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心得体会 > 观后感 > 详情页

博物馆观后感

2022-07-10 08:47:34

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博物馆观后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千文网还可以找到更多《博物馆观后感》。

第一篇:博物馆观后感

关于博物馆,在我的脑海中并没有一个完整的概念。我概念中的博物馆应该就是博览群物的一个地方吧,而这个地方大概与我这种毫无艺术细胞的生物一点关系也没有,顶多是在外出旅游时多了一个可去的地方罢了。所以,在平时我就算百无聊赖,也不会去这种高大上的地方寻找所谓的“精神上的寄托”。不过这次我终于有机会了,我还是带着目的去了一次博物馆。

这次是一个偶然的机会,因为美术鉴赏的一个作业,我需要到博物馆去参观。听了老师的建议后,为了方便省时,我找了一个比较近的图书馆,它就是广东省省博物馆。后来在网上查了一下才知道,我去看的是新馆,广东省省博物馆新馆位于广州新城市中轴线――珠江新城中心区南部的文化艺术广场,而旧馆馆址在广州市文明路215号中山大学旧址。就这样,我便开始了这次的寻馆之旅,这次同行的还有我的舍友们。

对于路痴的我来说,找到它的地址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还好有好伙伴在,花了一个上午的时间,我们终于来到了文化艺术广常令我惊讶的是,我竟然一眼就认出了这座博物馆。博物馆的建筑设计十分的新颖独特,从远处看就像是一个“宝盒”。这有点颠覆了我印象中的博物馆,但是这丝毫没有影响到它的艺术气息,宝盒的外围外观设计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宝盒周围是很多凹进去的镂空,而它的形状就像是俄罗斯方块里面的“L”一样,但是这些方块并不是整齐的排列,应该说是无规则的排列,但是就是这种无规则让人觉得恬适和自然。当我还惊讶于它的外观的时候,我的伙伴已经迫不及待的走进博物馆了。我也只好紧跟着上去。

经过安检之后,我们便进入了博物馆的内部。图书馆的大堂是明亮的,阳光透过“回”字形的天窗射进来让人觉得很是舒服。我们看到了很多放于玻璃内的馆藏品,我一个个地去看它们上面的标签,看它们的介绍。

走着走着我们就到了二楼的展览厅,我们刚好碰上了广东省省博物馆举办的“广彩瓷器300年精华展”,我们的周围都陈列着一系列的展览品。这个以“重彩华章”为主题的精华展览中,200余件精美的广彩瓷器,再现清代以来逾300年广彩瓷器的精彩记忆。这些广财瓷器包括有广彩人物纹盘(清・雍正)、广彩人物纹八棱形盘、广彩西洋人物秋收图纹章纹果酒壶、广彩花卉纹章纹狮钮八角形带盖汤盅、广彩墨彩描金耶稣受难图盘、广彩人物纹章酱汁盖盆连托碟等等。我又了解了运送这些广彩到外国销售的历史,其中“中国皇后”号帆船的首航掀起那时的广彩交易热潮。我觉得广彩或者说那时候的艺术设计都是有寓意的,比如说象驮宝瓶,它是以大象为原型的烛台瓶,寓意着天下太平。当然其中也有很多以人物彩绘为元素的彩瓷。虽然对于艺术价值这方便不是很懂,但是看完这么多的美丽的广彩之后,还是感觉到有一点审美疲劳。于是我们便离开了这个展厅。

之后我又参观了其他两个展览厅,浏览了一些绘画和书法。我们来到了梅兰竹菊绘画展厅,看到了梅、兰、竹、菊从元到民-国共70余幅以“四君子”为题材的名家佳作。其中我最喜欢的还是画梅的画。梅花是中华民族与中国的精神象征,象征坚韧不拔,不屈不挠,奋勇当先,自强不息的精神品质,受到人们的赞美和爱戴。而不同作者笔下所表现出来的梅花又是不同的,有的是高傲,有的是惊艳的,有的是淡雅的。看着这一幅幅的梅画,让我想起了“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这首诗。这一朵朵的梅花都似乎在争相斗艳。

