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介绍湖南导游词》,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千文网还可以找到更多《介绍湖南导游词》。
各位朋友:
大家好!很高兴能陪伴大家一起游览岳麓山风景名胜区.
位于长沙市面上湘江西岸的岳麓山,是南岳衡山七十二峰之尾,自古以来就是著名的胜景.岳麓册集名院、名亭、名寺、名宫、名泉、名木于一体,自然风光奇、珍、幽、美,人文景观独、特、亮、丽,清风峡、爱晚亭、麓山寺、白鹤泉、蔡锷墓、黄兴墓、禹王墓、云麓宫、岳麓书院等近百处景点,处处诱人。
现在,来到的是岳麓山的核心景区——清风峡。这里林森繁茂,绿树成阴,溪涧绕流,三面倚峰,景色美中夹秀,令人陶醉。从清风峡到山顶,保存了大量的原始次森林,共有植物977种,其中555种为野生种子植物,奇花异草,随处可见。据专家统计,山中有许多古树名木,稀有濒危树种有皂夹、银杏等。整个岳麓山上,树龄最大的是位于古麓山寺的一株罗汉松,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其次是云麓宫旁边的古银杏,树龄超过1020_年;季军则是古麓山寺前门的元代樟树,树龄在720_年左右。另外,在爱晚亭周围还有许多明清时期的枫树。最有文化特色的当属岳麓书院里的古桑树和古槐树,因为古代人将读书的地方称为“桑槐之地”,因此院内遍栽这两种树木,形成了特有的植物文化。据统计,长沙市的氧气供应量,有五分这一来自岳麓山的草木,真可以称得上是一座天然氧吧!101贝考导游证考试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岳麓册虽然不高,但确是一座文化底蕴浓厚的名山,山上列为省级以上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就有15处。麓山寺之古,岳麓书院之深,云麓宫之清,黄兴、蔡锷墓之烈,无不令人神往。所以也有人称岳麓山为“人文名山”。
在清风峡口,高耸着中国中大名亭之一的爱晚亭。爱晚亭始建于清朝乾隆五十七年,即公元1972年,创建者是当时的岳麓书院山长、大学者、教育家罗典。过去,清风峡中遍布枫林,所以罗国营企业定亭名为“红叶亭”,又叫“爱枫亭”。后来湖广总督毕沅觉得这里的景色十分切全诗人杜牧的那首诗《山行》,就更名为“爱晚亭”了。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的确,到了晚秋时节,岳麓山山顶云雾缭绕,爱晚亭四周枫叶红如火、艳丽如炽,将诗中的意境表现得淋漓尽致。
现在,可以看到爱晚亭的全貌了。它坐西朝东,四周山峦耸翠、怪石嶙峋,左右溪漳环绕,山、树、溪、石各展风流。
爱晚亭是一座典型的中国古典攒尖顶亭子。它有两套顶棚,称为“重檐”,显得气垫雄浑;它的屋顶采用四条斜脊,称为“四披”,表现稳重端庄之美;攒尖顶使得亭子有一种向心的凝聚力。这些都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重“理”、重“立身”、重“中庸”、重“大一统”等儒家思想在古建筑学上的体现。同时,亭子的檐角呈反凹曲线向上飞翘,使原来厚重下沉的有了一种活泼、飘逸的感觉。加上丹柱碧瓦、白玉护栏和彩绘藻井,全面展现了这座百年名亭的古朴之美。
