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发展新时代语言文字事业心得体会(推荐6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千文网还可以找到更多《发展新时代语言文字事业心得体会(推荐6篇)》。
学习“语言文字法”体会
张秀森 20
15、9
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 也是世界上使 用人数最多的文字。 汉字的数量很多, 总数约 6 万个, 常用字约 6000 个。 汉字有悠久的历史。 目前发现的最 古老的汉字,是距今3400 多年前的甲骨文,它们已是 很成熟、很发达的文字。据科学家推算,汉字的历史 有 5000 年左右。汉字,就是记录汉语的文字。它是我 国各民族团结的纽带,是国家统一的象征,中华文化 的瑰宝。
我们国家幅员辽阔,各地方言复杂,分歧很大, 而汉字是超方言的,它打破了地域的局限,为不同地 域间的交往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同时,汉字适应汉语 的特点,记录和传播了汉民族丰富灿烂的历史文化, 保存了大量的文化遗产。今天,汉字在信息处理方面 取得了重大的突破,人们可以在电脑、网络上直接使 用汉字处理和传输各种信息,从而显示出它的强大的 生命力。汉字不同于英语、俄语等拼音文字,它是一 种形、音、义相结合的独特的文字体系。也就是说, 一个汉字不仅有一定的形体,有一定的读音,还往往 能直接体现一定的意义。因此,我们说汉字是一种意 表文字,也有人称意音文字。从字形上说,汉字是一 种方块文字,是通过横、竖、撇、点、折等各种不同 的笔画构成的。从形体看,汉字可以分为两大类,一 类是独体字,一类是合体字。文字不仅是中华文化的 载体,而且本身就是一种灿烂的文化。但在历史发展 的潮流中,人们对中国文字传统的写法有所改造,产 生了所谓的“现代字”,也就是错别字,这种轻易的 “改写”,使得中国文字失去了她原本的韵味。平时, 有很多人为了一时的方便,而把很多字简写;或是不 会写的,就用另一个同音的字代替原本的字,这样就 可能使原来的句意改变了。
如果细心观察, 你将会发现身边的环境中, 有很 多的错别字。平时,为了简便、节省时间,把“点” 字下面的四点水写成提横线, 或是把四点水写成 “大” , 这是一个什么字呢?在字典上找不到的字,算是一个 字吗?这么一简化,变成了一个最新型的现代人发明 的字。如果这个简化了的字继续写下去,那么以后中 国文字会变成什么样呢?文字的发展历史是否会被扭 曲呢?
走在大街小巷中, 你同样可以发现错别字比比皆 是。有的是为了广告效益,有的是明显的低级错误。 如: 舞与伦比, 这是一项街舞比赛的标题, 有意将 “无” 改成“舞”,取之近音,为的是吸引过路人的眼球。 又如在同一个地方的两个不同的招牌,居然会有两种 不同的写法, 虽是同音, 但给消费者两种不同的概念。
表面上看, 汉字不过是一个符号, 指称着对应的 事物,但就在这对应背后,还潜伏着中国人的情感、 习惯甚至本能。这些情感、习惯、本能,我们可以随 意更改吗?汉字它是产生汉字以前,我们远古人对社 会的认识结晶, 对自然的认识结晶, 科学的认识结晶, 还有哲学的认识结晶。难道,我们要否定这一切认识 结晶吗?
