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山西旅游的导游词50字(范文六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千文网还可以找到更多《山西旅游的导游词50字(范文六篇)》。
山西,位于太行山以西,黄河以东,自古被称为“表里山河”。总面积15.66万平方公里,人口2875.9万。现辖太原、大同、朔州、阳泉、长治、晋城六个地级市和忻州、吕梁、晋中、临汾、运城五个地区。共计86个县、14个县级市和18个市辖区。省会太原,省的政府驻太原市府东街。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代,这里是晋国的领地,所以简称为晋。战国初期,晋国被韩、赵、魏瓜分,史称“三晋”,历久便成了山西的又一代称。
山西,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在这片土地上,10万年前就有人类生息繁衍,传说中的“尧都平阳”、“舜都薄板”、“禹都安邑”都在山西的南部,即今天的临汾、永济和夏县。周代,山西是唐国的领地。后来唐叔虞的儿子燮父因唐国临晋水,改国号为晋。春秋时,山西是五霸之一的晋国。战国时,瓜分了晋国的韩、赵、魏三国,与秦、楚、齐、燕并称为战国七雄。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山西设有太原、上党、河东、雁门、代郡等五郡。到隋时,太原是黄河流域仅次于长安和洛阳的第三大城市。
隋末,李渊父子起兵于太原,建都长安后,把太原尊为“北京”,意即“别都”。五代时期,后唐、后晋、后汉和北汉都是以山西为根据地起家。在中国封建社会期间,山西的地位举足轻重,而且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越是乱世越是显得重要,谁拥有了山西,谁就可以称雄天下。所以,清人顾祖禹在《读史方舆纪要》中指出:天下形势,必有取于山西。金元时期,山西的经济、文化在中国北部居领先地位。明代时,设山西行中书省于太原,后改为承宣布政使司,统管山西五府三州。清代,开始称为山西。
山西是一个夹峙在黄河中游峡谷和太行山之间的高原地带。全省大部地区海拔达1000米以上,山区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70%以上。以山西平面地图看,是一个斜长方形,由东北斜向西南,东西宽约290公里,南北长约550公里。从地形看,是一个由许多复杂山脉构成的高台地。山西,山脉很多。东部有太行山,西部有吕梁山,北部有恒山、五台山,南部有中条山,中都有太岳山。山脉延绵起伏,纵横排列,雄险巍峨。山西境内河流很多,注入黄河的河流有沁河、涑水河、汾河。汾河纵贯全省.是省内的主要河流,它发源于宁武县,全长761公里.是仅次于渭河的黄河第二大支流。桑干河、滹沱河。漳河也发源于山西.汇入海河水系。山西境内有六大盆地.即大同。忻州、太侯、临汾、运城。长治盆地此外,东部还散布着阳泉、寿阳、襄垣、黎城、晋城等小盆地.
山西位于大陆东岸的内陆。外缘有山脉环绕。因而难于受海风的影响,形成了比较强烈的大陆性气候。同时.又由于受内蒙古冬季冷气团的袭击,北部比较寒冷,由此形成了山西的气候特征;冬季长而寒冷干燥;夏季短而炎热多雨;春季日温差大,风沙多;秋季短暂,气候温和。山西省,属于中温带和暖温带季风气侯区,即温带大陆性气候。平均降水量为400到650毫米。
山西被称为“煤铁之乡”、“能源重化工基地”。主要矿藏有煤、铁、铝。铜、耐火粘土、石灰岩、石膏等。现已探明的煤矿储量为2000亿吨,占全国的三分之一;铁矿储量为30.5亿吨。由于煤炭储量丰富,煤炭工业在山西工业中占有头等重要的地位。近几年来,电力工业、轻纺工业、消费品工业、民用工业的发展也很迅速。山西的公路交通,已达到所有县区都通车,总长3万多公里。