经过了一下午,我们把整个博物馆都游览了一遍,当我离开博物馆的时候,我又再一次仰望它,仰望这个令我感到我也可以与艺术扯上一点点关系的建筑。我开始有点明白这个建筑为什么要设计成这样。艺术本来就是各不相同,每样东西都有它自己的艺术价值,但是这个博物馆可以容纳他们,它把不同方面的艺术融合在一起,尽管可能看起来是无规则的,但是就是因为这样的融合产生了另外的一种“美”。这次的寻馆之旅让我受益匪浅。

第二篇:故宫观后感

从小学课本就开始了解故宫——这辉煌的紫禁城,但一直到大学都没机会去看一下。今年国庆,一个人坐着火车说去就去了。虽然一路上各种辛酸各种累,但看到来到北京,看到了多年来只能在课本和电视屏幕里看到的真正的故宫,真的值了!

紫禁城是中国明、清两代24个皇帝的皇宫。明朝第三位皇帝朱棣在夺取帝位后,决定迁都北京,即开始营造紫禁城宫殿,至明永乐十八年落成。依照中国古代星象学说,紫微垣(即北极星)位于中天,乃天帝所居,天人对应,是以皇帝的居所又称紫禁城。

紫禁城城南北长961米,东西宽753米,占地面积达720,000㎡。有房屋980座,共计8704间。四面环有高10米的城墙和宽52米的护城河。城墙四面各设城门一座,其中南面的午门和北面的神武门现专供参观者游览出入。城之南半部以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三大殿为中心,两侧辅以文华殿、武英殿两殿,是皇帝举行朝会的地方,称为“前朝”。北半部则以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三宫及东西六宫和御花园为中心,其外东侧有奉先、皇极等殿,西侧有养心殿、雨花阁、慈宁宫等,是皇帝和后妃们居住、举行祭祀和宗教活动以及处理日常政务的地方,称为“后寝”。此外还有斋宫、毓庆宫,重华宫等等,前后两部分宫殿建筑总面积达163,000㎡。

故宫是当今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建筑最雄伟、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和古建筑群。其中太和殿最为高大、辉煌,皇帝登基、大婚、册封、命将、出征等都在此举行盛大仪式。 太和殿俗称“金銮殿”,是明清两代北京宫城内最高大的建筑, 其殿面阔十一间,进深五间,建筑面积达2377平方米,也是中国现存古建筑中规模最大的木结构殿宇。屋顶的角兽和斗栱出跳数目也最多;御路和栏杆上的雕刻,殿内彩画及藻井图案均使用代表皇权的龙、凤题材,月台上的日规、嘉量、铜龟、铜鹤等只有在这里才能陈设。殿内的金漆雕龙"宝座",更是专制皇权的象征。太和殿是皇帝举行登基大典,庆典及接受文武百官朝贺的地方,如遇有将帅受命出征,也要在太和殿受印。

乾清宫是后三宫的主要大殿,高20米,宫外形为面阔九开间,左右还有昭仁殿和弘德殿两座小殿相连。两尽间为穿堂,可通交泰殿、坤宁宫。平时除皇帝居住外,也经常在这里召见宫臣,披阅奏章,处理政务,甚至还在殿中接见外国使臣。

整组宫殿建筑布局谨严,秩序井然,寸砖片瓦皆遵循着封建等级礼制,映现出帝王至高无上的权威。所以说,在封建帝制时代,普通的人民群众是不能也不敢靠近一步的。

虽然御花园没有我想象的那么大,但走在里面,你感受到的是几百年前皇帝皇妃侍从闲荡嬉戏的场景,真的有回到古代的感觉。摸着那些古老的石块,闭上眼睛也是感觉自己要穿越了。故宫博物院的文物其实并不是很多,最主要的文物就是这些建筑了,但正是这些被磨得残缺不堪的地砖,磨得像铜镜一样的铜器,已经损耗的石栏杆等,体现出了历史的厚重感,仿佛就是皇宫侍卫从身边走过的感觉。