语言文明、 文字使用的规范是一个国家、 一个民 族精神文明状况的重要标志之一。规范、优美的单位 名称、招牌、标语、广告牌等是城市文化的组成部分。 能否正确书写、使用汉字,对我们的日常生活、工作、 人际交往以至发展经济都有着很重要的作用与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经济高速发展, 政令的畅通、 法制的进步、 人际交流的增多、 市场经济秩序的统一, 需要更加规范语言文字的使用,让我们继续努力,深 入贯彻《语言文字法》,为祖国语言文字的健康 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在我还没上大学之前,总以为普通话是很容易讲的,也一直以为自己的普通话讲得不错,学习普通话的体会。可是来了我们学校之后,才发现讲普通话并不如想象中的容易。一直以来,都听说,我们广东人讲普通话是最难听的,可我一直都不这么认为,我觉得普通话不都是这样的口音吗?可是上了普通话训练课之后,听到老师们标准的口音,我才知道错了,我们以前说的普通话太蹩脚了。
我知道,讲好普通话对一个师范生来说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所以我从大一开始就有意识的练习普通话。不过要练好真的不容易,特别是对我们广东人来说。但我相信,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只要我坚持,肯花功夫,就一定可以讲好。
为了练好普通话,我为自己制定了一个计划。除了上训练课以外,每天早上七点钟我就在校园的草地上练习发音,从最简单的发音练起,遇到不懂的或者不确定的就向老师或者同学请教。幸好我的乡音不是特别浓,纠正的时候就不会太难。但是,有时候为了发准一个音真的很费劲。不断的练习,经常练到嘴巴疼,舌头发硬,甚至抽筋。
上教师口语课的时候,老师教过我们口腔操,于是我几乎每天都坚持练。后来习惯了,发音咬字真的准确了很多。练完发音,接着读单字、词语还有短文。在普通话测试中,最重要最难得是说话部分。我们的普通话书提供了三十个题目给我们,为了在测试中不至于没话讲或者讲走音,我要求自己把每个话题都写一下。不过由于时间安排的不好,这三十个话题我在一个月之前才开始写提纲。原本我以为这么短的文章应该很快就可以写完的,谁知道,我几乎挣扎了一个月才把它们弄完。弄得我筋疲力尽啊。
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有了一点进步,但是一个假期下来就又打回原形了。为什么呢?因为我在学校的时候都是用普通话跟同学、老师们交流的,但一放假不可能再讲普通话了,在家乡肯定是讲家乡话了,所以假期结束的时候我又得重新适应普通话的环境了。就这样通过反反复复的学习、强化,和不断的努力后,我的普通话水平终于有了提高。
我校的语言文字工作方式主要是认真贯彻教育部提出的“三纳入一渗透”要求,即:将普及普通话和语言文字规范化的要求纳入培养目标,纳入教育教学和学生技能训练的基本内容,纳入学校工作日程和常规管理,渗透到德、智、体、美和社会实践等教育教学活动之中。我校在普通话推广和用字规范化过程中注重实效,从实际出发,积极创造有利于普及普通话的语言环境,不断提高师生的普通话水平,全面推进我校的语言文字工作。我们力求引导学生在愉快学习中热爱语言、感受语言、运用语言,以语文学科的优势打造出学校的品牌,培养了一批具有良好专业素养的教师队伍,形成了独特的校园文化。现从以下几个方面向各位领导、各位专家作简要汇报。
一、建章建制,加强语言文字工作综合管理。
我校一直将语言文字工作列入学校议事日程,采取多种措施,不断将该项工作推向深入。
(一)领导重视,加强管理。
我校认真学习上级有关语言文字工作文件精神,交流工作经验,专项研究布置工作任务,在全校范围内形成了语言文字工作层层有人抓,事事有人管的良好局面,增强了全校教职工搞好语言文字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为推动全校语言文字工作的开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机构健全,责任落实。
学校建立语言文字工作小组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运作机制,由校长直接领导,组织部署,下达计划,由学校办公室、教导处、少先队大队部监督管理,具体指导并责成下属职能部门(教研组、大队部等)分工落实,贯彻实施。全校师生人人都是推普人员,人人都是纠正用字不规范的监督员。
(三)制度渗透,确保实施。
我校着重建立健全普通话推广和规范用字制度,确保普通话在校园的推广使用和校园规范用字。把普及普通话和用字规范化的宣传、教育、教学、培训、考核和行政管理等工作纳入学校常规工作,比如在我校的文明办公室、文明班级评比中的一条就是要讲普通话。全校一盘棋,统筹兼顾,不搞形式主义,在落实上下功夫,将语言文字工作真正落实到每一位教师和员工。学校将标准的普通话作为教学语言校园语言与家长交流用语,实现师生员工人人都说普通话,人人都用规范字的目标。
二、普及普通话,全面提高师生语言素养。
就教育的功能而言,学校责无旁贷地担负着语言文字教育的任务,肩负着推进语言文字规范化的职责。学校认真学习教育部和国家语委20xx年1号文关于“把提高学生规范意识和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要求纳入培养目标和课程标准,纳入学校的工作日程和常规管理,渗透到德育、智育、美育和社会实践等教育活动中”的精神,学校将标准的普通话作为教学语言、校园语言。
(一)学校已把“普及普通话”纳入学科教学规划之中。
(二)普通话成为教学语言。
经过宣传、培训、教育等措施的实施,校长带头说普通话,普通话已成为全校教职工和学生的教学语言。教职工在教育教学活动中100%使用普通话,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100%使用普通话,与家长沟通时也100%使用普通话,以至于家长也习惯了用普通话与学校沟通。
(三)普通话成为校园语言。
教职工在教育教学、宣传、会议和其它集体活动中,100%以上使用普通话;学生在教育教学,宣传、会议及其它集体活动中,100%以上使用普通话。
(四)对在职教职工进行普通话培训,在职教职工普通话水平达到规定等级。
