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三年级数学活动方案(推荐5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千文网还可以找到更多《三年级数学活动方案(推荐5篇)》。
口算是数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也是学生应该具备的基本技能。口算能力的高低,对学生基本的运算能力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和计算速度,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及思维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竞争能力。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特举办一二年级学生口算比赛,方案如下:
一、活动宗旨:
通过这种方式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巩固学生的口算知识,提高学生的口算速度,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同时一二年级数学学科老师要更加清醒地认识到,培养学生扎实的口算基础技能与灵活敏捷的思维习惯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必须持之以恒地开展。
二、活动方式:
1、参赛对象:一二年级全体学生。
2、活动方式:口答方式和笔答考试二种形式,不得使用其他计算工具。考查学生在规定时间内(10分钟)做对的题数。
3、活动地点:各班级
4、活动时间: 3月21日(周四)
5、监考、阅卷安排: 由一二年级数学教师监考并阅卷。
三、比赛规则及要求:
1、学生听统一信号,宣布比赛“开始”和“结束”。
2、学生在规定时间内进行答题,结束信号响起应停止答题。
四、评选办法:
1、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进行评选。
2、根据学生在规定时间内正确答题的数量进行评选。
活动目标
1.尝试用树叶按二维特征进行分类。
2.观察树叶的排列顺序,能发现基本的排列规律。
3.在了解有规律排序的基础上,尝试设计不同的排列规律。
4.能积极参与动脑活动,感受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
1.各种(大小、形状不同)树叶(实物、小卡片)。
2.幼儿人手一块黏贴板。
活动重点
1.按物体的二维特征进行分类
2.自创规律排序。
活动过程
一、认识材料,引出主题。
小朋友,你们看今天老师带来了什么?今天我们要和树叶纸板来玩几种游戏。
二、给树叶分类。
1.请小朋友给树叶分类。(大小、形状、颜色)
2.请小朋友给树叶按大小、形状分类。
3.请小朋友给树叶按大小、颜色分类。
4.请小朋友给树叶按颜色、形状分类。
三、给树叶排序
1.感知不同的排列规律。
小朋友请你看看这些树叶是怎样排序的。
2.观察、学习有规律地排列。
我们再来看看这些书是怎样排序的。
3.观察、学习树叶的有规律排列,愿意自己独立探索引导孩子大胆设计自己的`排列规律,培养孩子的发散思维能力。
引导孩子大胆说出与同伴不同的排列规律。
四、讲解操作作业,理解操作要求。
孩子自主操作作业,教师巡回指导。
五、讲评作业
【内容摘要】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是学生以体验生活、积累经验、应用知识、解决问题为主要任务的一种学习活动,具有强烈的生活性、实践性、研究性、参与性和开放性等特点。实践活动的目的是要让学生通过活动有所感悟。在数学实践活动教学中,教师不但要注意学生解决了哪些问题,得到了什么结果,还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分析和整理等过程,理解数学问题的提出、数学概念的形成和数学结论的获得,逐步培养学生的参与、运用、创新意识和合作意识。
【关键字】综合实践活动参与
一、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意义与研究的提出
随着小学数学新课标的推进,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应该是现实的、多样化的、有趣的,探索性学习活动应该成为数学学习的主要方式之一。为了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实现数学学习由被动向主动、枯燥向有趣、单一向丰富的转变,在数学教学中要积极开展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新课标中安排了“综合实践活动”这项新的内容,目的是提供发展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机会,以培养其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不是可上可不上的附属课,要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就一定要上好数学实践活动课。
可是,在近几年的教学过程中,不少教师都反映综合实践活动难教,我认为主要原因是大家对综合实践活动的实质内容与特点拿不准。下面,我根据自己的理解与一年来的实践,对此谈一些看法。
二、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思路
(一)突出“综合”特点
“数学源于现实,扎根于现实,应用于现实”,是荷兰数学家、教育家氟赖登塔尔提出的“数学现实”原则。基于这个原则,小学数学教学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把数学教学与现实社会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使数学问题生活化,生活问题数学化;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从而了解数学价值,培养数学意识,体验生活,认识社会。
小学数学实践活动是数学学科内的综合实践活动,其活动过程是“做数学”的过程。
数学实践活动教学研究中我们进一步认识到,数学实践活动的“做数学”的过程不是一个独立的学习新知的过程。
数学综合实践活动不同于一般的数学活动教学,它是以解决问题为抓手,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综合运用数学思想方法分析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数学精神。
联系和综合是指数学知识与现实世界和其它学科之间的联系,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数学知识在分析和解决问题过程中的综合应用。综合实践活动作为联系与综合的一个组合内容,首先要突出“综合”这个特点。它有两层含义:一层指综合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另一层指把数学和其它学科知识联系起来解决实际问题。
