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报告总结 > 调查报告 > 详情页

学生调查报告

2021-12-30 08:34:26

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学生调查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千文网还可以找到更多《学生调查报告》。

第一篇:学生调查报告

20xx年9月,全国各高校为贯彻中共中央和中宣部、考试要求,不得不学”的占22%,“没去想过”的占7%,大学生法律素质调查报告。在问到“您经常阅读有关法律方面的报纸杂志吗?”时,认为“偶尔会”的占61.5%,“经常会”的占7.3%,“几乎没有”占30.3%。在问到“您是否会通过一些渠道了解国家的立法活动或是法律文件?”时,回答“偶尔会”及“不会刻意去了解,但会被动了解到”的占到86%,回答“会,经常”的及“不会,没那精力”的都是少数,分别占8.3%和6.4%。

(一)大学生法律意识基本情况

根据调查结果,发现在被调查的大学生中,平时对于法律方面报以无所谓态度的是少数,但是大部分重视程度明显不足,多数同学都只报以一般关心,同时他们的总体法律意识也只是一般。重视程度不够,总体意识不强,这就是当代大学生对于法律意识最重要的问题。

1、大学生对法律知识了解甚少承认自己在法律知识方面有缺失的占了45%,虽掌握一些法律知识却不懂得如何运用法律知识于实践的占了29%,能够掌握并应用法律的仅有少部分人。被调查的同学中,近80%的人对法律援助仅限于听说过,知道并且了解的人少之又少。

2、大学生法律知识的来源大学生了解法律的渠道多样,其中通过课堂和电视新闻获得法律知识和最新资讯占最大的比例。课本上知识过于局限,过于书面化,没有与实际生活很好的联系,并且课堂上课时有限,学生接受法律知识、受法律氛围的熏陶是远远不够的。而且大多学生只重视专业课的学习,并不重视基础课。而电视上的,虽然有很强的灵活性,但是专业性不够,甚至有可能还有错误,对接收知识的时间和空间有着很大的限制。

3、大学生法律意识淡薄通过调查可知,76%的人都没有维权的经历。由此可购买,当代大学生维权意识较为淡薄在被问及参加勤工俭学或兼职时是否会与用人单位签订合同,只有35%的人选择会签订合同,而绝大部分同学认为没必要或者无所谓。这就表示了大学生并没有完善的法律意识,也不知道怎样做才是保护自己应有的权益。在大学生在权利受到侵害的时候,有50%的人会选择拿起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但是还是有不少的大学生会选择沉默而不是去争取他们的利益,甚至有10%的大学生选择用暴力解决问题,这种情况着实令人担忧。法制宣传日是每年的12月4日,但是只有45.45%的同学知道。这就证明,法制的宣传在各大高校中很不到位,很多高校并没有在12月4日得时候开展相应的法制宣传活动,致使大学生法律意识的淡薄与法律知识缺失。

4、大学生缺少维护法律公平公正的决心。调查发现绝大多数的大学生都抱着一种只要自己遵纪守法,不触犯法律就可以了,只要不做损害社会和集体利益的事情就可以了,抱着一种“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旁观者心理。当大学生面对生活中的违法乱纪的行为时,40%的人选择用沉默面对,有些人说:我们的力量太薄弱,和他们抗衡那就是以卵击石。生活中,部分大学生缺少维护法律的勇气和责任感。在现实的竞争和压力环境下,一些学生开始变得重实{、求实用,趋于以实现自我为中心,对有困难的人缺少同情心、对社会集体缺少责任感。

5.当前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现状方面。大学生有一定的法律意识,对法律的作用有较清楚的认识,对于违法行为的处理也较为理智,但利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方面还比较欠缺。在问到“你认为法律的主要作用?”时,认为是“保护公民的权利”的占67%,认为是“巩固国家的统治”的占44%,认为是“规定公民的义务”的占20.2%,认为是“处罚违法犯罪”的占35.8%,回答“不清楚”的占1.8%。在问到“制止违法行为用哪种方法合适?”时,回答“打110报警”的占45%,回答“看情况而定”的占55%,选择“挺身而出”、“叫别人去制止”的都是少数,分别占1.8%和0.9%。在问到“如果你的权利受到不法侵害,首先考虑的解决方法是”问题时,回答“尽量争取调解”的占61.5%,选择“通过打官司,用法律的武器来解决”的占26.6%,选择“武力摆平”的占9.2%,“向学校反映,等待学校处理”的占19.3%,“其他”的占10.1%。

6.对大学生犯罪问题的认识方面。当前大学生对身边个别同学的犯罪问题态度方面与社会期望值有一定差距,但对个别大学生犯罪的原因方面有较为清醒的认识。在问及“你对大学生犯罪问题怎么认识”时,回答“很正常,大学生也是社会成员的一分子”的占46.8%,认为“不可理解,毕竟大学生都受过较高教育”的占26.6%,“不好说,反正自己不会犯罪”的占24.8%,社会实践报告《大学生法律素质调查报告》。在问到“你认为导致大学生犯罪的主要原因是?――可多选”时,同学们对原因的分析认为主要集中在这些方面:82.6%的人认为“个别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出现了问题”,68.8%的人认为“法治意识淡薄,抱侥幸心理”,64%的人认为“家庭畸形教育”,62.4%的人认为“社会大环境的影响”,39.4%的人认为“客观现实所迫”,33%的人认为“学校法制教育的力度不够”,回答“其他”的则占7.3%。

7.对社会法制环境的展望方面。大学生对我国当前的法制环境不太满意,但对法律的前景还是持乐观的态度。在问到“我国社会中存在的违法犯罪现象将如何?”时,回答“越来越多”的占45%,“逐渐减少”的占22%,“保持现状”的占11%,回答“不知道”的占20.2%。在问到“你认为对于当前社会存在的许多丑恶现象,是否通过加强法制或完善法制而解决?”时,回答“完全同意”、“基本同意”的占72.5%,认为“难说或不一定”的占24.8%。