爱晚亭既是名胜古迹,也是革命圣地。_同志青年时期在湖南第一师范求学的和工工作期间,经常同蔡和森、罗学瓒、张昆弟等挚友一起登临爱晚亭,“指点江山,激扬发字”,有时甚至通宵达旦。当时的新民学会成员周世钊老人回忆这段时光曾经赋《踏莎行·秋日游爱晚亭》一首:
碧涧鸣琴,红林供画,一山秋色多潇洒。为寻旧迹上芳亭,早接英风忆黉舍。
身在山中,心忧天下,凭栏熟计连朝夜。菜根为饭草作鞋,要将历史从头写。
正因如此,1952年重修爱晚亭时,当时的湖南大学样长李达请_为亭题名,_欣然提笔写下了“爱晚亭”三个大字,就是现在亭子门楣上的这块匾。
大家现在看到亭术上有副对联:“山径晚红舒,五百夭桃新种得;峡云深翠滴,一双驯鹤待笼来。”这是爱晚亭的修建者罗典所题,表现的是爱晚亭当年的风姿。
长沙市与日本鹿儿岛市结为友好城市时,爱晚亭作为古城长沙的象征,仿建到日本,从而成为中日友好的信使。
各位游客:
你们好
欢迎你们来到这里旅游。热忱欢迎大家来到“三湘寿佛地,五岭飞天山”旅游观光。非常荣幸能陪同大家一起游览飞天山的秀美风光,希望通过我的讲解,大家对飞天山自然、历史和人文景观有一个初步的了解。祝大家游得开心,看得尽兴,愿我们共同渡过一段美好的时光。飞天山风景区,位于郴州市城郊东北苏仙区桥口镇境内,距市区仅25公里,交通极为便捷。飞天山属典型的丹霞地貌,整个风景区山异、水美、石奇、洞幽,风情万种,景色如画。这里既有霞山碧水,秀峰险寨,草坡峡谷等独特的自然景观,又有摩崖石刻,千年悬棺,石佛庙宇等神秘的历史典迹。飞天山还是古城郴州传说中半人半仙的传奇人物“寿佛老爷”修行得道的地方。因此,飞天山自古便有了“寿山佛地”之美誉。好了,现在我们沿着曲折绵长的挑盐古道,开始今天浪漫的飞天山之旅吧!
(洗心池)
飞天山诸峰海拔并不算高,但视野极为开阔,山顶往往是平坦的草坡,充满高山草原风情。我们现在穿行的只是飞天山诸多山顶草原的一小块,洗心池就在草坪的东边。相传寿佛在飞天山修行时常常在池水中沐浴净身,并命名为“洗心池”,即“洗却尘念,一心向佛”之意。后来寿佛寺里的和尚们也总是用洗心池里的水来洗浴身子,并且洗浴之前必须在池前一心形的草坡前念祈祷。在夏秋月夜之下,静坐池边,人在山顶,月朗星疏,感觉飘飘欲仙,“心池夏月”是飞天山一大美景。
(乌龟藏宝)
在连结“洗心池”和“寿佛寺”两个山头之间的“S”形天然石桥中间,大家可看到一个巨大的乌龟一样的石块爬在悬崖之上,这就是传说中的“乌龟藏宝”了。传说寿佛寺一位老方丈出外化缘得来大批财宝,准备为当地百姓修桥造福,不想此事被一伙歹徒得积压,他们想打动财宝。老和尚将财宝藏入洞中,却想不出办法堵住洞口。这时,“放生池”里的一只千年灵龟自愿将身体化作石龟堵住了洞口,保住了财宝。传说只是传说,难辩其真,不过,后来有人的确信以为真,想尽办法欲得钱财。大家看,历经动难,万年石龟只剩下一个乌龟背了。
(赛莲莱)
下了寿高台,沿着通幽之曲径,我们到了另一处蓬莱仙境――蓬莱洞。在蓬莱洞的洞壁上,“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韩愈手书的“赛蓬莱”、“昌黎书”几个字,苍劲有力,流传千古。可见千百年来,飞天山早己不愧为郴州名胜,江南福地,正所谓“江山如些多娇,引无数英雄尽折腰”。
各位朋友,飞天山这个藏在深闺的佳丽,正日益露出她那灿烂的笑颜,展示她不凡的姿容。非常高兴与各位共同渡过这快乐的飞天山之旅。欢迎您下次再游飞天山,祝各位旅途愉快,一路顺风!
