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报告总结 > 调查报告 > 详情页

流动人口管理工作总结

2022-05-05 23:39:14

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流动人口管理工作总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千文网还可以找到更多《流动人口管理工作总结》。

第一篇:流动人口管理工作总结

xx年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工作在县计生局的指导帮助下,在xx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关心下,取得了可喜成绩。但是,xx年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工作依然严峻,流动人口管理工作是计划生育工作的一项重要且困难的工作。随着改革开放、市场经济体制的飞速发展,流出、流入人口增多,给搞好计划生育工作提出了难题。为了搞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工作,xx镇党委、政府在今年2月份专门召开了流动人口管理工作会议,并同镇、村级单位签定了相关的目标责任书,对各项工作指标都提出了具体要求,奖罚分明。

一、流动人口统计工作

镇计生办联遍人员下村同村级组织及村计生员一道对上半年的流动人口进行了全面彻底的摸底,并造册。且要求村计生员每季度把流动人口的变动情况报镇计生办。统计做到了不漏、不重、准确、及时。

二、流出人口办证情况

由于我镇流出人口多,管理区域大,镇计生办对外出人口进行宣传教育,并发出书面通知,要求限期办理。并将办证事宜下放村组织。

三、流动人口宣传工作

为了搞好流动人口管理工作,我镇计生办以宣传开头,利用广播、电视、标语等方式进行宣传。广播宣传每月一至二次;电视讲座每季度1次;书写标语24副;出动宣传车共计7架余次。

四、已婚育龄妇女寄回孕情证明情况

我镇已婚育龄妇女流出较多,为了更好地搞好“三查”工作,计生办制定了“已婚育龄妇女限期寄回三查证明的通知”每季度提前一个月就发放。对逾期未寄回证明的已婚育龄妇女按照《四川省计划生育服务协议》进行处理。截止xx年5月共计流出已婚育龄妇女1509人。寄回手续1265张,三查率84%。

五、流入人口验证及管理工作

xx镇地处唐巴公路段,与金堂县接壤,由于地理优势,所以流入人员较多。为了更好地管理,我镇组织公安、计生办人员对其进行了清理整顿。

xx上半年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为了更好地搞好xx年全年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工作,我们将宣传教育、经常性工作为主,搞好流入人口的技术服务工作,并制定一系列的措施。使流入人口在我镇管辖范围内能够遵守好计划生育政策、法规,使流动人口管理工作能在现存基础上更上一个台阶。

第二篇:流动人口管理工作总结

从开展流动人口工作以来,我乡计生办高度重视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市、县流管办下达的目标和要求,并结合辖县实际进行安排部署,严格按市、县流管工作的要求积极开展流动人口常态管理工作。

一、加强组织建设、建立健全机制

1、领导高度重视,责任明确。

把流动人口常态管理工作做为重点,成立了以主管领导任组长的流动人口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分别配备了专、兼职流动人口管理人员,设立了流动人口办公室,明确了各单位在流动人口管理工作中的职责和任务,做到责任到人,职责明确。

2、制定岳池县西板乡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方案和工作计划。

3、把流动人口推进工作经费纳入了街道预算,截止10月初我办共投入40000元进行流动人口工作的运行,进一步完善了流动人口各项规章制度,在经费上给予了充分的保障。使流动人口管理工作进一步走向正规化、规范化、信息化的管理轨道。

二、宣传,工作实施情况

1、大力宣传流动人口常态化管理工作和凡是属于有出租房屋的房主和单位应该依法纳税,积极配合协管员做好流动人口管理工作。二是制作横幅、展板在辖乡各院落和居民集中的乡域进行悬挂和流动宣传。三、发放流动人口宣传单。

2、办事处和派出所根据文件要求认真组织落实实施。认真落实"三查三见面"的要求,对辖乡内的流动人口出租房屋按照各自负责的片县,进行逐一细致的排查,对房屋信息逐一登记出租房屋的地址、房主信息、生产经营类别、承租人信息按照市流管办的要求登记在册,由街道居委会进行统一的汇总。

三、加强工作效率,夯实数据采集基础

1、强化处所配合协作。

针对流动人口工作开展中出现的问题开展的流动人口会议由办事处、派出所分管领导、综治办工作人员汇报进度,对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进行及时沟通,处所共同协商解决。

2、加强新老流动人口协管员的工作技能,提高工作效率。

3、针对工作难点,制定相应工作方式。

4、对采集到的表格,我乡流管办制定了严格的三级把关制度,所有表格先由各小组组长审核签字,最后交到乡流管办审查。审核工作由一名经验丰富的工作人员负责,对采集的调查表进行严格审核,有问题的表格及时通知采集工作人员进行整改和完善,尽量减少调查表的错误。

四、加强对信息采集表格审核和倒查

加强对采集的调查表进行严格审核,有问题的表格及时通知采集工作人员进行整改和完善,尽量减少调查表的错误。

五、进一步完善流动人口服务管理长效工作机制

1、加强服务管理组织建设。对村居进行统一规范,统一工作职责、工作流程和工作保障。

2、推行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巡查制度,落实专兼职协管员日常巡查责任、落实牵头责任的人员,强化日常督促检查。

第三篇:流动人口调研报告

流动人口调研报告

流动人口是社会经济发展进程中形成的特殊群体。目前王市镇人口流动的主体是农民,流动的主要方向是从农村流向城市,流动人口的范围和数量都是空前的。随着农村流动人口规模不断扩大,不仅为促进城乡经济发展和改变家庭生活状况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同时也为改变农民生活观念、生活习惯注入了全新的活力,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因此,加强农村流动人口这一特殊群体的管理,积极探索农村流动人口的发展出路,对激发社会创造活力、增加社会和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农村流动人口基本情况

随着城市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商品和要素市场的迅速发展,自主性迁移成为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式,迁移的地域结构也发生了变化,并形成了规模庞大的农村流动人口群体。

1、农村流动人口的特点分析

在外出半年以上的人口中,主要流向广东、上海、北京、浙江、江苏等地 ,女性外出规模和频率逐年提高,女性流动的主动性在加强。外出流动人口文化程度越来越高。

2、农村流动人口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流动人口一方面为流入地的经济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另一方面为流出地增加了经济总量,并且带回了新思想、新观念、新技术,不但为自己挣回了可观的经济收入,也带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二、农村流动人口管理现状

1、基本情况

流动人口的流动性、隐蔽性、复杂性带来了一系列管理问题。相当一部分从业和居所变动频繁、无有效证件、无固定住所、无固定职业。管理难度非常大。如果不正确处理好农村流动人口的管理问题,势必给户籍地和现居住地的社会稳定工作带来负面影响。为此,强化和探讨对农村流动人口的管理,是新世纪、新阶段各级综治部门面临的重大课题。在多年的流动人口管理实践中,王市镇综治办针对难点、突破难点,大胆探索,创新思路,重点抓好流入地、流出地之间的信息交流与协作,形成资源共享。