(二)原因分析

从总的情况看,自从20xx年9月全国各高校实施新课程以来,我国大学生的法律素质整体情况来看已有明显提高。但整体法律认知水平不高,法制观念淡薄,在教与学两个环节都存在不足。第一,教学方面,《法律基础》课时有限,从各高校的课时设置来看,全课程45课时到54课时,有的安排多些,有的少些,但法律部分的课时数为2/5左右,也就是20学时左右,不可能对法律知识系统地展开。加之讲授该门课程的教师受专业局限,对专门教的法律知识难以深入把握,从而不同程度地影响了的教学效果;第二,学生方面,学生学习法律知识与现实生活中的守法相脱节,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守法的自觉性不够。一方面,大学生缺乏权利观念,不能积极主动地利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正当利益;另一方面,一些学生损人利己,不懂得对他人权利的尊重,缺乏应有的社会责任感。

(三)就新课程体系下提高大学生法律素质的几点对策

1、学生自身意识的提高

学习法律知识对于大学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无论是对于他们将来的工作亦或是生活都息息相关,学生自身应更加认识到法律的重要性。加强大学生自身道德修养,让道德修养与法律同时进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的人生追求。现实中有一些偏激的大学生道德方面的问题已经做出很多骇人听闻的事情,所以大学生要努力提高自身道德修养。同时,利用课余时间多了解些法律的相关报道,阅读参考法律书籍,增强自身的知识储备。

2、学校需加强对法律教育的重视

学校开设法律基础课,并予以重视。通过老师的讲授,让每一个学生都知道遇到问题,纠纷应该采取法律措施,拿起法律武器来捍卫自己的权益,而不是选择沉默或采取暴力手段解决。在课时的内容的选择上,应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和需要,有针对性地突出重点,在‘少而精’方面作文章,讲授一些发生在学生周围的案例,提高学生的兴趣,适当的对学习方法进行改革,不仅仅采用老师讲授,还要采用课堂讨论,进行案例分析结合录象等多媒体教学,提高学习积极性。同时根据大学校园发生的事件及时采取措施,以及反省发生的原因,同时适当的进行教育改革,把法律教学作为必修课,让每个学子认识到法律的重要性。多组织专家讲座,对学生进行普法教育;开展一些主题鲜明的法制演讲、辩论赛、讨论会、知识竞赛、“模拟法庭”等活动,以及旁听一些典型案件的庭审,使学生能在自主参与、身临其境中耳濡目染中得到教育和启迪;多组织学生参加与法律有关的活动,让大学生从实际中获得法律知识,提高法律意识,而且实际生活中获得的法律知识比从课堂中学到的产生的效果会更好。尽量给学生提供实践的平台,让他们展示自己的才华,增加对法律知识的认识。

3、开设法律咨询室并进行相关的宣传教育活动

学校开设法律咨询室,定期开展法律咨询服务,专门负责学生的咨询预约接待工作,同时适当安排专业教师为学生免费提供法律咨询服务。在大学生的合法权益受到校外主体的侵犯时,可以免费提供法律咨询和法律建议,为学生提供及时的法律咨询服务和正确引导。解答学生关于法律、法规、规章、政策和学校学生管理制度等方面的问题,加强大学生的法律素养,充分发挥法律、法规和校规校纪的宣传和教育作用,引导学生遵纪守法。同时,通过与学生违纪申诉制度相联系,协调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缓解各种校内矛盾。

举办法律知识培训班,可以推进高校依法治校的进程,尤其要对学生工作管理干部、专职辅导员、兼职班主任和主要学生干部进行重点培训。开展法律知识交流会,解读校园法规,交流学法心得,开展法律答疑,分析典型案例,提高大学生法律素质。其中通过加强对法学专业社团的指导,通过社团活动进行法律知识的宣传和普及教育是一个很重要的途径。

建立网络,高校法律咨询室应安排机构成员联系挂点院系,建立专业教师联系班级,各级学生会、班级设立法制委员的制度,在全校形成法律学习、宣传、应用的网络。协助学校各级党团组织开展法律普及教育工作。

第二篇:德育调查报告

德育工作调研报告

为及时全面地掌握新形势下我校德育工作的新情况,进一步探索学校德育工作的新思路、新办法,在接到教育局《关于开展学校德育工作进行调研的通知》后,我们通过召开由学校教职工、学生家长和学生参加的座谈会,发放问卷调查,个别交流等形式,重点对通知要求的四方面内容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综合如下:

一、当前我校德育工作存在的现状

1、取得的成绩

学校近几年来,以先进的教育理念、科学的管理制度、有力的后勤保障取得了较突出的教育业绩。由于学校德育工作抓的实,有力地促进了学校教学质量的大幅提升,几年中考成绩表明,我校对德育工作非常重视并取得了一些成效。可见,重视德育工作,扎实开展德育工作,与学校的校风、学生的管理、教学成绩、密切相关。我们明显意识到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是提高学校教学质量,促进学校、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保证。

2、存在的问题

在调研中,我们也发现虽然多数老师及学生家长已经认识到加强德育工作对学生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但也有部分教师、家长和学生对学校的德育工作认识不到位,致使在实践中我校德育工作还存在不少问题,不论从工作开展的广度、深度上,还是工作实效上,仍不尽人意,与一些优秀的学校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

(1)、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有待提高

从调查可知,存在的主要问题还是集中在说谎、互相攀比、超前消费、痴迷游戏、逃学、厌学、作弊、损坏公物、打架等方面,这说明目前学校的学生在不同程度上还存在奋斗目标不明确、缺乏学习的兴趣和动力、精神空虚、行为失范、不求上进等问题。有的学生由于相对家庭条件较好,缺乏吃苦耐劳精神;住校生生活自理能力较弱,且节约意识淡薄,攀比风日渐浓厚,相当部分住校生纪律观念较差等。这些问题虽然不是学生思想道德状况的主流,但有一定的普遍性。

(2)、对德育工作的重视程度有待增强

由于学校里街面比较近,走读生受到外地打工、失学在家的学生影响思想波动较为严重,近几年来学校的竞争压力较大,学校为提高教学质量在制度建设、规范要求、时间安排、组织培训上过多的向智育倾斜,虽对德育、体育、美育等方面工作加以重视但程度不够。

