绿波,送君延安,快如之何”,将低沉的离愁别绪转为快乐的送别,为抗日的义士壮行。笔者在2010年10月报道威宁自治县东风镇山体滑坡,因为政府提前安排,使当地老百姓免于灾害,让曾经因打击黑煤窑而使干群关系紧张的局面得到彻底改变。其中有这样一段:“7月23日中午,获救群众自发地在村民许幺仟家院子里宰羊煮酒,以此来感谢党委政府的救助。在简陋而丰盛的‘宴席’上,县长陈波看到几百人争相向镇村领导干部敬酒的动人场面时,禁不住热泪盈眶。他站上条凳激动地说:‘乡亲们,今天我真正认识了东风的各族群众,大家和党委政府是心连着心的!’国之兴也,视民如伤。一个把生命至上、人民为先的理念摆到最高位置的政府,怎能不赢得人民的崇敬和感激?然而,一度党群干群关系紧张的‘黑乌鸦’镇,到如今的鱼水情深是何等艰难!”文章中引用的“国之兴也,视民如伤”,语出《左传哀公元年》,意思是国家的兴起,是把百姓如同受伤者一样加以抚慰。这样一引用,既增强了文章的分量,又使文章生色。记得2012年毕节各地大旱,灾情突出,笔者在做《大旱之年的反思》系列报道时,在“水利”篇《生命之源的渴与望》中反思水利建设的不足和提出希望时,很自然地引用了“水利兴则天下稳,天下稳则民心安”来作为结尾,既水到渠成地总结全文,又“师出有名”地嫁接权威,受到领导和专家的好评。笔者在新闻写作中,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引用古代诗文或名家名句,这得益于笔者对古典文学的钟爱,当然,这让笔者受益匪浅。
三、有意识地培养对古典文学的兴趣,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浩如烟海的名家名篇中,有写景抒情的,有托物言志的;有论述做人做事的,有论述做学问的。这些好词佳句,不仅能陶冶情操,让人爽心悦目,而且流淌着中华文化的血脉。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自觉地提升对古典文化的修养,汲取古典文化的营养精髓,不仅能增强自己的业务能力,更好地从事本职工作,而且也是作为一名文化工作者对中华文明责无旁贷的传承。那么,怎样提高自身的文学素养呢?首先,必须树立强烈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平时和一些记者闲聊时,有的对古文化古诗词等知之甚少,更有甚者认为与己无关,文学素养一片空白。这看似很平常的事,其实是很不正常的。希特勒曾经叫嚣过:“要消灭一个民族,首先要瓦解它的文化;要瓦解它的文化,首先要消灭承载它的语言。”因此,对于一名新闻工作者,继承和捍卫好自己的民族文化,必须要有“舍我其谁”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其次,要培养对古典文学的良好兴趣。兴趣都是靠培养的,只要持之以恒,当我们在“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而无法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述自己的感受时,我们不妨查查相同背景或意境下古人是怎样来表达的。比如“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比如“明日望乡处,秋山又几重”……等等。时日久了,自然就成了习惯,自然就培养起兴趣来。当然,这种高雅的兴趣无疑会让人得到意想不到的好处。俗话说,腹有诗书气自华。在新闻写作中,在人际交往中,不经意间的引经据典,而且又是那么恰到好处,不仅让人刮目相看,而且使我们的文章和语言更加有神采、有感染力,我们的.情操也必将得到更好的陶冶。
参考文献
1、中国当代文学视域中的新移民文学洪治纲中国社会科学2012-11-10
2、英语文学体验阅读READ教学模式建构研究黄远振; 兰春寿; 黄睿外语界2013-02-25
开题报告是毕业论文研究的前瞻*计划和依据,是监督和保*论文质量的重要措施。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汉语言文学*论文开题报告,和大家一起分享。
一、 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一)课题研究来源
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类型相关的题目,本人很感兴趣,于是确定选择该题。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
本文通过对中象征主义,来叙述中文明与自然的冲突。