2、主要做法、成效及经验总结

(1)进一步加大政策的宣传力度。要充分发挥“两节”前后外出人口返乡的有利时机,进村入户对经常外流人员和有外出倾向的人员进行面对面的宣传。

(2)对外流未返乡人员,通过询问家属或亲戚掌握流入地信息,并及时与流出对象取得联系。针对我镇流动人员较多的特点,镇综治办在13个村分别成立互联责任区,并聘任村、组干部担任流动人口协管员,村、组干部是流出人口的直接管理者和联系人,我镇积极发挥其能动性、积极性,建立村、组干部包户联系责任制确保外出打工的农民工信息收集到位,随时保持联系,并建立流动人口信息平台,做到流出农民信息准确。全面形成了乡村组干部齐抓共管的流动人口新格局,使流动人口管理走上了科学化,规范化管理的轨道。

(3)倡导农民工回乡创业、建设家乡。介绍了2011年全镇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为他们提供就业创业途经和思路,指出未来王市镇政府将全心全意为农民工返乡创业提供主动、周到、真诚的服务。外出劳动力积累了一定的资金和经营管理经验,掌握了技术和准确的市场信息后,返回家乡走自主创业自主经营的道路,引进技术、注入资金、带来市场信息,并通过示范效应带动当地农业内部结构的变化。这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农业资本的形成,客观上有利于推动农业产业化的发展,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了重要保障,加快了农业工业化和现代化的进程。

(4)要充分发挥各部门职能优势,建立由综治委牵头,公安为主,工商、劳动、计生、民政、教育、卫生等部门组成,集管理、教育、服务职能于一体的流动人口工作平台。加强对流动人口的有效管理,坚持以人为本,积极为务工人员创造更好的生产生活条件,充分调动农村流动人口对城镇、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让他们在创造更多社会财富的同时,充分享受发展成果。各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优势,密切配合,共同参与,各司其职,齐抓共管,实现对流动人口的综合管理。

3、存在主要问题及原因

(1)农村流动人口加大了计划生育工作的难度。农村流动人口离开其原居住地,形成人户分离的局面,虽然计划生育部门都强调流动人口的婚育证明管理,但实际上婚育证明管理的效果不尽如人意。部分流动人口利用这一两地都管不到的“真空”机会超计划生育。

(2)农村流动人口对社会治安提出了新的课题。农村流动人口中不乏身无长技又盲目流动的,他们很难在城市中找到谋生的工作,这些生活无保障的人会迫于生计可能做出违法行为,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治安管理的难度和社会不稳定因素。

(3)农村流动人口的生产经营居住条件和环境往往十分恶劣,部分流动家庭对子女无暇顾及,或由于缺乏经济能力,其下一代极易被某些不健康因素感染。农村劳动力外流大多是有知识、有技能、素质较高的青壮年劳动力,性别上以男性劳动力为主,留在家里务农的多是老人、妇女、及小孩。对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留守老人的教育管理,也是我镇综治工作开展的一个重点。

4、群众评价及农民期盼

农村流动人口增加了农民的收入,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但流动人口的社会保障问题、流动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流动人口与本地居民的关系问题、农村流动人口对城市社区生活的适应问题,均为农民所期盼政府予以解决的问题。

三、对策分析和政策建议

1、解决农村流动人口管理问题的对策

对农村流动人口要准确掌握其动态,对将外出的流动人口要掌握其流入地信息,并及时与当地相关部门联系协查建立流动人口管理档案和反馈情况。建立全国统一的流动人口管理平台,及时了解动态和生活情况,加强对流动人口的有效管理,坚持以人为本,积极为务工人员创造更好的生产生活条件,充分调动农村流动人口对城镇、新农

村建设的积极性,让他们在创造更多社会财富的同时,充分享受发展成果。各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优势,密切配合,共同参与,各司其职,齐抓共管,实现对流动人口的综合管理,把流动人口的负面社会效应降至最低点。防止两地都管不到的“真空”状态的出现。

2、今后农村流动人口管理工作的政策建议

(1)要积极为人口流动创造宽松的环境。城市凭借户籍堡垒构建的住房、医疗、教育和养老等一系列排他性的社会福利,限制了农民参与工业化的权利,限制了城乡要素之间的流动。因此,要剥离与户籍制度相联系或以户籍制度为依托的就业、教育、住房、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政策规定,使得农民通过自由迁移来改变身份和分享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成果。

(2)要做好职业技能培训工作,提高转移农民的就业竞争力。农村劳动力素质较低是制约农村劳动力就业的长期因素,从根本上看,应该增加对人力资源开发的投入。要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增加对农村人力资源的投入和开发,全面提高劳动力素质。通过强化技术技能培训,努力提高农村劳动力的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增强转移劳动力的市场竞争能力。

(3)完善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我镇农村的社会保障刚刚起步,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这使得许多农村劳动力与土地始终保持着密切的关系,容易出现非农产业劳动力向农村和农业回流,造成就业的不稳定。而且较低的社会保障水平也制约着农村消费的提高。加快建立和完善城乡一体化社会保障制度,扩大

农民工工伤、医疗、养老保险覆盖面。

(4)建立专门针对农村外出劳动力的管理服务机构。要建立免费的为农村外出劳动力提供就业服务和咨询的管理机构,提供就业信息和指导。完善劳动力市场的运行调控机制,从主要依靠行政管理手段调控尽快过渡到主要凭借市场机制来调节。统筹农民工管理和当地城镇居民的管理,为农民进城打工创造宽松的坏境,帮助农民工实现公平的就业竞争,有效地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之后的在城市的稳定。

王市镇计生办

2015-01-02

流动人口调研报告2016-07-07 14:34 | #2楼

辖区内流动人口服务与管理工作在局领导的带领下,紧紧围绕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坚持服务与管理并重,积极落实各项工作措施,取得明显成效,为促进经济与社会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管理体系基本建立。成立了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由区委副书记任组长,区委常务副区长、区委公安分局局长、区委政法委副书记为付组长,区政法委(综治办)、组织、宣传、公安等21个单位为成员单位。领导小组下设专门办公室,抽调公安、劳动、计生等部门人员组成,政法委副书记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组织协调、指导督促、检查考核全区流动人口的日常服务管理工作。各乡镇、街道成立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本辖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流动人口200 人以上的社区设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中心,中心主任由社区主任担任,副主任在流动人口中产生。

