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心得体会 > 读后感 > 详情页

李清照的诗一剪梅读后感(推荐5篇)

2023-07-01 00:19:08

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李清照的诗一剪梅读后感(推荐5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千文网还可以找到更多《李清照的诗一剪梅读后感(推荐5篇)》。

第一篇:李清照词读后感

“寻寻觅觅……却是旧时相识……”,当这些熟悉的吟诵回想在耳畔时,或许我们对于李清照的认知只是“千古第一才女”,但是这本《李清照传》却带我走进了这位“千古第一才女”,掀开了她的另一面。

如果把李清照的一生说成一句话,就是“前半生比林徽因美满,后半生比张爱玲孤独。”

她,出生书香门第。父亲李格非,乃饱读诗书,成为“苏门后四学士”之一。她,年少吟“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名动汴京。她,二九年华,遇如意郎君,赌书泼茶,研究金石,尽得闺中雅趣。

我想,对于李格非来说,人生的幸运,不是浮名功利,是有一个李清照这样珍贵的女儿。

对于李清照来说,她也是幸运的。她有一位婉顺贞静的母亲,有一位才识渊博的父亲,他们是开明的。在那时,女子读书可为大忌。假使,他们不是那么开明。她,李清照,也是一位普通的闺房女子。史书不会留有她的名,后人也不会知道,曾在大宋王朝有一位叫李清照的女子。

她敢爱敢恨。后半生,国破夫亡。再嫁,却是一段不幸,她,果断诉离,晚年迷恋打马,而得心中的慰藉。

她,就是“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正是由于读《李清照传》这本书,她的形象在我心中越来越立体、丰满。

第二篇:李清照《一剪梅》读后感

古代的男性大部分留下为爱人,美人诗句偏多,也有诗人以女性角色来思念丈夫或者心爱之人,毕竟会写诗人的女性寥寥无几。但让男人去揣度和描述女子怀念男人的感情,总有些不能身临其境。《一剪梅》由“思妇“自己剖析胸臆,而且是“千古第一才女“将情感转化为文字,则情真意切,淋漓尽致!

上篇叙述得比较普通。荷花残了,竹席凉了,秋风起了,雁儿飞了,她因此触景生情,立即开始思念丈夫赵明诚。这当中,自然少不了等待丈夫的来信――即所谓“锦书”,李清照等到了“锦书”吗?

没有!唯见月满西楼,独上“兰舟的她只好“独处“西楼,孤灯挑尽,辗转反侧而不能寐。以上这些,在同类诗词中每每见到,不足以为“李清照"。

奇妙的是下篇。愁吾愁以及恋人之愁。

从一般心理上讲,“相思”者往往偏执于倾诉自己感受,李清照以其特有的细腻和深沉的着恋,将“相思“之苦由自己推及对方,体会和品味着双方的相思和痛苦,她就在更高的层次上抓住了相思的痛苦和神韵:“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不是讲“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么,真正有份量的相思实在也应当是“愁吾愁以及恋人之愁“啊,这才是最真爱的、温馨的、甜蜜的、如胶似漆的、心有灵犀一点通的“相思”。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清照以朴素、简洁、传神的文字展示了相思之情特有的执拗:“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人在忧愁中会情不自禁地皱起眉头,或者感到心口阵阵酸痛,这是生理常识。至于孰先孰后,恐怕谁也不会在意,因为这种变化太灵敏、太微妙、太难鉴定了。李清照却能非常仔细地加以体察,并且说得那么肯定。

果真如此吗?吾以为这是一种细节特写,一种显示感情的艺术手段。她愈是把感情征象的瞬间变化区分得那么细致,便愈能说明她始终沉浸在这种感情的旋涡之中,简直到了挥之不去,无法自拔的地步。

第三篇:李清照词读后感

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居士,南宋杰出女文学家,章丘明水(今属济南)人,是婉约派词人代表。生于名宦之家,幼时过目不忘,出语惊人,博览群书。齐鲁壮丽的山川涵育了清照的创作灵性,少女时代即名噪一时,崭露峥嵘。婚后,清照与丈夫情投意合,如胶似漆,过着幸福美好的生活。靖康之变后,她与赵明诚避乱江南,丧失了珍藏的大部分文物。后来赵明诚病死,她独自漂流在杭州、越州、金华一带,在凄苦孤寂中度过了晚年。

一代才女李清照,从容一生李清照是一位才华出众,成绩卓越的女作家,就“词”这一文学体式来说,她已经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像《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归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寥寥数笔,一幅美丽的少女夜游图已跃然而出:一位活泼多情、热爱生活的少女出外游玩,被大自然秀丽的风光所吸引,为了看落日而忘了回家的时间。