(3)、德育工作的方法、手段有待创新

根据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要求,学校在工作计划、规划当中,也均把德育工作纳入其中,但在教育实践过程中,效果并不理想。学校开展德育的主要途径仍然是班主任引导、开展重大纪念日活动及升旗活动、家长会等传统方法和手段,而如社会实践活动、共青团活动、校园文化活动、心理健康教育等相对薄弱。所采用的方法基本上仍是说教式的单向灌输,缺乏双向互动,重在道德认知,缺乏情感体验和吸引力,普遍存在重智育轻德育、重课堂教学轻社会实践的现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相对薄弱,教书与育人的关系有些失衡。

4、德育工作机制、师资基础亟待夯实

当前我校由于学校状况、学生家庭条件、周边环境等因素与城里学校差异较大,一些家长教育子女的方式、方法存在很大问题,始终无法与学校教育形成有效的合力,造成山区学校开展德育工作的难度较大,社会、家庭、学校三结合的德育工作机制仍未形成。这一问题虽也引起了学校领导和教职工以及学生家长的普遍关注,但在教育实践过程中,仍然没有得到很好解决。学校中没有专门从事德育的专业人才和心理健康辅导方面的专业教师。同时,由于我校的老师绝大多数工作压力普遍较大,每个人都是满负荷或超负荷工作,导致德育工作难以有效、连贯地进行。

5、共青团、学生会的作用亟需加强

为了便于学生管理,在学生中建立了共青团组织和学生会组织。但这些组织工作的开展实效不大。要进一步对这些组织加强管理并发挥其模范带头作用。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造成学校德育工作开展状况不尽人意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涉及到家庭、学校、社会等方方面面。这些原因有的是所有学校的共性,有的是山区学校所特有的,结合我校的实际进行深入分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家庭原因

我校学生构成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全住宿的农村学生;一类是走读的学生(占得比例较少)。我校学生的共同特点是:他们大多家庭不富裕,多为独生子女,在家比较任性、缺乏吃苦耐劳精神。他们的家长多是农民,他们一方面忙于农活,没有多少时间来了解孩子的思想状况,也不可能深入地做好孩子的德育工作;另一方面也认为把孩子交给学校,学校应该把所有的教育工作都承担起来,作为家长不用再费什么心思了。当然,还有一部分是单亲家庭的,他们的家长为了生计或重组家庭而将孩子送到学校等。在调查过程中,教师也普遍反映,开展德育工作经常得不到家庭的理解和支持,与家长沟通难度较大,大部分家长要么没有时间和精力,要么只注重子女的考试成绩和安全,用他们的话说:知道重要,但还没有心思管到这些。山区学校生源的特殊性,决定了山区学校开展德育工作的艰巨性和复杂性,也决定了加强和改进山区学校的思想道德教育是一项长期存在的重要任务。

2、学校原因

由于我校是一所山区学校,学校的德育工作经费相对缺乏,更谈不上设立专项经费,这也直接影响到德育工作的开展。另外,教师是提高学校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在学校德育工作中,教师的作用十分重要。学校为了提高成绩,把主要精力放在教学工作上,再加上学校的经费不足,严重地影响了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此外,部分学生和家长对教师不够尊重,教师威信难以真正树立。在这种状况下,山区学校老师很难把精力完全投入到教书育人当中,这也制约了他们认真研究探索开展德育教育的思路和方法,对提高德育工作水平有不小影响。

3、社会原因由于种种原因,相对于城区学校,政府有关部门对山区学校的指导还比较薄弱。相关部门对山区学校的教学工作和安全工作经常会有检查和指导,但对学校的德育状况、指导相对较少。另外,我校由于地处山区街道,附近有较多的商业场所。这样的居住环境,使学生及家庭极容易接触社会阴暗面和消极的生活方式,受到不良影响,对学生的成长非常有害,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学校的德育功能。

三、坚持以活动为载体,提高主题教育宣传的质量。

1、开足开全各类德育学科课程。

2、加强各学科的德育渗透,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

3、上好主题班会课,通过主题班、团的活动来提高德育教育活动质量。

4、加强对学生会,团委会的教育,以发挥其模范带头作用。

5、开展革命传统教育、理想前途教育、法制教育的。

6、开展校园活动艺术节、运动会、各项竞技活动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今后德育工作的对策和建议

为解决学校德育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促使我校德育工作取得新进展,我们提出以下对策和建议:

1、转变办学观念,确保将德育工作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

众所周知,学生生源是山区学校的生命线。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学生家长不仅重视学校的教学质量,也十分看重德育工作的成效。这两方面做得好,学校才能得到政府的支持和家长的认可。因此,学校领导干部,一定要放眼未来,着眼于长远,要树立全程育人、全面育人、全员育人的办学观念。要端正办学观念,遵循教育方针和教育规律,切实将德育工作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为学校的长远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加强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团队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加强山区学校组织建设,要充分认识共青团、学生会等组织的现状,学校要充分重视并认真抓好。要充分发挥先进组织在学校德育工作中的政治核心和组织领导作用,组织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主题纪念、节假日参观等活动、把深刻的教育内容融入到生动有趣的课外活动之中,用祖国大好风光、民族悠久历史、优良革命传统和现代化建设巨大成就教育学生,帮助他们树立起良好的思想道德。

3、重视家校联合,努力营造学校德育工作的良好氛围

家庭教育在人的成长中具有重要作用。学校,要不断探索加强家长工作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建立社会、家庭、学校三结合的德育工作新机制,形成工作合力,努力提高思想道德教育的质量。首先,要坚持办好家长学校,和家长共同探讨新时期家庭教育的有效途径。尽快创造条件有步骤地建立“家校路路通”工作系统,密切家校联系。另外要坚持做好传统家访工作,把问题落到实处解决。其次,要加强和校外德育基地的联系,每年以“五个一”活动(读一本好书,看一场有教育意义的电影,观摩一场文艺演出,参观一次德育基地,参与一次公益活动或志愿者服务)为抓手,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另外,学校和乡派出所、共同制定计划,达成协议,共建“平安学校”和“文明安全学校”,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法制意识,加强学校的综合治理工作。