学校非常重视在职教师的普通话培训和测试工作。学校举行普通话培训讲座,100%的教师参加了普通话水平测试;教师普通话测试达标率达100%。
(五)将普通话合格作为教师业务考核和录用的内容、条件。
人才培养,教师为本。按照国家要求,学校把普通话合格列入教师录用和上岗的条件并列入教师业务考核的重要内容;在教育教学质量评估、评选先进、评定职称中,普通话合格已被列入必备条件之一,学校还把普通话列入了教师继续教育的内容。
(六)整合教育资源,加大学校推普力度,把推普工作上升到提高语言素养这一更高的层面上来。
我校充分发挥名优教师的辐射作用,发挥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和优秀教师传帮带作用,开展师徒结对子活动,让一大批年轻教师迅速成长起来。另外,学校组织师生开展演讲比赛,组织教师开展优质课竞赛,组织学生开展诗文诵读比赛、讲故事比赛。语文老师利用“课前说”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和普通话表达水平,学校创办了“写作提高班”、“小记者”培训班。通过一系列的推普举措,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促进了教师的教学水平提高,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把学校的发展与教师的发展、学生的成才有机地统一起来。
三、用字规范化,将规范化用字渗透到学校工作的各个领域。
学校要带头使用规范汉字。小学阶段是孩子较为系统地学习语言的启蒙。我校将规范用字渗透到学校工作的各个领域,作为语文教育的重要元素。在用字规范化方面我们正在努力实践,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开展工作。
(一)课堂学习语言文字的生动乐园。
课堂是语言文字学习的主要阵地,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强调拼音的使用、笔画的规范,强调遣词造句、标点运用、行款格式的准确,因为这些都是语文教育的重要元素;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强调写规范的汉字。在教学流程管理的各个环节中,我们对每个学科的教学都注重语言文字的规范,已形成命题、打印、校对、阅卷、订正等操作规范。教导处每月组织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对教师的作业批改作抽样检查,关注教师对学生不规范字的检出率,并在学校教学工作会议上予以展示反馈。在这一过程中,既培养了教师严谨的教风,又让学生养成了一丝不苟的学风。
(二)校园感受语言文字的美好天地。
我校有一个优雅舒适的校园环境,是一个文化底蕴丰富的学习天地。校园里的一草一木、一景一物都是学生感悟生活、学习语言的活教材。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学校的用语用字环境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我们在校园里设置语言文字规范永久性宣传牌,与优雅的校园环境相衬相映,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时时处处追求语言文字应用的品位和规范。自己设计、自己校稿,培养规范用字的意识。
(三)综合活动运用语言文字的广阔空间。
在包罗万象的社会文化领域中,有着极其丰富的语言文字教育资源,我们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中力求开发和活用这样的资源,创造性地开展综合性活动,拓展学习领域,突破学习时空,让学生走出校园、走向生活,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书写比赛、“啄木鸟”行动、主题班队会是我校规范语言文字工作的项目,鼓励学生发现、纠正生活中见到的错别字。低段的写字比赛、中高段的作文比赛均按计划开展,调动了学生学习热情。
四、提高师生语言素养,学校语言文字工作卓有成效。
学校积极搭建舞台,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每学期举行教师专题培训活动。使教师在不断历练中,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提升正确规范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学校在丰富的文化传承中积淀,在积极的实践创新中发展,从而使语言文字工作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
五、迎接挑战,持续发展,开创学校语言文字工作的新局面。
语言文字教育有着丰富的人文因素,对学生品格的养育,情感的陶冶,社会责任感的形成,有着重要而独特的作用。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的思路是:
(1)将语言文字工作与深化素质教育、提升学校整体办学水平进一步紧密结合;
(2)将语言文字工作进一步向社会辐射,由学校延伸到家庭、社区,将其与推进创建学习型家庭结合起来;
(3)着力开发具有人文内涵的校本课程,在开展课堂教学改革、推进拓展型课程的进程中,充分关注语言文字的教育教学目标指向,使学校的校本课程以丰富的内容,多元的跨学科资源,灵活的学习方式,成为推进语言文字工作的新的增长点。
为纪念国务院《关于公布〈汉字简化方案〉的决议》和《关于推广普通话的指示》发布50周年,教育部和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今天在人民大会堂召开了座谈会。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嘉璐、国务委员陈至立出席会议并讲话。