各位游客:
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长沙旅游,我是你们的导游xx。
桃花源位于常德市西南部,东晋诗人陶渊明先生的《桃花源记》使桃花源名扬天下。千百年来,桃花源以其幽静秀美的独特风貌,吸引了无数慕名而来的游客,曾令多少游人迷恋,陶醉!她以红树、青山、斜阳古道闻名,山中幽谷深深,曲涧潺潺,藏凤聚气,泻灵溢韵,“水回青嶂合,云度绿溪阴”,当大家沉浸在“偶闻黄发石中语,时有白云衣上生”之意境时,自会有一种幽深恬静之感。
传说武陵渔郎所逢桃花林,正是这片林子。每当桃花盛开,红云飘浮,赤霞腾飞,与沿溪松涛、竹风映照,瑰丽多彩。可谓“桃花流水杳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现在登上的这座桥,叫“穷林桥”,以《桃花源记》“欲穷其林”而命名。桥下流水潺潺,桥畔桃花灼灼。传说当年武陵渔郎沿溪而行,置身于一片桃花林中,十分惊讶。历经沧海桑田,桃花溪虽已没当年那么宽、广,但“桃花依旧笑春风”。
前面那座精美的建筑物就是菊圃,建于明万历年间,原为渊明祠,因陶渊明爱菊,遂改名菊圃,门口有副对联:“却怪武陵渔,自洞口归来,把今古游人忙煞;欲寻彭泽令,问囵园安在,惟桃花流水依然。”是说当年武陵渔人,从世外桃源出来以后,把人间仙境透露出去,引来了古往今来的游人想找陶渊明先生问良田美景究竟在哪里,只有桃花流水千古不变。
走进菊圃大门,仔细观赏一下菊圃的建筑,菊圃四周环以垣墙,数处开窗,分前后两进,前进入门为鱼池,池旁绕以回廊。两旁随地形高下,雕栏疏棂,修竹垂影,兰桂飘香。池上石桥纵跨,狮象猴麟,分蹲左右;池后为花圃,金菊竞放正中是一块渊明东篱采菊石刻,后镌《饮酒》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栋古朴典雅、雕梁画栋、耀碧流丹的建筑,就是渊明祠。
正门廊柱上,挂着一副概括了陶公秉性的楹联:“心爱菊,睥睨荣华,难为斗米折腰,辞去彭泽县令;性嗜酒,不汲富贵,甘愿南山种豆,归来五柳先生。”写出了陶渊明心爱菊花,厌恶荣华,不愿为五斗米折腰,辞去彭泽县令;他特别喜欢喝酒,从不追求富贵,心甘情愿归隐田园,种豆南山,好个五柳先生啊!渊明祠正中,供有汉白玉雕刻的渊明像,右边是他自传体铭文《五柳先生传》。这30多幅画,以历代名家所写陶渊明为依据,介绍陶渊明这个伟大诗人61个春秋的人生旅途,他五次出仕为官,五次归隐田园,不为五斗米折腰,41岁辞去彭泽县令后,乐道清贫,安居田园,终老一生。
这里有他自己的《挽歌诗》的一部分:“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从这里我们仿佛看到陶渊明先生以极为淡泊的心态,视生如死,视死如生,超凡脱俗的高风亮节。
万名塔,位于凤凰古城东面青龙山麓沙湾黄土坎,旁有一汪秀丽的沱江水淌过,遐昌阁、虹桥在不远处与其相映生辉。该处以前是字纸炉所处,后来被毁坏。
先前的字纸炉始建于清朝嘉庆时期,构造呈现六角三级的态势,塔高约十一米,底座成正六方形,由当地特有的红砂条石建成,高约一米,在地基与塔身之间,还有约一米高的过渡段,采用有雕琢装饰的红砂条石砌成,并用眠砖封顶,从下至上,逐渐变小,中间留下的空隙极小,只有烟能通过。