案例:包装中的学问让学生测量一个粉笔盒的长、宽、高,计算表面积和体积;现有6盒粉笔,可以怎样进行包装,哪种包装更省包装纸?如果有10盒粉笔,哪种包装方式更省纸?这个活动的设计综合了测量、估算、计算物体表面积、体积以及选择最佳方案等有关知识与方法,解决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选择“实践”内容
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是丰富多彩的,要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就要注重应用,内容开口要小,紧密结合学生学习的数学现实和教材的进度,易于学生操作。这就要求教师要合理地选择内容和时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切实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如我曾组织的“秋游中的数学问题”,以学生现实的秋游活动设计为题材,让学生综合运用时间与人民币等知识去解决秋游中一系列的.实际问题,如:租车问题、租船问题、购买食品问题等,既巩固了数学知识,又发展了能力,更重要的是使学生认识到学习数学知识在生活中有用,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综合实践活动教学与一般的数学活动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一般的数学活动教学是通过生动有趣的活动使学生掌握数学知识,技能、思维方法。而综合实践活动则是综合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新课标中就提到让学生“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所以我对“实践”的理解是:教师创设活动情境,引导学生去探索,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深入实践中,自己收集材料,进行分析研究,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形式。因此,综合实践活动,更强调在数学课中研究现实生活问题,在现实生活中探索数学知识。
(三)认真组织“活动”
数学实践活动的主要学习方式是研究性学习。在活动过程中,我们逐步摸索出一般性的研究性学习的步骤:一是创设情境,提供背景;二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三是探索研究,解决问题;四是汇报交流,启发深究;五是评价激励,收获成果。
做好准备工作,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实践中我们发现一部分学生习惯于老师讲、学生练的学习模式,一开始接触实践活动,显得不知怎么办。这时老师首先要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转变学生的学习观念,让学生知道应该怎样做,然后老师要就所研究的课题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教给学生合作的方法,防止出现小组内的单干户。
其次,注重发现,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活动的灵魂,是学生主体的第一次体现,也是革新学生学习方式的重要一环。问题由学生始,才能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有一双数学的眼睛,一颗数学的大脑;才能使学生摆脱过去依赖思想和模仿、记忆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真正“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第三,合作交流,展示学生的创新能力。在进行实践活动的过程中,离不开合作交流,在师生、生生,小组与小组,小组与大组等的交流中,学生对知识或活动内容的理解更丰富,更全面。所以在合作交流中要让学生想说、敢说、乐说,畅所欲言。在交流的过程中学生的思想在撞击、知识在整合,在相互启发的过程中思维会实现质的飞跃。
比如,我在教学周长的认识时,让学生动手围一围、摆一摆、测一测等形式,使学生对周长有初步的认识,然后让他们说一说什么是周长,最后教师再归纳总结。从而对周长形成科学的认识。
另外,综合实践活动的目的是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只要能达到目的,我认为组织活动可以不定地点、不拘形式、提倡民主、尊重个性。
1、活动地点可以在校内,也可以在校外进行。
教师可以在教室内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创设活动情境,引导学生参与活动;也可以组织学生到操场、工厂、田间、地头进行实地测量、观察等活动。
2、活动形式可以是个人活动、小组活动、全班活动,也可以把这三者结合起来。
案例:统计
统计1小时内从十字路口经过的小轿车、大货车、摩托车的数量,再进行分析,可以个人活动,也可以小组活动。到班级中汇报交流又是班级活动。所以教师可采用多种形式组织活动。
3、活动组织要充分体现民主,尊重个性。
新课标基本理念中提到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学生所处的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制约着数学学习的结果,由此而产生的差异将导致不同的学生表现出不同的数学倾向”。因此,教师在组织综合实践活动时要发挥民主,尊重学生的个性,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收集资料、分析问题。在小组活动时,可让学生自主结合,以利于最好的合作交流,使不同的学生学到不同的数学,得到不同的发展。
数学综合实践活动,作为数学教学的一个内容,在突出综合性、强调实践性的同时,还要体现数学学科的特点。即从数学的角度去提出问题、理解问题,用数学的思想、数学的思考方法去研究问题。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新的教学形式和学习方式,我们将不断研究、不断改进、逐步完善,使实践活动能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使学生真正在实践中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四)放手让学生动手“参与”,在参与中培养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教师在设计活
动时,要注意问题设计的开放性。
案例:买票到足球场看球赛,进场票价为:大人每人30元,学生每人24元,10人团体票200元。有5名教师和53名学生看球赛,请你设计几种购票方案,怎样买票最便宜?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必须先设计好不同的买票方案,通过比较才能得到最佳方案,其中就有创新意识的激发和实践能力锻炼。
又如,让学生查找资料:“中央电视台电视塔有多高?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有多高?