(二)维权保障机制不断健全。全区建立了三级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网络,设立了流动人口维权服务中心,并开通了12345维权热线。乡镇(街道)在综治中心设立了维权站,社区由司-法-部门设立了法律顾问或联络员,公布了姓名和联系电话,极大方便了流动人口的法律维权咨询。中远、欧华等一批规模企业能依法与流动人口签订劳动合同,建立权责明确的劳动关系。劳动部门加大查处力度,及时调处劳资纠纷,并逐步完善流动人口的基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保障措施。全区工伤保险全面覆盖;船东互保全面覆盖下海渔民中的流动人口。船舶、建筑等高风险行业、高纠纷行业设立了保证金制度,维护了流动人口的合法权益。

(三)民主政治权利得到较好体现。2015年区委区政府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新居民服务管理工作意见》中明确规定区、乡镇(街道)党代表和区政协委员中,各类先进、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的评选,流动人口要占有一定的比例。各社区根据条件视情建立了流动人口党支部。区总工会强化企业“党工共建”,把流动人口组织到企业工会中来,使流动人口民主政治权利得到有效保障。

(四)子女就学问题基本得以解决。区委区政府加大教育资金投入,积极保障流动人口子女受教育的权利,大力引导、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创办流动人口子

女学校,不断扩大教学规模,使教学资源与流动人口子女就读需要相适应,逐步实行以公立学校为主,民工子弟学校为辅的义务教育新体制,并行文明确了流动人口子女入学有关规定。目前,全区流动人口适龄子女实际入学(义务教育阶段)人数5212人,其中在公办学校就读3031人,占58.15%;在三所民工学校就读的2181人,占41.85%。流动人口适龄子女(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率达98%,总数占全区在校学生数的23.07%。

(五)卫生健康状况明显改善。加强流动人口集中地区及周边的食品安全监督和卫生防疫工作,对流动人口子女实行免费接种,把流动人口孕产妇围产保健纳入全区预防保健管理范围,大大降低了传染性疾病的发病率。2015年专门成立了区流动人口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领导小组,制订了应急预案。积极为流动人口提供优生优育、避孕节育、生殖健康等计划生育的咨询服务,为已婚妇女提供免费的孕环情检查,报销四项手术费。孕产妇女实行定点分娩。今年,区政府又把流动人口纳入享受基本药物零差价范围。流动人口卫生健康状况改善明显。

二、我区流动人口基本情况及主要特点

据有关资料显示,截止2015年10月30日,我区外来流动人口总量约13.4万人。常住人口与流动人口之比为2.37:1(常住人口约32万人)。其中男性占69.1%,女性占30.9%。此外,还有不少未登记在册和申领暂住证的流动人口,全区流动人口数量继续呈上升趋势。从暂住时间来看,居住1年以上的占5.6%;居住1个月至1年的占87.16%;居住1个月以下的占7.24%。从来自地区分析,省内16882人,占12.62%;省外116917人,占87.38%。流动人口绝大多数来自安徽、四川、江苏、河南等省份,一些经济相对较为贫困县区,占到总数的52.9%,主要分布在我区的六横、蚂蚁岛、沈家门、勾山、东港等乡镇(街道)。从行业结构分析,主要从事船舶修造、建筑、水产捕捞加工、餐饮等劳动强度大、收入报酬低,本地人不愿干的“脏、累、苦、差、险”工种和行业为主。同时,我区流动人口还具有如下特点:

(一)文化水平低。我区流动人口多数来自经济发展水平低、文化教育基础

薄弱的欠发达地区和农村,受教育程度以中小学居多。调查显示,其中小学占14.8%,初中占64.2%,高中占18%,大专以上仅占3%。文化素质明显偏低。

(二)社会保障少。由于社会保障机制问题,流动人口一般无法完全享受我区城市市民的社保福利。据相关部门统计,流动人口在较稳定企业务工,参加失业保险、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的比例分别仅为6.45%、6.67%、6.51%,大大低于我区本地户籍人口的保障水平。

(三)居住条件差。全区13.4万流动人口中,集中居住在各企事业单位宿舍的只有42800人,更多的是散居在全区各乡镇、街道农民零星的出租房和其他各类工棚中。根据六横、沈家门、勾山等地反映,过去的猪栏、违章棚改为简易房出租给流动人口的现象普遍。分布在各乡镇、街道的流动人口集中居住地,规模小,公共服务设施差,安全隐患较大。

(四)违法犯罪问题突出。流动人口刑事犯罪数量增多,以暴-力犯罪、侵财型犯罪为主。2015年全区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596名,其中流动人口379名,占63.6%。一些带有职业性的扒窃、抢劫、诈骗、盗窃等案件,大多系外来人员所为。60%以上的盗抢公共设施、涉黑涉恶案件都由流动人口作案,对我区社会治安稳定造成严重危害。

三、我区流动人口服务与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区流动人口服务与管理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跟形势发展和人民群众的需求相比,仍有许多问题和不足,具体表现在:

(一)管理体制尚需理顺。流动人口服务与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公安、劳动、计生、城-管、卫生、民政等多个部门,各个部门对责、权、利的认识在某种情况下带有局部性及与之相适应的差异性,往往从自身利益出发,单独制定管理制度,这样使得工作难以协调,服务与管理难以配套,甚至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谁都在管,谁都管不了”的现象,无法形成合力。实际工作中,各部门间的信息尚未得到有效整合,信息互通和资源共享没能得到制度化保障,缺乏有效便捷的沟通衔接机制,有效信息利用率低。对流动人口无法做到实时、动态管理。

(二)管理队伍尚待加强。据调研,由于经费不足,流动人口专职工作人员配备还不到位。按500:1配备流动人口专职工作人员的要求,我区只有沈家门、东港两个街道基本达到上级要求。这些协管员在扣除保险、办公等费用以后,每月工资一般在1200-1500元左右。协管员整体素质参差不齐,存在态度粗暴和工作方式简单等问题。多数协管员专管不专用,日常工作中侧重于治安管理,协助计生、消防安全、劳动等综合治理服务的不多。“一职多能”作用不明显。

(三)观念认识尚须改变。由于经济、文化和习俗差异,对流动人口“歧视多于尊重”、“戒备多于信任”的现象仍有存在。一些当地群众,一讲到流动人口就联系到违法犯罪;一有风吹草动,就把流动人口当作怀疑对象。只看到给我区城市服务与管理带来的压力;看不到他们为我区经济发展做出的贡献。有些职能部门对流动人口的服务与管理也以防范为主,在理念上存在“重管理轻服务”的偏见,对流动人口服务引导不够,使大量流动人口游离在社会保障、教育宣传、政治参与等边缘。

