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三年级数学实践活动方案(范文五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千文网还可以找到更多《三年级数学实践活动方案(范文五篇)》。
一、指导思想
为了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激发学生学习、钻研数学知识的兴趣,使学生逐步形成勇于实践、敢于创新的思维和良好品质,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展示学生在数学学科学习中的成果,我校决定在__年12月举行数学竞赛活动。
二、活动目的
通过数学竞赛,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归纳推理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探索实践的创新能力。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数学知识面,使学生在竞赛中体会到学习数学的成功喜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通过竞赛了解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为今后的数学教学收集一些参考依据。
三、参赛对象
一至五年级按每班学生数的10%选派学生参加竞赛。
四、竞赛时间和地点
1. 竞赛时间:__年12月18日 星期二1:30-----2:30。
2. 竞赛地点:三、四、五年级在四楼会议室,一、二年级在二楼生物实验室。
五、竞赛形式和内容
各班先在本班进行自测,按照要求选出几名优秀选手参加此次比赛。一年级以计算为主,综合题为辅,其它年级既侧重计算,也要注重综合性题型。比赛形式为笔试,60分钟内完成一张竞赛试卷。
六、竞赛标准
根据卷面分数评出各类奖项。
七、奖项设置
按年级评选出一等奖2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4名。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搭三角形,进一步认识三角形。
2、能根据三角形边之间的关系将三角形进行分类。
3、知道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部分特征。
4、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
1、能根据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将三角形分类。
2、认识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部分特征。
教学难点:
理解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激发兴趣。
1、我们先来欣赏一组图片,你能在这些图上找到什么?
2、关于三角形,你知道些什么?
3、今天我们继续来研究有关三角形的知识。
二、动手操作,归纳总结。
(一)搭一搭
1、小组合作搭三角形。
2、说说你搭的三角形选用了3根怎样的小棒?
学生交流,全班反馈。
3、质疑:为什么这三根小棒你不搭了?
学生感悟:两条边的长度之和要大于第三边,才能搭成一个三角形。
4、这么多的三角形,你们准备怎么给这些三角形分分类呢?
5、揭题:三角形的分类。
(二)分一分
1、小组讨论:如何将这些三角形进行分类?
2、全班交流反馈:说说你是怎么分类的?
①出示概念:我们把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
②介绍等腰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
三角形中相等的两条边叫做这个等腰三角形的腰,另外一条边叫做等腰三角形的底边。两条腰所夹的角叫做这个等腰三角形顶角。腰与底边所夹的'角叫做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底角。
3、认识等边三角形
观察其余两组三角形,分别问:这些是等腰三角形吗?
介绍:像这样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等边三角形,也叫正三角形。
4、揭示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关系。
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一定是等腰三角形,但等腰三角形不一定是等边三角形。
5、介绍不等边三角形。
这些三条边都不相等的三角形我们称它不等边三角形。
6、小结:三角形按边分类可以分为两大类,等腰三角形和不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中又包括等边三角形。
三、运用性质,巩固新知。
1、找一找。
在横线上写相应的序号。
① ② ③ ④ ⑤
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
2、猜一猜。
这是一个等腰三角形,请你猜猜另一条边的长度是多少?(如果是等边三角形呢?)
3cm5cm
3cm
5cm
()cm
3、画一画。
画一个等腰三角形,并写出各部分的名称。
四、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活动内容:
设计围墙、篱笆。
适用年级:
四年级以上。
活动目标:
(一)知识训练点。
1、巩固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及面积的计算方法。
2、使学生能根据乘、除法的含义及实际情况预算所需材料。
(二)能力训练点。
1、在操作、观察、想象等学习活动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培养学生综合运知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意识与能力,并培养其优化意识。
4、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三)德育训练点。
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与协作能力。
活动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软件一套。
学生每组准备房子、围墙(可拼拆)、门等模型。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教师叙述:小强的奶奶家最近盖了新房子,(屏幕显示房子)新房子所占地面呈长方形,长15米,宽5米。
这几天,小强的奶奶正寻思着要砌围墙,她准备围出一个长20米、宽10米的长方形,连围墙上的铁门也买好了,铁门宽2米,但是,她还没想好究竟怎么砌。同学们,今天我们都来当“小小设计师”,帮小强的奶奶出出主意,好不好?
2、让学生充分发言。然后教师概括:对学生提出的合理化建议予以肯定,同时指出:今天这节课重点来研究一下围墙的位置。
二、协作研讨,探求方法
1、小组活动。
发给每个小组房子、围墙(可拼拆)、门的模型,让学生互相合作,动手操作,设计围墙的位置。
2、小组汇报。
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上台演示,并说明自己的设计方案,根据学生演示在电脑上显示出实物图,并抽象出平面示意图。
估计可能会有以下几种方案(阴影部分表示房子,粗线表示铁门):
3、深入研究。
(1)猜一猜。
请学生猜一猜,小强的奶奶会选择哪一种方案,并初步说明理由。(鼓励学生从多种角度去考虑)
(2)算一算。
a、提问:怎样才能预算出砌围墙共需多少块砖?
如果砌1米长的围墙需要200块砖(显示实物图),那么你们能算出砌自己设计的围墙大约需要多少块砖吗?围出的空地面积呢?(显示下表:围墙长度。所需砖的块数、围出的空地面积数据暂空,待填)
b、学生分组计算。
c、汇报。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逐步显示完成下表:
(3)想一想。
提问:看看算出的数据,你想说什么?
重点思考:
a、哪几种最节省材料?为什么?(回答后闪动表中相应的部分)
b、哪几种图出的空地面积最大?为什么?(回答后闪动表中相应的部分)
学生充分发表见解后,教师略作小结。
三、学以致用,解决问题
1、出示问题。
2、独立设计。
3、汇报讨论。
(1)指名学生汇报,教师根据学生汇报显示出平面示意图:
(2)讨论:哪一种最节省材料?为什么?
