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读《给教师的建议》有感(范文五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千文网还可以找到更多《读《给教师的建议》有感(范文五篇)》。
冰心老人说过:“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这是一句至理名言。读一本好书,可以使人内心充实,眼界开拓。我阅读了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其中“要善意待人”的这一段令我获益匪浅,其中另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学生们对教师的善意很敏感,能感觉出来,并以好心还好心。”读到这里,使我感受到,爱孩子,就必须善于走进孩子的情感世界,就必须把自己当作孩子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以心灵感受心灵,育感情赢得感情。作为一名教师,如果能把学生教得会用心灵去了解人,那么我们的善意就能创造出奇迹。
要善意待人,对学生灌注师爱,是教师发自内心的对学生关心、爱护、尊重、信任、期望、赏识以及尽责的美好情感,当学生感悟到这种师爱后,便会激发出积极向上的热情,从而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如果我们每一个教师都能向孩子倾注真情,用真心、善意的言行去打动孩子、感化孩子、启发孩子、诱导孩子,那么定会让孩子们增强自信心和勇气,孩子们会以好心还好心,最终也会成为生活和学习的强者。
要善意待人,赏识每一个孩子,关注每一个个体,尊重差异,在真情和爱心的呵护下发现并准确把握每个孩子的闪光点,正如我们学校的教育理念,在师生间建立起一座桥梁,可以让孩子们闪光点得以升华,照亮整个人生。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教学读书心得
本学期抽空重读阅读了《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这本书。我深刻体会到了人必须要进行终身的学习。只有我们不断学习新的理念,充实自己的头脑,使自己的思想不断地更新,才能与时代同步,才能有足够的知识传授给我们的学生。
当今知识经济时代,学习将贯穿于人的一生之始终,可谓“活到老学到老”。学习不再仅是学生的专利,教育也不再仅是教师的特权。一个真正的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时代也伴随知识经济时代同时降临。教育必须正视现实,适应新时代的要求,使其形式灵活多样,促进社会学习化、学习社会化。所以作为教师,最重要的是教育思想、教育理念的改变与创新,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学习和了解先进的教育理念,把那些教育理念内化为自己的思想。只有如此,才能用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通过思想的内化来指导实践;有了理念的更新,才能创造新的教育方法,适应学习时代的要求。
曾经有这样一个故事,说某位年轻人来到一个地方碰到一位老先生,年轻人便问:“这里如何?”老人家反问说:“你的家乡如何?”年轻人回答:“糟透了!我很讨厌。”老人家接着说:“那你快走,这里同你的家乡一样糟。”后来又来了另一位年轻人问同样的问题,老人家也同样反问,这位年轻人回答说:“我的家乡很好,我很想念家乡的人、花、”老人家便说:“这里也同样好。”一旁的人很诧异的问老人家,为何前后说法不一致呢?老人家说:“你要寻找什么?你就会找到什么!”
的确,这个故事告诉大家:当你以欣赏的态度去看一件事,你便会看到许多优点;当你以批评的态度去看一件事,你便会看到无数缺点。我们传统的教育,多是为了分数的教育,从教师自我出发,而不真正是对学生这一主体人的教育,教师的抱怨也就“顺理成章”了。而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孩子的发展。“优生”有缺点,“差生”也有闪光点,在我们教师心目中每个学生都应是有天才的一面的。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改变教育观念,重新整合新型的师生关系,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欣赏者”。从这一角度出发,教师应该尊重学生合理的心理需求与个性差异,尊重他们的爱好与选择,尊重他们的'人格。同时,及时捕捉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予以赞扬,特别是对“差生”而言,一两次别开生面的欣赏无疑是沙漠里的绿洲,久旱的甘霖,这样将会激发他们身上的潜能,让学生在充满鼓励与期待的沃土中成长,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在阅读过程中,尤其使我感受最深的,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教师不单单是知识的传授的,而是以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加深问题的深度、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特别是形成自己对解决问题的独立见解为目的。问题能力在于学生,能不能以问题贯穿教学在于教师了。
目前,在课程改革的浪潮中,我们有时也迷失了方向,把握不住了重点,一学期下来不知道让学生们学会了什么?懂得了什么?对自己教学产生了怀疑,不知从何处入手。这不由得引起问们深思的是,教育的真正功能究竟是什么?在文中,袁教授给予了回答。他提出教育的真谛在于“将知识转化为智慧,使文明积淀成人格”。其中包括两层含义。其一:对教师而言,教会学生致知的方法,求知的渠道,学会判断知识和信息,要比教给学生现成的知识重要得多。因为知识本身是多变的,不断更新的。其二:现代文明的成果并不能通过传授内化成为人格,人格需要人格魅力的感召。那么,教师的教学行为直接影响到学生智慧、人格的形成与发展。这不由又落实到最根本的就是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师究竟应该教什么,怎样教?