乔家大院依照传统的叫法,北面三个大院,从东往西依次叫老院、西北院、书房院。南面三个大院依次为东南院、西南院、新院。南北六个大院的称谓,表现了乔家大院中各个院落的建筑顺序。
清乾隆年间,现乔家大院坐落的地方,一部分正好是乔家堡村的大街与小巷交叉的十字口。乔全美和他的两个兄长分家后,买下了十字口东北角的几处宅地,起建楼房。主楼为硬山顶砖瓦房,砖木结构,有窗棂而无门户,在室内筑楼梯上楼。特点是墙壁厚,窗户小,坚实牢固,为里五外三院。主楼的东面是原先的宅院,也进行了翻修,作为偏院。还把偏院中的二进门改建为书塾,这是乔家大院最早的院落,也就是老院。传说偏院外原来有个五道祠,祠前有两株槐树,长的奇离古怪,人们称为“神树”。乔家取得这块地皮的使用权后,原打算移庙不移树。后来乔全美在夜间做了一梦,梦见金甲神告他说:“树移活,祠移富,若要两相宜,祠树一齐移。往东四五步,便是树活处。如果移祠不移树,树死人不富……。”没有多久,此树便奄奄一息。乔全美恐怕得罪了神灵,便照梦中指示的地方,把树移了过去,树真的复活了,而且枝叶繁茂如初。这好象是“真神显灵”,真有其神,于是又在侧院前修了个五道祠,直至今天依然存在。同时主院与侧院间有一大型砖雕土地祠,雕有石山及口衔灵芝的鹿等。土地祠额有四个砖雕狮子和一柄如意,隐喻“四时如意”。祠壁上还有梧桐和松树,六对鹿双双合在一起,喻意“六合通顺”。
乔致庸当家后,为光大门庭,继续大兴土木。他在老院西侧隔小巷置买了一大-片宅基地,又盖了一座楼房院,也是里五外三,形成两楼对峙,主楼为悬山顶露明柱结构。通天棂门,门楼的卡口是南极星骑鹿和百子图木雕。上有阳台走廊。上得走廊,前沿有砖雕扶栏,正中为葡萄百子图,往东是奎龙和喜鹊儿登海;西面为鹭丝戏莲花和麻雀戏菊花,最上面为木雕,刻有奎龙博古图。站在阳台上可观全院。由于两楼院隔小巷并列,且南北楼翘起,故叫做双元宝”式。
明楼竣工后,乔致庸又在与两楼隔街相望的地方建筑了两个横五竖五的四合斗院,使四座院落正好位于街巷交叉的四角,奠定了后来连成一体的格局。
光绪中晚期,地方治安不稳,乔家的景仪、景俨为了保护自身的安危,费了不少周折,花了很多银两,买下了当时街巷的占用权。乔家取得占用权后,把巷口堵了,小巷建成西北院和西南院的侧院;东面堵了街口,修建了大门;西面建了祠堂;北面两楼院外又扩建成两个外跨院,新建两个芜廊大门。跨院间有栅栏通过,并以拱形大门顶为过桥,把南北院互相连接起来,形成城堡式的建筑群。
民-国初年,乔家人口增多,住房显得不足,因而又购买地皮,向西扩张延伸。民-国十年后,乔映霞、乔映奎又在紧靠西南院建起新院,格局和东南院相似。但窗户全部刻上大格玻璃,西洋式装饰,朱光效果也很好,显然在式样上有了改观。就是院内迎门掩壁雕刻也十分细致。与此同时,西北院也由乔映霞设计改建,把和老院相通的外院之敞廊堵塞,连同原来的灶房,改建为客厅。还在客厅旁建了浴室,修了“洋茅厕”,增添了异国风情。
靠西北院,原来有一小院,为乔家的家塾,故把此院叫做书房院。分家后,乔健打算建内花园,从太谷县一个破落大户家买回了全套假山。正待兴建时,“七七事变”爆发,日军侵华,工程停止。日军侵占时期,全家外逃,剩下空院一处,只留部分家人看护。延续至今,乔家大院成了北方民居中一颗光彩夺目的明珠。
乔家大院大门座西向东,为拱形门洞,上有高大的顶楼,顶楼正中悬挂着山西巡抚受慈禧太后面喻而赠送的匾额,上书“福种琅环”四个大字。黑漆大门扇上装有一对椒图兽街大铜环,并镶嵌着铜底板对联一付:“子孙贤,族将大;兄弟睦,家之肥。”字里行间透露着乔在中堂主人的希望和追求,也许正是遵循这样的治家之道,乔在中堂经过连续几代人的努力,达到了后来人丁兴旺、家资万贯的辉煌。
乔家大院依照传统的叫法,北面三个大院,从东往西依次叫老院、西北院、书房院。南面三个大院依次为东南院、西南院、新院。南北六个大院的称谓,表现了乔家大院中各个院落的建筑顺序。
