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心得体会 > 观后感 > 详情页

《南京南京》观后感(范文二篇)

2023-01-22 09:56:28

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南京南京》观后感(范文二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千文网还可以找到更多《《南京南京》观后感(范文二篇)》。

第一篇:电影南京南京观后感

有一个喜爱和平的国家,从未侵略过任何国家,名叫中国。从前,有一个土地小小的岛国,名叫日本。故事就发生在这里。1937年12月13日就是这个噩梦的开始,南京这个六朝古都经历了最悲惨的历史时刻——一声声悲惨的呻吟,连天的叫喊、哭号,日本在历史上的光辉形象从此倒塌,噩梦开始了……

这是超越人类忍耐极限的历史悲剧,牵动着中国每一个人的痛的神经。日本的征服行为违背了“自己活也让他人活”的国际和平法则,这都是与他们的人生观有关系。“菊花”与“刀”是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菊花”是皇室的家徽,而“刀”又是武士道的象征。日本确实是一个讲究礼貌的民族,与人说话时要鞠躬到90度,而且是不停地鞠躬,他们那里的坐下是跪着,所以客人来时都会跪着迎接。但骨子里却是侵略扩张,血腥残忍。把婴儿挑在刺刀上,杀人比赛……他们的性格是具有极端的双重性。这是与日本的“耻感文化”分不开的,他们认为“罪”是要靠内心来主动反省的,日本的孩子冬天会穿极少衣服在雪地里挨冻,“我们的身体越累,我们的意志就越昂扬,我们的精神就会凌驾其上。”这与中国儒家思想差别太大,真的特别不理解。

日本是一个岛国,这构成了日本人格中的那种特有的敏感、脆弱、悲苦和孤绝的色彩。日本人一生都在挤。想在一个80%的面积被森林和山脉覆盖的岛国生存下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尤其是这个岛国还拥有1.27亿人口,所以日本人从一出生就开始品尝拥挤的滋味,从摇篮刀墓地,一生都在与无处不在的拥挤抗争。

中国和日本隔海而邻,战争才是公敌,是全世界的公敌,为了不让噩梦重新上演,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创建美好家园!

第二篇:南京南京观后感范文

1937年12月13日,历史被压缩成一张惨绝人寰的黑白胶片,永远地封存在20世纪的相册深处。不堪入目,不堪入目。

两个民族,一个是灾难的施加者,一个是灾难的承受者。但是这其实就是两个民族的灾难:一个是人性的灾难,一个是生命的灾难。

生命的灾难并不可怕,面对死亡,也许从容与镇静更能彰显生命的尊严。当面对枪口,那些中国士兵们齐声高喊“中国不会亡”的时候,当唐先生笑着对日本军官说“我老婆又怀孕了”的时候,当姜淑云冷静地向惟一懂得英语的角川说“杀了我吧”的时候,随着生命地凋零,灵魂闪耀出异常绚丽的光芒。

可是人性的灾难,更让人心寒。那些被扫射、被活埋、被火烧、被赶下江而成片倒下的人们,他们脸上鲜有过于恐惧死亡的表情。站在死亡的边缘,生命反而不那么重要了。他们脸上多是一种平静,这是在泯灭的人性前惟一能作出的表情。角川的死更证明了,在人性泯灭的时候,情感是无法立足的。

影片的最后,小豆子的微笑成了全片惟一一抹暖色。小豆子笑了,证明他还活着。活着,就有希望。小豆子将来必定会成为第二个陆剑雄,第二个姜淑云。黑夜里,一星被传递下去的火种势必会点亮黎明的到来。

走出电影院,时光倏地前进了几十年。把黑白影像留在心底,阳光突兀地有点刺眼。当历史再次被提起,我们需要的不是敌视,而是宽容。但宽容并不等于忘记。五千多年,中华民族伤痕累累,但在金戈铁马中却愈加坚强。当世界的交流发展成为必然趋势,当和谐进步的理念深入人心,我们,二十一世纪的主宰者,要做的,是把历史的伤痛变为鞭策,让国殇成为动力,去开创中华民族新的华章!

推荐专题: 南京大屠杀观后感 南京南京观后感 《南京南京》观后感

相关推荐
本站文档由会员上传,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发送邮件至89702570@qq.com联系本站删除。
Copyright © 2010 - 千文网移动版
冀ICP备20200271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