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心得体会 > 观后感 > 详情页

蔡元培读后感(推荐3篇)

2022-03-13 20:11:20

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蔡元培读后感(推荐3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千文网还可以找到更多《蔡元培读后感(推荐3篇)》。

第一篇:蔡元培教育文选读后感

蔡元培先生是我国近代史上开一代风气的教育家之一,中外敬仰。近日略览了《蔡元培教育文选》,对这位可敬的先生又深了许多了解,他并不再是高高在上可望而不可及的,他的很多教育言论却很是些实在的东西。

对比我们的小学教育,现在的小学教育在“宏”方面有了相当的发展。现在 。

德育相联系的。

另外蔡元培先生力倡“尚自然、展个性”。

“尚自然、展个性”是蔡元培针对封建教育无视学生的特点,违反自然,压抑、禁梏、束缚个性而提出的教育主张。蔡元培认为教育要顺应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实际,指出“守成法”与“尚自然”、“求划一”与“展个性”是新旧教育的分水岭。为此,提倡教育科学的实验研究要摈弃注人式教学方法,强调用启发式进行教学,特别是学生自动、自学、自己研究的方法。独特性不单单是个性的外在表现形式,还是个性得以确立的表征,是个体内在自然——天赋的凸现、显发的确证。

鉴于主体性与创造性的独特性是个体个性发展程度的标尺,也就是说,越是具有以主体性与创造性为底蕴的独特性,个体的发展程度就越高,个体自我实现的程度越高,那么个体内在自然——潜能的实现程度也就越高。

所有个人的独特主体性的正常健康发展或自由发展,会给人类集体的发展与人类整体的发展,提供最丰富生动的动力和源泉,在每个人的这种发展的交互作用中,每个人的人生将会获得应有的意义和价值。

第二篇:蔡元培生平

走进名家

——蔡元培

简介

蔡元培(1868年1月11日-1940年3月5日),字鹤卿,又字仲申、民友、孑民,乳名阿培,并曾化名蔡振、周子余,汉族,中国绍兴山阴人,原籍诸暨。革命家、教育家、政治家。中华民国首任教育总长,1916年至1927年任北京大学校长,革新北大,开“学术”与“自由”之风;1920年至1930年,蔡元培同时兼任中法大学校长。

生平经历

少年

少年时曾在绍兴古越藏书楼校书,得以博览群书。光绪十五年(1889年)举人,十六年会试贡士,未殿试。十八年赴殿试,获二甲第三十四名,中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二十年补翰林院编修。甲午战争后,开始接触西学,同情维新。

早期

二十四年九月返绍兴,任绍兴中西学堂监督,提倡新学。二十七年七月奔赴上海,出任南洋公学教习。二十八年与蒋观云等组织中国教育会,任事务长。夏,游历日本,同年秋回国,在上海创设爱国女校及爱国学社,任总理。并以《晨报》为阵地,提倡民权,宣传排满革命。三十年冬与陶成章、龚宝铨等在上海建立光复会,被推为会长,次年加入同盟会。三十年赴德意志帝国留学。

民国初年

民国元年(1912年)任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总长,主张采用西方教育制度,废止祀孔读经,实行男女同校等改革措施,确立起我国资产阶级民主教育体制。二次革命失败后,

携眷赴法,与李石曾等创办留法勤工俭学会。五年冬回国任北京大学校长,支持新文化运动,提倡学术研究,主张“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实行教授治校。“五四”运动中支持学生

爱国行动,多方营救被捕学生。被迫辞职后,

多次赴欧洲英、法等国考察教育和讲学。民国十六年后担任国民政府常务委员、大学院

院长、中央研究院院长等职。

“九·一八”事变后

“九·一八”事变后主张抗日,拥护国共合

作。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与宋庆龄、鲁迅等发起组织中国民权保障同盟,积极开展抗日爱国运动。曾电救杨开慧烈士,援救许德珩等爱国民主人士,营救丁玲、朱宜权等共产党员。1940年3月5日在香港病逝。葬香港仔山巅华人公墓。