(四)合法权益尚得不到充分保障。调查中,我们发现用工单位以临时工、季节工为借口,不与流动人口签订劳动合同现象依然存在;即使签订合同,在工资待遇、劳保福利、社会保险、工伤处理等方面也不能依照合同执行。近年来,欠薪、拖薪及低于最低工资标准的现象在一定范围内仍有发生。据统计,2015年共处理各类劳资纠纷投诉1032件,其中涉及流动人口劳资纠纷722件,占总数的70%左右。从劳资纠纷行业看,船舶、建筑行业持续高发,分别占总数的39.7%和17.8%;物业保安、排挡等个体工商户劳资纠纷增幅较快。同时,流动人口子女就学仍存在一定困难。部分流动人口子女因找不到学校或负担不起学费而缀学。

四、加强我区流动人口服务与管理工作的对策与建议

流动人口的大量增加,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是我区加快推进“五大基地”建设,打造滨海宜居城市,构建和谐社会的客观需要。充分认识并做好流动人口服务与管理工作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是实现我区经济社会平稳有序协调发展的重要保证。做好此项工作,绝非一

日之功。当前,应从解决根本性的,社会普遍要求急需解决的问题做起,循序渐进,扎实推进。

(一)完善流动人口管理的体制格局,优化现有组织架构。

1、优化组织协调框架。根据我们对本区及浙江嘉兴、宁波,江苏昆山等地的考察情况比较分析,为适应下一阶段更为复杂的流动人口服务与管理任务,有必要对现有流动人口管理的组织协调框架做优化调整,形成总合协调、综合管理、多线联动的组织格局。调研组认为:一是在对现有格局不做大的调整的前提下,借鉴“宁波”模式,强化对“流动人口服务与管理工作领导小组”下属办公室的授权,建议由区政府办副主任担任主任,对常设机构的具体运作负责。这样既可解决当前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综合协调中的一些结构性问题,又不用做大的结构调整,因而相对易行,能见实效。二是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参照“嘉兴”模式,调整建立功能相对健全的“流动人口服务与管理委员会”并成立“流动人口服务与管理局”,设置相应的部门,如综合科、监督协调科、登记管理科等,给予一定的编制与职数,使其不但能承担日常性的综合协调监督的任务,还能发挥核心指导的导向作用。

2、完善属地管理体制。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的重心应放在基层社区,实行服务、管理、教育、维权“四位一体”的全程服务、综合治理。强化村委会、居委会对流动人口的服务管理职能。完善村(居)、社区警务室的工作平台,做到以村(居)为阵地,夯实基础,抓好服务。根据“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原则,理顺区流动人口综合管理部门、相关职能部门、乡镇街道、社区各自职责,形成各司其职、相互配合的综合人口管理体系。要把“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的成功经验,运用到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上,实行“定人、定位、定责”的三定网格式责任管理模式,制定并落实工作机制和考核机制。

3、加强协管队伍建设。要切实按500:1的比例,配齐配足协管员。专职协管员队伍的聘任管理在区相应机构的指导、监督下,由乡镇(街道)负责。经费应按财政体制分级给予保证。要充分发挥专职协管员队伍作用,加强培训,完善“一支队伍,综合运作”的管理模式。乡镇(街道)协管员一律配备到村(居)、

社区,实现一线工作制,专职从事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包括综合信息的采集,协助职能部门对出租房、公安、计生、维权及对流动人口进行普法、社会公德、卫生安全等宣传教育工作。

(二)加快流动人口服务与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构建综合信息共享平台。

1、完善信息采集系统。要将流动人口信息化管理纳入实有人口信息工作,整合现有公安、计生、劳动和社会保障等部门的信息资源,消除信息“孤岛”,建立全区流动人口数据库,实行“一口采集,多口使用”,“一方采集,多方使用”的信息采集与共享机制,建立融采集、统计、分析、查询、交换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信息网。

2、建立信息检测体系。对流动人口的数量、流动状况、工作状况、子女受教育状况、生活质量状况等进行动态监测,对相关信息实行动态维护,确保信息准确有效,及时掌握和预测流动人口发展态势及其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解决和疏导各种问题,防范各种因流动人口引发的社会矛盾,为流动人口调控提供信息来源,促进我区流动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和谐发展。

3、建立IC卡居住证制度。据资料显示,广州市政府规定,凡16周岁以上的非广州市户籍人员,在该市就业需暂住30日以上的,须向暂住地街道、乡镇暂住人员管理服务中心申领IC卡居住证,持卡人可按规定享受社保、申办工商营业执照、申办蓝印户口或转办常住城镇居民户口等;同时还规定,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雇用或招聘无流动人口临时登记证或IC卡居住证的流动人员,大大提高了流动人口服务与管理工作的效率。建议区政府召集公安、计生、劳动等部门尽快研究出台我区的《浙江省居住证》“IC卡”申领办法及享受待遇政策。

(三)促进流动人口综合素质转型升级,引导融合与自治。

1、强化职业技能培训。劳动与社会保障、教育、科技、建设、财政等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能,切实做好流动人口培训工作。强化用人单位对流动人口从业人员的岗位培训,对不履行培训义务的用人单位,应按国家规定强制提取职工教育培训费,用于政府组织的培训。引导和支持现有教育培训机构和劳务输出派遣机构进行合作,与输入地区和用工单位合作,有针对性地进行岗前培训,提高培训

效率。制定鼓励流动人口从业人员参加职业技能培训、获取各种职业资格证书的政策。充分发挥各类教育、培训机构和工青妇等群团组织的作用,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开展职业技能培训。

2、探索建立流动人口素质教育体系。以流动人口为对象,根据他们的分布特点,按照生活集聚型、劳动集聚型、教育集聚型等三种不同类型,有计划、分阶段地开展有针对性的文明素养、行为规范教育,文化教育和技能培训,以及遵纪守法、依法维权、优生优育、健康生活等现代观念教育,探索建立符合流动人口特征的公民素质教育新体系,不断增强其融入城市生活的主人翁意识和基本素养。

3、推进流动人口的融合与自治。在流动人口相对集中的社区和企业,政府要推动其加入工会、协会等自治组织,指导创新各种融合性组织形式及载体,强化流动人口“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通过这些平台更好地表达和维护流动人口的诉求,并在化解矛盾、法律援助、文化活动、素质提升、治安防范、环境整治、计划生育等多个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促使他们安居乐业。

(四)加强统筹,优化资源配置,进一步完善各项政策保障。

1、资源配置纳入规划、突出重点。将流动人口的服务与管理列入全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不断完善区域性公正、公平的保障流动人口合法权益和具体利益的规定或配套政策。目前,我区的公共资源和经费保障是与32万户籍人口相配比,情况也只能是大致适应。而要在短期内确保流动人口近15万人的资源配置是有困难的。因此,要按照轻重缓急,确保教育、社保、卫生医疗先行,并要在流动人口比较集中的乡镇、街道,工业园区等配套相应的文体娱乐设施,留足教育用地、规划卫生医疗网点等。在此基础,根据逐步推进的原则,解决资源配置不足问题。