(三)课题研究的意义
艾米莉勃朗特是英国维多利亚时期着名小说家和作家,是着名的勃朗特姐妹之一, 也是三姐妹中最具天赋的一个。她一生只写了一部小说,但是这部伟大的作品却使她扬名于世。通过,艾米莉勃朗特以维多利亚时代为背景,通过写两个截然不同的家族,三代人之间的爱恨情仇,充分表现了维多利亚时期文明和自然之间的冲突以及怎样反映了艾米莉勃朗特对自然的偏爱。小说中自然和文明冲突不断,艾米莉勃朗特在小说中多次运用对比和象征来表现此冲突,例如,呼啸山庄和画眉山庄的冲突,凯瑟琳两种不同的爱情观的冲突。这种冲突正是基于艾米莉勃朗特对自然异于常人的热爱和当时现代文明盛行的背景。英国文学史上着名的三姐妹从小生活在荒原上,自然在她们心中是神圣之物,这点很像新英格兰超验主义的观点。并且英国浪漫主义时期沃兹沃斯和柯律利治等着名诗人影响,自然,情感和哥特式元素在艾米莉勃朗特的作品中都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且,艾米莉勃朗特生活在物欲横流的维多利亚时代,当时的人们以自然之情为基础的生活受到现代文明的激烈冲击。作为维多利亚时代批判现实主义的代表人物,艾米莉勃朗特看到了现代文明带来的种种罪恶,内心更加执着于对自然的喜爱。 因此,要想真正读懂这部伟大的着作,就必须要了解小说中艾米莉勃朗特对自然和文明的观点。只有了解艾米莉勃朗特对自然和文明的态度,才能真正明白在这爱恨情仇下有着更深刻的寓意-人类生活应该顺应自然和本*。通过中自然和文明的从图矛盾,由此来叙述中回归自然的观点。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内研究现状
1。陈茂林从艾米莉勃朗特所受的自然的影响来分析,他的认为是一部自然颂歌。小说中自然有着独特的作用,它使人精神放松,包容所有人,它似乎是一个有血有肉的灵魂,分享着人的痛苦和换了。作品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深深热爱,同时也反映了自然和文明的冲突和矛盾。 叶利荣则在其一文中提出:艾米莉勃朗特在小说中塑造的两个富于*和叛逆的人物形象--希斯克里夫和凯瑟琳,展示了他们在迷失之后寻找自我回归的艰难历程表现了处于自我冲突中的人的内心世界。他们充满抗争的一生是生命个体追寻自我历程的真实写照。
2。 王宏洁则在中认为,自然和文明的冲突矛盾也就是中的其中一个重要主题。自然,要求人们生活需要顺从内心情感和自然本*,得到自然错给予的舒适和自得。而文明,则是不同于自然的一种新的生活方式,要求人们生活遵从道德和理智。文明由此带来了物欲横流的社会以及追逐自身利益的人类,因此纯净自然之人被文明所污染。而自然不会随着文明的出现和进步消失,自然会一直存在。所以自文明诞生开始,文明和自然的冲突就不断。
(二) 国外研究现状
1。英国着名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在一九一六年就写过一文。她写道:当夏洛蒂写作时,她以雄辩、光*和热情说我爱,我恨,我受苦。她的经验,虽然比较强烈,却是和我们自己的经验都在同一水平上。但是在中没有 我,没有家庭女教师,没有东家。有爱,却不是男女之爱。艾米莉被某些比较普遍的观念所激励,促使她创作的冲动并不是她自己的受苦或她自身受损害。她朝着一个四分五裂的世界望去,而感到她本身有力量在一本书中把它拼凑起来。那种雄心壮志可以在全部小说中感觉得到--一种部分虽受到挫折,但却具有宏伟信念的挣扎,通过她的人物的口中说出的不仅仅是我爱或我恨,却是我们,全人类和你们,永存的势力这句话没有说完。
2。英国进步评论家阿诺凯特尔(arnold kettle)在一书中第三部分论及十九世纪的小说时,他总结说:以艺术的想象形式表达了十九世纪资本主义社会中的人的精神上的*、紧张与矛盾冲突。这是一部毫无理想主义、毫无虚假的安慰,也没有任何暗示说*纵他们的命运的力量非人类本身的斗争和行动所能及。对自然,荒野与暴风雨,星辰与季节的有力召唤是启示生活本身真正的运动的一个重要部分。中的男男女女不是大自然的囚徒,他们生活在这个世界里,而且努力去改变它,有时顺利,却总是痛苦的,几乎不断遇到困难,不断犯错误。
三、 课题研究内容及创新
(一)课题研究内容