4、拓宽德育渠道,切实提高学校德育工作教育实效

学校要不断拓宽德育渠道,丰富学校德育工作内涵,不断提高学校德育工作水平。学校要主动探索学生自我教育的途径,进一步强化德育的内化过程。加强学生的自我教育,要以班级为主阵地,班主任要做好学生干部的培养和指导,每班要明确班级奋斗的目标,健全班级管理的制度。学校团总支将成立新一届学生会,指导学生会利用黑板报、校园广播等阵地加强舆论宣传,树正气,树新风,把不文明行为清除出校园,把公民道德建设内化为学生自身的要求。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增强环境育人的功能。校园文化建设坚持以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观为指导,结合学校的传统特色,进一步推进校园绿色文化建设。学校要完善推优机制,进一步探索转差的有效途径。学校在班级常规工作考核中实行流动红旗制度,在此基础上要进一步完善优秀班集体的考核和推荐。要以校园“三风”教育、科技活动、课堂渗透、班级文化、宿舍文化的建设为抓手,探索育人途径,增强环境育人的功能。

5、注重科研培训,着力打造学校德育工作专业队伍

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与落实离不开教师。能否建立一支过硬的德育工作专业队伍至关重要。因此,学校首先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尤其是班主任的培养。学校是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主阵地,班主任则是最主要的实施者。师资队伍建设的根本在于师德师风建设,倡导以法治教。其次要加强学校德育科研,推进德育特色建设。我们要继承学校德育工作的传统优势,要以教科研为抓手,开展德育校本研究,形成我校德育工作的校本特色。在现有条件下,让学校德育骨干教师“走出去”,主动学习先进学校的优秀经验,提高他们自身素质。节约有限资金,将一些著名的教育专家“请进来”,为全体教师传经送宝,壮大学校德育教师力量,为我校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师资基础。

综上所述。我校德育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同时也还存在一些实际问题。相信只要认真落实上级部门的各种指示精神,切实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我校的德育工作将会更上一层楼。

第三篇:德育调查报告

德育工作调研报告

为及时全面地掌握新形势下我校德育工作的新情况,进一步探索学校德育工作的新思路、新办法,在接到教育局《关于开展学校德育工作进行调研的通知》后,我们通过召开由学校教职工、学生家长和学生参加的座谈会,发放问卷调查,个别交流等形式,重点对通知要求的四方面内容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综合如下:

一、当前我校德育工作存在的现状

1、取得的成绩

学校近几年来,以先进的教育理念、科学的管理制度、有力的后勤保障取得了较突出的教育业绩。由于学校德育工作抓的实,有力地促进了学校教学质量的大幅提升,几年中考成绩表明,我校对德育工作非常重视并取得了一些成效。可见,重视德育工作,扎实开展德育工作,与学校的校风、学生的管理、教学成绩、密切相关。我们明显意识到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是提高学校教学质量,促进学校、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保证。

2、存在的问题

在调研中,我们也发现虽然多数老师及学生家长已经认识到加强德育工作对学生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但也有部分教师、家长和学生对学校的德育工作认识不到位,致使在实践中我校德育工作还存在不少问题,不论从工作开展的广度、深度上,还是工作实效上,仍不尽人意,与一些优秀的学校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

(1)、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有待提高

从调查可知,存在的主要问题还是集中在说谎、互相攀比、超前消费、痴迷游戏、逃学、厌学、作弊、损坏公物、打架等方面,这说明目前学校的学生在不同程度上还存在奋斗目标不明确、缺乏学习的兴趣和动力、精神空虚、行为失范、不求上进等问题。有的学生由于相对家庭条件较好,缺乏吃苦耐劳精神;住校生生活自理能力较弱,且节约意识淡薄,攀比风日渐浓厚,相当部分住校生纪律观念较差等。这些问题虽然不是学生思想道德状况的主流,但有一定的普遍性。

(2)、对德育工作的重视程度有待增强

由于学校里街面比较近,走读生受到外地打工、失学在家的学生影响思想波动较为严重,近几年来学校的竞争压力较大,学校为提高教学质量在制度建设、规范要求、时间安排、组织培训上过多的向智育倾斜,虽对德育、体育、美育等方面工作加以重视但程度不够。

(3)、德育工作的方法、手段有待创新

根据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要求,学校在工作计划、规划当中,也均把德育工作纳入其中,但在教育实践过程中,效果并不理想。学校开展德育的主要途径仍然是班主任引导、开展重大纪念日活动及升旗活动、家长会等传统方法和手段,而如社会实践活动、共青团活动、校园文化活动、心理健康教育等相对薄弱。所采用的方法基本上仍是说教式的单向灌输,缺乏双向互动,重在道德认知,缺乏情感体验和吸引力,普遍存在重智育轻德育、重课堂教学轻社会实践的现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相对薄弱,教书与育人的关系有些失衡。

4、德育工作机制、师资基础亟待夯实

当前我校由于学校状况、学生家庭条件、周边环境等因素与城里学校差异较大,一些家长教育子女的方式、方法存在很大问题,始终无法与学校教育形成有效的合力,造成山区学校开展德育工作的难度较大,社会、家庭、学校三结合的德育工作机制仍未形成。这一问题虽也引起了学校领导和教职工以及学生家长的普遍关注,但在教育实践过程中,仍然没有得到很好解决。学校中没有专门从事德育的专业人才和心理健康辅导方面的专业教师。同时,由于我校的老师绝大多数工作压力普遍较大,每个人都是满负荷或超负荷工作,导致德育工作难以有效、连贯地进行。

5、共青团、学生会的作用亟需加强

为了便于学生管理,在学生中建立了共青团组织和学生会组织。但这些组织工作的开展实效不大。要进一步对这些组织加强管理并发挥其模范带头作用。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造成学校德育工作开展状况不尽人意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涉及到家庭、学校、社会等方方面面。这些原因有的是所有学校的共性,有的是山区学校所特有的,结合我校的实际进行深入分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家庭原因