许嘉璐指出,《汉字简化方案》的制定和推行、推广普通话等工作,是以政府行为推动语言文字规范化的成功范例。50年语言文字工作所取得的成就充分证明,当年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语言文字工作的决策顺应历史潮流,符合国情和民意,完全正确,取得了巨大成功。他结合我国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前景,分析了语言文字工作今后的主要着眼点和发展思路,强调语言文字工作要与国家中心工作同步发展,为其增加助力。他着重指出,今后要依法推进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要完善语言文字法规体系和执法机制,各级人大要加强对语言文字工作和重点领域用语用字情况的执法检查。
陈至立强调,加大工作力度,努力开创推广普通话、推进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工作的新局面。
陈至立说,推行简化汉字、推广普通话,是50年前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50年来,这项工作为国家经济建设、教育和文化事业的发展,以及增进民族团结、扩大国际交往和促进社会进步作出了积极贡献,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在我们这样一个经济基础相对薄弱的人口大国推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提高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水平,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对此,我们要有清醒的认识。
陈至立指出,今天我们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新时代的语言文字工作,面临着新的形势和新的挑战。信息化、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步伐加快,社会交际急剧扩大并更加频繁,不同语言文字间的交流、碰撞和相互影响加剧,社会语言文字更为纷繁复杂等等,都对推广普通话、推进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陈至立强调,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推广普通话、推进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的工作持续健康发展;继续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国家语言文字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充分发挥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的职能,进一步加强领导,推动普通话、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工作与经济社会共同发展;加大工作力度,努力适应时代发展需要。还要高度重视语言文字在传承、弘扬、创造民族文化及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方面的作用,将语言作为一种国家资源加以保护利用,支持濒危语言抢救和弱势方言保护工作。
截至上世纪末,我国能使用普通话进行交际的人占全部人口的53.06%,在非文盲人口中习惯写简化字的人占95.25%。国际上已有3000多万人学习中文,2500所大学和若干中学开设中文课程,普通话、规范汉字和汉语拼音在教学中占据了主导地位。2010年以前,我国将力争实现“普通话在全国范围内初步普及、汉字的社会应用基本规范”的目标。
教育部部长周济、国家民委副主任吴仕民、国家广电总局副局长胡占凡、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石峰介绍了各自部门开展语言文字工作的情况。
语言文字规范化学习材料二 构建和谐的社会语文生活
50年前的1956年,国务院公布了《汉字简化方案》和《关于推广普通话的指示》。这是我国文化史上一件划时代的大事。今天,我们纪念这件大事,具有重要意义。
50多年前,新中国诞生时全国人口的80%是文盲。整理和简化汉字,推广普通话以及制定和推行《汉语拼音方案》,就是为了方便广大劳动人民学习文化。经过整理,淘汰了一批异体字,确定了统一的印刷字形。1956年公布的《汉字简化方案》更使原来544个平均笔画16.08画的繁体字简化为515个平均笔画只有8.16画的简化字。制定和推行《汉语拼音方案》,为学习普通话和汉字注音提供了便捷的工具。1982年,“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写进《宪法》,2001年施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使推广普通话和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全面走上法治轨道。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离不开和谐的社会语文生活。
我们要构建的和谐社会语文生活,就是在语言文字社会应用中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为主,同时容纳多种民族语言和多种汉语方言,容纳多种民族文字和多种汉字字形,和谐共处,各司其职,使得社会语文生活呈现主体化与多样性的和谐统一,共同为构建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
构建和谐的社会语文生活,要求公民树立语言文字规范意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使用应当有利于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有利于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有利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树立语言文字规范意识,努力学习并在正式场合和公众交际场合自觉使用普通话和规范汉字,是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环节。
