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心得体会 > 教师心得体会 > 详情页

教师个人2020脱贫攻坚心得体会最新范文汇总

2022-06-22 23:19:44

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教师个人2020脱贫攻坚心得体会最新范文汇总》,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千文网还可以找到更多《教师个人2020脱贫攻坚心得体会最新范文汇总》。

第一篇:教师个人脱贫攻坚心得体会

扶贫一定要重视教育,“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育部部长袁贵仁两会期间也曾表示:“扶贫先扶智,治贫先治愚”,在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问题上,教育大有可为。可以说,“治愚”和“扶智”根本就是发展教育,教育扶贫必然成为未来教育改革过程中的关键之举。

“教育的缺失是 ‘能力剥夺的贫困’,是比收入贫困更深层的贫困,它会引发 ‘贫困的代际传递’”,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阿马蒂亚·森如是说。而教育扶贫能让贫困地区的孩子掌握知识、改变命运,是弥补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最大短板的有力举措。

但现实是我国“教育扶贫”工程面临着巨大挑战,2015年初《人民日报》曾撰文指出,在中国已经发生了贫困的代际传递,产生了“贫二代”:贫富差距已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并形成了阶层和代际转移。这样的结论并非危言耸听,凸显出的社会分化的严峻现实着实令人担忧。

其实,教育扶贫的重要性无需再多论述,关键是教育扶贫如何在“精准”二字上做好文章。如何借“精准”之力打好一场高效的扶贫战?如何最大程度地促成教育公平的实现?如何给每个人通过自身努力成长、成才的机会?这些问题才是“十三五”开局之年教育改革应着力化解的难题。究竟何谓“精准”?笔者认为:教育扶贫的“精准”一方面要做到有针对性,聚焦最迫切、最突出、最重要的困难和问题;另一方面的“精准”是要重视差异性,从不同地区的实情出发,制定特色化、实效性的脱贫时间表、路线图。

具体说来,教育水平落后的贫困地区往往在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普高教育、乡村教师队伍、留守儿童教育等方面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短板,教育扶贫的精准化就亟需政策制定者审时度势,立足最迫切解决的难题,集全力攻之、克之;倘若扶贫走“大水漫灌”的老路,不能做到有的放矢,在教育扶贫全覆盖的范围内注重教育扶贫目标的精准聚焦,教育扶贫之路很可能愈走越发艰难。以英国该方面的做法为例,它实施“教育优先区”方案和“教育行动区”计划,即选择一些经济上最贫困的地区,给他们进行特别补助和优厚待遇,优先改善其校舍和小区环境,以达到教育机会的均等化。

同时,谈及第二层次意义上的差异性精准,就要求针对不同类型的教育短板、不同地区的教育实情,精准发力,有重点、有步骤、有阶段性地促进教育可持续性发展。

关于此点,全国政协委员、华中师范大学党委书记马敏的建议值得一提,他举例说:学前教育阶段主要侧重于解决贫困地区幼儿园和师资严重短缺的问题;义务教育阶段则主要聚焦于中小学生生命安全、营养改善和乡村教师流失严重的问题;普通高中教育阶段主要注重于高中贫困生资助的问题等。而这背后恰恰是教育扶贫精准施策、精准发力的驱动使之,在教育扶贫工程庞大、繁杂的现实背景下尤为显得重要。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在促进扶贫工作大局中的基础性、可持续性作用正被广泛地发现和发掘,期待教育扶贫综合施策、果敢前行,真正打好一套“精准”组合拳,让贫困家庭子女都能够接受雨露之洗礼,享受公平有质量的教育;让精准的教育扶贫践行起“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光荣使命。

第二篇:——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心得体会

近日,拿起青干班下发的学习资料—《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大闭幕后至2014年6月13日期间的重要著作、讲话、谈话、演讲、答问、批示。细细研读,深深的被习总书记的为民情怀所感动,俗话说:“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金奖银奖不如老百姓的夸奖”。

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到“以民为本为核心”再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些无不充分体现出我党为民的执政理念。由此可见,习总书记是我党宗旨坚定的执行者。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习近平总书记体验过农村的艰苦生活,经历过不同工作岗位的磨练,对中国的国情了然于心,对人民的所思所想所盼感同身受。从本书的字里行间,我们能够深切感受到中央领导集体执政为民的情怀和理念。在接受外国记者专访时,他深情地说,“我的执政理念,概括起来说就是:为人民服务,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人民把我放在这样的工作岗位上,我就要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牢记责任重于泰山,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古人语:“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我作为一名基层领导干部,更应该明白与民相处之道,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见贤思齐,《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所中彰显了习总书记的为民情怀。作为一名基层年青干部,我一定要像习总书记学习。要经常反思自己在某些方面的不足,政策宣传解释是否到位,面对群众的需要是否在所不辞,面对群众的困难是否立刻去办,群众工作是否还有缺失。多下村上户,特别是在扶贫工作,应该真切的了解到贫困户的情况,针对贫困户的情况精准扶贫。而且要跟进贫困户的家庭情况,时时调整帮扶措施。如此,才能真正做到精准扶贫,贫困户也能精准的脱贫,我们才能赢得广大群众的信任和支持。