有句老话叫“百闻不如一见”,说得真是没错。有时旅行并不是说要玩的多开心,其实能够真正身临到历史文物遗产中,才能真正感受到历史文化的内涵和感染力。

第三篇:游故宫博物院有感作文

今天我参观了金碧辉煌的故宫博物院,我们从天安门开始行程,先后经过端门、午门,进入故宫。顺着北京的中轴线一直往里,我们走过金水河桥,穿过太和门。

一座雄伟古香古色的建筑出现在我们的眼前,这就是我们熟悉的金銮殿了,是古代皇上朝见臣子大臣、举行盛大仪式的地方,金色的琉璃瓦房顶向我们展示着几百年来皇家的恢弘气派,朱红的大门那样的庄严肃穆,又透露着几分威严。精巧的雕梁画栋以蓝白为主,加上红黄颜色,朴素又不失高贵,将整个大殿衬托的高雅富贵。站在这里,看着那威武的铜铸雄狮,抚摸着带有龙凤祥云图案的汉白玉栏杆,心绪也不禁随着那斑驳的石板路飘向了遥远的古老的年代,文臣武将们穿戴着顶戴花翎、锦绣华丽的官服整齐的站立,一代天子就坐在这大殿之上接受百官们的`朝拜。多么壮观的场面!想到这我心里也激动起来。

与金銮殿的壮丽相比,御花园就多一些秀丽。不过这里的一草一木都历经百年的沧桑历史,不管是那苍劲高大的古树,还是那造型别致的假山都记录着历史的兴衰。

下午我们去了皇家祈福祭天的地方――天坛,天坛的顶部最有特点,由三个巨大的蓝色圆锥形搭成,很像三顶明清时期大臣们的帽子摞起来。内部有四根雕刻着金色花纹的大柱子支撑,代表四季五谷丰登。四周有2根朱红的柱子围绕,代表一年12个月。仰望天坛圆锥塔顶在蓝天的映衬下,华贵庄严忽然感到上天的有无比的神力,让人敬畏,而人类是多么渺小啊!

结束了北京之旅的第一天,我被这座具有悠久历史的城市征服了,我深深地感到中国历史文化的博大与精神。祖国的伟大不仅在于现代科技的发达,更在于她的古老厚重与庄严!人们习惯于把祖国比作母亲,但我却觉得他更像是一位历经苍桑,却愈发睿智从容的老者,正迈着他稳健的步伐行走于世界的东方。

第四篇:博物馆观后感

星期五下午,我们班王老师带我们去参观了位于市中心广场东北角的柳州博物馆。

这个博物馆可真大呀,共有5800平方米呢!它还是世界上第一个全场景式的古生物陈列馆,从远处望去,真是雄伟壮观。

一楼的展厅是古生物陈列。刚进入展厅就有一种阴森恐怖的感觉,顶上的放映屏幕时不时“窜”出个恐龙来,要不是和队伍走在一起,我起码要被吓死。我们参观了从古生代到中生代到新生代的各种生物化石,让我打开眼界。就在我的恐惧感快要消失时,一具巨大的真恐龙骨架又把我吓倒了。这是一条大约长17米多的霸王龙,看样子它正在捕食。在这黑暗的环境中,把这条龙衬托得更加逼真。它旁边还有一条脖子很长的似乎是蛇颈龙的龙,在它的脖子骨架右侧有一处沉凹,表明它是被咬死的。

我们接着又上了二楼,那里有两个展厅,分别是历史厅的民族馆。历史厅里栩栩如生地展现了中国古人类的生活,我们不禁为古人类的智慧赞叹。

接着,我们沿路返回上了3楼,3楼是青铜馆和书画馆。青铜馆里的青铜纹刀是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上面雕有鸟和花,很是惟妙惟肖,我们无不为其叹为观止――古人雕刻的技术真是鬼斧神工啊。

这次博物馆写生,不仅让我们懂得了古人类历史的知识,还知道了恐龙时期的各种生物,收获真大呀。

第五篇:博物馆观后感

在邻近五一之际,在单位领导的支持和组织下,我有幸参观了参观中国国家博物馆。

中国国家博物馆位于天安门广场东侧,与人民大会堂遥相呼应。2003年2月在原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革命博物馆两馆合并的基础上组建成立,隶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是以历史与艺术并重,集收藏、展览、研究、考古、公共教育、文化交流于一体的综合性国家博物馆。