构建和谐的社会语文生活,要依法处理好汉语言文字同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关系。在民族自治区域推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促进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的同时,要依据《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规定,保障各民族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要鼓励各兄弟民族互相学习语言文字,共同促进民族团结和民族自治地区的繁荣发展。对于濒临消亡的少数民族语言要采取有效的挽救保护措施。
构建和谐的社会语文生活,要处理好普通话同方言的关系。推广普通话不是要消灭方言,而是使方言区的人也掌握民族共同语,以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构建和谐的社会语文生活,要处理好规范汉字同繁体字、异体字的关系。依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在文物古迹、书法篆刻艺术中,在出版、教学、研究需要时,可以保留或使用繁体字异体字,姓氏中可以使用异体字,手写的题词、招牌可以保留或使用繁体字异体字,但在必须使用国家通用文字的场合不能使用繁体字、异体字。当然,面向港澳台地区和海外华人的交流有时需要使用繁体字,但这种使用是有限的,并且要坚持以我为主的原则,也不能发生繁体字误用的现象。
构建和谐的社会语文生活,要处理好语言文字规范同语言文字发展的关系。确定语言文字的规范标准,有利于普通话、规范汉字、汉语拼音的推行普及和语文教学、语文应用有所依照,有所遵循。但语言文字又随时处于发展变化之中,因此,语言文字的规范标准应该是静态与动态的辩证统一。语言文字工作者要关注信息网络时代的语文应用,对外来词语、字母词语、网络词语等新产生的语文现象进行研究和引导,使语言文字工作始终发挥社会语文生活的导航作用。
1955年元旦,本报在全国率先实行横排;1956年2月15日,本报发表《大力推广普通话》的社论。半个多世纪以来,我国的推广普通话和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当前,我们正处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从现在起到2010年的“十一五”规划阶段尤为关键。依法加大语言文字工作力度,力争2010年以前实现普通话初步普及和汉字的社会应用基本规范的目标,是语言文字工作的重要任务,也是各级政府工作人员、各级各类学校幼儿园教师、所有的新闻出版广播电视工作者和广大公共服务行业人员共同的社会责任
语言文字规范化学习材料
为纪念国务院《关于公布〈汉字简化方案〉的决议》和《关于推广普通话的指示》发布50周年,教育部和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今天在人民大会堂召开了座谈会。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嘉璐、国务委员陈至立出席会议并讲话。
许嘉璐指出,《汉字简化方案》的制定和推行、推广普通话等工作,是以政府行为推动语言文字规范化的成功范例。50年语言文字工作所取得的成就充分证明,当年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语言文字工作的决策顺应历史潮流,符合国情和民意,完全正确,取得了巨大成功。他结合我国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前景,分析了语言文字工作今后的主要着眼点和发展思路,强调语言文字工作要与国家中心工作同步发展,为其增加助力。他着重指出,今后要依法推进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要完善语言文字法规体系和执法机制,各级人大要加强对语言文字工作和重点领域用语用字情况的执法检查。
陈至立强调,加大工作力度,努力开创推广普通话、推进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工作的新局面。
陈至立说,推行简化汉字、推广普通话,是50年前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50年来,这项工作为国家经济建设、教育和文化事业的发展,以及增进民族团结、扩大国际交往和促进社会进步作出了积极贡献,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在我们这样一个经济基础相对薄弱的人口大国推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提高语言文字规范化标
准化水平,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对此,我们要有清醒的认识。陈至立指出,今天我们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新时代的语言文字工作,面临着新的形势和新的挑战。信息化、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步伐加快,社会交际急剧扩大并更加频繁,不同语言文字间的交流、碰撞和相互影响加剧,社会语言文字更为纷繁复杂等等,都对推广普通话、推进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陈至立强调,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推广普通话、推进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的工作持续健康发展;继续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国家语言文字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充分发挥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的职能,进一步加强领导,推动普通话、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工作与经济社会共同发展;加大工作力度,努力适应时代发展需要。还要高度重视语言文字在传承、弘扬、创造民族文化及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方面的作用,将语言作为一种国家资源加以保护利用,支持濒危语言抢救和弱势方言保护工作。
