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报告总结 > 活动总结 > 详情页

小学生春节活动总结(推荐3篇)

2022-03-29 12:42:04

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生春节活动总结(推荐3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千文网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生春节活动总结(推荐3篇)》。

第一篇:小学生春节活动总结

为活跃节日期间未成年人文化氛围,我校结合自身实际,以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以及读书活动为抓手,整合各方资源,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相关活动,现总结如下。

一、加强领导,广泛发动

我校结合学校实际,利用多种宣传形式,宣传开展本次寒假主题活动的重要意义。在放假当天组织各班认真学习本次主题活动方案,明确活动的意义和具体活动内容。并结合“寒假生活倡议书”,让家长和学生一起明确活动的意义,增强对此项活动的重视。告知家长们利用传统节日,对孩子进行文明礼仪、传统美德和感恩励志的教育,最大限度的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和家长的支持力度,为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形式多样,内容丰富

1、举行了一次国旗下讲话。以“我们的节日--春节”为主题对全体师生进行了教育讲话,向全体学生发出倡议,号召同学们扎扎实实搞好活动。

2、体验民俗,热爱传统。我校围绕“除夕、春节、元宵”这些节日,要求学生参与有趣生动的年庆和民俗活动,引导广大未成年人进一步认同传统、尊重传统、弘扬传统。学生们在假期中

学习节日文化,搜集节日资料,参加民俗活动,深入了解春节、元宵节的文化内涵。我校还结合实际组织学生在春节期间开展“我为家里写春联”活动,并在开学第一节班会上展示自己收集或是编写的春联,引导未成年人学习欣赏春联、创作春联、书写春联。

3、以“我们的节日――春节、元宵节”为主题,学校进行了关于春节的作文、手抄报等活动。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学生们对于传统节日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和认识。

4、开展“学会感恩、奉献温暖”美德实践活动。全校同学利用寒假休息时间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多与父母沟通交流。如记录父母的生日和年龄,为辛劳的父母洗一次脚,敲一次背,擦一次皮鞋,道一声“新年快乐”……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节约每一滴水、每一张纸、每一度电、每一粒米,合理使用我们的压岁钱,不乱花零钱,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学生懂得了要力所能及地帮助家长做些些家务,主动帮助老人做些事,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此次活动意义显著,它丰富了青少年精神文化生活,激励了他们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增加了传统节日文化氛围,更好地体现了传统节日的魅力和时代感。今后我们要继续做好这项活动,不断掀起活动的高潮。

第二篇:春节慰问老人活动方案

春节慰问老人活动方案

春节慰问孤寡老人活动方案及总结

一.活动概括

1.活动主题:

“青春暖夕阳,关爱促和谐”——关爱老人

2.活动目的:

1)开展“关爱老人”敬老院义务劳动社会实践活动,加深学生对新时代的新雷锋精神的认识和理解,学习实践新时代的新雷锋精神。

2)增强共青团员责任意识,弘扬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体现新时代青年的人文关怀。

3)增强同学们的道德素质修养,增加社会责任感,培养大家的爱心,让大家更了解社会弱势群体,关注着庞大而特殊的群体,从中学会关爱,学会感恩。

4)唤起社会的老龄意识,保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强化对老人尊敬关爱意识。

5)丰富大家课余生活,多做有意义的事情。

3.具体活动时间及安排:

1)时间:2016年1月17日

2)地点:xx养老院

3)参加人数:11人

4)参加人员:七年五班团委人员及团内积极分子

5)活动内容:

①发放水果、瓜子、袜子等慰问品,对老人进行探问,使现场被温情所包围,让老人感受到社会对他们的爱护与关怀,让他们的晚年生活增添快乐与温馨。

②活动结束后,参加者与老人告别,并合影留念。

二.总结活动

1.活动注意事项:

1)严格遵守纪律,听从调配;

2)活动中,剩余经费保管在团支书手中,做为下次活动的经费;

3)对待老人要做到“三心”:热心、耐心和细心。

2.活动后感受:

“尊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作为新世纪的初中生,更有责任和义务发扬这一传统美德。这次活动提高并培养了同学们的社会实践能力和社会公德意识,明白了很多道理:不仅仅知道占有,而是懂得了珍惜,懂得了用心去温暖他人,拥有了一颗感恩的心。

这次活动让我们深深感受到“孝心无轻疏世间高龄皆父母,年老不孤独天下晚辈尽儿孙”。今后我们一定会多进行这样的活动来提高同学们的尊老意识及实践能力。

2016年春节慰问老人活动方案

关爱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为倡导关心老人、照顾老人、爱护老人的道德品行,拟在201x年春节期间,在我村开展春节慰问老年人活动。希望通过此次慰问活动,使老年人体会到社会大家庭的关怀和温暖,同时体现年轻一代

对老年人的关怀和感恩,更希望把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思想传承给下一代,努力营造大爱珍田、尊老爱老、传递真情的良好氛围。