艾米莉勃朗特在中多次运用象征主义,例如,呼啸山庄和西斯科拉里夫与儿时的凯瑟琳代表自然,他们崇尚自由,顺应自然和暴风雨似的生活原则而与呼啸山庄对立存在的画眉山庄以及林顿家庭则代表文明,他们彬彬有礼,服从一切社会原则。自然和文明表面风平浪静一直到西斯克里夫和凯瑟琳偶然闯进画眉山庄,于是冲突不断。凯瑟琳的自然之情开始受到文明的真正挑战,她开始背叛自己的内心情感,越来越像淑女,最终她舍弃对西斯克里夫的真爱嫁给埃德加林顿,表面上文明占取了绝对优势。但是婚后的凯瑟琳被内心的自然之情折磨致死。而西斯克里夫也因为凯瑟琳的背叛自然*扭曲到极端,他变成了复仇的恶魔。文明的侵犯使人*扭曲,约束人的真实自然之情,造成了悲剧。尽管文明带来了进步,但是文明却扼杀了人*。最终,艾米莉勃朗特让西斯克里夫在死前打开阻碍之窗 -文明,让两人的游魂在荒野间游荡。种种表明艾米莉勃朗特对两人爱情的同情以及要求人顺应人*,重返自然的思想。 本选题拟从三个部分加以阐述:
1。 自然和文明的定义
2。 自然和文明的较量: a。自然和文明的象征:呼啸山庄和画眉山庄;西斯克里夫和林顿及其哈的顿 b。自然和文明的斗争:凯瑟琳的爱情选择和西斯克里夫的疯狂报复导致人*的扭曲
3。 结论 人应该顺从自然,归顺自然。文明的侵犯使人*扭曲以及给人带来毁灭*的灾害。
(二)课题研究创新
本文主要通过对中象征主义的运用,来解析自然和文明的冲突。艾米莉勃朗特不仅塑造两个截然不同的庄园,分别代表自然和文明,还赋予住在两个山庄中类似他们山庄的*格,通过他们的对比以及他们交织时所产生的矛盾分歧来说明自认和文明之间的对抗。
四、课题的研究方法:
本选题拟采用多种研究手法,然后再结合定*分析研究法、综合查找法、归纳法、翻译法、文献综述法、文献检索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加以详述。主要包括: 1、定*分析法:根据主观的判断和分析能力,推断出事物的*质和发展趋势的分析方法。 2、归纳法:通过许多个别的事例或分论点,然后归纳出它们所共有的特*,得出一般*的结论。 3、文献法:即历史文献法,就是搜集和分析研究各种现存的有关文献资料,从中选取信息,以达到某种调查研究目的的方法。 4、文献综述法: 即针对某个研究主题,对与之相关的各种文献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对所负载的知识信息进行归纳鉴别,清理与分析,并对所研究的问题在一定时期内已取得的研究状况,取得的成果,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的趋势进行系统而全面的叙述,评论,建构与阐述。其中,确定一个研究主题,收集整理专题文献,阅读与挖掘文献内容,清理与记述专题研究状况,建构与阐明专题研究发展趋势。
五、 研究计划及预期成果
(一)研究计划
4月15日-4月18日:指定论文指导教师,学生选定题目
4月19日-4月25日:完成任务书部分和开题报告
4月26日-5月12日:完成论文第一稿
5月13日-5月22日:完成并上交论文第二稿
5月23日-5月31日完成论文三稿(5月31日上午11点之前上交,以便答辩老师阅读),指导教师分组阅读论文,师生做好答辩准备
6月1日-6月9日:论文答辩(答辩后,学生对教师提出的意见要及时修改,以便装订论文终稿)
6月10日-6月12日:二次答辩及论文装订、成绩评定。
(二)预期成果
按照规定的时间和进度提交一份具有一定的理论或应用价值的,字数在5000英文 单词左右、英美文学方向的的学术论文。
六、 参考文献:
[1] bronte emily。 wuthering heights [m]。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9。
[2] cecil, david。early victorian novelists: essays in revaluation。 。 1934
[3] 艾米莉勃朗特(emily bronte)着,方平译。呼啸山庄[m]。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1
[4] 夏洛蒂勃朗特(charlotte bronte)着,宋兆霖译。勃朗特两姐妹全集[m]。 河北教育出版社, 1996
[5] 陈茂林。 --回归自然 返璞归真的生态批评 [j]。 外语教学。 2007(01):69-73
[6] 栗华。 野孩子的爱与恨--对意象和主题的一种阐释[j]。 北方论丛。 2001(6):80-83
[7] 裴双。 --人类应有的前行姿态论对野*与文明的取舍 [j]。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04):80-85
[8] 邵旭东。 何以写出?--也谈艾米丽勃朗特创作源泉问题[j]。 外国文学研究。1996(04):77-81
汉语言文学本科论文开题报告