兴尽而归,泛舟河上,路过一片莲池,想要快点回家而奋力划船的声响,惊扰了池塘边的一滩鸥鹭,扑啦啦展翅而飞;除了词,李清照在诗文上同样有很高的造诣。比如“诗情如夜鹊,三绕未能安”:除反映出她的创作心态外,比喻的新鲜贴切,化用曹操《短歌行》“月明星稀,鸟鹊南飞。绕树三匝,无枝可依”的奇巧妙思,不能不令人击节称道。像《乌江》里的“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更是千古传颂的名句:诗中项羽那虽死犹荣、傲然孑立的身影,黄钟大吕般慷慨激昂的音响,那感天地、泣鬼神的英雄主义,无疑对国难当头的人们具有精神感召的力量,同时对于苟且偷安、昏庸无能的南宋统治者也是一种讽刺。

还有《感怀》、《春残》、《分得知字》、《偶成》等诗,或感怀言志、或睹物抒情,也非同一般手笔;李清照流传下来的文章,当首推《金石录后序》,这是清照散文中的代表作。文章介绍了《金石录》的内容与成书过程,回忆了婚后至夫死乱离34年间的忧患得失,有叙有议,文情并茂。全文叙述线索清晰、叙述顺序井然、细节描述生动形象,尤其是贯穿全文的今昔迥异、聚散无常的情感,跌宕起伏,感人至深。

《金石录后序》之外,她的《词论》一文,更是彪炳千古,开创文学评论之先河,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第一篇论词的理论文章。对于词的品评标准与创作原则,建树了一套完整的理论框架,为词学理论的完善与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李清照以一女性而跻身于男性的世袭领地,并以其创作的总体成就及多方面的才华傲视群雄,在中国文学史乃至中国封建社会史中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第四篇:李清照词读后感

自从阅读了《康震评说李清照》之后,我对这位生活在封建社会的女词人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如康震教授所讲,正值花季时期的李清照已彰显出过人的才华。她的出现在男性主宰重要地位的封建时期是一个精彩的意外,同时也是古代文学银河中寥若晨星的女作家中最杰出的代表,群山中突然崛起的一座秀美山峰。那“争渡,争渡”的调皮可爱,“和羞走”的美丽娇羞。更让我感受到李清照的生活中处处充满了勃勃的生机,斑斓的色彩。通过她那双漂亮的大眼睛,我更体会到李清照的少女时代有着许许多多的欢乐与朝气。

在康震教授的下一步讲解中,我知道了李清照幸福的成长道路已从平坦慢慢转向坎坷与曲折。夫君赵明诚不幸患病而死。李清照的心已是支离破碎,憔悴不堪的她忍着对赵明诚的不舍与夫君离世的悲痛,将剩下的文物转运。可是,国家正饱受金兵铁蹄的蹂躏,李清照担负起管理文物的责任。这瘦弱的女子从悲痛中站立起来,抬起头面对这一切的变化,誓死保卫丈夫的遗产与托付给她的遗愿。我看到了李清照身上透出的不屈精神。

之后的生活,李清照经历了再嫁与再嫁后的迅速离婚,这是在当时社会中的惊世骇俗的举动,也表现出了李清照爱憎之分明,立场之坚定,个性之独立。虽说生活暂时平稳了下来,可对赵明诚的思念之情久久不能忘怀。于是李清照写下了《声声慢》,那“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悲凉,使我更加体会到了李清照对赵明诚的爱与不舍,和那日日夜夜的思念。

在我心中的李清照是一位活泼,坚强的女子。她虽然受尽人世间的折磨,可她却一次次克服种种困难,用坚持不懈的精神活了下来。我从她的身上明白了一个人要有海纳百川的精神,才能战胜困难,活出自我。

第五篇:李清照词读后感

宋词之美,反复被人们咀嚼至今。李清照,是其中被反复提及的名字。她是大众印象里的古代才女。下面我就为大家推荐一本《李清照诗词全集》带领大家走进宋词。

幼时,她出生于书香门第,不受物质困扰,受到良好的家学熏陶。在她的早期作品中,有这首《点绛唇》: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豆蔻少女,在院子里面荡秋千,懒懒地收拾衣裳,整理发丝。院子里的植物上面布满了一层露珠,而自己的薄衫也被汗水浸透了。

见客入来,袜划金O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见到客人来,害羞地匆忙躲避,来不及穿鞋子,只穿袜子走路,头发上的金钗也不小心滑落了。尽显仓皇失措的样子,悄悄地藏在门口,却还想看看是什么样的客人,手里捻一枝青梅,细嗅起来。

刚刚仓皇失措紧张逃走,之后又细嗅青梅来掩饰内心的羞涩,这两个画面一动一静地切换,把少女的调皮展现得淋漓尽致。仿佛可以看到门后面少女那忽闪忽闪的大眼睛,对外面未知世界充满了探索的好奇。

让我们慢慢去体会李清照的精神世界,在柔软情义的包裹之下,是深刻而坚韧的内核。

推荐专题: 李清照的诗一剪梅读后感

相关推荐
本站文档由会员上传,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发送邮件至89702570@qq.com联系本站删除。
Copyright © 2010 - 千文网移动版
冀ICP备2020027182号