2、理顺经费保障机制。要以确保外来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事业发展、队伍稳定、素质提高为目标,多渠道筹集经费。一是政府继续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按照经济发展水平,逐年加大财政投入力度,保障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经费和工作条件,适当提高协管员福利待遇。二是乡镇(街道)加大筹资力度。各乡镇(街道)要采取措施,适当补助经费,确保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所必须的经费。引导企

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并通过相应的政府调控,按照“谁受益,谁出资”的原则,促使外来员工较多企业做好相关工作。三是要鼓励我区各乡镇(街道)经济较发达、治安形势较复杂的村居(社区)加大群防经费投入。

3、关注民生,逐步实现流动人口同享基本公共服务。要关注流动人口子女教育。推进公办教育资源利用,指导民办学校规范办学,提高办学水平的教育质量,确保流动人口子女就学,享受“同质”教育。要改善流动人口居住条件。通过政府出台相关政策,用工单位自主解决、社会多元主体投入,包括村集体土地入股等形式,加紧构建适应外来人口需求的多层次住房保障体系,逐步实现流动人口“居有定所”。要优化流动人口就业环境。大力培育劳动就业中介机构和劳动就业信息平台建设,积极探索遏制拖欠流动人口工资的有效机制,打击各种非法职介行为,规范服务质量,为流动人口的就业搭建一个良好的环境。要实行社会保障新政策。在完善劳动关系的前提下,建议以“广覆盖、低费率、可选择、能转移”为原则,为我区流动人口量身设定专门的社保政策。可借鉴广州、宁波等地对流动人口专门设定的融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五险合一”的社保政策,创新保险机制,以“低标准、低享受”为原则,合理确定我区外来流动人口的社保费率。

(五)以强化管理绩效为核心,不断提升流动人口服务与管理水平。

1、规范服务管理流程。为有效提升流动人口服务与管理水平,有必要更为科学地设计流动人口服务与管理的整体流程。各相关职能部门的服务与管理工作应围绕不同阶段的工作内容有重点地展开。(附:流动人口服务与管理工作流程,供参考)

2、强化动态分类管理。加强“三集中”管理模式探索。对不同的集中居住区域采取“校园式”、“营房式”、“旅馆式”等管理方式,提升管理实效。按照“以房管人、以业管人、以证管人”的思路,增强动态环境下流动人口管理工作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对散居在出租屋中的流动人口要落实房主、中介机构的责任;对企业、场所中的流动人口要落实营业者的责任;对建筑工地的流动人口要落实施工单位的责任。合理利用有限的社会资源,建立多层次的外来流动人口服

务管理体系。对相对固定的对象,要与常住居民同管理。特别是对于我区发展有突出贡献的知识型人才、技能型人才和资本型人才,要为他们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对流动性较强对象要作为关注目标,给予较多关注。对重点控制对象要由公安部门列为重点人口强化管理。通过动态分类管理,使管理工作做到目的明确、有的放矢、控制有效。

3、创新服务管理模式。在调研中,勾山街道的外来流动人口集中餐饮点、东港街道的新市民素质教育学校、宁波镇海俞范村的外来务工人员服务会所等给我们带来了不少启发。尤其是俞范村的外来务工人员服务会所采取会员制形式,外来务工人员贡献和服务挂钩。在逐步完善、拓展会所服务功能的基础上,通过外来务工人员的贡献获得积分,享受会所服务,从而延伸到享受其他综合服务。外来务工人员的贡献包括义务劳动、教育培训、好人好事、争先创优、优生优育、遵纪守法、见义勇为等。通过功能拓展,倡导外来务工人员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推进新居民的和谐融合。可见,流动人口服务与管理必须因地制宜,以人为本,不断创新。建议按照“政府协调、部门参与、街道负责、社区落实”的原则,积极尝试集多种功能于一体的服务管理新模式。

xx镇农村流动人口管理调研报告2016-07-07 15:13 | #3楼

流动人口是社会经济发展进程中形成的特殊群体。目前xx镇人口流动的主体是农民,流动的主要方向是从农村流向城市,流动人口的范围和数量都是空前的。随着农村流动人口规模不断扩大,不仅为促进城乡经济发展和改变家庭生活状况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同时也为改变农民生活观念、生活习惯注入了全新的活力,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因此,加强农村流动人口这一特殊群体的管理,积极探索农村流动人口的发展出路,对激发社会创造活力、增加社会和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农村流动人口基本情况

随着城市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商品和要素市场的迅速发展,自主性迁移成为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式,迁移的地域结构也发生了变化,并形成了规模庞大的农村流动人口群体。

1、农村流动人口数量

xx是一个农业人口为主的镇,农村总人口xx-xx人,根据2015年xx镇流动人口调查资料推算,2015年全镇农村流动人员达xx-x人,占到全镇农村户籍人口总数的22.6%。其中外出时间在半年以上的人员为xx-xx人,外出到省外半年以上的人员有xx-x人。比2015年上升了18个百分点。

2、农村流动人口的特点分析

在外出半年以上的人口中,主要流向广东、上海、北京、浙

江、广西、海南等地 ,女性外出规模和频率逐年提高,女性流动的主动性在加强。在农民工中,男性占51.8%,女性占48.2%,20―34岁人群占流出劳动力总量的64%,40岁以上的人群则呈递减的趋势。外出流动人口文化程度越来越高。外出劳动力中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占56.7%,30%左右劳动力具有专业技能的培训经历,近年来外出从事二、三产业的劳动力占劳动力流动总量的97%,其中第三产业占52.5%。

3、农村流动人口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流动人口一方面为流入地的经济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另一方面为流出地增加了经济总量,并且带回了新思想、新观念、新技术,不但为自己挣回了可观的经济收入,也带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但劳动力外流使得农村的人口结构不利于农业生产。农村劳动力外流大多是有知识、有技能、素质较高的青壮年劳动力,性别上以男性劳动力为主,留在家里务农的多是老人、妇女、小孩以及一些病残者。当前农村不尽合理的人口结构给农业发展带来一定阻碍,农村还有相当数量的资源有待开发,中低产田需要升级改造,农业自身的生产层次亟待提高。此外,一些农村的基本建设因劳动力的外流而取消或拖延,农业技术改良青黄不接,都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农业发展后劲不足。