整个建筑有三个屋檐,六个屋角,成勾心斗角的姿势,在塔顶有五光十色的琉璃做成的葫芦顶,全身以石灰做低称,外面再粉刷有各种颜料。约一米高处,有弧状的开口,用以投纸焚烧。从上之下,依次在塔身镌刻有好几个大字:文光射斗,中流砥柱,翰墨流芳。常年有专门人士在这儿烧字纸。
塔的周身安装了灯光,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灯火通明,这般夜间浓妆,倒是与沱江沿岸通亮的火红的灯笼遥相呼应。游客至此大都在塔内留名作为纪念,搞怪的旅客还会把提名留在高达二米的墙上。建筑材料主要为青砖,混凝土,钢筋,有七层,底座为正六方形,因而每层都有六个精美绝伦的翘脚,像雨伞一般,还有铜铃高悬其上,装帧华丽讲究,当轻风拂过,便奏响一段即兴的合唱。塔身高约二十三米,由下向上,直径逐级减小。沱江之畔,万名塔似隔岸少女,悠悠的立在溪水一方,秀美灵动。
各位旅客朋友们:
大家好!我们这天游览的是“道林三百众,书院一千徒”的潇湘洙泗――岳麓书院。
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岳麓书院是我国四大书院之首。现占地1.2万平方米,掩映在岳麓山东坡幽深的山水之中,是一座坐西朝东,由门堂、亭、台、楼、轩、斋、祠组成的古建筑群,中轴线上依次为前门、赫曦台、大门、二门讲堂和御书楼,北侧是半学斋、文庙、湘水校经堂、船山祠等纪念性建筑、南侧有教学斋、百泉轩、麓山寺等到景点。
各位朋友,此刻让我们按照书院的建筑布局慢慢地走进那一种隽永的文化氛围。书院这个名字是唐朝才开始有的,是国家用来藏书和校典的地方,到宋朝时演变为讲学和藏书之外,稍后就具备了讲学、藏书、祭祀三大功能。岳麓书院是由潭州太守朱洞正式建立于北宋开宝九年(公元976年),经过近40年的风风雨雨的发展,大中祥符八年(公园10520年),宋真宗赵恒召见岳麓山周式,御赐“岳麓书院”匾额,于是书院之称开始名闻天下。岳麓书院距今已有千多年的历史,大家跨越头门,仰头能够看到的拓唐代著名书法家欧阳洵手迹而制成的“千年学府”匾额便是明证。走进书院,映入大家眼帘的是赫曦台,有些朋友可能会纳闷“赫曦”到底有什么含义。关于赫曦台的命名,是与两位名人密切相关的。赫曦台原建于南宋时期。乾道三年(公远1167年),著名理学家朱熹从福建来到岳麓书院,与当时另一位著名理学家,岳麓书院主教张拭(代山长)进行学术交流,两位名家经常相约登岳麓山观日出,每当看到朝阳光芒四射,朱熹就对张拭说“赫曦”(就是日出光明炎盛的意思),他于是把岳麓山峰命名为赫曦峰,张拭筑台,朱熹题“赫曦台”。
此刻大家看到的赫曦台是清朝同治七年(公元1868年)重新修建的,它呈“凸”字形结构,是典型的湖南地方戏台。大家拾级而上,能够看到台左右两壁檐上还保留有清乾隆年间修建时的戏剧故事雕塑,左边有《拾玉镯》,右边有《秋胡戏妻》等到较具有艺术价值的雕塑,可见,当时的书院的师生除了清苦的学习外,还有丰富的课余活动,儒家士人既严谨又闲适的思想也略见一斑。此刻,大家请看台左边墙壁上近丈高的“寿”字,此字用二笔写成,形如龙蛇盘绕,柔中带刚,非一般人所及,所以被人们传为仙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