天地之间有杆秤,那秤砣是老百姓。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最好的检验者。在党的十八大后的首次公开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就鲜明宣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篇1500余字的讲话,19次提到“人民”二字。不仅如此,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踏遍大江南北。从偏远山区到塞外荒漠、从特困农村到革命老区,听民意、察民情、解民忧的场景让我深深的感受到这才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作为我党最高领导人尚且如此,我们怎么不向习总书记看起呢?我作为扶贫的具体执行者更应该多亲近群众,亲近贫困户。用贫困户的我们评价来检验我们扶贫工作的成果,针对贫困户对我们的建议意见才进行改进,这样才能真真正正为扶贫,真真正正为百姓。另外,党建工作也是如此,应该深入群众加大对对培养对象的了解,党员的监督,对党支部监督。不断的获取群众对党建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并及时整改,使我们的党员干部在“阳光下工作”,在“群众眼中成长”。如此,才能像习总书记那样获得老百姓的肺腑之言:“干的不错呦”。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勇立时代潮头,锐意改革,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习总书记登高望远,引领13亿人民同圆中国梦,他心心念念是百姓,把百姓冷暖挂心头,坚持精准扶贫,向共同富裕不断迈进,无不彰显出为民情怀,同时也充分赢得了全国人民的信赖和爱戴。所以,我们广大党员干部要向习总书记学习,并运到自己的实际当中,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

第三篇:脱贫攻坚楷模张桂梅事迹感悟

张桂梅同志是边疆民族贫困地区教师的优秀代表。她的先进模范事迹,充分体现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崇高思想境界和高尚道德情操,充分体现了她对党和人民教育事业的无比热爱和忠诚。

她没有生儿育女,却是女子高中近500名学生和华坪儿童福利院50多名她是党的十七大代表,集“全国先进工作者、中国十大女杰”等荣誉于一身,多次受中央、省、市、县表彰,但是她没有骄傲自满,始终视自己为一个平凡的人,把崇高的人生价值追求铭刻在了平凡的工作岗位和繁琐的工作中。孤儿的“校园妈妈”、她30年如一日投入到教书育人的平凡事业中,爱岗敬业、无私奉献。身患多种疾病却常常超负荷工作,以惊人的毅力克服病痛的折磨,坚守三尺讲台。凭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尽职尽责的精神,钻研学校教学和管理,身体力行,教学成绩突出。

张桂梅同志是边疆民族贫困地区教师的优秀代表,她的事迹平凡而伟大,思想朴实而闪光,在她身上集中体现了伟大的时代精神和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展现了新时期人民教师的良好形象和共产党员的时代风采。

张桂梅同志的精神充分体现了知识分子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体现了一名普通人民教师把对国家、对人民的热爱之情具体落实到了自己的事业和平凡的工作岗位上,恪尽职守、呕心沥血、淡泊名利和执着追求。她不是英雄,但是她用朴实、真实、感人的事迹赢得了人们对她的敬重。她在以下几个方面所彰显的精神,深刻地感动了我。

用她的话说就是“如果说我有追求,那就是我的事业;如果说我有期盼,那就是我的学生;如果说我有动力,那就是党和人民”,她始终坚定理想信念,她热爱党,热爱人民,更热爱贫困山区的人民,为了办好女子高中,她锲而不舍,历尽艰辛,但始终坚信,依靠共产党就能办成事,就能成就她的梦,办一所女子高中的梦,让无数个贫穷的女孩子圆大学的梦,她要通过培养女大学生来促进我们贫困山区脱贫,促进现代文明建设,让孩子们通过读书改变命运、改变人生。

她不仅是一个优秀的党员干部,她把一生都奉献给了党,奉献给了人民,奉献给了她热爱的教育工作和学生。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们要以张桂梅同志为榜样,怀着心系群众、服务人民的公仆情怀,发扬锐意改革、勇于开拓的创新精神,端正扎根基层、勤奋敬业的务实作风,踏踏实实的做好自己的工作。

2021全国脱贫攻坚楷模张桂梅事迹感悟体会相关文章:

★ 2021全国脱贫攻坚楷模张桂梅事迹个人学习感悟

★ 学习2021全国脱贫攻坚楷模张桂梅事迹心得体会感悟

★ 2021年全国脱贫攻坚楷模张桂梅先进事迹心得感受

★ 2021全国脱贫攻坚楷模张桂梅事迹个人感悟

★ 2021学习脱贫攻坚楷模张桂梅事迹心得感悟

★ 2021全国脱贫攻坚楷模事迹学习感悟五篇

★ 2021全国脱贫攻坚楷模张桂梅事迹学习心得感受

★ 2021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荣誉称号张桂梅事迹心得

★ 全国脱贫攻坚楷模张桂梅事迹心得2021

★ 2021学习全国脱贫攻坚楷模事迹心得观后感

推荐专题: 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教师心得体会 教师脱贫攻坚心得体会

相关推荐
本站文档由会员上传,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发送邮件至89702570@qq.com联系本站删除。
Copyright © 2010 - 千文网移动版
冀ICP备20200271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