这是中国最大的综合性历史博物馆,馆内丰富的收藏和陈列,展现了中华民族祖先开创至今的五千年悠久灿烂的文明史诗。集文物征集、考古、收藏、研究、展示于一身,将系统收藏反映中国古代、近现代、当代历史的珍贵文物。展出中国最顶级的文物,经常能在历史教科书中见到。

走进国博,首先引入眼帘的是一幅巨大的浮雕,此浮雕是根据艺术大师徐悲鸿先生创作了一幅震撼人心的《愚公移山》油画而做成的。然后我们又去楼上观看了历史上的各种艺术品,中国信奉佛教,就不乏有很多不同姿态的佛。还有青铜时代的各种青铜器,犹属鼎最为常见。

最后就是我比较喜欢看的中国的瓷器,中国原始的陶器可追溯到距今七千年左右,从商代烧制出所谓的“原始青瓷器”到东汉时期烧制出了成熟的瓷器;自魏晋南北朝到隋唐时代,出现了“南北白青”的局面;再到宋元明清时期进入了发展兴盛时期。无论是唐三彩还是青花瓷,活着各种颜色的釉,都是中国人的智慧的结晶。

第六篇:南京博物院参观感想

南京博物院参观感想

星期天,我们参观了南京博物院,在馆内丰富的藏品让我们大开眼界的同时,我们也深切感受到了文物工作者在文化保护一线的辛勤工作。

此次参观最令我难忘的是玉器馆、陶艺馆、瓷器馆和云锦馆。

玉器馆展出了总共六百余件精美玉器,有玉饰,也有宫廷传世的奢华玉件。“上古玉器,琮璧成套,斧钺驰骋;中古玉器,变化中求统一,推陈出新;近代玉器,发扬传统,与世界文化融合”可以说概括了中国丰富多彩的玉文化。

陶器馆展出了从新石器时代到明代的近一百件陶器珍品,馆中的陶器既有平常百姓的生活用具,又有唐三彩这样的艺术品。可以说中国古代陶艺既是一部社会生活史,又是一部艺术史。

瓷器馆展出了近六百件精选展品,青花瓷、五彩瓷、珐琅彩等展品品种丰富,琳琅满目,让人流连忘返。

云锦因美若云霞而得名,它和苏州的宋锦、四川的蜀锦并称为三大名锦。云锦馆展出了一百多件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并且放有一台大型的云锦提花织机现场为大家演示云锦的制作过程。而云锦制作是目前我国唯一不能被机器取代的织造工艺,两人相互配合操作一天仅能织出5-6厘米,所以有“寸锦寸金”的说法。南京的云锦不仅仅是美若云霞,更是千百年民族文化遗产中的活化石。

当然,此次参观我们了解到的不仅是令人惊叹的古代文物,还有那些为文物保护传承作出贡献的工作人员和志愿者。 在入口的宣传单上,我看到了南京博物院自行研制的文物保护设备:丝网一体机——为脆弱、残破的纸质文物进行加固;减压渗透加固仪——在真空室处理文物;整本图书脱酸设备等。这些精密的仪器都是奋战在文物保护一线的科研人员智慧与心血的结晶。

在保护文物的实践中,江苏省创造性地打造了文物流动医院,由南京博物院对珍贵的文物实施预防性保护和抢救性保护。文物流动医院在户外对大型石刻、建筑彩绘、大遗址等进行测绘并为保护规划设计,在小件文物方面,对陶瓷、青铜、木器纸张、纺织品等进行应急保护处理,还为多家博物馆进行了义务“巡诊”。这体现了文物工作者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敬业与努力。

志愿者也是这个集体中一道亮丽的风景。这次参观最让我欣喜的不是那些叹为观止的展品,而是南京理工大学的志愿者的合影印在宣传单上。看着学姐学长们志愿服务的微笑,我感到的是发自内心的快乐和肩头的责任。毕竟,只有年轻一代自觉担起传承的重担,灿烂的文化才能发扬光大。

这次参观让我有了很深的感触,南京博物院虽然馆藏的文物有限,但是它们让我看到了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也让我看到了身边的人为传承文化正默默地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推荐专题: 参观故宫博物院观后感

相关推荐
本站文档由会员上传,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发送邮件至89702570@qq.com联系本站删除。
Copyright © 2010 - 千文网移动版
冀ICP备20200271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