他们的高度相当于几层教室的高度,他们的高度相当于多少个学生手拉手的长度,还有什么办法可形象地描述电视塔的高度?”查资料的方法有很多:问大人、查书籍、打电话查询、还可以利用电脑上网查询等,描述电视塔的高度的办法更多。这样的设计不正体现了在实践中创新,在创新中实践,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落到了实处。
下面就教学中的一节实践活动课为例来阐述以上观点的落实情况。
活动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中的实践活动课《小管家》。
教材分析:
本活动是在学生掌握了一些统计的基础上设计的。通过记录家里一周的日常开支、绘制折线统计图等活动,一方面可使学生经历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的过程,巩固前面所学的知识,另一方面还能让学生试着学习理财,合理安排日常开支,感受数学的实际应用,逐步形成应用意识,培养学生的理财意识与能力,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学情分析:
学生已掌握了简单的统计知识,但缺乏调查数据、分析数据、整理数据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积极探究问题的精神以及理财的能力。这堂活动课为学生创设了熟悉的生活情境,让学生通过身边的问题,开展调查分析,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既有利于学生已学知识的巩固,又有利于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探究问题的兴趣。同时通过从与自家切身利益有关的问题出发,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自己家庭的建设规划之中,为家庭建设提出合理化的建议,从小树立勤俭节约的思想。
三维目标:
摘 要: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是面向教学系统,解决教与学的问题,为促进学生学习和成长而设计的一个系统过程。教学设计不仅是一门科学,而且是一门艺术。作为一门科学,它必须遵循一定的教育、教学规律;作为一门艺术,它需要融入设计者诸多的个人经验,并根据教材和学生的特点进行再创造,同时灵活、巧妙地运用教学设计的方法与策略。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学习方式
教学设计,亦称教学系统设计,是面向教学系统、解决教学问题的一种特殊的设计活动,是运用现代学习与教学心理学、传播学、教学媒体论等相关的理论与技术,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要,设计解决方法,试行解决方法,评价试行结果并在评价基础上改进设计的一个系统过程。它是课堂教学的蓝本,是落实教学理念和指导教学行为的方案,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提和保证。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是一门科学,必须遵循一定的教育教学规律,依据课程内容、学生特征和环境条件,运用教与学的原理,策划师生的学习互动活动;它是一门艺术,必须融入设计者的丰富经验,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生成的可能,设计出有效的数学教学方法。
一、优化教学内容设计,找准教学设计的基本点
优化教学内容,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对教材进行整合、开发、创新处理,降低教材的难度,减缓知识的坡度,使教学内容更趋于合理,让教材的教育教学功能得到充分体现,切实提高教学效率。
1.处理好四维目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结合数学教育的特点,确立了“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和“情感与态度”等四维目标,体现了数学教学不仅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要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获得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应用技能,体会数学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加深对数学的了解,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2.设计好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既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又是努力的方向。小学数学教学目标不仅包括知识和技能,还包括数学思考、解决问题,以及学生对数学的情感与态度等方面的要求。对目标的不同理解会形成不同的教学设计,从而形成不同水平的课堂教学。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时,要紧紧围绕“三维教学目标”,即“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维度设计教学内容。在设计中要做到既重“知识”又重“技能”;既重“过程”又重“方法”;还要重“情感、态度、价值观”,注意“三维教学目标”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3.组织好教学内容。教材是教师教学的一种依据,是学生从事数学活动、实现学习目标的重要资源。教材内容是一个静止的知识库,与学生接受知识的动态过程不可能完全吻合。有效地组织教学内容是教学设计的一项重要工作。设计前教者要分析教材的编写特点,领会编者的意图,把握教学内容在整个教学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注意知识的呈现顺序,即先出现什么,再出现什么,要分析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设计相应的练习时,要加强练习题的针对性、有层次性,真正达到知识形成、巩固与应用的目的。所以教师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大胆取舍教材内容,打破章节顺序,进行有选择的、科学的再创造、再加工,合理优化教材结构。
二、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索的学习方式
新课程标准提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方式。”即授之以“渔”而非授之以“鱼”。