好书是常读常新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值得一读再读!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在教育的领域中不断探索,不断地前进。可以说,教育的道路是曲折的,中国的教育科学研究,走过了一段曲折的路。“文革”中教育被取消,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给中国教育改革和教育科学带来了春天。改革开放更是给教育科学一个新天地,中国逐渐地吸收各国优秀的教育理论,为己所用。
而在这个过程中,苏联一直是中国教育所膜拜的国家。苏联作为中国的老大哥,在许多领域中给予中国一定的影响,虽然今天苏联解体了,但是其留下来的影响却是弥久的。而在教育中,不得不提起这本书苏霍姆林斯基编著的《给教师的建议》。
这本书可谓是活的源泉,书中的理论到现在一直能够被沿用,具有相对的稳定性,而且书中不仅有理论,更多是用一个个典型的案例故事加以分析,让读者更能够明白其中道理,让教师对这些理论进行更好的实践。读罢此书,不仅佩服苏霍姆林斯基这一伟大的教育工作者,该书所蕴含的瑰宝,我未能一一探寻也未能全都领悟,但是,在不断地汲取中,读有所长。下面我就谈谈几个自己最深刻的感悟。
一. 从己出发,身正为师
作为一个教师,教育在某种程度上而言,是我们的全部。教师几乎用尽自己的一身去教育,但是随着教龄的越来越大,很多教师都会产生职业倦怠,而且很多教师只把教放在首位,而忽略了育。教师会抱怨教学总是夺去自己的太多时间,面对来往重复的工作觉得很乏味。我作为一个未来的教育工作者,这也是我的顾虑。不是害怕自己不会教,而是害怕自己不想教。
虽然责任是鞭笞我们前进的好方法,但是人终究不是铁,总需要休息,总需要为自己的心找个栖息地。那么,这时候,我们该拿什么拯救自己职业的倦怠感,又怎样拿出从前的热情去面对这群学生,这个教育呢?
书中提到一个案例,而那里有句话触动了我:“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总得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准备的,不过,对这个课题的直接准备,或说现场准备,只用了实物分钟。”
他不曾抱怨自己的时间总是被教学所占据,那么他的准备在于每天都读书。这读书不是被迫式地输入,而是有意识的寻找知识,渴望知识。我觉得,不管自己在何种领域,书永远离不开我们。只有书本才是我们前进的直接且永远可行的通道。就像今天作为大学生的我们,读书能够陶冶我们,获取更多的知识。而作为教育工作者,经常阅读教育科学研究的相关论著,对于研究教科书而言非常有利,而且不是简单枯燥的备课,这样主动地输入不仅提高效率,同样能够扩宽自己的教学领域。那么有更多的时间为自己支配,而不是一天到晚都对着教育,导致自己过早产生教学倦怠。
另外教学日记是个人觉得很不错的建议。在这本教学日记里,没有严格的格式要求,没有文本限制,没有题材约束,有的只是你对教学工作的任何看法以及任何有价值的思考。形成写教学日记的习惯,可以从侧面反映在教学过程的得与失,同时,在经历一段时间翻阅日记时,你会感觉到学生的成长,无形间转换成教学动力。
二. 从学生出发,燃烧烛光
学生是整个教育过程中的主体,也是我们实现教育的个体。而在教育过程中,学(资/料来.源,于:gzu521学;习/网 ]gzu521.com生总是暴露各种问题,也正因为问题的所在,才需要教育。
该书一直给人一份信仰:坚信教育是可以成功且能改变学生。里面有一节是写给未来的教师,即我们这些师范学生群体。“请记住:每一个儿童都是带着想好好学习的愿望来上学的。这种愿望像一颗闪耀的火星,照亮着儿童所关切和操心的情感世界。他以无比的信任的心情把这颗火星交给我们,做教师的人。”