我校学生构成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全住宿的农村学生;一类是走读的学生(占得比例较少)。我校学生的共同特点是:他们大多家庭不富裕,多为独生子女,在家比较任性、缺乏吃苦耐劳精神。他们的家长多是农民,他们一方面忙于农活,没有多少时间来了解孩子的思想状况,也不可能深入地做好孩子的德育工作;另一方面也认为把孩子交给学校,学校应该把所有的教育工作都承担起来,作为家长不用再费什么心思了。当然,还有一部分是单亲家庭的,他们的家长为了生计或重组家庭而将孩子送到学校等。在调查过程中,教师也普遍反映,开展德育工作经常得不到家庭的理解和支持,与家长沟通难度较大,大部分家长要么没有时间和精力,要么只注重子女的考试成绩和安全,用他们的话说:知道重要,但还没有心思管到这些。山区学校生源的特殊性,决定了山区学校开展德育工作的艰巨性和复杂性,也决定了加强和改进山区学校的思想道德教育是一项长期存在的重要任务。

2、学校原因

由于我校是一所山区学校,学校的德育工作经费相对缺乏,更谈不上设立专项经费,这也直接影响到德育工作的开展。另外,教师是提高学校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在学校德育工作中,教师的作用十分重要。学校为了提高成绩,把主要精力放在教学工作上,再加上学校的经费不足,严重地影响了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此外,部分学生和家长对教师不够尊重,教师威信难以真正树立。在这种状况下,山区学校老师很难把精力完全投入到教书育人当中,这也制约了他们认真研究探索开展德育教育的思路和方法,对提高德育工作水平有不小影响。

3、社会原因由于种种原因,相对于城区学校,政府有关部门对山区学校的指导还比较薄弱。相关部门对山区学校的教学工作和安全工作经常会有检查和指导,但对学校的德育状况、指导相对较少。另外,我校由于地处山区街道,附近有较多的商业场所。这样的居住环境,使学生及家庭极容易接触社会阴暗面和消极的生活方式,受到不良影响,对学生的成长非常有害,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学校的德育功能。

三、坚持以活动为载体,提高主题教育宣传的质量。

1、开足开全各类德育学科课程。

2、加强各学科的德育渗透,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

3、上好主题班会课,通过主题班、团的活动来提高德育教育活动质量。

4、加强对学生会,团委会的教育,以发挥其模范带头作用。

5、开展革命传统教育、理想前途教育、法制教育的。

6、开展校园活动艺术节、运动会、各项竞技活动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今后德育工作的对策和建议

为解决学校德育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促使我校德育工作取得新进展,我们提出以下对策和建议:

1、转变办学观念,确保将德育工作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

众所周知,学生生源是山区学校的生命线。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学生家长不仅重视学校的教学质量,也十分看重德育工作的成效。这两方面做得好,学校才能得到政府的支持和家长的认可。因此,学校领导干部,一定要放眼未来,着眼于长远,要树立全程育人、全面育人、全员育人的办学观念。要端正办学观念,遵循教育方针和教育规律,切实将德育工作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为学校的长远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加强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团队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加强山区学校组织建设,要充分认识共青团、学生会等组织的现状,学校要充分重视并认真抓好。要充分发挥先进组织在学校德育工作中的政治核心和组织领导作用,组织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主题纪念、节假日参观等活动、把深刻的教育内容融入到生动有趣的课外活动之中,用祖国大好风光、民族悠久历史、优良革命传统和现代化建设巨大成就教育学生,帮助他们树立起良好的思想道德。

3、重视家校联合,努力营造学校德育工作的良好氛围

家庭教育在人的成长中具有重要作用。学校,要不断探索加强家长工作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建立社会、家庭、学校三结合的德育工作新机制,形成工作合力,努力提高思想道德教育的质量。首先,要坚持办好家长学校,和家长共同探讨新时期家庭教育的有效途径。尽快创造条件有步骤地建立“家校路路通”工作系统,密切家校联系。另外要坚持做好传统家访工作,把问题落到实处解决。其次,要加强和校外德育基地的联系,每年以“五个一”活动(读一本好书,看一场有教育意义的电影,观摩一场文艺演出,参观一次德育基地,参与一次公益活动或志愿者服务)为抓手,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另外,学校和乡派出所、共同制定计划,达成协议,共建“平安学校”和“文明安全学校”,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法制意识,加强学校的综合治理工作。

4、拓宽德育渠道,切实提高学校德育工作教育实效

学校要不断拓宽德育渠道,丰富学校德育工作内涵,不断提高学校德育工作水平。学校要主动探索学生自我教育的途径,进一步强化德育的内化过程。加强学生的自我教育,要以班级为主阵地,班主任要做好学生干部的培养和指导,每班要明确班级奋斗的目标,健全班级管理的制度。学校团总支将成立新一届学生会,指导学生会利用黑板报、校园广播等阵地加强舆论宣传,树正气,树新风,把不文明行为清除出校园,把公民道德建设内化为学生自身的要求。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增强环境育人的功能。校园文化建设坚持以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观为指导,结合学校的传统特色,进一步推进校园绿色文化建设。学校要完善推优机制,进一步探索转差的有效途径。学校在班级常规工作考核中实行流动红旗制度,在此基础上要进一步完善优秀班集体的考核和推荐。要以校园“三风”教育、科技活动、课堂渗透、班级文化、宿舍文化的建设为抓手,探索育人途径,增强环境育人的功能。

5、注重科研培训,着力打造学校德育工作专业队伍

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与落实离不开教师。能否建立一支过硬的德育工作专业队伍至关重要。因此,学校首先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尤其是班主任的培养。学校是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主阵地,班主任则是最主要的实施者。师资队伍建设的根本在于师德师风建设,倡导以法治教。其次要加强学校德育科研,推进德育特色建设。我们要继承学校德育工作的传统优势,要以教科研为抓手,开展德育校本研究,形成我校德育工作的校本特色。在现有条件下,让学校德育骨干教师“走出去”,主动学习先进学校的优秀经验,提高他们自身素质。节约有限资金,将一些著名的教育专家“请进来”,为全体教师传经送宝,壮大学校德育教师力量,为我校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师资基础。

综上所述。我校德育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同时也还存在一些实际问题。相信只要认真落实上级部门的各种指示精神,切实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我校的德育工作将会更上一层楼。