二、农村流动人口管理现状

1、基本情况

流动人口的流动性、隐蔽性、复杂性带来了一系列管理问题。相当一部分从业和居所变动频繁、无有 效证件、无固定住所、无固定职业。管理难度非常大。如果不正确处理好农村流动人口的管理问题,势必给户籍地和现居住地的社会稳定工作带来负面影响。为此,强化和探讨对农村流动人口的管理,是新世纪、新阶段各级综治部门面临的重大课题。在多年的流动人口管理实践中,xx镇综治办针对难点、突破难点,大胆探索,创新思路,重点抓好流入地、流出地之间的信息交流与协作,形成资源共享,相互配合,齐抓共管的局面,同时强化基层基础,加强队伍建设和加大经费投入。成立互联责任去并聘任流动人口协管员等一系列措施。

2、主要做法、成效及经验总结

(1)进一步加大政策的宣传力度。要充分发挥“两节”前后外出人口返乡的有利时机,进村入户对经常外流人员和有外出倾向的人员进行面对面的宣传。2011年x月x日,xx镇工会组织召开了全镇返乡农民工座谈会,为我镇农民工讲政策说实例;2011年x月x日,xx镇政府举办“三八维权周”活动,活动期间,巾帼志愿者们向广大妇女群众发放《妇女权益保障法》、《婚姻法》、《继承法》、《劳动合同法》、《信访条例》等各类普法宣传资料,同时,设立法律咨询台等活动进行宣传。据统计2011年“两节”前后,xx镇开展法制宣传入村活动6次,组织返乡农民工宣传政策教育3次,教育覆盖面达百分之八十。

(2)对外流未返乡人员,通过询问家属或亲戚掌握流入地信息,并及时与流出对象取得联系。针对我镇流动人员较多的特点,镇综治办在x个村分别成立互联责任区,并聘任村、组干部担任流动人口协管员,村、组干部是流出人口的直接管理者和联系人,我镇积极发挥其能动性、积极性,建立村、组干部包户联系责任制确保外出打工的农民工信息收集到位,随时保持联系,并建立流动人口信息平台,做到流出农民信息准确。全面形成了乡村组干部齐抓共管的流动人口新格局,使流动人口管理走上了科学化,规范化管理的轨道。

(3)倡导农民工回乡创业、建设家乡。2011年x月镇党委副书记与返乡农民工代表亲切交流,介绍了2015年全镇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为他们提供就业创业途经和思路,指出未来xx镇政府将全心全意为农民工返乡创业提供主动、周到、真诚的服务。外出劳动力积累了一定的资金和经营管理经验,掌握了技术和准确的市场信息后,返回家乡走自主创业自主经营的道路,引进技术、注入资金、带来市场信息,并通过示范效应带动当地农业内部结构的变化。这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农业资本的形成,客观上有利于推动农业产业化的发展,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了重要保障,加快了农业工业化和现代化的进程。

(4)要充分发挥各部门职能优势,建立由综治委牵头,公安为主,工商、劳动、计生、建设、民政、教育、卫生等部门组成,集管理、教育、服务职能于一体的流动人口工作平台。加强

对流动人口的有效管理,坚持以人为本,积极为务工人员创造更好的生产生活条件,充分调动农村流动人口对城镇、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让他们在创造更多社会财富的同时,充分享受发展成果。各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优势,密切配合,共同参与,各司其职,齐抓共管,实现对流动人口的综合管理。

3、存在主要问题及原因

(1)农村流动人口加大了计划生育工作的难度。农村流动人口离开其原居住地,形成人户分离的局面,虽然计划生育部门都强调流动人口的婚育证明管理,但实际上婚育证明管理的效果不尽如人意。部分流动人口利用这一两地都管不到的“真空”机会超计划生育。

(2)农村流动人口对社会治安提出了新的课题。农村流动人口中不乏身无长技又盲目流动的,他们很难在城市中找到谋生的工作,这些生活无保障的人会迫于生计可能做出违法行为,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治安管理的难度和社会不稳定因素。据统计,我镇犯盗窃罪抢劫罪犯罪中,农村流动人口占80%,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3)农村流动人口的生产经营居住条件和环境往往十分恶劣,部分流动家庭对子女无暇顾及,或由于缺乏经济能力,其下一代极易被某些不健康因素感染。农村劳动力外流大多是有知识、有技能、素质较高的青壮年劳动力,性别上以男性劳动力为主,留在家里务农的多是老人、妇女、小孩以及一些病残者。对

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留守老人的教育管理,也是我镇综治工作开展的一个重点。

4、群众评价及农民期盼

农村流动人口增加了农民的收入,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但流动人口的社会保障问题、流动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流动人口与本地居民的关系问题、农村流动人口对城市社区生活的适应问题,均为农民所期盼政府予以解决的问题。

三、对策分析和政策建议

1、解决农村流动人口管理问题的对策

对农村流动人口要准确掌握其动态,对将外出的流动人口要掌握其流入地信息,并及时与当地相关部门联系协查建立流动人口管理档案和反馈情况。建立全国统一的流动人口管理平台,及时了解动态和生活情况,加强对流动人口的有效管理,坚持以人为本,积极为务工人员创造更好的生产生活条件,充分调动农村流动人口对城镇、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让他们在创造更多社会财富的同时,充分享受发展成果。各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优势,密切配合,共同参与,各司其职,齐抓共管,实现对流动人口的综合管理,把流动人口的负面社会效应降至最低点。防止两地都管不到的“真空”状态的出现。

2、今后农村流动人口管理工作的'政策建议

(1)要积极为人口流动创造宽松的环境。城市凭借户籍堡垒构建的住房、医疗、教育和养老等一系列排他性的社会福利,

限制了农民参与工业化的权利,限制了城乡要素之间的流动。因此,要剥离与户籍制度相联系或以户籍制度为依托的就业、教育、住房、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政策规定,使得农民通过自由迁移来改变身份和分享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成果。

(2)要做好职业技能培训工作,提高转移农民的就业竞争力。农村劳动力素质较低是制约农村劳动力就业的长期因素,从根本上看,应该增加对人力资源开发的投入。要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增加对农村人力资源的投入和开发,全面提高劳动力素质。政府可以通过公共投资项目尽可能多地为贫困人口创造就业机会,通过转岗培训和提供小额贷款等方式帮助这些劳动者创造自我雇佣或受雇于他人的就业岗位。此外要继续积极组织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阳光工程,逐步形成“市场引导培训,培训促进就业”的新机制。通过强化技术技能培训,努力提高农村劳动力的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增强转移劳动力的市场竞争能力。

(3)完善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我镇农村的社会保障刚刚起步,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这使得许多农村劳动力与土地始终保持着密切的关系,容易出现非农产业劳动力向农村和农业回流,造成就业的不稳定。而且较低的社会保障水平也制约着农村消费的提高。加快建立和完善城乡一体化社会保障制度,扩大农民工工伤、医疗、养老保险覆盖面。

