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应用文书 > 活动方案 > 详情页

学校重阳节活动方案(范文3篇)

2022-09-14 22:41:46

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学校重阳节活动方案(范文3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千文网还可以找到更多《学校重阳节活动方案(范文3篇)》。

第一篇:小学重阳节活动方案

“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作为炎黄子孙,应继承、弘扬传统。为引导孩子们敬老、亲老、爱老、助老,树立良好美德观念,增强同学们的社会责任感,我班在重阳节之际,针对全班同学,开展尊老,敬老重阳节活动。

一.活动目的:

1.让孩子解重阳节的风俗及民族文化含义。

2.培养孩子敬老,爱老的良好品质,弘扬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

二.活动时间:

xx年10月15日星期五

三.活动准备:

1:背诵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饮酒》

(唐)王维 (东晋) 陶渊明

独在异乡为异客, 采菊东篱下,

每逢佳节倍思亲。

悠然见南山。

遥知兄弟登高处, 山气日夕佳,

遍插茱萸少一人。

飞鸟相与还。

2:同学和家长一起准备一个尊老的故事:古代的、名人的、身边的。

3:同学和家长一起准备一句国学里关敬老,孝道的名句。(最好能理解并背诵下来)

4:同学根据各自实际情况写一句“尊老承诺”。

例:

亲爱我,孝何难;亲恶我,孝方贤。(左上角写搜集的名句)

承诺:我每周帮爷爷,奶奶整理一次房间。(每一位同学都要做力所能及的事,让老人感受亲情的温暖。)

承诺人:某某某

监督人:家长签名

年 月 日

四.活动过程:

1、重阳节的时间

2、尊老的名句交流

3、重阳节的来历

4、尊老的故事:古代、名人、身边

5、重阳节的习俗

6、我们可以这样做

7、重阳节的诗句

8、尊老承诺

9、重阳节尊老

10、在节日里为老人送上一份礼物(重心意)

五.总结

活动结束

第二篇:学校重阳节活动方案

一、活动目的:

“百善孝为先”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作为炎黄子孙,自然应当继承传统、弘扬传统。为进一步营造敬老、亲老、爱老、助老的`社会风尚,引导少年儿童学会感恩,树立良好的家庭美德观念,增强少年儿童的社会责任感,我校特在重阳节之际,针对我校全体学生,开展以“爱在重阳,雏鹰行动”为主题的重阳节感恩活动。

二、活动时间:

重阳节前后两天,重阳节当日。

三、活动对象:

全校少先队员。

四、活动过程:

活动以学校、少先队中队为单位,结合活动主题,以主题班会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为主要形式,在各中小队中开展丰富多彩的“爱在重阳,雏鹰行动”主题系列活动,通过活动展现齐小少先队员孝老爱亲的良好精神风貌。

1、认真做好宣传工作:校利用周一的国旗下讲话,大力向广大少先队员宣传重阳节敬老活动的重要目的和意义;少先队大队部下发活动倡议书。

2、开展“爱在重阳,雏鹰行动”主题班队活动,并能与雏鹰争章(孝敬章)相结合,各中队围绕主题,自主设计活动方案。

3、利用小贤人广播,通过学生自主探究,搜集重阳节典故,在广播台交流重阳节传统习俗及敬老的感人故事。

4、在广大少先队员中开展“四个一活动,让夕阳更灿烂”活动。即:为老人做一件好事、听老人讲过去的故事、为老人制作一张“感恩卡”、为老人写一句“孝亲承诺语”。

五、活动说明:

1、重阳节前3天内,3-6年级各中队至少择优上交1张学生制作的“感恩卡”参加评选,优秀作品将在学校橱窗展出。

2、重阳节前2天内,各中队将活动小结表及“孝亲承诺语”上交大队部。

第三篇:校园重阳节主题活动策划

一、指导思想

重阳节期间组织开展敬老爱老志愿者服务活动,进一步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大力培养我校学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道德风尚。

二、活动时间

20_年_月_日

三、活动内容

1、组织志愿者到新圩敬老院慰问孤寡老人,帮助敬老院打扫卫生,陪老人谈心聊天。

2、组织志愿者探望慰问我校部分退休教师。

四、活动安排

到敬老院慰问孤寡老人。

时间:上午8点30分

负责:_x

参加人员:30名学生志愿者。(带备清洁工具)

集中地点:学校教学楼中厅。

拍照:_x

参加报名:_月_日下午放学前到各班班长处报名,_月_日课间操后各班班长将名单交学校团委。

五、活动要求

1、统一认识,高度重视,精心安排,认真组织,

2、活动过程要注意安全。

3、要收集好各类资料并以新闻稿的形式及时上报校团委,校团委将通过校园广播、校报等形式进行宣传,以加强宣传,扩大影响力。

4、活动结束后,以简报、总结等形式向相关上级部门汇报活动的开展情况。

推荐专题: 学校圣诞节活动方案 学校重阳节活动方案

相关推荐
本站文档由会员上传,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发送邮件至89702570@qq.com联系本站删除。
Copyright © 2010 - 千文网移动版
冀ICP备20200271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