截至上世纪末,我国能使用普通话进行交际的人占全部人口的53.06%,在非文盲人口中习惯写简化字的人占95.25%。国际上已有3000多万人学习中文,2500所大学和若干中学开设中文课程,普通话、规范汉字和汉语拼音在教学中占据了主导地位。2010年以前,我国将力争实现“普通话在全国范围内初步普及、汉字的社会应用基本规范”的目标。
教育部部长周济、国家民委副主任吴仕民、国家广电总局副局长胡占凡、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石峰介绍了各自部门开展语言文字工作的情况。
学习“语言文字规范化”心得体会
政法委娄艳琴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多语言、多文种的国家,有56个民族,共有70多种语言,50多种文字。用法律的形式确定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作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地位,规定了使用范围。有利于社会适应,有利于民族之间的交往,有利于民族团结,国家统一。把语言文字工作纳入法制轨道,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实现科学有效的管理,为纠正社会用语用字混乱的现象,推进语言文字的依法管理提供了基础。
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也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文字。汉字的数量很多,总数约6万个,常用字约6000个。汉字有悠久的历史。目前发现的最古老的汉字,是距今3400多年前的甲骨文,它们已是很成熟、很发达的文字。据科学家推算,汉字的历史有5000年左右。汉字,就是记录汉语的文字。它是我国各民族团结的纽带,是国家统一的象征,中华文化的瑰宝。
我们国家幅员辽阔,各地方言复杂,分歧很大,而汉字是超方言的,它打破了地域的局限,为不同地域间的交往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同时,汉字适应汉语的特点,记录和传播了汉民族丰富灿烂的历史文化,保存了大量的文化遗产。今 1
天,汉字在信息处理方面取得了重大的突破,人们可以在电脑、网络上直接使用汉字处理和传输各种信息,从而显示出它的强大的生命力。汉字不同于英语、俄语等拼音文字,它是一种形、音、义相结合的独特的文字体系。也就是说,一个汉字不仅有一定的形体,有一定的读音,还往往能直接体现一定的意义。因此,我们说汉字是一种意表文字,也有人称意音文字。从字形上说,汉字是一种方块文字,是通过横、竖、撇、点、折等各种不同的笔画构成的。从形体看,汉字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独体字,一类是合体字。文字不仅是中华文化的载体,而且本身就是一种灿烂的文化。但在历史发展的潮流中,人们对中国文字传统的写法有所改造,产生了所谓的“现代字”,也就是错别字,这种轻易的“改写”,使得中国文字失去了她原本的韵味。平时,有很多人为了一时的方便,而把很多字简写;或是不会写的,就用另一个同音的字代替原本的字,这样就可能使原来的句意改变了。
如果细心观察,你将会发现身边的环境中,有很多的错
别字。平时,为了简便、节省时间,把“点”字下面的四点水写成提横线,或是把四点水写成“大”,这是一个什么字呢?在字典上找不到的字,算是一个字吗?这么一简化,变成了一个最新型的现代人发明的字。如果这个简化了的字继续写下去,那么以后中国文字会变成什么样呢?文字的发展历史是否会被扭曲呢?
走在大街小巷中,你同样可以发现错别字比比皆是。有
的是为了广告效益,有的是明显的低级错误。如:舞与伦比,这是一项街舞比赛的标题,有意将“无”改成“舞”,取之近音,为的是吸引过路人的眼球。又如在同一个地方的两个不同的招牌,居然会有两种不同的写法,虽是同音,但给消费者两种不同的概念。
表面上看,汉字不过是一个符号,指称着对应的事物,但就在这对应背后,还潜伏着中国人的情感、习惯甚至本能。这些情感、习惯、本能,我们可以随意更改吗?汉字它是产生汉字以前,我们远古人对社会的认识结晶,对自然的认识结晶,科学的认识结晶,还有哲学的认识结晶。难道,我们要否定这一切认识结晶吗?
语言文明、文字使用的规范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精神
文明状况的重要标志之一。规范、优美的单位名称、招牌、标语、广告牌等是城市文化的组成部分。能否正确书写、使用汉字,对我们的日常生活、工作、人际交往以至发展经济都有着很重要的作用与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政令的畅通、法制的进步、人际交流的增多、市场经济秩序的统一,需要更加规范语言文字的使用,让我们继续努力,深入贯彻《通用语言文字法》,为祖国语言文字的健康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推荐专题: 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培训心得体会 语言文字培训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