人,要信。尽管现在教育中许多学生会让我们头疼。但是,我们依旧要相信儿童都是善良的,都是进取的。许多学生成绩差,不认真听课,不愿意做作业,其实归根到底是教学中找不到自信心。他们总是在不断跌倒,他们没有勇气再爬起来。于是,就一意孤行,继续恶化。而一些学生总是调皮捣蛋,那是因为他们希望老师能关注他们,他们没有过人的成绩,但有过人的举止,让你的眼球紧紧锁在他们的身上。他们需要一份呵护,一份关心。但是,现实呢?许多教师对于学生屡犯错误已经是抱着放弃的态度。有点甚至很直接地对学生说:“你说什么,我都不会相信你的。”
如果他最信任的老师都不相信他了,那还有谁会相信他,那他又相信谁呢?教师一直是学生所敬畏的人,所敬佩的人。尽管他们总是恶作剧,总是开小差,总是不做作业,但是,他不会拒绝你的一句夸奖,不会忽视你的一句问候,更不会忘记你对他的师恩。
当学生在认识这个周围的世界时,我们要让学生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应当对自己充满一种深刻的自我肯定的感情,自我肯定是教育之母。
未来的教师们,我们要让学生更多地思考,观察,理解,进而感悟到自己的精神力量。而不是一味地灌输知识,一味地堵塞他们的脑袋,将他们自己的思考逼走了。
教育是一个辽阔的领域,作为起航者的我,满载着兴趣、信心以及责任准备前行。但我知道光是有这些远远是不够的,我还要为自己的航船更换最好的设备,以过硬的技能迎接一场又一场的暴风雨。面对航程中礁石,不要畏惧,更不要驶回去。听!孩子们深切的呼唤声,那是一群渴望知识,渴望成功的孩子,他们在彼岸等着我们,等着我们带他们去更美的海洋,看更美的世界。
在这个宽阔的领域里,我不是孤帆前进,老师是我的港湾,为我指点明津;书本是我的朋友,伴我前行;学生是我的加油站,给我注入能量。我也知道自己在这个浩瀚的领域中只是一所小船,但是,我要扬帆起航,在教育科学研究中前行。
刚拿到《给幼儿教师的建议》这本书,我就迫不及待地打开来,想看看今年的教师继续教育学习的书到底是一本什么样的书。首先看了一下《序言》,里面介绍说这是一本介于纯理论类和纯实用类之间的学前教育类书籍,能促进幼儿教师的业务提升与反思,有益于他们的专业成长。真的这么有用吗?我不禁开始读了起来。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第一辑的第一篇《向孩子张开你的怀抱》。该文章没有深奥的理论性语言,没有精彩的文笔,有的只是几个小例子和一段总结性的话:“教师的快乐其实很简单:只要你用真心、真爱、真感情来呵护每一个孩子,他们同样会喜欢你、信任你,并把幸福给你。”“如果你要问如何让孩子喜欢上自己?很简单:向孩子张开你的怀抱。”想想自己走过的教学历程,确实如此。
记得刚从学校毕业走上工作岗位时,自己也不过是个大孩子,怎么懂得去爱孩子?何况刚工作时在小学呆了两年,小学的教学方式或多或少地影响到了幼儿园的教学,所以总感觉孩子和我有一段距离,他们不怎么敢亲近我,对我有一种“敬畏”的感觉。随着年龄的增大、工作经历的增加,慢慢地对孩子越来越喜欢,感觉孩子们越来越可爱,就算是调皮的孩子也有他与众不同的可爱处。慢慢地,感觉到自己和孩子的距离拉近了,课间能和孩子一起嬉闹、玩笑,孩子们也喜欢和我说话、游戏,他们不把我当“威严”的老师,而是他们的一个大朋友,他们一点都不“怕”我,有的孩子甚至在上课时还会调皮地拉拉我的衣服,或者偷偷地打我一下。他们有什么心里话,有什么烦恼,甚至和小朋友有矛盾了,都要先来跟我说,希望我能帮他们解决。
这一次,孩子们临近毕业了,白天刚和他们分开,晚上就经常有小朋友打电话给我,有的问我在干什么?有的说“老师给我留的电话号码我打打看通不通,以后想老师了就可以打电话给老师了。”有的孩子有点怕难为情,拨通了电话又挂断了,挂了两次。第二天到幼儿园对我说:“毛老师,我昨天打电话给你了。”还有一次,在给孩子们盛饭时,余苏洋突然对我说:“毛老师,我好爱你!”其他孩子也跟着说:“毛老师,我好喜欢你!”“毛老师,我也爱你!”