清乾隆年间,现乔家大院坐落的地方,一部分正好是乔家堡村的大街与小巷交叉的十字口。乔全美和他的两个兄长分家后,买下了十字口东北角的几处宅地,起建楼房。主楼为硬山顶砖瓦房,砖木结构,有窗棂而无门户,在室内筑楼梯上楼。特点是墙壁厚,窗户小,坚实牢固,为里五外三院。主楼的东面是原先的宅院,也进行了翻修,作为偏院。还把偏院中的二进门改建为书塾,这是乔家大院最早的院落,也就是老院。传说偏院外原来有个五道祠,祠前有两株槐树,长的奇离古怪,人们称为“神树”。乔家取得这块地皮的使用权后,原打算移庙不移树。后来乔全美在夜间做了一梦,梦见金甲神告他说:“树移活,祠移富,若要两相宜,祠树一齐移。往东四五步,便是树活处。如果移祠不移树,树死人不富……。”没有多久,此树便奄奄一息。乔全美恐怕得罪了神灵,便照梦中指示的地方,把树移了过去,树真的复活了,而且枝叶繁茂如初。这好象是“真神显灵”,真有其神,于是又在侧院前修了个五道祠,直至今天依然存在。同时主院与侧院间有一大型砖雕土地祠,雕有石山及口衔灵芝的鹿等。土地祠额有四个砖雕狮子和一柄如意,隐喻“四时如意”。祠壁上还有梧桐和松树,六对鹿双双合在一起,喻意“六合通顺”。
乔致庸当家后,为光大门庭,继续大兴土木。他在老院西侧隔小巷置买了一大-片宅基地,又盖了一座楼房院,也是里五外三,形成两楼对峙,主楼为悬山顶露明柱结构。通天棂门,门楼的卡口是南极星骑鹿和百子图木雕。上有阳台走廊。上得走廊,前沿有砖雕扶栏,正中为葡萄百子图,往东是奎龙和喜鹊儿登海;西面为鹭丝戏莲花和麻雀戏菊花,最上面为木雕,刻有奎龙博古图。站在阳台上可观全院。由于两楼院隔小巷并列,且南北楼翘起,故叫做双元宝”式。
明楼竣工后,乔致庸又在与两楼隔街相望的地方建筑了两个横五竖五的四合斗院,使四座院落正好位于街巷交叉的四角,奠定了后来连成一体的格局。
光绪中晚期,地方治安不稳,乔家的景仪、景俨为了保护自身的安危,费了不少周折,花了很多银两,买下了当时街巷的占用权。乔家取得占用权后,把巷口堵了,小巷建成西北院和西南院的侧院;东面堵了街口,修建了大门;西面建了祠堂;北面两楼院外又扩建成两个外跨院,新建两个芜廊大门。跨院间有栅栏通过,并以拱形大门顶为过桥,把南北院互相连接起来,形成城堡式的建筑群。
民-国初年,乔家人口增多,住房显得不足,因而又购买地皮,向西扩张延伸。民-国十年后,乔映霞、乔映奎又在紧靠西南院建起新院,格局和东南院相似。但窗户全部刻上大格玻璃,西洋式装饰,朱光效果也很好,显然在式样上有了改观。就是院内迎门掩壁雕刻也十分细致。与此同时,西北院也由乔映霞设计改建,把和老院相通的外院之敞廊堵塞,连同原来的灶房,改建为客厅。还在客厅旁建了浴室,修了“洋茅厕”,增添了异国风情。
靠西北院,原来有一小院,为乔家的家塾,故把此院叫做书房院。分家后,乔健打算建内花园,从太谷县一个破落大户家买回了全套假山。正待兴建时,“七七事变”爆发,日军侵华,工程停止。日军侵占时期,全家外逃,剩下空院一处,只留部分家人看护。延续至今,乔家大院成了北方民居中一颗光彩夺目的明珠。
乔家大院大门座西向东,为拱形门洞,上有高大的顶楼,顶楼正中悬挂着山西巡抚受慈禧太后面喻而赠送的匾额,上书“福种琅环”四个大字。黑漆大门扇上装有一对椒图兽街大铜环,并镶嵌着铜底板对联一付:“子孙贤,族将大;兄弟睦,家之肥。”字里行间透露着乔在中堂主人的希望和追求,也许正是遵循这样的治家之道,乔在中堂经过连续几代人的努力,达到了后来人丁兴旺、家资万贯的辉煌。
各位游客朋友们:
大家好~
山西省,简称晋,位处华北,东靠太行山,因在太行山以西,故称山西。省会太原,古时又称“并州”。山西省总面积15.6万平方公里,约占中国总面积的1.6%。春秋时期,大部分地区为晋国所有,所以简称“晋”;战国初期,韩、赵、魏三家分晋,因而又称“三晋”。山西是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被誉为“华夏文明摇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20多年来,山西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团结一致,艰苦奋斗,开拓创新,推进了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作为能源基地,山西为全国的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山西省轮廓略呈东北斜向西南的平行四边形。