学贵有疑,主动学习的核心是探索,探索活动始于提出问题,教师应鼓励学生在具体实践操作活动中独立思考,踊跃地发表自己的意见,让学生敢于提问和善于提问。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所运用的知识和技能是前人所总结和积累的,而提出一个新问题则需要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一个善于提出问题的学生往往是一个有主见的人,一个思维活跃的人,可以说善于提出问题就意味着迈出走向成功的第一步。
三、优化学生学习方式,找准教学设计的关键点
教学目标能否实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教学方法和学生学习方法的选择是否恰当。教师要重视学法的指导,让学生的学习方法产生实质性的变化,提倡“动手实践、合作交流、自主探究”,逐步改变教师讲、学生听、不停练的局面,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提高。
1.动手实践。动手实践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途径和方法之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起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是用外显的动作驱动内在的思维活动,从中感悟、理解知识的形成,体会数学学习的方法与过程。在教学设计中,教师要结合教材特点、学生年龄特征,恰当地运用直观操作,师生互动,让学生运用多种感官学习。
2.自主探究。探索是数学的生命线。探究性学习应成为课堂教学实施创新学习的重点。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应是主动地构建知识的过程。创设有效的探索场,是学生进行有效探索的前提和保证,教师要对教学内容进行有效开发,勇于创新,在吃透教材、吃透学生的情况下,不断创设行之有效的`探索场。
3.合作交流。当今时代科学研究的主要方式是集体研究,通常组建研究小组,按一定的方案,合作有序地研究并最终达到研究的目的。合作学习体现了教学活动中各动态因素的多边互动,尤其是生生互动,对于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教学设计中要合理设计合作交流活动,当学生自己独立解决某个问题遇到困难,需要他人帮助时,主要在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处,在知识易混淆处,在概念、公式、规律的探索与归纳的过程中,而且要对合作交流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加以预测与估计,为它们预设好通道,预留足时间,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总之,新时代的数学老师应以新课程标准的精神为指导,灵活运用和恰当选择教学方法,在数学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自主探索合作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的能力。在使学生成绩获得提高的同时,也享受到学习的乐趣,体会到知识的有用性和知识创造的价值,从而尊重知识,热爱学习。
二年级趣味游考活动方案
模块一:数学素养
一、活动安排
二、具体方案
二年级“数学素养”趣味游考活动方案
游园活动目标:
通过“游园会”的活动形式,考查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获得数感的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游园活动地点:
一(4)、一(5)、一(6)班教室,每个教室设置3个点。游园活动内容:
一、魔法转盘——快乐转转转
活动目的:
考察学生的计算能力、单位换算能力和读大数的能力。
活动材料:
1.10组计算材料(每组2题口算、1题读大数、1题长度单位换算和1题时间单位换算),3个考点3套。
2.大转盘一个,分成10份,上面分别标上1——10的数字。活动规则:
1.测试3人一组进行,转动大转盘,转到数字几,就完成相应序号的题组。
2.每个学生独立完成计算,测试者不催促,不作提示。
评分方法:
★★★全对。
★★对3—4题。
★对1—2题。
题库
(1)4×9425+2005000米=()千米1时=()分1342读作
(2)36÷9625+101米=()厘米1分=()秒2405读作
(3)7×8635+52米=()分米60分=()时
1302读作
(4)56÷8400+2103分米=()厘米1分=()秒
2450读作
(5)36÷4244+5005米=()分米1时=()分
2243读作
(6)6×7820+704分米=()厘米60分=()时4300读作
(7)49÷7324+49厘米=()毫米1分=()秒
2100读作
(8)56÷7300+50070分米=()米1时=()分3024读作
(9)42÷6660+30020毫米=()厘米60秒=()分1987读作
(10)42÷7702+2002千米=()米1时=()分2904读作
二、摘智慧果——快乐摘摘摘
活动目的:
考察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和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活动材料:
5组题(每组题目里包含一题问题解决及根据条件提出问题并解答共2题),每个考点一份共3份。制作10张水果图片,分别标上1—5的数字。
活动规则:
把10张水果图片贴在黑板上,3人一组,孩子摘一个自己喜欢的果子,解决果子对应的问题,口头列式。
评分方法:
★★★全对。
★★答对1题并提对问题。
★答对1题。
题库
(1)①有56个桃子平均分给9只小猴,每只小猴可以分到几个,还剩几个桃子?
②
根据上图提一个数学问题并解答。
(2)①有32个同学参加卫生大扫除,每6个人编一组,一共有几组,还剩几人?
②
根据上图提一个数学问题并解答。
(3)①一辆汽车限坐5人,48个同学要坐车,至少需要几辆这样的小车?
②
根据上图提一个数学问题并解答。
(4)①一张电影票8元钱,50元钱可以买几张?还剩几元?②
根据上图提一个数学问题并解答。
(5)①有32个扣子,每5个扣子钉一件衣服,最多可以钉几件衣服?
②
根据上图提一个数学问题并解答。
三、幸运摸图——快乐摸摸摸
活动目的:
考察学生对图形、角、钟面的认知水平。
活动材料:
每组材料准备3个图形、3个角和3个钟面,准备3组。
活动规则:
每个学生抽出5张图,分别认出相应的图形、角或钟面。评分方法:
★★★全对。
★★对3—4题。
★对1—2题。
题库
题库3:(每个图形打印一张小纸片,打印3套
推荐专题: 三年级数学老师家长会发言稿 三年级数学老师发言稿 三年级数学活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