得出第二种最节省材料。(闪动第二种示意图中表示篱笆的两条边,删去图①)
4、预算材料。
(1)给出条件:如果用细竹竿作篱笆,每5厘米插一根竹竿,那么围出这块菜地至少需要几根细竹竿?
(2)学生计算(如有困难可自由讨论)。
(3)学生汇报:(电脑显示在示意图旁)
正方形面积为4平方米,说明边长是2米。
篱笆长度:2x2=4(米)=4OO厘米
竹竿根数:①400÷5=80(根)
②400÷5-1=79(根)
(4)讨论:要不要“减1”?为什么要“减1”?
电脑模拟插竹竿的过程:闪动一段5厘米长的边,插一根竹竿(伴以“叮咚”的声音),(这样插四根后中间过程省略,直到最后两个5厘米)闪动倒数第二个5厘米,插一根竹竿,再闪动最后一个5厘米,(问:还需要再插一根竹竿吗?为什么?)闪动那一段围墙,说明最后一根竹竿可以省略,所以要“减1”。(删去第①种)
四、总结方法,活动小结
1、总结方法。
2、评选“优秀设计师”,并委派他们课后把研究结果告诉小强的奶奶。
活动设想
当前,学生中普遍存在着虽然“双基”扎实,但实际应用能力较差的现象。本方案选取了“砌围墙和围篱笆”这一生活中常见的事例,从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出发,在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同时,力求做到以下几点:
1、注意以学生为主体,面向全体学生。
从“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协作研讨、探求方法”――“学以致用、解决问题”――“总结方法、活动小结”,始终把学生放在“活动主体”的位置,为学生创设一个积极参与、主动学习的课堂环境。通过小组活动、全班讨论、独立设计等形式,为每个学生提供了表现自己才华的舞台,充分体现学生活动的全体性、自主性。
2、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引导学生大胆尝试、大胆猜测,并提出合理、独特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体现活动的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如:围墙的设计,从设计方案到选择方案,都注意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从而体现课堂教学的开放性。
3、注意对学生协作意识的培养。
设计围墙时采用小组活动、小组讨论的形式,预算用篱笆材料时,又允许学生通过自由讨论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意识与能力,从而增强实践能力。
4、注意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
在学中用,在用中学,这是学习巩固各种知识的重要方法。教学中,应努力挖掘教材中与实际生活有联系的内容,让学生做一做、量一量、验一验、用一用,以便使他们在用中学,会用数学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进而培养儿童的应用技能。
一、指导思想
口算是数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也是学生应该具备的基本技能。口算能力的高低,对学生基本的运算能力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口算能力的训练,有助于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综合的思维能力及快速反应能力。为了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特开展此次口算比赛活动。
二、比赛目的
通过本次活动的组织、练习和实施,激发学生口算的兴趣,同时提高学生的口算、估算能力,使学生具有必要的、扎实的`口算基本功,从而落实课标所提出的“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的要求。从另一个侧面展现学生的风采,对提高全体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计算速度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
三、比赛内容
一年级出2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
二年级出100以内的口算与计算相结合,加减法口算和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计算和口算。
四、实施办法和时间安排
1、参赛对象:一、二年级学生。
2、时间安排:一、二年级第十四周各班教师随堂考试。
3、比赛地点:本班教室
4、完卷时间:一节课(40分钟)
5、命题老师:一年级:于玲玉二年级:徐丹
6、奖项:各班级从高分到低分评出一、二、三等奖。采取分班级提取名次(其中第一名为一等奖,共1名,第二名为二等奖,共2名,第三为三等奖,共3名。
7、奖励方法:
一、二年级:一等奖:奖状、铅笔2支
二等奖:奖状、铅笔1支三等奖:奖状、作业本1本
8、监考:(一年级)(二年级);
9、评卷:小学部一、二年级全体数学老师。
10、统分:小学部一、二年级全体数学老师。
三年级《趣味数学》活动课计划方案
指导教师:鲁茸单曾,给安拉木
活动目的:
1、让学生们在活动中学数学,动手中学数学,感受数学的魅力,激发爱数学的情趣。
2、让学生会学身边的数学,会用数学解决身边的问题。 3、发展学生思维的多向性、灵活性。活动原则:
1、不脱离教材,不搞突击训练,不加重负担。
2、活动内容力求趣味性强并富有时代气息,充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当前的最新信息,让数学走进学生的生活学习娱乐之中。 具体措施:
1、运用数学游戏、趣味数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采用灵活多样的数学游戏展开本次活动。活动具体安排: 活动一:爬时间阶梯
学生每爬一个台阶都要说出相应台阶上钟面所指的准确时间,或根据台阶上的提示在钟面上播出相应的时间,说对才可接着往上爬,说错要重头开始。
游戏规则:学生闯过“看钟表说时间”可获1面白旗,闯过“按要求拨时间”可获2面白旗,活动二:跳方格
游戏规则:学生通过在方框里填合适的数字向前移动夺得2面白旗。游戏总规则:
1、学生首次玩游戏必须依次通过“爬时间阶梯”和“跳方格”获得5面白旗(闯关成功后就可选择自己擅长的游戏获得更多的旗子;闯关失败者需再尝试2后方可选择自己擅长的获得旗子)
2、5白旗=1红旗 奖励情况: 1白旗=1支铅笔 2白旗=1本作业本
3白旗=2本作业本(1文1理)4白旗=1瓶墨水 1红旗=1支钢笔
活动时间:本学期第6、7大周星期三下午第一节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