东有巍巍太行山作天然屏障,与河北省为邻;西、南以涛涛黄河为堑,与陕西省、河南省相望;北跨绵绵内长城,与内蒙古自治区毗连。地形较为复杂,境内有山地、丘陵、高原、盆地、台地等多种地貌类型。山区、丘陵占总面积的三分之二以上,大部分在海拔1000米至2000米之间。最高点为五台山的北台叶斗峰,海拔3058米,最低点在垣曲县境内西阳河入黄河处,海拔仅180米。山西省介于东经110°15′-114°33′,北纬34°34′-40°43′之间,南北长628公里,东西宽385公里,总面积15.66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土地面积的1.63%,总人口3000余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2.4%。有6个省辖市、5个地区、119个县(市、区)。省会太原,省政府驻太原府东街。境内自然资源丰富,以出煤闻名天下.号称"乌金之乡",也叫“煤炭之乡”。
山西表里山河,东界太行山,西有吕梁山,北亘北岳恒山、五台山,南耸中条山,中立太岳山。主要河流有汾河、海河两大水系。境内有大小河流1000多条,其中流域面积大于100平方公里、河长在150公里以上的有240条,大于4000平方公里、河长在150公里以上的有汾河、沁河、涑水河、三川河、昕水河、桑干河、滹沱河、漳河等。汾河最长,全长659公里。被称为中华民族文化摇篮的黄河,北自偏关县老牛湾入境,飞流直下,一泻千里,抵芮城县风陵渡而东折,南至垣曲县碾盘沟出境,途经19县560个村庄,流程965公里。
粤商、徽商、晋商、浙商、苏商一道,在历史上被合称为“五大商帮”。潮商、徽商、晋商,是中国历史“三大商帮”。
山西位于大陆东岸的内陆。外缘有山脉环绕。因而难于受海风的影响,形成了比较强烈的大陆性气候。同时,又由于受内蒙古冬季冷气团的袭击,北部比较寒冷,由此形成了山西的气候特征;冬季长而寒冷干燥;夏季短而炎热多雨;春季日温差大,风沙多;秋季短暂,气候温和。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3―14℃,昼夜温差大,南北温差也大。西部黄河谷地、太原盆地和晋东南的大部分地区,平均温度在8―10℃之间。临汾、运城盆地年均温度达12―14℃。冬季气温全省均在0℃以下,夏季全省普遍高温,7月份气温介于22―28℃之间。
天龙山风景区,海拔1700米,山恋起伏层叠,古柏苍松泛翠,为省级重要文物保护单位。历史上曾是北齐皇帝高欢的避暑行宫。寺内有大雄屋殿、禅院、九莲洞、钟楼、药文殿等建筑。最有名的是天龙山佛教石窟造像和道教石窟―龙山石窟。
在龙山风景区气候条件和晋祠(在晋祠景区西北10公里处)相近,日温差较大,有时干燥多风,但环境优雅,天气凉爽。该景区是太原市近年开发的,具有极佳的观赏和游览价值。市区通往景区的道路,宽阔平坦,十分便利。其它多种服务(餐饮为主)方便、实惠,能迎合游人的要求。
天龙山石窟在山西太原市西南40公里天龙山腰。四周山峦起伏,遍山松柏葱郁,山头龙王石洞泉水荡漾,山前溪涧清流潺潺。石窟分布在天龙山东西两峰,东峰八窟,西峰十三窟。各窟的开凿年代不一,自东魏至唐,历魏、齐、隋、唐四个朝代。以唐代最多,达十五窟。石雕体态生动,姿式优美,刀法洗炼衣纹流畅,具有丰富的质感。第九窟中的弥勒大佛比例和谐,容貌端庄凝重;下层观音璎珞富丽,纱罗透体。明人张冕《天龙寺》诗有“门对虬松欹偃石,殿围龙柏倒撑丘”句,即指此景。