(4)建立专门针对农村外出劳动力的管理服务机构。要建立免费的为农村外出劳动力提供就业服务和咨询的管理机构,提

供就业信息和指导。逐步建立健全劳动力市场运行和调控的法律规范,完善劳动力市场的运行调控机制,从主要依靠行政管理手段调控尽快过渡到主要凭借市场机制来调节。统筹农民工管理和当地城镇居民的管理,为农民进城打工创造宽松的坏境,帮助农民工实现公平的就业竞争,有效地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之后的在城市的稳定。

二一一年四月八日

农村流动人口调查报告2016-07-07 23:26 | #4楼

一、调查背景

随着城市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商品和要素市场的迅速发展,自主性迁移成为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式,迁移的地域结构也发生了变化,并形成了规模庞大的农村流动人口群体。在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流动人口成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在农村,流动人口主要是农民。近年来,流动人口的规模是空前的。其流动方向主要是从农村流向城市、及经济发展的沿海地区。农村人口流动主要都是因为外出务工。

农村的人口流动给农村带来了一定的影响。那么,农村的人口流动给农村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对此,我利用寒假时间在我所在村进行了调查。

1.调查时间:2012年01月18号至2012年01月20号。

2.调查地点:安徽省安庆市潜山县xx镇xx村

3.调查人:xx

4.调查方式:对该村负责流动人口的村委会进行访问调查、以及访问一些农民

5.调查内容:对农村人口流动情况及其影响进行相关调查

二、该村人口流动概况

通过对村委会的访问,我们了解到xx村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农村,农村人口有1925人,根据2011年xx村流动人口调查资料推算,2011年全村流动人员达924人,占到农村户籍人口总数的48%左右。其中绝大部分人口都是常年在外,紧春节期间在家停留几天。这一情况比2015年上升了约8个百分点。

流动方向大部分都是向江苏、上海、浙江、北京等一些经济发展城市。主要从事第二产业以及小部分服务业。近两年来也有不少从事第三产业的。外出人口以30岁以上的男性为主,也有夫妻共同外出的情况。还有约19%的人口是17――27岁的青少年。而且,外出人口的文化程度普遍不高(不包括外出读书的学生)。据调查显示,该村下面的一个组里,一百多口人只有18口人常年在家。尤其是近几年来,外出人口逐年增加。

当然,农村的人口流动对迁入地有一定的积极影响。给那些经济发展的地区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带来了充足的劳动力,促进经济的发展。但是,由于外出人口主要以成年男性为主,于是,留在家里务农的多是老人、妇女、小孩以及一些病残者。当前农村不尽合理的人口结构给农业发展带来一定阻碍,农村还有相当数量的资源有待开发,中低产田需要升级改造,农业自身的生产层次亟待提高。此外,一些农村的基本建设因劳动力的外流而取消或拖延,农业技术改良青黄不接,都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农业发展后劲不足。对此,我们通过调查来进行一些粗浅的

分析。

三、农村人口流动带来的积极影响

随着农村流动人口规模不断扩大,不仅为促进城乡经济发展和改变家庭生活状况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同时也为改变农民生活观念、生活习惯注入了全新的活力,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由于该村四面环山,交通不便,信息阻塞,从而导致农村发展滞后。而且,农业生产结构单一。往年,农民都以种植粮食作物为主,属于典型的“民以食为天”。同时,种植技术不完善,产量不高。单靠水稻小麦等粮食作物带来的微博收入越来越满足不了农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于是,大多数农民纷纷外出,从而增加增加的非农业收入。

随着人口迁出迁入,不仅为迁入地解决了劳动力紧缺的问题,与此同时,也给迁出地带来了新面貌。近两年来,大部分农民都盖了新房,家用电器也从原先的电视机发展到电冰箱、洗衣机电脑等。村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普遍的提高。如今,农民的生活观念、生活习惯都有了新的改变。

随着农民收入的增加以及观念的转变,基本上现在不存在适龄儿童不能完成九年义务教育的情况。据调查,现在农民对子女的教育问题也逐渐重视了。不像十多年前,很多家庭一方面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一方面又由于观念落后,导致跟多儿童不能接受教育。更甚者是不让女孩子入学。而如今这一情况得到了大大的改善。

人口的流动同时也加强了农村与外界的联系。交通也较以前来说方便的多。几乎每天都有通往镇上和县城的班车。在农村,小型超市也逐渐发展起来,很多以前不能直接买到甚至是不知道的商品现在也都能买到了。

总体来说,农民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而这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是得益于农村的人口流动。

四、农村人口流动的带来的问题

事物有利必有弊。虽然农村的人口流动带来了诸多有益的影响,但它所带来的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

首先,农村流动人口加大了计划生育工作的难度。根据该村村委会妇联主任的访问结果,我们只知道了农村流动人口离开其原居住地,形成人户分离的局面,虽然计划生育部门都强调流动人口的婚育证明管理,但实际上婚育证明管理的效果不尽如人意。部分流动人口利用这一两地都管不到的“真空”机会超计划生育。这样极不利于计划生育工作的管理。从而会引发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及纠纷。而且或许会给新生的幼儿造成一定的心理阴影。

第二,农村人口的流动让社会治安面临了新的课题。农村流动人口中不乏身无长技又盲目流动的,他们很难在城市中找到谋生的工作,这些生活无保障的人会迫于生计可能做出违法行为,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治安管理的难度和社会不稳定因素。据调查,该村某户户主的儿子,常年在外,结识了一些不良少年。形成了诸于偷窃的犯罪行为,并屡教不改。最后,其在某风景区游玩,却意外身亡。很明显这些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不利于我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因此,对于此类问题我们要正视,并要采取一定的措施。

第三,农村流动人口的生产经营居住条件和环境往往十分恶劣,部分流动家庭对子女无暇顾及,或由于缺乏经济能力,其下一代极易被某些不健康因素感染。外出务工的多为中年夫妇。因此,他们的子女只能留守在家。据调查,2011年留守儿童占所有儿童总数的70.2%。较2015年又增长了2个百分点。并且这一数据有继续上升的趋势。留守儿童无论从生理上还是心理上都还没有发育完全,而此时是正需要父母爱护的时候,而父母却不在身边。这无疑是不利于少年的健康成长的。另外,有些家庭还有老人健在,后人外出,这又形成了留守老人这一群体。众所周知,老年人身体不便,行动迟缓,更需要有人在身边照料。中华名族以孝为先,作为子女更应及时行孝。“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在”。作为子女应该多多陪陪父母。