教育部北大在诔词中有“当中西文化交接之际,先生应运而生,集中西文化于一身;其量足以容之!其德足以化之!其学足以当之!其才足以择之!呜呼!此先生所以成一代大师欤?”周恩来送挽联:“从排满到抗日战争,先生之志在民族革命;从五四到人权同盟,先生之行在民主自由。”毛泽东特发唁电:“学界泰斗,人世楷模”。

培植家乡青年

蔡元培培植家乡青年不遗余力,先后主办过绍郡中西学堂、绍兴府学堂、越郡公学、明道女校,曾任稽山中学名誉校董。绍兴城区笔飞弄有蔡元培故居,今建为纪念馆,列为浙江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新建“元培小学”“元培中学”以示纪念。遗著辑有《蔡元培全集》。

教育思想及成就

蔡元培是20世纪初中国资本主义教育制度的创者。他明确提出废止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实的封建教育宗旨。倡导以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为急务,以道德教育为中心,以世界观教育为终极目的,以美育为桥梁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教育方针,初步建立了资产阶级的新教育体制。

蔡元培的教育实践多在高等教育方面。他任北京大学校长时,提出大学的性质在于

研究高深学问。他提倡学术自由,科学民主。主张学与术分校,文与理通科。将“学年制”改为“学分制”,实行“选科制”,积极改进教学方法,精简课程,力主自学,校内实行学生自治,教授治校。他的这些主张和措施,在北京大学推行之后,影响全国,以至有人称他为自由主义教育家。

蔡元培也很重视劳动教育、平民教育和女子教育。他在北京大学办校役班和平民夜校,在上海创办爱国女校。蔡元培对近现代中国教育、中国革命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主要是:

一.自蔡元培始,中国才形成了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教育思想体系和教育制度。

二.他的“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主张,使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的发祥地,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生创造了条件。

三.为中华民族保护了一批思想先进、才华出众的学者。

责任编辑:张译方

第三篇:纪录片大师的观后感

今天休息,在pps上看了纪录片《大师》系列,深受感动。看来最近感动的机会真的很多。

首先看的是梁思成,因为之前我看了好几本关于林徽因的书,知道很多这两位志同道合的伉俪之间的事情,非常佩服夫妻俩。也知道梁思成为了保护中国的建筑,受了很多委屈。但是看完纪录片后,还是唏嘘不已。感慨他的单纯和坚持,感慨他在那么恶劣的环境下还是努力做自己该做的事情。尤其是他在听到北京地铁将大大破坏古建筑时在日记中写“一夜不眠,晨出冷汗”,不由地为他这颗赤子之心深深感动。因此电视中总结梁思成说“他做了很多事情,但是其实只有一件事情――爱国。”我觉得很正确。如果不是因为爱国,他们俩夫妻完全可以去美国,但是他们为了亲爱的祖国,义不容辞地留下来。

这个世界对他们是不公的,幸好林徽因去世得早,否则她如何面对梁思成后来不得不忍受的哪种刻骨的痛苦和失落?最近还有人在文章中指责梁思成不能为林徽因坚守爱情,这位作者如果知道梁思成在林徽因去世之后独自忍受的是多么惨烈的悲哀,她应该可以理解为什么梁思成后来又选择了爱人,难道他连这么一点温情都不应该拥有吗?我却是要为了梁思成而特别感谢林洙,可以在那么恶劣的环境中无私地努力地为他献出自己的爱和温暖。林徽因若是地下有知,一定会赞成我的观点――你爱他,当然希望他幸福,哪怕只有一点点。

推荐专题: 舌尖上的中国观后感 警示教育片观后感 大师蔡元培观后感

相关推荐
本站文档由会员上传,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发送邮件至89702570@qq.com联系本站删除。
Copyright © 2010 - 千文网移动版
冀ICP备20200271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