一、活动主题

情系珍田,关爱老人。

二、慰问时间

201x年2月17日(农历12月29日)下午。

三、慰问对象

年满80岁及以上(1935年12月31日)且目前仍居住在XX村的老人。

四、慰问物品

每人发放大米一袋、花生油一桶及红包100元。

五、慰问资金来源

本着关爱互助的精神,由XX村社会各界人士自愿捐助,每人捐款金额不少于300元(在校学生不设下限,重在参与)。

六、活动方式及内容

1.组织人员到老人家中走访慰问,与老年人谈心聊天、沟通交流;

2.树立“关爱老人”先进典型,如新火宗亲,精心照顾瘫痪双亲十多年,无怨无悔,精神可佳,令人钦佩,值得赞扬,专门发放慰问金XXXX元。同时,邀请连火宗亲为少年一代现场授课,讲述尊老爱老、“百善孝为先”的人生哲理;

3.召开座谈会,讨论筹备成立“珍田村关爱老人基金会”

(章程附后)相关事宜。

七、其他事项

1.春节慰问老人活动相关工作由苏XX、苏XX、苏XX、苏XX、苏XX等宗亲负责;

2.慰问资金由 宗亲管理;

3.愿意参加春节走访慰问老人活动的人员,请于201x年2月17日(农历12月29日)中午12点前到珍田村部集中;

4.愿意捐款的人员,请于201x年2月17日12点前向 苏XX宗亲办理捐款手续;

5.活动结束后,务必将捐款人及金额张榜公布,并将慰问人数及金额等明细账目向捐款人进行通报。

第三篇:社区老人春节活动总结

为推进乡村文化工作繁荣发展,在春节来临之际xxx社区高度重视,以贴近生活,贴近民生,娱乐生活,启迪思想为总指针,在全乡范围内开展了“龙腾虎跃闹新春,龙马精神进万家”主题活动。自活动启动以来,我乡结合实际,突出地域特色,坚持“健康有益、小型多样、广泛参与、寓教于乐”的原则,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系列文化活动,受到了广大农民群众的广泛参与和热情欢迎。现将活动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精心策划,营造浓厚的节日氛围。

为全力做好春节文化活动,突出地域特色,确保活动有组织、有声势、有效果,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结合我乡实际,下发了《20xx年关于开展春节文化活动的安排意见》,制定了详细的活动方案,成立了由乡政府乡长任组长、相关负责人为成员的活动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对春节文化活动的指导和引导,切实加强领导,认真抓好活动组织实施,有效地保证了文化活动在我乡的顺利开展。同时在全乡范围内加强宣传报道工作,充分发挥主要媒体的宣传作用,对迎新春文化活动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宣传报道,充分展示我乡群众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自豪心态和奋发进取的时代风采,烘托出积极向上、喜庆热闹的新春文化氛围。

二、丰富活动内容,创新载体,文化活动精彩纷呈。

一是举办机关干部联谊会。20xx年12月25日晚8:30在乡多功能文化活动室举办机关干部联谊会,各驻村单位、乡集镇的人民群众共100余人参加。联谊会上唱歌、歌舞,小品、趣味游戏等形式多样,使得全机干部度过一个欢乐、轻松、丰富的联谊会。

二是举办传统社火汇演。按照全县春节文化活动整体安排,结合传统特点,我乡组建了以秧歌队、太平鼓队为主的70人的迎春社火队,春节期间在全乡范围内进行社火拜年表演并参加全县春节社火汇演,共演出30余场次,观看群众7000人次。大幅度地提高春节文化活动的水平和吸引力。

三是举办“全民健身”文体活动。在春节期间,各村积极组织文艺骨干排练文艺节目举行巡回交流演出。全乡共开展交流演出12场次,演出节目32个,观看群众2400余人。通过交流,极大了丰富演出形式,提高了各村文化建设水平。

四是举办“新农村、新风尚”文体活动。在春节期间,各村充分利用各自的文化室及文体器材,组织群众开展象棋、扑克、牛九、乒乓球等健康文体活动,举办竞智竞技比赛、游艺活动和跨村组的联谊活动,扩大了群众参与面,进一步激发群众参与文体活动的热情,营造节日气氛。

五是开展“学在农家”读书活动。布隆吉乡4个行政村积极利用“农家书屋”文化活动阵地,开展各种形式的读书学习活动,并保证节日期间书屋的正常开放,促进广大群众学知识、用知识,度过了一个有意义的节日。

三、效果良好,影响深远,助力推进和谐建设。

春节期间,我乡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坚持把活跃基层、服务广大群众作为加强我乡文化建设、开展新春文化活动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广泛吸引了农民群众积极参与到迎春文化活动中来。通过开展一系列体现春节传统文化、具有我乡特色的活动,即弘扬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又充分展示了我乡群众奋发进取的时代风采,有力地推动了我乡文化建设,用先进文化引领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让广大群众过上了一个祥和喜庆、热闹安康、文明和谐的春节!

推荐专题: 教研活动总结 文体活动总结 老人春节活动总结

相关推荐
本站文档由会员上传,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发送邮件至89702570@qq.com联系本站删除。
Copyright © 2010 - 千文网移动版
冀ICP备20200271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