第四篇:寒假社会调查报告

一、课题的由来

2月22日,是寒假期间我校全体师生的回校日。这天下午,趁着还没上课,老师未进课室,同学们在课室兴奋地交流着,像在进行“假期见闻分享会”。也许因为这是六年级学生在小学阶段的最后一个寒假,大家显得特别兴奋。六年级学生很快就要离开小学,开始中学生活,不知大家在这个假期有没有作特殊安排,为了进一步了解本班学生的寒假生活,我想做一次调查。

二、实施过程

1、确立研究课题,完成研究方案。

2、设计调查问卷,针对我校六⑴班学生进行调查。

3、对获取的调查问卷进行资料分析与处理。

4、写成调查报告。

三、采用方法:问卷调查

四、调查时间、对象、内容:

调查时间:20xx年2月25日

调查对象:我校六⑴学生

调查内容:我校六年级学生寒假生活的安排以及在寒假中一些活动的时间安排。

五、调查结果分析

此次进行调查的同学共有52人。

1、寒假安排:

在寒假中,有安排的同学有49人,占总数的94.2%;没有安排的同学有3人,占总数的5.8%。有安排的同学在上午8:00―11:00学习的33.3%,参加兴趣班的占23.3%,看电视的40%,其它占3.4%;下午1:00―5:00,63.3%的同学在学习、睡午觉,36.7%出去玩、运动;晚上7:00―9:30有60%的同学在看电视,40%的同学在学习。看来,我班大多数同学在寒假中根据各人实际作了安排。

2、参加兴趣班

在外参加兴趣班的有7人,占总数的13.5%;不参加兴趣班的有45人,占总数的86.5%。虽然是毕业班,但大多数家长都没要求自己的孩子参加“语、数、英”的提高班,有参加兴趣班的也只是参加少年宫组织的“特长班”的学习。

第五篇:德育工作调研报告

实验小学德育工作调研报告

一、基本情况

我校现有教师139多人,在校学生2372多人。我校一直以来十分注重德育工作,建立较为完善的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并逐步完善各种工作制度,不断加强德育队伍建设,造就了一支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育人队伍,师德师风良好。能针对小学生身心成长的特点,坚持以人为本,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学生思想道德建设规律,通过多种教育途径和方式,教育和引导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高尚的思想品质和道德情操,形成积极向上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广大小学生形成了热爱祖国、积极向上、团结友爱、文明礼貌的良好道德风尚,促进了我校小学生思想道德素养的不断提高,确保了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行。学校先后获得荆门市关爱留守学生先进单位、湖北省优秀家长学校、荆门市平安校园、钟祥市“课内比教学、课外访万家”先进单位等荣誉;在参加各级各类的比赛中,我校屡获佳绩:荆门市“大家唱,大家跳”展演全能一等奖,多次代表荆门市参加湖北省U10足球比赛。

二、主要做法

1、学校德育工作制度健全。我校充分发挥党组织和大队部在德育工作中的核心作用,在探索德育工作有效途径过程中,制定了一系列用以规范班主任工作和学生行为的考核评价制度,并且日趋科学和完善。对学生德育行为量化评价,有《学生思想道德素质评价表》等;对班级管理评价,有《班级管理量化考评细则》,等;对班主任工作考评,有《班主任考核细则》等,使学校德育工作在每一个环节上都有章可循。

2、加强德育工作队伍建设。我校把加强德育工作放在事关学校兴衰的重要地位,纳入学校中长远规划并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领导,形成了完善的德育工作网络。在校长领导下,建立了校、处、班三级管理网络,明确德育管理职责,由校长、德育主任,大队辅导员和班主任组成的德育领导小组,从校长到基层,形成一种垂直的联系并沟通政教处、教务处、总务处之间的横向联系。所有工作都强调突出全员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意识。在教师中形成“敬业爱岗、明理诚信、平等合作、勤学乐教、廉洁奉献”的良好师德风尚。

3、重视并强化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教师职业道德素养的高低直接决定学校德育工作成效的优劣,因此我校始终将师德建设放在学校工作的中心位置。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签订使师德承诺书,把热爱学生、言传身教、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作为教师的基本道德规范,要求教师以高尚的情操和良好的素养引导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同时,通过班主任经验交流、班队活动现场观摩等平台,为班主任老师提供了学、研平台,努力促进工作水平的全面提升。并以“xx工作室”为阵地开展校本德育研究活动,结合学校实际,开展课题研究。

4、加强小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教育。以学生的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为抓手,把工作的着眼点放在建设良好的校风上,放在把《守则》《规范》的要求落实在学生的行为上,努力养成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坚持“起点低、标准严、训练实、多激励、重内化”的原则。以开展学生的文明礼仪教育为中心,学校认真制定活动计划,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系列教育活动并通过学校的《未来之星》及时传播到学校的各个角落,学校文明礼仪蔚然成风,形成了优良的校风。

5、丰富活动,在形式多样的活动中,引导学生体验、感悟、习得。几年来,我校以各种节庆日、重大纪念日为契机,举办了了各种系列教育活动:扎实开展“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活动;开展爱国主义读书教育系列活动;“辉煌六十年”;庆祝建党九十周年系列活动、“善雅校园•文明之星”等主题教育,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中,加强对学生的形势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中华传统美德等思想教育。并结合学校的实际,开展实践活动,学校先后组织开展了“爱国爱乡”实践活动,引领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感悟、习得。

6、加强心理辅导老师的培养力度,鼓励有兴趣与特长的教师加强学习,投入到学生心理辅导的实践中来,并扎实开展工作,各校根据本校实际以心理咨询、专题讲座、板报和广播等形式,扎实开展心里健康教育,有效地促进学生健康和谐成长。

7、密切联系社会、家庭,开辟“大德育”广阔天地。密切社会和家庭的联系,积极推进“三位一体”教育网络的形成,努力营造“大德育”的氛围,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大力开展“校长、教导、教师访千家”活动,积极发挥法制副校长、校外辅导员、家长委员会、校外德育基地的作用,以家长会、聘请有关人员举行专题讲座、深入开展家校联系等形式,努力形成教育合力,切实提高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8、以校园文化建设为载体,努力构建特色校园文化。各校在“校园十个一”和“班级十个一”建设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校园文化建设,注重发挥物化语言的作用,让学校的每一个角落,每一景点都成为无声的语言,在有限的空间里精心设计,努力建设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和班级文化。积极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文体、娱乐、科技活动,在师生中倡导读书活动,努力构建“书香校园”。