最后,农村人口的流动同时也导致了大量的耕地荒废。由于家庭里的劳动力流出,耕地则是无人问津,从而荒废。我国是农业大国,而如此的荒废耕地直接导致了粮食产量的减少。更有甚者,直接占用耕地建造房屋。

五、对人口流动提出的建议

农村流动人口增加了农民的收入,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但流动人口的社会保障问题、流动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流动人口与本地居民的关系问题、农村流动人口对城市社区生活的适应问题,均为农民所期盼政府予以解决的问题。

首先,应加强对流动人口的管理。对农村流动人口要准确掌握其动态,对将外出的流动人口要掌握其流入地信息,并及时与当地相关部门联系协查建立流动人口管理档案和反馈情况。各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优势,密切配合,共同参与,各司其职,齐抓共管,实现对流动人口的综合管理,把流动人口的负面社会效应降至最低点。防止两地都管不到的“真空”状态的出现。

其次,重点加强新农村建设。可以着手建立一些劳动密集型企业。使农民可以留在家乡。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使那些流动人口不必流动也可以增加经济收入。这样也可以兼顾家里的老人和小孩。

再次,可根据当地条件,改变农业的种植结构。从单一的水稻等粮食作物的种植到引进一些经济作物的种植。合理的利用耕地。另外,可对一些农民进行一些技术培训。让他们掌握一定的技术。用科学种地。从而提高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活水平。

最后,加强对村民的道德文化教育。不定期的对村民进行教育。这样不仅有利于提高农民的道德文化素质,同时也有利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第四篇:社区个人工作述职报告

  三年来,本人立足岗位,兢兢业业,认真完成领导交给的每一项工作任务。现将三年来的工作情况做一个简要汇报。

一、履行岗位职责

1、日常工作。

作为一名劳动保障工作人员,我时刻严格要求自己,对工作不敢有丝毫懈怠,我要求自己做到三勤:第一,手勤,多做记录,尽量把工作中的得失和每次出现的问题记下来,以吸取经验和避免工作失误;第二,口勤,多问,遇到疑难问题就向别的同事请教;第三,耳勤,多听取同事们提出好的意见、建议,以便改进工作。这三年来我对劳动保障办事流程进行了一些改进,提高了办事效率。

2、社会养老、医疗保险工作。

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活动,把党和政府对老年人的关爱落实到具体活动中,为老年人和退休人员创造了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每年“拗九节”开展“拗九香粥送温馨”活动;“端午节”联合其他单位开展包粽子比赛;九九重阳节开展形式多样的“敬老”活动。让老年人和退休人员欢聚一堂共享节日欢乐,让他们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爱与关怀,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学,老有所医,老有所乐,老有所为。及时掌控退休人员动态信息。本社区现接收企业退休人员1105人,其中:党员205人、异地协助认定98人。在做好企业退休人员的登记录入工作,掌握其动态信息。11月圆满完成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资格认定工作和异地退休人员的协助认定工作,工作中对部分行动不便的孤残老人我们做到主动上门服务。进一步推进落实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提高医保在居民中的影响力,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宣传活动,使这项惠民政策真正深入人心人人受惠。社区劳动站在办理城镇居民医保1183人的基础上,新增医保126人。

3、就业失业登记工作。

20xx年社区已为62人做了就失业登记。落实就业扶持政策是创建“充分就业”社区的重要手段,也是失业人员申请享受政策的起点。为了使广大社区居民更好的了解劳动保障政策,我们在社区以挂横幅、宣传栏、发放宣传材料等活动对就业政策进行及时宣传,并将最新的就业信息与再就业政策通过入户走访和电话通知的形式告知给每一位失业人员,使他们能够积极地参加社保所举办的各种活动、招聘会等,我们为201名失业人员申请了社保、医保补贴。

二、今年主要工作及目标

今年的工作是忙碌而充实的。我决心在以后的工作中不光要做好日常基本工作,还要做好各种业务咨询解释工作,帮助失业人员找到工作岗位。在工作中勤勤恳恳,尽职尽责,多发现自己的不足,并加以改正。要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以后我要多听取他人的意见及建议,以更好的提高自己的办事水平。

虽然一切都是顺利圆满的完成,但平时工作效率还有潜力可挖,工作方法还有改进空间。虽能认真做好工作记录,但流于形式。还需提高政策法规的知识量。工作前的劳动保障基本措施也要懂得了解。

以上是我这三年来工作汇报。我要在以后的工作和学习中,发扬优点、克服不足,做好来年的工作计划,养成多动笔的习惯,注意总结经验教训,使工作有所创新,不断进取,把工作做得更好。

第五篇:社区个人工作述职报告

  各位领导、各位同事、各位在座的居民朋友们:

大家好!

我负责社区的民政工作。回顾这一年的工作,我心中时常在反思,我在本职工作中应该做些什么,做了些什么,做好了什么?有了这些追问,使我的工作更有意义。为今后更好的工作,现将一年的工作做如下述职:希望能给予指教。

一、思想方面:

“德高为师,身正为范”,以德为首。在工作中,告诫自己,“爱岗敬业,乐于奉献,勤勤恳恳,出以公心。”才是社区工作者必备的道德风尚。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语言规范,举止文明。关心集体,团结同事,作风正派。保持一颗平常心。有时及燥,不够耐心。

二、工作方面:

经过今年的复审我社区截止目前享受最低生活保障有33户居民,受助人口76人,每月发放低保金19089元。其中有17户有房屋补贴。12户有残疾人,2户双残户。其中一户享受特困救助。取消3户低保资格。调标2户,降标18户。享受廉租房补贴的29户,其中有3户享受经适房的补贴。其中有一户做了实物配租。残疾人26名(其中:肢体残疾人有12人,智力残疾人5人,视力残疾3人,听力残疾人2人,精神残4人)。新增4人。现有22名老人领取70岁生活补助金,80岁老人10名领取生活补助金。死亡人口:6人。火化率达到100%。在“八一”前夕走访慰问了社区现役军人5户。上半年进行了网络平台的录入,我社区共录入了:人在户在:644人、空挂157人、寄宿566人、暂住人口91人。注册志愿者电子档案,达141人,对志愿者个人概况、服务时间、项目,进行了登记造册。但没达10%标准。

三、认识方面:

小区的民政工作,日常事务确实是相当繁琐,不同的层次、不同的家庭情况,需要做大量深入细致的调查工作,要走访核实。对一些不了解、不理解民政有关的政策、措施、条例的居民,还要做好解释和引导工作。

一年来在民政工作中,我深感自己肩上的责任重大,即

推荐专题: 社区工作者述职报告 社区流动人口的调查报告

相关推荐
本站文档由会员上传,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发送邮件至89702570@qq.com联系本站删除。
Copyright © 2010 - 千文网移动版
冀ICP备20200271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