我心里一阵感动,老师的辛苦没有白费,换来了孩子们对老师的喜欢。还有班里的xxx小朋友,有一段时间退学回了老家,他妈妈打电话告诉我说:“孩子一直说很想毛老师,想小朋友,要回毛老师那里上学。”孩子也在电话那头说:“老师,我好想你!”我对着电话说:“老师也想你,小朋友也想你,希望你能早点回来上学。”挂断电话后,我心里久久不能平静,幸福的感觉瞬间涌上心头……
一件件、一桩桩的事例数不胜数。孩子们能喜欢老师,关键当然在于老师首先要爱孩子们,用自己的真心、用自己的爱心去呵护每个孩子,只有这样,孩子们才会真正地喜欢老师、信任老师。
向孩子张开你的怀抱吧!
前段时间,我阅读了前苏联当代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经典教育名作《给教师的建议》,读后带给我极大的启发和深深的感触。本书中大师共谈了一百个问题,每一个问题都用平实的语言娓娓道来,既有生动的实际事例,又有精辟的理论分析,深入浅出地阐述了相信孩子、尊重孩子,用心灵去塑造心灵的教育思想以及主张个性和谐发展的教育建议。可以说本书集教育教学于一体,不但能开阔我们教师的眼界,同时也提高我们的教育教学水平。
通读本书后,最令我震惊和佩服的不仅是苏霍姆林斯基所写的那些有价值的教育原则和方法,更是苏霍姆林斯基对教育事业持之以恒的追求,几十年如一日的工作热情。这种“力所能及,耕耘不息”的工作热情和“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的坚韧品质正是走向成功不可或缺的瑰宝。所以我认为,要想成为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就必须先锤炼自己的素质。
在《谈谈教师的教育素养》中,苏霍姆林斯基说:“读书、读书、再读书,――教师的教育素养的这个方面正是取决于此。要把读书当做第一精神需要,当做饥饿者的食物。要有读书的兴趣,要喜欢博览群书,要能在书本面前坐下来,深入地思考。”
苏霍姆林斯基之所以成功,正源于他广泛地阅读,渊博的知识。他说:“我私人的图书馆里,在几间房子和走廊里,从地板直到天花板都摆上了书架,有成千上万册书,我每天不读上几页,有时不读上几行,我是无法活下去的。”所以才有了他的四十多本理论专著和几百篇论文,才有了“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
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让它像潺潺小溪,充实着我们思想的江河。爱好读书应该成为教师的职业素养和习惯,就像军人喜爱武器,孩子喜欢玩具一样,教师的至爱应该是书籍,但只喜欢教材和教参两本书的教师是无论如何不能称之为优秀教师的。我们要读各方面的书籍,读教育名著,与大师对话,和名家交流,学习他们的理论精髓和实践经验,学习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对事业的执着追求以及献身精神,同时也要读文学,读历史,读生活、读人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成为学生学习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成为人类文明的真正传承者。
总之,读《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使我有机会走近大师,走进教育。我想,读书将成为我今后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会将这种“对话”进行到底的。
推荐专题: 给爸爸的祝福语 给妈妈的祝福语 给教师的建议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