三、存在问题及成因分析

1、家校合力有待加强。家长外出造成留守儿童渐多,缺少应有家庭引导,造成学生在家与在校有着不同表现的双面性现象日趋严重,又易造成学生养成较多不良习性,给学校教育带来新的、更多的难题。

2、学校德育工作水平、科研力度亟待提高。学校德育教师师资力量参差不齐,教师的教育方法、方式相对简单,德育老师不能针对学生群体的时代特征和个性差异,把教师自身知识更新补充和学生的成长发展结合起来,用教师的新思想、新观念、新方法和教师自身的示范作用把抽象的道德说教转化为教师具体的道德行为和德育工作方法,进而在师生和谐交融中使学生自主、自觉、自动地接受教育。教师潜心于德育科研的就少之又少,这种现状制约着学校德育工作水平的提升。

3、媒体和社会现象的负面影响。媒体的广泛使用,一方面推进了文化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另一方面又使人们可以通过媒体接触更广泛的社会生活背景,学生受到的负面影响的概率也在增大,从而影响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

4、受“安全”这根弦的制约,学校的德育工作大多停留于说教、停留于校园内部,特别是社会实践活动不敢多开展,没有切身体验的德育就显得苍白。

四、解决学校思想道德问题的对策

1、坚持德育为首的原则,充分发挥学校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作用。把德育放在素质教育的首位,把德育工作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认真开展思想道德素质课,并注意考核学生在思想道德方面,学和做的统一,确立全面健康的评优导向和原则。聘请法制辅导员,举办法制讲座,切实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和法律意识,切实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认真贯彻《中小学生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热爱学生,言传身教、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以高尚的情操引导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另外,建立班主任家访制度,全面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发现问题,及时教育、引导和纠正。

2、重视发展家庭教育。家庭是学生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学生发展的第一任教师,父母的言行举止在他们的心里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学校把争做合格家长、培养合格人才的“双合格”活动与未成年人社会主义荣辱观宣传教育、小公民道德建设等活动结合起来,创新载体以家庭喜闻乐见的形式,如家庭教育专题讲座,普及科学的教子方法,使“以德育人”的理念深入千家万户,提高家长对家庭教育的重视程度及家教水平,大力宣传教子有方的好家庭,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达到多渠道、多途径培养合格家长、合格学生的目的,从而推进他们的思想道德建设。

3、优化社会环境,充分发挥社会对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引导熏陶作用。大力弘扬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切实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作用,以校园为重点,创建安全、有序的校园周边环境。认真开展网吧、游戏机室活动场所的整顿和定期清理,为在校学生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氛围。社会各新闻媒体,要认真宣传和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精神,以各种栏目和丰富多彩的形式,多推出对未成年人教育的内容,以真正引起社会公众的关注和重视,提高社会公众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知晓率,从而营造适宜未成年人发展的社会文化氛围。

思想道德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涉及到学校、家庭、社会各个方面,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学校是对学生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主渠道。更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全体教育工作者要担负起教育的使命,踏踏实实的教书育人,从小事抓起,努力为学生的健康成长营造优良的教育环境。

第六篇:德育调查报告

德育调查报告

董惠芳

家庭教育儿童思想道德素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为了解儿童思想道德水平,提高儿童的思想道德素质,在9—12岁家长中开展了“儿童家庭思想道德教育调查”,并依据调查数据对家庭教育进行了一些粗浅的分析

一、基本情况

(一)家庭环境良好

家庭环境的状况直接会影响到儿童今后的发展,从调查结果中显示,我区儿童家庭状况良好,有65.9%以上的家中接受过高中以上教育,其中有19.6%的大学以上教育;家庭婚姻状况良好,单亲家庭只占调查总数的4.2%。

(二)家长注重家庭教育

现代家长都比较重视家庭教育,从调查结果中显示,有74.7%的家长阅读过如何教育孩子的书刊;有90.1%的家长在日常生活中不溺爱孩子,只会满足他们提出的合理要求;有42.5%的家长经常和孩子沟通,有52%的家长有时和孩子沟通;有95.4%的孩子乐意接受家长们的教育。

(三)家长法制观念比较强

调查结果显示,有93.7%的家长认为未成年人犯罪与家长的教育方法有关,因此他们非常重视孩子的发展,调查中有88.2%的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对孩子进行法制教育,有93.3%的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对孩子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四)大多数家长的教育方法比较科学

在对孩子进行教育的过程中,有65.9%的家长从小注意孩子德智体全面发展,有80.4%的家长允许孩子发表自己的意见。当孩子犯了错,有47.2%的家长会对孩子摆事实、讲道理,有27.6的家长会和

孩子民主讨论,允许他申辩;在表扬孩子方面,有42.7%的家长会对孩子进行口头表扬,有32.6%的家长会从感情上亲近孩子。当孩子遇到困难时,有72.8%的家长会鼓励孩子自己克服,有12.6%的家长会鼓励孩子与伙伴或同学共同克服。

(五)家长注重与学校的沟通

在调查中发现,通过与学校的沟通,使17.1%的家长对孩子在学校的情况很了解,68.2%的家长对孩子在学校的情况基本了解。

(六)家长关心孩子的成长

目前,父母在孩子的培养、教育方面花费最多的事情是:孩子的学习与智力开发占41.4%,孩子的思想品德教育占34.1%,孩子的日常起居占26.1%,孩子的身体健康占24.4%,孩子的兴趣、爱好、特长培养占17.5%,良好个性的培养占15.2%。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有78.7%的家长认为应该以身作则。

(七)家长给了孩子自由发展的空间

调查中,有88.4%的家长让孩子自己决定要参加的课外活动,达到了培养孩子兴趣的目的。对于孩子间的交往,有65.9%的家长支持,有25.9%的家长会听其自然。

(八)家长舍得对孩子投入

在孩子每月平均总支出调查中:100—200元的占47.2%;200—500元的占41.7%;500—1000元的占9.3%;1000元以上的占2.1%。从调查结果中显示,家长在孩子的花费方面,还是投入比较多的。