在日常学习和工作中,大家都跟论文打过交道吧,论文是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还是对论文一筹莫展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汉语言文学本科论文开题报告,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论文题目:《近六年严歌苓小说中有关的综述》
一、选题研究目的意义
随着影视产业的发展推动,视听艺术的推进,著名海外华人严歌苓成为引导文学与影视剧潮流的代名词。当今的社会是一个充满了大量知识泡沫的快餐式时代。网络的应用和大批量的搜索引擎的
出现,几乎可以使每个人在几分钟之内变成知识丰富的学者。在这种貌似知识繁荣的“快”时代中,一部好的、具有长久可读性且深具文学意义。作品就显得弥足珍贵了。
纵观严歌苓三十多年的生涯,她绝对算得上是一个多产的作家,但在细品之后,我们却能感受到她创作的诚意。她曾在一次采访中谈到过:“我觉得自己的创作就是厚积之后的瞬间爆发。”正如陈思和所说,严歌苓天生有着一副敏感又纤细的心:幼时良好的文化氛围的熏陶为她打下扎实的文学基础;**时代的经历和二十多年的移民生活体验,又为她提供了省视历史和自我的独特场所;特别是东西方文化相互杂容和猛烈的冲击,又赋予了严歌苓清醒的写作视角。平日生活的体验和素材的累积,使移民后的严歌苓的创作相较于国内初期创作的局限性,更具有丰蕴的艺术价值。严歌苓努力地在她的小说创作中实现着东西方文化的交流;移民作家的身份也使她将这两种毫无关联的文化运用自如:她以西方文化自文艺复兴以来的“人性”观念来回望母国的社会和文化,又以东方传统文化来建构海外的'移民群体。因而,在中国当代作家对传统人性、命运和历史的创作中,严歌苓有着不容被忽视的独特地位。
基于此,本人选择对近六年严歌苓的小说中的女性研究进行整理,试图透过外在文本,运用文化、历史以及叙事学知识对研究严歌苓的女性的作品进行细致的梳理。
二、提纲(研究内容与思路)
本文的基本思路与方法:
严歌苓是一位充满才气的作家,也是颇有争议的人物。因为边缘身份(局外身份)与双重视角的反观,为中国当代文坛提供了一个个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在中国当代文学版图中确立了自己独特的位置。论文总的思路是总—分—总的思路,概括起来,本文研究的具体理路具体阐释如下:《近六年严歌苓小说中有关女性研究的综述》一文共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女性形象的分析研究,主要包括地母式女性、对海外华人女性的书写、女性角色的边缘化等三个方面。第二部分是女性书写背后的深层次意蕴的研究,
主要包括女性身体书写、女性的身份建构的两个方面。第三部分是其他作家笔下的女性与严歌苓笔下塑造的女性比较,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严歌苓与不同移民作家笔下的女性比较,另一方面是严歌苓与外国作家笔下的女主人公的命运悲剧比较
三、主要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吕红(美国):海外新移民女作家的边缘写作及文化身份透视.华文文学.20xx.1.(总第78期)
[2]朱育颖:河流意象:大河之女新世纪的跨域书写.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xx年第2期(总第233期)
[3]滕威:怀想中国的方式— — —试析严歌苓旅美后小说创作.华文文学.20xx.4(总第51期)
[4]陈瑞琳(美国):冷静的忧伤—从严歌苓的创作看海外新移民文学的特质.华文文学,20xx.5(总第58期)
[5]并不柔弱的话语:女性主义视角下的20世纪英文文学/刘岩等编著.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xx.10
[6]流散与回望:比较文学视野中的海外华人文学/饶凡子主编.--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xx.1
[7]张翎:《金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xx年版
[8]Thomas Hardy.Tess of the d’Urbervilles[M].珠海:珠海出版社,20xx.
[9]戴雪红.他者与主体:女性主义的视角[J].南京社会科学,20xx.
[10]严歌苓.陆犯焉识[M].作家出版社,20xx.
[11]张舒.波伏瓦与女性主义[D].外语与外国语学院学报,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