龙山石窟在山西太原市西南20公里的龙山山巅。满山林密叶茂,秋来红叶遍山,景色宜人。石窟开凿于元初,道人宋德芳于太宗六年(1234年)主持营造龙山石窟及昊天观。现庙宇残坏,石窟尚存,共八龛,因供奉和雕像不同,分别为虚皇龛、三清龛、卧如龛、玄真龛、三大法师龛、七真龛及两座辩道龛。各龛雕像数额不等,共四十余尊,大都保存完好,雕工朴实,衣着庄重,与佛教石窟艺术风格截然不同。石窟顶板上还雕有龙 凤及花图案,两侧入前壁上留有元代题记,为研究道教石窟艺术和道教发展史提供了重要资料。
各位游客朋友们:
大家好~
山西省,简称晋,位处华北,东靠太行山,因在太行山以西,故称山西。省会太原,古时又称“并州”。山西省总面积15.6万平方公里,约占中国总面积的1.6%。春秋时期,大部分地区为晋国所有,所以简称“晋”;战国初期,韩、赵、魏三家分晋,因而又称“三晋”。山西是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被誉为“华夏文明摇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20多年来,山西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团结一致,艰苦奋斗,开拓创新,推进了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作为能源基地,山西为全国的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山西省轮廓略呈东北斜向西南的平行四边形。东有巍巍太行山作天然屏障,与河北省为邻;西、南以涛涛黄河为堑,与陕西省、河南省相望;北跨绵绵内长城,与内蒙古自治区毗连。地形较为复杂,境内有山地、丘陵、高原、盆地、台地等多种地貌类型。山区、丘陵占总面积的三分之二以上,大部分在海拔1000米至2000米之间。最高点为五台山的北台叶斗峰,海拔3058米,最低点在垣曲县境内西阳河入黄河处,海拔仅180米。山西省介于东经110°15′-114°33′,北纬34°34′-40°43′之间,南北长628公里,东西宽385公里,总面积15.66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土地面积的1.63%,总人口3000余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2.4%。有6个省辖市、5个地区、119个县(市、区)。省会太原,省政府驻太原府东街。境内自然资源丰富,以出煤闻名天下.号称"乌金之乡",也叫“煤炭之乡”。
山西表里山河,东界太行山,西有吕梁山,北亘北岳恒山、五台山,南耸中条山,中立太岳山。主要河流有汾河、海河两大水系。境内有大小河流1000多条,其中流域面积大于100平方公里、河长在150公里以上的有240条,大于4000平方公里、河长在150公里以上的有汾河、沁河、涑水河、三川河、昕水河、桑干河、滹沱河、漳河等。汾河最长,全长659公里。被称为中华民族文化摇篮的黄河,北自偏关县老牛湾入境,飞流直下,一泻千里,抵芮城县风陵渡而东折,南至垣曲县碾盘沟出境,途经19县560个村庄,流程965公里。
粤商、徽商、晋商、浙商、苏商一道,在历史上被合称为“五大商帮”。潮商、徽商、晋商,是中国历史“三大商帮”。
山西位于大陆东岸的内陆。外缘有山脉环绕。因而难于受海风的影响,形成了比较强烈的大陆性气候。同时,又由于受内蒙古冬季冷气团的袭击,北部比较寒冷,由此形成了山西的气候特征;冬季长而寒冷干燥;夏季短而炎热多雨;春季日温差大,风沙多;秋季短暂,气候温和。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3―14℃,昼夜温差大,南北温差也大。西部黄河谷地、太原盆地和晋东南的大部分地区,平均温度在8―10℃之间。临汾、运城盆地年均温度达12―14℃。冬季气温全省均在0℃以下,夏季全省普遍高温,7月份气温介于22―28℃之间。
推荐专题: 简历自我评价精简50字 自我评价50字 山西旅游的导游词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