(九)孩子会主动关心家人

在家长生病时,有86.5%的孩子会主动照顾家长。有52.8%的孩子会主动干家务活。在对父母和其他家庭成员方面,有36%的孩子很关心家人,热情为家人服务,有43.8%的孩子比较关心家人,能为家人服务。

二、存在问题

(一)受传统教育影响,部分家长教育方法不是很科学

由于受传统家教观念影响,部分家长教育方式滞后,与时代的发展格格不入。有的家长采用粗暴型、放任型的教育模式,有的家长采取了专制独裁型的教育模式,他们不注重与孩子沟通,一味的以自己的意志来要求孩子,孩子犯了错误,又以消极的方式去惩罚孩子,久而久之会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不会在理会父母的教育,这样就使家庭教育失去了本身的作用。

(二)孩子隔代教育问题仍然存在

虽然隔代教育并不是完全错误,但他们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知识结构、教育方式等与现代社会或多或少存在差别。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家长们都很疼爱孩子,特别是长辈,有时父母要教育孩子,长辈们总是袒护孩子,致使父母不能正当的对孩子进行教育。

(三)部分家长重智轻德、重知轻能

在现实生活中,部分家长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认为只要孩子学习好,将来考上名牌大学,就是成功的家庭教育,许多家长把本该孩子承担的责任揽到自己身上,有的学习好的孩子甚至连袜子都不会洗、饭都不会热。家长忽视了对孩子做人的教育引导,使孩子的发展走向片面。

(四)部分父母与孩子相处时间太少,缺少精神关怀,不重视孩子的教育问题

现代社会工作压力增大,使得多数父母忙于自己的工作,没有多少时间来和孩子相处,更无心教育孩子,为了弥补对孩子情感上的缺乏,家长便一味用物质来满足孩子,忽略了对其精神成长的引导,从而导致未成年人精神世界的空虚、道德理性的缺失。

(五)部分家长重言传,轻身教

家长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孩子的影响都是巨大的。虽然大部分家长重视孩子的教育,但没有从行为上配合教育。父母经常吵架,

与邻里同事关系不和,甚至大打出手,贪图小利,经常打牌、上网等都会渗透到孩子的方方面面,这无形之中会使孩子不自觉的把父母的思想观念、行为习惯贯穿到自己的情感和行动中。

(六)家庭教育的城乡差别比较大

当前城市家庭的儿童家长教育水平、文化素质普遍高于农村,因此在家庭教育方式方法、家庭环境的创设上,明显优于农村。对与农村家长来说,有的家长外出务工,把孩子交给长辈或亲戚;一些林果大户,春夏忙生产,秋冬忙运销,早出晚归,有的甚至一出门就是几个月,孩子在干什么家长也不清楚,这就造成了家庭教育的缺失。

(七)部分孩子依然“唯我独尊”

现在的孩子独生子女占了多数,有一小部分孩子只知受人爱,不知爱别人。缺少互爱精神,对家人、集体的事漠不关心,缺乏平等公正的意识,对损害别人利益的事无动于衷,他们心中只有“我”的利益。

三、建议与对策

(一)普及正确的家教理念,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

家庭教育是整个教育的开端,在整个教育中占有重要的位臵。家庭教育的目的,是要孩子健康成长,将来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家庭教育的重点应将思想品德和良好的个性培养放在首位,先教育孩子如何做人,再教育孩子如何做事。社会各界应借助新闻媒体的作用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在普及科学家教理念,营造良好家教舆论氛围上下功夫。扭转家长“重智轻德,重知轻能”的做法,培养孩子爱自己、爱父母、爱他人、爱集体、爱祖国的思想。

(二)更新家长的教育理念,树立科学正确的教育观

我们要面向社会、面向家庭宣传先进的家庭教育理念,宣传家庭教育科学知识和成功经验,宣传有关儿童教育和保护的法律法规,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要改变家长以考高分评判孩子好坏的标

准,强化德育教育。要帮助家长改变传统的家长作风,把平等尊重、相互沟通的教育理念融入现代家庭教育中。同时,对于存在隔代教育的家庭,两代人之间应该多交流,多探讨,形成统一的教育思想,以便更好的教育孩子。

(三)加强自身修养,注重言传身教,在品德上起到表率作用家长是孩子的一面镜子,父母的兴趣爱好,品行修养,言行举止,甚至衣着打扮、生活习惯都会影响到孩子,所以父母要以身作则,严于律己,多学习文化知识,加强自身的修养,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情操,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四)充分发挥家长学校的作用,提升家长自身素质

家长学校是目前家长学习家庭教育知识的重要课堂,各乡镇、街道、学校要充分发挥家长学校的作用,组织家长定期接受有关家庭教育、青少年心理学等方面知识的培训,帮助其提高家庭教育知识水平。尤其是对农村的家长,更要加大培训力度,通过广播、板报、请教育专家授课等多种途径,更新农村家长的教育观念,提高其科学教子水平。

(五)开展多种行之有效的交流活动,倡导科学文明的家教新风一是针对新时期儿童思想特点、社会发展环境变化对家长进行科学育子的宣传引导,充分利用电视、网络、家教报等媒体通过对优秀家长进行访谈、家教专家谈科学育子方法等形式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育子观;二是开展家庭教育交流活动。通过成功育子家庭进行经验介绍,有问题的家长提问进行交流互动的形式,学习借鉴好的育子经验和做法;三是宣传表彰科学育子家庭,在社会上倡导科学文明的家教新风。

(六)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形成合力

家庭教育只有与社会教育、学校教育紧密结合,才能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学校教育具有更强的计划性、统一性和系统性等特点,它有利于孩子较为系统地掌握科学知识,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社会教育在内容上具有多样性、实用性、补偿性的特点,其教育方式也更加灵活多样,有利于孩子了解自然和社会,发展不同的兴趣爱好,培育健康的人格。三者的协调配合和有机衔接,有利于实现各种教育作用的互补,从而增强对孩子教育的有效性。

推荐专题: 德育社会调查报告

相关推荐
本站文档由会员上传,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发送邮件至89702570@qq.com联系本站删除。
Copyright © 2010 - 千文网移动版
冀ICP备20200271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